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的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雷蒙德・戈德史密斯提出的对金融深化程度的五个指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较高,增长较快,但质量不高,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程度较低。本文结合该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深化;货币化比率;FIR      一、引言      中国的金融深化进程开始于1992年。199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放开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债券交易的利率;1994年实现人民币汇率并轨,并接受IMF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款有关义务,逐步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先后建立了几十家股份制银行,改变了长期以来只有国有银行的局面,并同意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这些措施是否表明中国目前已完成了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是否真的促进了我国的金融发展?其效率又如何?本文将就雷蒙德・戈德史密斯提出的5个指标,从5个方面评价中国金融深化的现状,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二、我国金融深化的现状分析      对于金融深化程度的评价标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作者雷蒙德・戈德史密斯在该书中提出了5个评价指标,分别为:(1)货币化比率;(2)金融相关率;(3)金融资产的多样化;(4)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5)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我们将从这5种方面具体分析中国金融深化的实际情况。   1.货币化比率   货币化比率是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通常用来表示一国或地区的金融深度,反映金融化不断加强和深化的过程。从表1和图1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货币化比率逐年升高,从1980年的44.4%上升到2006年的163.9%。通常货币化比率超过1就能够说明一国的货币化过程已经完成,虽然中国已经超过该值,说明在深度指标上表现尚好,但并不能得出中国金融化程度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的结论。      图1 我国货币化比率和FIR趋势图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2.金融相关率(FIR)   FIR是表示金融深度的另一个指标,是一国或地区全部金融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它体现了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反映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引导现实经济活动的水平。由于该指标包含了许多非货币化的金融工具,如债券、股票、保险等,所以数值比货币化比率(M2/GDP)大。从表1和图1可以开出,从1980年到2006年底,FIR值增加了三倍,达到346.4%,与大多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相当,超过中等发展中国家。   根据前两个指标可以发现,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势头很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高储蓄率的影响。但仍不可否认,这种增长速度促进了我国的金融深化。   3.金融资产的多样化   金融资产多样化是从金融宽度的角度考察金融深化的程度,它主要衡量一个国家全部金融资产的丰富程度以及金融工具的创新能力等等。具体而言,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整个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包括商业银行、其他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吸收的各项存款)、金融债券、保险单据或存款,以及整个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商业银行、其他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各项贷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流通股股票及财政借款。根据表2可以发现,经过最近十年的金融深化改革,新的金融工具的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债券、股票和保险市场,均增长了6倍以上。除此之外,我国的外汇、黄金市场也初见规模,投资功能逐渐增加,已形成一个主要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以及黄金市场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产品丰富、交易机制多样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      注:由于2006年财政借款为0,所以未纳入比较计算      数据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4.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   该指标作为金融资产增大和金融市场扩大的主体,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衡量金融深化的程度。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多种融资渠道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体系。   我国的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07中国金融年鉴》统计,中国共有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242家外资银行代表处、54家信托投资公司、70家财务公司、6家金融租赁公司及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证券金融机构包括104家证券公司、56家基金管理公司等;保险业包括6家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98家保险公司、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   5.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   虽然中国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其发展的规范性和质量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1)金融资产的结构不合理。在我国长久以来银行存款占据了金融资产的一半以上,中国居民的普遍投资意识较弱。尽管近几年投资工具增多,居民可选择的投资方式增多,但是非银行资产的规模,包括股票、债券和保险项目,仍然比较小。根据表2的2006年数据,分别只占金融资产的3.77%、6.55%和0.85%。对于发达国家最重要的三项金融资产,中国的总和仅为11.16%。   (2)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不合理。由于国家政策支持,银行的资金多贷给大型和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贷款来源充裕,获得信贷资金比中小企业容易得多。企业的规模越小便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另一方面,信贷资金主要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倾斜。这些投资的差距对各地经济金融的非均衡发展产生非常大的直接影响。   (3)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首先流通股市值占金融资产的比率较低,只有3.77%。而中国存在大量不能流通的股票,虽然股改以后,更多的股票可以流通,但比例仍旧较小。根据2006年的中国金融年鉴统计,我国股票的市价总值为89403.89亿元,其中流通股市值为25003.64亿元,仅占27.97%。股票市场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的“圈钱”现象严重,从1984年第一只股票上市到2006年底,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434家,年筹集资金不断增加,但一些上市公司没有有效的利用这些资金,业绩并不理想。   根据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但这些指标只能说明中国金融发展的规模大,范围广。而其发展的内在质量不高,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建议      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对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调控起着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与变迁挖掘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可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深化并不等于让金融业自由发展。而要求政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有效管理与监督,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持金融机构的稳定经营是实现金融深化的重要条件。   2.立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改善金融资产结构   针对目前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必须全面推进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发展,既要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又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公司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还要发展保险市场和信托业务。并且促进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的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市场体系。   3.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扩大金融宽度   我国目前的金融工具种类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所以必须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发展投资者需要的新产品、新业务,丰富居民投资渠道,引导金融业综合经营,交叉发展,增加金融市场的活力。并在注意防范风险的同时,简化金融新产品和业务的审批程序,为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宁.中国金融深化进程的再反思[J].经济研究参考,2000:(29).   [2]易纲.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12).   [3]武剑.对金融深化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特区经济,2006.7.   [4]刘刚.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问题的探讨与简析[J].科技与管理,2002.4   [5]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1:(3).   [6]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4.   [6]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根据雷蒙德・戈德史密斯提出的对金融深化程度的五个指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较高,增长较快,但质量不高,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程度较低。本文结合该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深化;货币化比率;FIR      一、引言      中国的金融深化进程开始于1992年。199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放开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债券交易的利率;1994年实现人民币汇率并轨,并接受IMF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款有关义务,逐步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先后建立了几十家股份制银行,改变了长期以来只有国有银行的局面,并同意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这些措施是否表明中国目前已完成了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是否真的促进了我国的金融发展?其效率又如何?本文将就雷蒙德・戈德史密斯提出的5个指标,从5个方面评价中国金融深化的现状,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二、我国金融深化的现状分析      对于金融深化程度的评价标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作者雷蒙德・戈德史密斯在该书中提出了5个评价指标,分别为:(1)货币化比率;(2)金融相关率;(3)金融资产的多样化;(4)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5)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我们将从这5种方面具体分析中国金融深化的实际情况。   1.货币化比率   货币化比率是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通常用来表示一国或地区的金融深度,反映金融化不断加强和深化的过程。从表1和图1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货币化比率逐年升高,从1980年的44.4%上升到2006年的163.9%。通常货币化比率超过1就能够说明一国的货币化过程已经完成,虽然中国已经超过该值,说明在深度指标上表现尚好,但并不能得出中国金融化程度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的结论。      图1 我国货币化比率和FIR趋势图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2.金融相关率(FIR)   FIR是表示金融深度的另一个指标,是一国或地区全部金融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它体现了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反映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引导现实经济活动的水平。由于该指标包含了许多非货币化的金融工具,如债券、股票、保险等,所以数值比货币化比率(M2/GDP)大。从表1和图1可以开出,从1980年到2006年底,FIR值增加了三倍,达到346.4%,与大多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相当,超过中等发展中国家。   根据前两个指标可以发现,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势头很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高储蓄率的影响。但仍不可否认,这种增长速度促进了我国的金融深化。   3.金融资产的多样化   金融资产多样化是从金融宽度的角度考察金融深化的程度,它主要衡量一个国家全部金融资产的丰富程度以及金融工具的创新能力等等。具体而言,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整个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包括商业银行、其他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吸收的各项存款)、金融债券、保险单据或存款,以及整个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商业银行、其他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各项贷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流通股股票及财政借款。根据表2可以发现,经过最近十年的金融深化改革,新的金融工具的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债券、股票和保险市场,均增长了6倍以上。除此之外,我国的外汇、黄金市场也初见规模,投资功能逐渐增加,已形成一个主要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以及黄金市场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产品丰富、交易机制多样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      注:由于2006年财政借款为0,所以未纳入比较计算      数据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4.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   该指标作为金融资产增大和金融市场扩大的主体,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衡量金融深化的程度。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多种融资渠道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体系。   我国的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07中国金融年鉴》统计,中国共有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242家外资银行代表处、54家信托投资公司、70家财务公司、6家金融租赁公司及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证券金融机构包括104家证券公司、56家基金管理公司等;保险业包括6家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98家保险公司、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   5.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   虽然中国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其发展的规范性和质量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1)金融资产的结构不合理。在我国长久以来银行存款占据了金融资产的一半以上,中国居民的普遍投资意识较弱。尽管近几年投资工具增多,居民可选择的投资方式增多,但是非银行资产的规模,包括股票、债券和保险项目,仍然比较小。根据表2的2006年数据,分别只占金融资产的3.77%、6.55%和0.85%。对于发达国家最重要的三项金融资产,中国的总和仅为11.16%。   (2)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不合理。由于国家政策支持,银行的资金多贷给大型和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贷款来源充裕,获得信贷资金比中小企业容易得多。企业的规模越小便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另一方面,信贷资金主要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倾斜。这些投资的差距对各地经济金融的非均衡发展产生非常大的直接影响。   (3)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首先流通股市值占金融资产的比率较低,只有3.77%。而中国存在大量不能流通的股票,虽然股改以后,更多的股票可以流通,但比例仍旧较小。根据2006年的中国金融年鉴统计,我国股票的市价总值为89403.89亿元,其中流通股市值为25003.64亿元,仅占27.97%。股票市场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的“圈钱”现象严重,从1984年第一只股票上市到2006年底,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434家,年筹集资金不断增加,但一些上市公司没有有效的利用这些资金,业绩并不理想。   根据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但这些指标只能说明中国金融发展的规模大,范围广。而其发展的内在质量不高,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建议      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对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调控起着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与变迁挖掘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可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深化并不等于让金融业自由发展。而要求政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有效管理与监督,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持金融机构的稳定经营是实现金融深化的重要条件。   2.立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改善金融资产结构   针对目前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必须全面推进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发展,既要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又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公司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还要发展保险市场和信托业务。并且促进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的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市场体系。   3.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扩大金融宽度   我国目前的金融工具种类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所以必须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发展投资者需要的新产品、新业务,丰富居民投资渠道,引导金融业综合经营,交叉发展,增加金融市场的活力。并在注意防范风险的同时,简化金融新产品和业务的审批程序,为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宁.中国金融深化进程的再反思[J].经济研究参考,2000:(29).   [2]易纲.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12).   [3]武剑.对金融深化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特区经济,2006.7.   [4]刘刚.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问题的探讨与简析[J].科技与管理,2002.4   [5]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1:(3).   [6]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4.   [6]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相关文章

  • 中国金融行业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
  • [摘 要]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在经历连续多年高速发展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日益污染的环境问题,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 ...查看


  • 经济管理类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 经济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网络经济问题研究 ★我 ...查看


  • [强烈推荐]汽车金融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 ...查看


  • 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现状与缺失
  • 作者:娄孝钦 学术论坛 2010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5-0181-05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各 ...查看


  • 经济学类本科论文参考题目
  • 经济贸易学院 关于2006届毕业生论文指导选题的说明 各位指导教师及经贸院毕业生: 为了使我院教师所指导的毕业生在确定选题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现对论文选题做以下说明: 1.论文选题应该结合自己专业为根本,不以指导教师专业特长作为指针,遵循双 ...查看


  • 关于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作者:蔡雨晴 周易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4期 摘 要: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两大难题是: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 ...查看


  • 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和发展研究
  • 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和发展研究 <深圳金融>2014年第12期 摘 要:近期宏观调控提出"盘活存量.控制增量",让信贷融资真正进入实体经济支持结构转型,同时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也正在加快推动社会融资结构变化,资 ...查看


  • 当前金融监管现状及问题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金融监管现状及问题研究 作者:方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09期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监管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金融法律体系建设的深入以及金融监管力度的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