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第四讲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观----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观【物质概念、意识概念、二者关系】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范畴—--1、概括性最高的基本概念,如化合、分解是化学范畴,矛盾、质和量等是哲学范畴,2、类型、范围)

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1、旧唯物主义的哲学的物质观

(旧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蜼物主义

首先提出了世界的物质本质问题

这种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些“原初物质”所生成和构造的。如:古希腊的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中国古代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相生相克形成万事万物。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在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上探索和说明世界的物质性是正确的(方向正确),但仅依据生活经验的真理和猜测,缺乏也不可能得到科学的验证(方法匮乏),把对世界本原的认识问题简单化,反映了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

这种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近代实证科学发展基础上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

这种物质观以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特别是最成熟的牛顿力学影响,他们用机械理论、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一具体层次(原子),但这种原子是经科学证明了的,而与朴素唯物主义猜测的原子论是有区别的。 ③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贡献】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对哲学的物质范畴无凝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思想,基本方面是正确的,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都未能根据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物质观。

从思维方式角度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一具体层次(原子)。他们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可以感知的具体物质形态,或者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个层次是不科学的,所犯的共同错误是把哲学上讲的物质和具体的实物、物质的一般和个别相混淆,【错误】即在对物质问题的思考中把共性简单等同或归结为个性。 这种旧的物质观必然被新的物质观所替代,而这种新的物质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前人关于物质认识中的正确论点和思想,并对具体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①恩格斯---- 为制定哲学物质概念指明了方向

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抽象出来的)物质(谁见过?

1

但谁又能离开?)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恩格斯的这个论述,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物质------------共性、一般----世界的

概念

物质形态

自然科学--- 物质结构 ----------个性、特殊----具体的

恩格斯的哲学物质概念:----是各种具体物质的总和、是一种简称。是事物的共同属性概括。与具体物质的关系----个性与共性、具体与抽象

为制定和把握哲学物质概念指明了方向。

②列宁----第一次对哲学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

20世纪初,列宁总结了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把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明确区别开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对哲学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从而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列宁对物质概念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印、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范畴的。

【标志的是性质(客观实在性)而不是实体(物质客体): ※ 是标志而不是本身,即物质是客观实在这种性质的标志;

※ 抽象的是共性而不是全部内容,即是物质的性质而不是内容;

※ 这种性质是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

③物质范畴的内容: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是哲学范畴。是标志、是客观实在(这种东西)的标志,是哲学概念。

其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只要具备这种性质的(事、物、现象)就是物质。 其三: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具有可知性。

④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A:意识从其起源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

由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最终人类的意识。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一、劳动使猿脑发展成人脑,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客观需要和可能)

其二、劳动使语言得以产生,语言作为意识的外在表达形式,使人决的思想得以表达和交流。(促进意识发展)

其三、劳动提供了意识的源泉,意识的丰富内容,也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以及其它的社会交往中取得的。

意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2

B、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映像、是物质的属性),意识在内容上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即就其活动的物质

器官来说,是人脑的机能就其和客体的关系来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就是说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观念的东西是人脑中的东西,是移入并改造过的人脑中的东西) 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⑤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丰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事物和现象未被人类所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 认识的东西。

未知世界和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这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小结: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高度抽象和无限具体的统一,它经受了科学实践发展的不断检验,日益显示其深刻性、正确性。

首先,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形态的可变性和物质不可穷尽性的原理。

其次,现代科学证明,新发现的物质客体及其复杂结构和特性,并没有改变物质是 “客观实在”的事实,而是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科学论断。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性---运动观

①、世界的物质的

3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恩格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A自然界的物质的

宇宙天体是物质的,宇宙天体中的地球是物质的。

广漠辽阔的天空。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蓝天,其实它是由亿万颗星球所组成的物质系统。 生命现象是物质的。生命----动物和人类,不是“上帝”的杰作,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

B、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也是物质的统一体。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而人的意识虽不是物质,却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的机能,即使反映的对象也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彻底的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到底,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发展史。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C、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身体和头脑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产生以后,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实践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

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生产方式的客观性与自然物的客观性完全一样,即社会存在的物质性与自然存在的物质性完全一样。而且,社会存在对人的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多个,否定了二元论和多元论。

4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本原是物质

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否定了唯心主义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观点。

(客体)的共同性质即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运动

A、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统一性 存在方式

图:世界―――物质―――运动 世界――――物质――――运动

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过程标志而不是具体过程。】

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即位置不变,性质不变。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③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以时空表述的

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5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共同的本质和本原是物质,都统一于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内在的统一于—――物质世界。这个统一于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照其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马克思主义之前-----“半截子”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这是在马克思主义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

B、马克思主义====彻底的唯物主义【在前(三)-(1)-2已论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下次课讲),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在前面(三)-(1)-3)已论述(三个方面)

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A、原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践的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B、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

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思想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而不是偏离事实。这是我们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6

第四讲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观----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观【物质概念、意识概念、二者关系】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范畴—--1、概括性最高的基本概念,如化合、分解是化学范畴,矛盾、质和量等是哲学范畴,2、类型、范围)

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1、旧唯物主义的哲学的物质观

(旧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蜼物主义

首先提出了世界的物质本质问题

这种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些“原初物质”所生成和构造的。如:古希腊的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中国古代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相生相克形成万事万物。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在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上探索和说明世界的物质性是正确的(方向正确),但仅依据生活经验的真理和猜测,缺乏也不可能得到科学的验证(方法匮乏),把对世界本原的认识问题简单化,反映了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

这种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近代实证科学发展基础上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

这种物质观以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特别是最成熟的牛顿力学影响,他们用机械理论、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一具体层次(原子),但这种原子是经科学证明了的,而与朴素唯物主义猜测的原子论是有区别的。 ③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贡献】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对哲学的物质范畴无凝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思想,基本方面是正确的,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都未能根据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物质观。

从思维方式角度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一具体层次(原子)。他们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可以感知的具体物质形态,或者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个层次是不科学的,所犯的共同错误是把哲学上讲的物质和具体的实物、物质的一般和个别相混淆,【错误】即在对物质问题的思考中把共性简单等同或归结为个性。 这种旧的物质观必然被新的物质观所替代,而这种新的物质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前人关于物质认识中的正确论点和思想,并对具体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①恩格斯---- 为制定哲学物质概念指明了方向

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抽象出来的)物质(谁见过?

1

但谁又能离开?)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恩格斯的这个论述,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物质------------共性、一般----世界的

概念

物质形态

自然科学--- 物质结构 ----------个性、特殊----具体的

恩格斯的哲学物质概念:----是各种具体物质的总和、是一种简称。是事物的共同属性概括。与具体物质的关系----个性与共性、具体与抽象

为制定和把握哲学物质概念指明了方向。

②列宁----第一次对哲学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

20世纪初,列宁总结了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把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明确区别开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对哲学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的规定,从而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列宁对物质概念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印、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范畴的。

【标志的是性质(客观实在性)而不是实体(物质客体): ※ 是标志而不是本身,即物质是客观实在这种性质的标志;

※ 抽象的是共性而不是全部内容,即是物质的性质而不是内容;

※ 这种性质是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

③物质范畴的内容: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是哲学范畴。是标志、是客观实在(这种东西)的标志,是哲学概念。

其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只要具备这种性质的(事、物、现象)就是物质。 其三: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具有可知性。

④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A:意识从其起源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

由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最终人类的意识。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一、劳动使猿脑发展成人脑,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客观需要和可能)

其二、劳动使语言得以产生,语言作为意识的外在表达形式,使人决的思想得以表达和交流。(促进意识发展)

其三、劳动提供了意识的源泉,意识的丰富内容,也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以及其它的社会交往中取得的。

意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2

B、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映像、是物质的属性),意识在内容上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即就其活动的物质

器官来说,是人脑的机能就其和客体的关系来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就是说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观念的东西是人脑中的东西,是移入并改造过的人脑中的东西) 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⑤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丰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事物和现象未被人类所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 认识的东西。

未知世界和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这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小结: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高度抽象和无限具体的统一,它经受了科学实践发展的不断检验,日益显示其深刻性、正确性。

首先,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形态的可变性和物质不可穷尽性的原理。

其次,现代科学证明,新发现的物质客体及其复杂结构和特性,并没有改变物质是 “客观实在”的事实,而是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科学论断。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性---运动观

①、世界的物质的

3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恩格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A自然界的物质的

宇宙天体是物质的,宇宙天体中的地球是物质的。

广漠辽阔的天空。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蓝天,其实它是由亿万颗星球所组成的物质系统。 生命现象是物质的。生命----动物和人类,不是“上帝”的杰作,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

B、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也是物质的统一体。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而人的意识虽不是物质,却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的机能,即使反映的对象也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彻底的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到底,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发展史。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C、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身体和头脑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产生以后,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实践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

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生产方式的客观性与自然物的客观性完全一样,即社会存在的物质性与自然存在的物质性完全一样。而且,社会存在对人的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多个,否定了二元论和多元论。

4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本原是物质

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否定了唯心主义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观点。

(客体)的共同性质即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运动

A、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统一性 存在方式

图:世界―――物质―――运动 世界――――物质――――运动

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过程标志而不是具体过程。】

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即位置不变,性质不变。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③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以时空表述的

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5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共同的本质和本原是物质,都统一于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内在的统一于—――物质世界。这个统一于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照其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马克思主义之前-----“半截子”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这是在马克思主义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

B、马克思主义====彻底的唯物主义【在前(三)-(1)-2已论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下次课讲),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在前面(三)-(1)-3)已论述(三个方面)

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A、原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践的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B、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

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思想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而不是偏离事实。这是我们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6


相关文章

  • 物质概念的理解
  • 化解哲学物质概念的几个难点 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关于物质概念,有不少不好化解的难点.这里从教学的角度,试图化解这些, 以便帮助学生理解. 一.世界"本原"的一元论下的"存在"二元论.世界的本原是一元的, ...查看


  • 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_列宁物质概念新解_杨昌玲
  • 理论探讨 1999年第2期 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物质概念新解 杨昌玲 曲松滨 我国传统哲学教科书一般依据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哲学物质概念的表述,将物质概念解释为单纯的"客观实在" ...查看


  • 对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分析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考 核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对马克思物质概念的分析 论文小组组长:刘永旺 学号:11080229 论文小组组员:邹 强 学号:11080262 论文小组组员:曾长茂学号:110 ...查看


  • [世界的物质性]最新教案
  •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运用: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从世界物质性出发,结合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实例说明一切 ...查看


  • 关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
  • 在<哲学常识>教材第一课"物质"的概念中,第一课"意识的本质"中分别提到了"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概念..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可回避,是学生 ...查看


  •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第二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主要内容: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历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一)一元论与二元论 一元论: 哲学上的一元论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 ...查看


  • 物质观及其意义
  • 最佳答案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素朴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它终 ...查看


  • 物质世界是连续的
  • 摘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连续的,即物质存在在时间上没有中断,在空间上没有空白.物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及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和空间都体现着物质世界的连续性. 关键词:物质世界:连续性:物质观 中图分类号 ...查看


  • 邬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
  • [摘要]邬焜先生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信息进化论".行文的基本特点是:一是重复了以往的逻辑错误,使"实在"的物质成为没有实际认知内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