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墙有茨 | 诗经·国风·鄘风 | 儒家

46 墙有茨

讽刺卫国统治者荒淫无耻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墙上长蒺藜,无法扫干净。宫中淫乱事,不能道分明。若要道分明,污秽不可听。墙上长蒺藜,无法除干净。宫中淫乱事,无法细细讲。若要细细讲,说来话可长。墙上长蒺藜,无法来约束。宫中淫乱事,不能乱开口。若要说出去,言语使人羞。

1、茨(cí):蒺藜。  2、中冓(gòu):宫中淫乱之事。  3、襄:除掉。  4、读:说。

这首诗内容与《新台》相承接,《毛诗序)渭“《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公子顽,即昭伯,是卫宣公之子,《史记·卫康叔世家》说是伋之弟。君母,即卫宣公所强娶伋之未婚妻齐女,也就是卫宣姜,是当时惠公之母,故称“君母”。公子顽私通君母宣姜事,《左传·闵公二年》有记载。因为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巩固惠公君位,保持齐、卫之间亲密的婚姻关系,便强迫昭伯与后母乱伦。尽管这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但究竟是下辈与上辈淫乱,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确如朱熹所言“其汙甚矣”。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以“疾之”。

本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呢?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译诗力求保留这一韵味。

46 墙有茨

讽刺卫国统治者荒淫无耻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墙上长蒺藜,无法扫干净。宫中淫乱事,不能道分明。若要道分明,污秽不可听。墙上长蒺藜,无法除干净。宫中淫乱事,无法细细讲。若要细细讲,说来话可长。墙上长蒺藜,无法来约束。宫中淫乱事,不能乱开口。若要说出去,言语使人羞。

1、茨(cí):蒺藜。  2、中冓(gòu):宫中淫乱之事。  3、襄:除掉。  4、读:说。

这首诗内容与《新台》相承接,《毛诗序)渭“《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公子顽,即昭伯,是卫宣公之子,《史记·卫康叔世家》说是伋之弟。君母,即卫宣公所强娶伋之未婚妻齐女,也就是卫宣姜,是当时惠公之母,故称“君母”。公子顽私通君母宣姜事,《左传·闵公二年》有记载。因为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巩固惠公君位,保持齐、卫之间亲密的婚姻关系,便强迫昭伯与后母乱伦。尽管这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但究竟是下辈与上辈淫乱,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确如朱熹所言“其汙甚矣”。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以“疾之”。

本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呢?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译诗力求保留这一韵味。


相关文章

  • 136 宛丘 | 诗经·国风·陈风 | 儒家
  • 136 宛丘 对于彼女的爱慕,并描写她的跳舞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姑娘啊轻摇慢舞,就在那宛丘高处.我的情意啊深长,却把希望啊埋葬 ...查看


  • 毛诗序2010年第7期
  •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 ...查看


  • 论语泰伯第八(8.15)详解及心得体会
  • 论语泰伯第八(8.15)详解及心得体会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解释:师挚:鲁太师名挚: 始:开始: 乱:一说结尾,一说动乱. 句意: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的乐曲,到结尾 ...查看


  • 论语诗经重要名句
  • <论语> 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 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 此为部分试题,更多试题请在提取器中自行练习.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一.填空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 3.<春秋左传正义&g ...查看


  • 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
  • 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 一.先秦: 1.神话: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 ...查看


  •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 西周初年 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 ...查看


  • 高考论语诗经名句必背
  • 高考论语必背83则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 礼之用,和为贵. 5.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查看


  • 4.1 氓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丰富人文积累: 2.体味本诗赋.比.兴艺术手法及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思想与生活. 2.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恋爱阶段,男女双方性格特点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