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与杭州的故事,三天都说不完”
明起,圆明园展将赴上海继续回忆往事
2014-07-31
记者 廖旭钢 文/摄
昨天,是圆明园杭州展的最后一天,在结束了将近四个月的展出后,这个给杭州留下深刻记忆的展览就将前往扬州和上海,继续着全国巡回的步伐。
这一天,展出方特地邀请了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与圆明园建筑专家刘阳来到现场观展。近年来,国内收藏大热,刘阳变得很忙,上周在北京的电视台就出了三趟镜。事实上,这次展出,不少来自圆明园遗址的文物就是经他的手编的号。不过展览现场,他还是第一次来。
在杭州,刘阳依旧很忙。他给自己安排了三个目的地:西湖边文澜阁去一趟,圆明园展看一圈,西溪路明代意大利传教士魏匡国墓找一找——中山北路的天主教堂是魏匡国主持修建的,明代著名数学家徐光启见到他,也要执弟子礼。
“圆明园与杭州的关系和故事,说三天都不嫌多。”刘阳对记者说。
“圆明园的最大建筑特点,就是大量移植了苏杭景观,特别是杭州,‘西湖十景’,圆明园都有。而且乾隆为了保持景观原味,进行了大量创新,极为精彩。”
事实上,杭州向圆明园借鉴的建筑也是有的,比如文澜阁,就是依照圆明园内的文渊阁原样复制,而在圆明园被烧毁后,文澜阁也成了南方“四库全书”保存建筑的一份孤品。
谈到目前国内圆明园研究的现状,刘阳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这方面研究有断代的危险。老一辈专家在故去,新人却接不上来。圆明园研究很难,成本也大,它像一幅被撕碎的画卷,碎片在全世界各地。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献、文物,不是封存在国家级博物馆和图书馆,轻易不见人,就是在遥远的欧美国家。民间研究者要看到实物,成本很高。”刘阳说,他在圆明园管理处的薪水并不高,要去趟欧洲摸一摸老祖宗的物件,都要攒上几年的钱。他已去过几次,打算继续攒钱,继续去。
对于本次圆明园杭州展,刘阳持整体认可态度,认为最大的亮点,是运用大量多媒体方式,将圆明园文化有趣地呈现给大众,其中的十二兽首展区,乾隆姑苏驻跸图展区,都让他击节赞叹。同时,刘阳也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有些文物展品,完全可以讲出更精彩的故事,并进行更详细的标注。
刘阳指着一把西洋军刀说,“这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它是英国龙骑兵指挥官的仪仗刀。这支部队类似于英国的中央警卫队,一支几万人的军队,有资格佩戴仪仗刀的,仅数十人。这把刀的刀鞘铭牌上,注明了此刀拥有者侵略北京的‘战绩’,很稀有。龙骑兵是最早闯入圆明园的,成员大多是贵族子弟。很大一部分圆明园珍品,都在这支部队的后代家中收藏。”
“圆明园与杭州的故事,三天都说不完”
明起,圆明园展将赴上海继续回忆往事
2014-07-31
记者 廖旭钢 文/摄
昨天,是圆明园杭州展的最后一天,在结束了将近四个月的展出后,这个给杭州留下深刻记忆的展览就将前往扬州和上海,继续着全国巡回的步伐。
这一天,展出方特地邀请了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与圆明园建筑专家刘阳来到现场观展。近年来,国内收藏大热,刘阳变得很忙,上周在北京的电视台就出了三趟镜。事实上,这次展出,不少来自圆明园遗址的文物就是经他的手编的号。不过展览现场,他还是第一次来。
在杭州,刘阳依旧很忙。他给自己安排了三个目的地:西湖边文澜阁去一趟,圆明园展看一圈,西溪路明代意大利传教士魏匡国墓找一找——中山北路的天主教堂是魏匡国主持修建的,明代著名数学家徐光启见到他,也要执弟子礼。
“圆明园与杭州的关系和故事,说三天都不嫌多。”刘阳对记者说。
“圆明园的最大建筑特点,就是大量移植了苏杭景观,特别是杭州,‘西湖十景’,圆明园都有。而且乾隆为了保持景观原味,进行了大量创新,极为精彩。”
事实上,杭州向圆明园借鉴的建筑也是有的,比如文澜阁,就是依照圆明园内的文渊阁原样复制,而在圆明园被烧毁后,文澜阁也成了南方“四库全书”保存建筑的一份孤品。
谈到目前国内圆明园研究的现状,刘阳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这方面研究有断代的危险。老一辈专家在故去,新人却接不上来。圆明园研究很难,成本也大,它像一幅被撕碎的画卷,碎片在全世界各地。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献、文物,不是封存在国家级博物馆和图书馆,轻易不见人,就是在遥远的欧美国家。民间研究者要看到实物,成本很高。”刘阳说,他在圆明园管理处的薪水并不高,要去趟欧洲摸一摸老祖宗的物件,都要攒上几年的钱。他已去过几次,打算继续攒钱,继续去。
对于本次圆明园杭州展,刘阳持整体认可态度,认为最大的亮点,是运用大量多媒体方式,将圆明园文化有趣地呈现给大众,其中的十二兽首展区,乾隆姑苏驻跸图展区,都让他击节赞叹。同时,刘阳也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有些文物展品,完全可以讲出更精彩的故事,并进行更详细的标注。
刘阳指着一把西洋军刀说,“这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它是英国龙骑兵指挥官的仪仗刀。这支部队类似于英国的中央警卫队,一支几万人的军队,有资格佩戴仪仗刀的,仅数十人。这把刀的刀鞘铭牌上,注明了此刀拥有者侵略北京的‘战绩’,很稀有。龙骑兵是最早闯入圆明园的,成员大多是贵族子弟。很大一部分圆明园珍品,都在这支部队的后代家中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