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刘成章

《安塞腰鼓》刘成章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2、同学们,欣赏了这精彩的表演场面,你对安塞腰鼓有了怎样的认识?你的心中必然 会有所触动,此时你的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生交流评议: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

3、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要形象地描绘出来,确实不易。

那么,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

走进黄土高原,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所写的——《安塞腰鼓》(齐读课题)。让我们看

看作者是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

二、 听读课文,知内容。

1、播放课文的范读录音;请同学们认真听读课文,边听边圈划出重点词语。试用

“________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2、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

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

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

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3、小结:仅仅听了一遍,大家就能从文中找出这么多评价安塞腰鼓的词语和句子,可见,

大家听得很认真,作者写的也很好。想必,现在“隆隆 隆隆”的鼓声还在你的耳边回响,

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段前标上序号,弄清文章的结构。

三、自读课文,明晰结构

1、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即

(板书)开篇 (1-4): 安静的腰鼓 以静衬动

(5 -13):火烈的舞蹈

(14-17):激越的鼓声

主体(5-27): 激昂的腰鼓 (18-22):击鼓的后生

(24-27):变幻的舞姿

结束(28-30):寂静的腰鼓 无声衬有声

2、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

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四、 师生互动,赏析文脉。

1、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用“静”。

2、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二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3、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以静衬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与第-部分形成前后呼应。

五、品味语言,寻找美点

1、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文中四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安塞腰鼓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说一说。 生说 。。。。。。

2、提问:大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真强,安塞腰鼓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变幻的舞姿,好在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和鼓声的巨大力量,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用一、两个词写下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生谈。。。。。。

3、安塞腰鼓让我们想到了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阳刚美,更让我们想到了他们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真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如此气势恢宏,离不开作者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精彩的语言描述。请同学们画一画自己认为精彩的词或句,用“我喜

欢 „„这个词或句子,因为„„ ”的句式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自由发言 。。。。。。

4、小结:在句式上,作者多用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在修辞上,大量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语气连贯,有节奏感。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颂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六、小结:本文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仅仅是在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吗?不,同时也在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和力量,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强健有力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人民。

七、作业: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开篇 (1-4): 安静的腰鼓

主体 (5-27):激昂的腰鼓 好:形式 意蕴

结束(28-30):寂静的腰鼓

《安塞腰鼓》刘成章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2、同学们,欣赏了这精彩的表演场面,你对安塞腰鼓有了怎样的认识?你的心中必然 会有所触动,此时你的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生交流评议: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

3、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要形象地描绘出来,确实不易。

那么,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

走进黄土高原,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所写的——《安塞腰鼓》(齐读课题)。让我们看

看作者是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

二、 听读课文,知内容。

1、播放课文的范读录音;请同学们认真听读课文,边听边圈划出重点词语。试用

“________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2、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

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

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

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3、小结:仅仅听了一遍,大家就能从文中找出这么多评价安塞腰鼓的词语和句子,可见,

大家听得很认真,作者写的也很好。想必,现在“隆隆 隆隆”的鼓声还在你的耳边回响,

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段前标上序号,弄清文章的结构。

三、自读课文,明晰结构

1、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即

(板书)开篇 (1-4): 安静的腰鼓 以静衬动

(5 -13):火烈的舞蹈

(14-17):激越的鼓声

主体(5-27): 激昂的腰鼓 (18-22):击鼓的后生

(24-27):变幻的舞姿

结束(28-30):寂静的腰鼓 无声衬有声

2、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

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四、 师生互动,赏析文脉。

1、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用“静”。

2、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二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3、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以静衬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与第-部分形成前后呼应。

五、品味语言,寻找美点

1、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文中四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安塞腰鼓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说一说。 生说 。。。。。。

2、提问:大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真强,安塞腰鼓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变幻的舞姿,好在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和鼓声的巨大力量,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用一、两个词写下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生谈。。。。。。

3、安塞腰鼓让我们想到了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阳刚美,更让我们想到了他们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真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如此气势恢宏,离不开作者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精彩的语言描述。请同学们画一画自己认为精彩的词或句,用“我喜

欢 „„这个词或句子,因为„„ ”的句式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自由发言 。。。。。。

4、小结:在句式上,作者多用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在修辞上,大量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语气连贯,有节奏感。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颂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六、小结:本文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仅仅是在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吗?不,同时也在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和力量,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强健有力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人民。

七、作业: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开篇 (1-4): 安静的腰鼓

主体 (5-27):激昂的腰鼓 好:形式 意蕴

结束(28-30):寂静的腰鼓


相关文章

  • 名师王君教学实录--安塞腰鼓
  • 听王君聊课(114):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5日 授课班级:青岛学生 课型:诵读型文本 课堂特色:激情洋 ...查看


  •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一
  • 国培计划(2015)四川省初中语文教师送教下乡培训 绵阳师院绵竹班(第四次活动) <安塞腰鼓> 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 ...查看


  • 文本教学:不能"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大禹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千古传颂,因为那是大禹公而忘私,竭尽全力治理洪水,来解除民众受水患之苦的崇高行为.但是,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文本教学,也像大禹一样"三过家门而不入",那又将是一种 ...查看


  •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修辞手法所体现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3.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 ...查看


  • 翻译:安塞腰鼓(刘成章)
  • 翻译:安塞腰鼓 (刘成章) Translation: Ansai Waist Drum (Liu Chengzhang) (translated: alexcwlin; edited: adam.L)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A group o ...查看


  • 17安塞腰鼓教案(用)
  • <安塞腰鼓>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查看


  •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粗犷雄浑的气势.学习课文第一段"鼓响前的静" ...查看


  • 17[安塞腰鼓]导学案
  • <安塞腰鼓>导学案 制作老师:段周格 [学习目标] 1.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3.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陶冶情操. [作者及安塞腰鼓简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 ...查看


  • 安塞腰鼓详教学过程
  • 17 安塞腰鼓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 一. 谈话导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新疆这篇辽阔的土地上孕育除了热情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同样孕育了柔美的维吾尔族舞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跨越地域来到黄土高原,欣赏一段腰鼓表演.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课前你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