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信号放大器设计
Vo
+
VS
-
图1 首先画出此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VS
Ic
+
图2
首先此电路的输入电阻由定义式:
R i =
V i
|Vo =0,Vo =0也即输出短路。由图所示: I i
R i =
V i [R b 1//R b 2//(r be +(1+β) R e )]⋅I i
=I i I i
输入电阻:R i =R b 1//R b 2//(r be +(1+β) R e )
我们来看此电路的输出电阻
定义式:R o =
V t
|Vi =0, R L =∞ I t
输出电阻的定义:输入信号源短路,负载开路(即不接负载),再 在输出端外加激励电压源
V t ,此时在输出端对应着一个输出电流I t 。
由于输入信号源短路,r be 没有电流流过,也即β⋅i b =0,此时的输出电阻为R o =R c 这一个首先记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对以后分析电路很重要,以后再提。 首先我们分析这一种共射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和什么因数有关。
A V =
V o β⋅i b (R c //R L )
。 =
I i [R b 1//R b 2//(r be +(1+β) R e )]⋅I i
由此关系失可知I i =I b 1+I b 2+I b 这三者电流之和,假设R b 1, R b 2的阻值如果取的足够大,则流过R b 1, R b 2的电流很少,这就意味着全部电流流进三极管,近似满足关系I i =I b
那么原始就可写成:
A V =
V o β⋅I b (R c //R L ) β⋅(R c //R L ) ==
I i (r be +(1+β) R e ) I b (r be +(1+β) R e )
只要将R b 1, R b 2取得足够大,A V 就会相对提高。
如果式中分母(1+β) R e 去掉,则上式A V 的放大倍数会进一步提高,此时我们的想法还是 如果将R e 交流短路的话,此方案完全可行(只要电容取得 大点)
Vi VS
Ic
+
地
图3
此时我们看到,在R e 并联这一电容的话,可以看到如下好处 b 的动态电阻只有r be 了,也即b 和地间的电阻相对之前大大减小
②之前R b 1和R b 2是相对于r be +(1+β) R e 要取大一些,一般5-9倍(也即
min[R b 1, R b 2]≈(5-9)[r be +(1+β) R e ]。此时电阻R e 我们进行了交流短路之后,此时只
要min[R b 1, R b 2]≈(5-9)[r be ],降低了对R b 1和R b 2的取值要求。
③有一点值得考虑一点,此时该电路输入阻抗R in ≈r be ,也即输入阻抗降低【这一点,到底对此影响大不大呢?,稍后我们再进行分析】
此时A V =
β⋅(R c //R L )
r be
,(注意课本上给出r be =200+(1+β)
26mv
) I C
26mv
I C 是大呢?还是
这就给我们计算分析此电路带来不变,此时我们想200相对于
(1+β)
小呢?或者是可以忽略不计呢?此时我们假设I C =1mA , β=185.
则
(1+β)
26mv
I C =4.8K>>200,从这关系可知,只要β值足够大的话。
r be ≈(1+β)
26mv 26mv
≈β。此时,则有 I C I C
A V =
β⋅(R c //R L )
r be
=
β⋅(R c //R L ) (R c //R L ) ⋅I e
=
⋅26mv 26mv
(
Ic
)
该公式说明此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于三级管的β值无关(前提β足够大,一般的话分立元件的小信号放大器的值都挺大的)。
因此在设计放大电路,我们可以从A V 的表达式入手,来研究如何设计一个电路,抓住重点,从众多参数找出影响放大电路重中之重的参数进行分析设计,可以节省我们重复设计的时
间。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如何才能保证一个放大电路能进行不失真放大呢?
保证三极管处于放大区,这就要求,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即如图所示
V be >0, V bc
Vo
+
VS
-
图4
首先,有直流偏置的话(即R b 1, R b 2),就保证了V be =0.7V, 这时就要看V be 了
V be =0.7V ,V bc 0. 7v
实验表明,当V ce 刚好到0. 7V 时,就开始出现饱和失真(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只需要考虑一种即可)
从电路的结构,分析饱和失真能让我们真正了解此电路 首先说明的是,我们的三极管是属于电流控制器件(通过控制基级电流达到控制输出电流的目的)因此我们就用电流来分析此电路才是正确的。
由上图可知I c (R c +R e ) +V ce =V cc (我们只分析直流)由于电容有隔直的作用,就可以看出开路)
在这里我们只谈论三极管饱和时,流过集电极有一个最大不失真电流I max 即有关系式为:I m ax (R e +R c ) +0. 7V =V cc 即I max =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就是将输入正弦波电压信号先转换为流过r be 的电流信号i b ,再搭载在三
V cc -0. 7
R c +R e
极管的静态工作电流I BQ 上,进行有效放大
图5
这样再将通过隔直电容C2,, ∆i c (R c //R L ) =∆v o 得到交流的输出电压v o 再者,我们来讨论如何正确确定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呢?
如果放大的电流信号不是很大的,其静态工作点活动区间就很大,图中阴影部分就是I CQ 能被设置静态电流活动区间
但该放大电流信号需要放大很多,电源电压有限的情况下,I CQ 就会慢慢向
I max
靠近才会2
得到不失真放大。
则得2I CQ =
V cc -0. 7
R c +R e (R c //R L ) I CQ
26mv
(我们假设R L 为∞,实际只需要将R L =(6-9) R c ,即可达到
又
A V =
效果) 则A V =
R c I CQ 26mv
⎧R c I CQ =26mv ⋅A V ⎫⎪⎪⎪⎪V -0. 7cc ∴⎨⎬
⎪I CQ =⎪
⎪⎪R c +R e ⎩⎭
∴I CQ
V cc -0. 7
26mv ⋅A V ==
R c +R e R c
V cc -0. 7R V -0. 7V 即1+e = =cc
R c 26mv ⋅A V 52mv ⋅A V
即
R e V cc -0. 7-52mv ⋅A V
=(最低要求V cc -0. 7-52mv ⋅A V >0,最好实际取值要留一些R c 52mv ⋅A V
余量)
当然这只分析其交流特性(不可能,V cc 的取值只与A V 有关,还应该与输入信号有关) 下面来分析其交流特性,会对电源V cc 有何要求
假设为无穷大,就相
当于开路
图6
从交流电路可以看出来
(此时,我们可以从极限的思想来帮助我们理解,当输入为1HZ 的交流电。其特性相当于直流特点,也就是说直流特点是交流特性ω=0一种特列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即可得到:V RC +V ce +V ces +V EQ =V cc
作为一般来讲的话,实际取值的V EQ 是在1V 以下取值如果A V ⋅V S ≥2V , V EQ 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工程思想)
就大致取V EQ =1V
即 2V opp +1. 7V =V CC
即可说明电源电压要取到V cc >2A V ⋅V i +(1-2) V 的样子就可以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放大电路,要求在+7V波,用500欧作最后负载测量。
只能使用β=185的S8050做此题。(波形无明显失真)
Vi
Vo
+
500欧
VS
-
V ce =7V -I c (R C +R e ) A V =
β⋅(R c //R L )
r be
我们假设R L 为∞大。则有A V =由于A V =100=
βR e
r be
=
R c I c
26mv
R C I C
,即R C I C =2.6V 26mv
又 放大倍数越高,三极管会出现饱和。
∴I max =
V cc -0. 7V
R c +R e
又因为I m ax =2I c ,这样才会使波形得到最大不失真输出,即负载线中点.
∴I e =
R 2. 6V 3. 15
即 1+e = 即R c ≈4. 7R e R C R c 2. 6
设R c =3K
∴I c =0. 86mA ∴R e =0.63K ∴V EQ =0.54V
作为500欧的轻负载要求达到2V 峰值
即最大需电流4mA , 共射电路肯定
R b 1
⨯7V =1. 24v
R b 1+R b 2
I b =
I c
β
=
0. 86mA
185
∴R 总=
7V 7V
==150K 10I b 185
∴
R b 11. 24V
= R 总7V
∴
R b 1=26K R b 2=124K
小信号放大器设计
Vo
+
VS
-
图1 首先画出此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VS
Ic
+
图2
首先此电路的输入电阻由定义式:
R i =
V i
|Vo =0,Vo =0也即输出短路。由图所示: I i
R i =
V i [R b 1//R b 2//(r be +(1+β) R e )]⋅I i
=I i I i
输入电阻:R i =R b 1//R b 2//(r be +(1+β) R e )
我们来看此电路的输出电阻
定义式:R o =
V t
|Vi =0, R L =∞ I t
输出电阻的定义:输入信号源短路,负载开路(即不接负载),再 在输出端外加激励电压源
V t ,此时在输出端对应着一个输出电流I t 。
由于输入信号源短路,r be 没有电流流过,也即β⋅i b =0,此时的输出电阻为R o =R c 这一个首先记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对以后分析电路很重要,以后再提。 首先我们分析这一种共射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和什么因数有关。
A V =
V o β⋅i b (R c //R L )
。 =
I i [R b 1//R b 2//(r be +(1+β) R e )]⋅I i
由此关系失可知I i =I b 1+I b 2+I b 这三者电流之和,假设R b 1, R b 2的阻值如果取的足够大,则流过R b 1, R b 2的电流很少,这就意味着全部电流流进三极管,近似满足关系I i =I b
那么原始就可写成:
A V =
V o β⋅I b (R c //R L ) β⋅(R c //R L ) ==
I i (r be +(1+β) R e ) I b (r be +(1+β) R e )
只要将R b 1, R b 2取得足够大,A V 就会相对提高。
如果式中分母(1+β) R e 去掉,则上式A V 的放大倍数会进一步提高,此时我们的想法还是 如果将R e 交流短路的话,此方案完全可行(只要电容取得 大点)
Vi VS
Ic
+
地
图3
此时我们看到,在R e 并联这一电容的话,可以看到如下好处 b 的动态电阻只有r be 了,也即b 和地间的电阻相对之前大大减小
②之前R b 1和R b 2是相对于r be +(1+β) R e 要取大一些,一般5-9倍(也即
min[R b 1, R b 2]≈(5-9)[r be +(1+β) R e ]。此时电阻R e 我们进行了交流短路之后,此时只
要min[R b 1, R b 2]≈(5-9)[r be ],降低了对R b 1和R b 2的取值要求。
③有一点值得考虑一点,此时该电路输入阻抗R in ≈r be ,也即输入阻抗降低【这一点,到底对此影响大不大呢?,稍后我们再进行分析】
此时A V =
β⋅(R c //R L )
r be
,(注意课本上给出r be =200+(1+β)
26mv
) I C
26mv
I C 是大呢?还是
这就给我们计算分析此电路带来不变,此时我们想200相对于
(1+β)
小呢?或者是可以忽略不计呢?此时我们假设I C =1mA , β=185.
则
(1+β)
26mv
I C =4.8K>>200,从这关系可知,只要β值足够大的话。
r be ≈(1+β)
26mv 26mv
≈β。此时,则有 I C I C
A V =
β⋅(R c //R L )
r be
=
β⋅(R c //R L ) (R c //R L ) ⋅I e
=
⋅26mv 26mv
(
Ic
)
该公式说明此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于三级管的β值无关(前提β足够大,一般的话分立元件的小信号放大器的值都挺大的)。
因此在设计放大电路,我们可以从A V 的表达式入手,来研究如何设计一个电路,抓住重点,从众多参数找出影响放大电路重中之重的参数进行分析设计,可以节省我们重复设计的时
间。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如何才能保证一个放大电路能进行不失真放大呢?
保证三极管处于放大区,这就要求,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即如图所示
V be >0, V bc
Vo
+
VS
-
图4
首先,有直流偏置的话(即R b 1, R b 2),就保证了V be =0.7V, 这时就要看V be 了
V be =0.7V ,V bc 0. 7v
实验表明,当V ce 刚好到0. 7V 时,就开始出现饱和失真(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只需要考虑一种即可)
从电路的结构,分析饱和失真能让我们真正了解此电路 首先说明的是,我们的三极管是属于电流控制器件(通过控制基级电流达到控制输出电流的目的)因此我们就用电流来分析此电路才是正确的。
由上图可知I c (R c +R e ) +V ce =V cc (我们只分析直流)由于电容有隔直的作用,就可以看出开路)
在这里我们只谈论三极管饱和时,流过集电极有一个最大不失真电流I max 即有关系式为:I m ax (R e +R c ) +0. 7V =V cc 即I max =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就是将输入正弦波电压信号先转换为流过r be 的电流信号i b ,再搭载在三
V cc -0. 7
R c +R e
极管的静态工作电流I BQ 上,进行有效放大
图5
这样再将通过隔直电容C2,, ∆i c (R c //R L ) =∆v o 得到交流的输出电压v o 再者,我们来讨论如何正确确定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呢?
如果放大的电流信号不是很大的,其静态工作点活动区间就很大,图中阴影部分就是I CQ 能被设置静态电流活动区间
但该放大电流信号需要放大很多,电源电压有限的情况下,I CQ 就会慢慢向
I max
靠近才会2
得到不失真放大。
则得2I CQ =
V cc -0. 7
R c +R e (R c //R L ) I CQ
26mv
(我们假设R L 为∞,实际只需要将R L =(6-9) R c ,即可达到
又
A V =
效果) 则A V =
R c I CQ 26mv
⎧R c I CQ =26mv ⋅A V ⎫⎪⎪⎪⎪V -0. 7cc ∴⎨⎬
⎪I CQ =⎪
⎪⎪R c +R e ⎩⎭
∴I CQ
V cc -0. 7
26mv ⋅A V ==
R c +R e R c
V cc -0. 7R V -0. 7V 即1+e = =cc
R c 26mv ⋅A V 52mv ⋅A V
即
R e V cc -0. 7-52mv ⋅A V
=(最低要求V cc -0. 7-52mv ⋅A V >0,最好实际取值要留一些R c 52mv ⋅A V
余量)
当然这只分析其交流特性(不可能,V cc 的取值只与A V 有关,还应该与输入信号有关) 下面来分析其交流特性,会对电源V cc 有何要求
假设为无穷大,就相
当于开路
图6
从交流电路可以看出来
(此时,我们可以从极限的思想来帮助我们理解,当输入为1HZ 的交流电。其特性相当于直流特点,也就是说直流特点是交流特性ω=0一种特列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即可得到:V RC +V ce +V ces +V EQ =V cc
作为一般来讲的话,实际取值的V EQ 是在1V 以下取值如果A V ⋅V S ≥2V , V EQ 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工程思想)
就大致取V EQ =1V
即 2V opp +1. 7V =V CC
即可说明电源电压要取到V cc >2A V ⋅V i +(1-2) V 的样子就可以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放大电路,要求在+7V波,用500欧作最后负载测量。
只能使用β=185的S8050做此题。(波形无明显失真)
Vi
Vo
+
500欧
VS
-
V ce =7V -I c (R C +R e ) A V =
β⋅(R c //R L )
r be
我们假设R L 为∞大。则有A V =由于A V =100=
βR e
r be
=
R c I c
26mv
R C I C
,即R C I C =2.6V 26mv
又 放大倍数越高,三极管会出现饱和。
∴I max =
V cc -0. 7V
R c +R e
又因为I m ax =2I c ,这样才会使波形得到最大不失真输出,即负载线中点.
∴I e =
R 2. 6V 3. 15
即 1+e = 即R c ≈4. 7R e R C R c 2. 6
设R c =3K
∴I c =0. 86mA ∴R e =0.63K ∴V EQ =0.54V
作为500欧的轻负载要求达到2V 峰值
即最大需电流4mA , 共射电路肯定
R b 1
⨯7V =1. 24v
R b 1+R b 2
I b =
I c
β
=
0. 86mA
185
∴R 总=
7V 7V
==150K 10I b 185
∴
R b 11. 24V
= R 总7V
∴
R b 1=26K R b 2=12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