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抒情诗赏析大全(一)戏问花门酒家翁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中华抒情诗赏析大全(一)戏问花门酒家翁

目录

01、望月有感(白居易)

02、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03、西施滩(崔道融)

04、狂夫(杜甫)

05、己亥杂诗(龚自珍)

06、诉衷情(顾敻)

07、绮怀诗(黄景仁)

08、宿山寺(贾岛)

09、减字浣溪沙(况周颐)

10、卜算子(乐婉)

01、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标题注释】

1. 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2.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3.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幼文,贞元十四、五年间任饶州浮梁(今江西)主簿。

4.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5.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6符离: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7.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注释】

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2、羁旅:犹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5、根:喻兄弟。

6, 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对着自己的身影感伤。

7.千里雁:指离群之雁,孤独的雁。

8.九秋蓬:秋天蓬草脱离本根随风飞转,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

9.九秋:秋天。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漂泊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鉴赏】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约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02、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鉴赏】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03、西施滩

作者: 崔道融

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鉴赏】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这首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像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04、狂夫

作者: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 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

1.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2.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传说孔子到楚国,听到一个小孩在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3.筱: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4.浥: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5.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6.恒饥:长时间挨饿。

7.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8.狂夫:自称狂夫是自我解嘲之意,也有不屈品节,乐道安贫之意。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05、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作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抽响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5.护:保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诗已入初二教材)

06、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作者: 顾敻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鉴赏】

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自问还复自答:“音信已绝,奈何!”着一“绝”字,点出薄悻者之寡信绝情。“香阁掩”三句,就闺中人己方情况着笔,从环境描写(闺门紧闭)、表情描写(眉头紧皱)、时间推移(斜月将落、长夜将尽)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终宵坐候之难耐。这两笔归结到一点——对薄悻者之怨。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07、绮怀诗·几回花下坐吹箫

作者: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  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08、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作者: 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鉴赏】

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作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三、四句具体描绘夜空天体运行的景观。从寺外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朵朵轻云,逆着月亮运行的方向飘移,月亮就在云际中游动。作者描绘这种幽清奇丽的景象,极见“推敲”炼字之功。沈德潜评“走月逆行云”说:“顺行云则月隐矣,妙处全在逆字。”(《唐诗别裁》)同样,“流星透疏木”的“透”字与“疏”字也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唯因木之“疏”,所以才能“透”出流星来,否则纵有流星划过,为浓厚的枝叶所遮挡,又怎能看见呢?然而这两句的妙处还不止于此,疏木与行云衬托下的流星走月的自落自行,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入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结尾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见一斑了。

09、减字浣溪沙

作者: 况周颐

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天地无处着相思。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10、卜算子·相思似海深

作者: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赏析】

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二,引宋杨湜《古今词话》(原书已佚)云:杭妓乐婉与施酒监善,施尝赠以词云:“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栏,满目围芳草。”于是,乐婉答以本词。

这是情侣临别之际互相赠称之词。体味词情,则此一别,似乎不仅是远别,而且可能是诀别。显然不同于寻常别离之作。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卷十二)、赵世杰《古今女史》(卷十二)、清周铭《林下词选》(卷五)及徐《词苑丛谈》(卷七)等书,也都著录了此词,可见历来受到人们的注意。

赠、答皆用《卜算子》调。上下片两结句(赠词下结除外),较通常句式增加了一个字,化五言为六言句,于第三字顿,遂使这个词调一气流转的声情,增添了顿宕波峭之致。

乐婉此词直抒胸臆,明白如话,正是以我手写我心,也许,干脆就是直接唱出口的。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临别之前,却从别后况味说起,起句便奇。灵心善感的女词人早已充分预感到,一别之后,痛苦的相思将如沧海一样深而无际,美好的往事则将象云一样杳不可即。唯其善感如此,便不能不紧紧把握住这将别而未别的时刻不放。“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流尽了千千万万行的泪,留不住从此远逝的你,反使我、愁肠寸断!上一句势若江河,一泻无馀,下二句一断一续,正如哽咽。诀别的时刻最终还是来临了。女词人既道尽别后的痛苦,临别的伤心,似乎已无可再言。殊不知,下片是奇外出奇,奇之又奇。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要重见,无法重见。与其仍抱无指望的爱,真不如死了这条心。可是,真要死了这条心又哪能死得了!人生到此,道路已断,直是绝望矣。“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有情人而成不了眷属,莫非果真是前生无缘?果真是前生无缘,则今生休矣。可是,今生虽休,更有来生,待我俩来生来世再结为夫妻吧!绝望之中,发一大愿,生出一线希望。此一线希望,真是希望耶?抑直是绝望耶?诚难分辨。唯此一大愿,竟长留天壤。

全词戋戋短幅,然而,一位至性真情、豪爽果决的女性形象,却活脱跃然纸上。以泪滴千千万万行之人,以绝不可能拚了之情,而直道出拚了之一念,转念更直说出终是难舍,如此种种念头,皆在情理之中。但在别人则未必能言,而她却能直言不讳。此非性格豪爽果决而何?至于思旧事如天远,要重见无因见,待重结、来生愿,若非至性真情之人,又岂能道得出耶?

全词一滚说尽,但其意蕴仍觉有馀不尽。以一位风尘中女子,而能留得此一段奇情异采,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奥秘正在于词中道出了古往今来爱情之真谛:生死而不渝。此是词中之高致。中国古人之贤者,小而对于个人爱情,大而对于民族文化,皆能抱一种忠实之态度,即使当其不幸而处于绝望之境地,生死之难关,也能体现出一种生死不渝之精神。唯其有此一种精神,小而至于个人爱情,才能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大而至于民族文化,才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已。两者事有大小之别,实则具一共通之义。乐婉此词虽为言情小令,然其可喻之旨则又大矣。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音画图文

职场技巧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分

  

  秒   感谢光临

',1)">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中华抒情诗赏析大全(一)戏问花门酒家翁

目录

01、望月有感(白居易)

02、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03、西施滩(崔道融)

04、狂夫(杜甫)

05、己亥杂诗(龚自珍)

06、诉衷情(顾敻)

07、绮怀诗(黄景仁)

08、宿山寺(贾岛)

09、减字浣溪沙(况周颐)

10、卜算子(乐婉)

01、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标题注释】

1. 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2.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3.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幼文,贞元十四、五年间任饶州浮梁(今江西)主簿。

4.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5.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6符离: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7.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注释】

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2、羁旅:犹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5、根:喻兄弟。

6, 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对着自己的身影感伤。

7.千里雁:指离群之雁,孤独的雁。

8.九秋蓬:秋天蓬草脱离本根随风飞转,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

9.九秋:秋天。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漂泊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鉴赏】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约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02、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鉴赏】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03、西施滩

作者: 崔道融

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鉴赏】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这首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像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04、狂夫

作者: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 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

1.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2.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传说孔子到楚国,听到一个小孩在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3.筱: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4.浥: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5.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6.恒饥:长时间挨饿。

7.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8.狂夫:自称狂夫是自我解嘲之意,也有不屈品节,乐道安贫之意。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05、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作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抽响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5.护:保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诗已入初二教材)

06、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作者: 顾敻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鉴赏】

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

这是一首单调小令。开头五句,奏的是感情音响的主旋律——怨。“永夜”两句,就悬想负心人行踪着笔。“长夜漫漫,负心人啊,你抛下我到哪里去了?”自问还复自答:“音信已绝,奈何!”着一“绝”字,点出薄悻者之寡信绝情。“香阁掩”三句,就闺中人己方情况着笔,从环境描写(闺门紧闭)、表情描写(眉头紧皱)、时间推移(斜月将落、长夜将尽)这三个方面,写出了终宵坐候之难耐。这两笔归结到一点——对薄悻者之怨。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07、绮怀诗·几回花下坐吹箫

作者: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  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08、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作者: 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鉴赏】

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作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三、四句具体描绘夜空天体运行的景观。从寺外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朵朵轻云,逆着月亮运行的方向飘移,月亮就在云际中游动。作者描绘这种幽清奇丽的景象,极见“推敲”炼字之功。沈德潜评“走月逆行云”说:“顺行云则月隐矣,妙处全在逆字。”(《唐诗别裁》)同样,“流星透疏木”的“透”字与“疏”字也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唯因木之“疏”,所以才能“透”出流星来,否则纵有流星划过,为浓厚的枝叶所遮挡,又怎能看见呢?然而这两句的妙处还不止于此,疏木与行云衬托下的流星走月的自落自行,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入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结尾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见一斑了。

09、减字浣溪沙

作者: 况周颐

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天地无处着相思。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10、卜算子·相思似海深

作者: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赏析】

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二,引宋杨湜《古今词话》(原书已佚)云:杭妓乐婉与施酒监善,施尝赠以词云:“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栏,满目围芳草。”于是,乐婉答以本词。

这是情侣临别之际互相赠称之词。体味词情,则此一别,似乎不仅是远别,而且可能是诀别。显然不同于寻常别离之作。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卷十二)、赵世杰《古今女史》(卷十二)、清周铭《林下词选》(卷五)及徐《词苑丛谈》(卷七)等书,也都著录了此词,可见历来受到人们的注意。

赠、答皆用《卜算子》调。上下片两结句(赠词下结除外),较通常句式增加了一个字,化五言为六言句,于第三字顿,遂使这个词调一气流转的声情,增添了顿宕波峭之致。

乐婉此词直抒胸臆,明白如话,正是以我手写我心,也许,干脆就是直接唱出口的。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临别之前,却从别后况味说起,起句便奇。灵心善感的女词人早已充分预感到,一别之后,痛苦的相思将如沧海一样深而无际,美好的往事则将象云一样杳不可即。唯其善感如此,便不能不紧紧把握住这将别而未别的时刻不放。“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流尽了千千万万行的泪,留不住从此远逝的你,反使我、愁肠寸断!上一句势若江河,一泻无馀,下二句一断一续,正如哽咽。诀别的时刻最终还是来临了。女词人既道尽别后的痛苦,临别的伤心,似乎已无可再言。殊不知,下片是奇外出奇,奇之又奇。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要重见,无法重见。与其仍抱无指望的爱,真不如死了这条心。可是,真要死了这条心又哪能死得了!人生到此,道路已断,直是绝望矣。“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有情人而成不了眷属,莫非果真是前生无缘?果真是前生无缘,则今生休矣。可是,今生虽休,更有来生,待我俩来生来世再结为夫妻吧!绝望之中,发一大愿,生出一线希望。此一线希望,真是希望耶?抑直是绝望耶?诚难分辨。唯此一大愿,竟长留天壤。

全词戋戋短幅,然而,一位至性真情、豪爽果决的女性形象,却活脱跃然纸上。以泪滴千千万万行之人,以绝不可能拚了之情,而直道出拚了之一念,转念更直说出终是难舍,如此种种念头,皆在情理之中。但在别人则未必能言,而她却能直言不讳。此非性格豪爽果决而何?至于思旧事如天远,要重见无因见,待重结、来生愿,若非至性真情之人,又岂能道得出耶?

全词一滚说尽,但其意蕴仍觉有馀不尽。以一位风尘中女子,而能留得此一段奇情异采,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奥秘正在于词中道出了古往今来爱情之真谛:生死而不渝。此是词中之高致。中国古人之贤者,小而对于个人爱情,大而对于民族文化,皆能抱一种忠实之态度,即使当其不幸而处于绝望之境地,生死之难关,也能体现出一种生死不渝之精神。唯其有此一种精神,小而至于个人爱情,才能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大而至于民族文化,才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已。两者事有大小之别,实则具一共通之义。乐婉此词虽为言情小令,然其可喻之旨则又大矣。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音画图文

职场技巧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分

  

  秒   感谢光临

',1)">


相关文章

  • 夜雨寄北泊秦淮教案
  • 诗两首<夜雨寄北>.<泊秦淮> 博爱县光智中学 张俊玲 教学目标: 1.读准音,能根据意义和声律划分节奏: 2.读懂意,能说出诗歌的画面与情感: 3.读中背,能背会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读出诗歌的画面与情感 教学难 ...查看


  • 李白[长干行]赏析
  • 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 ...查看


  •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教案
  •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教案 2015-10-27 09:18 2095次 洪登攀 地区: 重庆市 - 重庆市 - 彭水县 学校:平安镇小学 共1课时 泊秦淮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查看


  • 泊秦淮教案
  • 泊 秦 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 ...查看


  • 宋词大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 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词又称"诗馀"."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风格独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 ...查看


  • 九年级上册诗句赏析
  • 九年级上册诗句赏析 <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 ...查看


  • 11课 古诗里的故事2552字
  • 四年级11课 十一.古诗里的故事 --改写古诗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 ...查看


  • 50首必背诗歌中课外古诗赏析
  • "50首必背古诗"中课外附录诗歌简析 1. <雁门太守行>(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 ...查看


  • [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座只需要爱情不需要事业的城市
  •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京(古称金陵.建业等,别称石头城)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城市.喜欢的人特别喜欢,六朝古都,诗韵风流,风景.人文.民风俱佳,连气候也不错,江南烟雨自不必说,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