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历史杰出贡献人物第一部

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

学史上杰出的代表,西汉汉武帝时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词藻富丽,结构宏大,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扬雄:汉赋“四大家”之一,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文学家、思想家。此人很有趣,早期以辞赋闻名,晚年却评论词赋为欲讽反劝,认为作赋乃是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建武八年-永元四年,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公认为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派诗人。

元稹:字微之,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是拓跋什翼犍第六子拓跋力真的后代。父元宽,母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

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柳永:白衣卿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宋代人氏,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周邦彦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时为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被擢为太学正,累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主要词作花犯(粉墙低)西河 (佳丽地)六丑 (正单衣试酒)瑞

龙吟(章台路)兰陵王 (柳阴直)苏幕遮 (燎沉香)解语花 (风销绛蜡)满庭芳 (风老莺雏)少年游(并刀如水)琐寒窗(暗柳啼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菩萨(银河宛转三千曲)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奥州(山西河曲)。幼年时值金国覆亡,饱经兵乱,赖诗人元好问多方扶持,并教他读书。金亡后流寓真定。在大都时,他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今存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二种。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山西临汾附近)人。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录鬼簿》说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写过杂剧十八种。今存《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等八种。

杨朔 :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1929年毕业于哈尔滨英文学校。1939年参加八路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魏巍(原名魏鸿杰),作家、诗人,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地球的红飘带》获“人生的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

秦牧别名是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中国著名作家;广东澄海人。1992年逝世,享年73岁。 文学活动涉及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莫言:本名管谟业,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华阴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及第,授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

骆宾王:(婺州义乌 (今属浙江省)人,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們称为“初唐四杰”。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褚遂良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

虞世南:字伯施,唐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越州(浙江省)余姚人。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薛稷:字嗣通,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杜审言:字必简,杜甫的祖父。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李峤:字巨山。少有才名。20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

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苏味道:初唐政治家、文学家。九岁能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乾封中进士,青年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所作诗今存十六首,载《全唐诗》 ,著有《苏味道集》已佚。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北宋帝国首相、新党领袖。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永丰县)人,北宋儒学家、作家、官员,曾继包拯接任开封府尹,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庭坚笃信佛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张耒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因其曾担任过起居舍人,所以人又称其张右史;因其晚年居陈(今河南淮阳),陈地古名宛丘,所以人亦称其宛丘先生;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

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禅,召除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为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转运副使。三年,改知赣州,不赴,乞祠禄而归。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后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本书选其诗《州桥》、《四时田园杂兴》(选四)和《横塘》及词《秦楼月》(楼阴缺)。

尤袤(mào),南宋诗人。字廷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

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山西临汾附近)人。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录鬼簿》说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他写过杂剧十八种。今存《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等八种。

白朴(1226年—1306年) ,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奥州(山西河曲)。他幼年时值金国覆亡,饱经兵乱,赖诗人元好问多方扶持,并教他读书。金亡后流寓真定。在大都时,他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并到过汴梁、杭州等戏剧演出较盛的地方。晚年寄居南京。今存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二种。

虞集 ,元代文学家。字伯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

西)。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的编写工作。 虞集与杨载﹑范﹑揭傒斯先后齐名﹐人称“虞﹑杨﹑范﹑揭”。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有些诗歌还写及了民生疾苦;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虞集还有一些散文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情物理的深刻体会。 柳贯(1270—1342),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文学家,著有《柳待制文集》20卷。柳贯官仅止于五品,禄不超过千石。但在当时文坛上影响不小,受到广泛尊崇,有人称他是

柳贯的文名比他的诗名大,他的散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事详而词□,见称于时。不过他的散文多为墓铭碑表、兴学修桥等应用文字,抒写性情的不多。只有少数文章如《答临川危太朴手书》,文字明白晓畅,信笔而书,情真意切。他评论当时社会

风气说: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吴县人。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又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民间有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最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以及拍成电视剧及电影,也宣传、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间的形象。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 祝枝山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徐祯卿像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

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dian三声)、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秦商,申党,颜之仆,荣旗,县成,左人郢,燕伋,郑国,秦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欬,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

学史上杰出的代表,西汉汉武帝时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词藻富丽,结构宏大,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扬雄:汉赋“四大家”之一,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文学家、思想家。此人很有趣,早期以辞赋闻名,晚年却评论词赋为欲讽反劝,认为作赋乃是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建武八年-永元四年,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公认为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派诗人。

元稹:字微之,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是拓跋什翼犍第六子拓跋力真的后代。父元宽,母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

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柳永:白衣卿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宋代人氏,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周邦彦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时为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被擢为太学正,累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主要词作花犯(粉墙低)西河 (佳丽地)六丑 (正单衣试酒)瑞

龙吟(章台路)兰陵王 (柳阴直)苏幕遮 (燎沉香)解语花 (风销绛蜡)满庭芳 (风老莺雏)少年游(并刀如水)琐寒窗(暗柳啼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菩萨(银河宛转三千曲)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奥州(山西河曲)。幼年时值金国覆亡,饱经兵乱,赖诗人元好问多方扶持,并教他读书。金亡后流寓真定。在大都时,他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今存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二种。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山西临汾附近)人。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录鬼簿》说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写过杂剧十八种。今存《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等八种。

杨朔 :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1929年毕业于哈尔滨英文学校。1939年参加八路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魏巍(原名魏鸿杰),作家、诗人,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地球的红飘带》获“人生的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

秦牧别名是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中国著名作家;广东澄海人。1992年逝世,享年73岁。 文学活动涉及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莫言:本名管谟业,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华阴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及第,授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

骆宾王:(婺州义乌 (今属浙江省)人,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們称为“初唐四杰”。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褚遂良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

虞世南:字伯施,唐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越州(浙江省)余姚人。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薛稷:字嗣通,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杜审言:字必简,杜甫的祖父。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李峤:字巨山。少有才名。20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

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苏味道:初唐政治家、文学家。九岁能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乾封中进士,青年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所作诗今存十六首,载《全唐诗》 ,著有《苏味道集》已佚。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北宋帝国首相、新党领袖。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永丰县)人,北宋儒学家、作家、官员,曾继包拯接任开封府尹,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庭坚笃信佛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张耒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因其曾担任过起居舍人,所以人又称其张右史;因其晚年居陈(今河南淮阳),陈地古名宛丘,所以人亦称其宛丘先生;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

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禅,召除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为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转运副使。三年,改知赣州,不赴,乞祠禄而归。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后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本书选其诗《州桥》、《四时田园杂兴》(选四)和《横塘》及词《秦楼月》(楼阴缺)。

尤袤(mào),南宋诗人。字廷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

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山西临汾附近)人。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录鬼簿》说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他写过杂剧十八种。今存《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等八种。

白朴(1226年—1306年) ,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奥州(山西河曲)。他幼年时值金国覆亡,饱经兵乱,赖诗人元好问多方扶持,并教他读书。金亡后流寓真定。在大都时,他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并到过汴梁、杭州等戏剧演出较盛的地方。晚年寄居南京。今存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二种。

虞集 ,元代文学家。字伯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

西)。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的编写工作。 虞集与杨载﹑范﹑揭傒斯先后齐名﹐人称“虞﹑杨﹑范﹑揭”。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有些诗歌还写及了民生疾苦;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虞集还有一些散文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情物理的深刻体会。 柳贯(1270—1342),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文学家,著有《柳待制文集》20卷。柳贯官仅止于五品,禄不超过千石。但在当时文坛上影响不小,受到广泛尊崇,有人称他是

柳贯的文名比他的诗名大,他的散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事详而词□,见称于时。不过他的散文多为墓铭碑表、兴学修桥等应用文字,抒写性情的不多。只有少数文章如《答临川危太朴手书》,文字明白晓畅,信笔而书,情真意切。他评论当时社会

风气说: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吴县人。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又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民间有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最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以及拍成电视剧及电影,也宣传、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间的形象。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 祝枝山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徐祯卿像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

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dian三声)、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秦商,申党,颜之仆,荣旗,县成,左人郢,燕伋,郑国,秦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欬,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相关文章

  • 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杰出人物的影响力研究
  • 作者:汤建民 2013年02期 1 问题的提出 学术研究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尽管时代不同,环境有异,进展也时快时慢,但它总是亘古不变.生生不息地绵延着.发展着.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人文社科研究历程来说,其历史之悠久.杰出人物之浩如繁星.研究内 ...查看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好大一个家2教案 鄂教版
  •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我在民族大家庭里 第四课 好大一个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好大一个家>. 学情分析 一般的学生都清楚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 ...查看


  • 灿烂的宋元文化
  • 教案: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 ...查看


  • 如何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中永无止境的课题.不管如何评价,都要实事求是,尊重史实真相.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考虑,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教学和考试中 ...查看


  •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
  •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 使用说明: 本复习资料是课堂笔记和书本重点的结合,基本不存在错别字的可能,最终解释权归阿崽所有,仅供参考. 带☆的课程是重点,带△的是次重点.蓝色小五号字的内容非老师所画重点,是本人觉得应该了解的背景材料.标明 ...查看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 学术研 讨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 刘宗良 名山县红星镇初级中学 [摘 要]文艺复兴是改变欧洲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次极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历史变革中,人文主义文学作为一整套新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理念孕育而生.它在反教会旗 ...查看


  • 第14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优质课教案
  •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科学习,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2.认识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3.认识宋词和元曲,掌握杰出代表 4.认识宋元时期的绘画和书法,掌握杰出代表 5.学会感受美.欣 ...查看


  • 如何写人物传记
  • 如何写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应.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 ...查看


  • 张衡备课资料
  • 张衡传 [备课资料] 一.张衡--世界史上罕见的科圣 张衡(78-139),中国古代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 东汉时期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聪明,敏而好学,以"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