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综合分析
织物取样一般15~25cm ×15~25cm ,复杂组织可取大一些。
样品到布边距离大于5cm 。
样品到织物两端的距离:棉织物≧1.5~3m, 毛织物≧3m, 丝织物≧3.5~5m 。
(一)织物正反面的鉴别
1.织物正面平整、光滑、细致,花纹和光泽清晰、美观。
2.按织物特征确定正反面,如:经面织物正面经浮长占优势;纬面织物正面纬浮长占优势。
3.重组织织物、双层织物其正面纱线原料好,表组织密度大。
4.凸条和凹凸花纹织物,显示凹凸花纹的一面为正面,反面有浮长线衬托。
5.绒织物:单面起绒的,有绒毛的一面为正面;双面起绒的,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6.纱罗织物的正面绞经突出,孔眼清晰、平整。
7.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二)织物经纬向的鉴别
1.如带有布边,与布边平行的纱线是经向纱线,与布边垂直的纱线是纬向纱线。
2.含有浆料的纱线是经向纱线,不含浆料的纱线是纬向纱线。
3.一般织物经密大于纬密,经纱的原料较好。
4.纱罗织物中,有扭绞的纱线是经向纱线。
5.毛巾织物中,起毛圈的纱线是经向纱线。
6.以织疵来鉴别经纬向,织物中有筘路的,筘路方向为经向纱线;有稀弄的,稀弄方向为纬向纱线。
7.一般情况下,经向纱线的捻度较大(强捻纬纱织物——绉布除外)。
(三)测定织物经纬向密度
织物密度:织物单位长度中所排列的纱线根数,称织物密度。
经密:织物单位长度中所排列的经纱根数,称经密。
纬密:织物单位长度中所排列的纬纱根数,称纬密。
织物密度的计量单位:公制 (根/10cm 或 根/cm)
英制(根 / 英寸)
织物密度的测定方法:(测5次取平均值)
1、直接测定法:用密度分析镜数出单位长度内的经、纬密度。
2、间接测定法:先分析织物组织循环数,然后乘以10cm 内的组织循环数,所得的乘积就是经、纬密度。适合于密度大,组织较简单的织物(如条格组织、山形斜纹组织等)。
3、拆布法:在样品上量得1cm (或2cm )的长度,逐一拆出并数清根数,即可得出经、纬密度。适合于纱线重叠的较复杂组织的织物及深色织物(如曲线斜纹、小提花织物等)。
(四)测定织物经纬向缩率
纱线在织物中上下交错、屈曲,故织物的长度小于所用纱线的长度。
织物缩率:将样品纱线原长减去样品织物长度所得的差值与样品纱线原长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织物缩率。
经向缩率:将样品经纱原长减去样品织物经向长度所得的差值与样品经纱原长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织物的经向缩率(经纱缩率或经缩)。
纬向缩率:将样品纬纱原长减去样品织物纬向长度所得的差值与样品纬纱原长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织物的纬向缩率(纬纱缩率或纬缩)。
a j =L j 1-L j 2
L j 1⨯100%
a w =L w 1-L w 2⨯100%
L w 1
式中:a j —— 经向(纱)缩率(%)
a w —— 纬向(纱)缩率(%)
L j1 —— 样品经纱原长(cm )
L j2 —— 样品织物经向长度(cm )
L w1 —— 样品纬纱原长(cm )
L w2 —— 样品织物纬向长度(cm )
经、纬纱缩率是计算织物用纱量、选择筘号、确定墨印长度的依据。(经、纬纱缩率测5次取平均值。)
(五)测算织物经纬向线密度
线密度的表示方法有定重制(公制支数、英制支数)和定长制(特克斯、旦尼尔)。 棉产品一般用特克斯、英制支数;
毛、麻产品一般用特克斯、公制支数;
丝绸产品一般用特克斯、旦尼尔。
测定织物经纬向线密度的方法有两种:
1.比较测定法:把纱线与已知线密度的纱线进行比较来确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2.称重法:从样品中拆取单位长度的纱线,用天平称重,换算得出线密度。
(六)鉴定织物经纬向原料
鉴定织物经纬向原料的方法通常有四种。
1.手感目测法:通过对纤维原料外观、色泽、软硬、强力等性能的判断,来鉴别纤维成分。
2.燃烧法:通过对纤维燃烧的速度、气味、火焰大小、灰烬形状等来鉴别纤维成分。
3.显微镜鉴别法:通过对纤维的纵向形态,横截面形态的观察来鉴别纤维成分。
4.化学鉴别法:不同的纤维对各种化学试剂的反应不同,以次来鉴别纤维成分。
(七)概算织物重量
织物重量:指织物每平方米的无浆干重。
1.称重法:取10cm ×10cm 的样品退浆称重,按下式求得。
g ⨯104
G = L ⨯b
式中:G —— 样品织物每平方米的无浆干重(g/m);
g —— 样品的无浆干重(g );
L —— 样品的长度(cm );
b —— 样品的宽度(cm )。
2.计算法:用于样品面积很小的情况。
织物重量与生产工艺没有直接关系,可省略。
(八)分析织物组织及色纱配合
分析织物组织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利用照布镜直接观察织物组织。(适用于密度小、纱线粗、组织简单的织物。)
2.拨拆法:观察织物在拨松状态下的经、纬纱交织规律。先拆去1cm 的经纱和纬纱,把织物拨松,在照布镜下观察织物的交织规律。
在织物组织图上要标出色纱及其循环规律。 2
可参阅:顾平主编,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P191~196
纺织品综合分析
织物取样一般15~25cm ×15~25cm ,复杂组织可取大一些。
样品到布边距离大于5cm 。
样品到织物两端的距离:棉织物≧1.5~3m, 毛织物≧3m, 丝织物≧3.5~5m 。
(一)织物正反面的鉴别
1.织物正面平整、光滑、细致,花纹和光泽清晰、美观。
2.按织物特征确定正反面,如:经面织物正面经浮长占优势;纬面织物正面纬浮长占优势。
3.重组织织物、双层织物其正面纱线原料好,表组织密度大。
4.凸条和凹凸花纹织物,显示凹凸花纹的一面为正面,反面有浮长线衬托。
5.绒织物:单面起绒的,有绒毛的一面为正面;双面起绒的,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6.纱罗织物的正面绞经突出,孔眼清晰、平整。
7.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
(二)织物经纬向的鉴别
1.如带有布边,与布边平行的纱线是经向纱线,与布边垂直的纱线是纬向纱线。
2.含有浆料的纱线是经向纱线,不含浆料的纱线是纬向纱线。
3.一般织物经密大于纬密,经纱的原料较好。
4.纱罗织物中,有扭绞的纱线是经向纱线。
5.毛巾织物中,起毛圈的纱线是经向纱线。
6.以织疵来鉴别经纬向,织物中有筘路的,筘路方向为经向纱线;有稀弄的,稀弄方向为纬向纱线。
7.一般情况下,经向纱线的捻度较大(强捻纬纱织物——绉布除外)。
(三)测定织物经纬向密度
织物密度:织物单位长度中所排列的纱线根数,称织物密度。
经密:织物单位长度中所排列的经纱根数,称经密。
纬密:织物单位长度中所排列的纬纱根数,称纬密。
织物密度的计量单位:公制 (根/10cm 或 根/cm)
英制(根 / 英寸)
织物密度的测定方法:(测5次取平均值)
1、直接测定法:用密度分析镜数出单位长度内的经、纬密度。
2、间接测定法:先分析织物组织循环数,然后乘以10cm 内的组织循环数,所得的乘积就是经、纬密度。适合于密度大,组织较简单的织物(如条格组织、山形斜纹组织等)。
3、拆布法:在样品上量得1cm (或2cm )的长度,逐一拆出并数清根数,即可得出经、纬密度。适合于纱线重叠的较复杂组织的织物及深色织物(如曲线斜纹、小提花织物等)。
(四)测定织物经纬向缩率
纱线在织物中上下交错、屈曲,故织物的长度小于所用纱线的长度。
织物缩率:将样品纱线原长减去样品织物长度所得的差值与样品纱线原长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织物缩率。
经向缩率:将样品经纱原长减去样品织物经向长度所得的差值与样品经纱原长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织物的经向缩率(经纱缩率或经缩)。
纬向缩率:将样品纬纱原长减去样品织物纬向长度所得的差值与样品纬纱原长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织物的纬向缩率(纬纱缩率或纬缩)。
a j =L j 1-L j 2
L j 1⨯100%
a w =L w 1-L w 2⨯100%
L w 1
式中:a j —— 经向(纱)缩率(%)
a w —— 纬向(纱)缩率(%)
L j1 —— 样品经纱原长(cm )
L j2 —— 样品织物经向长度(cm )
L w1 —— 样品纬纱原长(cm )
L w2 —— 样品织物纬向长度(cm )
经、纬纱缩率是计算织物用纱量、选择筘号、确定墨印长度的依据。(经、纬纱缩率测5次取平均值。)
(五)测算织物经纬向线密度
线密度的表示方法有定重制(公制支数、英制支数)和定长制(特克斯、旦尼尔)。 棉产品一般用特克斯、英制支数;
毛、麻产品一般用特克斯、公制支数;
丝绸产品一般用特克斯、旦尼尔。
测定织物经纬向线密度的方法有两种:
1.比较测定法:把纱线与已知线密度的纱线进行比较来确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2.称重法:从样品中拆取单位长度的纱线,用天平称重,换算得出线密度。
(六)鉴定织物经纬向原料
鉴定织物经纬向原料的方法通常有四种。
1.手感目测法:通过对纤维原料外观、色泽、软硬、强力等性能的判断,来鉴别纤维成分。
2.燃烧法:通过对纤维燃烧的速度、气味、火焰大小、灰烬形状等来鉴别纤维成分。
3.显微镜鉴别法:通过对纤维的纵向形态,横截面形态的观察来鉴别纤维成分。
4.化学鉴别法:不同的纤维对各种化学试剂的反应不同,以次来鉴别纤维成分。
(七)概算织物重量
织物重量:指织物每平方米的无浆干重。
1.称重法:取10cm ×10cm 的样品退浆称重,按下式求得。
g ⨯104
G = L ⨯b
式中:G —— 样品织物每平方米的无浆干重(g/m);
g —— 样品的无浆干重(g );
L —— 样品的长度(cm );
b —— 样品的宽度(cm )。
2.计算法:用于样品面积很小的情况。
织物重量与生产工艺没有直接关系,可省略。
(八)分析织物组织及色纱配合
分析织物组织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利用照布镜直接观察织物组织。(适用于密度小、纱线粗、组织简单的织物。)
2.拨拆法:观察织物在拨松状态下的经、纬纱交织规律。先拆去1cm 的经纱和纬纱,把织物拨松,在照布镜下观察织物的交织规律。
在织物组织图上要标出色纱及其循环规律。 2
可参阅:顾平主编,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P19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