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 连词

高考文言文选择题中的虚词题,即“意义和用法”异同题,学生比较容易出问题,尤其是特定语境下的“以”“与”,作介词还是连词,是学习中的难点。

首先,“以”这里讨论意义为“因为”的“以”。。

看下面句中的词语:

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根据句意,三句中的“以”都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均可译为“因为”“由于”,即两词“意义”相同。但,“一璧之故”中心词“故”,是名词性短语,所以从句法上来说,“以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共同修饰句中动词“逆”,这里的“以”用作介词。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则是主谓结构,“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介词后只能带名词或代词,不能带主谓短语,而且“晋侯秦伯围郑”已经构成单句形式,所以这里只能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相当于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两句话中的“以”意义相同而用法不同。“怒”是动词,前面是不用介词的,所以这里的“以”也是连词。

总之,区分表原因的“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关键看它后面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还是其他短语或分句。

再看几个句子:

4、不赂者以赂者丧。

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6、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以上几句中“赂者”“一璧之故”“物”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是”“己”都是代词,与“以”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分别修饰“丧”“欺”“喜”“记”“悲”,这几处的“以”均用作介词;“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公子贤,(公子)多客”,都是主谓短语,均构成分句,所以这两句中的“以”用作连词。

其次,“与”,这里讨论意义为“和、同”的“与”。

看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3、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4、与其妾讪其良人。

根据句意,几个“与”都翻译成“和”“同”,但用法却不同。“彼与彼”紧相连接,不能拆分,代词并列,可以互换位置,在句中共同作主语,这里的“与”用作连词。“吾与之”却不能前后互换,因为从上下文看,是说“吾”要采取的做法,而不是大家;且前后可以拆分,在“与之”前加“必”,成为“吾必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所以句中“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知”的谓语,“与”用作介词。3、4两句“与之”“与其妾”构成介宾短语,分别作“争”“讪”的谓语,这里的“与”都作介词,因为前面的成分可以省略,所以第4句“与”出现在了句子开头,而并列短语任何一部分都应同时出现,则连词“与”不能出现在句子开头。 总之,“与”是连词还是介词,一看前后是否并列关系,能否互换位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句子成分;二看“与”前面是否出现或可否加入状语等其他成分;三看介词“与”是否出现在句子开头。

再看几个句中加点词语: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7、执其手而与之谋

8、君安与项伯有故?

9、与风水相吞吐。

第5、6两句中,“他盗之出入”和“非常”“稻”和“脂”能互换位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二者之间不能加入其它成分,“与”均为连词。第7、8句“与”前有“执其手而”“安”,为介词。第9句“与”出现在句子开头,没有其他与之并列的成分,“与”用作介词。

另外,“与”作介词时,后面必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之”“项伯”“风水”无一例外。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介词或名词已经省略的情况除外。例如:

10、相如闻,不肯与会。

这是省略句,和“与”连接的不是后面的“会”,而是省略了的“之”,即廉颇,所以判断时省略句要补充成分再辨析。“以”同理。

高考文言文选择题中的虚词题,即“意义和用法”异同题,学生比较容易出问题,尤其是特定语境下的“以”“与”,作介词还是连词,是学习中的难点。

首先,“以”这里讨论意义为“因为”的“以”。。

看下面句中的词语:

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根据句意,三句中的“以”都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均可译为“因为”“由于”,即两词“意义”相同。但,“一璧之故”中心词“故”,是名词性短语,所以从句法上来说,“以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共同修饰句中动词“逆”,这里的“以”用作介词。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则是主谓结构,“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介词后只能带名词或代词,不能带主谓短语,而且“晋侯秦伯围郑”已经构成单句形式,所以这里只能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相当于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两句话中的“以”意义相同而用法不同。“怒”是动词,前面是不用介词的,所以这里的“以”也是连词。

总之,区分表原因的“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关键看它后面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还是其他短语或分句。

再看几个句子:

4、不赂者以赂者丧。

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6、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以上几句中“赂者”“一璧之故”“物”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是”“己”都是代词,与“以”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分别修饰“丧”“欺”“喜”“记”“悲”,这几处的“以”均用作介词;“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公子贤,(公子)多客”,都是主谓短语,均构成分句,所以这两句中的“以”用作连词。

其次,“与”,这里讨论意义为“和、同”的“与”。

看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3、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4、与其妾讪其良人。

根据句意,几个“与”都翻译成“和”“同”,但用法却不同。“彼与彼”紧相连接,不能拆分,代词并列,可以互换位置,在句中共同作主语,这里的“与”用作连词。“吾与之”却不能前后互换,因为从上下文看,是说“吾”要采取的做法,而不是大家;且前后可以拆分,在“与之”前加“必”,成为“吾必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所以句中“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知”的谓语,“与”用作介词。3、4两句“与之”“与其妾”构成介宾短语,分别作“争”“讪”的谓语,这里的“与”都作介词,因为前面的成分可以省略,所以第4句“与”出现在了句子开头,而并列短语任何一部分都应同时出现,则连词“与”不能出现在句子开头。 总之,“与”是连词还是介词,一看前后是否并列关系,能否互换位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句子成分;二看“与”前面是否出现或可否加入状语等其他成分;三看介词“与”是否出现在句子开头。

再看几个句中加点词语: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7、执其手而与之谋

8、君安与项伯有故?

9、与风水相吞吐。

第5、6两句中,“他盗之出入”和“非常”“稻”和“脂”能互换位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二者之间不能加入其它成分,“与”均为连词。第7、8句“与”前有“执其手而”“安”,为介词。第9句“与”出现在句子开头,没有其他与之并列的成分,“与”用作介词。

另外,“与”作介词时,后面必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之”“项伯”“风水”无一例外。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介词或名词已经省略的情况除外。例如:

10、相如闻,不肯与会。

这是省略句,和“与”连接的不是后面的“会”,而是省略了的“之”,即廉颇,所以判断时省略句要补充成分再辨析。“以”同理。


相关文章

  •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讲后练参考答案
  •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讲后练参考答案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讲后练1("其") 一.1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2-3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查看


  • 鸿门宴虚词练习及答案
  • <鸿门宴>虚词检测及答案 1.与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 ) ②君安与项伯有旧( ) ③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④则与斗卮酒( ) ⑤欲呼张良与俱去( ) 2.为 ①皆为龙虎( ) ②臣为韩王送沛公( ) ③为之奈何( ) ④谁为 ...查看


  • 文言虚词教案(精心整理)
  • 文言虚词教案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一.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可以做句子主干成分) 二.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查看


  • [转载]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而和以的用法1
  • "而"作为连词的用法和例句: 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 ...查看


  • 文言文知识整理
  •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劝学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 (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 .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 ...查看


  • 重点虚词总结
  • 一.高频虚词"而.其.为.以.于.之"的梳理.整合 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 ...查看


  • 苏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复习要点
  • 整理:无&涯&轩&主 劝学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查看


  •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积累
  •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积累 一.解释加点的实词 耕植不足以..自己 足够用来 生生所资. 凭借.. 会.有四方之事 适逢 遂见.用于小邑 被 脱然..有怀 轻快的样子 眷然..有归欤之情 思念的样子 质性..自然 本性 非矫厉. ...查看


  • 什么是虚词
  • 一.什么是虚词 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