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真、没有敷衍地回答了记者朋友的每一个问题,整整三个小时了。是不是可以结束了?”3月14日下午2点,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掌声中站起身来,有些不舍地向大家频频挥手。现场的气氛有些伤感,因为人们知道,已经担任九年总理的温家宝明年3月将退休,再也不会在两会后举行总理记者会了。 2003年,在上任总理之初的那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曾一口气提出农村、企业、金融、政府机构四项改革。多年来,这位老人多次呼吁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成为中国改革的一面大旗。在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他依然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作为主要任务。 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九年来,中国的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引发的质疑、抱怨甚至谣诼之声也就越多。面对各种声音,温总理的态度很明确,“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在此,我们不妨通过盘点温总理在每年记者会上谈及的改革话题,以此梳理近年来本届政府的重大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质,是要改革农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最重要的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中国古代《大学》一文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有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多达5700人。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2003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国农村继土地改革、联产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中央、国务院规范农村分配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乱摊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它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党群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据权威部门统计,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减负幅度一般都在30%以上。 这次修宪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宪法修正案刚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以高票通过,就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2004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4年修宪与前三次修宪相比,是最重要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订,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此次修订将“三个代表”写入宪法,从法律层面确定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其次是根本社会制度确定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此前的表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10年的探索,这条道路愈加明晰:不同于前苏联,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是首次对政治文明提出方向性要求,也就是将政治建设作为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文明、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这次改革(银行股份制改造)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采取这样有力的措施,因为这确实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我们必须下大的决心来保证这次改革成功。 ——2004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4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股改”、“上市”成为银行界备受关注的名词。1月6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各注资225亿美元,共计450亿美元外汇资本金消息的公布,拉开了国有银行改革进入实质性变革的帷幕。同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正式挂牌。9月21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银行已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已开始运作,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我想起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位经济学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2005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标志,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影响。这表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 我们要学会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我想强调两点:第一,就是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第二,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合理的诉求要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表达。 ——2006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在京开幕。会议的一个主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面对人口众多、实力渐强的中国的崛起,世界多种声音同时出现,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崛起困境增加。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以“和谐世界”理念与“软实力”来化解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厚重之墙,走出崛起困境成为我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选择。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是充满了忧患的。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依然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问题。 ——2007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化现代化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再继续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无论是资源结构、经济结构,还是产业结构,都必须实行战略性调整;无论是党的执政理念、干部的思维方式,还是相应的评价体系及社会管理模式,也都必须加以调整。以党章的法规形式,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党的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地位,正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政治举措。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 ——2008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8年,新时期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大幕:国务院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改革30年来,大规模政府机构改革已有五次。每次重点不同,但动因相同,宗旨一致,那就是让政府机构能够适应当时国家变革的需要。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政府大部门体制的提法,被普遍认为是第六次政府改革的起点和突破口。大部门制,这个对于很多百姓而言还略显抽象的词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认真、没有敷衍地回答了记者朋友的每一个问题,整整三个小时了。是不是可以结束了?”3月14日下午2点,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掌声中站起身来,有些不舍地向大家频频挥手。现场的气氛有些伤感,因为人们知道,已经担任九年总理的温家宝明年3月将退休,再也不会在两会后举行总理记者会了。 2003年,在上任总理之初的那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曾一口气提出农村、企业、金融、政府机构四项改革。多年来,这位老人多次呼吁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成为中国改革的一面大旗。在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他依然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作为主要任务。 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九年来,中国的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引发的质疑、抱怨甚至谣诼之声也就越多。面对各种声音,温总理的态度很明确,“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在此,我们不妨通过盘点温总理在每年记者会上谈及的改革话题,以此梳理近年来本届政府的重大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质,是要改革农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最重要的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中国古代《大学》一文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有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多达5700人。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2003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国农村继土地改革、联产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中央、国务院规范农村分配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乱摊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它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党群关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据权威部门统计,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减负幅度一般都在30%以上。 这次修宪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宪法修正案刚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以高票通过,就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2004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4年修宪与前三次修宪相比,是最重要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订,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此次修订将“三个代表”写入宪法,从法律层面确定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其次是根本社会制度确定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此前的表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10年的探索,这条道路愈加明晰:不同于前苏联,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是首次对政治文明提出方向性要求,也就是将政治建设作为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文明、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这次改革(银行股份制改造)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采取这样有力的措施,因为这确实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我们必须下大的决心来保证这次改革成功。 ——2004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4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股改”、“上市”成为银行界备受关注的名词。1月6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各注资225亿美元,共计450亿美元外汇资本金消息的公布,拉开了国有银行改革进入实质性变革的帷幕。同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正式挂牌。9月21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银行已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已开始运作,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我想起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位经济学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2005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标志,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影响。这表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 我们要学会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我想强调两点:第一,就是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第二,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合理的诉求要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表达。 ——2006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在京开幕。会议的一个主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面对人口众多、实力渐强的中国的崛起,世界多种声音同时出现,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崛起困境增加。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以“和谐世界”理念与“软实力”来化解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厚重之墙,走出崛起困境成为我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选择。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是充满了忧患的。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依然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问题。 ——2007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化现代化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再继续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无论是资源结构、经济结构,还是产业结构,都必须实行战略性调整;无论是党的执政理念、干部的思维方式,还是相应的评价体系及社会管理模式,也都必须加以调整。以党章的法规形式,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党的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地位,正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政治举措。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 ——2008年总理记者招待会 2008年,新时期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大幕:国务院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改革30年来,大规模政府机构改革已有五次。每次重点不同,但动因相同,宗旨一致,那就是让政府机构能够适应当时国家变革的需要。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政府大部门体制的提法,被普遍认为是第六次政府改革的起点和突破口。大部门制,这个对于很多百姓而言还略显抽象的词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