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历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1月11日在济南市历城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济南市历城区区长 吴承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的四年,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这一主题,不断深化“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和“一带四区”发展布局,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经济社会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四年来,我们牢牢扭住发展不放松,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狠抓项目建设带动工作全局,以加快城乡建设扩大内需,以锐意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下同)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70亿元。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7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全市首位,投资、消费、出口呈现协调增长态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财政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26亿元,是2007年的1.8倍,年均增长15.6%。四年来,区财政直接投入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的资金达27.3亿元,有力地支撑了发展、保障了民生。

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700元和10940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56.4%和57.4%。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覆盖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均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城市化、工业化“双轮驱动”,努力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

4.7:62.3:33调整到了4.6:53:42.4,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了由二产主导向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的转变。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打造服务业首位经济迈出了坚实步伐。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728亿元,新增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51家,银座洪楼店等大型商场相继开业,世界500强英国特易购等知名品牌落户我区。金融、物流、房地产、旅游等优势产业实现较大突破。2011年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分别实现地方税收6957万元和2.74亿元;物流企业总数达到338家,盖世、佳怡等企业跨入全国物流百强行列,济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万人次;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0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1%,支撑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作用明显增强。

工业发展质效双升,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逐步形成。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四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65.5亿元,竣工项目75个;完成技改投资352亿元。全区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达到22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8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65家。园区建设强势推进,临港开发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欧洲工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被列为省级产业基地;力诺工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太阳能产业基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 能耗、电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均圆满完成。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3.8亿元,年均增长27.1%。四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50个,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80项,申请专利1.14万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35家和11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山东名牌产品26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山东省著名商标42件。专利申请、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引进等工作均走在了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农业发展活力增强,现代都市农业的特色更加鲜明。坚持依托省会、服务省会、致富农民,编制实施都市农业五年规划,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四年建成农业园区72个、市级特色品牌基地8.7万亩,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7万亩,粮经作物比例由2007年的54:46调整为37:63。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49个,创出省内外知名品牌57个,各项指标均居全市首位。粮食生产连续9年实现丰收。蔬菜、林果、花木、奶牛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持续膨胀,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提升。

(三)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向规划要空间、要效益,向建设要品质、要功能,向管理要形象、要环境,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品位内涵和人居舒适度大幅提升。

城市发展更加注重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二环东路隆起带、工业北路沿线、经十东路历城段、华山、唐冶、雪山等重点片区的规划设计全面完成,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顺利启动,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开始实施,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全区范围内真正实现了控规全覆盖,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建设更加注重扩容提质。紧跟全市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的步伐,大力实施老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四年累计出让土地5187亩,完成房地产投资177.4亿元。二环东路隆起带、洪楼高端商务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保利海德公馆、重汽翡翠清河等9个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唐冶、济钢、王舍人等重点片区开发实现较大突破,四年完成房地产开发和村民安置房建设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新区发展框架已全面拉开。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累计新建改造城乡道路400公里,新增城市供热面积560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年处理能力由520万吨提高到4190万吨,华龙路、闵子骞路等11条城市道路完成高标准改造,小清河、大辛河、全福河等河道得到综合整治,二环东路高架桥及配套BRT 工程、莲花山热源厂、仲宫污水处理厂、唐冶变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城市规模、品位、功能、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管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建设,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迎全运为契机,集中实施治堵、治脏、治乱、治污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八大工程,全面取缔了辖区内小冶炼和小塑料加工企业,全面关停了华山花岗石矿和南部山区采石场、石灰窑,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铁路沿线、背街小巷、开放式小区及可视范围内的破损山体实现全面整治,市容市貌真正让市民感受到了“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效果。创新城管执法和土地监察管理机制,实行月度绩效考核,严格控制违法违章建设,累计拆除“双违”建筑112万平方米;严格控制违法违规用地,大力推行内涵挖潜、循环发展的节地模式,荣获“全国首届百家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区”称号。积极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投资5000万元,全面启动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城乡保洁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05万平方米,完成荒山造林9.4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7%,居全市之首,城市生态建设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工业、粮食、供销、商业等系统国企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成功组建了全市首家股份制小额贷款公司。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区、街镇、村居三级综合治税网络基本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区14所公办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街镇行政区划

调整全面完成。财政、教育、文化、人事等领域的改革顺利实施,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累计引进内资项目2236个,实际利用内资658亿元。新增外资企业32家,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临港开发区新增外资工业企业13家,成为全市最大的欧美企业聚集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最大责任,立足城乡统筹,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惠及全区人民群众。

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国家和省市级农、林、牧、渔等产业项目148个,实施农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0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9条;完成输变电工程17项,建成电气化村374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新农村电气化区达标;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整治病险水库27座,圆满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历城段征地拆迁任务。新农村住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建农房3.4万户,改造危房4500户,任务完成量居全市首位。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问题列为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唯一议案,首批21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拉开了加快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的序幕。

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精心策划实施改善民生“双十工程”,突出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安居等问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乡低保应保尽保,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区48.86万农民全部参加了新农合,21.3万城乡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9.5万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到了基础养老金。阳光民生救助工作成效突出,救助范围不断拓展,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救助,率先建立了农村低保大病周转金预付制度。四年累计投入救助资金2.3亿元,全区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资2亿元,实施了校舍升级改造等十大工程,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大幅提高,教育均衡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和“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魅力历城”被评为全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自筹资金7.2亿元,高标准建成区体育中心和国内一流赛马场,圆满完成了第十一届全运会有关赛事的筹办任务,受到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成功举办了全区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下,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被评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人民防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提高,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民主法治扎实推进,政府建设全面加强。立足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行政能力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平安历城建设成效显著。“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全面启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各类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认真落实信访稳定“一岗双责”,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95%以上,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被省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应急管理、防火防汛、秸秆禁烧、美国白蛾防治、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取得扎实成效。顺利完成了第四届社区居委会和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安定,被评为“平安山东”、“平安济南”建设先进单位。

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健全完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考录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审计、经济合同统一管理、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政府运作更加规范。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议案提案办结率、面复率达到100%,代表、委员满意率达99%以上。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在全市率先推行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行政审批服务联动,及时回应和处置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应急事件,社情民意满意度大幅提升。

机关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制度,规范精简审批事项,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大督查机制,落实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挂责任制,实

行目标分解、工作量化、责任到人的全程控制管理,政府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经历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经受了最为严峻的考验。面对困难挑战,我们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应对危机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12项,荣获“省级文明区”、“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等省委省政府颁发的荣誉称号13项。全区有31个单位受到了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阳光民生救助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省市各大媒体都做了宣传报道。农业、交通、城管、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先进经验在省市进行了推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历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四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通过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牢牢把握“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这一主题,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不停滞,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松劲,不断加大公共事业惠民力度,强化对富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和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努力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必须坚持团结拼搏、攻艰克难不懈怠,时刻保持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全区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管理水平和承载能力离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个别干部思想境界还不够高,发展意识还不够强,抓发展、谋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要求

今后五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五年。展望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面临国家发展转型和宏观调控的倒逼压力,面临区域竞争加剧等诸多困难挑战,但随着省城“东拓”步伐不断加快、“一城三区”城市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区区位条件、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构成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城市化建设、产业升级等产生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发展的基础更实,发展的平台更高,发展的活力更强。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前瞻的战略思维,科学定位,精心谋划,踏实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全面落实“五个不动摇、四个新跨越”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强力推进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实力历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推进东部新区、滨河新区、济钢片区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空间承载力、设施完备率、资本吸引力同步

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逐步建成繁荣富裕的经济强区。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历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城市绿地面积达到550万平方米以上,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市人居舒适度大幅提升,逐步建成宜居宜业的生态强区。

——坚持文化引领,建设文明历城。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幅提升区域软实力,全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为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坚持和谐发展,建设幸福历城。加大事业惠民、政策富民、保障安民的实施力度,推动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逐步建成社会和谐安定的幸福城区。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坚信,经过未来五年的努力,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新历城必将展现在全区人民面前,历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喜迎党的十八大、加快推进历城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纵观今年经济形势,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和我区“十二五”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出口创汇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顺利实现以上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建管并重,推动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坚持老城提升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并举、做强城市功能与做靓城市形象并重,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为培育现代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强大平台。一是扎实推进老城改造。按照旧城改造的新政策,不断探索老城区改造的新模式、新方法,全力推进东风陶瓷市场、区招待所、全福立交西南角等地块的拆迁工作。加快重汽翡翠清河等9个老城改造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开工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以上。超前做好花园小区、全福立交西北角、农科院地块等一批储备项目策划招商工作,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后续保障。二是全力抓好新区开发。以唐冶新区、滨河新区、济钢片区为重点,加大项目建设服务力度,确保恒大名都、万象新天、银丰唐郡、鲁商置业等项目顺利推进,力争年内完成总投资65亿元,实现开工面积150万平方米。全面做好雪山片区开发建设的启动工作。继续抓好新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唐冶七村整合等9个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推动新农村住房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辛祝路北延、七里河路北延、华能路大修、幸福柳路改建、二环北路改造、省道103线改造提升等工程,加快济乐高速济南连接线和唐冶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机场路改造提升工程尽快开工,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骨架。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东区净化水厂、唐冶热电厂等基础工程建设,统筹解决新区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问题。全面完成唐冶体育文化休闲公园建设,提升新区文化休闲和服务功能。四是切实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区街两级城市管理体制,明确条块职责,提高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土地监察和城管执法力度,注重从源头上防止城市建设中的“双违”行为。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持续扩大城市化保洁范围,新增区级道路保洁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凤岐路等道路绿化提升,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继续搞好大辛河、张马河整治,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防洪能力。

(二)突出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服务业发展再上新水平。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要求,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努力推动服务经济更快发

展。一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大力推进盖家沟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零点物流大厦、山东中信物流装备基地、临港医药物流园、佳怡物流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盖家沟、郭店、临港等物流聚集区建设,逐步形成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物流产业高地。大力培育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入驻我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临港开发区、东环科技城为依托,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引导高新项目入园发展。二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发展。大力提升商贸流通业,做好大型卖场、购物中心、高档商务酒店的规划论证,加快鲁商商住综合体、信豪国际大酒店、保利和协台湾城等项目建设,促成金地商城、中泉•新都汇名品城尽快开业。抓好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进社区便民肉菜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直营店建设,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三是推动新兴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科学编制洪楼高端商务区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高端服务业引导政策,大力推进商务载体建设,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统筹搞好土地开发运营,推动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南山北水”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大辛庄商代遗址、四门塔景区等人文资源禀赋,拓展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全方位旅游,扩大“省城后花园”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突出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一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国家级太阳能产业基地、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以及齐鲁制药、宏济堂等重点医药企业,抓好力诺光伏电池片、宝世达超高压电缆、临港服务外包等项目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着力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抓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两个重要环节,突出抓好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好济南重工等一批企业技改项目,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深入实施骨干企业发展“112”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抓好济炼润滑油、山塑北斗星等新项目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三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争取40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计划。扎实开展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力抓好中德设备等6个示范企业和46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四是切实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按照工业化与城市化齐头并进、生产与生活配套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临港开发区布局规划,统筹做好基础设施、仓储物流及生活居住区、商业服务区的规划设计。加快温泉小镇、温泉商务会所等项目开发和区域内旧村改造步伐,全面完成“四纵五横”道路和临港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配合搞好机场指廊扩建工程,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大力推行“区中园”发展模式,增强欧洲工业园、春鹏工业园的项目承载能力,抓好荷兰卡斯特、比利时艾斯克等新落地项目的开工建设,推动汽车零部件、包装印刷、泛航空和现代物流等产业聚集发展,使开发区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科技孵化、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逐步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空港新城”。

(四)突出城乡统筹,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一是全力推进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是前提、经济发展是关键、富民惠民是根本的发展理念,在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积极探索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统筹做好景区景点、村庄节点和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强化水源涵养地保护,提升环保、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绿色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港西路拓宽改建、锦绣川河道综合治理等21个重大项目,全面完成3万亩造林绿化和20平方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增强南部山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二是扎实推进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土地加快流转,促进农业园区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全面启动遥墙湿地公园、董家草莓文化园、唐王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大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逐步建成省内一流的万亩湿地公园、万亩草莓文化园和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农业园区建设的新亮点。三是综合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坚持用现代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着力开发都市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高效化、品牌化发展。实施好省级现代奶业项目和苗木产业项目,做好“张而草莓”、“维尔康”等著名商标的保护与开发,扶持华鲁、锦秀源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严格落实种粮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造县乡公路30公里、通村公路50公里。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建2座110千伏变电站,完成81项中低压电网改造工程。大力实施水利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国家级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市级土地出让金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面完成10座小水库完善提高和89座塘坝除险加固任务,配合搞好南水北调、东联供水等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施好国家级种子监管中心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项目,努力在种子、植保及设施育苗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五)突出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开放招商带动全局、推动转型、促进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逐步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办法,支持农民以土地入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扎实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区属商业企业、市属下放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基本构建起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管理的监管机制。高度重视财源建设,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加强税源管理和税收征管,确保财税稳定增收。创新土地资源整合机制,扎实推进西营镇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搞好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努力保障发展需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带动全局的关键性举措,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以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为主攻方向,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强招商引资“三库一网”建设,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全程跟踪制度,促进项目顺利报批、落地、投产。三是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和水平。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精心组织策划对外招商活动,积极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扶持济钢、力诺、镁碳砖、齐鲁制药等骨干企业扩大出口,提升出口规模和质量。

(六)突出协调发展,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着力化解、管控各类社会不安定因素,全面提升社会和谐度和群众满意度。一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历城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和学前教育建设工程,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二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抓住全市筹办“十艺节”的重大机遇,全面启动唐冶文化中心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街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五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优势行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三是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益性管理体制,规范药品采购机制。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积极稳妥地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区镇村三级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以新农合和城镇医保为基础、大病医疗救助作延伸、商业保险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医疗保障体系,有效缓解困难群众无钱看病、大病致贫问题。四是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扎实做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民生实事(见附件),重点推进城乡环卫、社区菜市场、文体休闲等便民利民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城乡居民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抚恤补助标准。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新形势下的人口与计生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实施全民健身五年计划,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积极发展老龄、慈善、广播电视、红十字等事业,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史志、档案、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等工作。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历城建设,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解决涉访涉诉问题。狠抓基层基础建设, 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以民主管理和民主理财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项制度”建设。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做好防火、防汛、防疫工作,健全责任体系,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五五”依法治区纲要,全面提升法治区创建水平。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在新的形势、新的起点、新的要求下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关键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一是坚持执政为民,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把优化服务作为加强部门和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强化为发展服务的意识,充分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努力创造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和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和生产要素向历城聚集。强化为民生服务的意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先发展为民事业,优先安排济民资金,优先抓好惠民工程。认真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工作,提高办理质量,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二是坚持务实高效,着力打造效能型政府。坚持科学运筹促高效,综合目标任务、区情特点、资源布局和财力物力等要素,统筹落实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坚持规范运作促高效,完善工作督查、绩效评估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强化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坚持转变作风促高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建立健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把为民造福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把促进发展的任务坚决落到实处。坚持项目带动促高效,完善项目引进、审批、建设和扶持的绿色通道,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的共识,努力营造狠抓项目、快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打造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健全完善社情民意反馈机制,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是坚持廉洁从政,着力打造廉洁型政府。大力倡导廉政文化,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切实加强行风政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投标等各项制度,加大对重点工程、重要环节的审计和监察力度,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遏制不当行政行为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目标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全面实现未来五年宏伟目标、加快推进历城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1月11日在济南市历城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济南市历城区区长 吴承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的四年,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这一主题,不断深化“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和“一带四区”发展布局,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经济社会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四年来,我们牢牢扭住发展不放松,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狠抓项目建设带动工作全局,以加快城乡建设扩大内需,以锐意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下同)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70亿元。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7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全市首位,投资、消费、出口呈现协调增长态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财政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26亿元,是2007年的1.8倍,年均增长15.6%。四年来,区财政直接投入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的资金达27.3亿元,有力地支撑了发展、保障了民生。

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700元和10940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56.4%和57.4%。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覆盖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均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城市化、工业化“双轮驱动”,努力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

4.7:62.3:33调整到了4.6:53:42.4,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了由二产主导向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的转变。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打造服务业首位经济迈出了坚实步伐。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728亿元,新增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51家,银座洪楼店等大型商场相继开业,世界500强英国特易购等知名品牌落户我区。金融、物流、房地产、旅游等优势产业实现较大突破。2011年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分别实现地方税收6957万元和2.74亿元;物流企业总数达到338家,盖世、佳怡等企业跨入全国物流百强行列,济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万人次;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0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1%,支撑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作用明显增强。

工业发展质效双升,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逐步形成。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四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65.5亿元,竣工项目75个;完成技改投资352亿元。全区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达到22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8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65家。园区建设强势推进,临港开发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欧洲工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被列为省级产业基地;力诺工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太阳能产业基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 能耗、电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均圆满完成。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3.8亿元,年均增长27.1%。四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50个,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80项,申请专利1.14万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35家和11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山东名牌产品26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山东省著名商标42件。专利申请、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引进等工作均走在了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农业发展活力增强,现代都市农业的特色更加鲜明。坚持依托省会、服务省会、致富农民,编制实施都市农业五年规划,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四年建成农业园区72个、市级特色品牌基地8.7万亩,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7万亩,粮经作物比例由2007年的54:46调整为37:63。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49个,创出省内外知名品牌57个,各项指标均居全市首位。粮食生产连续9年实现丰收。蔬菜、林果、花木、奶牛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持续膨胀,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提升。

(三)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向规划要空间、要效益,向建设要品质、要功能,向管理要形象、要环境,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品位内涵和人居舒适度大幅提升。

城市发展更加注重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二环东路隆起带、工业北路沿线、经十东路历城段、华山、唐冶、雪山等重点片区的规划设计全面完成,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顺利启动,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开始实施,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全区范围内真正实现了控规全覆盖,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建设更加注重扩容提质。紧跟全市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的步伐,大力实施老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四年累计出让土地5187亩,完成房地产投资177.4亿元。二环东路隆起带、洪楼高端商务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保利海德公馆、重汽翡翠清河等9个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唐冶、济钢、王舍人等重点片区开发实现较大突破,四年完成房地产开发和村民安置房建设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新区发展框架已全面拉开。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累计新建改造城乡道路400公里,新增城市供热面积560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年处理能力由520万吨提高到4190万吨,华龙路、闵子骞路等11条城市道路完成高标准改造,小清河、大辛河、全福河等河道得到综合整治,二环东路高架桥及配套BRT 工程、莲花山热源厂、仲宫污水处理厂、唐冶变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城市规模、品位、功能、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管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建设,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迎全运为契机,集中实施治堵、治脏、治乱、治污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八大工程,全面取缔了辖区内小冶炼和小塑料加工企业,全面关停了华山花岗石矿和南部山区采石场、石灰窑,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铁路沿线、背街小巷、开放式小区及可视范围内的破损山体实现全面整治,市容市貌真正让市民感受到了“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效果。创新城管执法和土地监察管理机制,实行月度绩效考核,严格控制违法违章建设,累计拆除“双违”建筑112万平方米;严格控制违法违规用地,大力推行内涵挖潜、循环发展的节地模式,荣获“全国首届百家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区”称号。积极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投资5000万元,全面启动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城乡保洁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05万平方米,完成荒山造林9.4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7%,居全市之首,城市生态建设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工业、粮食、供销、商业等系统国企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成功组建了全市首家股份制小额贷款公司。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区、街镇、村居三级综合治税网络基本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区14所公办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街镇行政区划

调整全面完成。财政、教育、文化、人事等领域的改革顺利实施,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累计引进内资项目2236个,实际利用内资658亿元。新增外资企业32家,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临港开发区新增外资工业企业13家,成为全市最大的欧美企业聚集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最大责任,立足城乡统筹,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惠及全区人民群众。

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国家和省市级农、林、牧、渔等产业项目148个,实施农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0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9条;完成输变电工程17项,建成电气化村374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新农村电气化区达标;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整治病险水库27座,圆满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历城段征地拆迁任务。新农村住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建农房3.4万户,改造危房4500户,任务完成量居全市首位。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问题列为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唯一议案,首批21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拉开了加快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的序幕。

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精心策划实施改善民生“双十工程”,突出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安居等问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乡低保应保尽保,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区48.86万农民全部参加了新农合,21.3万城乡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9.5万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到了基础养老金。阳光民生救助工作成效突出,救助范围不断拓展,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救助,率先建立了农村低保大病周转金预付制度。四年累计投入救助资金2.3亿元,全区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资2亿元,实施了校舍升级改造等十大工程,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大幅提高,教育均衡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和“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魅力历城”被评为全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自筹资金7.2亿元,高标准建成区体育中心和国内一流赛马场,圆满完成了第十一届全运会有关赛事的筹办任务,受到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成功举办了全区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下,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被评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人民防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提高,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民主法治扎实推进,政府建设全面加强。立足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行政能力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平安历城建设成效显著。“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全面启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各类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认真落实信访稳定“一岗双责”,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95%以上,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被省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应急管理、防火防汛、秸秆禁烧、美国白蛾防治、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取得扎实成效。顺利完成了第四届社区居委会和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安定,被评为“平安山东”、“平安济南”建设先进单位。

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健全完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考录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审计、经济合同统一管理、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政府运作更加规范。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议案提案办结率、面复率达到100%,代表、委员满意率达99%以上。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在全市率先推行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行政审批服务联动,及时回应和处置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应急事件,社情民意满意度大幅提升。

机关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制度,规范精简审批事项,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大督查机制,落实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挂责任制,实

行目标分解、工作量化、责任到人的全程控制管理,政府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经历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经受了最为严峻的考验。面对困难挑战,我们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应对危机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12项,荣获“省级文明区”、“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等省委省政府颁发的荣誉称号13项。全区有31个单位受到了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阳光民生救助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省市各大媒体都做了宣传报道。农业、交通、城管、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先进经验在省市进行了推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历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四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通过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牢牢把握“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这一主题,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不停滞,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松劲,不断加大公共事业惠民力度,强化对富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和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努力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必须坚持团结拼搏、攻艰克难不懈怠,时刻保持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全区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管理水平和承载能力离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个别干部思想境界还不够高,发展意识还不够强,抓发展、谋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要求

今后五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五年。展望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面临国家发展转型和宏观调控的倒逼压力,面临区域竞争加剧等诸多困难挑战,但随着省城“东拓”步伐不断加快、“一城三区”城市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区区位条件、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构成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城市化建设、产业升级等产生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发展的基础更实,发展的平台更高,发展的活力更强。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前瞻的战略思维,科学定位,精心谋划,踏实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全面落实“五个不动摇、四个新跨越”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强力推进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实力历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推进东部新区、滨河新区、济钢片区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空间承载力、设施完备率、资本吸引力同步

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逐步建成繁荣富裕的经济强区。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历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城市绿地面积达到550万平方米以上,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市人居舒适度大幅提升,逐步建成宜居宜业的生态强区。

——坚持文化引领,建设文明历城。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幅提升区域软实力,全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为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坚持和谐发展,建设幸福历城。加大事业惠民、政策富民、保障安民的实施力度,推动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逐步建成社会和谐安定的幸福城区。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坚信,经过未来五年的努力,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新历城必将展现在全区人民面前,历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喜迎党的十八大、加快推进历城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纵观今年经济形势,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和我区“十二五”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出口创汇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顺利实现以上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建管并重,推动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坚持老城提升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并举、做强城市功能与做靓城市形象并重,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为培育现代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强大平台。一是扎实推进老城改造。按照旧城改造的新政策,不断探索老城区改造的新模式、新方法,全力推进东风陶瓷市场、区招待所、全福立交西南角等地块的拆迁工作。加快重汽翡翠清河等9个老城改造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开工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以上。超前做好花园小区、全福立交西北角、农科院地块等一批储备项目策划招商工作,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后续保障。二是全力抓好新区开发。以唐冶新区、滨河新区、济钢片区为重点,加大项目建设服务力度,确保恒大名都、万象新天、银丰唐郡、鲁商置业等项目顺利推进,力争年内完成总投资65亿元,实现开工面积150万平方米。全面做好雪山片区开发建设的启动工作。继续抓好新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唐冶七村整合等9个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推动新农村住房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辛祝路北延、七里河路北延、华能路大修、幸福柳路改建、二环北路改造、省道103线改造提升等工程,加快济乐高速济南连接线和唐冶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机场路改造提升工程尽快开工,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骨架。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东区净化水厂、唐冶热电厂等基础工程建设,统筹解决新区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问题。全面完成唐冶体育文化休闲公园建设,提升新区文化休闲和服务功能。四是切实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区街两级城市管理体制,明确条块职责,提高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土地监察和城管执法力度,注重从源头上防止城市建设中的“双违”行为。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持续扩大城市化保洁范围,新增区级道路保洁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凤岐路等道路绿化提升,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继续搞好大辛河、张马河整治,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防洪能力。

(二)突出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服务业发展再上新水平。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要求,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努力推动服务经济更快发

展。一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大力推进盖家沟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零点物流大厦、山东中信物流装备基地、临港医药物流园、佳怡物流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盖家沟、郭店、临港等物流聚集区建设,逐步形成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物流产业高地。大力培育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入驻我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临港开发区、东环科技城为依托,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引导高新项目入园发展。二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发展。大力提升商贸流通业,做好大型卖场、购物中心、高档商务酒店的规划论证,加快鲁商商住综合体、信豪国际大酒店、保利和协台湾城等项目建设,促成金地商城、中泉•新都汇名品城尽快开业。抓好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进社区便民肉菜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直营店建设,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三是推动新兴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科学编制洪楼高端商务区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高端服务业引导政策,大力推进商务载体建设,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统筹搞好土地开发运营,推动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南山北水”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大辛庄商代遗址、四门塔景区等人文资源禀赋,拓展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全方位旅游,扩大“省城后花园”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突出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一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国家级太阳能产业基地、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以及齐鲁制药、宏济堂等重点医药企业,抓好力诺光伏电池片、宝世达超高压电缆、临港服务外包等项目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着力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抓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两个重要环节,突出抓好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好济南重工等一批企业技改项目,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深入实施骨干企业发展“112”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抓好济炼润滑油、山塑北斗星等新项目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三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争取40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计划。扎实开展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力抓好中德设备等6个示范企业和46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四是切实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按照工业化与城市化齐头并进、生产与生活配套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临港开发区布局规划,统筹做好基础设施、仓储物流及生活居住区、商业服务区的规划设计。加快温泉小镇、温泉商务会所等项目开发和区域内旧村改造步伐,全面完成“四纵五横”道路和临港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配合搞好机场指廊扩建工程,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大力推行“区中园”发展模式,增强欧洲工业园、春鹏工业园的项目承载能力,抓好荷兰卡斯特、比利时艾斯克等新落地项目的开工建设,推动汽车零部件、包装印刷、泛航空和现代物流等产业聚集发展,使开发区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科技孵化、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逐步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空港新城”。

(四)突出城乡统筹,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一是全力推进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是前提、经济发展是关键、富民惠民是根本的发展理念,在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积极探索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统筹做好景区景点、村庄节点和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强化水源涵养地保护,提升环保、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绿色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港西路拓宽改建、锦绣川河道综合治理等21个重大项目,全面完成3万亩造林绿化和20平方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增强南部山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二是扎实推进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土地加快流转,促进农业园区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全面启动遥墙湿地公园、董家草莓文化园、唐王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大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逐步建成省内一流的万亩湿地公园、万亩草莓文化园和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农业园区建设的新亮点。三是综合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坚持用现代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着力开发都市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高效化、品牌化发展。实施好省级现代奶业项目和苗木产业项目,做好“张而草莓”、“维尔康”等著名商标的保护与开发,扶持华鲁、锦秀源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严格落实种粮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造县乡公路30公里、通村公路50公里。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建2座110千伏变电站,完成81项中低压电网改造工程。大力实施水利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国家级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市级土地出让金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面完成10座小水库完善提高和89座塘坝除险加固任务,配合搞好南水北调、东联供水等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施好国家级种子监管中心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项目,努力在种子、植保及设施育苗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五)突出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开放招商带动全局、推动转型、促进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逐步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办法,支持农民以土地入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扎实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区属商业企业、市属下放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基本构建起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管理的监管机制。高度重视财源建设,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加强税源管理和税收征管,确保财税稳定增收。创新土地资源整合机制,扎实推进西营镇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搞好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努力保障发展需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带动全局的关键性举措,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以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为主攻方向,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强招商引资“三库一网”建设,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全程跟踪制度,促进项目顺利报批、落地、投产。三是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和水平。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精心组织策划对外招商活动,积极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扶持济钢、力诺、镁碳砖、齐鲁制药等骨干企业扩大出口,提升出口规模和质量。

(六)突出协调发展,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着力化解、管控各类社会不安定因素,全面提升社会和谐度和群众满意度。一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历城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和学前教育建设工程,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二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抓住全市筹办“十艺节”的重大机遇,全面启动唐冶文化中心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街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五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优势行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三是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益性管理体制,规范药品采购机制。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积极稳妥地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区镇村三级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以新农合和城镇医保为基础、大病医疗救助作延伸、商业保险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医疗保障体系,有效缓解困难群众无钱看病、大病致贫问题。四是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扎实做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民生实事(见附件),重点推进城乡环卫、社区菜市场、文体休闲等便民利民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城乡居民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抚恤补助标准。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新形势下的人口与计生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实施全民健身五年计划,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积极发展老龄、慈善、广播电视、红十字等事业,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史志、档案、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等工作。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历城建设,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解决涉访涉诉问题。狠抓基层基础建设, 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以民主管理和民主理财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项制度”建设。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做好防火、防汛、防疫工作,健全责任体系,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五五”依法治区纲要,全面提升法治区创建水平。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在新的形势、新的起点、新的要求下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关键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一是坚持执政为民,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把优化服务作为加强部门和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强化为发展服务的意识,充分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努力创造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和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和生产要素向历城聚集。强化为民生服务的意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先发展为民事业,优先安排济民资金,优先抓好惠民工程。认真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工作,提高办理质量,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二是坚持务实高效,着力打造效能型政府。坚持科学运筹促高效,综合目标任务、区情特点、资源布局和财力物力等要素,统筹落实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坚持规范运作促高效,完善工作督查、绩效评估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强化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坚持转变作风促高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建立健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把为民造福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把促进发展的任务坚决落到实处。坚持项目带动促高效,完善项目引进、审批、建设和扶持的绿色通道,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的共识,努力营造狠抓项目、快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打造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健全完善社情民意反馈机制,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是坚持廉洁从政,着力打造廉洁型政府。大力倡导廉政文化,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切实加强行风政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投标等各项制度,加大对重点工程、重要环节的审计和监察力度,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遏制不当行政行为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目标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全面实现未来五年宏伟目标、加快推进历城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广东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查看


  • 严禁公款购买印刷寄送贺年卡年历相关印刷厂积极谋转型·每日商报
  • 商报讯 (记者 谢晨) 在今年辞旧迎新的时节,张清香想的是企业如何开拓新业务,这源于10月31日,中共中央纪委发出的<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严禁的物品中就包括年历,而张清香的东吴工贸公司就主营台历.年历印 ...查看


  • 高一研究性学习报告
  • 苏州,这个带着2500多年古典历史的城市,在新的时代潮流中经受着一波又一波的挑战,是慢慢湮灭还是始终屹立在浪尖上? 我们并不希望眼见着古城的秀美典雅慢慢消逝,也不愿看着她只是迎合时代潮流,而随着浮世而喧嚣直至磨灭了自身的特色. 所以,让古典 ...查看


  • 2012年历史学基础试题点评
  • 本文源自博仁教育 2012年313历史学基础试题点评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313历史学科目已考试完毕,纵观今年的313年历史学基础试题,我们发现今年的历史学基础试题有以下特点: 1.命题难度与往年相当,命题特点与思路与去年相同.从今年 ...查看


  • 中国钟表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0年
  • 中国钟表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2016-2020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内容概述 第一章 钟表相关概述 1.1 钟表简介 1.1.1 钟表的概念 1.1.2 钟表的发展史 1.2 钟表的分类及特点 1.2.1 钟表分 ...查看


  • 年月日的认识教案
  •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门达小学刘莉莉 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经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查看


  • 浅析日本垃圾分类措施顺利实施的原因
  • 2012No.5(TotalNo.111)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JOURNALOFBEIJINGCITYUNIVERSITY 2012年第5期(总第111期) 浅析日本垃圾分类措施顺利实施的原因 窦林娟,刘兆芳 (山东工商学院日语系,山东烟台 ...查看


  • 2012年扬州市清明旅游宣传
  • 2012年扬州市清明旅游宣传 --不是烟花三月也要下扬州 只为慢慢地享受生活 1.前言 扬州,这个美丽的地方.它没有北京的雄伟壮观,没有桂林山水的平静,也没有上海的高度信息化,它有的是那一座座园林.寺庙.骚人墨客和他们的故事,扬州作为一个旅 ...查看


  • 年月日教学案例(王辉)
  • 关注学生发展 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案例 江汉区长港路小学 王辉 [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具有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