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对从事教师工作的人的性格具有特殊的要求。教师具有的性格特征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理解、对师生关系的处理,而且对自己教育事业的成功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性格 职业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127-02
一、性格的界定
心理学对“性格”的定义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根据一个人里比多的活动方向来划分性格类型,里比多指个人内在的、本能的力量。里比多活动的方向可以指内部世界,也可以指向外部世界。前者属于内倾型,其特点是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适应环境能力差;后者为外倾型,其特点是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性格决定着职业发展的长远,事业的成功与否,与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与他的性格相适应,并有能力相支撑时,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心情舒畅,继而提高自身工作满意度,增强工作绩效,容易取得成功。如果性格与职业不适应,性格就会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从业者感到被动,缺乏兴趣,力不从心,精神紧张,给个人发展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二、教师在学校中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绝大多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上起课来就会轻松得多,就算有成绩差的学生听不懂,他也不会为难你。反之,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张,上起课来就会感觉很吃力,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干涉纪律了,教学还如何进行?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教学工作是学生和教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从这些特点我们不难看出,交流和沟通是拉近师生关系的重点。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天,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可以对他们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上完课就完成任务了,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性格较孤僻、不善言谈的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更少,无形中和学生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以至于脱离了学生,从工作中再也找不到幸福感,最终可能导致职业的失败。
2.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同事关系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境。同事之间的互相切磋,互相帮助,有助于教师增长教学才能和教育智慧,也有助于教师消除孤独感,有利于心理健康。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有较大的独立性,都是各自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另一方面,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繁重琐碎,因此经常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而且经常会遇到挫折。加之教师的工作环境又较封闭,与外界交往较少,因此教师非常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此外,某些人的不良个性特征,如封闭、自卑、嫉妒、孤僻、猜疑等还容易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同事关系给教师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教师们可以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也可以一起去唱歌等,以缓解工作的不良情绪。
3.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学校中的领导者包括了从校长、主任、到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业务管理者等不同层次的领导。作为普通教师,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既要适应对方的需要与特征,同时也在能动地影响着对方,反映着自己的需要和个性特征。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领导的这种需要就更为突出。所以教师首先要满足领导获得尊重的需要,其次,对领导的意见或建议应单独找领导谈,而不要当众让人下不来台。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问题,可以多与领导交流,如果有可能,可以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或教学改革方面主动多做一些事情,提出一些建议,帮助领导出谋划策,对于领导的一些决策和安排,如果有个人的想法,可以及时和领导沟通、交流,以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工作。性格孤僻、封闭的老师往往不善于沟通,对学校领导的决策和安排如有不满,不直接去表达,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自己的工作,甚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几大症状
最近,媒体中多次披露的“教师暴力”事件,有些甚至是发生在模范优秀教师身上,这些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教师为什么会出现暴力行为?事实表明,与这些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有密切关系的。优秀的教师更应具有好的性格,如果没有适宜的个性品质,再“优秀”也没用。
因此,性格应成为选择教师的一项重要条件,从性格适宜方面评估一个人是否适合选择教师职业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观察研究,总结出中学教师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生理、心理症状
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在抑郁和焦虑心态中,常常还会出现身体症状,如失眠、无食欲、腰部酸痛、恶心、心跳过速、呼吸困难、头疼、眩晕等。
2.人际关系症状
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对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
3.职业行为症状
这种症状在职业上主要表现为: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有的教师则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4.教师的职业倦怠
这是教师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四、处理教师性格与教学关系之间关系的做法
就事物的本真状态而言,性格是无所谓好坏强弱之分的,只是在某个特定范围内性格的优势或弱势便凸显出来了。换言之,从辩证的观点看性格,强即是弱,弱即是强。任何一个否定性的性格元素都包含着一个肯定性的因子,甚至性格元素的长处往往是通过短处反射出来的。外向型性格善于言辞、精于沟通,但失于莽撞、粗糙;内向型性格长于思考、谨于言行,但失于犹豫、多虑。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两者间的关系。
1.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自己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超过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相反,缺点也能成为优点。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定的缺陷,但只要敢于面对自我,不文过饰非,缺点就能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人格的塑造应把握好度。具体包括: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忍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强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赏。
克服不良性格弱点,还可通过心理训练改变性格:①自我激励,以模范人物或祟敬的成功者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②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自我激励;③习惯潜化,即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的力量来得更大。性格修养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从培养习惯到改变性格,要求能够针对暴露出来的性格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在个人最容易暴露性格弱点的地方,要坚决克服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战胜它。这种办法将有助于个人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完全改变性格弱点的目的。
2.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
对待一切事物都要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平静而稳定的心态,它不会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会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其实有些名言正是说明这种心态的,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者常乐”等,以此自勉,有助于保持心理的平衡。
3.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多种兴趣爱好
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各有不同表现,要保持自己稳定的良好心态,就必须扬长避短。比如在气质上属于胆汁质、多血质的人,要保持自己热情、豪放、明朗、善交际等性格特点,注意克服好冲动、浮躁、自傲、不易自制等弱点;粘液质与抑郁质的人要保持自己冷静、沉稳等性格特点,也要克服孤僻、自我封闭、自卑等弱点。教师具有多种兴趣和爱好,这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比如旅游、绘画、书法、唱歌、跳舞等,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升人的境界。所以,从事这些活动,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
4.生活作息合理安排
心理失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人在疲劳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烦恼。其实,身与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其必然心情舒畅、开朗大度。所以教育教学工作虽然繁忙,但生活作息安排一定要合理,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作为教师,学会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才会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长环境。
总之,任何一个教师,都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使自己的性格特征完美起来,只有做到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特征,经常对自己的性格品质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努力克服自身种种消极的性格特征,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职能。
【摘 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对从事教师工作的人的性格具有特殊的要求。教师具有的性格特征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理解、对师生关系的处理,而且对自己教育事业的成功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性格 职业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127-02
一、性格的界定
心理学对“性格”的定义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根据一个人里比多的活动方向来划分性格类型,里比多指个人内在的、本能的力量。里比多活动的方向可以指内部世界,也可以指向外部世界。前者属于内倾型,其特点是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适应环境能力差;后者为外倾型,其特点是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性格决定着职业发展的长远,事业的成功与否,与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与他的性格相适应,并有能力相支撑时,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心情舒畅,继而提高自身工作满意度,增强工作绩效,容易取得成功。如果性格与职业不适应,性格就会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从业者感到被动,缺乏兴趣,力不从心,精神紧张,给个人发展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二、教师在学校中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绝大多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上起课来就会轻松得多,就算有成绩差的学生听不懂,他也不会为难你。反之,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张,上起课来就会感觉很吃力,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干涉纪律了,教学还如何进行?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教学工作是学生和教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从这些特点我们不难看出,交流和沟通是拉近师生关系的重点。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天,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可以对他们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上完课就完成任务了,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性格较孤僻、不善言谈的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更少,无形中和学生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以至于脱离了学生,从工作中再也找不到幸福感,最终可能导致职业的失败。
2.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同事关系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境。同事之间的互相切磋,互相帮助,有助于教师增长教学才能和教育智慧,也有助于教师消除孤独感,有利于心理健康。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有较大的独立性,都是各自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另一方面,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繁重琐碎,因此经常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而且经常会遇到挫折。加之教师的工作环境又较封闭,与外界交往较少,因此教师非常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此外,某些人的不良个性特征,如封闭、自卑、嫉妒、孤僻、猜疑等还容易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同事关系给教师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教师们可以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也可以一起去唱歌等,以缓解工作的不良情绪。
3.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学校中的领导者包括了从校长、主任、到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业务管理者等不同层次的领导。作为普通教师,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既要适应对方的需要与特征,同时也在能动地影响着对方,反映着自己的需要和个性特征。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领导的这种需要就更为突出。所以教师首先要满足领导获得尊重的需要,其次,对领导的意见或建议应单独找领导谈,而不要当众让人下不来台。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问题,可以多与领导交流,如果有可能,可以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或教学改革方面主动多做一些事情,提出一些建议,帮助领导出谋划策,对于领导的一些决策和安排,如果有个人的想法,可以及时和领导沟通、交流,以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工作。性格孤僻、封闭的老师往往不善于沟通,对学校领导的决策和安排如有不满,不直接去表达,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自己的工作,甚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几大症状
最近,媒体中多次披露的“教师暴力”事件,有些甚至是发生在模范优秀教师身上,这些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教师为什么会出现暴力行为?事实表明,与这些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有密切关系的。优秀的教师更应具有好的性格,如果没有适宜的个性品质,再“优秀”也没用。
因此,性格应成为选择教师的一项重要条件,从性格适宜方面评估一个人是否适合选择教师职业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观察研究,总结出中学教师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生理、心理症状
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在抑郁和焦虑心态中,常常还会出现身体症状,如失眠、无食欲、腰部酸痛、恶心、心跳过速、呼吸困难、头疼、眩晕等。
2.人际关系症状
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对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
3.职业行为症状
这种症状在职业上主要表现为: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有的教师则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4.教师的职业倦怠
这是教师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四、处理教师性格与教学关系之间关系的做法
就事物的本真状态而言,性格是无所谓好坏强弱之分的,只是在某个特定范围内性格的优势或弱势便凸显出来了。换言之,从辩证的观点看性格,强即是弱,弱即是强。任何一个否定性的性格元素都包含着一个肯定性的因子,甚至性格元素的长处往往是通过短处反射出来的。外向型性格善于言辞、精于沟通,但失于莽撞、粗糙;内向型性格长于思考、谨于言行,但失于犹豫、多虑。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两者间的关系。
1.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自己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超过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相反,缺点也能成为优点。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定的缺陷,但只要敢于面对自我,不文过饰非,缺点就能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人格的塑造应把握好度。具体包括: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忍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强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赏。
克服不良性格弱点,还可通过心理训练改变性格:①自我激励,以模范人物或祟敬的成功者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②自我暗示、自我提醒、自我督促、自我激励;③习惯潜化,即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的力量来得更大。性格修养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从培养习惯到改变性格,要求能够针对暴露出来的性格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在个人最容易暴露性格弱点的地方,要坚决克服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战胜它。这种办法将有助于个人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完全改变性格弱点的目的。
2.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
对待一切事物都要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平静而稳定的心态,它不会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会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其实有些名言正是说明这种心态的,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者常乐”等,以此自勉,有助于保持心理的平衡。
3.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多种兴趣爱好
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各有不同表现,要保持自己稳定的良好心态,就必须扬长避短。比如在气质上属于胆汁质、多血质的人,要保持自己热情、豪放、明朗、善交际等性格特点,注意克服好冲动、浮躁、自傲、不易自制等弱点;粘液质与抑郁质的人要保持自己冷静、沉稳等性格特点,也要克服孤僻、自我封闭、自卑等弱点。教师具有多种兴趣和爱好,这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比如旅游、绘画、书法、唱歌、跳舞等,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升人的境界。所以,从事这些活动,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
4.生活作息合理安排
心理失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人在疲劳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烦恼。其实,身与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其必然心情舒畅、开朗大度。所以教育教学工作虽然繁忙,但生活作息安排一定要合理,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作为教师,学会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才会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长环境。
总之,任何一个教师,都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使自己的性格特征完美起来,只有做到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特征,经常对自己的性格品质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努力克服自身种种消极的性格特征,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