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英德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自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 府和清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落实责任,创新思路,真 抓实干,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我市扶贫 开发“双到”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一、求真务实, 双到”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求真务实, 双到” 我市“双到”工作成效主要表现为“五个显著 五个显著”: 五个显著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全市农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 入由 2009 年的 1926 元增加至 2010 年的 3034 元, 增幅达 57.6%, 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2010 年全市共实现贫困户 7393 户 30037 人脱贫, 需帮扶贫困户减少 至 3985 户 15860 人。同时,83 个省定贫困村中有 47 个村实现 集体经济收入 3 万元以上。 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显著改 善,老区“五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年人均纯收入 1500 元以下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 贫困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均达 100%;全面完成 822 宗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解决了 39.3 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 29 个边远分散 革命老区村庄 557 户 2533 人和 2 个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 庄 48 户 259 人贫困群众的搬迁安置工作。 三是产业扶贫实现显著突破。 三是产业扶贫实现显著突破。成功引进佛山市农民创业园 英德扶贫基地、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项目等大型扶贫项目。目 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 34 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

1

92 家,共带动农户 11.3 万户,其中贫困户 3000 多户。同时, 积极开展互助金试点活动,全市共建立互助金试点 14 个,互助 金总规模达 367.4 万元,扶持农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 39 个,户 均增收 1600 多元。 四是劳动力培训转移取得显著进展。 四是劳动力培训转移取得显著进展。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 训班,提高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2010 年,全市 贫困户共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达 2 万多人次,共输出贫困户劳动 力 10035 人。市有关部门积极与各地企业联合举办劳动力招聘 会,共举办各类型招聘活动 68 场,帮助农村劳动力 25196 人成 功转移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 4233 人。 五是佛山、顺德对口帮扶取得显著成效。 五是佛山、顺德对口帮扶取得显著成效。按省“双到”工 作部署,佛山市直单位和顺德区共挂扶我市 18 个镇 40 个村。 为帮助我市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佛山市和顺 德区积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努力,2010 年佛

山、顺德帮 扶的 40 个村共实现脱贫 2756 户 11172 人。佛山市政府支持对 口帮扶的 20 个村平均每村投入 50 万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 经济;佛山农业局、佛山国资委在英红镇分别建立了两大扶贫 基地——新岭花卉基地和水头供港蔬菜基地;佛山供电局帮扶 横石水镇联雄村兴办一个年出栏 3000—5000 头肉猪和两个年出 栏共 2 万只肉鸡的养殖场;佛山市中级法院、检察院投资 15 万 元帮扶浛洸镇福园村建立英德市益友农产品购销有限公司,扶 持贫困户种植农产品,等等。 顺德区政府支持对口帮扶的 20 个村平均每村 28.5 万元作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前期启动资金,并发动顺德东逸湾房产公

2

司捐资 130 万元为每村建设一个卫生站,构建和推进英德市、 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现已在各挂扶村全面铺开; 陈村镇帮扶宝洞村推行“公栏私养”发展养猪,对贫困户养猪 借款给予贴息;乐从镇在大湾田心村采用“社会热心人士+村 集体+贫困户”的模式,打造了 10 亩爱心田蔬菜示范基地,为 捆绑的 10 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 6000 元以上,还可为村集体每 年增加 5 万元; 大良工作组在黄花镇城下村捆绑 42 户贫困户开 发了 100 余亩玉米耕作示范田,还成立了农业服务站,专门收 购农户的农产品,运往顺德区大良镇的“爱心街市”销售,等 等。 总结回顾我市“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狠抓 “四大工程” 、强化“四大保障”。 。 (一)狠抓“四大扶贫工程” 狠抓“ 大扶贫工程” 一是狠抓整村扶贫工程。 一是狠抓整村扶贫工程。抓好整村推进工作规划,积极引 进项目,狠抓整村扶贫示范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如成功引 进顺德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西牛镇花塘(树山)村建设绿色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整村扶贫。项目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农 户”的方式,捆绑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碧桂园还采取 “政府补助一点,企业帮扶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方式,为 该村 11 个村小组 300 多户农户高标准建设扶贫新村。 在边远分 散老区村庄搬迁中,以整村推进为主,统一规划,集中建新房, 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使老区移民村成 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如东华镇鸡斗窝村、石灰铺镇坝 角村等。

3

二是狠抓产业化扶贫工程。 二是狠抓产业化扶贫工程。把培育当地特色主导产业作为 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 以“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为载体,积极联系引进企业, 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如英红镇在佛山市 农业局等帮扶单位帮助下,引进佛山市农民创业园在新岭

村建 设大型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参与花卉种植,村委每年还可从 项目中获得销售利润提成;东华镇金洞村由清远发改局等单位 筹集资金建设兰花基地,利润由贫困户进行分红,并带动贫困 户参与种植;白沙镇同心村利用互助金、浛洸镇福园村引进企 业建设了大型的蔬菜基地,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横石塘镇建 立了由企业保价收购,政府对贫困户种植给予售价补贴的大头 菜基地;水边镇引进制药企业,计划在 5 年内投资 3-5 个亿, 在流寨村打造一个集中草药种植、粗加工、扶贫、观光旅游于 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并发动当地农户和贫困户参与药材 种植,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以“项目开发+股份制+贫困村(户) ”模式为载体,充分利 用贫困村资源优势,鼓励当地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开发, 入股分红。一是入股解决村集体经济脱贫问题。我市财政投入 500 万元分别入股 “我和你” 食品有限公司、 鸿德食品有限公司, 解决 25 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 帮扶望埠镇古村的英德市茶叶 局等单位利用当地山地优势,引进老板种植杨梅,当地村委会 以近千亩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市农业局为大洞镇苗花村筹集 45 万元入股农业龙头企业鸿德食品有限公司,增加贫困村集体经 济收入;二是入股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如清远和英德两级扶

4

贫办共投入 35 万元互助金, 在石灰铺镇光明村兴建 2 个大型温 氏肉猪养殖场,年终由村委和贫困户按股份比例分红;清远市 供销社在望埠下塘村筹建大型股份制养鸡场,由贫困户管理, 利润由 26 户贫困户分红; 英德市国税局扶持石牯塘镇联山瑶族 村委与 10 户贫困户入股改造新型环保炭厂,年利润可达 15 万 元以上, 村集体和贫困户可各分红 50%; 青塘镇石联村由市委组 织部筹集 20 万元入股英德市纺生粮油种植有限公司, 每户贫困 户每年可获得红利 2000 元以上。 以“双到”和“双转移”相结合的模式为载体,把“双到” 和“双转移” 、招商引资等结合起来,在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园 内设立佛山顺德扶贫产业园。我市抽调精干人员派驻顺德积极 开展招商工作,到 2010 年年底,已有广东中天创展有限公司、 顺德风胜实业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签约落户园区。在扶贫产业 园的基础上,顺德区与我市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力度。2010 年 12 月,两地签署了《区域经济合作协议》 ,共建广东顺德(英德) 产业新城。项目规划总面积约 36 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 300 亿 元,到 2015 年建成工业总产值 350 亿元、GDP 约 100 亿元的现 代产业基地。产业新城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生产总值 (GDP) 、工业产

值由双方按五五比例分成。 以“靶向帮扶”模式为载体,按照“一户一法”要求,引 导帮扶单位深入挂扶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针对贫困村、户的 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靶向分类帮扶。 如西牛镇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别制定了智力、就业、种养、 项目统筹、配额和政策等六大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

5

其中“配额扶贫”是根据当地丰富的竹资源,通过竹器加工厂 的带动,由帮扶单位对贫困户售竹进行配额补贴,每根水竹补 贴 0.5 元,每吨单竹补贴 34 元。此项措施大大调动了贫困户种 竹、售竹的积极性,并推动了当地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望埠、青塘、横石塘等镇帮扶单位以“扶贫商铺(市 场)+贫困村”模式为载体,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墟镇购买 或建设扶贫商铺(市场)用于出租。水边、波罗等镇帮扶单位 以“扶贫电站+贫困村”模式为载体,大力发挥当地水电资源优 势,筹资入股水电站。浛洸、横石水等镇帮扶单位以“养殖项 目+贫困村(户) ”模式为载体,由帮扶单位筹资建设养殖场出 租,发包给养殖能手经营,等等。 三是狠抓智力扶贫工程。 三是狠抓智力扶贫工程。狠抓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大力推进劳动力培训转 移工作,举办各类种养技能及就业技能培训班;努力拓宽农民 就业渠道,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如 2010 年 3 月我市举办 了佛山企业大型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一次就解决了我市贫困劳 动力 700 多人转移就业。2011 年 3 月份,又在各镇街共举办了 15 场农民工招聘会, 成功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 5032 人, 其中贫 困劳动力 600 多人转移就业。 四是狠抓社会扶贫工程。 四是狠抓社会扶贫工程。我市在首届“广东扶贫济困日” 活动中,积极开展慈善捐款“爱心行动” ,共募集善款 1400 多 万元。同时,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温暖行动”和访贫问苦“关 爱行动” ,动员社会各界和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据统 计,活动期间社会各界热心企业和人士共结对帮扶贫困户 822

6

户,其中涌现出了英德权祥凉茶有限公司结对浛洸镇白米庄村 24 户贫困户、 广东浙江商会捐款 35 万元及总裁叶吉明结对帮扶 10 户贫困户、 万昌房地产公司结对帮扶 10 名贫困学生等先进帮 扶典型。 (二)强化“四大保障”。 强化“四大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按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长抓不懈 的要求,各级帮扶单位坚持把“双到”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各镇街和帮扶单位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 明确落实了分管领导; 坚

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帮扶单位(干部) 包脱贫的工作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强化人力保障。 从各单位抽调了多名干部充实到市 “双 二是强化人力保障。 到”办,指导全市“双到”工作的开展。各镇街和各帮扶单位 也相应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并按要求派出干部驻村,做到扶 贫工作岗有人、人有责。 三是强化财力保障。 三是强化财力保障。按照“四个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 集帮扶资金。 一是财政支持一点。 每年市财政安排 500 万元 “双 到”工作专项资金,支持贫困村发展经济项目。二是动员各级 帮扶单位出一点。促进各帮扶单位加大城市反哺农村、支持农 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金投入。三是主 动向金融机构贷一点。切实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为有志于 脱贫致富的农村青年提供创业小额贷款。2010 年先后帮助 282 名农村青年向金融机构贷得发展资金 1200 多万元。 四是发动社 会各界贡献一点。动员社会各界以捐款捐物等形式,用实际行 动参与扶贫开发。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2010 年全市

7

累计共投入帮扶贫困村发展资金 3.47 亿元, 其中省定贫困村投 入帮扶资金 1.98 亿元, 非省定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 1.49 亿元, 有力推动了“双到”工作深入开展。 四是强化督查保障。 四是强化督查保障。把“双到”工作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 绩效考核和对各镇街、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 工作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大工作落实督查力度。分别由市 重点工作督查组、市“两办” 市“双到”办等部门定期不定 、 期开展对包括“双到”在内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相关情况在 全市进行通报。 二、主要存在问题 我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 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扶贫开发“双到” 一 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市“双到”办存在技术人才不 足、经费紧缺等问题。二是 二是个别单位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在 二是 建档立卡形成档案过程中,存在资料不齐、不规范、数据不准 的问题,不能如实及时地反映帮扶成效。三是 三是社会帮扶有待加 三是 强。对扶贫“双到”工作的宣传还需加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 开发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年扶贫“双到”工作。 三、狠抓落实,扎实推进 2011 年扶贫“双到”工作。 狠抓落实, 按照清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今年整个清远要提前一年在 全省率先基本完成“双到”工作脱贫任务,因此今年是我市“双 到”工作最为关键的冲刺年。今年我市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 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确保全市在

8

册登记剩余需帮扶贫困户 3985 户 15860 人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2500 元以上, 剩余未脱贫的 36 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 到 3 万元以上,同时继续巩固帮扶 2010 年已脱贫村和脱贫户, 实行脱贫不脱钩。重点要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整村推进。一是推进农业产业粮经结构调 突出抓好整村推进。一是 整,引导贫困农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二是优先安排贫困村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建设,加强人畜饮水 二是 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建设,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 活条件。三是 三是积极落实和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争为每户贫困 三是 户筹措和投入帮扶资金 3000 元以上。 (二)突出抓好产业带动。坚决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大户 突出抓好产业带动。 带动,通过龙头、大户的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实施规模经 营,每个镇(街)分别建立 1-2 个产业基地,形成村村有主导、 户户有主业的产业格局。 (三)突出抓好智力扶贫。一是加强贫困户种养技能培训, 出抓好智力扶贫。一是 不断提高贫困户科学种养的技能和水平。二是 二是加强就业技能培 二是 训,努力提高贫困户务工就业能力。三是 三是加强劳务输出,引导 三是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 突出抓好社会扶贫。 (四)突出抓好社会扶贫。进一步做好与佛山、清远等对 口帮扶单位的联络和服务工作,谋求更大扶持。充分利用“广 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契机,进一步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扶贫济困,发动社会热心人士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营造 全社会共同关心、全力支持扶贫开发的强大声势和良好氛围。

9

(五)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建设 突出抓好典型示范。 好贫困村、贫困户“造血型”帮扶项目,突出抓好片、镇、村、 户的帮扶亮点的打造。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碧桂园树山村绿 色产业扶贫项目及佛山农民创业园英德扶贫基地建设。 突出抓好宣传工作。 (六)突出抓好宣传工作。各帮扶单位要总结本单位帮扶 经验和先进典型,同时主动联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扶贫新闻 以及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树立榜样,在全市营造浓厚的 扶贫氛围。进一步提高扶贫“双到”简报的质量,及时宣传和 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促进全市帮扶工作有效开展。 (七)突出抓好扶贫工作队伍建设。坚持把帮扶工作与培 突出抓好扶贫工作队伍建设。 养锻炼年轻干部结合起来,重视驻村干部的选派,挑选思想上 进

、文化素质高、年富力强、懂电脑基本操作的干部作为驻村 干部,认真落实本单位的帮扶任务,大力推进各项帮扶措施。 驻村干部要加强对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指导,切实增强基层组 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突出抓好危房改造。 (八)突出抓好危房改造。继续完成全部在册登记的贫困 户危房的改造,根据中央和省有关危房改造的政策,精心组织 全市省定贫困村贫困户、低收入的困难户危破泥砖房改造,有 条件的地方实行整村推进,按新农村的标准进行兴建,建设几 个贫困户危房改造示范村。 突出抓好信息管理。 (九)突出抓好信息管理。结合去年省、市考核发现的一 些问题,认真查漏补缺,加强帮扶资料档案管理,以充分反映 帮扶成效。要做好今年贫困村、贫困户详细的年度脱贫规划,

10

落实扶持资金的账簿登记及票据管理;抓好帮扶卡的填写,按 时填报季度、年度报表;做好每户贫困户的季度、年度收入统 计,并经贫困户签名确认等。 (十)突出抓好互助金试点。要在抓好 14 个试点村规范管 突出抓好互助金试点。 理工作的基础上,向上级争取互助金试点指标,扩大互助金试 点范围和受益面,进一步增强我市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 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我市“双到”工作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相 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英德全市人民及佛山、 顺德、清远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今年全面完成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实现。

11

英德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汇报

自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 府和清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落实责任,创新思路,真 抓实干,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我市扶贫 开发“双到”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一、求真务实, 双到”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求真务实, 双到” 我市“双到”工作成效主要表现为“五个显著 五个显著”: 五个显著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全市农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 入由 2009 年的 1926 元增加至 2010 年的 3034 元, 增幅达 57.6%, 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2010 年全市共实现贫困户 7393 户 30037 人脱贫, 需帮扶贫困户减少 至 3985 户 15860 人。同时,83 个省定贫困村中有 47 个村实现 集体经济收入 3 万元以上。 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显著改 善,老区“五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年人均纯收入 1500 元以下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 贫困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均达 100%;全面完成 822 宗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解决了 39.3 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 29 个边远分散 革命老区村庄 557 户 2533 人和 2 个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 庄 48 户 259 人贫困群众的搬迁安置工作。 三是产业扶贫实现显著突破。 三是产业扶贫实现显著突破。成功引进佛山市农民创业园 英德扶贫基地、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项目等大型扶贫项目。目 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 34 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

1

92 家,共带动农户 11.3 万户,其中贫困户 3000 多户。同时, 积极开展互助金试点活动,全市共建立互助金试点 14 个,互助 金总规模达 367.4 万元,扶持农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 39 个,户 均增收 1600 多元。 四是劳动力培训转移取得显著进展。 四是劳动力培训转移取得显著进展。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 训班,提高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2010 年,全市 贫困户共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达 2 万多人次,共输出贫困户劳动 力 10035 人。市有关部门积极与各地企业联合举办劳动力招聘 会,共举办各类型招聘活动 68 场,帮助农村劳动力 25196 人成 功转移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 4233 人。 五是佛山、顺德对口帮扶取得显著成效。 五是佛山、顺德对口帮扶取得显著成效。按省“双到”工 作部署,佛山市直单位和顺德区共挂扶我市 18 个镇 40 个村。 为帮助我市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佛山市和顺 德区积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努力,2010 年佛

山、顺德帮 扶的 40 个村共实现脱贫 2756 户 11172 人。佛山市政府支持对 口帮扶的 20 个村平均每村投入 50 万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 经济;佛山农业局、佛山国资委在英红镇分别建立了两大扶贫 基地——新岭花卉基地和水头供港蔬菜基地;佛山供电局帮扶 横石水镇联雄村兴办一个年出栏 3000—5000 头肉猪和两个年出 栏共 2 万只肉鸡的养殖场;佛山市中级法院、检察院投资 15 万 元帮扶浛洸镇福园村建立英德市益友农产品购销有限公司,扶 持贫困户种植农产品,等等。 顺德区政府支持对口帮扶的 20 个村平均每村 28.5 万元作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前期启动资金,并发动顺德东逸湾房产公

2

司捐资 130 万元为每村建设一个卫生站,构建和推进英德市、 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现已在各挂扶村全面铺开; 陈村镇帮扶宝洞村推行“公栏私养”发展养猪,对贫困户养猪 借款给予贴息;乐从镇在大湾田心村采用“社会热心人士+村 集体+贫困户”的模式,打造了 10 亩爱心田蔬菜示范基地,为 捆绑的 10 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 6000 元以上,还可为村集体每 年增加 5 万元; 大良工作组在黄花镇城下村捆绑 42 户贫困户开 发了 100 余亩玉米耕作示范田,还成立了农业服务站,专门收 购农户的农产品,运往顺德区大良镇的“爱心街市”销售,等 等。 总结回顾我市“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狠抓 “四大工程” 、强化“四大保障”。 。 (一)狠抓“四大扶贫工程” 狠抓“ 大扶贫工程” 一是狠抓整村扶贫工程。 一是狠抓整村扶贫工程。抓好整村推进工作规划,积极引 进项目,狠抓整村扶贫示范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如成功引 进顺德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西牛镇花塘(树山)村建设绿色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整村扶贫。项目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农 户”的方式,捆绑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碧桂园还采取 “政府补助一点,企业帮扶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方式,为 该村 11 个村小组 300 多户农户高标准建设扶贫新村。 在边远分 散老区村庄搬迁中,以整村推进为主,统一规划,集中建新房, 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使老区移民村成 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如东华镇鸡斗窝村、石灰铺镇坝 角村等。

3

二是狠抓产业化扶贫工程。 二是狠抓产业化扶贫工程。把培育当地特色主导产业作为 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 以“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为载体,积极联系引进企业, 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如英红镇在佛山市 农业局等帮扶单位帮助下,引进佛山市农民创业园在新岭

村建 设大型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参与花卉种植,村委每年还可从 项目中获得销售利润提成;东华镇金洞村由清远发改局等单位 筹集资金建设兰花基地,利润由贫困户进行分红,并带动贫困 户参与种植;白沙镇同心村利用互助金、浛洸镇福园村引进企 业建设了大型的蔬菜基地,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横石塘镇建 立了由企业保价收购,政府对贫困户种植给予售价补贴的大头 菜基地;水边镇引进制药企业,计划在 5 年内投资 3-5 个亿, 在流寨村打造一个集中草药种植、粗加工、扶贫、观光旅游于 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并发动当地农户和贫困户参与药材 种植,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以“项目开发+股份制+贫困村(户) ”模式为载体,充分利 用贫困村资源优势,鼓励当地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开发, 入股分红。一是入股解决村集体经济脱贫问题。我市财政投入 500 万元分别入股 “我和你” 食品有限公司、 鸿德食品有限公司, 解决 25 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 帮扶望埠镇古村的英德市茶叶 局等单位利用当地山地优势,引进老板种植杨梅,当地村委会 以近千亩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市农业局为大洞镇苗花村筹集 45 万元入股农业龙头企业鸿德食品有限公司,增加贫困村集体经 济收入;二是入股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如清远和英德两级扶

4

贫办共投入 35 万元互助金, 在石灰铺镇光明村兴建 2 个大型温 氏肉猪养殖场,年终由村委和贫困户按股份比例分红;清远市 供销社在望埠下塘村筹建大型股份制养鸡场,由贫困户管理, 利润由 26 户贫困户分红; 英德市国税局扶持石牯塘镇联山瑶族 村委与 10 户贫困户入股改造新型环保炭厂,年利润可达 15 万 元以上, 村集体和贫困户可各分红 50%; 青塘镇石联村由市委组 织部筹集 20 万元入股英德市纺生粮油种植有限公司, 每户贫困 户每年可获得红利 2000 元以上。 以“双到”和“双转移”相结合的模式为载体,把“双到” 和“双转移” 、招商引资等结合起来,在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园 内设立佛山顺德扶贫产业园。我市抽调精干人员派驻顺德积极 开展招商工作,到 2010 年年底,已有广东中天创展有限公司、 顺德风胜实业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签约落户园区。在扶贫产业 园的基础上,顺德区与我市加大了区域经济合作力度。2010 年 12 月,两地签署了《区域经济合作协议》 ,共建广东顺德(英德) 产业新城。项目规划总面积约 36 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 300 亿 元,到 2015 年建成工业总产值 350 亿元、GDP 约 100 亿元的现 代产业基地。产业新城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生产总值 (GDP) 、工业产

值由双方按五五比例分成。 以“靶向帮扶”模式为载体,按照“一户一法”要求,引 导帮扶单位深入挂扶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针对贫困村、户的 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靶向分类帮扶。 如西牛镇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别制定了智力、就业、种养、 项目统筹、配额和政策等六大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

5

其中“配额扶贫”是根据当地丰富的竹资源,通过竹器加工厂 的带动,由帮扶单位对贫困户售竹进行配额补贴,每根水竹补 贴 0.5 元,每吨单竹补贴 34 元。此项措施大大调动了贫困户种 竹、售竹的积极性,并推动了当地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望埠、青塘、横石塘等镇帮扶单位以“扶贫商铺(市 场)+贫困村”模式为载体,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墟镇购买 或建设扶贫商铺(市场)用于出租。水边、波罗等镇帮扶单位 以“扶贫电站+贫困村”模式为载体,大力发挥当地水电资源优 势,筹资入股水电站。浛洸、横石水等镇帮扶单位以“养殖项 目+贫困村(户) ”模式为载体,由帮扶单位筹资建设养殖场出 租,发包给养殖能手经营,等等。 三是狠抓智力扶贫工程。 三是狠抓智力扶贫工程。狠抓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大力推进劳动力培训转 移工作,举办各类种养技能及就业技能培训班;努力拓宽农民 就业渠道,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如 2010 年 3 月我市举办 了佛山企业大型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一次就解决了我市贫困劳 动力 700 多人转移就业。2011 年 3 月份,又在各镇街共举办了 15 场农民工招聘会, 成功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 5032 人, 其中贫 困劳动力 600 多人转移就业。 四是狠抓社会扶贫工程。 四是狠抓社会扶贫工程。我市在首届“广东扶贫济困日” 活动中,积极开展慈善捐款“爱心行动” ,共募集善款 1400 多 万元。同时,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温暖行动”和访贫问苦“关 爱行动” ,动员社会各界和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据统 计,活动期间社会各界热心企业和人士共结对帮扶贫困户 822

6

户,其中涌现出了英德权祥凉茶有限公司结对浛洸镇白米庄村 24 户贫困户、 广东浙江商会捐款 35 万元及总裁叶吉明结对帮扶 10 户贫困户、 万昌房地产公司结对帮扶 10 名贫困学生等先进帮 扶典型。 (二)强化“四大保障”。 强化“四大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按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长抓不懈 的要求,各级帮扶单位坚持把“双到”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各镇街和帮扶单位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 明确落实了分管领导; 坚

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帮扶单位(干部) 包脱贫的工作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强化人力保障。 从各单位抽调了多名干部充实到市 “双 二是强化人力保障。 到”办,指导全市“双到”工作的开展。各镇街和各帮扶单位 也相应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并按要求派出干部驻村,做到扶 贫工作岗有人、人有责。 三是强化财力保障。 三是强化财力保障。按照“四个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 集帮扶资金。 一是财政支持一点。 每年市财政安排 500 万元 “双 到”工作专项资金,支持贫困村发展经济项目。二是动员各级 帮扶单位出一点。促进各帮扶单位加大城市反哺农村、支持农 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金投入。三是主 动向金融机构贷一点。切实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为有志于 脱贫致富的农村青年提供创业小额贷款。2010 年先后帮助 282 名农村青年向金融机构贷得发展资金 1200 多万元。 四是发动社 会各界贡献一点。动员社会各界以捐款捐物等形式,用实际行 动参与扶贫开发。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2010 年全市

7

累计共投入帮扶贫困村发展资金 3.47 亿元, 其中省定贫困村投 入帮扶资金 1.98 亿元, 非省定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 1.49 亿元, 有力推动了“双到”工作深入开展。 四是强化督查保障。 四是强化督查保障。把“双到”工作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 绩效考核和对各镇街、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 工作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大工作落实督查力度。分别由市 重点工作督查组、市“两办” 市“双到”办等部门定期不定 、 期开展对包括“双到”在内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相关情况在 全市进行通报。 二、主要存在问题 我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 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扶贫开发“双到” 一 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市“双到”办存在技术人才不 足、经费紧缺等问题。二是 二是个别单位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在 二是 建档立卡形成档案过程中,存在资料不齐、不规范、数据不准 的问题,不能如实及时地反映帮扶成效。三是 三是社会帮扶有待加 三是 强。对扶贫“双到”工作的宣传还需加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 开发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年扶贫“双到”工作。 三、狠抓落实,扎实推进 2011 年扶贫“双到”工作。 狠抓落实, 按照清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今年整个清远要提前一年在 全省率先基本完成“双到”工作脱贫任务,因此今年是我市“双 到”工作最为关键的冲刺年。今年我市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 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确保全市在

8

册登记剩余需帮扶贫困户 3985 户 15860 人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2500 元以上, 剩余未脱贫的 36 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 到 3 万元以上,同时继续巩固帮扶 2010 年已脱贫村和脱贫户, 实行脱贫不脱钩。重点要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整村推进。一是推进农业产业粮经结构调 突出抓好整村推进。一是 整,引导贫困农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二是优先安排贫困村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建设,加强人畜饮水 二是 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建设,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 活条件。三是 三是积极落实和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争为每户贫困 三是 户筹措和投入帮扶资金 3000 元以上。 (二)突出抓好产业带动。坚决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大户 突出抓好产业带动。 带动,通过龙头、大户的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实施规模经 营,每个镇(街)分别建立 1-2 个产业基地,形成村村有主导、 户户有主业的产业格局。 (三)突出抓好智力扶贫。一是加强贫困户种养技能培训, 出抓好智力扶贫。一是 不断提高贫困户科学种养的技能和水平。二是 二是加强就业技能培 二是 训,努力提高贫困户务工就业能力。三是 三是加强劳务输出,引导 三是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 突出抓好社会扶贫。 (四)突出抓好社会扶贫。进一步做好与佛山、清远等对 口帮扶单位的联络和服务工作,谋求更大扶持。充分利用“广 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契机,进一步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扶贫济困,发动社会热心人士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营造 全社会共同关心、全力支持扶贫开发的强大声势和良好氛围。

9

(五)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建设 突出抓好典型示范。 好贫困村、贫困户“造血型”帮扶项目,突出抓好片、镇、村、 户的帮扶亮点的打造。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碧桂园树山村绿 色产业扶贫项目及佛山农民创业园英德扶贫基地建设。 突出抓好宣传工作。 (六)突出抓好宣传工作。各帮扶单位要总结本单位帮扶 经验和先进典型,同时主动联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扶贫新闻 以及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树立榜样,在全市营造浓厚的 扶贫氛围。进一步提高扶贫“双到”简报的质量,及时宣传和 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促进全市帮扶工作有效开展。 (七)突出抓好扶贫工作队伍建设。坚持把帮扶工作与培 突出抓好扶贫工作队伍建设。 养锻炼年轻干部结合起来,重视驻村干部的选派,挑选思想上 进

、文化素质高、年富力强、懂电脑基本操作的干部作为驻村 干部,认真落实本单位的帮扶任务,大力推进各项帮扶措施。 驻村干部要加强对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指导,切实增强基层组 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突出抓好危房改造。 (八)突出抓好危房改造。继续完成全部在册登记的贫困 户危房的改造,根据中央和省有关危房改造的政策,精心组织 全市省定贫困村贫困户、低收入的困难户危破泥砖房改造,有 条件的地方实行整村推进,按新农村的标准进行兴建,建设几 个贫困户危房改造示范村。 突出抓好信息管理。 (九)突出抓好信息管理。结合去年省、市考核发现的一 些问题,认真查漏补缺,加强帮扶资料档案管理,以充分反映 帮扶成效。要做好今年贫困村、贫困户详细的年度脱贫规划,

10

落实扶持资金的账簿登记及票据管理;抓好帮扶卡的填写,按 时填报季度、年度报表;做好每户贫困户的季度、年度收入统 计,并经贫困户签名确认等。 (十)突出抓好互助金试点。要在抓好 14 个试点村规范管 突出抓好互助金试点。 理工作的基础上,向上级争取互助金试点指标,扩大互助金试 点范围和受益面,进一步增强我市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 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我市“双到”工作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相 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英德全市人民及佛山、 顺德、清远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今年全面完成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实现。

11


相关文章

  • 河北农业工作简报第16期
  • [千村万户产业扶贫调研活动专刊] 张文军巡视员到邯郸大名县调研产业扶贫工作.3月7日,张文军巡视员实地考察了铺上乡东李二庄村蔬菜大棚和杨桥镇东周庄村千亩桃园,听取了当地干部扶贫工作的措施和开展情况,邯郸市农业局.大名县政府和大名县农牧局负责 ...查看


  • 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宁德"寿宁模式"先行
  • 10月11日上午,宁德农信系统创建"摆脱贫困"金融扶贫开发示范区启动仪式暨精准扶贫卡发放仪式在寿宁县下党乡举行.本仪式由宁德银监分局.省联社办事处和寿宁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原省政协副主席.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陈增光,宁德 ...查看


  •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 我国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撰写时间:2013-09-12 来源:人民日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的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扶贫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农业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我国将在<中国农村扶 ...查看


  • 时政热点: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五个新突破
  • 时政热点: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五个新突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蓝图.擘画方略,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纲领性文 ...查看


  • 肖权誉:恐惧到无所畏惧
  • 在新闻报道里,消防兵总是和灾难在一起. 还记得2015年"东方之星"的沉船事故,凌晨时分,消防部队潜入水下,入船体破拆,协助搜救,不惧险阻. 还记得2015年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危难莫测,爆炸接二连三,让消防兵们损失惨重 ...查看


  • 承德市兴隆县山楂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 摘 要: 承德市林业资源丰富,经济林产业发展比较迅速.山楂是承德市最重要经济林产品之一,而兴隆县则是承德市的山楂主产区,山楂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很可观.本文通过分析其在技术.资金.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技术推广 ...查看


  • 检察机关查办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
  •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高检院关于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展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加大办案力度,严肃查办了一批发生在扶贫开发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现将13起 ...查看


  •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
  • 附件4: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名单(共87篇) 1.<关于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调研报告> 2.<"幸福假期雷州行 关爱儿童我先行"调研报告> 3.<关于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 ...查看


  • 我身边的好人事迹材料
  • 邓卫星:男,1959年出生,汉族,英德市下呔镇人.邓虽然自幼家贫,无法坚持上学,但从80年代起,邓夫妇每年为20多名贫困儿童提供食宿和学习辅导.为了能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于92年倾其所有,建了一栋二层300多平方的小楼,除留3间自住以外,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