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期中综合测试
上传: 汪茂林 更新时间:2011-11-21 20:03:31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时期。据此回答1~5题。
1.夏代的政治制度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商代的商王和附属国形成了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西周的周王则成为天下共主。这一趋势表明我国古代早期( )
A .国君权力日趋集中
B .国君权力日趋分散
C .国王权力的集中只是暂时的现象
D .上述现象对后世影响不大
【答案】 A
2.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
A .王位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3.(2010·江苏学业水平检测)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A .财产 B .地域
C .信仰 D .血缘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对宗法制的解释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答案】 D
4.(2010·海门高一检测) 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是( )
A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
B .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
C .前后继承
D .互为表里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答案】 D
5.下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 )
A .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B .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C .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 .说明周王对于功臣的重视
【答案】 A
自秦开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在中国沿用长达2000多年。据此回答6~10题。
6.(2010·镇江模拟) 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这是墨子的观点。其他分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答案】 B
7.(2010·福州高一检测)“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 .尚书被废除
B .重用近臣,攘夺相权
C .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 .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
【解析】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材料指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制度改革,结合所学内容,选B 项。
【答案】 B
8.(2010·年南京模拟)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可看出明代的阁臣( )
A .位高权重
B .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 .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 .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解析】 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阁臣是皇帝的助手,故B 项正确;A 、C 两项错误;D 项材料无法体现。
【答案】 B
9.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A .御史大夫、刺史 B .丞相、参知政事
C .太尉、军机处 D .郡县、行省
【答案】 C
10.(2010·济南模拟)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太和殿是皇帝和大臣议政的地方,颐和园是皇家的花园,太庙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天坛是皇帝祭祀上天的地方。
【答案】 D
人才选拔制度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九品中正制这一选官制度下,官场被哪一阶层垄断( )
A .皇帝 B .地主
C .世家大族 D .丞相
【答案】 C
12.科举制打破了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上的封闭性主要是指( )
A .考选的方式和程序
B .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C .使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走上仕途
D .考选的对象和范围
【答案】 A
13.(2010·东阳高一检测) 帕罗耶是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三十岁,他是家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种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罗耶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因为他( )
A .可以享受权利并领取津贴
B .是终身制公职人员
C .喜欢听梭伦讲话
D .憎恨苏格拉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伯利克里时代,为了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答案】 A
14.(2010·深圳模拟)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就雅典的民主政治,说“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由此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
A .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B .雅典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 .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D .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
【解析】 注意题中“自由人”所指的是雅典公民,即拥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公民,A 项可排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依据题意可排除C 项。D 项表述在题干中未涉及,可排除。
【答案】 B
古罗马对后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方面。据此回答15~17题。
15.现代社会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直接源于古代哪国的法律( )
A .希腊 B .罗马
C .斯巴达 D .雅典
【答案】 B
16.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是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罗马法( )
A .造就了罗马的辉煌
B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D .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法制基础
【答案】 D
17.中国文献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在《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说( )
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罗马法对清末法制的改革意义重大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 C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经过长期的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18~19题。
18.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 )
A .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大会
B .各级官员实行差额选举
C .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 .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答案】 D
19.伏尔泰在《以英国人民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
A .君主专制 B .共和制
C .贵族制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法、德是欧洲大陆上两个主要的国家,19世纪中后期两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资产阶级民主进一步扩展。据此回答20~21题。
20.(2010·烟台)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
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答案】 C
21.(2010·茂名)“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 .军国主义色彩 B .专制主义色彩
C .民族主义色彩 D .民主主义色彩
【答案】 B
22.(2010·深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
A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 .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 .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答案】 B
19世纪中期,列强用坚船利炮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据此回答23~24题。
2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商人颠地手指中国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从材料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中清朝“粉身碎骨”的结局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封建经济落后 B .军事技术落后
C .综合国力衰弱 D .封建主义腐朽
【解析】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
【答案】 D
24.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这里的“它”是( )
A .云冈石窟 B .承德避暑山庄
C .故宫 D .圆明园
【答案】 D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据此回答25~30题。
25.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
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 .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答案】 C
26.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A .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 .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 .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度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 .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解析】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 B
27.游就馆是日本靖国神社的博物馆。2007年年初游就馆调整展示内容后重新开放。在对南京大屠杀的介绍中增加了“将中国军队击退到下关处并歼灭。对穿着便装的残兵也进行了严格的处罚”等文字。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①靖国神社的调整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②游就馆所宣扬的历史观没有改变 ③日本承认在南京犯下的罪行 ④展示内容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解析】 “对穿着便装的残兵也进行了严格的处罚”实际上是对30万平民的大屠杀。因此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否认历史,就不可能促进中日关系的缓和。由此排除③④。
【答案】 A
28.邓小平就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曾经说过:“三三制”政权中,共产党员多一个与少一个,都不是党的领导。他的这种思想主要基于( )
A .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 .加强同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的政治合作的需要
C .建立基层民主制度、总结历史经验的需要
D .中国共产党将成为执政党,需要防止一党专政局面的出现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提出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护、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主要是军事合作,C 、D 两项还没有发生。
【答案】 A
29.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山东的一次著名战役,该战役( )
A .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D .是战略决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答案】 B
30.(2010·淮安学业水平检测) 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 )
A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 .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C .攻占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D .转入战略反攻
【解析】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5分,第34题10分,第35题11分,共6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 ,每部(州) 派剌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矣!”
——出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北宋) 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摘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改称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摘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唐、宋、明四朝的官制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该措施的目的?(1分)
(3)根据以上材料,明朝制度同汉、宋相比有何不同?这种演变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4)简述汉、宋、明三朝措施起到的共同进步作用。(3分)
【答案】 (1)汉朝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唐朝重视选贤任能,北宋和明朝削弱地方官的职权。(3分)(2)巩固封建统治。(1分)(3)增设特务机构。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渐趋衰落。(3分)(4)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梭伦
材料二:
阿戈拉市场是雅典自由民参加议事的中心
材料三:
雅典卫城
材料四: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梭伦改革的背景。他“不偏不倚”的表现是什么?有何意义?(5分)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政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当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公民参政议事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
(3)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3分)
【答案】 (1)背景:氏族制度瓦解,城邦形成;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激烈。表现: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意义: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5分)
(2)雅典实行民主制度。公民大会。表现: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均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在会上提出建议,批评官员,讨论国家的内外政策并作出决议。组成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组成陪审法庭,选举十将军等。(6分)
(3)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使雅典在建筑、思想等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巨匠,为世界文明留下了重要遗产。(3分)
33.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是近代宪法的策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们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为“不成文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两百多年来,美国的宪法虽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它却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美国宪法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对宪法的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宪法惯例及国会和总统制定的宪法文件等形式来实现的……美国宪法的第二十二条修正案……于1951年2月批准生效,该修正案规定,无论任何人,当选总统不得超过两次。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你最熟悉的一条英国宪法性法律,并作出简要评价。(4分)
(2)材料二指出,195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对总统任期作出了明确规定。导致美国制定这一宪法修正案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3)综观以上各国宪法及其变化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4)在阅读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老师让同学们讨论比较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同学们的意见集中如下:
关于国家政体的两种不同意见:
甲:共和制优越于君主立宪制,国王、天皇都是封建制的残余,是现代民主制中的瑕疵。
乙:君主立宪制优越于共和制,政权在王族、皇族内部传承,防止个人野心家窥视君权,避免了内部纷争,有利于社会稳定。
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上述同学的意见分别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权利法案》在1689年制定,明确限制国王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评价:由此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为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改造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形式之一。(4分)
(2)此前美国宪法虽未对总统任期作出具体规定,但自华盛顿开始形成了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惯例。但二战中由于特殊历史原因,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为防止后来者破坏、影响民主制的实施与发展,明确规定了总统任期。(4分)
(3)民主制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民主制度要不断完善;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之路往往很曲折,其间要经过很多斗争。(3分)
(4)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都是现代资本主义政体最主要的形式,各有所长。共和制民主选举国家元首,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其民主性,民选总统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内容。现在英国、日本的君主,基本上是“统而不治”,没有多大的实权,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起到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4分)
34.中外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性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中国史学家的观点: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方史学家的观点: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而仅仅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曲。
请回答:
(1)中国史学家观点的依据有哪些?(4分)
(2)相对而言,你如何理解西方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
【解析】 辛亥革命一直是高考的重点,本题提供中西史学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只要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2)西方史学家只是看到辛亥革命的表面现象,而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从起因上看,辛亥革命的爆发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面临崩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以反对满清统治为主要目标,具有民族革命色彩。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6分)
35.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十七大”代表、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说:“回顾历史,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生生不息,奋发进取。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置的,试概括五四精神。(4分)
(2)为弘扬长征精神,前段时间某个单位举行了“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你认为举行这些活动的原因是什么?(1分)
(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和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图一
图二
【答案】 (1)民主、科学、爱国、追求真理、勇于解放思想等精神。(4分)
(2)因为今天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1分)
(3)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或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 ;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内战。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 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6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期中综合测试
上传: 汪茂林 更新时间:2011-11-21 20:03:31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时期。据此回答1~5题。
1.夏代的政治制度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商代的商王和附属国形成了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西周的周王则成为天下共主。这一趋势表明我国古代早期( )
A .国君权力日趋集中
B .国君权力日趋分散
C .国王权力的集中只是暂时的现象
D .上述现象对后世影响不大
【答案】 A
2.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
A .王位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3.(2010·江苏学业水平检测)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A .财产 B .地域
C .信仰 D .血缘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对宗法制的解释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答案】 D
4.(2010·海门高一检测) 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是( )
A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
B .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
C .前后继承
D .互为表里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答案】 D
5.下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 )
A .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B .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C .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 .说明周王对于功臣的重视
【答案】 A
自秦开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在中国沿用长达2000多年。据此回答6~10题。
6.(2010·镇江模拟) 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这是墨子的观点。其他分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答案】 B
7.(2010·福州高一检测)“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 .尚书被废除
B .重用近臣,攘夺相权
C .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 .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
【解析】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材料指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制度改革,结合所学内容,选B 项。
【答案】 B
8.(2010·年南京模拟)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可看出明代的阁臣( )
A .位高权重
B .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 .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 .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解析】 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阁臣是皇帝的助手,故B 项正确;A 、C 两项错误;D 项材料无法体现。
【答案】 B
9.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A .御史大夫、刺史 B .丞相、参知政事
C .太尉、军机处 D .郡县、行省
【答案】 C
10.(2010·济南模拟)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太和殿是皇帝和大臣议政的地方,颐和园是皇家的花园,太庙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天坛是皇帝祭祀上天的地方。
【答案】 D
人才选拔制度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九品中正制这一选官制度下,官场被哪一阶层垄断( )
A .皇帝 B .地主
C .世家大族 D .丞相
【答案】 C
12.科举制打破了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上的封闭性主要是指( )
A .考选的方式和程序
B .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C .使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走上仕途
D .考选的对象和范围
【答案】 A
13.(2010·东阳高一检测) 帕罗耶是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三十岁,他是家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种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罗耶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因为他( )
A .可以享受权利并领取津贴
B .是终身制公职人员
C .喜欢听梭伦讲话
D .憎恨苏格拉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伯利克里时代,为了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答案】 A
14.(2010·深圳模拟)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就雅典的民主政治,说“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由此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
A .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B .雅典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 .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D .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
【解析】 注意题中“自由人”所指的是雅典公民,即拥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公民,A 项可排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依据题意可排除C 项。D 项表述在题干中未涉及,可排除。
【答案】 B
古罗马对后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方面。据此回答15~17题。
15.现代社会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直接源于古代哪国的法律( )
A .希腊 B .罗马
C .斯巴达 D .雅典
【答案】 B
16.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是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罗马法( )
A .造就了罗马的辉煌
B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D .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法制基础
【答案】 D
17.中国文献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在《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说( )
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罗马法对清末法制的改革意义重大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 C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经过长期的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18~19题。
18.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 )
A .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大会
B .各级官员实行差额选举
C .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 .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答案】 D
19.伏尔泰在《以英国人民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
A .君主专制 B .共和制
C .贵族制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法、德是欧洲大陆上两个主要的国家,19世纪中后期两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资产阶级民主进一步扩展。据此回答20~21题。
20.(2010·烟台)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
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答案】 C
21.(2010·茂名)“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 .军国主义色彩 B .专制主义色彩
C .民族主义色彩 D .民主主义色彩
【答案】 B
22.(2010·深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
A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 .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 .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答案】 B
19世纪中期,列强用坚船利炮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据此回答23~24题。
2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商人颠地手指中国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从材料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中清朝“粉身碎骨”的结局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封建经济落后 B .军事技术落后
C .综合国力衰弱 D .封建主义腐朽
【解析】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
【答案】 D
24.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这里的“它”是( )
A .云冈石窟 B .承德避暑山庄
C .故宫 D .圆明园
【答案】 D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据此回答25~30题。
25.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
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 .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答案】 C
26.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A .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 .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 .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度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 .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解析】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 B
27.游就馆是日本靖国神社的博物馆。2007年年初游就馆调整展示内容后重新开放。在对南京大屠杀的介绍中增加了“将中国军队击退到下关处并歼灭。对穿着便装的残兵也进行了严格的处罚”等文字。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①靖国神社的调整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②游就馆所宣扬的历史观没有改变 ③日本承认在南京犯下的罪行 ④展示内容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解析】 “对穿着便装的残兵也进行了严格的处罚”实际上是对30万平民的大屠杀。因此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否认历史,就不可能促进中日关系的缓和。由此排除③④。
【答案】 A
28.邓小平就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曾经说过:“三三制”政权中,共产党员多一个与少一个,都不是党的领导。他的这种思想主要基于( )
A .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 .加强同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的政治合作的需要
C .建立基层民主制度、总结历史经验的需要
D .中国共产党将成为执政党,需要防止一党专政局面的出现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提出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维护、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主要是军事合作,C 、D 两项还没有发生。
【答案】 A
29.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山东的一次著名战役,该战役( )
A .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D .是战略决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答案】 B
30.(2010·淮安学业水平检测) 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 )
A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 .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C .攻占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D .转入战略反攻
【解析】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5分,第34题10分,第35题11分,共6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 ,每部(州) 派剌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矣!”
——出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北宋) 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摘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改称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摘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唐、宋、明四朝的官制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该措施的目的?(1分)
(3)根据以上材料,明朝制度同汉、宋相比有何不同?这种演变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4)简述汉、宋、明三朝措施起到的共同进步作用。(3分)
【答案】 (1)汉朝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唐朝重视选贤任能,北宋和明朝削弱地方官的职权。(3分)(2)巩固封建统治。(1分)(3)增设特务机构。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渐趋衰落。(3分)(4)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梭伦
材料二:
阿戈拉市场是雅典自由民参加议事的中心
材料三:
雅典卫城
材料四: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梭伦改革的背景。他“不偏不倚”的表现是什么?有何意义?(5分)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政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当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公民参政议事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
(3)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3分)
【答案】 (1)背景:氏族制度瓦解,城邦形成;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激烈。表现: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意义: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5分)
(2)雅典实行民主制度。公民大会。表现: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均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在会上提出建议,批评官员,讨论国家的内外政策并作出决议。组成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组成陪审法庭,选举十将军等。(6分)
(3)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使雅典在建筑、思想等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巨匠,为世界文明留下了重要遗产。(3分)
33.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是近代宪法的策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们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为“不成文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两百多年来,美国的宪法虽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它却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美国宪法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对宪法的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宪法惯例及国会和总统制定的宪法文件等形式来实现的……美国宪法的第二十二条修正案……于1951年2月批准生效,该修正案规定,无论任何人,当选总统不得超过两次。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你最熟悉的一条英国宪法性法律,并作出简要评价。(4分)
(2)材料二指出,195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对总统任期作出了明确规定。导致美国制定这一宪法修正案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3)综观以上各国宪法及其变化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4)在阅读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老师让同学们讨论比较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同学们的意见集中如下:
关于国家政体的两种不同意见:
甲:共和制优越于君主立宪制,国王、天皇都是封建制的残余,是现代民主制中的瑕疵。
乙:君主立宪制优越于共和制,政权在王族、皇族内部传承,防止个人野心家窥视君权,避免了内部纷争,有利于社会稳定。
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上述同学的意见分别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权利法案》在1689年制定,明确限制国王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评价:由此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为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改造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形式之一。(4分)
(2)此前美国宪法虽未对总统任期作出具体规定,但自华盛顿开始形成了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惯例。但二战中由于特殊历史原因,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为防止后来者破坏、影响民主制的实施与发展,明确规定了总统任期。(4分)
(3)民主制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民主制度要不断完善;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之路往往很曲折,其间要经过很多斗争。(3分)
(4)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都是现代资本主义政体最主要的形式,各有所长。共和制民主选举国家元首,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其民主性,民选总统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内容。现在英国、日本的君主,基本上是“统而不治”,没有多大的实权,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起到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4分)
34.中外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性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中国史学家的观点: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方史学家的观点: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而仅仅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曲。
请回答:
(1)中国史学家观点的依据有哪些?(4分)
(2)相对而言,你如何理解西方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
【解析】 辛亥革命一直是高考的重点,本题提供中西史学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只要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2)西方史学家只是看到辛亥革命的表面现象,而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从起因上看,辛亥革命的爆发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面临崩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以反对满清统治为主要目标,具有民族革命色彩。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6分)
35.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十七大”代表、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说:“回顾历史,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生生不息,奋发进取。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置的,试概括五四精神。(4分)
(2)为弘扬长征精神,前段时间某个单位举行了“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你认为举行这些活动的原因是什么?(1分)
(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和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图一
图二
【答案】 (1)民主、科学、爱国、追求真理、勇于解放思想等精神。(4分)
(2)因为今天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1分)
(3)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或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 ;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内战。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 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