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实验4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转换

1实验目的

(1)了解理想电流源与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2)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互相进行等效转换的条件。

2实验原理

1理想电源

理想电源有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两种。

(1)理想电压源接上负载后,当负载变化时其电压源输出电压保持不变。

(2)理想电流源接上负载后,当负载电阻变化时,该电流源供出的电流保持不变。 它们的电路图符号及其特性见图4.5-1。

(3)在工程实际上,绝对的理想电源是不存在的,但有一些电源其外特性与理想电源极为接近,如在电子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晶体管电流源与电压源。因为用电子学的方法,可

-3

以使晶体管电压源的串联等效内阻极小,一般为10Ω以下,晶体管电流源并联等效内电导

-3

也极小,一般10Ω为以下。因此,可以近似地将其视为理想电源。

2实际电源

一个实际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即可以看成是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电流源。 (1)实际电压源用一个理想电压源Es与一电阻R0串联组合来表示。

(2)实际电流源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与一电导G0并联的组合来表示。

图4.5-2和图4.5-3方框内部分是一个实际的电压源与一个实际的电流源,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I,而电源的端电压U也相等,那么这个电压源和电流源是等效的,即电压源与其等效电流源有相同的外特性。

3电压源与电流源相互进行等效转换的条件 Is=Es/R0 G0=1/R0 或 Es=Is/G0 R0=1/G0

4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量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

当负载电阻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注意必须使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不超出额定值),电流基本不变,即可将其视为理想电流源。

(1)将一可变电阻R接至稳流源的输出端上,串联接入直流电流表,并联接入直流电压表,即接成图4.5-4的实验电路。

(2)首先置可变电阻R=0,调节直流电流源,使其输出电流I=50mA,测出此时电流源的端电压U和输出电流I记入表4.5-1。

(3)改变电阻电阻R,每改变R值记下U和I,但应使Rmax*I≤20V,此时数据记入表4.5-1,即可得至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

2)测量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当外接负载电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电源输出电压基本不变,可将其视为理想电压源。

(1)按图4.5-5接线,调节直流电压源输出12V,可变电阻R接至电压源输出端。 (2)改变电阻值R值,测量U和I,将此数据一一记入表4.5-2中,即可得到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3)验证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转换的条件

(1)在实验1)中,已测得理想电流源的电流IS=50mA,若在其输出端间并联一电阻R0(即G0=1/R0)例如1kΩ,从而构成一实际电流源,如图4.5-6所示实验电路。

(2)改变电阻R值,记下相应的端电压U和输出电流I,记入表4.5-3中,即可测出该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

(3)根据等效转换的条件,将电压源的输出电压调至ES=ISR0,并串接一个电阻R0,构成如图4.5-7所示的实际电压源。

(4)改变负载电阻R,对应每一R值记下端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值,记入表4.5-4,即可测出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

在测量上述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外特性中,在实验中我们取两种情况下的负载电阻R的值一一对应相等,这样便于比较,看一看当R值相同时,两种情况下是否具有相同的电压与电流输出。

5实验结果

表4.5-1理想电流源外特性

表4.5-3实际电流源外特性

S0电压源ES= R0=

表4.5-4实际电压源外特性

6实验报告

(1)绘出所测电流源及电压源的外特性曲线。 (2)验证电压源和电流源是否等效。

实验4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转换

1实验目的

(1)了解理想电流源与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2)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互相进行等效转换的条件。

2实验原理

1理想电源

理想电源有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两种。

(1)理想电压源接上负载后,当负载变化时其电压源输出电压保持不变。

(2)理想电流源接上负载后,当负载电阻变化时,该电流源供出的电流保持不变。 它们的电路图符号及其特性见图4.5-1。

(3)在工程实际上,绝对的理想电源是不存在的,但有一些电源其外特性与理想电源极为接近,如在电子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晶体管电流源与电压源。因为用电子学的方法,可

-3

以使晶体管电压源的串联等效内阻极小,一般为10Ω以下,晶体管电流源并联等效内电导

-3

也极小,一般10Ω为以下。因此,可以近似地将其视为理想电源。

2实际电源

一个实际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即可以看成是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电流源。 (1)实际电压源用一个理想电压源Es与一电阻R0串联组合来表示。

(2)实际电流源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与一电导G0并联的组合来表示。

图4.5-2和图4.5-3方框内部分是一个实际的电压源与一个实际的电流源,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I,而电源的端电压U也相等,那么这个电压源和电流源是等效的,即电压源与其等效电流源有相同的外特性。

3电压源与电流源相互进行等效转换的条件 Is=Es/R0 G0=1/R0 或 Es=Is/G0 R0=1/G0

4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量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

当负载电阻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注意必须使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不超出额定值),电流基本不变,即可将其视为理想电流源。

(1)将一可变电阻R接至稳流源的输出端上,串联接入直流电流表,并联接入直流电压表,即接成图4.5-4的实验电路。

(2)首先置可变电阻R=0,调节直流电流源,使其输出电流I=50mA,测出此时电流源的端电压U和输出电流I记入表4.5-1。

(3)改变电阻电阻R,每改变R值记下U和I,但应使Rmax*I≤20V,此时数据记入表4.5-1,即可得至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

2)测量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当外接负载电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电源输出电压基本不变,可将其视为理想电压源。

(1)按图4.5-5接线,调节直流电压源输出12V,可变电阻R接至电压源输出端。 (2)改变电阻值R值,测量U和I,将此数据一一记入表4.5-2中,即可得到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3)验证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转换的条件

(1)在实验1)中,已测得理想电流源的电流IS=50mA,若在其输出端间并联一电阻R0(即G0=1/R0)例如1kΩ,从而构成一实际电流源,如图4.5-6所示实验电路。

(2)改变电阻R值,记下相应的端电压U和输出电流I,记入表4.5-3中,即可测出该实际电流源的外特性。

(3)根据等效转换的条件,将电压源的输出电压调至ES=ISR0,并串接一个电阻R0,构成如图4.5-7所示的实际电压源。

(4)改变负载电阻R,对应每一R值记下端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值,记入表4.5-4,即可测出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

在测量上述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外特性中,在实验中我们取两种情况下的负载电阻R的值一一对应相等,这样便于比较,看一看当R值相同时,两种情况下是否具有相同的电压与电流输出。

5实验结果

表4.5-1理想电流源外特性

表4.5-3实际电流源外特性

S0电压源ES= R0=

表4.5-4实际电压源外特性

6实验报告

(1)绘出所测电流源及电压源的外特性曲线。 (2)验证电压源和电流源是否等效。


相关文章

  • 2013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2
  • 电路分析基础 实验指导书 杨杰 编写 东莞理工学院电子系 二00五年八月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目 录 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2 实验二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查看


  • 电工实验报告答案-(厦门大学)
  • 实验四 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验证 表4-1实验数据一(开关S 投向R侧) 表4-2 实验数据二 (S投向二极管VD侧) 1.叠加原理中US1, US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将要去掉的电源(US1或US2)直接短接? 答: ...查看


  • 基于MATLAB的负阻抗变换器的特性及应用的研究
  • 摘要: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负阻抗变换器的特性及其应用,存在数据处理量大.特性曲线绘制困难等问题,设计出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方案.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MATLAB利用群元素计算特性,把多个频率分量及相应的电压.电流.阻抗等都看作多元素的 ...查看


  • 电路实验:实验三电源的等效变换
  • 实验三项目名称: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看成是一个电流源.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理想 ...查看


  • 电工学实验教案
  • 电工学实验教案 一. 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 实验是电工基础课程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他们的实验技能,树立工程实际观点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使他们能独立地进行实验. 二. 对 ...查看


  •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1)改
  • 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 目 录 实验一 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1 实验二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4 实验三 直流电路中电位.电压的关系研究„„„„„„„„„„„„„„„ ...查看


  • 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充电模式控制设计
  • 第27卷第7期2010年7月 机电工程 Journal of Mechanic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ol.27No.7Jul.2010 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充电模式控制设计 马奎安,陈 敏 * (浙江 ...查看


  •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3学分,课程学时54,开设一学期.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对电路理论的学习,使同学掌握 ...查看


  • 等效变换的解题方法及其应用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等效变换的解题方法及其应用 等效法亦称"等效变换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简单的熟悉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