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路弯道处,如何确保火车不会驶出轨道?

前面已经有几位知友从物理和土木方面回答了最基本的原理,其实就是抬高外侧轨道抵消高速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但这些基本原理只告诉我们弯道的最高静态设计速度,没有回答如何保证不会出轨。我因为机缘巧合调研过一些铁路信号系统的工作,在此非常粗略地讲讲吧。

在早期的铁路系统,比如咱们的绿皮车时代,根据弯道的设计速度,会在进入弯道之前一段距离树立限速标识指示给货车司机的——可以想象这样的系统多不可靠:如果司机打盹错过标识,或者富有冒险精神,那么一车的乘客都要随着他神游了——当然,这些标识一般是有余量的。不过这时候是无法保证火车一定不出轨的。比如88年昆明到上海的80次火车脱轨,死88人(没错,就是这么巧,全是8,所以不要迷信数字)伤202人,就是司机超速行驶造成的,直接造成当时铁道部长丁关根辞职。

欧洲的铁路系统早就意识到把人加入到这样高速运动的系统的控制环节(标识->司机->刹车)中有多么不可靠,所以引入了应答器系统。其实就是在路面上放这样的应答器(类似于一个RFID标签)。应答器会在弯道入口前若干距离放置,主要包含该弯道的一些重要参数,包括当前位置(比GPS要精确鲁棒性高),限速,坡度,倾角等等诸多信息。应答器不需要电池就能工作(因而可靠性非常高),列车通过车载接收机线圈供电激活应答器,并从应答器中读出相关信息。列车根据自身条件(包括车速、车型、重量等等信息)和应答器提供的信息自动控制列车安全通过弯道。实际上应答器不仅仅在弯道处才使用,铁路一般每隔几公里就会部署这样一个应答器。

这样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呢?2007年2月28日新疆乌鲁木齐到阿克苏列车出轨造成11节车厢出轨,相信上知乎的朋友大概都有印象。当时列车按规定时速行驶,那为什么还有问题呢?因为没有考虑动态因素!列车通过一个固定地方的运行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的13级大风就是造成新疆火车出轨的原因。列车高速行驶时,同汽车一样会产生向上的升力,造成对铁轨的压力和抓力不足,如果此时遇到大风、寒冷造成的铁轨缝隙变大、甚至土层松动产生的铁轨小凹陷,长期使用产生的磨损等等原因都会造成动态最高速度变小。于是有了更先进的主动式应答器。这种应答器会从路边的控制设备采集列车动态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动态调整允许的最高时速。注意下面的应答器拖了一个长长的线缆。

更先进的系统采用GSM-R通过无线电来完成列车和控制系统的交互,甚至用GSM-R来做列车和列车之间的间距控制。而上述的限速基本功能只是这个系统非常小的一部分了。

我们能学到什么呢?一个高效的自动化系统要想达到非常高的可靠性,一定要消灭肉体的人在自动化环节的存在。人只能作为紧急情况纠正错误的处理分支存在——即使这样人也会犯愚蠢的错误。比如2011年7.23特大事故就是自动化环节故障(要求后车降速行驶),而人这个紧急纠错处理分支犯错(要求后车继续高速行驶)造成的。

似乎不完全符合题主(物理学标签)的意愿,但我想:认识到现实系统的复杂性,认识到我们中学大学所学习的知识仅仅是现实世界的高度简化和抽象,也许能帮助我们增加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前面已经有几位知友从物理和土木方面回答了最基本的原理,其实就是抬高外侧轨道抵消高速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但这些基本原理只告诉我们弯道的最高静态设计速度,没有回答如何保证不会出轨。我因为机缘巧合调研过一些铁路信号系统的工作,在此非常粗略地讲讲吧。

在早期的铁路系统,比如咱们的绿皮车时代,根据弯道的设计速度,会在进入弯道之前一段距离树立限速标识指示给货车司机的——可以想象这样的系统多不可靠:如果司机打盹错过标识,或者富有冒险精神,那么一车的乘客都要随着他神游了——当然,这些标识一般是有余量的。不过这时候是无法保证火车一定不出轨的。比如88年昆明到上海的80次火车脱轨,死88人(没错,就是这么巧,全是8,所以不要迷信数字)伤202人,就是司机超速行驶造成的,直接造成当时铁道部长丁关根辞职。

欧洲的铁路系统早就意识到把人加入到这样高速运动的系统的控制环节(标识->司机->刹车)中有多么不可靠,所以引入了应答器系统。其实就是在路面上放这样的应答器(类似于一个RFID标签)。应答器会在弯道入口前若干距离放置,主要包含该弯道的一些重要参数,包括当前位置(比GPS要精确鲁棒性高),限速,坡度,倾角等等诸多信息。应答器不需要电池就能工作(因而可靠性非常高),列车通过车载接收机线圈供电激活应答器,并从应答器中读出相关信息。列车根据自身条件(包括车速、车型、重量等等信息)和应答器提供的信息自动控制列车安全通过弯道。实际上应答器不仅仅在弯道处才使用,铁路一般每隔几公里就会部署这样一个应答器。

这样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呢?2007年2月28日新疆乌鲁木齐到阿克苏列车出轨造成11节车厢出轨,相信上知乎的朋友大概都有印象。当时列车按规定时速行驶,那为什么还有问题呢?因为没有考虑动态因素!列车通过一个固定地方的运行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地的13级大风就是造成新疆火车出轨的原因。列车高速行驶时,同汽车一样会产生向上的升力,造成对铁轨的压力和抓力不足,如果此时遇到大风、寒冷造成的铁轨缝隙变大、甚至土层松动产生的铁轨小凹陷,长期使用产生的磨损等等原因都会造成动态最高速度变小。于是有了更先进的主动式应答器。这种应答器会从路边的控制设备采集列车动态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动态调整允许的最高时速。注意下面的应答器拖了一个长长的线缆。

更先进的系统采用GSM-R通过无线电来完成列车和控制系统的交互,甚至用GSM-R来做列车和列车之间的间距控制。而上述的限速基本功能只是这个系统非常小的一部分了。

我们能学到什么呢?一个高效的自动化系统要想达到非常高的可靠性,一定要消灭肉体的人在自动化环节的存在。人只能作为紧急情况纠正错误的处理分支存在——即使这样人也会犯愚蠢的错误。比如2011年7.23特大事故就是自动化环节故障(要求后车降速行驶),而人这个紧急纠错处理分支犯错(要求后车继续高速行驶)造成的。

似乎不完全符合题主(物理学标签)的意愿,但我想:认识到现实系统的复杂性,认识到我们中学大学所学习的知识仅仅是现实世界的高度简化和抽象,也许能帮助我们增加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相关文章

  • 铁路大提速下的弯道设计2
  • 摘要 问题一中,从弯道转弯半径,外侧轨道超高,转弯处轨道宽度变化,弯道末端与直道之间的缓冲过渡,相邻弯道之间的夹直线长度与钢轨自身的强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将弯道设计与安全运行联系起来. 问题二中,从四个方面对弯道的性质进行描述:①弯道弧顶 ...查看


  •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 5.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 ...查看


  • 向心力的来源学案
  •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 ) A .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受到一个始终与初速度垂直的恒力作用 B .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力的作用 C .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受到一个方向始终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 D .有一定的初速度 ...查看


  • 高中物理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榕江县第一中学潘世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有关向心力知识分析实例,使学生掌握应用向心力知识分析两类圆周运动模型(竖直面内仅要求最高点和最底点). (2).会在 ...查看


  •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1
  • 第五章 曲线运动 5.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学习目标]: 1.能定性分析火车转弯时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2.能定量分析汽车过拱形桥最高点与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问题 3.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向心力是 ...查看


  • 北戴河火车站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报告
  • 一.区域概括 1.地理位置 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的城市区之一.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城市森林覆盖率54%,人均绿地630平方米.这里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 ...查看


  •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复习
  • 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复习 -理想化模型. 特征物理量:为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引入的物理量 线速度(矢量):(1)v =s /t (比值法定义)单位-m/s 方向:圆周轨迹的切线方向 角速度(矢量):(1)ω=ϕ/t (比值法定义)单位-r ...查看


  • 北京到莫斯科的列车(二)
  • 杭州二中毕业一个人从满洲里口岸出境,走西伯利亚大铁路到莫斯科(中间伊尔库茨克下车),坐莫斯科国内高铁到圣彼得堡,再坐飞机回北京.路上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这里和知友分享一下. 还是用照片整理一下思绪吧.现在人在美国,一些照片在家里的硬盘上备份 ...查看


  • 厂内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规定
  • 厂内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规定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内铁路运输及其装卸作业所必须遵守的安全要求. 二.引用标准 GB 146.1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B 146.2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 GB 6389 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 GBJ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