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的草
作者:刘心武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08年第05期
青春期萌动来临了。那标志,便是心上长草。心窝里痒痒的……
青春期萌动来临了。
那标志,便是心上长草。
心窝里痒痒的。注意力不集中了,常被老师家长窥破,有的老师便大有“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架势,有的家长也不禁惶惶然只想往那长草的心上泼滚烫的碱水。但那心上的嫩草芽儿并不是“恶竹”,亦非蛆虫,它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
也有自我悚然的。女孩子尤其容易自惊自咋:“我这是怎么了?!”
竟有一种犯罪感滋生。
然而青春无罪。
心上的青草,倘从未出生过,那即使不是一个有疾患的人,至少也是一个怪人。伟人们大体也是“打小这么着过来的”。
心上的草,倘任其乱生,最后蓬蓬然,森森然,以至失却了萋萋青翠、淡淡雅香,纠结、芜秽、枯黄、腐臭,那当然很糟糕。不过,绝大多数正常的少男少女, 他们心上的草不会乱长到那般地步。
心上滋出嫩草芽儿,预告着人生进入了一个既神秘莫测又乐趣无穷的阶段。啊,原来男的跟女的真是有着重大不同的两种人;原来人的眼光里还有那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用语言和文字解释清楚的信息;原来长辈之间有着那么多隐蔽而深刻的矛盾冲突;原来长大成人投入社会真有点像还没学会游泳就硬被人推进河里;原来世界竟如此之大人类竟如此之复杂;原来那些崇拜了好久的明星作为一个俗人也不过尔尔;原来某些听腻了的训诫还真有些用处,相反的是原来某些认为是不可撼动的说辞现在竟被证明是相当的可笑;原来我最闹不清楚的倒是我自己;原来一个人会遇上即使最亲近的人比如爸爸妈妈也不能告知的境况,得全凭自己去探险…… 心上的草,需要和风梳理,需要柔剪来除,不要怕剪而复生,亦不能任其疯长狂蹿。看见过质量上乘的足球场吗?那绿草构成一袭地毯,任足球健儿在其上驰骋竞争,青春的心草,正如那绿茵场般既美丽又齐整,既柔软又坚忍。
【赏析】
少男少女的心,有如春天的原野——是原野,自然就长满小草。没有小草的原野是不可想象的,就好比少男少女的心里没有探求未知的妙想、揭开奥秘的奇思、偏离常规的反叛、不愿告人的秘密不可想象一样——而这些,正是我们“心上的草”。
作者告诉我们:“心上的青草,倘从未出生过,那即使不是一个有疾患的人,至少也是一个怪人。”这就是说,心上长“草”实属正常,关键是怎样对待、处理甚至用好这些“草”了。 从自我的角度来看,不必因此而自我悚然、自惊自咋甚至自感“犯罪”。要认识到少男少女心上长“草”原本正常:它是成长转折期的标志,它“预告着人生进入了一个既神秘莫测又乐趣无穷的阶段”;也不能不加控制,“任其乱生”,以至失却了青翠,走向了腐臭,挤占了禾苗和大树的生存空间,损毁了生命的原野。
从他人的角度来看,既不能因少男少女心的原野上长出野草而硬性铲除,也不能粗暴地泼上“滚烫的碱水”了事。我们要认识到,“草”的滋长是必然的,“草”的生命力也是异常顽强的。简单、粗暴、无情的处理方式,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草”,也会是“原野”。
恰当的方式,就是用一颗宽容的心、一双温柔的手去控制——让草长在该长的地方,去梳理——让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去剪除——让草长成原野上的独特景观,为我观赏,为我所用。
文章之妙,在乎一个比喻贯穿全文:将青春期心灵萌动中的奇思妙想、反叛与秘密比作悄悄生长、生命力强大、占据边角位置的“草”,形象而贴切。根据这一比喻,文章分别写少男少女的心理特点、反应,人们的态度和正确的处理方式等等,无不自然、妥贴,叫人回味。 (黄琼)
心上的草
作者:刘心武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08年第05期
青春期萌动来临了。那标志,便是心上长草。心窝里痒痒的……
青春期萌动来临了。
那标志,便是心上长草。
心窝里痒痒的。注意力不集中了,常被老师家长窥破,有的老师便大有“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架势,有的家长也不禁惶惶然只想往那长草的心上泼滚烫的碱水。但那心上的嫩草芽儿并不是“恶竹”,亦非蛆虫,它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
也有自我悚然的。女孩子尤其容易自惊自咋:“我这是怎么了?!”
竟有一种犯罪感滋生。
然而青春无罪。
心上的青草,倘从未出生过,那即使不是一个有疾患的人,至少也是一个怪人。伟人们大体也是“打小这么着过来的”。
心上的草,倘任其乱生,最后蓬蓬然,森森然,以至失却了萋萋青翠、淡淡雅香,纠结、芜秽、枯黄、腐臭,那当然很糟糕。不过,绝大多数正常的少男少女, 他们心上的草不会乱长到那般地步。
心上滋出嫩草芽儿,预告着人生进入了一个既神秘莫测又乐趣无穷的阶段。啊,原来男的跟女的真是有着重大不同的两种人;原来人的眼光里还有那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用语言和文字解释清楚的信息;原来长辈之间有着那么多隐蔽而深刻的矛盾冲突;原来长大成人投入社会真有点像还没学会游泳就硬被人推进河里;原来世界竟如此之大人类竟如此之复杂;原来那些崇拜了好久的明星作为一个俗人也不过尔尔;原来某些听腻了的训诫还真有些用处,相反的是原来某些认为是不可撼动的说辞现在竟被证明是相当的可笑;原来我最闹不清楚的倒是我自己;原来一个人会遇上即使最亲近的人比如爸爸妈妈也不能告知的境况,得全凭自己去探险…… 心上的草,需要和风梳理,需要柔剪来除,不要怕剪而复生,亦不能任其疯长狂蹿。看见过质量上乘的足球场吗?那绿草构成一袭地毯,任足球健儿在其上驰骋竞争,青春的心草,正如那绿茵场般既美丽又齐整,既柔软又坚忍。
【赏析】
少男少女的心,有如春天的原野——是原野,自然就长满小草。没有小草的原野是不可想象的,就好比少男少女的心里没有探求未知的妙想、揭开奥秘的奇思、偏离常规的反叛、不愿告人的秘密不可想象一样——而这些,正是我们“心上的草”。
作者告诉我们:“心上的青草,倘从未出生过,那即使不是一个有疾患的人,至少也是一个怪人。”这就是说,心上长“草”实属正常,关键是怎样对待、处理甚至用好这些“草”了。 从自我的角度来看,不必因此而自我悚然、自惊自咋甚至自感“犯罪”。要认识到少男少女心上长“草”原本正常:它是成长转折期的标志,它“预告着人生进入了一个既神秘莫测又乐趣无穷的阶段”;也不能不加控制,“任其乱生”,以至失却了青翠,走向了腐臭,挤占了禾苗和大树的生存空间,损毁了生命的原野。
从他人的角度来看,既不能因少男少女心的原野上长出野草而硬性铲除,也不能粗暴地泼上“滚烫的碱水”了事。我们要认识到,“草”的滋长是必然的,“草”的生命力也是异常顽强的。简单、粗暴、无情的处理方式,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草”,也会是“原野”。
恰当的方式,就是用一颗宽容的心、一双温柔的手去控制——让草长在该长的地方,去梳理——让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去剪除——让草长成原野上的独特景观,为我观赏,为我所用。
文章之妙,在乎一个比喻贯穿全文:将青春期心灵萌动中的奇思妙想、反叛与秘密比作悄悄生长、生命力强大、占据边角位置的“草”,形象而贴切。根据这一比喻,文章分别写少男少女的心理特点、反应,人们的态度和正确的处理方式等等,无不自然、妥贴,叫人回味。 (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