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一、 国土与人民
① 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与哪个大洲的总面积大致相等。
② 中国的四个地理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 (黑龙江省) 最东端——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黑龙江省)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南端——曾母暗沙(海南省) ③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 6个海上邻国
④中国有四大海域,自北向南依次为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海岸线总长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路河口
⑤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优势在于:东部频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浓郁生产,沿海有众多优良港湾片与发展海上事业;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且与中亚、西亚、欧洲相连,陆上交通便利。
⑥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 重庆
五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
族自治区
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实行的地方)
⑦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省会、简称,,,,,(特别是云南、黑龙江、陕西、内
蒙古、甘肃、等省的轮廓形状)
⑧中国人口总数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总数百分之20%,人口密度为世界的3倍。 ⑨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分界线以东的人口占全国
总人口的百分之94。。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密西疏
11、中国总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余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人口超过四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壮、满、回、苗、维、彝、土家族、蒙古族、
12、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南、西北、东北
少数民族风情最浓郁的省份: 云南省
二、山川秀美
①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海拔最高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林、溶洞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黄土覆盖最大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高原山地气候
四川盆地——海拔最低、纬度位置最低、惟一一个在季风区的盆地——亚热
带季风气候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华北平原——面积第二——温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最小——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山脉。。。。。。。。。
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沿北纬32度、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主要的五种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州)
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的特点:【不稳定性,容易造成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等农
作物的生长】
1. 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主要问题:水土流失。 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治理黄河的关键:治沙 治理黄河的根本: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2. 长江主干道航运价值高,江阔水深 被称为“黄金水道”
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防洪 措施:退耕还湖、植树种草
著名景区:长江三峡 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最大),葛洲坝、都江堰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青海省、四川省
二、 区域间人们生活的差异: ①: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③ 南北方人们生活的差异:饮食南方稻米,北方面食
三、东西部之间的差异
A 、气候方面 B 、地形方面 C 、生产方式,东部种植业, 西部畜牧业
D 、人口、交通、教育 E 、资源分布
近年来为缓解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我国建立的三大工程
①西气东输、 新疆——上海 ②南水北调 南方——北方 ③西电东送 作用:缓解地区之间资源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
四. 台湾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组成 。
最大城市:台北(行政中心) IT 城市: 新竹
主要地形:山地和丘陵,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两个主要的港口: 南部——高雄(台湾最大港口) 北部——基隆
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与我国福建省隔海相望
主要自然景点:日月潭、阿里山、太鲁阁峡谷
人文景观:淡水港、赤坎楼、安平古堡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6.1北方地区
一、红松之乡
1、 北方地区: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农业: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
2、 红松之乡的位置:红松之乡在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3、 东北林区森力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过度采伐、滥砍滥伐、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森林
灾害、居民烧柴(人为原因为主)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 黄土高原概况: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
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跨越的省级行政区: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
黄土高原的特点:沟壑纵横
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
植被—植被稀少 土壤—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
措施:植树种草等
3、 黄土高原的文化:信天游,腰鼓,窑洞
三、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五朝古都:辽、金、元、明、清)
1、 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军事重地,进可
攻退可守)
2、 自然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 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中心(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被称为新中国政治生活
的心脏),文化中心。
4、 北京文化:胡同,四合院
第二课 南方地区
一、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1、南方地区:范围: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2、太湖概况: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浙江、江苏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3、自然环境: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河湖众多,优越的灌溉条件
4、水乡孕育的城镇(因水而生)
至今还保持着古镇特色的是:乌镇、周庄、同里
5、 水乡风情:交通:以船为主 建筑:临河建屋(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食物:太湖三白(太湖银鱼,白鱼,白虾)
二、富庶的四川盆地
1、四川盆地的位置:
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靠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
2、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
地形:丘陵为主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农业特色:农业发达,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3、都江堰:(天府美自古堰来)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就得益于它,对成都平原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项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和灌溉工程。
4、 丰富的自然资源:
丰沛的降水,众多的河流----------充足水资源和水力资源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芒硝-----矿产资源井盐(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 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野生动植物资源(桫椤,大熊猫,金丝猴,雪豹)
5、 独特的巴蜀文化:变脸,川剧,川菜
三、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深圳——珠江口东侧————临近香港特别行政区
珠海——珠江口西侧————临近澳门特别行政区
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 ①著名的侨乡(中国两大侨乡,广东、福建)
②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地区
③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低
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类型:: 外向型经济
2、发达的外向型农业: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广阔,地形平坦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土壤: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珠三角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靠近港澳,可以十分便利的运往港澳地区出口。
3、外向型工业:
区位因素(地理位置):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平坦,平原广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2)、毗邻港澳,提供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四、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1、 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自然条件:1)地形: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坦荡地平 2)河湖众多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历史背景:早在200多年前,上海就已经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誉。工业基础:依靠良好的工业基础,先进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基地。 政策支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特别是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被推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2、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表现:
1)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工业体系,是我国的工业中心。
2)是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3)拥有我国最大的港口,是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中南海被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建筑群
北京,北靠燕山、西靠西山、西北靠军都山、八达岭
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
主要面临的问题:沙尘暴、交通拥挤、水资源短缺
第三课 西北地区
1、丝路明珠
1、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比较干燥)
农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植被(自然景观):从东到西分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新疆概况:
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中心,也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中心,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3、新疆自然环境:
地形:“三山夹两盆”(从北到南):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气候: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河流: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
4、坎儿井(地下运河)
坎儿井的构造: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的优点: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即免去了运水之劳又减少了水分蒸发;
5、新疆绿洲农业发达
主要农作物:葡萄、哈密瓜、小麦、棉花(商品棉基地)
原因: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草原风情
1、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内蒙古自然环境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景观),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牧草生长也逐渐稀疏。原因海陆位置:东部靠近海洋降水丰富,西部身居内陆,降水稀少呈现温带荒漠。
3、牧民生产生活与牧业生产的关系
衣:蒙古袍。为适应内蒙古草原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衣服宽松也方便在马上行动。 食:白食(奶食,奶制品)、红食(肉食,牛羊肉)、茶食(奶茶)。热量大,容易消化,做法简单,适合游牧需要。
住:蒙古包。搭建与拆卸方便,适合游牧生活需要。
行:骑马,骆驼,勒勒车。
风俗习惯: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主要项目是赛马、射箭、摔跤。
摔跤、射箭
三、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1、乌鲁木齐概况
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古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深居欧亚大陆腹地,是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也是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乌鲁木齐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原因
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是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发达的交通网络:交通便捷,具有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叉网,亚欧大陆桥(起点:连云港,终点:鹿特丹)经过这里。
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
3、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
著名的国际大扎巴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和繁荣的象征。
6.4青藏地区
1. 青藏牧区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形 : 以高原为主,海拔高;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降水量少,干湿季明显; 畜牧业 (寒旱) 日照强,温差大。
资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丰富。
青藏地区的牧民生活:
自然条件: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平坦,地势北高南低。
4、青藏铁路
东起西宁、西至拉萨,格尔木是连接南北两段的枢纽。
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青藏铁路意义:改变西藏地区落后的交通状况 2. 加强西藏同内地相互联系,促进藏区经济发展,改善西藏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综合探究六 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一、 国土与人民
① 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与哪个大洲的总面积大致相等。
② 中国的四个地理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 (黑龙江省) 最东端——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黑龙江省)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南端——曾母暗沙(海南省) ③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 6个海上邻国
④中国有四大海域,自北向南依次为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海岸线总长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路河口
⑤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优势在于:东部频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浓郁生产,沿海有众多优良港湾片与发展海上事业;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且与中亚、西亚、欧洲相连,陆上交通便利。
⑥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 重庆
五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
族自治区
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实行的地方)
⑦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省会、简称,,,,,(特别是云南、黑龙江、陕西、内
蒙古、甘肃、等省的轮廓形状)
⑧中国人口总数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总数百分之20%,人口密度为世界的3倍。 ⑨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分界线以东的人口占全国
总人口的百分之94。。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密西疏
11、中国总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余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人口超过四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壮、满、回、苗、维、彝、土家族、蒙古族、
12、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西南、西北、东北
少数民族风情最浓郁的省份: 云南省
二、山川秀美
①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海拔最高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林、溶洞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黄土覆盖最大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高原山地气候
四川盆地——海拔最低、纬度位置最低、惟一一个在季风区的盆地——亚热
带季风气候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华北平原——面积第二——温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最小——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山脉。。。。。。。。。
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沿北纬32度、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主要的五种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州)
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的特点:【不稳定性,容易造成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等农
作物的生长】
1. 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主要问题:水土流失。 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治理黄河的关键:治沙 治理黄河的根本: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2. 长江主干道航运价值高,江阔水深 被称为“黄金水道”
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防洪 措施:退耕还湖、植树种草
著名景区:长江三峡 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最大),葛洲坝、都江堰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青海省、四川省
二、 区域间人们生活的差异: ①: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③ 南北方人们生活的差异:饮食南方稻米,北方面食
三、东西部之间的差异
A 、气候方面 B 、地形方面 C 、生产方式,东部种植业, 西部畜牧业
D 、人口、交通、教育 E 、资源分布
近年来为缓解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我国建立的三大工程
①西气东输、 新疆——上海 ②南水北调 南方——北方 ③西电东送 作用:缓解地区之间资源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
四. 台湾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组成 。
最大城市:台北(行政中心) IT 城市: 新竹
主要地形:山地和丘陵,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两个主要的港口: 南部——高雄(台湾最大港口) 北部——基隆
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与我国福建省隔海相望
主要自然景点:日月潭、阿里山、太鲁阁峡谷
人文景观:淡水港、赤坎楼、安平古堡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6.1北方地区
一、红松之乡
1、 北方地区: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农业: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
2、 红松之乡的位置:红松之乡在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3、 东北林区森力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过度采伐、滥砍滥伐、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森林
灾害、居民烧柴(人为原因为主)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 黄土高原概况: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
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跨越的省级行政区: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
黄土高原的特点:沟壑纵横
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
植被—植被稀少 土壤—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
措施:植树种草等
3、 黄土高原的文化:信天游,腰鼓,窑洞
三、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五朝古都:辽、金、元、明、清)
1、 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军事重地,进可
攻退可守)
2、 自然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 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中心(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被称为新中国政治生活
的心脏),文化中心。
4、 北京文化:胡同,四合院
第二课 南方地区
一、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1、南方地区:范围: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2、太湖概况: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浙江、江苏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3、自然环境: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河湖众多,优越的灌溉条件
4、水乡孕育的城镇(因水而生)
至今还保持着古镇特色的是:乌镇、周庄、同里
5、 水乡风情:交通:以船为主 建筑:临河建屋(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食物:太湖三白(太湖银鱼,白鱼,白虾)
二、富庶的四川盆地
1、四川盆地的位置:
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靠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
2、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
地形:丘陵为主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农业特色:农业发达,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3、都江堰:(天府美自古堰来)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就得益于它,对成都平原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项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和灌溉工程。
4、 丰富的自然资源:
丰沛的降水,众多的河流----------充足水资源和水力资源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芒硝-----矿产资源井盐(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 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野生动植物资源(桫椤,大熊猫,金丝猴,雪豹)
5、 独特的巴蜀文化:变脸,川剧,川菜
三、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深圳——珠江口东侧————临近香港特别行政区
珠海——珠江口西侧————临近澳门特别行政区
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 ①著名的侨乡(中国两大侨乡,广东、福建)
②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地区
③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低
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类型:: 外向型经济
2、发达的外向型农业: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广阔,地形平坦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土壤: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珠三角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靠近港澳,可以十分便利的运往港澳地区出口。
3、外向型工业:
区位因素(地理位置):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平坦,平原广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2)、毗邻港澳,提供大量资金、先进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四、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1、 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自然条件:1)地形: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坦荡地平 2)河湖众多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历史背景:早在200多年前,上海就已经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称誉。工业基础:依靠良好的工业基础,先进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基地。 政策支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特别是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被推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2、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表现:
1)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工业体系,是我国的工业中心。
2)是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3)拥有我国最大的港口,是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中南海被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建筑群
北京,北靠燕山、西靠西山、西北靠军都山、八达岭
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
主要面临的问题:沙尘暴、交通拥挤、水资源短缺
第三课 西北地区
1、丝路明珠
1、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比较干燥)
农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植被(自然景观):从东到西分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新疆概况:
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中心,也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中心,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3、新疆自然环境:
地形:“三山夹两盆”(从北到南):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气候: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河流: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
4、坎儿井(地下运河)
坎儿井的构造: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的优点: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即免去了运水之劳又减少了水分蒸发;
5、新疆绿洲农业发达
主要农作物:葡萄、哈密瓜、小麦、棉花(商品棉基地)
原因: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草原风情
1、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内蒙古自然环境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景观),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牧草生长也逐渐稀疏。原因海陆位置:东部靠近海洋降水丰富,西部身居内陆,降水稀少呈现温带荒漠。
3、牧民生产生活与牧业生产的关系
衣:蒙古袍。为适应内蒙古草原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衣服宽松也方便在马上行动。 食:白食(奶食,奶制品)、红食(肉食,牛羊肉)、茶食(奶茶)。热量大,容易消化,做法简单,适合游牧需要。
住:蒙古包。搭建与拆卸方便,适合游牧生活需要。
行:骑马,骆驼,勒勒车。
风俗习惯: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主要项目是赛马、射箭、摔跤。
摔跤、射箭
三、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1、乌鲁木齐概况
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古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深居欧亚大陆腹地,是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也是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乌鲁木齐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原因
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是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发达的交通网络:交通便捷,具有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叉网,亚欧大陆桥(起点:连云港,终点:鹿特丹)经过这里。
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
3、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
著名的国际大扎巴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和繁荣的象征。
6.4青藏地区
1. 青藏牧区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形 : 以高原为主,海拔高;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降水量少,干湿季明显; 畜牧业 (寒旱) 日照强,温差大。
资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丰富。
青藏地区的牧民生活:
自然条件: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势平坦,地势北高南低。
4、青藏铁路
东起西宁、西至拉萨,格尔木是连接南北两段的枢纽。
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青藏铁路意义:改变西藏地区落后的交通状况 2. 加强西藏同内地相互联系,促进藏区经济发展,改善西藏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综合探究六 如何开展社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