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华语行动研究(方法):bcn3113
13. penulisan laporan penyelidikan tindakan
13. 行动研究报告的格式
(penulisan laporan penyelidikan tindakan ) ? 研究背景 the context/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研究焦点/确定研究的问题 focus/ aspect of the practice to improve ? 收集数据的策略 the action plan ? 行动implementation of action plan ? 数据收集方法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 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 反思 reflection and implications ? 跟进活动 plan for further action ? 参考资料 citation of reference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
附录(attachment)
13. 行动研究报告的格式 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是行动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以文字形式总结和公开自己的研究
过程和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理性地总结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能使自
己的研究更广泛地接收同行和社会的评价、批评和建议,有利于改进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
也便于他人分享和借鉴自己的研究成果。 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其主要内容是描述真实的教育行动研究过
程及其行动要点,解释行动的背景、原因、依据,说明研究的可行性、可信度等。 行动研究之所以成为研究,必须是有系统的、自我反省批判的探究,而且也必须是公开
于众人之前的(stenhouse,1981)。如果一项教育行动研究可被视为是严谨的研究,那么从
事此研究的教育实务工作者必须呈现其研究报告(ebbutt,1983)。特别是如果教育实务工作
者能够清楚明确地呈现其研究报告,以一种富有创意的手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并且对外发
表甚至加以出版,将能协助更多的相关人士了解整个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的结果
(lomax & paker,1995)。兹将主要历程列表如下: 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教育实务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拓展教
育知识(elliott,1998)。特别是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当中,可以开创新的知识领域。
因为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报告,呈现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成果,就像在提出对于教育知识的主
张,公开地告诉听读者,您已经做到了改进教育实务工作、改善教育实务工作情境。 研究背景 (the context/background of the study) 研究起因(背景、意义) 首先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 其次,要阐
述此项研究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研究的起因叙述要简明扼要,只要说清楚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
这个问题就行了,不需要过多地去讨论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阐述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
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 成果等。把已有研
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 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
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研究报告的撰写,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
无视前人与他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而不
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的做法也是欠妥的。 对引用的文献和观点,首先要搞清楚作者的意愿,文献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问
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第二,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中选取最典型的、富有
说服力的材料。那种简单列举和大量堆砌的做法反而降低引用材料的论证作用,并使文章臃
肿拖沓。 文献综述只需要表现出你对自己研究的主题了解多少,因此可以用介绍性的句子或段落
描述。比如,教师想要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赞美”,在文献综述中,教师就可以通过
查阅文献,写清楚以往研究中对教师的赞美分为哪些类型;教师赞美对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会有影响;你怎样看待这些研究;从当前的教 育背景出发,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教师的赞
美有何重要的意义,等等。 研究焦点 / 确定研究的问题 (focus/ aspect of the practice to improve) ? 确定
研究的问题包括对问题的描述及分析,在简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得到问题中
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将研究问题进一步理清、精确化,重新界定问题,确定研究目的。 ? 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做为行动研究的题目,如汉语拼音教学、
学生作业迟交、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基本学力测验成绩等。 ? 研究题目以解决问题、改进措施或创新措施为主。 ? 研究问题可以是:
(1) 目前暂时没有答案的。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可以用“解决??”、“分 析??”等方式来陈述。
(2) 也可以是已经有答案但是要改进的。要改进的问题可以用“提升??”、 “改进??”等方式来陈述。
(3) 或是想要进一步规划的教学计划。规划性的问题可以用“??设计”、 “??建构”、“??发展”等方式来陈述。 ? 研究题目越具体越好,以能在教学中完成研究最佳。 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时要注意: ? 行动研究要求所研究的问题具体、可操作。然而研究问题的表述应该具体(或概况)
到什么程度?比如,一位四年级的教师针对本班学生自我中心严重、不能宽容他人、影响同
伴交往的现象,准备进行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研究,那么,问题应该表述为“小学生学会
接纳他人”的研究,还是应该将其表述为“如何让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研究?
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后者,行动研究需要对问题的边界进行界定,研究对象要明确,教师研
究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不是所有年级的小学生,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接纳他人
时心理特点的差异,将问题界定为四年级学生,在行动中就更有针对性。 ? 对问题清楚的描述是开展行动研究的基础。问题呈现后,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
题时要写清楚这个问题属于哪方面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要从多方面来分析。 行动计划 / 行动方案(the action plan) 对某项研究过程进行总体策划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要包括研究什么问题(论点),从什么
地方获得什么数据(论据),这些数据(论据)如何解释来最有效地支持研究的问题。 通常研究过程的设计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义研究的基本问题 研究的问题指的是有争议或者大家缺乏了解的领域或知识,通过研究过程将这些问题弄
清楚,或者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研究的问题通常都是可以用一个或者一系列的问
题的表述或论断(statement)来表达。
研究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要宽泛,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包容相关的问
题。研究的问题不能是一个概念本身,而是一个有关这个概念的问题,也就是要对这个问题
寻求具体的答案,而不是笼统地讲一个概念。在一般逻辑上,有三个层次的问题:what(是
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做)。 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 非常重要。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看,绝大多数的研究
都不是孤立的结果。别人通常都会在你所研究的领域做过探索。既便不是与你的思路和方法
一样,也会涉及到你所研究的领域。因此,承认别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
结和评论是一般研究的开始,也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识别和进行反思的前提和基础。注
重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会使研究者避免走许多弯路,也会使研究本身具有更大的价值。 通常,通过文献回顾,可以了解所进行的研究领域及其相关内容;知晓相关领域有影响
的成果及其内容;比较和熟悉相关的问题和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 系;知道哪些地方存在知
识空缺或者是缺陷,从而进一步规划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文献回顾应该贯穿研究的
整个过程,是研究的基础。这部分工作主要是从最终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 第三步:确定研究的分析方法 研究的分析方法一般指是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还是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不同研究问题往
往要求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在研究的探索阶段,所要研究的问题还没有界定清 楚,特别是
测度指标不确定,理论的框架还很模糊,通常我们更需要定性的方法,也就是从收集和分析
定性的数据来逐步推导出概念模型。如果在理论框架或概念模型比较清楚,测度指标比较确
定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考虑用定量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量指标,用以验证理论假设,或
者衡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不是对立的,两者之间是起到相辅相成作
用的。所收集的定性资料可以通过编码和统计的方法用定量的方式来进行分析;所收集的定
量数据往往也需要定性的方式来进行解释,特别是对测度指标的定义和描述能最大程度地辅
助定量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第四步:进行数据的收集 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都要涉及如下问题:收集什么数据或资料,从
哪里收集数据和资料,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通常数据的来源有两个:第一手数据
(primary data)和第二手数据。(secondary data )。第一手数据是我们专门为回答我们的
研究问题而收集的原始数据。第二手数据是别人曾为某目的而收集的数据。 第一手数据与第二手数据各有优势。收集第一手数据,研究者可以专门针对自己的需要
收集,可以自己定义数据的范围,也可以排除某些不相关的因素的影响等。而 第二手数据的优势是收集的速度快,成本相对低,但是第二手数据未必能够满足回答研
究的需要,因为数据是别人为其自身的目的收集的,其数据定义、测度指标、收集的时间等
与我们的研究要求未必十分吻合。所以,第二手的数据一般在研究中有三个作用:在某个角
度上满足作为参考和比较的需要、文献回顾的需要,以及作为研究的唯一数据来源。用第二
手数据作为唯一数据来源的研究多半是对历史行为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或者是在各方面不可
能收集到第一手数据的情况下。实际上,国家统计机构公布的大量数据为研究者解决了数据
收集的问题。
第二手数据来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在线和非在线数据库等。数据的形式为书籍资
料、论文资料、研究报告、统计资料等。第一手数据有许多的收集方式,定性数据的收集包
括小组讨论、深度访问、实地考察等。定量数据收集主要就是问卷调查。可以采取面对面形
式,也可以采取电话方式,甚至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第一手数据。 第五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转化成可以进行
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三个步骤。 数据编辑(data editing)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保证
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便于进一步的编码和录入。数据编码(data coding)就是
对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例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一个数字
或其他符号。
数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将许多的不同回答减少到对以后分析有意义的有限的分类。数据
录入(data entry)是将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数据录入到可以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处理
的计算机中,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键盘、光电扫描仪等。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例
如spss等对所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少量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工作表
(spreadsheet)来录入和处理。 数据的分析就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要根据回答不同
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和验证方法。对于有些研究,仅需要描述性的统计方法,
对于另一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在统计学中,假设的验证需要推论的统计方法
(inferential statistics)。
第六步:得出结论,并完成论文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
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
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
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
意义)、参考文献、附录。
行动计划进行程序(implementation of action plan)篇二:行动研究法结题报告格式 结题报告格式(行动研究法) 结题报告封面: 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立项号:
单位:
负责人:
地址:
邮编:
电话:
邮箱:
时间: 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关键词界定
课题中的关键词用一句话进行界定,准确。
二、课题提出
三、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对整个研究活动起着引领指向作用。 研究目标应简单准确,用一句话表述。 研究目标不能多。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实施教师
六、研究内容与操作
七、研究过程
八、检测与研究效果
九、研究分析
十、研究成果和课题获奖
(一)研究成果
(二)课题获奖
(三)作品发表
十一、研究创新
十二、评价反思(存在问题与设想) 十三、研究组织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年 月 日篇三:行动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改进的行动研究 研究背景:温州市某普通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一个教学班共52名学生,使用人教社
初中英语教材第五册。执教者为该班英语老师。 项目时间: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发现问题:教师不能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合理、及时、恰当的理答 提出假设:
1.学生:
①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预设问题的答案,导致教师短时间内未作出合理的理答; ②由
于师生关系不融洽,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抵抗情绪,回答问题时故意刁难教师,以 致教师
不知所措;
③学生对问题不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或思维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解,答案与正解南辕北辙;
④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组织的问题答案欠逻辑性和清晰性, 教师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导致
无法合理理答;
⑤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低,以致教师没听清,无法理答; ⑥学生学习习惯各异。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是立刻作答,而是环顾四周或沉默一会
儿再作答,导致理答沉寂时间过长。
2.教师: 浅层次归因: ①教师提问声音小,学生没有听清所问问题; ②教师由于缺乏理答经验,暂不具备必要
的教学机智; ③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明显倾听不够,没有理解学生答案; ④由于教师专业素质、技能欠佳,听清了学生的回答,但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依然不
能明白学生的意思,也会导致无法形成恰当的理答; ⑤由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即使听清了、理解了学生的答案,但却无法用英语流利
的表达出来;
⑥教师个人情绪。 深层次归因: ①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对学生问题答案进行预设; ②教师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
考虑学情; ③教师提问指令不清晰,导致学生错误理解指令,回答错误。 3.教材及环境等: ①教材里面本身含有有歧义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学生形
成不同的答案;
②课堂纪律混乱,导致教师没听清学生答案或影响教师情绪都会影响教师的合理理答;
③班级形式:班级人数和班级类型等。同样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在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回
答。在小班,老师会考虑提问覆盖面,理答会更具体;在大班,由于教学时间和精力有限,
教师不会顾及提问覆盖面,其理答也会更简洁。在重点班,学生英语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普通
班,其问题答案质量也会更高、更具体、更全面;反之,普通班学生的答案(尤其是深层次
问题)会更简单,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理答时给予更多的指导。 初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式,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调查初
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笔者在行动研究前,对该教学班的52名学生,进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现状”的问
卷调查。发放问卷52份,收回48份,全部有效。被调查者基本资料如下:48人中,男生28
人,女生20人;性格外向型学生29人,内向型学生19人;优等生10人,中等生25人,学
困生12人(其中一名学生未对自己的成绩排名定位);座位处于教室前排的学生17人,中间
的13人,后排的18人。
调查显示,当学生自信的完全回答正确问题后,教师一般简单表扬或机械重复学生的答
案,即消极理答方式。其中简单表扬占25.45%,机械重复占26.36%。当学生回答正确,但表
现出犹豫不决时,教师通常简单的重复学生的答案(18.18%),即诊断性理答中的机械重复。
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部分正确时,教师一般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扩展和补充(26.09%),或让
其他同学帮他补充完整(20.29%),即发展性理答策略。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般会直接
纠正学生错误(37.78),属于目标性理答中的代答式。31.11%的学生认为教师会对他就行善
意纠错,再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即否定引导。当学生回答得很自信,但答案并不正确时,48.72%
的学生认为教师会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再纠正错误,即激励性理答。当学生的回答不着边
际、离题较远时,教师一般会提供一定的线索,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60%),
或对这个问题进行“改造”,用新的措辞和句式重新提出问题,即(否定引导或探问)。当学
生沉默,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一般会把这个复杂的、难度较高的问题分解 成几个相对简单的小问题,重新进行提问(31.43),即发展性理答中的探问策略,或简
单重复这个问题,再问学生(25.71)即诊断性理答中的机械重复。 52.08%的学生对英语教师的理答方式非常满意,47.92%的学生对老师的理答方式比较满
意。可见,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课堂理答行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从英语教师的理答效果上
看,72.34%的学生认为,当教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反馈和评价后,他们大部分可以掌握,但
有一些还不能完全明白。只有23.4%的学生认为教师理答后,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完全明白。
综上所述,教师的理答效果还不尽理想。 通过问卷调查,针对上面的假设归因,我们发现关于教师的浅层次归因被否定了。第一,
教师声音小。85.42%的学生都可以听清楚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第二,课堂倾听不够。94.34%
的学生认为但同学回答问题时,教师都会面带微笑的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第三,教师专业
素质、技能或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这名教师专业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
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因此,影响教师有效理答的原因可能是深层次原因。第一,教师问
题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18.6%的学生认为教师提的问题太难了,他们对问题不理
解。第二,教师提问指令不清晰,导致学生错误理解指令,回答错误。10.47%的学生认为教
师所提问题表述不清晰。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39.53%的学生上课走神,对问题的思考或
思维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解,答案与正解南辕北辙。22.09%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混乱也是影响
他们听清教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
2、访谈结果分析
行动研究前,笔者对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主要从英语教师对理答的认识、对理答的重
视程度、具体问题情境下的理答方式和关于理答的反思这四个方面来访谈,试图了解初中英
语教师课堂理答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当问教师:“什么是理答?理答的目的是什么?”
时,教师说:“理答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能提高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
性”关于教师对理答的认识,笔者发现教师能从字面出发,比较准确的说出理答的含义,但
从表情和语气上发现教师并不十分关注“理答”这一教学行为。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如问答行
为的其他环节。当笔者把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成五种问题情境,访问教
师在课堂上一般是如何理答的?教师一边微笑一边说:“一般学生答对,就简单表扬一下,答
不出来就转问另一名学生,如果再答不出,我就会代答。我没有把理答分成那么多和那么细
的问题情境。”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理答一般是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处理,没
有将理答作为一种需要关注的教学行为。理答方式、语言、策略单一,多为诊断性理答和激
励性理答。关于理答的反思,教师也表示为认真反思过。 纵观上述访谈,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理答行为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对理答不够重视,将理答作为一种课堂评价方式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实际教学中缺少有效
理答策略。具体表现为:理答言语匮乏、理答不具体、理答时机选择不当、理答情感缺少真
诚、理答层次较低等。
3、课堂观察
行动研究前,我们随机抽取了这名英语教师的一节家常课,利用“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
表”进行课堂观察,统计结果如下: 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表
班级: 九年级(10)班 课时:unit9听说课 执教教师:季素艳 通过“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表”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该教师的理答方式主要以语言性
理答为主,占到了90.47%;非语言性理答比例较少,占到了9.53%。而问卷调查显示,23.81%
的学生表示,他们期望教师除表扬、鼓励外,还能使用身势语或面部表情进行理答,表达对
他们回答问题的认可和鼓励。该教师的理答方式多为诊断性理答和激励性理答,占到了所有
理答方式的一半以上。发展性理答占14.28%,目标性理答占4.76,事实上,发展性理答和目
标性理答属于较高层次的理答。但本节课教师的理答行为却以诊断性理答和激励性理答为主。
对于高层次理答策略的运用,该教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新确认问题:初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低效”,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理答意识、理答技
巧和理答策略。
教师反思:我从学生、教师、教材及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假设归因,有很多都被否定了。
我从这次调查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假设归因并不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看问题不
能只看表面,要透过表面看本质。通过调查,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
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都表明,教师课堂理答行为不当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理答意识、理答
技巧和理答策略,对有效理答的方法和途径不清楚。经过认真考虑,我决定把重点放在对英
语教师进行课堂理答策略的培训上,并提高教师的理答意识和理答技巧。 行动方案设计:
1、梳理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相关文献,让教师厘清理答的定义、内涵、外延、分类等相
关概念,对理答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2、利用“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表”对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进行课堂观察,并借助英语教师
课堂话语分析对其理答行为进行客观描述,记录理答行为,将研究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
师,使之改变不良的课堂理答行为,并进行正确的理答策略和技巧指导。 数据收集方式:1.
问卷调查;2.访谈;3.课堂观察量表;4.课堂话语分析 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中,每周我们随机选取该教师的三节英语课,利用“教师理答水
平观察量表”,通过课堂观察进行数据搜集,并用摄像机摄录课堂,便于课后对课堂理答行为
进行更细致分析。每周结束后,会对一周的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并有针对性的从教室理答
语言、理答时机、理答策略等方面,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提供一些有针对性地建议。 评价结
果:篇四:行动研究报告 自然拼读法能否有效帮助学习新单词的研究报告
【摘要】:在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教学中,伴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和书写,阅读量的
提高,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很困难,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尽管,老师在
教学中采取了很多方法和手段,却仍然感到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而学生面临最根本的困
难就是单词难读,难记。教师也饱尝了词汇教学的不易,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局面迫在眉睫。
用自然拼读法学习单词,学生掌握单词更牢固,与死记硬背的方式相比更轻松,学习效果更
好。即使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也能根据已学的自然拼读法猜出它的读音。中学生在学习英语
的开始阶段就建立英语字母代表发音的观念,加上适当的练习,使学生遇到生词的时候,就
可以张口念、出声读,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因此,通过自然拼读法来培养学
生的拼读、拼写以及阅读能力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关键词】:中学生 词汇 自然拼读法 绪论:
自然拼读法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所有国家都使用并全力推广的一种单词拼读法之
一。英语词汇中有百分之七十的规律单词,都可以用自然拼读法拼写出来。自然拼读法
是用26个字母的发音,5个元音字母与前一个辅音字母进行相拼并操练的拼读法。自然拼读
法可以大大提高单词拼读的准确率,为以后学生学习单词,牢记单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研究的背景:
高桥中学英语教师的师资比较薄弱,教学中仍存在:脱离具体语境的孤立操练词汇,导
致学生被动记忆;词汇教学前后联系薄弱,系统性不强,没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过分追求
词汇意思的准确,忽视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疲于听写、批改,没有真正顾忌学生内
心的需要。教师饱尝了词汇教学的不易,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局面迫在眉睫。 许多学生用记忆单词字母顺序的方法学英语,把单词拆成一个一个的字母,然后记忆字
母的排列顺序。大部分同学还会标注谐音汉字来记忆英语单词。错误的学习,不仅延误语言
开发的黄金期,也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昭通市大关县使用的是仁爱版教材。这套教材内容
丰富,信息量大,长篇幅的文章比较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困扰,出现了单词认读难、
遗忘率高、阅读障碍等情况。用自然拼读法学习单词,学生掌握单词更牢固,与死记硬背的
方式相比更轻松,学习效果更好。即使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也能根据已学的自然拼读法猜出
它的读音。例如看到单词cap,只要知道c发/k/,a发/ ?/,p发/p/,学生很快就能读出/ k?p
/。阅读的流利性也会随之提高。
二、研究的意义
1.汉语拼音的音有许多发音与英语发音很相似,中学生才接触英语,在学习语音时,会
用汉语谐音来标注,运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语音教学,就可以使用汉语拼音对语音教学产生的
正迁移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英语语音和字母组合的发音。
2、能够避免学习48个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减轻学生学习音 标的负担。 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二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两种方法都是进行音素教学,国际
音标学习48个音标;而phonics则学习48个音素中的44个。不同点是国际音标因此另外一
套书面符号来代表音素,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加重了负担。而自然拼读法则因此字母和字
母组合来代表音素,这就可以弥补 因学习国际音标而需兼顾音、形的缺陷。
3、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效率。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学生把握了单词中字母
的发音,学习单词再也不用靠模仿来记住单词的发音,可以做到见词可读;学生了解英语拼
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使用这些规律就可记住单词的拼写,做到听音可写。
三、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研究解决教师教学方法形式化严重,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词汇拼读规律,缺乏
合理性、科学性的问题。
在听课、查阅教案、与教师座谈的过程了解到,教师很少采用自然拼读法的方法进行词
汇教学,而实际教学中许多内容需要借助自然拼读法来完成,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会限制学
生的求知欲,直接影响学生认读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英语词汇
教学中必须采用自然拼读法,才能使教学体现趣味化、多样化的同时提高实效性,促进英语
教学可持续发展。
2、通过研究解决中学生见词不会读,对学过词汇遗忘率较高,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 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迅速下降,一堂英语课上,往往是教师讲解
示范,学生模仿跟读,课堂实效性缺乏,使英语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的课程总目标难以实现。结合教学内容合理使用自然拼读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拼读规律,培
养学生见词会读,听音能写的能力。
四、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1、方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经验总结。
2、对象:大关县高桥中学七年级141班及142班。
五、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从2014年10月开始,止于2015年1月,共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14.10——2014.11)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完成时间:10月 — 11月)
(2)设计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 (完成时间:11月)
2. 实施阶段 (2014.11——2014.12)
(1)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师单词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完成时间:12月)
(2)根据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工作,形成初步的课题研 究成果。 (完成时间:11月-12月)
(3)边研究边总结。
(完成时间:11月-12月)
3. 总结阶段(2014.11——2014.12)
(1)阶段成果展示(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研究成果。 (完成时间:2014.11-2015.1)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完成时间:2014.11-2015.1)
六、研究的实践过程
对于偏远山区的学生而言,他们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在小学都没有学过英 语。他们进入初一才开始接触26个英文字母。这对于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完26
个英文字母后,大部分老师会开始音标教学。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而言,音标教学是一套
全新的知识系统,要重新认识其发音,形态等。其要求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易于造成新的学
习困难。
分析英语单词的发音和书写规律,可以发现英语单词主流是规则的,少部分的所谓不规
则发音也都有一定的发音模式。这些模式随着更多词汇的学习是可以有效地掌握的。自然拼
读法就是根据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这种发音学习法利用字母本身代表的发音以及各种字母
组合产生的发音来学习字母和单词,系统的归类,最终让初学英语的人建立字母与发音的直
觉音感。它不同于音标教学,无需重新学习一套新的知识体系,而是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掌握
单词音和形的内在关联和规律。学生如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能做到看到任何的字母组
合就会立刻直觉反应应该如何发音。听到任何发音,也可以立即拼写出单词,那么前面提到
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学生的阅读和书写也能产生积极地影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
中我们渗透了自然拼读法。
(一)、利用chant和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元音的发音教学 相对辅音字母来说,元音字母的发音教学比较难,因为元音字母的发音与汉语有很大区
别,而且元音字母的发音要复杂得多,一个字母有好几种发音。在开音节中他们发的是字母
的名称音,而在闭音节中则发其它音。
(二)、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进行辅音的字母的发音教学。
(三)、渗透发音规律,实现见词能读 运用自然拼读法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掌握代表英语44个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逐渐渗透26个字母的常规发音,帮助学生在字篇五:行动研究报告 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行动研究报告 单 位:芜湖工业学校 姓 名:戈 虹 学 科:语 文 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行动研究报告
【摘要】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选用、聘用人才的一项重要条件。中职学生口语交
际能力低下,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和发展。根据中职学生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按听力、
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说话三个阶段训练可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信息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加广泛,交流更加频繁。这就要
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就是用有声语言,伴以恰
当的肢体语言,以听与说为实现方式,来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
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中职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听话时做
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
得体”。“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
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但是,直到今日,人们对口
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仍然不够重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它们处理成读写教学的附庸。认
识上的不足势必导致实践上的失误或低效。正如张志公所指出的:“会说,话说得好,越来越
成为生活、工作、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传统积弊很深的汉语文教学界是很难被
理解、重视得足够的,或者虽然理解了,重视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是很难做得足够的。” 根据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我从倾听和表达两方面对我校313名高一新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显示,无论在倾听还是在表达方面,学生的整体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胆小自
卑,声音不响亮;习惯用方言说话,用语不准确;表达内容简略,不生动;说话意思不完整、
不连贯;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不能认真听他人表达等。可见,
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迫在眉睫。
二、问题的归因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应试教育的结果。由于应试教育中升学考试不开考口语交际,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忽视口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
2、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低,语言贫乏。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有四类学生选择了中等职业教
育:入学时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有能力障碍的学生;低收入阶层的学生;来自农村初中的
学生。在这四类学生中,语文功底差的占90%以上。我曾就芜湖市某中职学校450名学生入
学时语文成绩进行了统计,统计显示,均分55分(满分120)。这些学业上的失败者,课外
阅读量少,语言贫乏。
3、中职学生自卑胆怯,口语交际锻炼机会少。中职学生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差,
受到周围人的批评、指责多,表扬、肯定少,甚至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的歧视。他们甚
感“己不如人”,“时时留心,处处在意”。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活动中,缺乏口语锻
炼的勇气。久而久之,便有了心理障碍,自卑胆怯,惮于开口,羞于启齿。
三、措施与行动
根据以上分析,从2006年起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按下面三个阶段来训练中职学生
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阶段:听力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前两个月)。听的能力对语言习得、交谈合
作、提高口语水平等都非常重要。从培养尊重别人、锻炼耐性的角度来说,听实际比说更重
要。
具体做法是:前期播放一些与本专业或生活有关的讲座录像,训练学生听的专注。要求
学生目光与对方交流,用点头、微笑、语气词等来传达反馈信息,听到精彩的地方用掌声表
示。后期播放一些精彩的演讲录音,要求学生听后能理解演讲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同
时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桌每天聊天半小时,话题不限,但要求听者用心地听,让对方
知道 “我喜欢听你说”,“我重视你的意见”, 并能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导、鼓励对方更有兴趣谈下去。
第二阶段: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后三个月)。情态语言指面
部各部位动作表情构成的语言。其基本主体是眼语。另外还有口、耳、鼻、舌、腮、头、颈
等部位的动作表情构成的语言。身势语言指身体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信号。其
基本主体是手势语,另外还有肩、臂、腿、腰、足等部位的动作信号。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
在口语交际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它们在不同场合能表达种种丰富的情感含义,并且
人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必定要辅之以相应的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来传达信息。如憎恶时的
斜视、高兴时的拍手、愤怒时的握拳等等。因此,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一定要
对其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进行训练。 具体做法是:
1、眼神训练。对镜使眼球作∞字型、w字型、一字型(上下或左右)运动;按正视、斜
视、虚视、注视、眼珠乱转、眼珠上翻、眼珠向下的顺序变换眼神。
2、手势训练。用手势表现出悔恨、犹豫、急躁、不好意思、有信心、下决心、请注意、
敬意、悲恸等意思。
3演示训练。先进行静态训练,要求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向学生站一分钟。再进行动态
训练,要求学生从教室门进来,登台,站定,环视,讲几句话。
4、哑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构想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可以从微型小说、小品文、漫画
中寻找材料),用哑剧形式表演,要能让其他学生说出表演内容。
第三阶段:说话训练。说话的过程,就是将人的思想感情,用一定的句式加以组织,通
过语音表达出来的过程。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的训练,来培养中职学生的说话能力。 具体做法是:
1、朗读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一下学期前两个月)。每节课安排3-5名同学上台朗读,要
求学生课前自己准备朗读材料。教师和其他 同学共同从普通话、语音、语调、停顿、感情等方面对朗读评分,评分成绩记入学期总
评成绩。
2、演讲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一下学期后三个月)。刚开始训练可由学生自己选择演讲的
主题,可带稿子上台演讲。慢慢地过渡到由教师规定演讲的主题(为避免学生生厌或无话可
说,主题可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但演讲稿由学生自己撰写,并能脱稿演讲,注意训练学生
在忘稿情况下灵活“救场”能力。教师结合演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评、指正。
3、辩论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二上学期)。初时,由老师在课前就一些热点话题提出自己
的看法,并让学生言简意赅地谈对此话题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表述不同于他人的观点,一
段时间后,可由学生自己挑选话题,自由辩论。在学生有了相互辩论能力的基础上,组织学
生开展辩论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4、应聘演讲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二下学期)。应聘演讲,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检验。
主要采用模拟现场招聘会的形式进行应聘演讲训练。训练前向学生讲清楚应聘时要注意的事
项,并准备好三分钟的自我介绍。训练中引导学生交谈的语言做到:热情、准确、简洁、诚
实。
当然,除了上面的系统训练外,我很用心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环节来训练中职学生口
语表达,如复述、答问、讨论、朗读、表演课本剧、谈读后感、谈作文构思、口头小作文等,
注意学生课堂说话的质量,去发现表达中的优缺点,及时对学生进行说话指导。此外,我还
很重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中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实践中学习口语表达,在实践中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开展主题班会与主题实践活动等。口语交际训
练可随时随处进行,只要持之以恒,严之以格,有趣有序,就一定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
际能力。
小学华语行动研究(方法):bcn3113
13. penulisan laporan penyelidikan tindakan
13. 行动研究报告的格式
(penulisan laporan penyelidikan tindakan ) ? 研究背景 the context/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研究焦点/确定研究的问题 focus/ aspect of the practice to improve ? 收集数据的策略 the action plan ? 行动implementation of action plan ? 数据收集方法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 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 反思 reflection and implications ? 跟进活动 plan for further action ? 参考资料 citation of reference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
附录(attachment)
13. 行动研究报告的格式 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是行动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以文字形式总结和公开自己的研究
过程和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理性地总结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能使自
己的研究更广泛地接收同行和社会的评价、批评和建议,有利于改进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
也便于他人分享和借鉴自己的研究成果。 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其主要内容是描述真实的教育行动研究过
程及其行动要点,解释行动的背景、原因、依据,说明研究的可行性、可信度等。 行动研究之所以成为研究,必须是有系统的、自我反省批判的探究,而且也必须是公开
于众人之前的(stenhouse,1981)。如果一项教育行动研究可被视为是严谨的研究,那么从
事此研究的教育实务工作者必须呈现其研究报告(ebbutt,1983)。特别是如果教育实务工作
者能够清楚明确地呈现其研究报告,以一种富有创意的手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并且对外发
表甚至加以出版,将能协助更多的相关人士了解整个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的结果
(lomax & paker,1995)。兹将主要历程列表如下: 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教育实务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拓展教
育知识(elliott,1998)。特别是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当中,可以开创新的知识领域。
因为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报告,呈现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成果,就像在提出对于教育知识的主
张,公开地告诉听读者,您已经做到了改进教育实务工作、改善教育实务工作情境。 研究背景 (the context/background of the study) 研究起因(背景、意义) 首先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 其次,要阐
述此项研究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研究的起因叙述要简明扼要,只要说清楚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
这个问题就行了,不需要过多地去讨论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阐述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
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 成果等。把已有研
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 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
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研究报告的撰写,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
无视前人与他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而不
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的做法也是欠妥的。 对引用的文献和观点,首先要搞清楚作者的意愿,文献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问
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第二,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中选取最典型的、富有
说服力的材料。那种简单列举和大量堆砌的做法反而降低引用材料的论证作用,并使文章臃
肿拖沓。 文献综述只需要表现出你对自己研究的主题了解多少,因此可以用介绍性的句子或段落
描述。比如,教师想要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赞美”,在文献综述中,教师就可以通过
查阅文献,写清楚以往研究中对教师的赞美分为哪些类型;教师赞美对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会有影响;你怎样看待这些研究;从当前的教 育背景出发,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教师的赞
美有何重要的意义,等等。 研究焦点 / 确定研究的问题 (focus/ aspect of the practice to improve) ? 确定
研究的问题包括对问题的描述及分析,在简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得到问题中
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将研究问题进一步理清、精确化,重新界定问题,确定研究目的。 ? 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做为行动研究的题目,如汉语拼音教学、
学生作业迟交、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基本学力测验成绩等。 ? 研究题目以解决问题、改进措施或创新措施为主。 ? 研究问题可以是:
(1) 目前暂时没有答案的。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可以用“解决??”、“分 析??”等方式来陈述。
(2) 也可以是已经有答案但是要改进的。要改进的问题可以用“提升??”、 “改进??”等方式来陈述。
(3) 或是想要进一步规划的教学计划。规划性的问题可以用“??设计”、 “??建构”、“??发展”等方式来陈述。 ? 研究题目越具体越好,以能在教学中完成研究最佳。 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时要注意: ? 行动研究要求所研究的问题具体、可操作。然而研究问题的表述应该具体(或概况)
到什么程度?比如,一位四年级的教师针对本班学生自我中心严重、不能宽容他人、影响同
伴交往的现象,准备进行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研究,那么,问题应该表述为“小学生学会
接纳他人”的研究,还是应该将其表述为“如何让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研究?
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后者,行动研究需要对问题的边界进行界定,研究对象要明确,教师研
究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不是所有年级的小学生,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接纳他人
时心理特点的差异,将问题界定为四年级学生,在行动中就更有针对性。 ? 对问题清楚的描述是开展行动研究的基础。问题呈现后,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
题时要写清楚这个问题属于哪方面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要从多方面来分析。 行动计划 / 行动方案(the action plan) 对某项研究过程进行总体策划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要包括研究什么问题(论点),从什么
地方获得什么数据(论据),这些数据(论据)如何解释来最有效地支持研究的问题。 通常研究过程的设计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义研究的基本问题 研究的问题指的是有争议或者大家缺乏了解的领域或知识,通过研究过程将这些问题弄
清楚,或者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研究的问题通常都是可以用一个或者一系列的问
题的表述或论断(statement)来表达。
研究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要宽泛,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包容相关的问
题。研究的问题不能是一个概念本身,而是一个有关这个概念的问题,也就是要对这个问题
寻求具体的答案,而不是笼统地讲一个概念。在一般逻辑上,有三个层次的问题:what(是
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做)。 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 非常重要。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看,绝大多数的研究
都不是孤立的结果。别人通常都会在你所研究的领域做过探索。既便不是与你的思路和方法
一样,也会涉及到你所研究的领域。因此,承认别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
结和评论是一般研究的开始,也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识别和进行反思的前提和基础。注
重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会使研究者避免走许多弯路,也会使研究本身具有更大的价值。 通常,通过文献回顾,可以了解所进行的研究领域及其相关内容;知晓相关领域有影响
的成果及其内容;比较和熟悉相关的问题和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 系;知道哪些地方存在知
识空缺或者是缺陷,从而进一步规划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文献回顾应该贯穿研究的
整个过程,是研究的基础。这部分工作主要是从最终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 第三步:确定研究的分析方法 研究的分析方法一般指是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还是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不同研究问题往
往要求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在研究的探索阶段,所要研究的问题还没有界定清 楚,特别是
测度指标不确定,理论的框架还很模糊,通常我们更需要定性的方法,也就是从收集和分析
定性的数据来逐步推导出概念模型。如果在理论框架或概念模型比较清楚,测度指标比较确
定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考虑用定量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量指标,用以验证理论假设,或
者衡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不是对立的,两者之间是起到相辅相成作
用的。所收集的定性资料可以通过编码和统计的方法用定量的方式来进行分析;所收集的定
量数据往往也需要定性的方式来进行解释,特别是对测度指标的定义和描述能最大程度地辅
助定量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第四步:进行数据的收集 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都要涉及如下问题:收集什么数据或资料,从
哪里收集数据和资料,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通常数据的来源有两个:第一手数据
(primary data)和第二手数据。(secondary data )。第一手数据是我们专门为回答我们的
研究问题而收集的原始数据。第二手数据是别人曾为某目的而收集的数据。 第一手数据与第二手数据各有优势。收集第一手数据,研究者可以专门针对自己的需要
收集,可以自己定义数据的范围,也可以排除某些不相关的因素的影响等。而 第二手数据的优势是收集的速度快,成本相对低,但是第二手数据未必能够满足回答研
究的需要,因为数据是别人为其自身的目的收集的,其数据定义、测度指标、收集的时间等
与我们的研究要求未必十分吻合。所以,第二手的数据一般在研究中有三个作用:在某个角
度上满足作为参考和比较的需要、文献回顾的需要,以及作为研究的唯一数据来源。用第二
手数据作为唯一数据来源的研究多半是对历史行为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或者是在各方面不可
能收集到第一手数据的情况下。实际上,国家统计机构公布的大量数据为研究者解决了数据
收集的问题。
第二手数据来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在线和非在线数据库等。数据的形式为书籍资
料、论文资料、研究报告、统计资料等。第一手数据有许多的收集方式,定性数据的收集包
括小组讨论、深度访问、实地考察等。定量数据收集主要就是问卷调查。可以采取面对面形
式,也可以采取电话方式,甚至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第一手数据。 第五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转化成可以进行
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三个步骤。 数据编辑(data editing)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保证
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便于进一步的编码和录入。数据编码(data coding)就是
对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例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一个数字
或其他符号。
数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将许多的不同回答减少到对以后分析有意义的有限的分类。数据
录入(data entry)是将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数据录入到可以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处理
的计算机中,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键盘、光电扫描仪等。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例
如spss等对所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少量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工作表
(spreadsheet)来录入和处理。 数据的分析就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要根据回答不同
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和验证方法。对于有些研究,仅需要描述性的统计方法,
对于另一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在统计学中,假设的验证需要推论的统计方法
(inferential statistics)。
第六步:得出结论,并完成论文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
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
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
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
意义)、参考文献、附录。
行动计划进行程序(implementation of action plan)篇二:行动研究法结题报告格式 结题报告格式(行动研究法) 结题报告封面: 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立项号:
单位:
负责人:
地址:
邮编:
电话:
邮箱:
时间: 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关键词界定
课题中的关键词用一句话进行界定,准确。
二、课题提出
三、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对整个研究活动起着引领指向作用。 研究目标应简单准确,用一句话表述。 研究目标不能多。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实施教师
六、研究内容与操作
七、研究过程
八、检测与研究效果
九、研究分析
十、研究成果和课题获奖
(一)研究成果
(二)课题获奖
(三)作品发表
十一、研究创新
十二、评价反思(存在问题与设想) 十三、研究组织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年 月 日篇三:行动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改进的行动研究 研究背景:温州市某普通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一个教学班共52名学生,使用人教社
初中英语教材第五册。执教者为该班英语老师。 项目时间: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发现问题:教师不能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合理、及时、恰当的理答 提出假设:
1.学生:
①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预设问题的答案,导致教师短时间内未作出合理的理答; ②由
于师生关系不融洽,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抵抗情绪,回答问题时故意刁难教师,以 致教师
不知所措;
③学生对问题不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或思维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解,答案与正解南辕北辙;
④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组织的问题答案欠逻辑性和清晰性, 教师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导致
无法合理理答;
⑤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低,以致教师没听清,无法理答; ⑥学生学习习惯各异。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是立刻作答,而是环顾四周或沉默一会
儿再作答,导致理答沉寂时间过长。
2.教师: 浅层次归因: ①教师提问声音小,学生没有听清所问问题; ②教师由于缺乏理答经验,暂不具备必要
的教学机智; ③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明显倾听不够,没有理解学生答案; ④由于教师专业素质、技能欠佳,听清了学生的回答,但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依然不
能明白学生的意思,也会导致无法形成恰当的理答; ⑤由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即使听清了、理解了学生的答案,但却无法用英语流利
的表达出来;
⑥教师个人情绪。 深层次归因: ①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对学生问题答案进行预设; ②教师问题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
考虑学情; ③教师提问指令不清晰,导致学生错误理解指令,回答错误。 3.教材及环境等: ①教材里面本身含有有歧义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学生形
成不同的答案;
②课堂纪律混乱,导致教师没听清学生答案或影响教师情绪都会影响教师的合理理答;
③班级形式:班级人数和班级类型等。同样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在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回
答。在小班,老师会考虑提问覆盖面,理答会更具体;在大班,由于教学时间和精力有限,
教师不会顾及提问覆盖面,其理答也会更简洁。在重点班,学生英语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普通
班,其问题答案质量也会更高、更具体、更全面;反之,普通班学生的答案(尤其是深层次
问题)会更简单,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理答时给予更多的指导。 初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式,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调查初
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笔者在行动研究前,对该教学班的52名学生,进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理答现状”的问
卷调查。发放问卷52份,收回48份,全部有效。被调查者基本资料如下:48人中,男生28
人,女生20人;性格外向型学生29人,内向型学生19人;优等生10人,中等生25人,学
困生12人(其中一名学生未对自己的成绩排名定位);座位处于教室前排的学生17人,中间
的13人,后排的18人。
调查显示,当学生自信的完全回答正确问题后,教师一般简单表扬或机械重复学生的答
案,即消极理答方式。其中简单表扬占25.45%,机械重复占26.36%。当学生回答正确,但表
现出犹豫不决时,教师通常简单的重复学生的答案(18.18%),即诊断性理答中的机械重复。
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部分正确时,教师一般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扩展和补充(26.09%),或让
其他同学帮他补充完整(20.29%),即发展性理答策略。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般会直接
纠正学生错误(37.78),属于目标性理答中的代答式。31.11%的学生认为教师会对他就行善
意纠错,再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即否定引导。当学生回答得很自信,但答案并不正确时,48.72%
的学生认为教师会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再纠正错误,即激励性理答。当学生的回答不着边
际、离题较远时,教师一般会提供一定的线索,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60%),
或对这个问题进行“改造”,用新的措辞和句式重新提出问题,即(否定引导或探问)。当学
生沉默,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一般会把这个复杂的、难度较高的问题分解 成几个相对简单的小问题,重新进行提问(31.43),即发展性理答中的探问策略,或简
单重复这个问题,再问学生(25.71)即诊断性理答中的机械重复。 52.08%的学生对英语教师的理答方式非常满意,47.92%的学生对老师的理答方式比较满
意。可见,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课堂理答行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从英语教师的理答效果上
看,72.34%的学生认为,当教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反馈和评价后,他们大部分可以掌握,但
有一些还不能完全明白。只有23.4%的学生认为教师理答后,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完全明白。
综上所述,教师的理答效果还不尽理想。 通过问卷调查,针对上面的假设归因,我们发现关于教师的浅层次归因被否定了。第一,
教师声音小。85.42%的学生都可以听清楚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第二,课堂倾听不够。94.34%
的学生认为但同学回答问题时,教师都会面带微笑的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第三,教师专业
素质、技能或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这名教师专业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
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因此,影响教师有效理答的原因可能是深层次原因。第一,教师问
题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18.6%的学生认为教师提的问题太难了,他们对问题不理
解。第二,教师提问指令不清晰,导致学生错误理解指令,回答错误。10.47%的学生认为教
师所提问题表述不清晰。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39.53%的学生上课走神,对问题的思考或
思维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解,答案与正解南辕北辙。22.09%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混乱也是影响
他们听清教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
2、访谈结果分析
行动研究前,笔者对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主要从英语教师对理答的认识、对理答的重
视程度、具体问题情境下的理答方式和关于理答的反思这四个方面来访谈,试图了解初中英
语教师课堂理答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当问教师:“什么是理答?理答的目的是什么?”
时,教师说:“理答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能提高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
性”关于教师对理答的认识,笔者发现教师能从字面出发,比较准确的说出理答的含义,但
从表情和语气上发现教师并不十分关注“理答”这一教学行为。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如问答行
为的其他环节。当笔者把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成五种问题情境,访问教
师在课堂上一般是如何理答的?教师一边微笑一边说:“一般学生答对,就简单表扬一下,答
不出来就转问另一名学生,如果再答不出,我就会代答。我没有把理答分成那么多和那么细
的问题情境。”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理答一般是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处理,没
有将理答作为一种需要关注的教学行为。理答方式、语言、策略单一,多为诊断性理答和激
励性理答。关于理答的反思,教师也表示为认真反思过。 纵观上述访谈,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理答行为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对理答不够重视,将理答作为一种课堂评价方式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实际教学中缺少有效
理答策略。具体表现为:理答言语匮乏、理答不具体、理答时机选择不当、理答情感缺少真
诚、理答层次较低等。
3、课堂观察
行动研究前,我们随机抽取了这名英语教师的一节家常课,利用“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
表”进行课堂观察,统计结果如下: 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表
班级: 九年级(10)班 课时:unit9听说课 执教教师:季素艳 通过“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表”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该教师的理答方式主要以语言性
理答为主,占到了90.47%;非语言性理答比例较少,占到了9.53%。而问卷调查显示,23.81%
的学生表示,他们期望教师除表扬、鼓励外,还能使用身势语或面部表情进行理答,表达对
他们回答问题的认可和鼓励。该教师的理答方式多为诊断性理答和激励性理答,占到了所有
理答方式的一半以上。发展性理答占14.28%,目标性理答占4.76,事实上,发展性理答和目
标性理答属于较高层次的理答。但本节课教师的理答行为却以诊断性理答和激励性理答为主。
对于高层次理答策略的运用,该教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新确认问题:初中教师课堂理答行为“低效”,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理答意识、理答技
巧和理答策略。
教师反思:我从学生、教师、教材及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假设归因,有很多都被否定了。
我从这次调查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假设归因并不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看问题不
能只看表面,要透过表面看本质。通过调查,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
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都表明,教师课堂理答行为不当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理答意识、理答
技巧和理答策略,对有效理答的方法和途径不清楚。经过认真考虑,我决定把重点放在对英
语教师进行课堂理答策略的培训上,并提高教师的理答意识和理答技巧。 行动方案设计:
1、梳理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相关文献,让教师厘清理答的定义、内涵、外延、分类等相
关概念,对理答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2、利用“教师理答水平观察量表”对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进行课堂观察,并借助英语教师
课堂话语分析对其理答行为进行客观描述,记录理答行为,将研究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
师,使之改变不良的课堂理答行为,并进行正确的理答策略和技巧指导。 数据收集方式:1.
问卷调查;2.访谈;3.课堂观察量表;4.课堂话语分析 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中,每周我们随机选取该教师的三节英语课,利用“教师理答水
平观察量表”,通过课堂观察进行数据搜集,并用摄像机摄录课堂,便于课后对课堂理答行为
进行更细致分析。每周结束后,会对一周的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并有针对性的从教室理答
语言、理答时机、理答策略等方面,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提供一些有针对性地建议。 评价结
果:篇四:行动研究报告 自然拼读法能否有效帮助学习新单词的研究报告
【摘要】:在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教学中,伴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和书写,阅读量的
提高,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很困难,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尽管,老师在
教学中采取了很多方法和手段,却仍然感到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而学生面临最根本的困
难就是单词难读,难记。教师也饱尝了词汇教学的不易,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局面迫在眉睫。
用自然拼读法学习单词,学生掌握单词更牢固,与死记硬背的方式相比更轻松,学习效果更
好。即使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也能根据已学的自然拼读法猜出它的读音。中学生在学习英语
的开始阶段就建立英语字母代表发音的观念,加上适当的练习,使学生遇到生词的时候,就
可以张口念、出声读,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因此,通过自然拼读法来培养学
生的拼读、拼写以及阅读能力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关键词】:中学生 词汇 自然拼读法 绪论:
自然拼读法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所有国家都使用并全力推广的一种单词拼读法之
一。英语词汇中有百分之七十的规律单词,都可以用自然拼读法拼写出来。自然拼读法
是用26个字母的发音,5个元音字母与前一个辅音字母进行相拼并操练的拼读法。自然拼读
法可以大大提高单词拼读的准确率,为以后学生学习单词,牢记单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研究的背景:
高桥中学英语教师的师资比较薄弱,教学中仍存在:脱离具体语境的孤立操练词汇,导
致学生被动记忆;词汇教学前后联系薄弱,系统性不强,没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过分追求
词汇意思的准确,忽视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疲于听写、批改,没有真正顾忌学生内
心的需要。教师饱尝了词汇教学的不易,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局面迫在眉睫。 许多学生用记忆单词字母顺序的方法学英语,把单词拆成一个一个的字母,然后记忆字
母的排列顺序。大部分同学还会标注谐音汉字来记忆英语单词。错误的学习,不仅延误语言
开发的黄金期,也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昭通市大关县使用的是仁爱版教材。这套教材内容
丰富,信息量大,长篇幅的文章比较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困扰,出现了单词认读难、
遗忘率高、阅读障碍等情况。用自然拼读法学习单词,学生掌握单词更牢固,与死记硬背的
方式相比更轻松,学习效果更好。即使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也能根据已学的自然拼读法猜出
它的读音。例如看到单词cap,只要知道c发/k/,a发/ ?/,p发/p/,学生很快就能读出/ k?p
/。阅读的流利性也会随之提高。
二、研究的意义
1.汉语拼音的音有许多发音与英语发音很相似,中学生才接触英语,在学习语音时,会
用汉语谐音来标注,运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语音教学,就可以使用汉语拼音对语音教学产生的
正迁移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英语语音和字母组合的发音。
2、能够避免学习48个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减轻学生学习音 标的负担。 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二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两种方法都是进行音素教学,国际
音标学习48个音标;而phonics则学习48个音素中的44个。不同点是国际音标因此另外一
套书面符号来代表音素,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加重了负担。而自然拼读法则因此字母和字
母组合来代表音素,这就可以弥补 因学习国际音标而需兼顾音、形的缺陷。
3、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效率。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学生把握了单词中字母
的发音,学习单词再也不用靠模仿来记住单词的发音,可以做到见词可读;学生了解英语拼
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使用这些规律就可记住单词的拼写,做到听音可写。
三、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研究解决教师教学方法形式化严重,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词汇拼读规律,缺乏
合理性、科学性的问题。
在听课、查阅教案、与教师座谈的过程了解到,教师很少采用自然拼读法的方法进行词
汇教学,而实际教学中许多内容需要借助自然拼读法来完成,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会限制学
生的求知欲,直接影响学生认读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英语词汇
教学中必须采用自然拼读法,才能使教学体现趣味化、多样化的同时提高实效性,促进英语
教学可持续发展。
2、通过研究解决中学生见词不会读,对学过词汇遗忘率较高,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 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迅速下降,一堂英语课上,往往是教师讲解
示范,学生模仿跟读,课堂实效性缺乏,使英语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的课程总目标难以实现。结合教学内容合理使用自然拼读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拼读规律,培
养学生见词会读,听音能写的能力。
四、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1、方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经验总结。
2、对象:大关县高桥中学七年级141班及142班。
五、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从2014年10月开始,止于2015年1月,共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14.10——2014.11)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完成时间:10月 — 11月)
(2)设计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 (完成时间:11月)
2. 实施阶段 (2014.11——2014.12)
(1)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师单词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完成时间:12月)
(2)根据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工作,形成初步的课题研 究成果。 (完成时间:11月-12月)
(3)边研究边总结。
(完成时间:11月-12月)
3. 总结阶段(2014.11——2014.12)
(1)阶段成果展示(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研究成果。 (完成时间:2014.11-2015.1)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完成时间:2014.11-2015.1)
六、研究的实践过程
对于偏远山区的学生而言,他们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在小学都没有学过英 语。他们进入初一才开始接触26个英文字母。这对于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完26
个英文字母后,大部分老师会开始音标教学。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而言,音标教学是一套
全新的知识系统,要重新认识其发音,形态等。其要求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易于造成新的学
习困难。
分析英语单词的发音和书写规律,可以发现英语单词主流是规则的,少部分的所谓不规
则发音也都有一定的发音模式。这些模式随着更多词汇的学习是可以有效地掌握的。自然拼
读法就是根据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这种发音学习法利用字母本身代表的发音以及各种字母
组合产生的发音来学习字母和单词,系统的归类,最终让初学英语的人建立字母与发音的直
觉音感。它不同于音标教学,无需重新学习一套新的知识体系,而是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掌握
单词音和形的内在关联和规律。学生如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能做到看到任何的字母组
合就会立刻直觉反应应该如何发音。听到任何发音,也可以立即拼写出单词,那么前面提到
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学生的阅读和书写也能产生积极地影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
中我们渗透了自然拼读法。
(一)、利用chant和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元音的发音教学 相对辅音字母来说,元音字母的发音教学比较难,因为元音字母的发音与汉语有很大区
别,而且元音字母的发音要复杂得多,一个字母有好几种发音。在开音节中他们发的是字母
的名称音,而在闭音节中则发其它音。
(二)、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进行辅音的字母的发音教学。
(三)、渗透发音规律,实现见词能读 运用自然拼读法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掌握代表英语44个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逐渐渗透26个字母的常规发音,帮助学生在字篇五:行动研究报告 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行动研究报告 单 位:芜湖工业学校 姓 名:戈 虹 学 科:语 文 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行动研究报告
【摘要】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选用、聘用人才的一项重要条件。中职学生口语交
际能力低下,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和发展。根据中职学生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按听力、
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说话三个阶段训练可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信息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加广泛,交流更加频繁。这就要
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就是用有声语言,伴以恰
当的肢体语言,以听与说为实现方式,来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
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中职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听话时做
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
得体”。“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
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但是,直到今日,人们对口
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仍然不够重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它们处理成读写教学的附庸。认
识上的不足势必导致实践上的失误或低效。正如张志公所指出的:“会说,话说得好,越来越
成为生活、工作、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传统积弊很深的汉语文教学界是很难被
理解、重视得足够的,或者虽然理解了,重视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是很难做得足够的。” 根据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我从倾听和表达两方面对我校313名高一新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显示,无论在倾听还是在表达方面,学生的整体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胆小自
卑,声音不响亮;习惯用方言说话,用语不准确;表达内容简略,不生动;说话意思不完整、
不连贯;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不能认真听他人表达等。可见,
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迫在眉睫。
二、问题的归因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应试教育的结果。由于应试教育中升学考试不开考口语交际,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忽视口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
2、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低,语言贫乏。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有四类学生选择了中等职业教
育:入学时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有能力障碍的学生;低收入阶层的学生;来自农村初中的
学生。在这四类学生中,语文功底差的占90%以上。我曾就芜湖市某中职学校450名学生入
学时语文成绩进行了统计,统计显示,均分55分(满分120)。这些学业上的失败者,课外
阅读量少,语言贫乏。
3、中职学生自卑胆怯,口语交际锻炼机会少。中职学生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差,
受到周围人的批评、指责多,表扬、肯定少,甚至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的歧视。他们甚
感“己不如人”,“时时留心,处处在意”。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活动中,缺乏口语锻
炼的勇气。久而久之,便有了心理障碍,自卑胆怯,惮于开口,羞于启齿。
三、措施与行动
根据以上分析,从2006年起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按下面三个阶段来训练中职学生
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阶段:听力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前两个月)。听的能力对语言习得、交谈合
作、提高口语水平等都非常重要。从培养尊重别人、锻炼耐性的角度来说,听实际比说更重
要。
具体做法是:前期播放一些与本专业或生活有关的讲座录像,训练学生听的专注。要求
学生目光与对方交流,用点头、微笑、语气词等来传达反馈信息,听到精彩的地方用掌声表
示。后期播放一些精彩的演讲录音,要求学生听后能理解演讲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同
时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桌每天聊天半小时,话题不限,但要求听者用心地听,让对方
知道 “我喜欢听你说”,“我重视你的意见”, 并能用适当的提问来引导、鼓励对方更有兴趣谈下去。
第二阶段: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后三个月)。情态语言指面
部各部位动作表情构成的语言。其基本主体是眼语。另外还有口、耳、鼻、舌、腮、头、颈
等部位的动作表情构成的语言。身势语言指身体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信号。其
基本主体是手势语,另外还有肩、臂、腿、腰、足等部位的动作信号。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
在口语交际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它们在不同场合能表达种种丰富的情感含义,并且
人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必定要辅之以相应的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来传达信息。如憎恶时的
斜视、高兴时的拍手、愤怒时的握拳等等。因此,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一定要
对其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进行训练。 具体做法是:
1、眼神训练。对镜使眼球作∞字型、w字型、一字型(上下或左右)运动;按正视、斜
视、虚视、注视、眼珠乱转、眼珠上翻、眼珠向下的顺序变换眼神。
2、手势训练。用手势表现出悔恨、犹豫、急躁、不好意思、有信心、下决心、请注意、
敬意、悲恸等意思。
3演示训练。先进行静态训练,要求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向学生站一分钟。再进行动态
训练,要求学生从教室门进来,登台,站定,环视,讲几句话。
4、哑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构想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可以从微型小说、小品文、漫画
中寻找材料),用哑剧形式表演,要能让其他学生说出表演内容。
第三阶段:说话训练。说话的过程,就是将人的思想感情,用一定的句式加以组织,通
过语音表达出来的过程。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的训练,来培养中职学生的说话能力。 具体做法是:
1、朗读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一下学期前两个月)。每节课安排3-5名同学上台朗读,要
求学生课前自己准备朗读材料。教师和其他 同学共同从普通话、语音、语调、停顿、感情等方面对朗读评分,评分成绩记入学期总
评成绩。
2、演讲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一下学期后三个月)。刚开始训练可由学生自己选择演讲的
主题,可带稿子上台演讲。慢慢地过渡到由教师规定演讲的主题(为避免学生生厌或无话可
说,主题可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但演讲稿由学生自己撰写,并能脱稿演讲,注意训练学生
在忘稿情况下灵活“救场”能力。教师结合演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评、指正。
3、辩论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二上学期)。初时,由老师在课前就一些热点话题提出自己
的看法,并让学生言简意赅地谈对此话题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表述不同于他人的观点,一
段时间后,可由学生自己挑选话题,自由辩论。在学生有了相互辩论能力的基础上,组织学
生开展辩论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4、应聘演讲训练(时间安排在高二下学期)。应聘演讲,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检验。
主要采用模拟现场招聘会的形式进行应聘演讲训练。训练前向学生讲清楚应聘时要注意的事
项,并准备好三分钟的自我介绍。训练中引导学生交谈的语言做到:热情、准确、简洁、诚
实。
当然,除了上面的系统训练外,我很用心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环节来训练中职学生口
语表达,如复述、答问、讨论、朗读、表演课本剧、谈读后感、谈作文构思、口头小作文等,
注意学生课堂说话的质量,去发现表达中的优缺点,及时对学生进行说话指导。此外,我还
很重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中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实践中学习口语表达,在实践中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开展主题班会与主题实践活动等。口语交际训
练可随时随处进行,只要持之以恒,严之以格,有趣有序,就一定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
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