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农家书屋调研报告

2010-07-17 16:49:00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正文:

一、农家书屋建设基本现状

1、书屋建设现状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近几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改变农民经营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山东省为例,自2008年起设立省级财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奖励专项资金以来,带动全省各级投资1.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8462万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8727家,到2010年,全省将在近一半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2015年“农家书屋”将覆盖每个行政村。

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获得2008年度“山东省十佳农家书屋”的烟台市莱山区东沟村农家书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调研期间通过现场检查、采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了解等形式,基本掌握和摸清了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和基层现状。

据了解,2004年村两委在政府引导支持下开始构思建设农家书屋,2007年7月开始投入建设,截止09年一共投资约2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80平方米,藏书12种,共6852 册,电子音像制品6 种,共 120 件,报纸33种,共 100份,期刊12 种,设有儿童读物、生活百科、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名人传记、红色经典、政治经济、现代文学、法律常识、史学、计划生育12个图书专栏,覆盖本村及邻近村庄读者1000人左右。书屋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管理、维护、更新等工作。书屋硬件设施齐全,配有DVD、投影仪、饮水机、报纸架、消防设施等。现书屋主要通过部门配送、个人捐助、集资购买等渠道更新图书资源,村里设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可保证书屋每年净增图书1000余册。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东沟村农家书屋有明显的几大“特色”:第一、书屋得到了市、区、村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常来参观指导,在山东省没有立项计划建设农村书屋时,村子里就已经着手进行农村书屋的建设,完全是由于本村村民的实际需要。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东沟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农村书屋”,成为整个烟台市乃至全省农村书屋工程建设的楷模。第二、独具特色、稳定发展,影响力大,使许多来往于农村书屋的村民们感受知识,增长了见识,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尤其是获得山东省“十佳书屋”称号后,吸引了附近诸多村子的村干部和村民前来参观学习,调研队队员在走访时发现许多外村来东沟的农民也知道村子里的农家书屋,书屋能对周边村子村民产生这样的影响力确实难得。

2、书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书屋图书的购置。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书屋建设中存在部分法律、科技图书过于陈旧,书屋图书购置与村民文化结构不相称等问题,从而导致该部分图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关于农村受教育和文化水平的调查中发现,专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员只占到6.1%,而书屋中占相当多数的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史学、法律常识等书籍却要求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显然图书购置上存在着图书数量与读者文化水平结构不相称的问题。此类问题可能会导致书屋部分图书十分受欢迎,出现图书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而另一些书却是“铁将军”把门,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书屋图书效用的发挥是长期惠民的关键,部分科技、法律书籍过于陈旧,农学及其养殖等方面的书籍相对较少,图书购置不合理等问题长久必将影响书屋整体藏书的质量,导致书屋在基层服务于农的效用大大降低。

表1 文化水平结构

文化水平

占调查中人数

占调查人数比例

小学以下

21

21.4%

初中以下

33

33.7%

高中及中专

38

38.8%

专科

6

6.1%

②书屋图书购置没有计划,“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较书屋长远发展来说相对紧张。

在调查中发现,鉴于现在正版图书价格较贵,购书专项资金难以满足图书更新的要求,书屋采取了随机的购书计划,即随时买一些打折书或盗版书来更新书屋图书。无计划性的购书导致书屋藏书结构不合理、图书质量较差影响阅读等问题。由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大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主体为村级,因此缺乏资金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相关主管部门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书屋的长远发展更需要农村基层自己解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也带来一系列其他的问题,例如图书更新速度慢、比较贵重的图书难以购买,无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等,影响书屋长远发展。

3、提议问题解决措施。

①针对农家书屋重硬件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轻用的现象,提议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符和农村实际,针对现状,因地制宜,图书购置应符合农村文化结构,根据产业特色和农民们生产、生活需要购置图书,使农家书屋真正能够帮村民们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选择农民需要的、愿意看又能看得懂的书籍”的原则,这样农家书屋自然而然就会受到了群众的青睐。同时各地书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创新活动组织形式,激发书屋活力。例如组织开展“读书节”、“全村读书日”、“生产经验介绍会”等活动,积极发展农民读者会员并组织进行科学技术传授活动,使村民们寓学于乐。也可可与相关农业部门联合,聘请专家,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题讲座,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知识的大课堂,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同时也将诸如此类活动建设为农家大院文化活动的特色。

②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购书计划,满足不同人群的读书需求。依据农村现实情况,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品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法律问题。所以有必要侧重购买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这样有助于农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水平,学会依法处理各种矛盾,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适当购置一些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书籍,如生活类、文体类、休闲类书籍,帮助农民在致富之后,不断丰富、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建议还应该多购置一些能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书籍。现在的中小阶段学习都要求有较大的阅读量,要求多读文学名著,而农村家庭条件有限,购买好的文学书籍不多。因此制定一套符合中小学生的购书计划对书屋吸引学生人群起着重要作用。

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形成稳定合理的后备图书供给渠道。落实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争取省、市、区等主管部门的财政支持,突出政府在书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财政部门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书屋。各镇、街道设立配套专项资金,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加快推进书屋建设,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成一项精品工程,建成基层文化建设的典范,积极宣传书屋建设新成果。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组织企业、学校、党政机关定点援建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例如发动出版物印刷、图书销售企业以冠名的形式捐建农家书屋,在学校开展“义务捐书”活动,新华书店定点援建等吸收社会资金,这样可以形成稳定的图书更新渠道。

二、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状况

1、农家书屋管理模式

农家书屋的维护和管理体制事关书屋效用的发挥,好的图书管理机制、专业的管理员队伍、充分利用书屋服务于农是发挥书屋真正“农民味”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像搞经济工作一样实实在在地去抓农家书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通过“农家书屋现阶段的维护和管理状况”问卷调查、走访及参考相关资料显示,山东省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整体上呈现良好状态,书屋都能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制订了健全的《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出版物登记完备,统一编目,分类陈列,书屋开放时间都能保证每周不少于5天。在通过以征求意见的形式向农民发放的调查问卷上,涉及了农家书屋的管理问题,包括管理员的情况、借书程序以及图书选购问题等。在105名受访者中,96名去过书屋的村民有两人对书屋不太满意,其余均为满意,不满的原因是开放时间和图书品种,而对图书管理员的满意度达到了100%。书屋中有报刊和音像,但都不外借,图书也不外借。村中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与书屋相配合,同时随着村庄建设的发展,今后会更加丰富。

通过“农家书屋现阶段的维护和管理状况”问卷调查及现场采访显示,东沟村农家书屋的维护管理的核心关键在于“人”和“物”的有效配合,“人”即书屋管理员,“物”即经费资金。充足的资金加之管理员良好的图书“统筹分配”机制是达到这一书屋真正惠民的关键。从建设初期20多万的经费投入到现在平均每年1万余元的图书维护和更新经费,东沟村已经形成了一条健全的“村集体预算管理体制”,良好的财务预算体制使得东沟村的书屋建设更加科学、条理,避免了搞出一些形象工程,而是以最小化的成本来保障这项惠民工程。

不可否认,一套良好而健全的维护机制中资金的核心作用,经费的有效保障是这项工程得以进展的重要砝码。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省财政就把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专门安排资金支持书屋工程建设,各市、县也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例如,2008年仅青岛市市级财政投入就达1100多万元,诸城市投入资金落实书屋建设近600万元等。社会各界的“非现金”投入也是书屋维护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在烟台东沟,据统计,2008年全省仅书屋维护建设资金投入近亿元。与此同时,书屋的建设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省新华书店从2007年开始3年内投入1000万元,在全省建设1000个农家书屋,目前已建成700多个;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计划3年内捐资500万元,在全省建立300个农家书屋,目前已建立200多个。可见,经费资源的充足是书屋维护建设步伐加快的有效“催化剂”,进而实现到2015年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山东省所有行政村的目标。

书屋的维护靠的是经费,那么,书屋的管理就要靠“人”的智慧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如何让农家书屋更富有“农”味,让农民在书屋中真正汲取知识?有效的书屋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肯定的是东沟村书屋的管理从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屋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拥有图书阅览室,图书分类书架,配有桌椅、纸张、空调、照明等,保证了村民拥有一个悠闲舒适的读书环境。

第二、图书的分类配置状况较好。图书摆放整齐,分类较为合理,分为政治经济、法律常识、儿童读物、文化教育、古典名著、红色经典、名人传记、现代文学、农业科技、生活百科、史书及计划生育专栏等,方便村民查询与阅读。

第三、拥有报刊杂志,紧跟时代潮流。书屋配有报刊杂志近30余种,订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纪检报等10余种报刊,并保证当日报刊能及时送到,同时登记上架,报刊根据不同种类,每月装订一次,能够很好的保存各种资料,使得村民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第四、管理员的工作记录制度健全。在采访中了解到管理员认真负责、责任到位,备有《贵宾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记录》,能够详细记录时间、组织单位、领导、人数、内容等基本信息;书屋所进图书、期刊杂志全部加盖公章,分类入库登记,书籍来源(包括购买、捐赠等)记录清晰;村民借阅合理有序,书籍借阅记录完整,保存良好,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按时反思,做到在永远“不足”中取得进步。

第五、图书管理员明确职责,责任到位。管理员可以做到认真学习和宣传有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书屋开放时间,保持书屋整洁,及时做好书屋防潮、防尘、防蛀、防火等工作;热情接待村民,主动为读者服务;随时了解村民读者的学习需求和收获,并做好记录,及时向上反馈信息;积极配合各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按时填报《“农家书屋”工作情况调查表》,认真做好每年工作总结,并可以引导村民看书学习,经常组织读书活动。

2、农家书屋维护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东沟村在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和提升的方法,同时也得到了山东省农家书屋协调小组的认可,但通过最终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东沟村农家书屋建设在人员配备、管理员培训及书屋开闭时间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图书管理培训机制欠缺。

尽管《山东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中明确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经村民推荐,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初步培训。但是鉴于基层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困难、缺少专业人员等原因,造成图书管理培训缺失成为一个阻碍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农家书屋的发展,必将对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例如烟台市莱山区东沟村的管理员由村里退休的老书记(高中文化,助理农艺师)担任,整个图书管理都是“自己琢磨着来”,根本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的培训。管理员队伍建设落后必将影响图书更新、图书购置等环节,进而影响整个书屋的长远发展。管理员专业素质较低与渴望汲取知识的村民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条件,挑选那些综合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村中青年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已经成为书屋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②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机制决定了图书资源的有效配置,借阅制度是书屋管理体制中一项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借阅制度对书屋的效用发挥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以莱山区东沟村为例,书屋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晚上2小时,周六、周日全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工作日错开,填补“时间空白”。但这似乎又背离实际。通过对农户调研了解到,在周一至周五村中的妇女、老人大部分是在家的,只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儿童上学。那么,据部分妇女反应,平日除了做饭,想去书屋也不现实。这就要求书屋管理员得重新审视一下书屋开放时间的间隔问题。在借书上,东沟村农家书屋是不允许图书外借的。这虽然在保护图书方面较为有利,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图书效用的发挥,为了保护图书不外借图书其实暴露出基层书屋建设中管理制度的缺失。

③缺少管理考核体制,责任制度不健全。

调研中发现在书屋建设中缺少管理考核体制,地方主管部门对书屋建设没有明确的发展考核规划,只是限定于省里的农家书屋建设标准,缺少明确的责任制度,书屋建成以后大多数“放任自流”,由村级自主管理。

总之,管理员队伍无法注入新鲜血液,图书门类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致使村民去读书汲取到的也是落后的陈旧知识。一方面是文化素质偏低的单个管理员以及有待改善的管理、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是渴望汲取知识的村民和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两者之间的制约平衡点究竟在哪?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提议问题解决措施

①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

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图书管理培训班,为管理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健全市、县、乡三级培训辅导机制,有计划地对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书屋标兵”等评选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高管理员专业素质意识。

②健全书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新模式。

成立“农家书屋”工程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明确的实施意见、规划,建立协调小组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员学习培训制度和服务守则等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用机制。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把农家书屋和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开拓农村出版物市场的一部分,对条件成熟、管理规范的农家书屋授予出版物经营权。建立科学方便的借阅管理制度,做到既要便于民又要保护好图书,让图书在老百姓手中流转起来,只是“活”起来,真正的为民所建,为民所用。要转变服务理念,变机械“购书”为自由“选书”。村委会可专门组织本村农民派出代表选书。农家书屋由“购”到“选”,可使书屋与村民贴的更近了,它可让村民朋友直接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实现书屋里的书按需供应,进一步增强书刊的可读性和利用率。

③建立明确的责任考核机制,督促书屋建设发展。

将书屋建设项目纳入党委政府为民所办实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目标考核,建立了农家书屋建设目标责任制,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监督体系,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纳入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重要指标。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农家书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强规划、指导和验收、评估工作。包括书屋所配备的出版物是否达到要求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出版物是否编目登记并分类陈列;书屋面积是否符合标准;照明、桌椅等基本设施是否完备;是否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是否配备出版物借阅登记簿和需求登记簿等。进而确保书屋工程建设切实落到实处,确保书屋真正为农民所用。形成了各级重视、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发挥

1、书屋的使用及其作用发挥的整体情况

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国为推动农村文化发展,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于2007年提出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农家书屋”工程的最直接作用在于解决农民的“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问题,从长远意义来说对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改变城乡之间文化资源不平衡现象,逐步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益,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项工程的开展最核心的目的是惠及广大农民、服务于广大农民,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整个农民阶层的素质,从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此项政策实施两年来得到了各个试点政府,各级乡镇办事处以及各个村委会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要调研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的大小就不得不深入基层深入广大农民之中,只有切实开展深入乡村、走入农户,发放问卷与“田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掌握有关“农家书屋”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了解最真实、最实效、最有价值的信息。

在关于“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发挥”的调研中,共发放问卷105份,实际回收105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105份。问卷涉及农民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以及与农家书屋工程相关的10个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105名调研对象中有96名去过书屋,在这部分人中认为书屋的最大帮助在于生活的有49人,占51%,认为最大帮助在于生产的有30人,占31.2%,认为生产生活同样受益的有17人,占18%。总体数据显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基层得到了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在105名受访者中,有4.8%的人不知道有“农家书屋”,这部分受访者的年龄大都在55岁以上,受教育水平为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偏低。对于知道有书屋却没有去过的人,我们经过深入采访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留在村中的除了上学的学生之外,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村民,他们的学历偏低很多人不识字导致不想或者无法到书屋看书;第二,结合问题十我们可以看出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大院”对农家书屋冲击较大。对于当地或者大多数农民来说,秧歌、交际舞、看电影以及各种体育活动这些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院活动比起“枯燥”的读书、看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第三,农家书屋工程刚刚起步,一些制度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想吸引广大村民还有待遇进一步发展。

在受访者中66人回答了读书的数量1到10本的有20人,11到20本的有30人,21到30本的有11人,31到40本的有2人,41到50本的有3人,回答此问题的人的平均读数量为20.6本。在去过书屋的人群中,去书屋的频率及其人数、文化水平、年龄、所占比例等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2 去书屋频率结构图

人数

文化水平

年龄

所占比例

收入

每天

19

初中以下

16岁以下

19.8%

每周

23

不等

不等

24%

不等

每月

13

不等

不等

13.5%

不等

不固定

41

初中

30~50

42.7%

1000~2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及其小学生是经常去读书的群体,在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重用,是学校之外的另一重要教育基地,因此应加大学生书籍投入力度。不固定人数占到42.7%,从收入水平看应该主要是成年人,这一类读者去书屋的针对性较强,主要是为生产和生活去学习新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据我们采访的村民反映,东沟村有450户村民人口在1500人左右全村土地约1500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因此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或在市区上班,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一方面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到书屋看书;另一方面书屋的书籍更新太慢且多数书籍对他们的工作作用不大。因此放假的学生以及闲在家里面中老年人便成为书屋中的常客。而这部分群众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儿童读物、文学类、新闻时政类以及报刊杂志。因此应根据村里产业结构特色,重点加大产业相关书籍投入,为百姓科技兴农做好智力后盾。

2、书屋使用及作用发挥的启示

东沟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得益于该村党员干部的正确领导,另一方面得益于村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观念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这样一个良性互动更是促进了当地经济飞速发展。该村领导班子结合当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特点,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及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锦园春生态园”现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的生态园集游玩、餐饮、住宿为一体,自开工建设至今吸引了大批人员前来参观考察。在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更使得农民的收入达到了人均6000元。东沟村农家书屋得到了省乡村阅读工程及农家书屋建设协调小组的认可,不仅获得了山东省“十佳农家书屋”的荣誉称号,更是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赞扬,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工作,对于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东沟村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①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员和村干部的模范带到作用,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学习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全面提升农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在农村顺利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莱山区东沟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得益于上级部门政策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得益该村党员干部的正确领导。该村领导班子结合当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特点,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及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锦园春生态园”现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的生态园集游玩、餐饮、住宿为一体,自开工建设至今吸引了大批人员前来考察参观。正是用先进文化武装了思想,村委领导才有眼光去发展生态旅游建设,这正是文化改变农村的一个缩影。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一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引导的同时鼓励个人和企业出资参与乡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社会的生活、生产条件;二是在改善农村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大对软环境的投入,一方面及时准确的为农村经济实体及非盈利性组织提供政策上的咨询与服务,另一方面要在农村进行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人力资本;三是要切实加强医疗保险制度,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率,坚持把农民受益放在首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四是进一步实施村务公开制度。③科技致富、人才致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现在的农村仍不过时,在城乡贫困差距相对扩大的今天科技兴农或许是使广大农村迅速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同时广大农村应创建良好的环境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四、总结

对“农家书屋”工程在山东省各地实施情况的整体评价,各村庄“农家书屋”建设水平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即:个别村庄十分突出,绝大多数水平一般,部分地方很不规范。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中,相关部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特别是要将资金支持落到实处,同时认真开展对书屋图书管理员的培训活动。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方文化宣传等与“农家书屋”工程相关的部门在作用发挥上存在一定的缺位、错位现象,应尽量避免不关心、不关注,报道多、参观多、自主少等状况的发生。

关于图书管理员的人员选择,烟台市莱山区莱山镇东沟村社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即:聘请退休的老村干部来担任。东沟村社区前任村支部书记林学才同志在退休后,被村委会返聘为村图书室图书管理员。自担任图书管理原来,老书记一人全权负责东沟村书屋的建设、维护、管理、推广,取得了可惜的成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在调研中村民对林学才老书记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满意度接近100%。由此来分析,退休的老村干部往往对村庄的实际情况非常熟悉,大多群众基础都很好,在村民中有相当的威望和公信力,工作经验较丰富、方法灵活,同时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在书屋管理上,而且往往也会与乡镇党委、政府,区、县有关部门有相当的联系和人脉,在争取资助,开展书屋推广,建好、维护好书屋方面有相当的优势。另外我们考虑,可以把“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选任与我省正在实施的“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相结合,因为大学生对图书管理都会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好,对其进行培训也会比较方便。考虑到大学生村官驻村时间有限,可能对村中情况不够了解,在开始阶段与村民沟通也会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建议可以做老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搭档配合的选择,将老村干部的工作经验、威信和大学生村官的新锐结合起来。

对于省里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书屋的目标,我们认为过于口号化。调研中发现,“农家书屋”工程在各个村庄的具体的、微观的实施情况与村庄的具体情况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与村庄经济发展情况、村民关系、干群关系的联系尤为突出。村庄经济发展不好,缺少基础,村民关系、干群关系不和谐影响书屋的推广、维护、管理,这几个因素中村庄经济的发展状况又是决定性的因素。经济发展不好,就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干部、村民也很难有建好、用好书屋的时间、精力和心情、心思。而目前我省的农村地区乡镇发展格局往往是,绝大所述情况下一个乡镇有一个,最多不过两三个经济发展突出的村庄,而且往往是一个或两三个大村周围多个中小村庄,在这样的“省情”下搞一个行政村一个农家书屋过于口号化,也很难真正实现。就此我们认为,可以在一些乡镇根据具体实际,按照村庄的规模分布和经济分布,以其中部分发展好,条件发育充分的村庄为核心,建设服务范围为多个村庄的“联合书屋”,一个大而富的村与周边多个相对小而相对弱的村庄共建、共用同一个书屋,这样书屋的建设水准、规模都会更好一些。特别是我们发现,有些村庄规模小,经济也不够好,难以独自建好、用好一个合格的书屋。

另外,“农村书屋”工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研前期,团队成员积极收集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几经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牛喜霞老师的帮助。在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深入基层,以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态度完成调研工作,与基层老百姓和图书管理人员亲切交流,查阅大量资料,大体掌握了“农家书屋”工程在山东省基层的实施情况,对调查结果自信分析,思考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老百姓的意见形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小组成员全面了解了农家书屋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建设中积极地的价值,同时也为农家书屋更好的发挥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还了解了其他各项农村文化建设成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科技服务于农,深入基层锻炼自己的意识。

最后,感谢大众日报社给大学生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感谢山东理工大学校团委、校报社领导和老师对这次调研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莱山区相关部门领导、东沟村村委及其村民对这项活动的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农家书屋调研报告

2010-07-17 16:4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新闻论坛】

我要评论

正文:

一、农家书屋建设基本现状

1、书屋建设现状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近几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改变农民经营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山东省为例,自2008年起设立省级财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奖励专项资金以来,带动全省各级投资1.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8462万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8727家,到2010年,全省将在近一半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2015年“农家书屋”将覆盖每个行政村。

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获得2008年度“山东省十佳农家书屋”的烟台市莱山区东沟村农家书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调研期间通过现场检查、采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了解等形式,基本掌握和摸清了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和基层现状。

据了解,2004年村两委在政府引导支持下开始构思建设农家书屋,2007年7月开始投入建设,截止09年一共投资约2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80平方米,藏书12种,共6852 册,电子音像制品6 种,共 120 件,报纸33种,共 100份,期刊12 种,设有儿童读物、生活百科、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名人传记、红色经典、政治经济、现代文学、法律常识、史学、计划生育12个图书专栏,覆盖本村及邻近村庄读者1000人左右。书屋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管理、维护、更新等工作。书屋硬件设施齐全,配有DVD、投影仪、饮水机、报纸架、消防设施等。现书屋主要通过部门配送、个人捐助、集资购买等渠道更新图书资源,村里设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可保证书屋每年净增图书1000余册。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东沟村农家书屋有明显的几大“特色”:第一、书屋得到了市、区、村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常来参观指导,在山东省没有立项计划建设农村书屋时,村子里就已经着手进行农村书屋的建设,完全是由于本村村民的实际需要。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东沟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农村书屋”,成为整个烟台市乃至全省农村书屋工程建设的楷模。第二、独具特色、稳定发展,影响力大,使许多来往于农村书屋的村民们感受知识,增长了见识,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尤其是获得山东省“十佳书屋”称号后,吸引了附近诸多村子的村干部和村民前来参观学习,调研队队员在走访时发现许多外村来东沟的农民也知道村子里的农家书屋,书屋能对周边村子村民产生这样的影响力确实难得。

2、书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书屋图书的购置。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书屋建设中存在部分法律、科技图书过于陈旧,书屋图书购置与村民文化结构不相称等问题,从而导致该部分图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关于农村受教育和文化水平的调查中发现,专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员只占到6.1%,而书屋中占相当多数的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史学、法律常识等书籍却要求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显然图书购置上存在着图书数量与读者文化水平结构不相称的问题。此类问题可能会导致书屋部分图书十分受欢迎,出现图书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而另一些书却是“铁将军”把门,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书屋图书效用的发挥是长期惠民的关键,部分科技、法律书籍过于陈旧,农学及其养殖等方面的书籍相对较少,图书购置不合理等问题长久必将影响书屋整体藏书的质量,导致书屋在基层服务于农的效用大大降低。

表1 文化水平结构

文化水平

占调查中人数

占调查人数比例

小学以下

21

21.4%

初中以下

33

33.7%

高中及中专

38

38.8%

专科

6

6.1%

②书屋图书购置没有计划,“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较书屋长远发展来说相对紧张。

在调查中发现,鉴于现在正版图书价格较贵,购书专项资金难以满足图书更新的要求,书屋采取了随机的购书计划,即随时买一些打折书或盗版书来更新书屋图书。无计划性的购书导致书屋藏书结构不合理、图书质量较差影响阅读等问题。由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大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主体为村级,因此缺乏资金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相关主管部门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书屋的长远发展更需要农村基层自己解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也带来一系列其他的问题,例如图书更新速度慢、比较贵重的图书难以购买,无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等,影响书屋长远发展。

3、提议问题解决措施。

①针对农家书屋重硬件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轻用的现象,提议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符和农村实际,针对现状,因地制宜,图书购置应符合农村文化结构,根据产业特色和农民们生产、生活需要购置图书,使农家书屋真正能够帮村民们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选择农民需要的、愿意看又能看得懂的书籍”的原则,这样农家书屋自然而然就会受到了群众的青睐。同时各地书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创新活动组织形式,激发书屋活力。例如组织开展“读书节”、“全村读书日”、“生产经验介绍会”等活动,积极发展农民读者会员并组织进行科学技术传授活动,使村民们寓学于乐。也可可与相关农业部门联合,聘请专家,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题讲座,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知识的大课堂,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同时也将诸如此类活动建设为农家大院文化活动的特色。

②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购书计划,满足不同人群的读书需求。依据农村现实情况,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品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法律问题。所以有必要侧重购买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这样有助于农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水平,学会依法处理各种矛盾,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适当购置一些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书籍,如生活类、文体类、休闲类书籍,帮助农民在致富之后,不断丰富、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建议还应该多购置一些能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书籍。现在的中小阶段学习都要求有较大的阅读量,要求多读文学名著,而农村家庭条件有限,购买好的文学书籍不多。因此制定一套符合中小学生的购书计划对书屋吸引学生人群起着重要作用。

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形成稳定合理的后备图书供给渠道。落实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争取省、市、区等主管部门的财政支持,突出政府在书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财政部门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书屋。各镇、街道设立配套专项资金,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加快推进书屋建设,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成一项精品工程,建成基层文化建设的典范,积极宣传书屋建设新成果。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组织企业、学校、党政机关定点援建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例如发动出版物印刷、图书销售企业以冠名的形式捐建农家书屋,在学校开展“义务捐书”活动,新华书店定点援建等吸收社会资金,这样可以形成稳定的图书更新渠道。

二、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状况

1、农家书屋管理模式

农家书屋的维护和管理体制事关书屋效用的发挥,好的图书管理机制、专业的管理员队伍、充分利用书屋服务于农是发挥书屋真正“农民味”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像搞经济工作一样实实在在地去抓农家书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通过“农家书屋现阶段的维护和管理状况”问卷调查、走访及参考相关资料显示,山东省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整体上呈现良好状态,书屋都能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制订了健全的《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出版物登记完备,统一编目,分类陈列,书屋开放时间都能保证每周不少于5天。在通过以征求意见的形式向农民发放的调查问卷上,涉及了农家书屋的管理问题,包括管理员的情况、借书程序以及图书选购问题等。在105名受访者中,96名去过书屋的村民有两人对书屋不太满意,其余均为满意,不满的原因是开放时间和图书品种,而对图书管理员的满意度达到了100%。书屋中有报刊和音像,但都不外借,图书也不外借。村中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与书屋相配合,同时随着村庄建设的发展,今后会更加丰富。

通过“农家书屋现阶段的维护和管理状况”问卷调查及现场采访显示,东沟村农家书屋的维护管理的核心关键在于“人”和“物”的有效配合,“人”即书屋管理员,“物”即经费资金。充足的资金加之管理员良好的图书“统筹分配”机制是达到这一书屋真正惠民的关键。从建设初期20多万的经费投入到现在平均每年1万余元的图书维护和更新经费,东沟村已经形成了一条健全的“村集体预算管理体制”,良好的财务预算体制使得东沟村的书屋建设更加科学、条理,避免了搞出一些形象工程,而是以最小化的成本来保障这项惠民工程。

不可否认,一套良好而健全的维护机制中资金的核心作用,经费的有效保障是这项工程得以进展的重要砝码。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省财政就把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专门安排资金支持书屋工程建设,各市、县也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例如,2008年仅青岛市市级财政投入就达1100多万元,诸城市投入资金落实书屋建设近600万元等。社会各界的“非现金”投入也是书屋维护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在烟台东沟,据统计,2008年全省仅书屋维护建设资金投入近亿元。与此同时,书屋的建设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省新华书店从2007年开始3年内投入1000万元,在全省建设1000个农家书屋,目前已建成700多个;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计划3年内捐资500万元,在全省建立300个农家书屋,目前已建立200多个。可见,经费资源的充足是书屋维护建设步伐加快的有效“催化剂”,进而实现到2015年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山东省所有行政村的目标。

书屋的维护靠的是经费,那么,书屋的管理就要靠“人”的智慧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如何让农家书屋更富有“农”味,让农民在书屋中真正汲取知识?有效的书屋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肯定的是东沟村书屋的管理从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屋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拥有图书阅览室,图书分类书架,配有桌椅、纸张、空调、照明等,保证了村民拥有一个悠闲舒适的读书环境。

第二、图书的分类配置状况较好。图书摆放整齐,分类较为合理,分为政治经济、法律常识、儿童读物、文化教育、古典名著、红色经典、名人传记、现代文学、农业科技、生活百科、史书及计划生育专栏等,方便村民查询与阅读。

第三、拥有报刊杂志,紧跟时代潮流。书屋配有报刊杂志近30余种,订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纪检报等10余种报刊,并保证当日报刊能及时送到,同时登记上架,报刊根据不同种类,每月装订一次,能够很好的保存各种资料,使得村民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第四、管理员的工作记录制度健全。在采访中了解到管理员认真负责、责任到位,备有《贵宾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记录》,能够详细记录时间、组织单位、领导、人数、内容等基本信息;书屋所进图书、期刊杂志全部加盖公章,分类入库登记,书籍来源(包括购买、捐赠等)记录清晰;村民借阅合理有序,书籍借阅记录完整,保存良好,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按时反思,做到在永远“不足”中取得进步。

第五、图书管理员明确职责,责任到位。管理员可以做到认真学习和宣传有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书屋开放时间,保持书屋整洁,及时做好书屋防潮、防尘、防蛀、防火等工作;热情接待村民,主动为读者服务;随时了解村民读者的学习需求和收获,并做好记录,及时向上反馈信息;积极配合各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按时填报《“农家书屋”工作情况调查表》,认真做好每年工作总结,并可以引导村民看书学习,经常组织读书活动。

2、农家书屋维护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东沟村在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和提升的方法,同时也得到了山东省农家书屋协调小组的认可,但通过最终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东沟村农家书屋建设在人员配备、管理员培训及书屋开闭时间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图书管理培训机制欠缺。

尽管《山东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中明确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经村民推荐,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初步培训。但是鉴于基层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困难、缺少专业人员等原因,造成图书管理培训缺失成为一个阻碍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农家书屋的发展,必将对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例如烟台市莱山区东沟村的管理员由村里退休的老书记(高中文化,助理农艺师)担任,整个图书管理都是“自己琢磨着来”,根本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的培训。管理员队伍建设落后必将影响图书更新、图书购置等环节,进而影响整个书屋的长远发展。管理员专业素质较低与渴望汲取知识的村民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条件,挑选那些综合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村中青年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已经成为书屋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②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机制决定了图书资源的有效配置,借阅制度是书屋管理体制中一项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借阅制度对书屋的效用发挥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以莱山区东沟村为例,书屋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晚上2小时,周六、周日全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工作日错开,填补“时间空白”。但这似乎又背离实际。通过对农户调研了解到,在周一至周五村中的妇女、老人大部分是在家的,只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儿童上学。那么,据部分妇女反应,平日除了做饭,想去书屋也不现实。这就要求书屋管理员得重新审视一下书屋开放时间的间隔问题。在借书上,东沟村农家书屋是不允许图书外借的。这虽然在保护图书方面较为有利,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图书效用的发挥,为了保护图书不外借图书其实暴露出基层书屋建设中管理制度的缺失。

③缺少管理考核体制,责任制度不健全。

调研中发现在书屋建设中缺少管理考核体制,地方主管部门对书屋建设没有明确的发展考核规划,只是限定于省里的农家书屋建设标准,缺少明确的责任制度,书屋建成以后大多数“放任自流”,由村级自主管理。

总之,管理员队伍无法注入新鲜血液,图书门类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致使村民去读书汲取到的也是落后的陈旧知识。一方面是文化素质偏低的单个管理员以及有待改善的管理、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是渴望汲取知识的村民和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两者之间的制约平衡点究竟在哪?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提议问题解决措施

①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

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图书管理培训班,为管理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健全市、县、乡三级培训辅导机制,有计划地对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书屋标兵”等评选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高管理员专业素质意识。

②健全书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新模式。

成立“农家书屋”工程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明确的实施意见、规划,建立协调小组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员学习培训制度和服务守则等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用机制。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把农家书屋和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开拓农村出版物市场的一部分,对条件成熟、管理规范的农家书屋授予出版物经营权。建立科学方便的借阅管理制度,做到既要便于民又要保护好图书,让图书在老百姓手中流转起来,只是“活”起来,真正的为民所建,为民所用。要转变服务理念,变机械“购书”为自由“选书”。村委会可专门组织本村农民派出代表选书。农家书屋由“购”到“选”,可使书屋与村民贴的更近了,它可让村民朋友直接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实现书屋里的书按需供应,进一步增强书刊的可读性和利用率。

③建立明确的责任考核机制,督促书屋建设发展。

将书屋建设项目纳入党委政府为民所办实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目标考核,建立了农家书屋建设目标责任制,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监督体系,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纳入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重要指标。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农家书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强规划、指导和验收、评估工作。包括书屋所配备的出版物是否达到要求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出版物是否编目登记并分类陈列;书屋面积是否符合标准;照明、桌椅等基本设施是否完备;是否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是否配备出版物借阅登记簿和需求登记簿等。进而确保书屋工程建设切实落到实处,确保书屋真正为农民所用。形成了各级重视、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发挥

1、书屋的使用及其作用发挥的整体情况

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国为推动农村文化发展,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于2007年提出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农家书屋”工程的最直接作用在于解决农民的“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问题,从长远意义来说对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改变城乡之间文化资源不平衡现象,逐步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益,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项工程的开展最核心的目的是惠及广大农民、服务于广大农民,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整个农民阶层的素质,从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此项政策实施两年来得到了各个试点政府,各级乡镇办事处以及各个村委会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要调研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的大小就不得不深入基层深入广大农民之中,只有切实开展深入乡村、走入农户,发放问卷与“田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掌握有关“农家书屋”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了解最真实、最实效、最有价值的信息。

在关于“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发挥”的调研中,共发放问卷105份,实际回收105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105份。问卷涉及农民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以及与农家书屋工程相关的10个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105名调研对象中有96名去过书屋,在这部分人中认为书屋的最大帮助在于生活的有49人,占51%,认为最大帮助在于生产的有30人,占31.2%,认为生产生活同样受益的有17人,占18%。总体数据显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基层得到了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在105名受访者中,有4.8%的人不知道有“农家书屋”,这部分受访者的年龄大都在55岁以上,受教育水平为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偏低。对于知道有书屋却没有去过的人,我们经过深入采访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留在村中的除了上学的学生之外,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村民,他们的学历偏低很多人不识字导致不想或者无法到书屋看书;第二,结合问题十我们可以看出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大院”对农家书屋冲击较大。对于当地或者大多数农民来说,秧歌、交际舞、看电影以及各种体育活动这些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院活动比起“枯燥”的读书、看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第三,农家书屋工程刚刚起步,一些制度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想吸引广大村民还有待遇进一步发展。

在受访者中66人回答了读书的数量1到10本的有20人,11到20本的有30人,21到30本的有11人,31到40本的有2人,41到50本的有3人,回答此问题的人的平均读数量为20.6本。在去过书屋的人群中,去书屋的频率及其人数、文化水平、年龄、所占比例等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2 去书屋频率结构图

人数

文化水平

年龄

所占比例

收入

每天

19

初中以下

16岁以下

19.8%

每周

23

不等

不等

24%

不等

每月

13

不等

不等

13.5%

不等

不固定

41

初中

30~50

42.7%

1000~2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及其小学生是经常去读书的群体,在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重用,是学校之外的另一重要教育基地,因此应加大学生书籍投入力度。不固定人数占到42.7%,从收入水平看应该主要是成年人,这一类读者去书屋的针对性较强,主要是为生产和生活去学习新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据我们采访的村民反映,东沟村有450户村民人口在1500人左右全村土地约1500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因此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或在市区上班,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一方面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到书屋看书;另一方面书屋的书籍更新太慢且多数书籍对他们的工作作用不大。因此放假的学生以及闲在家里面中老年人便成为书屋中的常客。而这部分群众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儿童读物、文学类、新闻时政类以及报刊杂志。因此应根据村里产业结构特色,重点加大产业相关书籍投入,为百姓科技兴农做好智力后盾。

2、书屋使用及作用发挥的启示

东沟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得益于该村党员干部的正确领导,另一方面得益于村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观念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这样一个良性互动更是促进了当地经济飞速发展。该村领导班子结合当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特点,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及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锦园春生态园”现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的生态园集游玩、餐饮、住宿为一体,自开工建设至今吸引了大批人员前来参观考察。在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更使得农民的收入达到了人均6000元。东沟村农家书屋得到了省乡村阅读工程及农家书屋建设协调小组的认可,不仅获得了山东省“十佳农家书屋”的荣誉称号,更是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赞扬,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工作,对于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东沟村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①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员和村干部的模范带到作用,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学习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全面提升农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在农村顺利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莱山区东沟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得益于上级部门政策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得益该村党员干部的正确领导。该村领导班子结合当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特点,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及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锦园春生态园”现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的生态园集游玩、餐饮、住宿为一体,自开工建设至今吸引了大批人员前来考察参观。正是用先进文化武装了思想,村委领导才有眼光去发展生态旅游建设,这正是文化改变农村的一个缩影。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一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引导的同时鼓励个人和企业出资参与乡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社会的生活、生产条件;二是在改善农村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大对软环境的投入,一方面及时准确的为农村经济实体及非盈利性组织提供政策上的咨询与服务,另一方面要在农村进行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人力资本;三是要切实加强医疗保险制度,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率,坚持把农民受益放在首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四是进一步实施村务公开制度。③科技致富、人才致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现在的农村仍不过时,在城乡贫困差距相对扩大的今天科技兴农或许是使广大农村迅速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同时广大农村应创建良好的环境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四、总结

对“农家书屋”工程在山东省各地实施情况的整体评价,各村庄“农家书屋”建设水平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即:个别村庄十分突出,绝大多数水平一般,部分地方很不规范。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中,相关部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特别是要将资金支持落到实处,同时认真开展对书屋图书管理员的培训活动。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方文化宣传等与“农家书屋”工程相关的部门在作用发挥上存在一定的缺位、错位现象,应尽量避免不关心、不关注,报道多、参观多、自主少等状况的发生。

关于图书管理员的人员选择,烟台市莱山区莱山镇东沟村社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即:聘请退休的老村干部来担任。东沟村社区前任村支部书记林学才同志在退休后,被村委会返聘为村图书室图书管理员。自担任图书管理原来,老书记一人全权负责东沟村书屋的建设、维护、管理、推广,取得了可惜的成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在调研中村民对林学才老书记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满意度接近100%。由此来分析,退休的老村干部往往对村庄的实际情况非常熟悉,大多群众基础都很好,在村民中有相当的威望和公信力,工作经验较丰富、方法灵活,同时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在书屋管理上,而且往往也会与乡镇党委、政府,区、县有关部门有相当的联系和人脉,在争取资助,开展书屋推广,建好、维护好书屋方面有相当的优势。另外我们考虑,可以把“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选任与我省正在实施的“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相结合,因为大学生对图书管理都会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好,对其进行培训也会比较方便。考虑到大学生村官驻村时间有限,可能对村中情况不够了解,在开始阶段与村民沟通也会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建议可以做老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搭档配合的选择,将老村干部的工作经验、威信和大学生村官的新锐结合起来。

对于省里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书屋的目标,我们认为过于口号化。调研中发现,“农家书屋”工程在各个村庄的具体的、微观的实施情况与村庄的具体情况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与村庄经济发展情况、村民关系、干群关系的联系尤为突出。村庄经济发展不好,缺少基础,村民关系、干群关系不和谐影响书屋的推广、维护、管理,这几个因素中村庄经济的发展状况又是决定性的因素。经济发展不好,就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干部、村民也很难有建好、用好书屋的时间、精力和心情、心思。而目前我省的农村地区乡镇发展格局往往是,绝大所述情况下一个乡镇有一个,最多不过两三个经济发展突出的村庄,而且往往是一个或两三个大村周围多个中小村庄,在这样的“省情”下搞一个行政村一个农家书屋过于口号化,也很难真正实现。就此我们认为,可以在一些乡镇根据具体实际,按照村庄的规模分布和经济分布,以其中部分发展好,条件发育充分的村庄为核心,建设服务范围为多个村庄的“联合书屋”,一个大而富的村与周边多个相对小而相对弱的村庄共建、共用同一个书屋,这样书屋的建设水准、规模都会更好一些。特别是我们发现,有些村庄规模小,经济也不够好,难以独自建好、用好一个合格的书屋。

另外,“农村书屋”工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研前期,团队成员积极收集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几经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牛喜霞老师的帮助。在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深入基层,以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态度完成调研工作,与基层老百姓和图书管理人员亲切交流,查阅大量资料,大体掌握了“农家书屋”工程在山东省基层的实施情况,对调查结果自信分析,思考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老百姓的意见形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小组成员全面了解了农家书屋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建设中积极地的价值,同时也为农家书屋更好的发挥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还了解了其他各项农村文化建设成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科技服务于农,深入基层锻炼自己的意识。

最后,感谢大众日报社给大学生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感谢山东理工大学校团委、校报社领导和老师对这次调研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莱山区相关部门领导、东沟村村委及其村民对这项活动的支持!

2010-07-17 16:49:00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正文:

一、农家书屋建设基本现状

1、书屋建设现状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近几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改变农民经营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山东省为例,自2008年起设立省级财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奖励专项资金以来,带动全省各级投资1.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8462万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8727家,到2010年,全省将在近一半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2015年“农家书屋”将覆盖每个行政村。

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获得2008年度“山东省十佳农家书屋”的烟台市莱山区东沟村农家书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调研期间通过现场检查、采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了解等形式,基本掌握和摸清了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和基层现状。

据了解,2004年村两委在政府引导支持下开始构思建设农家书屋,2007年7月开始投入建设,截止09年一共投资约2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80平方米,藏书12种,共6852 册,电子音像制品6 种,共 120 件,报纸33种,共 100份,期刊12 种,设有儿童读物、生活百科、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名人传记、红色经典、政治经济、现代文学、法律常识、史学、计划生育12个图书专栏,覆盖本村及邻近村庄读者1000人左右。书屋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管理、维护、更新等工作。书屋硬件设施齐全,配有DVD、投影仪、饮水机、报纸架、消防设施等。现书屋主要通过部门配送、个人捐助、集资购买等渠道更新图书资源,村里设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可保证书屋每年净增图书1000余册。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东沟村农家书屋有明显的几大“特色”:第一、书屋得到了市、区、村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常来参观指导,在山东省没有立项计划建设农村书屋时,村子里就已经着手进行农村书屋的建设,完全是由于本村村民的实际需要。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东沟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农村书屋”,成为整个烟台市乃至全省农村书屋工程建设的楷模。第二、独具特色、稳定发展,影响力大,使许多来往于农村书屋的村民们感受知识,增长了见识,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尤其是获得山东省“十佳书屋”称号后,吸引了附近诸多村子的村干部和村民前来参观学习,调研队队员在走访时发现许多外村来东沟的农民也知道村子里的农家书屋,书屋能对周边村子村民产生这样的影响力确实难得。

2、书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书屋图书的购置。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书屋建设中存在部分法律、科技图书过于陈旧,书屋图书购置与村民文化结构不相称等问题,从而导致该部分图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关于农村受教育和文化水平的调查中发现,专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员只占到6.1%,而书屋中占相当多数的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史学、法律常识等书籍却要求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显然图书购置上存在着图书数量与读者文化水平结构不相称的问题。此类问题可能会导致书屋部分图书十分受欢迎,出现图书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而另一些书却是“铁将军”把门,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书屋图书效用的发挥是长期惠民的关键,部分科技、法律书籍过于陈旧,农学及其养殖等方面的书籍相对较少,图书购置不合理等问题长久必将影响书屋整体藏书的质量,导致书屋在基层服务于农的效用大大降低。

表1 文化水平结构

文化水平

占调查中人数

占调查人数比例

小学以下

21

21.4%

初中以下

33

33.7%

高中及中专

38

38.8%

专科

6

6.1%

②书屋图书购置没有计划,“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较书屋长远发展来说相对紧张。

在调查中发现,鉴于现在正版图书价格较贵,购书专项资金难以满足图书更新的要求,书屋采取了随机的购书计划,即随时买一些打折书或盗版书来更新书屋图书。无计划性的购书导致书屋藏书结构不合理、图书质量较差影响阅读等问题。由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大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主体为村级,因此缺乏资金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相关主管部门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书屋的长远发展更需要农村基层自己解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也带来一系列其他的问题,例如图书更新速度慢、比较贵重的图书难以购买,无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等,影响书屋长远发展。

3、提议问题解决措施。

①针对农家书屋重硬件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轻用的现象,提议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符和农村实际,针对现状,因地制宜,图书购置应符合农村文化结构,根据产业特色和农民们生产、生活需要购置图书,使农家书屋真正能够帮村民们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选择农民需要的、愿意看又能看得懂的书籍”的原则,这样农家书屋自然而然就会受到了群众的青睐。同时各地书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创新活动组织形式,激发书屋活力。例如组织开展“读书节”、“全村读书日”、“生产经验介绍会”等活动,积极发展农民读者会员并组织进行科学技术传授活动,使村民们寓学于乐。也可可与相关农业部门联合,聘请专家,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题讲座,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知识的大课堂,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同时也将诸如此类活动建设为农家大院文化活动的特色。

②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购书计划,满足不同人群的读书需求。依据农村现实情况,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品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法律问题。所以有必要侧重购买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这样有助于农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水平,学会依法处理各种矛盾,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适当购置一些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书籍,如生活类、文体类、休闲类书籍,帮助农民在致富之后,不断丰富、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建议还应该多购置一些能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书籍。现在的中小阶段学习都要求有较大的阅读量,要求多读文学名著,而农村家庭条件有限,购买好的文学书籍不多。因此制定一套符合中小学生的购书计划对书屋吸引学生人群起着重要作用。

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形成稳定合理的后备图书供给渠道。落实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争取省、市、区等主管部门的财政支持,突出政府在书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财政部门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书屋。各镇、街道设立配套专项资金,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加快推进书屋建设,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成一项精品工程,建成基层文化建设的典范,积极宣传书屋建设新成果。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组织企业、学校、党政机关定点援建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例如发动出版物印刷、图书销售企业以冠名的形式捐建农家书屋,在学校开展“义务捐书”活动,新华书店定点援建等吸收社会资金,这样可以形成稳定的图书更新渠道。

二、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状况

1、农家书屋管理模式

农家书屋的维护和管理体制事关书屋效用的发挥,好的图书管理机制、专业的管理员队伍、充分利用书屋服务于农是发挥书屋真正“农民味”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像搞经济工作一样实实在在地去抓农家书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通过“农家书屋现阶段的维护和管理状况”问卷调查、走访及参考相关资料显示,山东省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整体上呈现良好状态,书屋都能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制订了健全的《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出版物登记完备,统一编目,分类陈列,书屋开放时间都能保证每周不少于5天。在通过以征求意见的形式向农民发放的调查问卷上,涉及了农家书屋的管理问题,包括管理员的情况、借书程序以及图书选购问题等。在105名受访者中,96名去过书屋的村民有两人对书屋不太满意,其余均为满意,不满的原因是开放时间和图书品种,而对图书管理员的满意度达到了100%。书屋中有报刊和音像,但都不外借,图书也不外借。村中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与书屋相配合,同时随着村庄建设的发展,今后会更加丰富。

通过“农家书屋现阶段的维护和管理状况”问卷调查及现场采访显示,东沟村农家书屋的维护管理的核心关键在于“人”和“物”的有效配合,“人”即书屋管理员,“物”即经费资金。充足的资金加之管理员良好的图书“统筹分配”机制是达到这一书屋真正惠民的关键。从建设初期20多万的经费投入到现在平均每年1万余元的图书维护和更新经费,东沟村已经形成了一条健全的“村集体预算管理体制”,良好的财务预算体制使得东沟村的书屋建设更加科学、条理,避免了搞出一些形象工程,而是以最小化的成本来保障这项惠民工程。

不可否认,一套良好而健全的维护机制中资金的核心作用,经费的有效保障是这项工程得以进展的重要砝码。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省财政就把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专门安排资金支持书屋工程建设,各市、县也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例如,2008年仅青岛市市级财政投入就达1100多万元,诸城市投入资金落实书屋建设近600万元等。社会各界的“非现金”投入也是书屋维护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在烟台东沟,据统计,2008年全省仅书屋维护建设资金投入近亿元。与此同时,书屋的建设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省新华书店从2007年开始3年内投入1000万元,在全省建设1000个农家书屋,目前已建成700多个;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计划3年内捐资500万元,在全省建立300个农家书屋,目前已建立200多个。可见,经费资源的充足是书屋维护建设步伐加快的有效“催化剂”,进而实现到2015年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山东省所有行政村的目标。

书屋的维护靠的是经费,那么,书屋的管理就要靠“人”的智慧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如何让农家书屋更富有“农”味,让农民在书屋中真正汲取知识?有效的书屋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肯定的是东沟村书屋的管理从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屋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拥有图书阅览室,图书分类书架,配有桌椅、纸张、空调、照明等,保证了村民拥有一个悠闲舒适的读书环境。

第二、图书的分类配置状况较好。图书摆放整齐,分类较为合理,分为政治经济、法律常识、儿童读物、文化教育、古典名著、红色经典、名人传记、现代文学、农业科技、生活百科、史书及计划生育专栏等,方便村民查询与阅读。

第三、拥有报刊杂志,紧跟时代潮流。书屋配有报刊杂志近30余种,订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纪检报等10余种报刊,并保证当日报刊能及时送到,同时登记上架,报刊根据不同种类,每月装订一次,能够很好的保存各种资料,使得村民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第四、管理员的工作记录制度健全。在采访中了解到管理员认真负责、责任到位,备有《贵宾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记录》,能够详细记录时间、组织单位、领导、人数、内容等基本信息;书屋所进图书、期刊杂志全部加盖公章,分类入库登记,书籍来源(包括购买、捐赠等)记录清晰;村民借阅合理有序,书籍借阅记录完整,保存良好,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按时反思,做到在永远“不足”中取得进步。

第五、图书管理员明确职责,责任到位。管理员可以做到认真学习和宣传有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书屋开放时间,保持书屋整洁,及时做好书屋防潮、防尘、防蛀、防火等工作;热情接待村民,主动为读者服务;随时了解村民读者的学习需求和收获,并做好记录,及时向上反馈信息;积极配合各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按时填报《“农家书屋”工作情况调查表》,认真做好每年工作总结,并可以引导村民看书学习,经常组织读书活动。

2、农家书屋维护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东沟村在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和提升的方法,同时也得到了山东省农家书屋协调小组的认可,但通过最终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东沟村农家书屋建设在人员配备、管理员培训及书屋开闭时间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图书管理培训机制欠缺。

尽管《山东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中明确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经村民推荐,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初步培训。但是鉴于基层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困难、缺少专业人员等原因,造成图书管理培训缺失成为一个阻碍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农家书屋的发展,必将对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例如烟台市莱山区东沟村的管理员由村里退休的老书记(高中文化,助理农艺师)担任,整个图书管理都是“自己琢磨着来”,根本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的培训。管理员队伍建设落后必将影响图书更新、图书购置等环节,进而影响整个书屋的长远发展。管理员专业素质较低与渴望汲取知识的村民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条件,挑选那些综合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村中青年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已经成为书屋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②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机制决定了图书资源的有效配置,借阅制度是书屋管理体制中一项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借阅制度对书屋的效用发挥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以莱山区东沟村为例,书屋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晚上2小时,周六、周日全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工作日错开,填补“时间空白”。但这似乎又背离实际。通过对农户调研了解到,在周一至周五村中的妇女、老人大部分是在家的,只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儿童上学。那么,据部分妇女反应,平日除了做饭,想去书屋也不现实。这就要求书屋管理员得重新审视一下书屋开放时间的间隔问题。在借书上,东沟村农家书屋是不允许图书外借的。这虽然在保护图书方面较为有利,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图书效用的发挥,为了保护图书不外借图书其实暴露出基层书屋建设中管理制度的缺失。

③缺少管理考核体制,责任制度不健全。

调研中发现在书屋建设中缺少管理考核体制,地方主管部门对书屋建设没有明确的发展考核规划,只是限定于省里的农家书屋建设标准,缺少明确的责任制度,书屋建成以后大多数“放任自流”,由村级自主管理。

总之,管理员队伍无法注入新鲜血液,图书门类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致使村民去读书汲取到的也是落后的陈旧知识。一方面是文化素质偏低的单个管理员以及有待改善的管理、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是渴望汲取知识的村民和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两者之间的制约平衡点究竟在哪?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提议问题解决措施

①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

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图书管理培训班,为管理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健全市、县、乡三级培训辅导机制,有计划地对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书屋标兵”等评选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高管理员专业素质意识。

②健全书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新模式。

成立“农家书屋”工程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明确的实施意见、规划,建立协调小组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员学习培训制度和服务守则等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用机制。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把农家书屋和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开拓农村出版物市场的一部分,对条件成熟、管理规范的农家书屋授予出版物经营权。建立科学方便的借阅管理制度,做到既要便于民又要保护好图书,让图书在老百姓手中流转起来,只是“活”起来,真正的为民所建,为民所用。要转变服务理念,变机械“购书”为自由“选书”。村委会可专门组织本村农民派出代表选书。农家书屋由“购”到“选”,可使书屋与村民贴的更近了,它可让村民朋友直接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实现书屋里的书按需供应,进一步增强书刊的可读性和利用率。

③建立明确的责任考核机制,督促书屋建设发展。

将书屋建设项目纳入党委政府为民所办实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目标考核,建立了农家书屋建设目标责任制,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监督体系,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纳入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重要指标。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农家书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强规划、指导和验收、评估工作。包括书屋所配备的出版物是否达到要求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出版物是否编目登记并分类陈列;书屋面积是否符合标准;照明、桌椅等基本设施是否完备;是否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是否配备出版物借阅登记簿和需求登记簿等。进而确保书屋工程建设切实落到实处,确保书屋真正为农民所用。形成了各级重视、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发挥

1、书屋的使用及其作用发挥的整体情况

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国为推动农村文化发展,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于2007年提出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农家书屋”工程的最直接作用在于解决农民的“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问题,从长远意义来说对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改变城乡之间文化资源不平衡现象,逐步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益,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项工程的开展最核心的目的是惠及广大农民、服务于广大农民,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整个农民阶层的素质,从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此项政策实施两年来得到了各个试点政府,各级乡镇办事处以及各个村委会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要调研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的大小就不得不深入基层深入广大农民之中,只有切实开展深入乡村、走入农户,发放问卷与“田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掌握有关“农家书屋”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了解最真实、最实效、最有价值的信息。

在关于“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发挥”的调研中,共发放问卷105份,实际回收105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105份。问卷涉及农民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以及与农家书屋工程相关的10个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105名调研对象中有96名去过书屋,在这部分人中认为书屋的最大帮助在于生活的有49人,占51%,认为最大帮助在于生产的有30人,占31.2%,认为生产生活同样受益的有17人,占18%。总体数据显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基层得到了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在105名受访者中,有4.8%的人不知道有“农家书屋”,这部分受访者的年龄大都在55岁以上,受教育水平为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偏低。对于知道有书屋却没有去过的人,我们经过深入采访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留在村中的除了上学的学生之外,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村民,他们的学历偏低很多人不识字导致不想或者无法到书屋看书;第二,结合问题十我们可以看出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大院”对农家书屋冲击较大。对于当地或者大多数农民来说,秧歌、交际舞、看电影以及各种体育活动这些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院活动比起“枯燥”的读书、看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第三,农家书屋工程刚刚起步,一些制度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想吸引广大村民还有待遇进一步发展。

在受访者中66人回答了读书的数量1到10本的有20人,11到20本的有30人,21到30本的有11人,31到40本的有2人,41到50本的有3人,回答此问题的人的平均读数量为20.6本。在去过书屋的人群中,去书屋的频率及其人数、文化水平、年龄、所占比例等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2 去书屋频率结构图

人数

文化水平

年龄

所占比例

收入

每天

19

初中以下

16岁以下

19.8%

每周

23

不等

不等

24%

不等

每月

13

不等

不等

13.5%

不等

不固定

41

初中

30~50

42.7%

1000~2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及其小学生是经常去读书的群体,在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重用,是学校之外的另一重要教育基地,因此应加大学生书籍投入力度。不固定人数占到42.7%,从收入水平看应该主要是成年人,这一类读者去书屋的针对性较强,主要是为生产和生活去学习新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据我们采访的村民反映,东沟村有450户村民人口在1500人左右全村土地约1500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因此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或在市区上班,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一方面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到书屋看书;另一方面书屋的书籍更新太慢且多数书籍对他们的工作作用不大。因此放假的学生以及闲在家里面中老年人便成为书屋中的常客。而这部分群众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儿童读物、文学类、新闻时政类以及报刊杂志。因此应根据村里产业结构特色,重点加大产业相关书籍投入,为百姓科技兴农做好智力后盾。

2、书屋使用及作用发挥的启示

东沟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得益于该村党员干部的正确领导,另一方面得益于村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观念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这样一个良性互动更是促进了当地经济飞速发展。该村领导班子结合当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特点,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及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锦园春生态园”现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的生态园集游玩、餐饮、住宿为一体,自开工建设至今吸引了大批人员前来参观考察。在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更使得农民的收入达到了人均6000元。东沟村农家书屋得到了省乡村阅读工程及农家书屋建设协调小组的认可,不仅获得了山东省“十佳农家书屋”的荣誉称号,更是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赞扬,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工作,对于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东沟村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①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员和村干部的模范带到作用,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学习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全面提升农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在农村顺利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莱山区东沟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得益于上级部门政策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得益该村党员干部的正确领导。该村领导班子结合当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特点,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及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锦园春生态园”现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的生态园集游玩、餐饮、住宿为一体,自开工建设至今吸引了大批人员前来考察参观。正是用先进文化武装了思想,村委领导才有眼光去发展生态旅游建设,这正是文化改变农村的一个缩影。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一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引导的同时鼓励个人和企业出资参与乡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社会的生活、生产条件;二是在改善农村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大对软环境的投入,一方面及时准确的为农村经济实体及非盈利性组织提供政策上的咨询与服务,另一方面要在农村进行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人力资本;三是要切实加强医疗保险制度,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率,坚持把农民受益放在首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四是进一步实施村务公开制度。③科技致富、人才致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现在的农村仍不过时,在城乡贫困差距相对扩大的今天科技兴农或许是使广大农村迅速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同时广大农村应创建良好的环境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四、总结

对“农家书屋”工程在山东省各地实施情况的整体评价,各村庄“农家书屋”建设水平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即:个别村庄十分突出,绝大多数水平一般,部分地方很不规范。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中,相关部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特别是要将资金支持落到实处,同时认真开展对书屋图书管理员的培训活动。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方文化宣传等与“农家书屋”工程相关的部门在作用发挥上存在一定的缺位、错位现象,应尽量避免不关心、不关注,报道多、参观多、自主少等状况的发生。

关于图书管理员的人员选择,烟台市莱山区莱山镇东沟村社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即:聘请退休的老村干部来担任。东沟村社区前任村支部书记林学才同志在退休后,被村委会返聘为村图书室图书管理员。自担任图书管理原来,老书记一人全权负责东沟村书屋的建设、维护、管理、推广,取得了可惜的成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在调研中村民对林学才老书记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满意度接近100%。由此来分析,退休的老村干部往往对村庄的实际情况非常熟悉,大多群众基础都很好,在村民中有相当的威望和公信力,工作经验较丰富、方法灵活,同时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在书屋管理上,而且往往也会与乡镇党委、政府,区、县有关部门有相当的联系和人脉,在争取资助,开展书屋推广,建好、维护好书屋方面有相当的优势。另外我们考虑,可以把“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选任与我省正在实施的“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相结合,因为大学生对图书管理都会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好,对其进行培训也会比较方便。考虑到大学生村官驻村时间有限,可能对村中情况不够了解,在开始阶段与村民沟通也会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建议可以做老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搭档配合的选择,将老村干部的工作经验、威信和大学生村官的新锐结合起来。

对于省里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书屋的目标,我们认为过于口号化。调研中发现,“农家书屋”工程在各个村庄的具体的、微观的实施情况与村庄的具体情况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与村庄经济发展情况、村民关系、干群关系的联系尤为突出。村庄经济发展不好,缺少基础,村民关系、干群关系不和谐影响书屋的推广、维护、管理,这几个因素中村庄经济的发展状况又是决定性的因素。经济发展不好,就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干部、村民也很难有建好、用好书屋的时间、精力和心情、心思。而目前我省的农村地区乡镇发展格局往往是,绝大所述情况下一个乡镇有一个,最多不过两三个经济发展突出的村庄,而且往往是一个或两三个大村周围多个中小村庄,在这样的“省情”下搞一个行政村一个农家书屋过于口号化,也很难真正实现。就此我们认为,可以在一些乡镇根据具体实际,按照村庄的规模分布和经济分布,以其中部分发展好,条件发育充分的村庄为核心,建设服务范围为多个村庄的“联合书屋”,一个大而富的村与周边多个相对小而相对弱的村庄共建、共用同一个书屋,这样书屋的建设水准、规模都会更好一些。特别是我们发现,有些村庄规模小,经济也不够好,难以独自建好、用好一个合格的书屋。

另外,“农村书屋”工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研前期,团队成员积极收集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几经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牛喜霞老师的帮助。在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深入基层,以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态度完成调研工作,与基层老百姓和图书管理人员亲切交流,查阅大量资料,大体掌握了“农家书屋”工程在山东省基层的实施情况,对调查结果自信分析,思考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老百姓的意见形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小组成员全面了解了农家书屋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建设中积极地的价值,同时也为农家书屋更好的发挥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还了解了其他各项农村文化建设成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科技服务于农,深入基层锻炼自己的意识。

最后,感谢大众日报社给大学生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感谢山东理工大学校团委、校报社领导和老师对这次调研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莱山区相关部门领导、东沟村村委及其村民对这项活动的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农家书屋调研报告

2010-07-17 16:4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新闻论坛】

我要评论

正文:

一、农家书屋建设基本现状

1、书屋建设现状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近几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改变农民经营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山东省为例,自2008年起设立省级财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奖励专项资金以来,带动全省各级投资1.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8462万元,建成各类农家书屋8727家,到2010年,全省将在近一半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2015年“农家书屋”将覆盖每个行政村。

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获得2008年度“山东省十佳农家书屋”的烟台市莱山区东沟村农家书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调研期间通过现场检查、采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了解等形式,基本掌握和摸清了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和基层现状。

据了解,2004年村两委在政府引导支持下开始构思建设农家书屋,2007年7月开始投入建设,截止09年一共投资约2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80平方米,藏书12种,共6852 册,电子音像制品6 种,共 120 件,报纸33种,共 100份,期刊12 种,设有儿童读物、生活百科、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名人传记、红色经典、政治经济、现代文学、法律常识、史学、计划生育12个图书专栏,覆盖本村及邻近村庄读者1000人左右。书屋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管理、维护、更新等工作。书屋硬件设施齐全,配有DVD、投影仪、饮水机、报纸架、消防设施等。现书屋主要通过部门配送、个人捐助、集资购买等渠道更新图书资源,村里设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可保证书屋每年净增图书1000余册。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东沟村农家书屋有明显的几大“特色”:第一、书屋得到了市、区、村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常来参观指导,在山东省没有立项计划建设农村书屋时,村子里就已经着手进行农村书屋的建设,完全是由于本村村民的实际需要。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东沟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农村书屋”,成为整个烟台市乃至全省农村书屋工程建设的楷模。第二、独具特色、稳定发展,影响力大,使许多来往于农村书屋的村民们感受知识,增长了见识,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尤其是获得山东省“十佳书屋”称号后,吸引了附近诸多村子的村干部和村民前来参观学习,调研队队员在走访时发现许多外村来东沟的农民也知道村子里的农家书屋,书屋能对周边村子村民产生这样的影响力确实难得。

2、书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书屋图书的购置。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书屋建设中存在部分法律、科技图书过于陈旧,书屋图书购置与村民文化结构不相称等问题,从而导致该部分图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关于农村受教育和文化水平的调查中发现,专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员只占到6.1%,而书屋中占相当多数的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史学、法律常识等书籍却要求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显然图书购置上存在着图书数量与读者文化水平结构不相称的问题。此类问题可能会导致书屋部分图书十分受欢迎,出现图书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而另一些书却是“铁将军”把门,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书屋图书效用的发挥是长期惠民的关键,部分科技、法律书籍过于陈旧,农学及其养殖等方面的书籍相对较少,图书购置不合理等问题长久必将影响书屋整体藏书的质量,导致书屋在基层服务于农的效用大大降低。

表1 文化水平结构

文化水平

占调查中人数

占调查人数比例

小学以下

21

21.4%

初中以下

33

33.7%

高中及中专

38

38.8%

专科

6

6.1%

②书屋图书购置没有计划,“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较书屋长远发展来说相对紧张。

在调查中发现,鉴于现在正版图书价格较贵,购书专项资金难以满足图书更新的要求,书屋采取了随机的购书计划,即随时买一些打折书或盗版书来更新书屋图书。无计划性的购书导致书屋藏书结构不合理、图书质量较差影响阅读等问题。由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大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主体为村级,因此缺乏资金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相关主管部门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书屋的长远发展更需要农村基层自己解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也带来一系列其他的问题,例如图书更新速度慢、比较贵重的图书难以购买,无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等,影响书屋长远发展。

3、提议问题解决措施。

①针对农家书屋重硬件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轻用的现象,提议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符和农村实际,针对现状,因地制宜,图书购置应符合农村文化结构,根据产业特色和农民们生产、生活需要购置图书,使农家书屋真正能够帮村民们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选择农民需要的、愿意看又能看得懂的书籍”的原则,这样农家书屋自然而然就会受到了群众的青睐。同时各地书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创新活动组织形式,激发书屋活力。例如组织开展“读书节”、“全村读书日”、“生产经验介绍会”等活动,积极发展农民读者会员并组织进行科学技术传授活动,使村民们寓学于乐。也可可与相关农业部门联合,聘请专家,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题讲座,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知识的大课堂,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同时也将诸如此类活动建设为农家大院文化活动的特色。

②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购书计划,满足不同人群的读书需求。依据农村现实情况,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品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法律问题。所以有必要侧重购买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这样有助于农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水平,学会依法处理各种矛盾,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适当购置一些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书籍,如生活类、文体类、休闲类书籍,帮助农民在致富之后,不断丰富、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建议还应该多购置一些能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书籍。现在的中小阶段学习都要求有较大的阅读量,要求多读文学名著,而农村家庭条件有限,购买好的文学书籍不多。因此制定一套符合中小学生的购书计划对书屋吸引学生人群起着重要作用。

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形成稳定合理的后备图书供给渠道。落实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争取省、市、区等主管部门的财政支持,突出政府在书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财政部门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书屋。各镇、街道设立配套专项资金,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严格按照《山东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加快推进书屋建设,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成一项精品工程,建成基层文化建设的典范,积极宣传书屋建设新成果。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组织企业、学校、党政机关定点援建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例如发动出版物印刷、图书销售企业以冠名的形式捐建农家书屋,在学校开展“义务捐书”活动,新华书店定点援建等吸收社会资金,这样可以形成稳定的图书更新渠道。

二、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状况

1、农家书屋管理模式

农家书屋的维护和管理体制事关书屋效用的发挥,好的图书管理机制、专业的管理员队伍、充分利用书屋服务于农是发挥书屋真正“农民味”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像搞经济工作一样实实在在地去抓农家书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通过“农家书屋现阶段的维护和管理状况”问卷调查、走访及参考相关资料显示,山东省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整体上呈现良好状态,书屋都能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制订了健全的《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出版物登记完备,统一编目,分类陈列,书屋开放时间都能保证每周不少于5天。在通过以征求意见的形式向农民发放的调查问卷上,涉及了农家书屋的管理问题,包括管理员的情况、借书程序以及图书选购问题等。在105名受访者中,96名去过书屋的村民有两人对书屋不太满意,其余均为满意,不满的原因是开放时间和图书品种,而对图书管理员的满意度达到了100%。书屋中有报刊和音像,但都不外借,图书也不外借。村中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与书屋相配合,同时随着村庄建设的发展,今后会更加丰富。

通过“农家书屋现阶段的维护和管理状况”问卷调查及现场采访显示,东沟村农家书屋的维护管理的核心关键在于“人”和“物”的有效配合,“人”即书屋管理员,“物”即经费资金。充足的资金加之管理员良好的图书“统筹分配”机制是达到这一书屋真正惠民的关键。从建设初期20多万的经费投入到现在平均每年1万余元的图书维护和更新经费,东沟村已经形成了一条健全的“村集体预算管理体制”,良好的财务预算体制使得东沟村的书屋建设更加科学、条理,避免了搞出一些形象工程,而是以最小化的成本来保障这项惠民工程。

不可否认,一套良好而健全的维护机制中资金的核心作用,经费的有效保障是这项工程得以进展的重要砝码。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省财政就把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专门安排资金支持书屋工程建设,各市、县也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例如,2008年仅青岛市市级财政投入就达1100多万元,诸城市投入资金落实书屋建设近600万元等。社会各界的“非现金”投入也是书屋维护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在烟台东沟,据统计,2008年全省仅书屋维护建设资金投入近亿元。与此同时,书屋的建设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省新华书店从2007年开始3年内投入1000万元,在全省建设1000个农家书屋,目前已建成700多个;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计划3年内捐资500万元,在全省建立300个农家书屋,目前已建立200多个。可见,经费资源的充足是书屋维护建设步伐加快的有效“催化剂”,进而实现到2015年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山东省所有行政村的目标。

书屋的维护靠的是经费,那么,书屋的管理就要靠“人”的智慧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如何让农家书屋更富有“农”味,让农民在书屋中真正汲取知识?有效的书屋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肯定的是东沟村书屋的管理从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屋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拥有图书阅览室,图书分类书架,配有桌椅、纸张、空调、照明等,保证了村民拥有一个悠闲舒适的读书环境。

第二、图书的分类配置状况较好。图书摆放整齐,分类较为合理,分为政治经济、法律常识、儿童读物、文化教育、古典名著、红色经典、名人传记、现代文学、农业科技、生活百科、史书及计划生育专栏等,方便村民查询与阅读。

第三、拥有报刊杂志,紧跟时代潮流。书屋配有报刊杂志近30余种,订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纪检报等10余种报刊,并保证当日报刊能及时送到,同时登记上架,报刊根据不同种类,每月装订一次,能够很好的保存各种资料,使得村民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第四、管理员的工作记录制度健全。在采访中了解到管理员认真负责、责任到位,备有《贵宾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记录》,能够详细记录时间、组织单位、领导、人数、内容等基本信息;书屋所进图书、期刊杂志全部加盖公章,分类入库登记,书籍来源(包括购买、捐赠等)记录清晰;村民借阅合理有序,书籍借阅记录完整,保存良好,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按时反思,做到在永远“不足”中取得进步。

第五、图书管理员明确职责,责任到位。管理员可以做到认真学习和宣传有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书屋开放时间,保持书屋整洁,及时做好书屋防潮、防尘、防蛀、防火等工作;热情接待村民,主动为读者服务;随时了解村民读者的学习需求和收获,并做好记录,及时向上反馈信息;积极配合各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按时填报《“农家书屋”工作情况调查表》,认真做好每年工作总结,并可以引导村民看书学习,经常组织读书活动。

2、农家书屋维护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东沟村在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和提升的方法,同时也得到了山东省农家书屋协调小组的认可,但通过最终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东沟村农家书屋建设在人员配备、管理员培训及书屋开闭时间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图书管理培训机制欠缺。

尽管《山东省农家书屋建设标准》中明确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经村民推荐,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初步培训。但是鉴于基层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困难、缺少专业人员等原因,造成图书管理培训缺失成为一个阻碍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农家书屋的发展,必将对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例如烟台市莱山区东沟村的管理员由村里退休的老书记(高中文化,助理农艺师)担任,整个图书管理都是“自己琢磨着来”,根本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的培训。管理员队伍建设落后必将影响图书更新、图书购置等环节,进而影响整个书屋的长远发展。管理员专业素质较低与渴望汲取知识的村民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条件,挑选那些综合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村中青年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已经成为书屋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②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机制决定了图书资源的有效配置,借阅制度是书屋管理体制中一项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借阅制度对书屋的效用发挥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以莱山区东沟村为例,书屋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晚上2小时,周六、周日全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工作日错开,填补“时间空白”。但这似乎又背离实际。通过对农户调研了解到,在周一至周五村中的妇女、老人大部分是在家的,只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儿童上学。那么,据部分妇女反应,平日除了做饭,想去书屋也不现实。这就要求书屋管理员得重新审视一下书屋开放时间的间隔问题。在借书上,东沟村农家书屋是不允许图书外借的。这虽然在保护图书方面较为有利,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图书效用的发挥,为了保护图书不外借图书其实暴露出基层书屋建设中管理制度的缺失。

③缺少管理考核体制,责任制度不健全。

调研中发现在书屋建设中缺少管理考核体制,地方主管部门对书屋建设没有明确的发展考核规划,只是限定于省里的农家书屋建设标准,缺少明确的责任制度,书屋建成以后大多数“放任自流”,由村级自主管理。

总之,管理员队伍无法注入新鲜血液,图书门类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致使村民去读书汲取到的也是落后的陈旧知识。一方面是文化素质偏低的单个管理员以及有待改善的管理、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是渴望汲取知识的村民和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两者之间的制约平衡点究竟在哪?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提议问题解决措施

①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

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图书管理培训班,为管理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健全市、县、乡三级培训辅导机制,有计划地对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书屋标兵”等评选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高管理员专业素质意识。

②健全书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新模式。

成立“农家书屋”工程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明确的实施意见、规划,建立协调小组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员学习培训制度和服务守则等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用机制。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把农家书屋和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开拓农村出版物市场的一部分,对条件成熟、管理规范的农家书屋授予出版物经营权。建立科学方便的借阅管理制度,做到既要便于民又要保护好图书,让图书在老百姓手中流转起来,只是“活”起来,真正的为民所建,为民所用。要转变服务理念,变机械“购书”为自由“选书”。村委会可专门组织本村农民派出代表选书。农家书屋由“购”到“选”,可使书屋与村民贴的更近了,它可让村民朋友直接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实现书屋里的书按需供应,进一步增强书刊的可读性和利用率。

③建立明确的责任考核机制,督促书屋建设发展。

将书屋建设项目纳入党委政府为民所办实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目标考核,建立了农家书屋建设目标责任制,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监督体系,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纳入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重要指标。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农家书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强规划、指导和验收、评估工作。包括书屋所配备的出版物是否达到要求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出版物是否编目登记并分类陈列;书屋面积是否符合标准;照明、桌椅等基本设施是否完备;是否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是否配备出版物借阅登记簿和需求登记簿等。进而确保书屋工程建设切实落到实处,确保书屋真正为农民所用。形成了各级重视、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发挥

1、书屋的使用及其作用发挥的整体情况

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国为推动农村文化发展,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于2007年提出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农家书屋”工程的最直接作用在于解决农民的“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问题,从长远意义来说对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改变城乡之间文化资源不平衡现象,逐步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益,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项工程的开展最核心的目的是惠及广大农民、服务于广大农民,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整个农民阶层的素质,从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此项政策实施两年来得到了各个试点政府,各级乡镇办事处以及各个村委会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要调研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的大小就不得不深入基层深入广大农民之中,只有切实开展深入乡村、走入农户,发放问卷与“田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掌握有关“农家书屋”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了解最真实、最实效、最有价值的信息。

在关于“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发挥”的调研中,共发放问卷105份,实际回收105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105份。问卷涉及农民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以及与农家书屋工程相关的10个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105名调研对象中有96名去过书屋,在这部分人中认为书屋的最大帮助在于生活的有49人,占51%,认为最大帮助在于生产的有30人,占31.2%,认为生产生活同样受益的有17人,占18%。总体数据显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基层得到了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在105名受访者中,有4.8%的人不知道有“农家书屋”,这部分受访者的年龄大都在55岁以上,受教育水平为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偏低。对于知道有书屋却没有去过的人,我们经过深入采访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留在村中的除了上学的学生之外,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村民,他们的学历偏低很多人不识字导致不想或者无法到书屋看书;第二,结合问题十我们可以看出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大院”对农家书屋冲击较大。对于当地或者大多数农民来说,秧歌、交际舞、看电影以及各种体育活动这些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院活动比起“枯燥”的读书、看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第三,农家书屋工程刚刚起步,一些制度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想吸引广大村民还有待遇进一步发展。

在受访者中66人回答了读书的数量1到10本的有20人,11到20本的有30人,21到30本的有11人,31到40本的有2人,41到50本的有3人,回答此问题的人的平均读数量为20.6本。在去过书屋的人群中,去书屋的频率及其人数、文化水平、年龄、所占比例等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2 去书屋频率结构图

人数

文化水平

年龄

所占比例

收入

每天

19

初中以下

16岁以下

19.8%

每周

23

不等

不等

24%

不等

每月

13

不等

不等

13.5%

不等

不固定

41

初中

30~50

42.7%

1000~2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及其小学生是经常去读书的群体,在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重用,是学校之外的另一重要教育基地,因此应加大学生书籍投入力度。不固定人数占到42.7%,从收入水平看应该主要是成年人,这一类读者去书屋的针对性较强,主要是为生产和生活去学习新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据我们采访的村民反映,东沟村有450户村民人口在1500人左右全村土地约1500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因此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或在市区上班,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一方面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到书屋看书;另一方面书屋的书籍更新太慢且多数书籍对他们的工作作用不大。因此放假的学生以及闲在家里面中老年人便成为书屋中的常客。而这部分群众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儿童读物、文学类、新闻时政类以及报刊杂志。因此应根据村里产业结构特色,重点加大产业相关书籍投入,为百姓科技兴农做好智力后盾。

2、书屋使用及作用发挥的启示

东沟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得益于该村党员干部的正确领导,另一方面得益于村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观念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这样一个良性互动更是促进了当地经济飞速发展。该村领导班子结合当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特点,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及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锦园春生态园”现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的生态园集游玩、餐饮、住宿为一体,自开工建设至今吸引了大批人员前来参观考察。在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更使得农民的收入达到了人均6000元。东沟村农家书屋得到了省乡村阅读工程及农家书屋建设协调小组的认可,不仅获得了山东省“十佳农家书屋”的荣誉称号,更是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赞扬,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工作,对于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东沟村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①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员和村干部的模范带到作用,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学习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全面提升农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在农村顺利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莱山区东沟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开展一方面得益于上级部门政策引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得益该村党员干部的正确领导。该村领导班子结合当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特点,在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及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锦园春生态园”现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的生态园集游玩、餐饮、住宿为一体,自开工建设至今吸引了大批人员前来考察参观。正是用先进文化武装了思想,村委领导才有眼光去发展生态旅游建设,这正是文化改变农村的一个缩影。②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一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引导的同时鼓励个人和企业出资参与乡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社会的生活、生产条件;二是在改善农村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大对软环境的投入,一方面及时准确的为农村经济实体及非盈利性组织提供政策上的咨询与服务,另一方面要在农村进行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人力资本;三是要切实加强医疗保险制度,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率,坚持把农民受益放在首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四是进一步实施村务公开制度。③科技致富、人才致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现在的农村仍不过时,在城乡贫困差距相对扩大的今天科技兴农或许是使广大农村迅速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同时广大农村应创建良好的环境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四、总结

对“农家书屋”工程在山东省各地实施情况的整体评价,各村庄“农家书屋”建设水平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即:个别村庄十分突出,绝大多数水平一般,部分地方很不规范。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中,相关部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特别是要将资金支持落到实处,同时认真开展对书屋图书管理员的培训活动。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方文化宣传等与“农家书屋”工程相关的部门在作用发挥上存在一定的缺位、错位现象,应尽量避免不关心、不关注,报道多、参观多、自主少等状况的发生。

关于图书管理员的人员选择,烟台市莱山区莱山镇东沟村社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即:聘请退休的老村干部来担任。东沟村社区前任村支部书记林学才同志在退休后,被村委会返聘为村图书室图书管理员。自担任图书管理原来,老书记一人全权负责东沟村书屋的建设、维护、管理、推广,取得了可惜的成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在调研中村民对林学才老书记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满意度接近100%。由此来分析,退休的老村干部往往对村庄的实际情况非常熟悉,大多群众基础都很好,在村民中有相当的威望和公信力,工作经验较丰富、方法灵活,同时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在书屋管理上,而且往往也会与乡镇党委、政府,区、县有关部门有相当的联系和人脉,在争取资助,开展书屋推广,建好、维护好书屋方面有相当的优势。另外我们考虑,可以把“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选任与我省正在实施的“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相结合,因为大学生对图书管理都会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好,对其进行培训也会比较方便。考虑到大学生村官驻村时间有限,可能对村中情况不够了解,在开始阶段与村民沟通也会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建议可以做老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搭档配合的选择,将老村干部的工作经验、威信和大学生村官的新锐结合起来。

对于省里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书屋的目标,我们认为过于口号化。调研中发现,“农家书屋”工程在各个村庄的具体的、微观的实施情况与村庄的具体情况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与村庄经济发展情况、村民关系、干群关系的联系尤为突出。村庄经济发展不好,缺少基础,村民关系、干群关系不和谐影响书屋的推广、维护、管理,这几个因素中村庄经济的发展状况又是决定性的因素。经济发展不好,就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干部、村民也很难有建好、用好书屋的时间、精力和心情、心思。而目前我省的农村地区乡镇发展格局往往是,绝大所述情况下一个乡镇有一个,最多不过两三个经济发展突出的村庄,而且往往是一个或两三个大村周围多个中小村庄,在这样的“省情”下搞一个行政村一个农家书屋过于口号化,也很难真正实现。就此我们认为,可以在一些乡镇根据具体实际,按照村庄的规模分布和经济分布,以其中部分发展好,条件发育充分的村庄为核心,建设服务范围为多个村庄的“联合书屋”,一个大而富的村与周边多个相对小而相对弱的村庄共建、共用同一个书屋,这样书屋的建设水准、规模都会更好一些。特别是我们发现,有些村庄规模小,经济也不够好,难以独自建好、用好一个合格的书屋。

另外,“农村书屋”工程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研前期,团队成员积极收集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几经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牛喜霞老师的帮助。在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深入基层,以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态度完成调研工作,与基层老百姓和图书管理人员亲切交流,查阅大量资料,大体掌握了“农家书屋”工程在山东省基层的实施情况,对调查结果自信分析,思考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老百姓的意见形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小组成员全面了解了农家书屋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建设中积极地的价值,同时也为农家书屋更好的发挥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还了解了其他各项农村文化建设成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科技服务于农,深入基层锻炼自己的意识。

最后,感谢大众日报社给大学生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感谢山东理工大学校团委、校报社领导和老师对这次调研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莱山区相关部门领导、东沟村村委及其村民对这项活动的支持!


相关文章

  • 农家书屋简介
  • 宾阳县新桥镇三友村委余村农家书屋简介 更新日期:2009-9-12 0:00:00 新桥镇三友村委余村农家书屋于2008年成立,是我村一个公益性的农家书屋,书屋辐射周边5个自然村4200名农村群众.书屋面积40平方米,藏书4000册,设专职 ...查看


  • 农家书屋管理运行情况及补充更新情况自查报告
  • 灵台县农家书屋管理运行情况及出版物 补充更新情况自查报告 市文广新局: 根据省市<关于做好防止农家书屋资产流失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对全省农家书屋管理运行及补充更新情况进行调研督查的通知>精神,我们近期抽组3个工作小组 ...查看


  •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
  • 张洪镇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张洪镇位于旬邑县中部塬区,全镇辖12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4116户,16858口人,耕地面积26792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0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着眼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 ...查看


  • 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知识竞赛题库
  • 主观发挥题题库 请说出你最喜欢的农家书屋的一本图书. 你平时喜欢读农家书屋哪一类的出版物,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农家书屋配臵的出版物中对你帮助最大的一本(册,盒)出版物是? 请举一例在你们村因为农家书屋带来的变化 请举一例你周围认识的人中从农 ...查看


  • 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 江东管委会***村"农家书屋"建设 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查看


  • 让农家书屋点亮农民的读书心灯
  • 摘 要:当你面对贫穷的时候,一本书或许能够为你打开一扇希望的窗,致富的门.但是因为贫穷,求得一本书有时候又是那么的艰难.书籍,在贫穷的农村承藉着农民多少的希望和梦想?图书在农村还是非常贫乏.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和城市还有很大 ...查看


  • 腰站子村优秀农家书屋先进材料
  • 树立文化立村理念 共建和谐富裕农村 --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农家书屋先进材料 腰站子村是奇台县半截沟镇的一个行政村,因为正好位于去县城的半路上,所以就叫腰站子.位于奇台县半截沟镇戈壁地区,全村辖3个片区,343户.1742口人,耕地 ...查看


  • 柳斌杰在2009年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西部地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 2009年12月16日 [大中小] 浏览次数:次 (2009年12月15日) 刚刚召开的东部地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以及今天召开的中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都是在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这对贯彻党中央.国 ...查看


  • 关于用好农家书屋的通知
  • 关于用好农家书屋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 根据省市委宣传部的相关要求,为落实文化惠民.公益服务政策,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区委宣传部拟在各乡镇进一步强化农家书屋建设和实用活动.恰逢省委党校杨智慧教授率课题组来我区专题调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