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一)
发布时间:2013-12-06 新闻来源:深圳艺卓公司
机械加工(以下简称机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 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在机加工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误差必须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A.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加工后的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零件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理想零件尺寸是指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中间值。
B.形状精度:形状精度是加工后的零件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相符合的程度,国家标准中规定用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作为评定形状精度的项目。理想表面的形状是指绝对的表面形状。
C.位置精度:位置精度是加工后零件各表面间实际位置与理想零件表面的位置符合的程度,国家标准中规定用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和全跳动作为评定位置精确项目。理想零件各表面间的位置是指各表面间绝对准确的位置。
零件尺寸精度的获得与加工过程中的调整、测量有关,也与刀具的制造和磨损等因素有关。零件的形状主要依靠刀具和工件作相对成形运动来获得,所以形状精度取决于机床成形运动精度,有时也取决于切削刃的形状精度。零件的位置精度则受机床精度以及工件装夹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待续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二)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二)
发布时间:2013-12-06 新闻来源:深圳艺卓公司
1 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因素
1.1 定位误差。一是基准不重合误差。在零件图上用来确定某一表面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在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须选择工件上若干几何要素作为加工时的定位基准,如果所选用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吻合,就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二是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不可能按基本尺寸制造得绝对准确,它们的实际尺寸(或位置) 都允许在分别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变动。工件定位面与夹具定位元件共同构成定位副,由于定位副制造得不准确和定位副间的配合
间隙引起的工件最大位置变动量,称为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1.2 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各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产生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轴几段轴颈的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的各种误差、轴承之间的同轴度误差、主轴绕度等。适当提高主轴及箱体的制造精度,选用高精度的轴承,提高主轴部件的装配精度,对高速主轴部件进行平衡,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等,都可提高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
1.3 传动链误差。传动链的传动误差是指内联系的传动链中首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传动误差是由传动链中各组成环节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和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所引起。
1.4 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车床导轨的精度要求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②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③前后导轨的平行度(扭曲) 。除了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及安装质量,也是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
1.5 刀具的几何误差。任何刀具在切削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磨损,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的改变。正确地选用刀具材料和选用新型耐磨的刀具材料,合理地选用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正确地采用冷却液等,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刀具的尺寸磨损。必要时还可采用补偿装置对刀具尺寸磨损进行自动补偿。
1.6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产生的误差。①是工件刚度。工艺系统中如果工件刚度相对于机床、刀具、夹具来说比较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由于刚度不足而引起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比较大。②是刀具刚度。外圆车刀在加工表面法线(y)方向上的刚度很大,其变形可以忽略不计。镗直径较小的内孔,刀杆刚度很差,刀杆受力变形对孔加工精度就有很大影响。③是机床部件刚度。
机床部件由许多零件组成,机床部件刚度迄今尚无合适的简易计算方法,目前主要还是用实验方法来测定机床部件刚度。变形与载荷不成线性关系,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重合,卸载曲线滞后于加载曲线。只有当加载曲线起点才和卸载曲线终点重合,残余变形才逐渐减小到零。
1.7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精密机械加工和大件加工中,由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有时可占工件总误差的50%。
1.8 调整误差。在机加工的每一工序中,总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地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工件、刀具在机床上的互相位置精度,是通过调整机床、刀具、夹具或工件等来保证的。当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毛坯等的原始精度都达到工艺要求而又不考虑动态因素时,调整误差的影响,对加工精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9 测量误差。零件在加工时或加工后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方法、量具精度以及工件和主客观因素都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2 提高机加工精度的措施
2.1 减少原始误差。提高加工零件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为了提高机加工精度,需对产生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始误差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精密零件的加工应尽可能提高所使用精密机床的几何精度、刚度和控制加工热变形;对具有成形表面的零件加工,则主要是如何减少成形刀具形状误差和刀具的安装误差。?
2.2 误差补偿法。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2.2.1 误差补偿法:该方法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原始误差,从而补偿或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达到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2.2.2 误差抵消法:利用原有的一种原始误差去部分或全部地抵消原有原始误差或另一种原始误差。
2.3 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为了提高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可采取分化某些原始误差的方法。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2.3.1 分化原始误差(分组) 法:根据误差反映规律,将毛坯或工序的工件尺寸经测量按大小分为n 组,每组工件的尺寸范围就缩减为原来的1 n。然后按各组的误差范围分别调整刀具相对工件的准确位置,使各组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中心基本一致,以使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大大缩小。
2.3.2 均化原始误差:这种方法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均化的原理就是通过有密切联系的工件或工具表面的相互比较和检查,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再进行相互修正加工或基准加工。
2.4 转移原始误差。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转移原始误差至非敏感方向。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若在加工过程中设法使其转移到加工误差的非敏感方向,则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转移原始误差至其他对加工精度无影响的方面。
2.5 “就地加工”保证精度。在机械加工和装配中,有些精度问题牵涉到很多零件的相互关系,如果仅从提高零部件本身的精度着手,有些精度指标不但不能达到,即使达到,成本也很高。采用“就地加工”这一简捷的方法,不但能保证装配后的最终精度,而且,在零件的机械加工中也常常用来保证加工精度。
总之,在机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加工误差,从而有效提高机加工的精度。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一)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一)
发布时间:2013-12-06 新闻来源:深圳艺卓公司
机械加工(以下简称机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 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在机加工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误差必须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A.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加工后的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零件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理想零件尺寸是指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中间值。
B.形状精度:形状精度是加工后的零件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相符合的程度,国家标准中规定用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作为评定形状精度的项目。理想表面的形状是指绝对的表面形状。
C.位置精度:位置精度是加工后零件各表面间实际位置与理想零件表面的位置符合的程度,国家标准中规定用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和全跳动作为评定位置精确项目。理想零件各表面间的位置是指各表面间绝对准确的位置。
零件尺寸精度的获得与加工过程中的调整、测量有关,也与刀具的制造和磨损等因素有关。零件的形状主要依靠刀具和工件作相对成形运动来获得,所以形状精度取决于机床成形运动精度,有时也取决于切削刃的形状精度。零件的位置精度则受机床精度以及工件装夹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待续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二)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二)
发布时间:2013-12-06 新闻来源:深圳艺卓公司
1 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因素
1.1 定位误差。一是基准不重合误差。在零件图上用来确定某一表面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在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须选择工件上若干几何要素作为加工时的定位基准,如果所选用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吻合,就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二是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不可能按基本尺寸制造得绝对准确,它们的实际尺寸(或位置) 都允许在分别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变动。工件定位面与夹具定位元件共同构成定位副,由于定位副制造得不准确和定位副间的配合
间隙引起的工件最大位置变动量,称为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1.2 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各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产生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轴几段轴颈的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的各种误差、轴承之间的同轴度误差、主轴绕度等。适当提高主轴及箱体的制造精度,选用高精度的轴承,提高主轴部件的装配精度,对高速主轴部件进行平衡,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等,都可提高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
1.3 传动链误差。传动链的传动误差是指内联系的传动链中首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传动误差是由传动链中各组成环节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和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所引起。
1.4 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车床导轨的精度要求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②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③前后导轨的平行度(扭曲) 。除了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及安装质量,也是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
1.5 刀具的几何误差。任何刀具在切削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磨损,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的改变。正确地选用刀具材料和选用新型耐磨的刀具材料,合理地选用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正确地采用冷却液等,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刀具的尺寸磨损。必要时还可采用补偿装置对刀具尺寸磨损进行自动补偿。
1.6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产生的误差。①是工件刚度。工艺系统中如果工件刚度相对于机床、刀具、夹具来说比较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由于刚度不足而引起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比较大。②是刀具刚度。外圆车刀在加工表面法线(y)方向上的刚度很大,其变形可以忽略不计。镗直径较小的内孔,刀杆刚度很差,刀杆受力变形对孔加工精度就有很大影响。③是机床部件刚度。
机床部件由许多零件组成,机床部件刚度迄今尚无合适的简易计算方法,目前主要还是用实验方法来测定机床部件刚度。变形与载荷不成线性关系,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重合,卸载曲线滞后于加载曲线。只有当加载曲线起点才和卸载曲线终点重合,残余变形才逐渐减小到零。
1.7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精密机械加工和大件加工中,由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有时可占工件总误差的50%。
1.8 调整误差。在机加工的每一工序中,总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地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工件、刀具在机床上的互相位置精度,是通过调整机床、刀具、夹具或工件等来保证的。当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毛坯等的原始精度都达到工艺要求而又不考虑动态因素时,调整误差的影响,对加工精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9 测量误差。零件在加工时或加工后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方法、量具精度以及工件和主客观因素都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2 提高机加工精度的措施
2.1 减少原始误差。提高加工零件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为了提高机加工精度,需对产生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始误差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精密零件的加工应尽可能提高所使用精密机床的几何精度、刚度和控制加工热变形;对具有成形表面的零件加工,则主要是如何减少成形刀具形状误差和刀具的安装误差。?
2.2 误差补偿法。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2.2.1 误差补偿法:该方法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原始误差,从而补偿或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达到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2.2.2 误差抵消法:利用原有的一种原始误差去部分或全部地抵消原有原始误差或另一种原始误差。
2.3 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为了提高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可采取分化某些原始误差的方法。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2.3.1 分化原始误差(分组) 法:根据误差反映规律,将毛坯或工序的工件尺寸经测量按大小分为n 组,每组工件的尺寸范围就缩减为原来的1 n。然后按各组的误差范围分别调整刀具相对工件的准确位置,使各组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中心基本一致,以使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大大缩小。
2.3.2 均化原始误差:这种方法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均化的原理就是通过有密切联系的工件或工具表面的相互比较和检查,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再进行相互修正加工或基准加工。
2.4 转移原始误差。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转移原始误差至非敏感方向。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若在加工过程中设法使其转移到加工误差的非敏感方向,则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转移原始误差至其他对加工精度无影响的方面。
2.5 “就地加工”保证精度。在机械加工和装配中,有些精度问题牵涉到很多零件的相互关系,如果仅从提高零部件本身的精度着手,有些精度指标不但不能达到,即使达到,成本也很高。采用“就地加工”这一简捷的方法,不但能保证装配后的最终精度,而且,在零件的机械加工中也常常用来保证加工精度。
总之,在机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加工误差,从而有效提高机加工的精度。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