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环境比较分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6年 8月   第2 2卷 第4期 

中国石 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Junl f hn  n esyo e oem( dt no oi cecs  o ra o  iaU i ri f t l   C v t P r u E io f ca S i e) i S l n

Au . 0 6 g2 0   V 12   No 4 0. 2 . 

社 区矫 正环境 比较分析 

冯殿 美 , 李 伟 

( 山东大学 法学院 , 山东 济南 20 0 ) 5 10  

[ 摘

要]社 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其建立与存在并不是仅仅停 留在制度 的设计 

抑或是立法技术层面, 它是一种社会政策、 刑事政策的体现 。其运行与存在 必须有相 关的环境 ,   包括 软件 环境 与硬 件环境 予 以保 障 。 与发 达 国家相 比 , 国的 社 区矫 正 环 境 尚存 在 诸 多 问题 。 我  

而要 想 建立起 成 熟的社 区矫 正制度 , 就要 审视 自己的不 足并 不断 弥补 这 些不足 。  

[ 关键词]社 区矫正; 软件环境 ; 硬件环境  [ 中图分类号] 94 [ D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7 — 55 20 )4— 0 8 0 ) 63 5 9 (06 0 07 一(5  纵观世界刑罚发展 的历史 , 大致可以划分为三  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 以死刑、 肉刑和流放刑为主 , 这 

1 2万人 左右 ; 果 以缓 刑考 验 期 和假 释考 察 期平 均  如

为 2年计算 , 那么 , 在社会上的缓刑犯和假释犯总数 

为 2 人 左右 , 同一 时期被 监 禁 的罪犯 为 10万  5万 而 5 人 左 右 , 狱犯 人 占非 监禁 罪 犯 的 60 监 0 %左 右 。3由  _  

阶段反映了奴隶 时代 和封 建时代刑罚结 构的特 

点。第二阶段是以监禁刑为中心 的时代 , 这一阶段 

基 本上 反映 了资本 主义社 会初 期 和 中期 刑罚 结构 的 

此可见, 国的刑罚 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 的脚  我 步。但近两年来 ,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领域 , 都给 

予社 区矫 正 以足够 的讨 论和 重视 , 0 3年 7月 由最  20 高人 民法 院 、 高 人 民检察 院 、 安 部 、 最 公 司法部 联 合 

特点。第三阶段是随着对犯罪的科学化认识和对人  权保护意识的深化 , 在资本主义社会后期许多 国家  进入了以非监禁刑为 中心的刑罚时代。非监禁刑 ,   也即社区矫正, 简单说来 , 就是不将罪犯与社会隔离 

而利用社 会 资源对 罪 犯 进 行 改造 的方 法 , 所 有 在  是 社 区环境 中管理 罪犯 活动 的总称 。l _    J

作 出《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的通知》 以下称  ( 《 通知》

, ) 以在北京 、 上海 、 山东等地开展社 区矫正 

的工作为试点 , 逐步推广到全国, 以期建立融合 司法  效率 、 司法经济 、 人道保护和人权保障新理念的全新  的刑罚体系以及刑罚执行方式体系。   但是 , 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替代措施或者刑  社 罚执行方式 , 它的建立 与存在并不仅仅停留在制度  的设 计抑或 是 立法 技术 层 面 , 是一 种社 会政 策 、 它 刑  事政策的体 现 , 就需 要相应软件环境 ( 这 包括理论  基 础、 社会 结构 、 社会 观念 ) 以及 配套 的硬 件环 境  ( 包括立法 、 司法和执行环境 ) 作支撑。本文试 图将  社 区矫正存在的环境进行 比较分 析, 以期借鉴外 国  的立法 、 司法经验 , 检讨并完善我 国社 区矫正制度。   社 区矫正存 在 的软 件环 境 

与监禁刑相 比, 社区矫正拥有诸多优点, 例如可 

大量减 少监 狱关押 人 数 , 以避免 罪犯 的交 叉感 染 , 可  

也不会使罪犯 的家庭 、 工作等受到太多的不利影响 ,   国家 为此投入 的资 金也 远远小 于对 监禁 犯 投入 的资  金, 从而节约 了司法成本。而且根据联合国的一项  研究证实, 区矫正还可 以降低犯罪率。  因此 , 社 _l 2∞ J   社 区矫正被许多国家作 为主要的刑罚方法而采用。  

根据我 国司法 部犯 罪 预 防研 究 所 的统 计 数 字 , 缓  就

刑与假释两项 , 0 年加拿大使用社 区矫正的比率  2 0 0

高 达 7 . 6 , 大 利 亚 为 7 . 8 ,美 国 为  9 7% 澳 7 4% 7 .5 , 国 、 罗 斯 稍 低 , 别 为 4 . % 和 4 . 0 2% 韩 俄 分 59 4  4 % 。在我 国 , 粗 略 估 计 , 2 0 8 据 在 0 0年 和 20 0 1年  间 , 年被宣 告缓 刑 和 被 裁定 假 释 的 罪 犯 总数 只有  每

[ 收稿 日期 】2 0 一1 7 0 5 l-   0

( 理论背景——“ 一) 轻轻重重” 的刑事政 策  当前 , 界各 国 的刑事政 策 呈现 出“ 世 轻轻 重 重 ”  

[ 作者简介]冯殿 美(9 8一) 男 , 14 , 山东枣庄人 , 东大学法学 院教授 , 士生导师 , 究方向为刑法学 、 - ' 山 博 研 国W  ̄ 法学。 l  

7  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两极化的态势 ,轻轻” 是对于危害较轻 。 “ , 有矫正可 

能 的罪 犯采取 “ 松 的 刑事 政 策 ” “ 重 ” 是 对 重  宽 ,重 ,

符合我 国现阶段 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反 , 在我 国的  刑事立法中还处处体现着轻罪重刑化的刑事政策的 

倾 向 。例如 , 期 自由刑 的 大量 使用 。 刑 及假 释 的  短 缓

大犯罪或危 险罪犯采取 “ 严厉 的刑事政

策” 。从刑  事政策的历史发展来看 , 这是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  刑事政策理论的统一和妥协 ; 从刑罚 目的来看 , 是报  应与预防的统一 , 讲究报应基础上的预 防。在古典 

学派 的刑 法理 论 中 , 罚 的 目的仅 仅 在 于 阻 止 罪犯  刑 再重 新侵 害 公 民 , 规 诫 其 他 人 不 要 重 蹈 覆 辙 。4 并 L   因而 , 刑罚 的功 能就 在 于惩罚 犯罪 , 告社 会上 其他  警 人不 要 犯 罪 。 “ 个 不 足 的 刑 罚 比严 厉 的刑 罚 更  一 坏 。  刑 事实 证学 派 基 于对 犯 罪 的实 证 研究 。 ” 强调 

严格条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 国的刑罚特点还  我 停留在第二个阶段。所 以, 管在 20 尽 03年 7月份  “ 两高” 司法部 、 、 公安部联合做出了《 通知》 但社 区 ,   矫正 的对象范围仍极 其狭 窄 , 其实 际影响并没有达 

到有 些人 所说 的“ 明 中国 已经 开始 实行 轻 轻 重 重  证 的刑 事 政 策 ” 。但 是 , 事 立 法 与 刑 事 政 策 是 一 种  刑

互动的关系 , 以上 的《 从 通知》 中可以反 映我 国的刑 

事政 策发 展 的一 种趋 向 , 这 种 趋 向 的发 展 与 成 熟  而

应以犯罪人为中心 , 重视发挥刑罚 的教育功能 , 明确 

表 明以社 会复 归 为处 遇 的 目的 。而历 史 证 明 。 一  单

需要更多的刑事立法来体现。   ( ) 二 机制 背景— — “ 元 制 ” 二 的社 会 结构  作为一种制度 , 区矫正的存在必须有相应的  社

社会 背景 。这 就要 从社 区矫 正 的词 义 说起 。 社 区矫 

的以报应刑为中心或以教育刑为中心 的刑罚 , 都没  有收到人们预想 的效果。而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 

在一起 以达 到 刑 罚 的 目的 ,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焦 点 。 成   同时 , 刑罚 的 目的— — 报 应和 预 防并非 是绝 对对 立 、  

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 的罪犯置 于社 区内, 在  相关社会 团体 和民间组织 以及社 会志愿 者 的协助  下,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   矫 正 其犯 罪意 识 和行 为 恶 习 , 促 进 其顺 利 回归社  并 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 活动。8 社 区矫 正是一种 以  l  

社 区 为基 础 的行 刑 方 式 和 刑 罚 执 行 活 动 的 有 机 结  合, 又是 一 种社 会 工 作 。我 国 推行 社 区矫 正 是具 有 

不可调和的, 报应体现 了刑罚 目的中的正当原则 ; 预  防体现 了刑罚 目的中的效益原则。但是 , 刑罚 的预  防性必须受报应性的制约 , 否则将有侵犯人权 的危  险, 成为国家滥 用刑罚 的一个 “ 冕堂皇” 冠 的借 口。  

两极化 刑事政 策 正是基 于刑

罚 目的报应 性 与预 防性  而产生 。  

定的社会基础的。改革开放 以来 , 尤其 是在实行 

除此之外 , 两极化形势政策 的产生还有其他的  依据 , 如刑罚经济资源的限制 , 国家对刑事资源的投 

入 在一定 时期 内是相 对 稳 定 的 , 了有 足 够 的刑 法  为

市 场经 济 的条 件下 , 国开 始 了 由政 治 国 家 的一 元  我

社会结构模式向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两极分立 的二  元 社会 结 构 模 式 的 过 渡 。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是 政 治 刑 

法、 国权主义 刑 法 向 社 会刑 法 、 民权 主 义 刑 法 过 渡 ;  

资源去对付重大犯罪 , 就要 在轻微 的犯罪上实行非  犯罪化或非监禁化 , 这样才能保证刑事司法的运转  能力和执行能力。另外还有保护社会利益和保护个  人利益的平衡 , 两种利益保护 的平衡是刑事政策调  整的基准和杠杆 , 当需要保护社会利益时, 刑事政策  就向严的方 向发展 , 当需要保护个人利益时 , 刑事政  策就 要 向宽 的方 向发 展 。6社 区矫 正 正 是 这 种轻 轻  L   重重刑事政策在犯罪人处遇方 面的主要体现。“ 现 

代刑 事政 策 的 基 本 点 是 在 社 会 内处 遇 ”, 代 刑 事  现

刑事政策也 由国家本位模式转向国家一社会双本位  模式 , 从而要求在制定实施刑事政策过程 中国家 和  市民社会同处于主导地 位。  社 区矫正不 仅体现  l 8

了社 会 的 “ 理 ” 而 且 表 明 了市 民 社 会 的积 极 回  治 , 应 。但 必须 承认 , 民社 会 与政 治 国家 不 是 同质 共  市

同体 , 两者的结构纷繁复杂。在倡导试行社 区矫正  时, 国家会 自觉不 自 觉地较多思考其合理性 、 长处和 

优点 以及功能 , 忽 视可 能 存 在 的 问 题 。现 阶段 我  而 国的市 民社 会 尚未 取 得 国 家 政 府 认 同 的独 立 和 自   由 , 区矫正 带有 明显 的政府 导 向性 , 有足 够地 关  社 没

政策的任务便是“ 以监狱为 中心的设施 内处遇转  将 变为 以社会 内处遇 作为 对犯罪 者 处遇 的重 点 ”  。

反思我 国 的刑 事政 策 , 国后 , 国所 采取 的刑  建 我 事政 策有 “ 办 与 宽大 相 结 合 ” “ 法 从 重 从 快 ”  惩 、依 、

注社 区矫正的运行机 制及 其得以生成 、 运行 和发展  的社会根基 , 一定程度上掩饰 了市民社会 内部 、 国家  内部 以及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存在着 的各种利益选  择及矛盾冲突, 国家权力 、 民社会参与社区矫正事  市 务 的边 际合理 确定 处 于游 离 之 中 。承认 市 民社 会参 

与 国家事 务 的必要 性 , 须 发 动 社 会 成 员 根 据 自己  必

“ 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 ” 等。但是 这些刑事政策都存  在着 很多 缺陷 :惩办 与 宽 大相 结 合 ” 口号 作用 远  “ 其

远超 过其 实际 的指导 作 用 ;依 法 从 重从 快 ” “ 是在 一 

定时期内重刑主义的体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显 

得 过于宽 泛 , 单纯是 一 种刑 事 政策 。更 重要 的是 , 不  

的意愿参与到社区矫正的机制成份 中来 , 这样才符  合社 区矫正的本来意义。  

7  9

它们不符合“ 轻轻重重” 刑事政策 的基本精神 , 也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念 背景— — “ 道 主义 ” “ 三 观 人 及 大社 会 ” 观 

念 的盛行 

社会舆论压力 , 迫使司法部门舍弃非监禁刑 , 广泛使  用监禁刑。即便是在社区矫 正的执行中, 也可能 因  

为观 念上 不被公 众 所 理 解 而 达 不 到 预 想 的效 果 , 反  而会 对社 会治 安带 来更 多新 的问题 。  

从 社 区矫 正 的发 展 历 史来 看 , 区矫 正 正是 萌  社 芽于 对轻微 犯罪者 的同情 和人 道 的关 爱 , 早在 14  80

年 , 国的管理者在对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管理  英 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善行折抵 的制度 , 这就成为假  释制 度 的前 身 。9  此 后 的社 区矫 正 的 发 展 正 是  _2而   J

人道 主义 观 念 的不 断 深 化 的 体 现 。在 一 些 发 达 国 

在这种观念背景下 , 国的社区矫 正就不能盲  我 目地效仿 国外 , 一味追求保护罪犯 的人权而置公众  的感 性认 识于 不顾 , 区矫 正 工 作 的发 展 必 须 与公  社 众观念的变化相吻合 , 不能一蹴而就。当然 , 这种传  统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 的, 随着社会政治 、 经济 、  

文 化 的发 展 以及 国 家 相关 政 策 引 导 , 这种 重 刑 主 义  观念 也会 渐 渐 失 去 其 主 导 地 位 。20 03年 我 国 实 行 

家,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人道主义精神并不是具有  同情 心 的个别人 的理 想 主 义 的 事 情 , 是 整 个社 会  而

对犯 罪所 负 的责 任 问题 , 对违 法 者 的关 心并 不 是 恩 

惠与怜悯, 而是福利国家所承担的强制性的任务 , 与 

过去 相 比, 司法机 关 的执法过 程并 不 限于 实现公 正 ,  

社区矫正 的试点制度的成功运行就证 明了公众对此  的认 同, 也证明了在我 国全 面建立社 区矫正制度是  可行 的。  

二 、 区矫正 存在 的硬 件环 境  社

还应包括用各种方 式方法对犯罪人进行 帮助 , 使其 

再社会 化 。   人 道 主义精 神与 “ 大社会 ”观念 是基 本一 致 的。  

( ) 一 有关社 区矫正的立法  社区矫 正作为一种刑事执法活动, 执行的是法

  院的判决与裁定 , 而根据罪刑法定原则 , 法院的判决  与裁定要 依据刑法 与刑 事诉讼法 的相关 规定。因   此,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有关社 区矫正 的规定是社  区矫正法律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由于社 区  但

矫 正活 动 中社会关 系 的复 杂 性 和 多 样 性 , 靠 刑法  仅

2 世纪 6 0 0年代 , 在西方出现了“ 大社会” 观念, 该观 

念充分肯定 了人的价值 , 对社会 和国家赋予了崭新  的定 义 。据此观 念 , 民是 国家 最大 的财 富 和资源 , 公  

国家应致力逐求社会福利, 尽力协助个人潜能之发 

挥, 提高个 人生 活之 素质 , 括应 加 强对 罪犯在 内的  包

缺陷者的辅助 , 使之能“ 再整合” 到社区 中, 从而提 

高全民的生活质量。于是 , 刑罚模式继由死刑 、 肉刑  为 主转 向以 自由刑 、 金 刑 为 主之 后 又 一 次 发 生 了  罚

历史性的变革 , 即世界上许多发达 国家刑罚适用 的 

重点 已由监 禁刑 转 向非监禁 刑 。社 区矫 正这一 非监 

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不够的, 所以, 许多国家还制 

定 了有关 社 区矫 正 的专 门法 律 , 如美 国明尼苏 达州 ,  

17 93年通 过 了世 界 上第 一 部 《 区矫 正 法》 到  社 ,

19 96年 , 国 又有 相继 2 美 8个 州 通 过 了社 区矫 正 或 

禁的刑法执行方法 , 正是与保障犯罪人应有的权利 、   使其更好地与社会重新结合的观念相适应 。   在我 国 , 区矫 正 的建立 遇 到 的最 大 阻碍 应 当  社 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的重刑主义观念 。战国时期的  政治家商鞅 曾提 出“ 刑生力 ” “ 奸止过 , 、禁 莫过重  刑” 他认为对 于轻罪 就应 当使用 重刑 , , 才能达 到  “ 以刑去刑 , 刑去事成” 目的。  这种观点也得  的 _1 2∞ J 到统治者们 的认 同, 严刑峻法” “ 几乎贯穿于整个古  代社会 , 以至于在现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社会公众 中, 重刑主义观念符合他们的朴素信念 ,   但犯 罪行 为发生 时 , 们 就 自然 产生 “ 他 以眼还 眼 , 以 

牙还 牙 ” 的本能 反应 。从 犯 罪 学 和被 害人 学 的 角度 

与社区矫正有关的法律。有的国家则在刑事执行法  中规定社 区矫正 的相关 内容 , 如德 国的《 罚执行  刑 法》 俄罗斯联邦的《 、 刑事执行法典》 加拿大 的《 、 矫  正与有条件 释放 法》 等等。还有 我 国香 港地 区的 

《 社会服务令》 台湾地 区的《 、 更生保护法》 《 、少年事  件实施细则》 都是使用法令 、 , 条例来调整社区矫 正  中的社会 关 系 。 u ¨-  

在我 国,

还没有有关社区矫正的单行法律规范 ,   只在刑法 和刑事 诉 讼 法 中 有关 于管 制 、 刑 、 释 、 缓 假  

监 外执行 的规定 。 相 比之 下 , 这些 规 定 无 论 是 在社 

区矫正的对象还是执行方式 、 人员 、 场所等方 面 , 都  显得欠缺或不够成熟。这与我 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刚  刚起步有关。然而, 在罪刑法定 的时代 , 社区矫 正的   实行首先应当以立法为前提 。除了将刑法和刑事诉  讼法 中的有关 规 定进 一步 完 善 之 外 , 定 一 部 专 门  制

的刑事执 行法 也是 当务之 急 。这部 法律 中应 当包 括  社 区矫正 的人 员机 构 配置 、 同 的措 施 与处理 方 法 、 不   犯罪 人 的地位 以及 关 于未成 年 人 的特殊 规定 。 除此 

讲,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被害人 , 他们都有  可能遭受到犯罪行为的侵 害, 这种担心和考虑使得  人们有可能设身处地 的思考对实际被害人与犯罪人  的态度和反应问题 ,   他们 希望对犯罪人施 以重  刑, 以威慑社会中的潜在犯罪人 ; 而实 际被害人则要  求国家严惩犯罪人 以弥补 自己的损失。新 闻媒体 、   社会团体对此种观念的传播与支持形成一种强大的  

8  0

之外 , 由于各地 区发展的不平衡 , 还应当给地方立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留出相当的空间 , 使各个地 区因地制宜 , 制定出合适 

的关 于社 区矫 正 的实施 细 则 。  

( ) 关社 区矫 正 的执 行 机 构  二 有

头, 司法 局 、 安 局 、 公 检察 院 、 院 、 狱 管理 局 、 法 监 劳动 

和社会保障局等部 门参加 , 形成 了“ 法委统一领  政 导, 司法局组织实施 、 政法各部门协作配合 , 司法具 

在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比较好的 国家 , 机构设  其

置也 是 相 当完 备 的。 以加 拿 大 为例 , 加拿 大 的成 人 

体执行” 的工作格局 , 改变 了由公安机关 作为主体 

的地 位 , 取得 了不 错 的效果 。但依 据 法 律规 定 , 安  公

矫正由联邦矫正局与省级矫正机关负责管理。矫正  局负责对联邦矫正机构 和假释 的管理 , 负责对刑期  在两 年 以上 的罪 犯 的关 押 和 社 区矫 正 , 级 的矫 正  省 机关则 负责对刑期不满两年的罪犯的关押和社区矫  正。矫 正的主要方式包括一般监督 、 家中监禁 、 电子  监控和中途之家等。l矫正工 作采用垂直 化管理, l。 。  

机关仍然是主要的监督 与执 行机关 , 司法行政机关 

以及 基层 组织 只具 有 法定 的 “ 配合 ” “ 助 监 督 ” 、协 权  力 。¨    m 因此 , 过 改 变 现 行 法 律 规 定 或 制 定 专 门  通

性法律

, 将社区矫正 的行刑与矫正权力赋予一个专  业 的矫正机构实属必要。另外 , 新西 兰等 国家的做 

法也 给予 我们 较大 的启 发 , 鉴 发 达 国家 的社 区 矫  借

专业化分工也是其一大特色 , 如在联邦 的假释矫正 

机构 中 , 就有高 级假 释 官 、 政经 理 、 行 普通 假释 官 、 心 

正制度, 结合我 国的实际和现有资源来探索适合我  国 国情 的社 区矫 正 的 方 式 与 方 法 显 得 更 加 合 理 和 

有效。   三 、 思 与启 示  反

理学工作者 、 牧师 、 电子技师等等 。矫正工作者一般  需要本科学历 , 还必须有犯罪 学 、 刑事执行学 、 心理  学、 社会学等等专业知识 , 另外 , 区矫正工作还与 社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救助紧密结合 , 并与监狱管理相  衔接 , 使得工作卓有成效 。   在社 区矫 正制度不甚发达 的国家 , 也存在具有  本土特色的矫 正机构 。例如在新西兰 , 在通过社区 

对少 年 犯 罪 行 为 进 行 矫 正 中 采 用 家 族 议 会 制 度  ( a l ruC neec) FmiGop ofrne 。家 族 议 会 制 度 的形 成 有  y 其 独特 的社会 背 景和 历史 渊源 , 新西 兰 , 在 犯罪 的少  年 儿童 大部分 是 毛利 人 ( 7 % ~8 % 的犯 罪 案件  有 0 0 是这 些 孩 子 所 为 ) 。很 早 以 前 , 利 人 就 有 通 过 族  毛

综上所述 , 无论 是 社 区矫 正存 在 所 需 的 软 件环  境 , 是其 运 行 所 需 的 硬 件 环 境 , 发 达 的 国家 相  还 与

比, 我国在每个方面都是有所欠缺 的。一种新 型刑  罚执行制度的构建 , 必然带来一 系列 制度 的重构和  变革 , 可谓 困难 重 重 。但 是 从 我 国 的 现状 以 及 发 展  趋势来说 , 区矫正制度 的建立仍然具有可行性 : 社  

从 软件 环境 的 角度来 看 , 首先 , 着我 国经 济体  随

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 小政府 、 “   大社会” 的社会管理 结构正逐步形成 。原来 由政府  和 企事 业组 织统 揽 的社会 管 理 与社 区 服务 职能 开始  分化并逐渐回归于社会及社 区。20 0 3年, 国家劳动  保障部门制定了我 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资格 , 上  海举行了首次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 。经过系统培训  的司法社工参与了试点地 区的社区矫正工作。l 这     

种充 分 发动 全社 会 力 量 , 政 府 和社 会 之 间建 立 一  在 个社 会化 的团体 支 撑 的 中间 力 量 的举 措 , 为社 区矫  正在 中国得 以成 功发 展提 供 了客观 上 的可 能性 。其  次 , 以人 为本 ” 想 的确 立 以及 人 权 保 护 的宪 法 确  “ 思

长召集

家庭聚会来解决族 内青少年中存在的违法犯 

罪 问题 的做法 。于是新 西 兰政 府就 在原 有传 统 的基  础上 , 毛利人 社 区 内设 立家族 议 会机 构 , 孩 子犯  在 如

罪( 谋杀罪除外 ) 可以先通过社区和家族的工作解  , 决 , 孩 子犯 罪严 重 的时 候 , 察 会 给 予 协 助 , 孩  在 警 把 子放 在一 个地 方 特殊监 管 。 这 一 制度 还 得 到加 拿  … 

大、 澳大 利亚等 国的借 鉴 。   根据 我 国 19 96年颁 布 的刑事 诉讼 法 第 24条 、 1   第 27条 、 2 8条 的 规定 , 1 第 1 以及 19 97年 颁 布 的刑  法第 7 的规 定 , 区矫 正执行 与 监督 考察 的权 力  6条 社

认, 为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保护罪犯的合法权益 , 提高罪犯的社会再生能力 , 也  受到越来越多 的关 注 , 区矫正制度 的构建不仅受  社 到政府官员的重视 , 也得到民众的支持。   从 硬 件环 境 角度讲 , 先 , 国有 较 长时 期 的适  首 我 用非监禁刑的实践 , 缓刑制度在新 中国成立之前就  已经存在 , 11 年 的《 在 91 大清新刑律》 中就 规定有 

缓 刑 制度 。 国后 ,O世 纪 5 建 2 O年 代人 民法 院的缓 刑  判 决 在全 部 刑 事 判 决 中 约 占 1 % , 别 地 区 达 到  0 个

统一交给了公安机关 , 基层 组织 或者罪犯原所在单  位享有配合和协助监督的权力。由于我 国公安机关  的业务异常繁忙 , 加上社 区矫 正工作 的复杂性与专 

业性 , 安 机关 实行 起 来 有 相 当 的困难 。从 以往 行  公

刑与矫正工作情况来看 , 公安 机关 的社 区派 出机构 

基本 上没 有开 展对 罪犯 生理 、 理 和行 为 的矫 治 , 心 也  没有 组织 系统 改造 活 动 , 至连 最 基 本 的对 监 外 执  甚 行罪 犯 的监督 管理 , 时常 出现 捉襟 见肘 、 漏不 断  亦 疏

2% , 0 并取得 了较好 的社会效果。l修改后 的 19  l   97 年刑法, 对缓刑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 , 虽然缓刑适用  的比例在全国各省市发展不平 衡 , 但在一些沿海省 

8】  

的问题 。  而在社 区矫正 的试点工作 中, l_ 1 z   试点省 、   市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 , 由省 、 市政法委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份, 缓刑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例如浙江省 , 宣告缓刑  的人数 占判处有期徒刑 、 拘役 人数的 比例 , 19  从 97

年 的 1.8 2 1%逐 步 上升 到 19 98年 的 1.8 ,19  3 8 % 99 年 的 1.6 , 0 0年 的 1.0 , 42 % 20 7 1% 上升 了 5个百 分 

点 。_ l  这些 实 践 为 完 善 我 国社 区 矫 正 的立 法 和 执  法 积 累了经验 。另外 , 国外 广泛 的社 区矫 正实践 , 也 

其次 , 理念 的先进性。一种制度是否具备顽强  的生命力 , 关键在于它的背后是否有先进的理念作 

支撑 , 也就 是 在前 文 中所 提 到 的 刑 罚 人道 主 义 。而  在 这种理 念 的背后 , 是人权 观 念 的至上 性 , 正 只有 这 

种观念贯穿整个具体制度设计 的始终 , 社区矫正才  能取得 良好的社会效果。但要使这种人权观念深入  人心 , 比建立一种完美的制度更为艰难 , 它需要一个  更漫长的过程, 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仍   总之 , 我们应 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资源 , 结合 

可以从不同角度作 为我们的借鉴 和参考。其次 , 我 

国有相对灵活的立法体制。由于我国地域广 , 各个 

地 区 的发展差 异 明显 , 社 区矫 正 是 一 种 实 践性 极  而

强的工作 , 要制定统一的社 区矫正法 实属不易。但 

是 各个省 、 自治 区 、 辖市 可 以利用立 法 法赋予 的立  直

我国现实 , 同时借鉴 国外先 进制度 , 习先进 的理  学

论, 以制度的构建促进观念的更新 , 以观念的发展促 

法权 限, 根据当地实 际情况制定有关社 区矫正执行  制度 的地方法规 , 待时机成熟后 , 由全国人大制定  再

进制度的完善, 建立一套符合我 国国情的、 中国特  有 色的社区矫正制度已为期不远。  

[ 参考文献 ]  

[ ]康树 华. 区矫 正的历史 、 1 社 现状 与重大理论 价值 [ ] 法  J.

学杂志 , 0 ( )2 . 2 3 9 :2 0  

部全国性的法律。笔者认为 , 这种方法不仅可行 ,  

而且 科学 。最后 , 国在 社 区矫 正 方 面 进 行 了 积极  我 的探 索 和实践 , 各个 司法 部 门 、 司法行 政 部 门以及 刑 

罚执行部门都进行了努力的尝试并取得了宝贵的经  验;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 , 各类法学 、 社会学 、 心  理学 、 管理学等专业人才 以及大量 的社会工作 者为  建立完备 的执行 机构提供 了丰 富的人员储备。因   此, 社区矫 正制度 在我 国还是具 备 良好 的发展前 

景的。  

[ ]吴宗宪 , 2 等.非监禁 刑研 究[ . 国人 民公 安大 学 出 M] 中  

版 社 ,0 3  20 .

[ ]吴宗宪. 3 关于社 区矫 正若干 问题 的思考 [ ] 中国司法, J.  

20 ( ) 6 . 04 3 :0  

[ ]贝卡里亚. 犯罪与刑罚[ . 4 论 M] 黄风 , 北京 : 译. 中国法制 

出版 社 , 02:9 20 4 .  

但是, 我们也不能就此而 盲 目乐观 , 如前文

所  述, 与社区矫正制度发达的国家相 比, 我国的社 区矫  正制度要想走 向成熟 , 还有很长 的过程。我们既要  正视检讨 自己的不足 , 更要从国外 的先进制度中得 

到启 示 , 种启 示 主要包 括两个 方 面 : 这  

[ ]陈兴 良. 5 刑法 的启 蒙[ . M] 北京 : 法律 出版 社,19 :3 989.   [ ]储槐植 . 6 刑事 一体 化与关系刑法论 [ . M] 北京 : 北京大学 

出版 社 , 9 2 4 1 7:2 . 9  

[ ]杨 春 洗.刑 事 政 策 [ .北 京 :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7 M] 北  

19 4 3  9 4: 5 .

[ ]王志亮 , 8 王俊 莉. 关于我 国社 区矫 正制度 的思考 [ ] 中 J.  

国 司 法 ,04 2 :0 2 0 ( )4 .  

首先 , 制度 的完备性 。社区矫正的效果如何 , 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度是否完善。对于正在构建社  区矫正制度的我国来说 , 借鉴西方发 达国家的先进  的社 区矫正制度尤为重要 , 这些先进 的经验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 : 第一 , 完善的立法。无论是全国性 的法  律还是地方性法规 , 无论是单行法律还是包含在其  他法律中的法条, 于社 区矫正的立法都受到很大  关 的重视 , 也使得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 和运行有了合  法的基础。第二 , 完备的机构人员设置。社 区矫正  能否取得 良好的效果 , 关键在于是 否拥有一支素质  高、 业务精的执行队伍。在前文中可以看 到, 在社区  矫正制度发达的国家, 不管形式如何, 都拥有完备的  执行机构和业务精 良的人员。由此可见 , 设立完备  的执行 机构 , 有业 务精 良的执行 人员 , 于 旨在 建  拥 对 立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的我国来说势在必行。  

[ ]刘强. 9 国外 以及 我 国港 台地 区“ 区矫 正” 社 法律规 范 的   殷鉴[ ] 探 索与争鸣 , 0 (0 :9 J. 2 3 1)2. 0   [0 1 ]社 区矫正考察组. 加拿大 社 区矫 正概 况与评价 [ ] 法  J,

治 论 丛 ,04 5 :0 20 ( ) 9 .  

[1 1 ]席小华. 国外社 区预防和矫 正少年 犯罪 的实践 与启迪  [] 中国青年研 究,04 1 ) 3 . J. 20 ( 1 :5  [2 1 ]王 顺 安. 区矫 正 的法 律 问题 [ ] 政 法 论 坛 ,0 4 社 J. 20  

( ) 13 3 :0 .  

[3 1 ]高 芸. 区矫 正 的本 土 化 研 究 [ B O .[ 040 — 社 O / L] 2 0 -5  3 ] ht:/ 0 .9 .  1/~C D N Y 79 0 P F   1 .t / 2 2 14 1. 4 p 1 D B / 677/ D /

I NDEX . HTM

.  

[4 1 ]张文学 , 李燕明 , 中国缓刑制度理论 与实务 [ . 等. M] 北 

京 : 民法院 出版 社 , 9 . 人 1 5  9

[5 1 ]应建廷. 缓刑实践的调查与思考[ ] 中国刑事法杂志, J.  

20() 9 005 : . 3 

[ 责任编辑 : 张岩林 ]  

8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6年 8月   第2 2卷 第4期 

中国石 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Junl f hn  n esyo e oem( dt no oi cecs  o ra o  iaU i ri f t l   C v t P r u E io f ca S i e) i S l n

Au . 0 6 g2 0   V 12   No 4 0. 2 . 

社 区矫 正环境 比较分析 

冯殿 美 , 李 伟 

( 山东大学 法学院 , 山东 济南 20 0 ) 5 10  

[ 摘

要]社 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其建立与存在并不是仅仅停 留在制度 的设计 

抑或是立法技术层面, 它是一种社会政策、 刑事政策的体现 。其运行与存在 必须有相 关的环境 ,   包括 软件 环境 与硬 件环境 予 以保 障 。 与发 达 国家相 比 , 国的 社 区矫 正 环 境 尚存 在 诸 多 问题 。 我  

而要 想 建立起 成 熟的社 区矫 正制度 , 就要 审视 自己的不 足并 不断 弥补 这 些不足 。  

[ 关键词]社 区矫正; 软件环境 ; 硬件环境  [ 中图分类号] 94 [ D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7 — 55 20 )4— 0 8 0 ) 63 5 9 (06 0 07 一(5  纵观世界刑罚发展 的历史 , 大致可以划分为三  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 以死刑、 肉刑和流放刑为主 , 这 

1 2万人 左右 ; 果 以缓 刑考 验 期 和假 释考 察 期平 均  如

为 2年计算 , 那么 , 在社会上的缓刑犯和假释犯总数 

为 2 人 左右 , 同一 时期被 监 禁 的罪犯 为 10万  5万 而 5 人 左 右 , 狱犯 人 占非 监禁 罪 犯 的 60 监 0 %左 右 。3由  _  

阶段反映了奴隶 时代 和封 建时代刑罚结 构的特 

点。第二阶段是以监禁刑为中心 的时代 , 这一阶段 

基 本上 反映 了资本 主义社 会初 期 和 中期 刑罚 结构 的 

此可见, 国的刑罚 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 的脚  我 步。但近两年来 ,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领域 , 都给 

予社 区矫 正 以足够 的讨 论和 重视 , 0 3年 7月 由最  20 高人 民法 院 、 高 人 民检察 院 、 安 部 、 最 公 司法部 联 合 

特点。第三阶段是随着对犯罪的科学化认识和对人  权保护意识的深化 , 在资本主义社会后期许多 国家  进入了以非监禁刑为 中心的刑罚时代。非监禁刑 ,   也即社区矫正, 简单说来 , 就是不将罪犯与社会隔离 

而利用社 会 资源对 罪 犯 进 行 改造 的方 法 , 所 有 在  是 社 区环境 中管理 罪犯 活动 的总称 。l _    J

作 出《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的通知》 以下称  ( 《 通知》

, ) 以在北京 、 上海 、 山东等地开展社 区矫正 

的工作为试点 , 逐步推广到全国, 以期建立融合 司法  效率 、 司法经济 、 人道保护和人权保障新理念的全新  的刑罚体系以及刑罚执行方式体系。   但是 , 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替代措施或者刑  社 罚执行方式 , 它的建立 与存在并不仅仅停留在制度  的设 计抑或 是 立法 技术 层 面 , 是一 种社 会政 策 、 它 刑  事政策的体 现 , 就需 要相应软件环境 ( 这 包括理论  基 础、 社会 结构 、 社会 观念 ) 以及 配套 的硬 件环 境  ( 包括立法 、 司法和执行环境 ) 作支撑。本文试 图将  社 区矫正存在的环境进行 比较分 析, 以期借鉴外 国  的立法 、 司法经验 , 检讨并完善我 国社 区矫正制度。   社 区矫正存 在 的软 件环 境 

与监禁刑相 比, 社区矫正拥有诸多优点, 例如可 

大量减 少监 狱关押 人 数 , 以避免 罪犯 的交 叉感 染 , 可  

也不会使罪犯 的家庭 、 工作等受到太多的不利影响 ,   国家 为此投入 的资 金也 远远小 于对 监禁 犯 投入 的资  金, 从而节约 了司法成本。而且根据联合国的一项  研究证实, 区矫正还可 以降低犯罪率。  因此 , 社 _l 2∞ J   社 区矫正被许多国家作 为主要的刑罚方法而采用。  

根据我 国司法 部犯 罪 预 防研 究 所 的统 计 数 字 , 缓  就

刑与假释两项 , 0 年加拿大使用社 区矫正的比率  2 0 0

高 达 7 . 6 , 大 利 亚 为 7 . 8 ,美 国 为  9 7% 澳 7 4% 7 .5 , 国 、 罗 斯 稍 低 , 别 为 4 . % 和 4 . 0 2% 韩 俄 分 59 4  4 % 。在我 国 , 粗 略 估 计 , 2 0 8 据 在 0 0年 和 20 0 1年  间 , 年被宣 告缓 刑 和 被 裁定 假 释 的 罪 犯 总数 只有  每

[ 收稿 日期 】2 0 一1 7 0 5 l-   0

( 理论背景——“ 一) 轻轻重重” 的刑事政 策  当前 , 界各 国 的刑事政 策 呈现 出“ 世 轻轻 重 重 ”  

[ 作者简介]冯殿 美(9 8一) 男 , 14 , 山东枣庄人 , 东大学法学 院教授 , 士生导师 , 究方向为刑法学 、 - ' 山 博 研 国W  ̄ 法学。 l  

7  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两极化的态势 ,轻轻” 是对于危害较轻 。 “ , 有矫正可 

能 的罪 犯采取 “ 松 的 刑事 政 策 ” “ 重 ” 是 对 重  宽 ,重 ,

符合我 国现阶段 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反 , 在我 国的  刑事立法中还处处体现着轻罪重刑化的刑事政策的 

倾 向 。例如 , 期 自由刑 的 大量 使用 。 刑 及假 释 的  短 缓

大犯罪或危 险罪犯采取 “ 严厉 的刑事政

策” 。从刑  事政策的历史发展来看 , 这是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  刑事政策理论的统一和妥协 ; 从刑罚 目的来看 , 是报  应与预防的统一 , 讲究报应基础上的预 防。在古典 

学派 的刑 法理 论 中 , 罚 的 目的仅 仅 在 于 阻 止 罪犯  刑 再重 新侵 害 公 民 , 规 诫 其 他 人 不 要 重 蹈 覆 辙 。4 并 L   因而 , 刑罚 的功 能就 在 于惩罚 犯罪 , 告社 会上 其他  警 人不 要 犯 罪 。 “ 个 不 足 的 刑 罚 比严 厉 的刑 罚 更  一 坏 。  刑 事实 证学 派 基 于对 犯 罪 的实 证 研究 。 ” 强调 

严格条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 国的刑罚特点还  我 停留在第二个阶段。所 以, 管在 20 尽 03年 7月份  “ 两高” 司法部 、 、 公安部联合做出了《 通知》 但社 区 ,   矫正 的对象范围仍极 其狭 窄 , 其实 际影响并没有达 

到有 些人 所说 的“ 明 中国 已经 开始 实行 轻 轻 重 重  证 的刑 事 政 策 ” 。但 是 , 事 立 法 与 刑 事 政 策 是 一 种  刑

互动的关系 , 以上 的《 从 通知》 中可以反 映我 国的刑 

事政 策发 展 的一 种趋 向 , 这 种 趋 向 的发 展 与 成 熟  而

应以犯罪人为中心 , 重视发挥刑罚 的教育功能 , 明确 

表 明以社 会复 归 为处 遇 的 目的 。而历 史 证 明 。 一  单

需要更多的刑事立法来体现。   ( ) 二 机制 背景— — “ 元 制 ” 二 的社 会 结构  作为一种制度 , 区矫正的存在必须有相应的  社

社会 背景 。这 就要 从社 区矫 正 的词 义 说起 。 社 区矫 

的以报应刑为中心或以教育刑为中心 的刑罚 , 都没  有收到人们预想 的效果。而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 

在一起 以达 到 刑 罚 的 目的 ,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焦 点 。 成   同时 , 刑罚 的 目的— — 报 应和 预 防并非 是绝 对对 立 、  

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 的罪犯置 于社 区内, 在  相关社会 团体 和民间组织 以及社 会志愿 者 的协助  下,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   矫 正 其犯 罪意 识 和行 为 恶 习 , 促 进 其顺 利 回归社  并 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 活动。8 社 区矫 正是一种 以  l  

社 区 为基 础 的行 刑 方 式 和 刑 罚 执 行 活 动 的 有 机 结  合, 又是 一 种社 会 工 作 。我 国 推行 社 区矫 正 是具 有 

不可调和的, 报应体现 了刑罚 目的中的正当原则 ; 预  防体现 了刑罚 目的中的效益原则。但是 , 刑罚 的预  防性必须受报应性的制约 , 否则将有侵犯人权 的危  险, 成为国家滥 用刑罚 的一个 “ 冕堂皇” 冠 的借 口。  

两极化 刑事政 策 正是基 于刑

罚 目的报应 性 与预 防性  而产生 。  

定的社会基础的。改革开放 以来 , 尤其 是在实行 

除此之外 , 两极化形势政策 的产生还有其他的  依据 , 如刑罚经济资源的限制 , 国家对刑事资源的投 

入 在一定 时期 内是相 对 稳 定 的 , 了有 足 够 的刑 法  为

市 场经 济 的条 件下 , 国开 始 了 由政 治 国 家 的一 元  我

社会结构模式向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两极分立 的二  元 社会 结 构 模 式 的 过 渡 。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是 政 治 刑 

法、 国权主义 刑 法 向 社 会刑 法 、 民权 主 义 刑 法 过 渡 ;  

资源去对付重大犯罪 , 就要 在轻微 的犯罪上实行非  犯罪化或非监禁化 , 这样才能保证刑事司法的运转  能力和执行能力。另外还有保护社会利益和保护个  人利益的平衡 , 两种利益保护 的平衡是刑事政策调  整的基准和杠杆 , 当需要保护社会利益时, 刑事政策  就向严的方 向发展 , 当需要保护个人利益时 , 刑事政  策就 要 向宽 的方 向发 展 。6社 区矫 正 正 是 这 种轻 轻  L   重重刑事政策在犯罪人处遇方 面的主要体现。“ 现 

代刑 事政 策 的 基 本 点 是 在 社 会 内处 遇 ”, 代 刑 事  现

刑事政策也 由国家本位模式转向国家一社会双本位  模式 , 从而要求在制定实施刑事政策过程 中国家 和  市民社会同处于主导地 位。  社 区矫正不 仅体现  l 8

了社 会 的 “ 理 ” 而 且 表 明 了市 民 社 会 的积 极 回  治 , 应 。但 必须 承认 , 民社 会 与政 治 国家 不 是 同质 共  市

同体 , 两者的结构纷繁复杂。在倡导试行社 区矫正  时, 国家会 自觉不 自 觉地较多思考其合理性 、 长处和 

优点 以及功能 , 忽 视可 能 存 在 的 问 题 。现 阶段 我  而 国的市 民社 会 尚未 取 得 国 家 政 府 认 同 的独 立 和 自   由 , 区矫正 带有 明显 的政府 导 向性 , 有足 够地 关  社 没

政策的任务便是“ 以监狱为 中心的设施 内处遇转  将 变为 以社会 内处遇 作为 对犯罪 者 处遇 的重 点 ”  。

反思我 国 的刑 事政 策 , 国后 , 国所 采取 的刑  建 我 事政 策有 “ 办 与 宽大 相 结 合 ” “ 法 从 重 从 快 ”  惩 、依 、

注社 区矫正的运行机 制及 其得以生成 、 运行 和发展  的社会根基 , 一定程度上掩饰 了市民社会 内部 、 国家  内部 以及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存在着 的各种利益选  择及矛盾冲突, 国家权力 、 民社会参与社区矫正事  市 务 的边 际合理 确定 处 于游 离 之 中 。承认 市 民社 会参 

与 国家事 务 的必要 性 , 须 发 动 社 会 成 员 根 据 自己  必

“ 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 ” 等。但是 这些刑事政策都存  在着 很多 缺陷 :惩办 与 宽 大相 结 合 ” 口号 作用 远  “ 其

远超 过其 实际 的指导 作 用 ;依 法 从 重从 快 ” “ 是在 一 

定时期内重刑主义的体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显 

得 过于宽 泛 , 单纯是 一 种刑 事 政策 。更 重要 的是 , 不  

的意愿参与到社区矫正的机制成份 中来 , 这样才符  合社 区矫正的本来意义。  

7  9

它们不符合“ 轻轻重重” 刑事政策 的基本精神 , 也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念 背景— — “ 道 主义 ” “ 三 观 人 及 大社 会 ” 观 

念 的盛行 

社会舆论压力 , 迫使司法部门舍弃非监禁刑 , 广泛使  用监禁刑。即便是在社区矫 正的执行中, 也可能 因  

为观 念上 不被公 众 所 理 解 而 达 不 到 预 想 的效 果 , 反  而会 对社 会治 安带 来更 多新 的问题 。  

从 社 区矫 正 的发 展 历 史来 看 , 区矫 正 正是 萌  社 芽于 对轻微 犯罪者 的同情 和人 道 的关 爱 , 早在 14  80

年 , 国的管理者在对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管理  英 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善行折抵 的制度 , 这就成为假  释制 度 的前 身 。9  此 后 的社 区矫 正 的 发 展 正 是  _2而   J

人道 主义 观 念 的不 断 深 化 的 体 现 。在 一 些 发 达 国 

在这种观念背景下 , 国的社区矫 正就不能盲  我 目地效仿 国外 , 一味追求保护罪犯 的人权而置公众  的感 性认 识于 不顾 , 区矫 正 工 作 的发 展 必 须 与公  社 众观念的变化相吻合 , 不能一蹴而就。当然 , 这种传  统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 的, 随着社会政治 、 经济 、  

文 化 的发 展 以及 国 家 相关 政 策 引 导 , 这种 重 刑 主 义  观念 也会 渐 渐 失 去 其 主 导 地 位 。20 03年 我 国 实 行 

家,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人道主义精神并不是具有  同情 心 的个别人 的理 想 主 义 的 事 情 , 是 整 个社 会  而

对犯 罪所 负 的责 任 问题 , 对违 法 者 的关 心并 不 是 恩 

惠与怜悯, 而是福利国家所承担的强制性的任务 , 与 

过去 相 比, 司法机 关 的执法过 程并 不 限于 实现公 正 ,  

社区矫正 的试点制度的成功运行就证 明了公众对此  的认 同, 也证明了在我 国全 面建立社 区矫正制度是  可行 的。  

二 、 区矫正 存在 的硬 件环 境  社

还应包括用各种方 式方法对犯罪人进行 帮助 , 使其 

再社会 化 。   人 道 主义精 神与 “ 大社会 ”观念 是基 本一 致 的。  

( ) 一 有关社 区矫正的立法  社区矫 正作为一种刑事执法活动, 执行的是法

  院的判决与裁定 , 而根据罪刑法定原则 , 法院的判决  与裁定要 依据刑法 与刑 事诉讼法 的相关 规定。因   此,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有关社 区矫正 的规定是社  区矫正法律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由于社 区  但

矫 正活 动 中社会关 系 的复 杂 性 和 多 样 性 , 靠 刑法  仅

2 世纪 6 0 0年代 , 在西方出现了“ 大社会” 观念, 该观 

念充分肯定 了人的价值 , 对社会 和国家赋予了崭新  的定 义 。据此观 念 , 民是 国家 最大 的财 富 和资源 , 公  

国家应致力逐求社会福利, 尽力协助个人潜能之发 

挥, 提高个 人生 活之 素质 , 括应 加 强对 罪犯在 内的  包

缺陷者的辅助 , 使之能“ 再整合” 到社区 中, 从而提 

高全民的生活质量。于是 , 刑罚模式继由死刑 、 肉刑  为 主转 向以 自由刑 、 金 刑 为 主之 后 又 一 次 发 生 了  罚

历史性的变革 , 即世界上许多发达 国家刑罚适用 的 

重点 已由监 禁刑 转 向非监禁 刑 。社 区矫 正这一 非监 

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不够的, 所以, 许多国家还制 

定 了有关 社 区矫 正 的专 门法 律 , 如美 国明尼苏 达州 ,  

17 93年通 过 了世 界 上第 一 部 《 区矫 正 法》 到  社 ,

19 96年 , 国 又有 相继 2 美 8个 州 通 过 了社 区矫 正 或 

禁的刑法执行方法 , 正是与保障犯罪人应有的权利 、   使其更好地与社会重新结合的观念相适应 。   在我 国 , 区矫 正 的建立 遇 到 的最 大 阻碍 应 当  社 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的重刑主义观念 。战国时期的  政治家商鞅 曾提 出“ 刑生力 ” “ 奸止过 , 、禁 莫过重  刑” 他认为对 于轻罪 就应 当使用 重刑 , , 才能达 到  “ 以刑去刑 , 刑去事成” 目的。  这种观点也得  的 _1 2∞ J 到统治者们 的认 同, 严刑峻法” “ 几乎贯穿于整个古  代社会 , 以至于在现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社会公众 中, 重刑主义观念符合他们的朴素信念 ,   但犯 罪行 为发生 时 , 们 就 自然 产生 “ 他 以眼还 眼 , 以 

牙还 牙 ” 的本能 反应 。从 犯 罪 学 和被 害人 学 的 角度 

与社区矫正有关的法律。有的国家则在刑事执行法  中规定社 区矫正 的相关 内容 , 如德 国的《 罚执行  刑 法》 俄罗斯联邦的《 、 刑事执行法典》 加拿大 的《 、 矫  正与有条件 释放 法》 等等。还有 我 国香 港地 区的 

《 社会服务令》 台湾地 区的《 、 更生保护法》 《 、少年事  件实施细则》 都是使用法令 、 , 条例来调整社区矫 正  中的社会 关 系 。 u ¨-  

在我 国,

还没有有关社区矫正的单行法律规范 ,   只在刑法 和刑事 诉 讼 法 中 有关 于管 制 、 刑 、 释 、 缓 假  

监 外执行 的规定 。 相 比之 下 , 这些 规 定 无 论 是 在社 

区矫正的对象还是执行方式 、 人员 、 场所等方 面 , 都  显得欠缺或不够成熟。这与我 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刚  刚起步有关。然而, 在罪刑法定 的时代 , 社区矫 正的   实行首先应当以立法为前提 。除了将刑法和刑事诉  讼法 中的有关 规 定进 一步 完 善 之 外 , 定 一 部 专 门  制

的刑事执 行法 也是 当务之 急 。这部 法律 中应 当包 括  社 区矫正 的人 员机 构 配置 、 同 的措 施 与处理 方 法 、 不   犯罪 人 的地位 以及 关 于未成 年 人 的特殊 规定 。 除此 

讲,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被害人 , 他们都有  可能遭受到犯罪行为的侵 害, 这种担心和考虑使得  人们有可能设身处地 的思考对实际被害人与犯罪人  的态度和反应问题 ,   他们 希望对犯罪人施 以重  刑, 以威慑社会中的潜在犯罪人 ; 而实 际被害人则要  求国家严惩犯罪人 以弥补 自己的损失。新 闻媒体 、   社会团体对此种观念的传播与支持形成一种强大的  

8  0

之外 , 由于各地 区发展的不平衡 , 还应当给地方立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留出相当的空间 , 使各个地 区因地制宜 , 制定出合适 

的关 于社 区矫 正 的实施 细 则 。  

( ) 关社 区矫 正 的执 行 机 构  二 有

头, 司法 局 、 安 局 、 公 检察 院 、 院 、 狱 管理 局 、 法 监 劳动 

和社会保障局等部 门参加 , 形成 了“ 法委统一领  政 导, 司法局组织实施 、 政法各部门协作配合 , 司法具 

在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比较好的 国家 , 机构设  其

置也 是 相 当完 备 的。 以加 拿 大 为例 , 加拿 大 的成 人 

体执行” 的工作格局 , 改变 了由公安机关 作为主体 

的地 位 , 取得 了不 错 的效果 。但依 据 法 律规 定 , 安  公

矫正由联邦矫正局与省级矫正机关负责管理。矫正  局负责对联邦矫正机构 和假释 的管理 , 负责对刑期  在两 年 以上 的罪 犯 的关 押 和 社 区矫 正 , 级 的矫 正  省 机关则 负责对刑期不满两年的罪犯的关押和社区矫  正。矫 正的主要方式包括一般监督 、 家中监禁 、 电子  监控和中途之家等。l矫正工 作采用垂直 化管理, l。 。  

机关仍然是主要的监督 与执 行机关 , 司法行政机关 

以及 基层 组织 只具 有 法定 的 “ 配合 ” “ 助 监 督 ” 、协 权  力 。¨    m 因此 , 过 改 变 现 行 法 律 规 定 或 制 定 专 门  通

性法律

, 将社区矫正 的行刑与矫正权力赋予一个专  业 的矫正机构实属必要。另外 , 新西 兰等 国家的做 

法也 给予 我们 较大 的启 发 , 鉴 发 达 国家 的社 区 矫  借

专业化分工也是其一大特色 , 如在联邦 的假释矫正 

机构 中 , 就有高 级假 释 官 、 政经 理 、 行 普通 假释 官 、 心 

正制度, 结合我 国的实际和现有资源来探索适合我  国 国情 的社 区矫 正 的 方 式 与 方 法 显 得 更 加 合 理 和 

有效。   三 、 思 与启 示  反

理学工作者 、 牧师 、 电子技师等等 。矫正工作者一般  需要本科学历 , 还必须有犯罪 学 、 刑事执行学 、 心理  学、 社会学等等专业知识 , 另外 , 区矫正工作还与 社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救助紧密结合 , 并与监狱管理相  衔接 , 使得工作卓有成效 。   在社 区矫 正制度不甚发达 的国家 , 也存在具有  本土特色的矫 正机构 。例如在新西兰 , 在通过社区 

对少 年 犯 罪 行 为 进 行 矫 正 中 采 用 家 族 议 会 制 度  ( a l ruC neec) FmiGop ofrne 。家 族 议 会 制 度 的形 成 有  y 其 独特 的社会 背 景和 历史 渊源 , 新西 兰 , 在 犯罪 的少  年 儿童 大部分 是 毛利 人 ( 7 % ~8 % 的犯 罪 案件  有 0 0 是这 些 孩 子 所 为 ) 。很 早 以 前 , 利 人 就 有 通 过 族  毛

综上所述 , 无论 是 社 区矫 正存 在 所 需 的 软 件环  境 , 是其 运 行 所 需 的 硬 件 环 境 , 发 达 的 国家 相  还 与

比, 我国在每个方面都是有所欠缺 的。一种新 型刑  罚执行制度的构建 , 必然带来一 系列 制度 的重构和  变革 , 可谓 困难 重 重 。但 是 从 我 国 的 现状 以 及 发 展  趋势来说 , 区矫正制度 的建立仍然具有可行性 : 社  

从 软件 环境 的 角度来 看 , 首先 , 着我 国经 济体  随

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 小政府 、 “   大社会” 的社会管理 结构正逐步形成 。原来 由政府  和 企事 业组 织统 揽 的社会 管 理 与社 区 服务 职能 开始  分化并逐渐回归于社会及社 区。20 0 3年, 国家劳动  保障部门制定了我 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资格 , 上  海举行了首次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 。经过系统培训  的司法社工参与了试点地 区的社区矫正工作。l 这     

种充 分 发动 全社 会 力 量 , 政 府 和社 会 之 间建 立 一  在 个社 会化 的团体 支 撑 的 中间 力 量 的举 措 , 为社 区矫  正在 中国得 以成 功发 展提 供 了客观 上 的可 能性 。其  次 , 以人 为本 ” 想 的确 立 以及 人 权 保 护 的宪 法 确  “ 思

长召集

家庭聚会来解决族 内青少年中存在的违法犯 

罪 问题 的做法 。于是新 西 兰政 府就 在原 有传 统 的基  础上 , 毛利人 社 区 内设 立家族 议 会机 构 , 孩 子犯  在 如

罪( 谋杀罪除外 ) 可以先通过社区和家族的工作解  , 决 , 孩 子犯 罪严 重 的时 候 , 察 会 给 予 协 助 , 孩  在 警 把 子放 在一 个地 方 特殊监 管 。 这 一 制度 还 得 到加 拿  … 

大、 澳大 利亚等 国的借 鉴 。   根据 我 国 19 96年颁 布 的刑事 诉讼 法 第 24条 、 1   第 27条 、 2 8条 的 规定 , 1 第 1 以及 19 97年 颁 布 的刑  法第 7 的规 定 , 区矫 正执行 与 监督 考察 的权 力  6条 社

认, 为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保护罪犯的合法权益 , 提高罪犯的社会再生能力 , 也  受到越来越多 的关 注 , 区矫正制度 的构建不仅受  社 到政府官员的重视 , 也得到民众的支持。   从 硬 件环 境 角度讲 , 先 , 国有 较 长时 期 的适  首 我 用非监禁刑的实践 , 缓刑制度在新 中国成立之前就  已经存在 , 11 年 的《 在 91 大清新刑律》 中就 规定有 

缓 刑 制度 。 国后 ,O世 纪 5 建 2 O年 代人 民法 院的缓 刑  判 决 在全 部 刑 事 判 决 中 约 占 1 % , 别 地 区 达 到  0 个

统一交给了公安机关 , 基层 组织 或者罪犯原所在单  位享有配合和协助监督的权力。由于我 国公安机关  的业务异常繁忙 , 加上社 区矫 正工作 的复杂性与专 

业性 , 安 机关 实行 起 来 有 相 当 的困难 。从 以往 行  公

刑与矫正工作情况来看 , 公安 机关 的社 区派 出机构 

基本 上没 有开 展对 罪犯 生理 、 理 和行 为 的矫 治 , 心 也  没有 组织 系统 改造 活 动 , 至连 最 基 本 的对 监 外 执  甚 行罪 犯 的监督 管理 , 时常 出现 捉襟 见肘 、 漏不 断  亦 疏

2% , 0 并取得 了较好 的社会效果。l修改后 的 19  l   97 年刑法, 对缓刑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 , 虽然缓刑适用  的比例在全国各省市发展不平 衡 , 但在一些沿海省 

8】  

的问题 。  而在社 区矫正 的试点工作 中, l_ 1 z   试点省 、   市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 , 由省 、 市政法委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份, 缓刑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例如浙江省 , 宣告缓刑  的人数 占判处有期徒刑 、 拘役 人数的 比例 , 19  从 97

年 的 1.8 2 1%逐 步 上升 到 19 98年 的 1.8 ,19  3 8 % 99 年 的 1.6 , 0 0年 的 1.0 , 42 % 20 7 1% 上升 了 5个百 分 

点 。_ l  这些 实 践 为 完 善 我 国社 区 矫 正 的立 法 和 执  法 积 累了经验 。另外 , 国外 广泛 的社 区矫 正实践 , 也 

其次 , 理念 的先进性。一种制度是否具备顽强  的生命力 , 关键在于它的背后是否有先进的理念作 

支撑 , 也就 是 在前 文 中所 提 到 的 刑 罚 人道 主 义 。而  在 这种理 念 的背后 , 是人权 观 念 的至上 性 , 正 只有 这 

种观念贯穿整个具体制度设计 的始终 , 社区矫正才  能取得 良好的社会效果。但要使这种人权观念深入  人心 , 比建立一种完美的制度更为艰难 , 它需要一个  更漫长的过程, 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仍   总之 , 我们应 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资源 , 结合 

可以从不同角度作 为我们的借鉴 和参考。其次 , 我 

国有相对灵活的立法体制。由于我国地域广 , 各个 

地 区 的发展差 异 明显 , 社 区矫 正 是 一 种 实 践性 极  而

强的工作 , 要制定统一的社 区矫正法 实属不易。但 

是 各个省 、 自治 区 、 辖市 可 以利用立 法 法赋予 的立  直

我国现实 , 同时借鉴 国外先 进制度 , 习先进 的理  学

论, 以制度的构建促进观念的更新 , 以观念的发展促 

法权 限, 根据当地实 际情况制定有关社 区矫正执行  制度 的地方法规 , 待时机成熟后 , 由全国人大制定  再

进制度的完善, 建立一套符合我 国国情的、 中国特  有 色的社区矫正制度已为期不远。  

[ 参考文献 ]  

[ ]康树 华. 区矫 正的历史 、 1 社 现状 与重大理论 价值 [ ] 法  J.

学杂志 , 0 ( )2 . 2 3 9 :2 0  

部全国性的法律。笔者认为 , 这种方法不仅可行 ,  

而且 科学 。最后 , 国在 社 区矫 正 方 面 进 行 了 积极  我 的探 索 和实践 , 各个 司法 部 门 、 司法行 政 部 门以及 刑 

罚执行部门都进行了努力的尝试并取得了宝贵的经  验;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 , 各类法学 、 社会学 、 心  理学 、 管理学等专业人才 以及大量 的社会工作 者为  建立完备 的执行 机构提供 了丰 富的人员储备。因   此, 社区矫 正制度 在我 国还是具 备 良好 的发展前 

景的。  

[ ]吴宗宪 , 2 等.非监禁 刑研 究[ . 国人 民公 安大 学 出 M] 中  

版 社 ,0 3  20 .

[ ]吴宗宪. 3 关于社 区矫 正若干 问题 的思考 [ ] 中国司法, J.  

20 ( ) 6 . 04 3 :0  

[ ]贝卡里亚. 犯罪与刑罚[ . 4 论 M] 黄风 , 北京 : 译. 中国法制 

出版 社 , 02:9 20 4 .  

但是, 我们也不能就此而 盲 目乐观 , 如前文

所  述, 与社区矫正制度发达的国家相 比, 我国的社 区矫  正制度要想走 向成熟 , 还有很长 的过程。我们既要  正视检讨 自己的不足 , 更要从国外 的先进制度中得 

到启 示 , 种启 示 主要包 括两个 方 面 : 这  

[ ]陈兴 良. 5 刑法 的启 蒙[ . M] 北京 : 法律 出版 社,19 :3 989.   [ ]储槐植 . 6 刑事 一体 化与关系刑法论 [ . M] 北京 : 北京大学 

出版 社 , 9 2 4 1 7:2 . 9  

[ ]杨 春 洗.刑 事 政 策 [ .北 京 :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7 M] 北  

19 4 3  9 4: 5 .

[ ]王志亮 , 8 王俊 莉. 关于我 国社 区矫 正制度 的思考 [ ] 中 J.  

国 司 法 ,04 2 :0 2 0 ( )4 .  

首先 , 制度 的完备性 。社区矫正的效果如何 , 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度是否完善。对于正在构建社  区矫正制度的我国来说 , 借鉴西方发 达国家的先进  的社 区矫正制度尤为重要 , 这些先进 的经验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 : 第一 , 完善的立法。无论是全国性 的法  律还是地方性法规 , 无论是单行法律还是包含在其  他法律中的法条, 于社 区矫正的立法都受到很大  关 的重视 , 也使得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 和运行有了合  法的基础。第二 , 完备的机构人员设置。社 区矫正  能否取得 良好的效果 , 关键在于是 否拥有一支素质  高、 业务精的执行队伍。在前文中可以看 到, 在社区  矫正制度发达的国家, 不管形式如何, 都拥有完备的  执行机构和业务精 良的人员。由此可见 , 设立完备  的执行 机构 , 有业 务精 良的执行 人员 , 于 旨在 建  拥 对 立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的我国来说势在必行。  

[ ]刘强. 9 国外 以及 我 国港 台地 区“ 区矫 正” 社 法律规 范 的   殷鉴[ ] 探 索与争鸣 , 0 (0 :9 J. 2 3 1)2. 0   [0 1 ]社 区矫正考察组. 加拿大 社 区矫 正概 况与评价 [ ] 法  J,

治 论 丛 ,04 5 :0 20 ( ) 9 .  

[1 1 ]席小华. 国外社 区预防和矫 正少年 犯罪 的实践 与启迪  [] 中国青年研 究,04 1 ) 3 . J. 20 ( 1 :5  [2 1 ]王 顺 安. 区矫 正 的法 律 问题 [ ] 政 法 论 坛 ,0 4 社 J. 20  

( ) 13 3 :0 .  

[3 1 ]高 芸. 区矫 正 的本 土 化 研 究 [ B O .[ 040 — 社 O / L] 2 0 -5  3 ] ht:/ 0 .9 .  1/~C D N Y 79 0 P F   1 .t / 2 2 14 1. 4 p 1 D B / 677/ D /

I NDEX . HTM

.  

[4 1 ]张文学 , 李燕明 , 中国缓刑制度理论 与实务 [ . 等. M] 北 

京 : 民法院 出版 社 , 9 . 人 1 5  9

[5 1 ]应建廷. 缓刑实践的调查与思考[ ] 中国刑事法杂志, J.  

20() 9 005 : . 3 

[ 责任编辑 : 张岩林 ]  

8  2


相关文章

  •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 编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研究 Research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on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s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学 ...查看


  • 社区矫正对象焕发出个案分析
  • 社区矫正对象好X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基本信息:XXX,男,1993年7月27日出生,初中文化,身体状况良好,未婚,家庭住址:XXX村. 2.犯罪及处罚情况:2012年因故意伤害被人民法院宣判,由于XXX认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被害人的 ...查看


  • 矫正社会工作
  • 第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矫正的定义:国家司法机关和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正常成员的过程. 矫正制度和措施的功能: 1. 惩罚:矫正制度 ...查看


  • 社区考试历年重点及2013年考试题考试重点比较齐全
  • 社区考试历年重点及2013年考试题考试重点比较齐全 考生必读 1.报名时间:2014年9月11日0:00时-9月16日24:00时. 2.网上资格审查时间:2014年9月11日8:00时-9月18日18:00时. 3.网上缴费时间:2014 ...查看


  • 2012社区工作专题讲座小抄
  • 2012社区工作专题讲座小抄 一.填空题: 1.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社区分析的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 2.香港的社区照顾服务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以社区为本的"家居照顾"和"康复计划&qu ...查看


  • 社区矫正制度
  • 惩罚性和恢复性二元功能之完美结合 --浅析社区矫正制度 摘要: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 是国家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惩罚和改造罪犯方面的良好效果, 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美国社区矫正制度起步比较早, 在实 ...查看


  • 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 第十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矫正社会工作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使其服务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独特内容与方法.本章主要教学目的在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活动. 教学重点:矫正 ...查看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社会工作实务的考试特点 案例分析问题目标介入策略方法 方案设计问题需求目标价值观 理论方法步骤 注重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专业学科的基本要求想问题和回答问题 价值实践是 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的本质 第一章 社会工作 ...查看


  • 心语司法心理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 心语司法社区矫正心理健康管理信息系统 解决方案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 武 汉 瞬 时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