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综合数据库属性结构

3.5.4.8 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综合数据库属性结构

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的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的土地权属要素,并兼顾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和其他要素等,在进行外业数据采集时,以地块(宗地)为核心设计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应采集的信息,并进行基础数据库结构设计,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和其他要素等所需数据从基础数据库中提取。在开发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界面时,应充分考虑外业数据采集信息的全面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对于“淮南市城乡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3S ”技术支撑系统研究”项目而言,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的移动数据采集终端,主要是当土地利用信息发生变化时采集更新信息所用(也可作为土地信息调查所用),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如表3-5-9所示。

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说明: 1)标识码

标识码(也称识别码)是间接利用信息分类结果,即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某些类别的数据分别设计出其全部或主要实体的识别代码,简称标识码,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如一幢建筑物、一条街道、一条河流或一段行政单元界线)进行唯一标识,以便能按实体进行存贮或对实体进行逐个查询和检索,以弥补分类码不能按实体进行个体分离的缺陷。标识码的编码原则与分类码的编码原则基本一致,但要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如全市、全县等)的唯一性,且与要素实体一一对应,不允许多个标识码对应同一地理要素实体,或不同地理要素实体对应同一个标识码的情况出现。

如测量某一地块(宗地)的界址点时,标识码为“6030100”,第一个界址点的标识码为“6030100001”。

2)要素代码

要素代码参见《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的表1。

3)地籍号

地籍号为19位数字顺序码,组成包括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数字顺序码,街道|乡(镇)行政区划代码为3位数字顺序码,街坊|村为3位数字顺序码,宗地号为7位数字顺序码。其中,宗地号由“基本宗地号(四位数字顺序码)+宗地支号(三位数字顺序码)”组成,宗地支号从“001”开始顺序编号,若无宗地支号,则使用“000”补齐。

4)权属单位代码

权属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代码到村民小组级,权属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代码按照地籍号的编码规则编码,其中:行政村相当于街坊,村民小组(或其他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相当于宗地,村民小组级编码由“基本编码(4位数字顺序码)+支号(3位数字顺序码)”组成;使用村民小组级基本编码最大号递增编码的,数据库中的支号(后3位码)仍然要补齐“000”。

5)座落单位代码

座落单位代码指该地类图斑实际座落单位的代码,当该地类图斑为飞入地时,

实际座落单位的代码不同于权属单位的代码。

6)权属性质代码

权属性质代码按表3-5-9-1执行。

表3-5-9-1 权属性质代码表 代 码 10 30 32 34

权属性质 国有土地所有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 村集体经济组织 其它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代 码 20 31 33 40

权属性质 国有土地使用权 村民小组 乡集体经济组织 集体土地使用权

7)土地使用权类型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按表3-5-9-2执行。

表3-5-9-2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表 代 码 11 13 15 22 24 99

使用权类型

划拨 入股 授权经营 拨用宅基地 农用地承包

其他

代 码 12 14 21 23 25

使用权类型 出让 租赁 荒地拍卖 拨用企业用地 集体土地入股

8)土地用途

土地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执行,填写本宗地内主要用途的二级类编码,并容许使用括号表示主要用途或规划用途的含义,如:083(教育)。

9)宗地的权利人等信息

宗地的权利人、权属来源证明、权属调查、注册登记、他项权利等信息用扩展属性表描述,其扩展属性表结构描述表见表15-19;扩展属性表的标识码应于本表中对应的标识码保持完全一致,如:某一宗地的标识码为“1001”,则其对应的所有扩展属性表中的标识码也必须为“1001”。

10)实测面积

实测面积根据界址点坐标测量成果进行计算。

11)代理人身份证件类型

代理人身份证件类型按表3-5-9-3执行。

表3-5-9-3 证件类型代码表 代 码 1 3 5

证件类型 居民身份证 护照 营业执照

代 码 2 4 9

证件类型 军官证

行政、企事业单位机构代码证或法人代码证

其它

12)界线性质

界线性质代码按表3-5-9-4执行。

表3-5-9-4 表界线性质代码表 代 码 600001 600003 600009

界线性质 已定界 争议界 其他

代 码 600002 600004

界线性质 未定界 工作界

注:本表根据《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代码》的扩充原则。

13)界址线类别

界址线类别代码按表3-5-9-5执行。

表3-5-9-5 界址线类别代码表 代码

界址线类别

代码

界址线类别

代码

界址线类别

1 4 7

围墙 铁丝网 两点连线

2 5 9

墙壁 滴水线 其他

3 6

栅栏 路涯线

14)界址线位置

界址线位置代码按表3-5-9-6执行。

表3-5-9-6 界址线位置代码表 代码 1

界址线位置

代码 2

界址线位置

代码 3

界址线位置

15)界标类型

界标类型代码按表3-5-9-7执行。

表3-5-9-7 界标类型代码表 代码 1 4 9

界标类型 钢钉 喷涂 其他

代码 2 5

界标类型 水泥桩 瓷标志

代码 3 6

界标类型 石灰桩 无标志

16)界址点类型

界址点类型代码按表3-5-9-8执行。

表3-5-9-8 界址点类型代码表 代码 1

界址点类型 解析界址点

代码 2

界址点类型 图解界址点

代码 3

界址点类型 其他

17) 测量点坐标

国家测绘局于2008年6月18日发布公告:自2008年7月1日起,我国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公告对新旧坐标系的转换和使用作出说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至10年。现有各类测绘成果,在过渡期内可沿用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2008年7月1日后新生产

的各类测绘成果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现有地理信息系统,在过渡期内应逐步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8年7月1日后新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而目前,我国还存在旧P54坐标系和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因此在本系统对测量点(如界址点、地物点等)需要提供旧P54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其中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是必选的,其他两种坐标系根据当地的坐标系统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18)数据库属性结构的适应性说明

表3-5-9设计的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在进行数据库开发时,应适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利用要素、栅格要素、基本农田要素、其他要素的调查工作需要,也应适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进行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调查工作需要。

例如,进行基本农田要素调查时,“地籍号”中的街道|乡(镇)行政区划代码类似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号,街坊|村代码类似于基本农田保护片的编号,基本宗地号(取三位)类似于基本农田保护块的编号,宗地支号(三位数字顺序码)类似于基本农田保护图斑的编号。

对于城镇集约节约用地评价来说,表3-5-9设计的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中,有些属性是不必要的,如“权利顺序”、“ 续存期限”等,此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表格中的“约束条件”进行选择。

3.5.4.8 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综合数据库属性结构

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的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的土地权属要素,并兼顾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和其他要素等,在进行外业数据采集时,以地块(宗地)为核心设计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应采集的信息,并进行基础数据库结构设计,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和其他要素等所需数据从基础数据库中提取。在开发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界面时,应充分考虑外业数据采集信息的全面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对于“淮南市城乡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3S ”技术支撑系统研究”项目而言,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的移动数据采集终端,主要是当土地利用信息发生变化时采集更新信息所用(也可作为土地信息调查所用),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如表3-5-9所示。

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说明: 1)标识码

标识码(也称识别码)是间接利用信息分类结果,即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某些类别的数据分别设计出其全部或主要实体的识别代码,简称标识码,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如一幢建筑物、一条街道、一条河流或一段行政单元界线)进行唯一标识,以便能按实体进行存贮或对实体进行逐个查询和检索,以弥补分类码不能按实体进行个体分离的缺陷。标识码的编码原则与分类码的编码原则基本一致,但要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如全市、全县等)的唯一性,且与要素实体一一对应,不允许多个标识码对应同一地理要素实体,或不同地理要素实体对应同一个标识码的情况出现。

如测量某一地块(宗地)的界址点时,标识码为“6030100”,第一个界址点的标识码为“6030100001”。

2)要素代码

要素代码参见《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的表1。

3)地籍号

地籍号为19位数字顺序码,组成包括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数字顺序码,街道|乡(镇)行政区划代码为3位数字顺序码,街坊|村为3位数字顺序码,宗地号为7位数字顺序码。其中,宗地号由“基本宗地号(四位数字顺序码)+宗地支号(三位数字顺序码)”组成,宗地支号从“001”开始顺序编号,若无宗地支号,则使用“000”补齐。

4)权属单位代码

权属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代码到村民小组级,权属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代码按照地籍号的编码规则编码,其中:行政村相当于街坊,村民小组(或其他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相当于宗地,村民小组级编码由“基本编码(4位数字顺序码)+支号(3位数字顺序码)”组成;使用村民小组级基本编码最大号递增编码的,数据库中的支号(后3位码)仍然要补齐“000”。

5)座落单位代码

座落单位代码指该地类图斑实际座落单位的代码,当该地类图斑为飞入地时,

实际座落单位的代码不同于权属单位的代码。

6)权属性质代码

权属性质代码按表3-5-9-1执行。

表3-5-9-1 权属性质代码表 代 码 10 30 32 34

权属性质 国有土地所有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 村集体经济组织 其它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代 码 20 31 33 40

权属性质 国有土地使用权 村民小组 乡集体经济组织 集体土地使用权

7)土地使用权类型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按表3-5-9-2执行。

表3-5-9-2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表 代 码 11 13 15 22 24 99

使用权类型

划拨 入股 授权经营 拨用宅基地 农用地承包

其他

代 码 12 14 21 23 25

使用权类型 出让 租赁 荒地拍卖 拨用企业用地 集体土地入股

8)土地用途

土地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执行,填写本宗地内主要用途的二级类编码,并容许使用括号表示主要用途或规划用途的含义,如:083(教育)。

9)宗地的权利人等信息

宗地的权利人、权属来源证明、权属调查、注册登记、他项权利等信息用扩展属性表描述,其扩展属性表结构描述表见表15-19;扩展属性表的标识码应于本表中对应的标识码保持完全一致,如:某一宗地的标识码为“1001”,则其对应的所有扩展属性表中的标识码也必须为“1001”。

10)实测面积

实测面积根据界址点坐标测量成果进行计算。

11)代理人身份证件类型

代理人身份证件类型按表3-5-9-3执行。

表3-5-9-3 证件类型代码表 代 码 1 3 5

证件类型 居民身份证 护照 营业执照

代 码 2 4 9

证件类型 军官证

行政、企事业单位机构代码证或法人代码证

其它

12)界线性质

界线性质代码按表3-5-9-4执行。

表3-5-9-4 表界线性质代码表 代 码 600001 600003 600009

界线性质 已定界 争议界 其他

代 码 600002 600004

界线性质 未定界 工作界

注:本表根据《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代码》的扩充原则。

13)界址线类别

界址线类别代码按表3-5-9-5执行。

表3-5-9-5 界址线类别代码表 代码

界址线类别

代码

界址线类别

代码

界址线类别

1 4 7

围墙 铁丝网 两点连线

2 5 9

墙壁 滴水线 其他

3 6

栅栏 路涯线

14)界址线位置

界址线位置代码按表3-5-9-6执行。

表3-5-9-6 界址线位置代码表 代码 1

界址线位置

代码 2

界址线位置

代码 3

界址线位置

15)界标类型

界标类型代码按表3-5-9-7执行。

表3-5-9-7 界标类型代码表 代码 1 4 9

界标类型 钢钉 喷涂 其他

代码 2 5

界标类型 水泥桩 瓷标志

代码 3 6

界标类型 石灰桩 无标志

16)界址点类型

界址点类型代码按表3-5-9-8执行。

表3-5-9-8 界址点类型代码表 代码 1

界址点类型 解析界址点

代码 2

界址点类型 图解界址点

代码 3

界址点类型 其他

17) 测量点坐标

国家测绘局于2008年6月18日发布公告:自2008年7月1日起,我国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公告对新旧坐标系的转换和使用作出说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至10年。现有各类测绘成果,在过渡期内可沿用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2008年7月1日后新生产

的各类测绘成果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现有地理信息系统,在过渡期内应逐步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8年7月1日后新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而目前,我国还存在旧P54坐标系和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因此在本系统对测量点(如界址点、地物点等)需要提供旧P54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其中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是必选的,其他两种坐标系根据当地的坐标系统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18)数据库属性结构的适应性说明

表3-5-9设计的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在进行数据库开发时,应适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利用要素、栅格要素、基本农田要素、其他要素的调查工作需要,也应适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进行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调查工作需要。

例如,进行基本农田要素调查时,“地籍号”中的街道|乡(镇)行政区划代码类似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号,街坊|村代码类似于基本农田保护片的编号,基本宗地号(取三位)类似于基本农田保护块的编号,宗地支号(三位数字顺序码)类似于基本农田保护图斑的编号。

对于城镇集约节约用地评价来说,表3-5-9设计的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中,有些属性是不必要的,如“权利顺序”、“ 续存期限”等,此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表格中的“约束条件”进行选择。


相关文章

  •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 244 2005年第4期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郑可锋, 祝利莉, 胡为群, 李志凌, 叶少挺, 许 松, 朱旭斌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 310021) 摘 要:对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基本功能. ...查看


  • GIS工程-总体设计方案
  • 目录 1系统概况................................................................................................................ ...查看


  •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
  • ***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方案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 录 一.指导思想 ...................................................................................... ...查看


  • 土地利用现状图形属性数据变更调查及变更处理方法
  • 土地利用现状图形属性数据变更调查及变更处理方法 摘要:为了有效地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和对历史演变数据进行管理,科学合理的处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实现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更新是农村地籍管理的主要技术难题,也是建立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查看


  • 地籍测量复习题
  •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例如 1.土地登记:也称土地权利登记,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对土地的各项权利实行登记的 制度. 2.边界系统 :就是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一般由普 通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 ...查看


  • 数字地籍测量的内容及其实施
  •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数字地籍测量的内容及其实施 姓 名: 吴 晓 明 专 业: 工程测量 指导教师: 马 文 凡 二○一一年五月 数字地籍测量的内容及其实施 姓名:吴晓明 指导教师:马文凡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查看


  • 浅谈广西基本农田永久划定的实施
  • 浅谈广西基本农田永久划定的实施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广西基本农田永久划定实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叙述了基本农田永久划定实施的任务与原则:详细探讨了基本农田永久划定实施的技术方法与要求:文章给出了实施的总体流程图:并深入讨论了实施的具体步骤:最 ...查看


  • 土地信息的分类.获取途径.应用实例及新途径归纳
  • 土地信息的分类.获取途径.应用实例及新途径归纳 一.土地信息的分类: 在LIS 中, 土地数据可分为三种类型:空间特征数据(定位数据).时间属性数据(尺度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非定位数据).对于大部分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来说,时间和专题属性数 ...查看


  • 土地变更调查及数据库更新技术方法探讨
  • 土地变更调查及数据库更新技术方法探讨 摘 要 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顺利完成,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已经成为对土地调查数据库维护的关键.作者在近两年的年度变更调查及数据库更新的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对年度变更调查的新方法和数据库更新方法进行了全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