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摘要: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石油降解菌HNAU-1,经16S rDNA 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该菌可以以石油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10 d 的降解率可达50.7%。单因素试验表明添加其他碳源(葡萄糖、淀粉和蔗糖)均可抑制该菌对石油的降解;以尿素为氮源,35 ℃(25~35 ℃范围内),pH 7.5,盐度为0.5%,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均有利于菌株对石油的降解。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石油;优化;筛选

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141-0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6.017 石油是原油和石油制品的总称,是一种由多种烃类(正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多环芳烃)及少量非烃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60万t 的石油及其制品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污染土壤、地下水、河流、海洋[1]。石油烃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很强,危害性也较大,不仅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毒性[2-5],还能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体内逐级富集和放大,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6-8]。石油污染也因此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对于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目前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其去除[9]。物理和化学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是成本较高,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限制了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生物方法最常见的是采用微生物对石油进行降解,该方法成本较低,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望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修复方法

[10]。但是在中国生物方法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原因是降解菌活性不高。本研究从中原油田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降解石油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有望用于未来石油污染修复中。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石油污染土壤采自中原油田,用于分离石油降解菌。 液体培养基成分为:(NH4)2SO4 0.5 g、NaNO3 0.5 g、MgS04·7H2O 0.2 g 、KH2PO4 1.0 g 、NaH2PO4·H2O 1.0 g 、CaCl2 H2O 0.02 g,用去离子水配制成1 L液体培养基,调节pH 7.0,121 ℃灭菌20 min。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基础上添加18 g/L琼脂粉,121 ℃灭菌20 min即可。

无机盐培养基:葡萄糖5 g、NH4NO3 2 g、K2HPO4 0.5 g、KH2PO4 1 g、MgSO4·7H2O 0.5 g、无水CaCl2 0.02 g、NaCl 5 g 、FeCl3·6H2O 0.02 g,用去离子水配制成l L液体培养基,105 ℃灭菌20 min。

1.2 菌株筛选

取1 g石油污染土壤分别添加到100 mL液体培养基中,避光培养(28 ℃,180 r/min)7 d后,转接于新的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如此反复5次。取0.1 mL培养液均匀涂布在含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30 ℃避光培养,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待菌落长出,挑选形态不同的菌落转接到新的含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如此反复数次,直到形成形态单一的菌落,即为纯化的菌株,4 ℃保存,备用[11]。

1.3 菌株鉴定

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至无机盐培养基培养7 d (28 ℃),观察形态特征,采用DNA 提取试剂盒(TIANGEN 公司)提取菌株总DNA ;采用引物27F 及1492R 进行石油降解菌的16S rDNA 片段的PCR 扩增。PCR 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8 min ;94 ℃变性1 min ,52 ℃退火1 min ,72 ℃延伸1 min ,34个循环;72 ℃延伸8 min ,4 ℃保存。PCR 产物由北京美亿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导入CenBank 数据库中,通过Blast 进行同源性比较。

1.4 石油降解率试验

取1 mL 菌液(OD600 nm=0.8)接种至100 mL 液体培养基中,建立降解体系并进行培养(30 ℃、180 r/min),10 d后分析降解体系中石油含量,以不接菌的处理作为对照。

为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进行以下5组单因素试验:

1)不同石油浓度:0.5%、1.0%、1.5%、2.0%和2.5%。

2)不同温度:25、30和35 ℃。

3)不同pH :pH 6.5、7.5和8.5。

4)不同盐度:0.5%、1.0%、1.5%、2.0%和2.5%。

5)不同表面活性剂:0.5%曲拉通X-100(TX-100)、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和0.5%吐温-80。

1.5 石油含量分析

采用重量法分析石油含量[12]。具体方法:在石油降解体系中加入20 mL 石油醚,萃取培养基中的石油,重复操作3次;合并上层液,转至分液漏斗,剧烈振荡5 min ,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离。用石油醚洗涤三角瓶2~3次,再合并上层液。将其在58 ℃条件下蒸发,待石油醚完全蒸发,残留石油组分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恒重,称量。计算石油的降解率公式为: 降解率=(m1-m2)/m×100%

式中,m 为培养体系中初始石油质量;m1为对照组的残油质量;m2为样品的残油质量。

1.6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的鉴定

对分离到的石油降解菌HNAU-1进行形态观察,发现菌株边缘整齐,表面湿润,红棕色,半透明,细胞大小为(0.8~1.0)

μm ×(1.5~2.5) μm ,有鞭毛,呈杆状。提取该菌DNA ,经PCR 扩增、16S rDNA测序,然后通过Blast 检索并与GenBank 中序列进行比对,发现该菌基因序列与Pseudomonas sp. 相似度达97%(图1),表明该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2.2 菌株的生长及对石油的降解特性

以石油为惟一碳源研究菌株HNAU-1的生长曲线和石油降解特性(图2),结果发现OD600 nm在培养期内呈逐步上升趋势,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1.23)。石油的降解率在培养期内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50.7%),较芽孢杆菌属H1对石油的降解率高(35%)[13],由此可见,该菌株能以石油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并具有较高的石油降解能力。

2.3 不同碳源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碳源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3)发现,不加外源碳源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为48.7%,而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蔗糖和淀粉时,均不同程度抑制了菌株对石油的降解。其中,葡萄糖的抑制作用最大,降解率仅为9.7%;其次为蔗糖和淀粉,降解率为24.7%和36.5%,这可能与不同碳源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石油属疏水性物质,不易被微生物利用,而3种外源碳源均较石油容易被微生物利用,当这些碳源耗尽时,石油才可被进一步利用,从而被降解。3种外加碳源之中,葡萄糖最容易被利用,因此对石油的降解抑制作用最大。目前碳源对石油降解影响的资料较为少见,该现象提示当采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时,应

避免存在其他容易利用的碳源,否则会降低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

2.4 不同氮源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氮源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4),发现尿素作为氮源时,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达到54.9%,其次为硝酸钾、硝酸铵、硫酸铵和蛋白胨,降解率分别为31.4%、30.7%、24.7%和18.0%。王鑫等[14]曾研究了不同氮源对微生物降解石油能力的影响,发现菌株R4和D3的最优氮源为NaNO3,T4的最优氮源为NH4NO3,可见对于不同菌株,最佳的氮源是不同的。陈梅梅等[15]发现芽孢杆菌的最佳氮源为尿素,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2.5 不同盐度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盐度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5),发现随着培养基中盐度的增加,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培养基盐度为0时,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最低,仅为35.5%,当盐度增加到0.5%时,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77.4%),其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稍有降低,维持在62.5%~67.2%之间。表明适当的盐度有利于菌株对石油的降解,以0.5%为宜。这可能与微生物的长期生存环境有关,该菌株从中原油田附近土壤分离得到,该地区不仅受到石油污染,同时土壤中还有较高的盐分,微生物可能已经适应了高盐的生存环境。多数石油降解菌都具有耐盐能力,例如假单胞菌属

DH-5、克雷伯氏菌属DH-9和芽孢杆菌属X-1均在2%的盐度条件下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16,17];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含盐量也极大地影响着微生物修复效率,土壤中含盐量为0.01%比含盐量0.22%的石油的降解率增加了1.22倍[18]。菌株HNAU-1在0.5%~2.0%的含盐范围内石油降解率均可达60%以上,因此尤其适合高盐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

2.6 不同温度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6),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25~35 ℃),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以温度达到35 ℃时降解率最高,为55.2%,而温度为25 ℃时石油降解率最低,只有17.0%,表明该菌株最适温度为35 ℃,而当温度过低,降解率会急剧降低,因此该菌株不适合低温环境下对石油的修复。这与辛蕴甜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

2.7 不同pH 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pH 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7),发现在一定范围内(pH 6.5~8.5,为北方土壤常见的pH ),随着pH 的升高,降解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当pH 6.5时,降解率只有10.8%,当pH 7.5时,降解率最大,达到50.3%,之后当pH 继续升高,降解率开始下降,当pH 8.5时,降解率仅为37.6%。表明该菌株对pH 较为敏感,过高或过低的pH 均会抑制其对石油的降解,最适pH 为7.5。而辛蕴甜等[12]分离到的芽孢杆菌降

解石油最适pH 为7.0,表明不同菌株最适的pH 不同,应与菌株所处的环境有关。

2.8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不同(图8)。不添加表面活性剂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为34.6%,添加TX-100(曲拉通X-100)和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均显著提高了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3.6%和67.3%,而添加Tween-80显著抑制了菌株对石油的降解,降解率仅为16.8%。添加表面活性剂是改进菌株对疏水性底物利用的重要措施,张丽芳等[19]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的影响,发现较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促进石油降解,而当浓度过高时抑制石油降解,可能与表面活性剂本身的毒性有关,本研究发现的Tween-80抑制了石油的降解,可能是由于菌株对Tween-80的耐受性低造成的。

3 小结

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石油降解菌HNAU-1,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该菌可以以惟一碳源代谢石油,外加葡萄糖、淀粉和蔗糖均能抑制该菌对石油的降解,采用该菌降解石油,其最佳降解条件为:以尿素为氮源,35 ℃(25~35 ℃范围内),pH 7.5,盐度为0.5%,SDS 为表面活性剂,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采用该菌用于石油土壤修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红莉,杨金水,王占生. 降解石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降解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2):157-161.

[2] 岳战林,蒋平安. 石油类污染物的特性及环境行为[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6,24(4):307-308.

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摘要: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石油降解菌HNAU-1,经16S rDNA 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该菌可以以石油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10 d 的降解率可达50.7%。单因素试验表明添加其他碳源(葡萄糖、淀粉和蔗糖)均可抑制该菌对石油的降解;以尿素为氮源,35 ℃(25~35 ℃范围内),pH 7.5,盐度为0.5%,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均有利于菌株对石油的降解。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石油;优化;筛选

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141-0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6.017 石油是原油和石油制品的总称,是一种由多种烃类(正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多环芳烃)及少量非烃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60万t 的石油及其制品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污染土壤、地下水、河流、海洋[1]。石油烃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很强,危害性也较大,不仅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毒性[2-5],还能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体内逐级富集和放大,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6-8]。石油污染也因此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对于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目前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其去除[9]。物理和化学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是成本较高,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限制了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生物方法最常见的是采用微生物对石油进行降解,该方法成本较低,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望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修复方法

[10]。但是在中国生物方法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原因是降解菌活性不高。本研究从中原油田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降解石油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有望用于未来石油污染修复中。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石油污染土壤采自中原油田,用于分离石油降解菌。 液体培养基成分为:(NH4)2SO4 0.5 g、NaNO3 0.5 g、MgS04·7H2O 0.2 g 、KH2PO4 1.0 g 、NaH2PO4·H2O 1.0 g 、CaCl2 H2O 0.02 g,用去离子水配制成1 L液体培养基,调节pH 7.0,121 ℃灭菌20 min。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基础上添加18 g/L琼脂粉,121 ℃灭菌20 min即可。

无机盐培养基:葡萄糖5 g、NH4NO3 2 g、K2HPO4 0.5 g、KH2PO4 1 g、MgSO4·7H2O 0.5 g、无水CaCl2 0.02 g、NaCl 5 g 、FeCl3·6H2O 0.02 g,用去离子水配制成l L液体培养基,105 ℃灭菌20 min。

1.2 菌株筛选

取1 g石油污染土壤分别添加到100 mL液体培养基中,避光培养(28 ℃,180 r/min)7 d后,转接于新的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如此反复5次。取0.1 mL培养液均匀涂布在含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30 ℃避光培养,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待菌落长出,挑选形态不同的菌落转接到新的含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如此反复数次,直到形成形态单一的菌落,即为纯化的菌株,4 ℃保存,备用[11]。

1.3 菌株鉴定

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至无机盐培养基培养7 d (28 ℃),观察形态特征,采用DNA 提取试剂盒(TIANGEN 公司)提取菌株总DNA ;采用引物27F 及1492R 进行石油降解菌的16S rDNA 片段的PCR 扩增。PCR 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8 min ;94 ℃变性1 min ,52 ℃退火1 min ,72 ℃延伸1 min ,34个循环;72 ℃延伸8 min ,4 ℃保存。PCR 产物由北京美亿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导入CenBank 数据库中,通过Blast 进行同源性比较。

1.4 石油降解率试验

取1 mL 菌液(OD600 nm=0.8)接种至100 mL 液体培养基中,建立降解体系并进行培养(30 ℃、180 r/min),10 d后分析降解体系中石油含量,以不接菌的处理作为对照。

为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进行以下5组单因素试验:

1)不同石油浓度:0.5%、1.0%、1.5%、2.0%和2.5%。

2)不同温度:25、30和35 ℃。

3)不同pH :pH 6.5、7.5和8.5。

4)不同盐度:0.5%、1.0%、1.5%、2.0%和2.5%。

5)不同表面活性剂:0.5%曲拉通X-100(TX-100)、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和0.5%吐温-80。

1.5 石油含量分析

采用重量法分析石油含量[12]。具体方法:在石油降解体系中加入20 mL 石油醚,萃取培养基中的石油,重复操作3次;合并上层液,转至分液漏斗,剧烈振荡5 min ,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离。用石油醚洗涤三角瓶2~3次,再合并上层液。将其在58 ℃条件下蒸发,待石油醚完全蒸发,残留石油组分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恒重,称量。计算石油的降解率公式为: 降解率=(m1-m2)/m×100%

式中,m 为培养体系中初始石油质量;m1为对照组的残油质量;m2为样品的残油质量。

1.6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的鉴定

对分离到的石油降解菌HNAU-1进行形态观察,发现菌株边缘整齐,表面湿润,红棕色,半透明,细胞大小为(0.8~1.0)

μm ×(1.5~2.5) μm ,有鞭毛,呈杆状。提取该菌DNA ,经PCR 扩增、16S rDNA测序,然后通过Blast 检索并与GenBank 中序列进行比对,发现该菌基因序列与Pseudomonas sp. 相似度达97%(图1),表明该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2.2 菌株的生长及对石油的降解特性

以石油为惟一碳源研究菌株HNAU-1的生长曲线和石油降解特性(图2),结果发现OD600 nm在培养期内呈逐步上升趋势,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1.23)。石油的降解率在培养期内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50.7%),较芽孢杆菌属H1对石油的降解率高(35%)[13],由此可见,该菌株能以石油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并具有较高的石油降解能力。

2.3 不同碳源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碳源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3)发现,不加外源碳源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为48.7%,而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蔗糖和淀粉时,均不同程度抑制了菌株对石油的降解。其中,葡萄糖的抑制作用最大,降解率仅为9.7%;其次为蔗糖和淀粉,降解率为24.7%和36.5%,这可能与不同碳源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石油属疏水性物质,不易被微生物利用,而3种外源碳源均较石油容易被微生物利用,当这些碳源耗尽时,石油才可被进一步利用,从而被降解。3种外加碳源之中,葡萄糖最容易被利用,因此对石油的降解抑制作用最大。目前碳源对石油降解影响的资料较为少见,该现象提示当采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时,应

避免存在其他容易利用的碳源,否则会降低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

2.4 不同氮源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氮源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4),发现尿素作为氮源时,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达到54.9%,其次为硝酸钾、硝酸铵、硫酸铵和蛋白胨,降解率分别为31.4%、30.7%、24.7%和18.0%。王鑫等[14]曾研究了不同氮源对微生物降解石油能力的影响,发现菌株R4和D3的最优氮源为NaNO3,T4的最优氮源为NH4NO3,可见对于不同菌株,最佳的氮源是不同的。陈梅梅等[15]发现芽孢杆菌的最佳氮源为尿素,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2.5 不同盐度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盐度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5),发现随着培养基中盐度的增加,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培养基盐度为0时,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最低,仅为35.5%,当盐度增加到0.5%时,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77.4%),其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稍有降低,维持在62.5%~67.2%之间。表明适当的盐度有利于菌株对石油的降解,以0.5%为宜。这可能与微生物的长期生存环境有关,该菌株从中原油田附近土壤分离得到,该地区不仅受到石油污染,同时土壤中还有较高的盐分,微生物可能已经适应了高盐的生存环境。多数石油降解菌都具有耐盐能力,例如假单胞菌属

DH-5、克雷伯氏菌属DH-9和芽孢杆菌属X-1均在2%的盐度条件下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16,17];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含盐量也极大地影响着微生物修复效率,土壤中含盐量为0.01%比含盐量0.22%的石油的降解率增加了1.22倍[18]。菌株HNAU-1在0.5%~2.0%的含盐范围内石油降解率均可达60%以上,因此尤其适合高盐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

2.6 不同温度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6),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25~35 ℃),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以温度达到35 ℃时降解率最高,为55.2%,而温度为25 ℃时石油降解率最低,只有17.0%,表明该菌株最适温度为35 ℃,而当温度过低,降解率会急剧降低,因此该菌株不适合低温环境下对石油的修复。这与辛蕴甜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

2.7 不同pH 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pH 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图7),发现在一定范围内(pH 6.5~8.5,为北方土壤常见的pH ),随着pH 的升高,降解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当pH 6.5时,降解率只有10.8%,当pH 7.5时,降解率最大,达到50.3%,之后当pH 继续升高,降解率开始下降,当pH 8.5时,降解率仅为37.6%。表明该菌株对pH 较为敏感,过高或过低的pH 均会抑制其对石油的降解,最适pH 为7.5。而辛蕴甜等[12]分离到的芽孢杆菌降

解石油最适pH 为7.0,表明不同菌株最适的pH 不同,应与菌株所处的环境有关。

2.8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不同(图8)。不添加表面活性剂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为34.6%,添加TX-100(曲拉通X-100)和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均显著提高了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3.6%和67.3%,而添加Tween-80显著抑制了菌株对石油的降解,降解率仅为16.8%。添加表面活性剂是改进菌株对疏水性底物利用的重要措施,张丽芳等[19]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的影响,发现较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促进石油降解,而当浓度过高时抑制石油降解,可能与表面活性剂本身的毒性有关,本研究发现的Tween-80抑制了石油的降解,可能是由于菌株对Tween-80的耐受性低造成的。

3 小结

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石油降解菌HNAU-1,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该菌可以以惟一碳源代谢石油,外加葡萄糖、淀粉和蔗糖均能抑制该菌对石油的降解,采用该菌降解石油,其最佳降解条件为:以尿素为氮源,35 ℃(25~35 ℃范围内),pH 7.5,盐度为0.5%,SDS 为表面活性剂,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采用该菌用于石油土壤修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红莉,杨金水,王占生. 降解石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降解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2):157-161.

[2] 岳战林,蒋平安. 石油类污染物的特性及环境行为[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6,24(4):307-308.


相关文章

  • 石油降解微生物_周宁一
  • DOI:10.13344/j.microbiol.china.2013.12.016 Microbiology China 微生物学通报 Dec. 20, 2013, 40(12): 2335 2013 by Institute of Mi ...查看


  • 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与微生物修复技术
  • 第1卷第6期 环境工程学报 垦垦!璺望竺!!竺翌兰!竺!堡垒!i翌璺坐!翌!垒!垦璺曼!竺呈!!i望曼 V01.1,N..6 11旦三笙垒星!坚!:兰!旦! 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与微生物修复技术 程国玲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 ...查看


  •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6卷第3期 2007年 6月 四 川环境 V01.26.No.3June2007 SICHUANENVIRONMENT ・综述・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罗洪君,王绪远,赵骞,杨东明,张学佳 (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 ...查看


  • 生物降解毕业论
  • (2014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芳香烃有机物生物降解研究 学 院: 生物与化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化工102 学 号: [1**********]3 姓 名: 王娅茹 指导教师: 缪程平 教 务 处 制 20 ...查看


  •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土壤的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持续恶化加剧,危害更加严重,已经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查看


  • 2016 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攻关部分项目指南
  • 附件1 2016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攻关部分)项目指南 一.电子信息 ....................................... 1 二.新材料 ................................ ...查看


  •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的构建
  • ,蚕蟊k疆 庶 /0n|InesVstem:httD:/^^n^n^f.iabiotech.orq 采叠生■拄艉'I蠢 枷-冀装赫赫‰gy 昂疆k =篓叁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的构建 王海滨"2韩立荣"2冯俊 ...查看


  • 白腐菌降解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白腐菌降解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姓名:魏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化学工程 指导教师:修志龙;景丽杰 20050301 摘要 矗油污染对油出周围大面积的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石油污染上壤的各种处理技术中,生物 ...查看


  • 木质素细菌降解酶的分离.筛选与优化
  • XX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二O 一 年 月 日 摘 要 生物质原料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之一,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采用木质素细菌降解酶作为预处理微生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