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官职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

【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称。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

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2009-11-28 21:52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3楼

【宋】

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

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

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

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

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2009-11-28 21:53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4楼

【明】

尚书——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各部正官。

侍郎——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布政使——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

按察使——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挥使——一省之兵权掌握者。

殿阁大学士——皇帝的顾问人员。以后逐渐权重,成为实际的宰相。

总督——始于明代,凡用兵时派部院大臣总督军务,无定员,也无一定辖区,视军情所至,

随时设置。

2009-11-28 21:54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5楼

秦朝官职简表

中央部门主要官职部类。

主要官职——品级(秩)——说明。

三公:

丞相相邦(相国)——金印紫绶——秦惠王十年(公元前328年)以张仪为相。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左右丞相。吕不韦初任丞相,后尊为相国。丞相执掌为“丞天子”,助理万机

太尉——金印紫绶——掌武事

御史大夫——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九卿。

奉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同上——掌宫殿掖门户

卫尉——同上——掌宫门卫屯兵

太仆——同上——掌舆马

廷尉——同上——掌邢辟

典客——同上——掌少数民族之事

宗正——同上——掌亲属

治粟内史——同上——掌谷货

少府——同上——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

其他。

中尉——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徼循京师

将作少府——二千石——掌治宫室

典属国——同上——掌蛮夷降者

詹事——同上——掌皇后太子家

内史——同上——掌治京师

主爵中尉——同上——掌列侯

地方部门主要官职

部类——主要官职——品级(秩)——说明。

郡:监御史郡守——二千石银印青绶——掌监郡掌治其郡

郡尉——比二千石银印青绶——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郡丞——六百石铜印黑绶——掌佐守

长史——同上——掌兵马,边郡设之

县:县令(县长)——令千石至六百石铜印黑绶——人口在万户以上之县设令,不足万户者设长。掌治其县。

县丞——长五百至六百石铜印黄绶——丞、尉称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等,称少吏。

县尉——四百至二百石铜印黄绶——县乡下,十里为亭,有亭长,十亭为,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2009-11-28 21:55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6楼

清朝官职表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总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

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司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统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使、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管带官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司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钦天监监正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2009-11-28 21:56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7楼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

: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2009-11-28 21:56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8楼

大明官职表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

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2009-11-28 21:57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9楼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

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2009-11-28 21:57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0楼

宋代官职表

2 宋国的干部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分为18个级别(本朝好像是25级)

l 正一品有如下官员:太师,太傅,太保,丞相,少师,少傅,少保,亲王。   

l 从一品主要是枢密使和郡王,还有太子

太保等。  

l 正二品的官有太尉和参知政事(就相当于宰相)    

l 从二品是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和金吾卫上将军以及节度使。  

l 正三品是翰林学士,散骑常侍等  

l 从三品有御史中丞,开封尹,上将军,护军,正议大夫、通奉大夫  

l 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  

l 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为从四品。  

l 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为正五品。  

l 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为从五品。  

l 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为正六品。  

l 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为从六品。  

l 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为正七品。  

l 承议郎,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武骑尉,为从七品。  

2009-1

1-28 21:58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1楼

l 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为正八品。  

l 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为从八品。  

l 承事、承奉郎,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为正九品。  

l 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为从九品。  

2 地方官制的特点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

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  

县一级的官吏,主要有知县、县丞、主簿和县尉。知县由中央派出的官吏担任,也是一种差遣。

府州军监以上的大区称“路”。路一级的机构和职官,有监司和帅司。监司包括:“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

监察;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刑狱;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宪司和仓司也有监察责任,因而路一级可视为监察区。帅司,即安抚司(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安抚使照例兼任禁军军区的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同时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因此,安抚使下设有管军的幕职官和管地方事务的曹掾官。安抚使兼禁军首领又兼地方长官,权限较宽。为防止安抚使权力过重造成危害,因而安抚使要受路一级监司的监察,同时要受到下属的“走马承受”的监视,“走马承受”可直接向朝廷汇报安抚使的情况。由于路一级的军、政、财、监四权分散,无统辖各权的职官,因而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员始终没有正式形成三级制。 

宋朝的节度使、观察使,名存而实废,两使下的幕职官、曹掾官与唐代不同,仅是闲差。

2009-11-28 21:58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2楼

大唐的,被日本抄去了不少~~~~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

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2009-11-28 21:59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3楼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

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2009-11-28 21:59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4楼

中华民国的官职表

一、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委员

文官处:文官长、秘书、参事、文书局局长、印铸局局长

参军处:参军长、参军、典礼局局长、总务局局长

主计处:主计长、主计官、岁计局局长、会计局局长、统计局局长

国民政府警卫团(后升为旅、师、军)

二、国民政府直辖各机关:

1、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副委员长、常务委员、委员、高级参谋

委员会下辖办公厅、第一厅、第二厅、第三厅、铨叙厅、审计厅、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侍从室。各厅设厅长、副厅长,军统局设局

长、副局长。各厅、局下设处,处有处长、副处长,侍从室设主任。

2、训练总监部:

官职有训练总监、副监、参事、步兵监、骑兵监、炮兵监、工兵监、辎重兵监、交通兵监、通讯兵监。

下设总务厅及教育处、编译处、训练处,各设厅长、副厅长或处长、副处长。

3、参谋本部:

官职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主任高级参谋、高级参谋。

下设总务厅、第一厅、第二厅、第三厅及陆地测量总局,设厅长、副厅长或局长、副局长。

另外,陆军大学也归参谋本部管理。

4、军事参议院:

院长、副院长、办公厅主任、参议、军事厅厅长、总务厅厅长

5、全国经济委员会:

常务委员、委员、秘书长。下设公路处、水利处、卫生实验处、农业处,设处长;蚕丝改良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合作事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西北办事处设主任;导淮委员会、黄河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设委员长、副委员长。

6、全国建设委员会:

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秘书长、参事及各处处长

三、行政院直辖各部委:

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

1、院直辖机关:

1)秘书处:秘书长、秘书

2)政务处:政务处长、参事

2、内务部:

部长、次长、政务次长、常务次长、参事。

总务司、统计司、民政司、警政司、礼裕司、地政司设司长、副司长,统计处设统计长。

1)首都警察厅:

厅长、副厅长,训练处、督察处处长、副处长

2)卫生署:署长、副署长

3、外交部:

部长、政务次长、参事,欧美司、总务司、情报司、亚洲司、国际司司长、副司长

4、军政部:

部长、政务次长、主任参事、总务厅长

1)陆军署:署长、副署长

2)海军署:署长、副署长

3)军需署:署长、副署长

4)兵工署:署长、副署长

5)兵役司:司长、副司长

6)马政司:司长、副司长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

【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称。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

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2009-11-28 21:52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3楼

【宋】

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

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

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

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

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2009-11-28 21:53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4楼

【明】

尚书——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各部正官。

侍郎——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布政使——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

按察使——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挥使——一省之兵权掌握者。

殿阁大学士——皇帝的顾问人员。以后逐渐权重,成为实际的宰相。

总督——始于明代,凡用兵时派部院大臣总督军务,无定员,也无一定辖区,视军情所至,

随时设置。

2009-11-28 21:54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5楼

秦朝官职简表

中央部门主要官职部类。

主要官职——品级(秩)——说明。

三公:

丞相相邦(相国)——金印紫绶——秦惠王十年(公元前328年)以张仪为相。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左右丞相。吕不韦初任丞相,后尊为相国。丞相执掌为“丞天子”,助理万机

太尉——金印紫绶——掌武事

御史大夫——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九卿。

奉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同上——掌宫殿掖门户

卫尉——同上——掌宫门卫屯兵

太仆——同上——掌舆马

廷尉——同上——掌邢辟

典客——同上——掌少数民族之事

宗正——同上——掌亲属

治粟内史——同上——掌谷货

少府——同上——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

其他。

中尉——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徼循京师

将作少府——二千石——掌治宫室

典属国——同上——掌蛮夷降者

詹事——同上——掌皇后太子家

内史——同上——掌治京师

主爵中尉——同上——掌列侯

地方部门主要官职

部类——主要官职——品级(秩)——说明。

郡:监御史郡守——二千石银印青绶——掌监郡掌治其郡

郡尉——比二千石银印青绶——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郡丞——六百石铜印黑绶——掌佐守

长史——同上——掌兵马,边郡设之

县:县令(县长)——令千石至六百石铜印黑绶——人口在万户以上之县设令,不足万户者设长。掌治其县。

县丞——长五百至六百石铜印黄绶——丞、尉称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等,称少吏。

县尉——四百至二百石铜印黄绶——县乡下,十里为亭,有亭长,十亭为,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2009-11-28 21:55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6楼

清朝官职表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总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

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司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统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使、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管带官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司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钦天监监正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2009-11-28 21:56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7楼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

: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2009-11-28 21:56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8楼

大明官职表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

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2009-11-28 21:57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9楼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

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2009-11-28 21:57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0楼

宋代官职表

2 宋国的干部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分为18个级别(本朝好像是25级)

l 正一品有如下官员:太师,太傅,太保,丞相,少师,少傅,少保,亲王。   

l 从一品主要是枢密使和郡王,还有太子

太保等。  

l 正二品的官有太尉和参知政事(就相当于宰相)    

l 从二品是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和金吾卫上将军以及节度使。  

l 正三品是翰林学士,散骑常侍等  

l 从三品有御史中丞,开封尹,上将军,护军,正议大夫、通奉大夫  

l 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  

l 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为从四品。  

l 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为正五品。  

l 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为从五品。  

l 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为正六品。  

l 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为从六品。  

l 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为正七品。  

l 承议郎,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武骑尉,为从七品。  

2009-1

1-28 21:58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1楼

l 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为正八品。  

l 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为从八品。  

l 承事、承奉郎,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为正九品。  

l 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为从九品。  

2 地方官制的特点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

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  

县一级的官吏,主要有知县、县丞、主簿和县尉。知县由中央派出的官吏担任,也是一种差遣。

府州军监以上的大区称“路”。路一级的机构和职官,有监司和帅司。监司包括:“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

监察;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刑狱;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宪司和仓司也有监察责任,因而路一级可视为监察区。帅司,即安抚司(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安抚使照例兼任禁军军区的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同时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因此,安抚使下设有管军的幕职官和管地方事务的曹掾官。安抚使兼禁军首领又兼地方长官,权限较宽。为防止安抚使权力过重造成危害,因而安抚使要受路一级监司的监察,同时要受到下属的“走马承受”的监视,“走马承受”可直接向朝廷汇报安抚使的情况。由于路一级的军、政、财、监四权分散,无统辖各权的职官,因而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员始终没有正式形成三级制。 

宋朝的节度使、观察使,名存而实废,两使下的幕职官、曹掾官与唐代不同,仅是闲差。

2009-11-28 21:58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2楼

大唐的,被日本抄去了不少~~~~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

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2009-11-28 21:59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3楼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

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2009-11-28 21:59 回复

VIP

cainiao510

14位粉丝

14楼

中华民国的官职表

一、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委员

文官处:文官长、秘书、参事、文书局局长、印铸局局长

参军处:参军长、参军、典礼局局长、总务局局长

主计处:主计长、主计官、岁计局局长、会计局局长、统计局局长

国民政府警卫团(后升为旅、师、军)

二、国民政府直辖各机关:

1、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副委员长、常务委员、委员、高级参谋

委员会下辖办公厅、第一厅、第二厅、第三厅、铨叙厅、审计厅、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侍从室。各厅设厅长、副厅长,军统局设局

长、副局长。各厅、局下设处,处有处长、副处长,侍从室设主任。

2、训练总监部:

官职有训练总监、副监、参事、步兵监、骑兵监、炮兵监、工兵监、辎重兵监、交通兵监、通讯兵监。

下设总务厅及教育处、编译处、训练处,各设厅长、副厅长或处长、副处长。

3、参谋本部:

官职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主任高级参谋、高级参谋。

下设总务厅、第一厅、第二厅、第三厅及陆地测量总局,设厅长、副厅长或局长、副局长。

另外,陆军大学也归参谋本部管理。

4、军事参议院:

院长、副院长、办公厅主任、参议、军事厅厅长、总务厅厅长

5、全国经济委员会:

常务委员、委员、秘书长。下设公路处、水利处、卫生实验处、农业处,设处长;蚕丝改良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会、合作事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西北办事处设主任;导淮委员会、黄河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设委员长、副委员长。

6、全国建设委员会:

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秘书长、参事及各处处长

三、行政院直辖各部委:

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

1、院直辖机关:

1)秘书处:秘书长、秘书

2)政务处:政务处长、参事

2、内务部:

部长、次长、政务次长、常务次长、参事。

总务司、统计司、民政司、警政司、礼裕司、地政司设司长、副司长,统计处设统计长。

1)首都警察厅:

厅长、副厅长,训练处、督察处处长、副处长

2)卫生署:署长、副署长

3、外交部:

部长、政务次长、参事,欧美司、总务司、情报司、亚洲司、国际司司长、副司长

4、军政部:

部长、政务次长、主任参事、总务厅长

1)陆军署:署长、副署长

2)海军署:署长、副署长

3)军需署:署长、副署长

4)兵工署:署长、副署长

5)兵役司:司长、副司长

6)马政司:司长、副司长


相关文章

  • 古代官阶等级
  •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 ...查看


  • 古今官职对照
  •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 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管行政. 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 (决策).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查看


  • 在中国哪个朝代官员待遇最好
  • 在中国哪个朝代官员待遇最好 在人们的印象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所以人们经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唐朝的官员薪酬最高,待遇最好.其实不然,宋朝官员才是领最多工资的人.包拯包青天是我们都熟悉的宋朝官员,他的年薪折合成人民币竟然有136 ...查看


  • 在这个朝代之前,中国的文官和武官没有明确的区分
  • 在这个朝代之前,中国的文官和武官没有明确的区分 提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官和武官,可能很多人的心目中会形成泾渭分明的两种历史形象.就文官来说,可能如同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一样,儒雅文静,淡泊明志.至于武官,则是关羽.张飞这样的勇武之人,杀气外露, ...查看


  • 中国各朝代服饰历史沿革之魏晋南北朝服饰
  • 魏晋南北朝服饰(220-589)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这一制 ...查看


  • 五个朝代的更替东晋朝(一)(71)
  • 五个朝代的更替东晋朝(一) (三一七年至四二○年) 东晋朝的开始--正当八王混战.匈奴.羯起兵反西晋.黄河流域陷入大混乱的时候,长江流域算是较为安静的地方,中原一部分士族和民众开始渡江来避乱.三○七年,晋怀帝任命琅邪王(邪音牙yá)司马睿为 ...查看


  • QQ仙灵科举题库
  • 中国古代最后一座按完善规划平地新建的都城, 也是唯一的按街巷制创建的 新都城是以下哪一个? 德州扒鸡 白娘娘盗仙草的仙草是指 36 计第一计 <饮忠八仙歌>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讲的是哪位书法家 ...查看


  • 明朝疆域到底有多大?西藏.蒙古.东北,算不算明朝领土?
  • 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争议不少,有人说很大,也有人说很小.这么说吧,要是把不同的人口中的疆域面积比较一番,最大的版本和最小的版本之间,面积相差了有数百万平方公里!这到底是咋算的?相差为什么会如此悬殊呢?那我们就来看看,争议到底是如 ...查看


  • 我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当代启示
  • 2009-11-03 16:53:05                          来源: <理论前沿>2009年第19期 用人是体现国家权力如何分配和依靠什么人的大问题,也是事关政权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根本问题,历代执政者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