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2)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3)思维拓展,感知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人,如果现在你要写诗讴歌你最尊敬的人、你最感激的人、你最爱的人,你会选择谁呢?你又会选择写这个人的什么事呢?
生:我会写妈妈。写妈妈在我生病的时候背我去看病,在我做错事的时候耐心地教育我。 生:我也写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对我生活上的照顾的确不少,我选择写她引导我学会读书并且爱上读书的事。
生:我写我的父亲。我听过不止一位同学说,怕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较为严厉。但我与我父亲的关系就像两兄弟。在生活中,父亲教给我很多日常的生活知识,在学习上,父亲和我一起探讨难题。
师:父母或祖父母往往是照顾我们的生活,引领我们成长的人。我想不少同学在初中或小学的时候都写过类似写人的记叙文吧。(学生笑)同学们选择父母等作为写作的对象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著名的诗人艾青,却把心中的赞歌献给了自己的保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今天我们来欣赏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这位优秀的诗人,他把他心中最美最真的赞歌献给他的保姆。
二、知人论世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 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他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敬。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节便是明证。第13节,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罗嗦,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四、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 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布置作业
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
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她的梦可以看作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
⑵、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⑶、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旧社会颇有典型性。诗人在第12节里明确写道: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由此可见,“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⑷、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
第4题:第1、2、12、13节都是诗人直抒胸臆。
3、讨论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二、赏析诗歌艺术特点
1、是借叙事抒情。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怀念、赞美、爱戴之情。
2、是对比、反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上述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
学生可从重点语段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第4、6、7、8、9、11节开头和结尾诗句的反复,第4、6节的对比等来回答。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激活思维,探究阅读
探究课题: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观点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观点二: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
观点三: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则认为:“痛苦”和“高贵”不矛盾,灵魂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了该诗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1、复习课文所学,联系生活现实,给母亲写首颂歌。
2、课外阅读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礁石》、《给乌兰诺娃》等,
你对艾青诗的认识。 写一篇评论谈谈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2)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3)思维拓展,感知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人,如果现在你要写诗讴歌你最尊敬的人、你最感激的人、你最爱的人,你会选择谁呢?你又会选择写这个人的什么事呢?
生:我会写妈妈。写妈妈在我生病的时候背我去看病,在我做错事的时候耐心地教育我。 生:我也写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对我生活上的照顾的确不少,我选择写她引导我学会读书并且爱上读书的事。
生:我写我的父亲。我听过不止一位同学说,怕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较为严厉。但我与我父亲的关系就像两兄弟。在生活中,父亲教给我很多日常的生活知识,在学习上,父亲和我一起探讨难题。
师:父母或祖父母往往是照顾我们的生活,引领我们成长的人。我想不少同学在初中或小学的时候都写过类似写人的记叙文吧。(学生笑)同学们选择父母等作为写作的对象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著名的诗人艾青,却把心中的赞歌献给了自己的保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今天我们来欣赏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这位优秀的诗人,他把他心中最美最真的赞歌献给他的保姆。
二、知人论世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 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他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敬。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节便是明证。第13节,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罗嗦,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四、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 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布置作业
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
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她的梦可以看作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
⑵、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⑶、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旧社会颇有典型性。诗人在第12节里明确写道: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由此可见,“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⑷、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
第4题:第1、2、12、13节都是诗人直抒胸臆。
3、讨论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二、赏析诗歌艺术特点
1、是借叙事抒情。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怀念、赞美、爱戴之情。
2、是对比、反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上述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
学生可从重点语段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第4、6、7、8、9、11节开头和结尾诗句的反复,第4、6节的对比等来回答。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激活思维,探究阅读
探究课题: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观点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观点二: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
观点三: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则认为:“痛苦”和“高贵”不矛盾,灵魂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了该诗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1、复习课文所学,联系生活现实,给母亲写首颂歌。
2、课外阅读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礁石》、《给乌兰诺娃》等,
你对艾青诗的认识。 写一篇评论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