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创新与山寨文化

  2008年岁末,全国人大常务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新专利法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在国内外都没有为公众所知。就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作为相关链接,“中国在全世界专利申请总量中的份额也不断提高,从2000年到2006年,其份额从1.8%提高到7.3%。”(《科技日报》2008/12/25第2版《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也就是说,世界上接近1/10或10%的专利申请出自中国。   与此同时,山寨文化的发展对专利法及其创新比较敏感。   “‘山寨产品’从手机起步,逐渐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创意还是剽窃,一项调查显示,38.9%的公众赞同是‘草根文化’的体现,29.3%的人认为‘个性’是‘山寨文化’的核心。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秦勇认为,‘山寨产品’并不是完全的盗版和剽窃,其中包含着大量创新和创意的成分,只要没有明显侵权和恶意毁谤,对于这种创造性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也认为,不能把‘山寨产品’简单地理解为盗版与抄袭。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山寨产品’中都包含着相当程度上的剽窃和颠覆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是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更是现代文明、道德良知的一种集体退化。   一项有2169名网友参与的在线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山寨文化’,56.9%的公众认为应该任其发展,19%的人认为应该制止其继续蔓延,还有24.1%的人觉得‘不好说’。   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有被规范的必要,一些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来蓄意误导、欺骗顾客的产品,更应该迅速叫停。”(以上参见《人民日报》2008/12/23第11版《2008,“山寨”来了》)   都在模仿,谁来创新?对“山寨”不能过于宽容。这是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文章的观点:“‘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核心内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果对‘山寨’过于宽容,如果我们的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更难生长了。”(《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4日第11版)   “山寨文化”的发展方向,“一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这种‘山寨文化’不过是披着一层华丽画皮的‘垃圾文化’;另一种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样的‘山寨文化’才是前途光明的。”(同见《2008,“山寨”来了》)   “在20世纪90年代,国产软件遭遇了一场盗版软件和外国软件内外夹击的厄运,‘盗版猛于微软’。这是求伯君对盗版软件给出的评价。”(《科技日报》2008/12/17第1版“盗版猛于微软”)   专利法是对创新的技术支持,“山寨”则属社会文化范畴。有的法律学者的观点是,法律若不适应当地的文化,在文化面前就很可能不堪一击。专利法修改之际,“‘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法律与文化的关系,很值得关注!

  2008年岁末,全国人大常务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新专利法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在国内外都没有为公众所知。就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作为相关链接,“中国在全世界专利申请总量中的份额也不断提高,从2000年到2006年,其份额从1.8%提高到7.3%。”(《科技日报》2008/12/25第2版《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也就是说,世界上接近1/10或10%的专利申请出自中国。   与此同时,山寨文化的发展对专利法及其创新比较敏感。   “‘山寨产品’从手机起步,逐渐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创意还是剽窃,一项调查显示,38.9%的公众赞同是‘草根文化’的体现,29.3%的人认为‘个性’是‘山寨文化’的核心。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秦勇认为,‘山寨产品’并不是完全的盗版和剽窃,其中包含着大量创新和创意的成分,只要没有明显侵权和恶意毁谤,对于这种创造性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也认为,不能把‘山寨产品’简单地理解为盗版与抄袭。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山寨产品’中都包含着相当程度上的剽窃和颠覆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是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更是现代文明、道德良知的一种集体退化。   一项有2169名网友参与的在线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山寨文化’,56.9%的公众认为应该任其发展,19%的人认为应该制止其继续蔓延,还有24.1%的人觉得‘不好说’。   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有被规范的必要,一些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来蓄意误导、欺骗顾客的产品,更应该迅速叫停。”(以上参见《人民日报》2008/12/23第11版《2008,“山寨”来了》)   都在模仿,谁来创新?对“山寨”不能过于宽容。这是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文章的观点:“‘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核心内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果对‘山寨’过于宽容,如果我们的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更难生长了。”(《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4日第11版)   “山寨文化”的发展方向,“一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这种‘山寨文化’不过是披着一层华丽画皮的‘垃圾文化’;另一种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样的‘山寨文化’才是前途光明的。”(同见《2008,“山寨”来了》)   “在20世纪90年代,国产软件遭遇了一场盗版软件和外国软件内外夹击的厄运,‘盗版猛于微软’。这是求伯君对盗版软件给出的评价。”(《科技日报》2008/12/17第1版“盗版猛于微软”)   专利法是对创新的技术支持,“山寨”则属社会文化范畴。有的法律学者的观点是,法律若不适应当地的文化,在文化面前就很可能不堪一击。专利法修改之际,“‘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法律与文化的关系,很值得关注!


相关文章

  • 冷眼看山寨
  • 百度"山寨",会发现真的是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吸引了多家媒体的关注,连央视也不免俗.从反应来看,有任山寨产品大行其道的,有认为山寨文化应任其发展的,有认为山寨反映了公众追 ...查看


  • 关注知识产权:国家战略.版权.商标与山寨
  • 关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目前是国内外竞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既"时髦"又长久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际上,知识产权领域可以说是东西方国家竞争的一个主战场.西方发达国家拿中国说事儿,说得最多的问题 ...查看


  • 关于创新的一篇文章
  • 那么,如果中国人不缺创造力,那么什么让我们对于这些创造力视而不见呢?因为我们的创造力缺乏深远的影响力,没人看见也没人重视.  1因为我们的创新缺少深度:像上面的山寨产品就是缺乏深度最好的例子.这种组合型 创新通常都是显而易见的,只是简单的 ...查看


  • 关于"山寨文化"的调查报告
  • 调研课题: 关于"山寨文化"认识 的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成员: 张超武 10电信二班 纪泽琦 10电信二班 林林加 10电信二班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过程: 三.调研对象 ............ ...查看


  • 苹果为何向华为缴纳专利授权费用?-第1页-电子工程专辑互动社区
  • 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至"天花板",中国手机企业在大规模出海过程中所遭遇的专利诉讼案件正快速增长. 如小米在印度市场屡遭爱立信专利诉讼,甚至未拓展的美国市场,就被BlueSpike等专利公司盯上,日前在美国东德州联邦地 ...查看


  • _山寨_产品引发关于法律问题的思考
  • LegalSystemAndSociety 2009.2(中) "山寨"产品引发关于法律问题的思考 李 摘 要 静 伴随着"山寨"市场的繁荣,"山寨"产品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得到各领域 ...查看


  • 创新小故事
  • 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 ...查看


  • 我国国产手机企业竞争力分析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论 文) 论文题目: 所属学院: 指导老师: 职 称: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专 业: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制 年 月 日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任务与要求: 时间: ...查看


  •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及素材
  •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及素材 第一节 6月热点话题 一."非诚勿扰"节目"拜金女"事件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2010年某期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来自北京的一个叫马诺的女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