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管理专题——历年药品降价情况梳理
过去的2014年药价改革无疑是热点所在,去年10月27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上,发改委领导提议放开药品价格,其中涉及医保目录内药品、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专利药等多种不同类型药品。201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推进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方案向各省物价部门下发征求意见稿,讨论全面放开药品价格并放开大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上述举动表明,放开药品政府定价的条件已渐趋成熟。根据此前公布消息,《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正式稿有望于2015年1月正式出台,施行了近20年的药品政府定价制度将出现重大转变。
从1996 年国家计委出台《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到2014 年《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推出,中国药品价格的管理思路,从政府全面控制到基本放开,再到逐步加强管理,最后逐步引入市场总共经历了4个阶段演变。前20年,国家计委为控制药价,先后进行了32次药品行政性降价,累计降价总额近千亿元。
1997年以来32次药品降价概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时间 1997/10 1998/4 1999/4 1999/6 1999/8 2000/1 2000/6 2000/10 2001/4 2001/7 2001/12 2002/12 2003/3 2004/5 2004/6 2004/7 2005/4 2005/10 2006/3 2006/8 2006/11
降价范围
15种抗生素和32种生物制品 解热镇痛类等38种药品 21种头孢类中管药品 西力欣等150种进口药品 降纤酶等2种生化药品
人血白蛋白等12种中管生物制品 头孢拉定等9种药品
氨苄青霉素等21种抗感染药品 医保目录69种抗感染药品 医保目录49种中成药
抗肿瘤、循环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以及治疗精神障碍用药等医保目录383种化学药
消化道、血液系统及诊断用药等医保目录199种化学药 公布医保目录种267种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其中甲类67种,乙类200种
调整枸橼酸芬太尼等3种特殊药品价格 大幅调低24种抗感染类药物价格 18种药品单独定价方案 调整部分计划免疫药品价格
下调抗生素、生物制品、维生素等22种药品价格 300多个剂型规格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 99种抗微生物药品,涉及400多个规格
32种中成药肿瘤用药的100多个剂型规格的零售价格进行调整,
40 23 43 13
40% 23% 30% 15%
35
30%
20 15
20% 14%
降价总额(亿元)
20 15 20 8 1.2 3.4 12 18 20 4 30
平均降幅 15% 10% 20% 5% 15% 10% 15% 20% 20% 15%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007/1 2007/2 2007/4 2007/5 2009/10 2010/12 2011/3
调整心脑血管等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20%,最大降幅85% 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 188种中成药专科用药 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格 296种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
174种单独定价最高限价调低;16种取消单独定价
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
降低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82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
调整部分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53个品种,300多个剂型规格
调整部分免疫抗肿瘤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价格,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
调整部分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价格,共涉及20类药品,3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
20 100 50 50
15% 16% 19% 12% 19% 21%
70
20%
29 30 31 32
2011/8 2012/4 2012/9 2013/1
30
14%
17% 17% 15%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米内网整理
从历次药品降价时间与平均降价幅度可见,国内药价调整可分为三轮,第一轮从1997年到2003年,这段时期国家计委平均每隔半年公布一次药品降价名单,降价幅度大部分维持在15%-20%之间,这段时期药价基本可控。第二轮从2004年持续到2008年新医改出台前,由于药价上涨过快,国家计委出台降价措施的频率加大,降价幅度也屡次突破20%的不成文上限,特别是2007年密集出台4次药品降价名单,可见监管力度之大。第三轮降价从2009年10月开始,该轮降价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基药价格进行了全面调整、二是首次取消部分药品的单独定价、三是按类别分批对主要治疗领域的药价进行了一次调整,至2013年1月部分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价格调整后,历时16年的药品降价历程告一段落。
历次药品降价年份与平均降价幅度分布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
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低价药品目录,体现了政府层面在定价上逐步尊重市场机制,而非过去药品只降不升的单边调整。对比历年价格调整中被降价的2300个品种和3500个品规,其中有近500个品种和700个品规纳入了国家低价药目录中,药品“降价死”的现象终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历次药价调整中全身用抗感染药物降价次数、涉及品种数量最多、平均降幅也最大,因抗生素滥用的原因,该类药物是国家重点调控对象,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和心血管系统药物作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治疗药物,临床用量大,民众负担重,也是物价部门关注重点。相对来说中成药品种无论是降价次数还是降价幅度均明显少于化学药,原预期在2014年出台的中成药价格调整最终亦未出台,可以说上一轮药品降价对中成药影响较少,对中成药企业是间接利好。
各药品治疗领域涉及降价次数、平均降幅与品种数量气泡图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
各药品治疗领域涉及降价次数、平均降幅与品种数量表
药品类别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治疗领域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
抗寄生虫药、杀虫剂和驱虫剂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 心血管系统药物 感觉系统药物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呼吸系统用药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 皮肤病用药 肌肉-骨骼系统 消化系统及代谢药 五官科用药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泌尿系统疾病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妇科用药
降价次数
24 9 20 15 15 17 10 15 16 14 19 12 20 7 14 5 6 9 6 9
平均降幅 21.47% 19.21% 19.18% 18.04% 17.87% 17.30% 17.27% 17.19% 17.06% 16.88% 16.84% 16.69% 16.53% 15.09% 14.84% 14.76% 14.66% 14.57% 14.34% 14.33%
涉及品种数量
480 38 262 368 104 118 86 81 199 359 97 121 276 44 278 82 224 109 147 82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补气补血类用药 儿科用药
4 4 5
14.18% 13.38% 11.00%
44 26 6
注:降价次数为每次药品降价中有涉及该类别药品即算为1次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
通过观察2个典型药品在药价调整后的表现,药品调价对调整最高零售价以及取消单独定价权的药品生产厂家构成负面影响,对仿制药生产企业则构成利好。奥美拉唑市场原是阿斯利康一家独大,取消单独定价后阿斯利康优势不再,市场份额萎缩,该药品的市场规模也呈现逐年减少状况。阿莫西林生产厂家众多,部分厂家单独定价产品调整,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反而不是特别大,对它影响更大的是2012年出台的抗生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奥美拉唑调价后在样本医院的季度销售表现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城市公立医院化学药格局数据库
阿莫西林调价后在样本医院的季度销售表现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城市公立医院化学药格局数据库
让更多药品回归市场定价,应是目前药品生产及流通市场最令期待的选择,也是促进整
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企盼。但考虑到医保的支付压力,医保控费是行业不可逆的大趋势,药品价格仍将以限价为主,尤其对于医保目录中消耗医保资金较大的药品,未来依旧是物价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随着整体改革的推进,过去单纯用行政手段,从终端最高零售价格的角度对药品价格进行限制的做法将不可持续。预计未来的定价策略和思路将是多元化的,而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引入将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药品价格管理专题——历年药品降价情况梳理
过去的2014年药价改革无疑是热点所在,去年10月27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上,发改委领导提议放开药品价格,其中涉及医保目录内药品、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专利药等多种不同类型药品。201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推进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方案向各省物价部门下发征求意见稿,讨论全面放开药品价格并放开大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上述举动表明,放开药品政府定价的条件已渐趋成熟。根据此前公布消息,《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正式稿有望于2015年1月正式出台,施行了近20年的药品政府定价制度将出现重大转变。
从1996 年国家计委出台《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到2014 年《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推出,中国药品价格的管理思路,从政府全面控制到基本放开,再到逐步加强管理,最后逐步引入市场总共经历了4个阶段演变。前20年,国家计委为控制药价,先后进行了32次药品行政性降价,累计降价总额近千亿元。
1997年以来32次药品降价概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时间 1997/10 1998/4 1999/4 1999/6 1999/8 2000/1 2000/6 2000/10 2001/4 2001/7 2001/12 2002/12 2003/3 2004/5 2004/6 2004/7 2005/4 2005/10 2006/3 2006/8 2006/11
降价范围
15种抗生素和32种生物制品 解热镇痛类等38种药品 21种头孢类中管药品 西力欣等150种进口药品 降纤酶等2种生化药品
人血白蛋白等12种中管生物制品 头孢拉定等9种药品
氨苄青霉素等21种抗感染药品 医保目录69种抗感染药品 医保目录49种中成药
抗肿瘤、循环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以及治疗精神障碍用药等医保目录383种化学药
消化道、血液系统及诊断用药等医保目录199种化学药 公布医保目录种267种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其中甲类67种,乙类200种
调整枸橼酸芬太尼等3种特殊药品价格 大幅调低24种抗感染类药物价格 18种药品单独定价方案 调整部分计划免疫药品价格
下调抗生素、生物制品、维生素等22种药品价格 300多个剂型规格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 99种抗微生物药品,涉及400多个规格
32种中成药肿瘤用药的100多个剂型规格的零售价格进行调整,
40 23 43 13
40% 23% 30% 15%
35
30%
20 15
20% 14%
降价总额(亿元)
20 15 20 8 1.2 3.4 12 18 20 4 30
平均降幅 15% 10% 20% 5% 15% 10% 15% 20% 20% 15%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007/1 2007/2 2007/4 2007/5 2009/10 2010/12 2011/3
调整心脑血管等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20%,最大降幅85% 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 188种中成药专科用药 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格 296种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
174种单独定价最高限价调低;16种取消单独定价
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
降低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82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
调整部分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53个品种,300多个剂型规格
调整部分免疫抗肿瘤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价格,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
调整部分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价格,共涉及20类药品,3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
20 100 50 50
15% 16% 19% 12% 19% 21%
70
20%
29 30 31 32
2011/8 2012/4 2012/9 2013/1
30
14%
17% 17% 15%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米内网整理
从历次药品降价时间与平均降价幅度可见,国内药价调整可分为三轮,第一轮从1997年到2003年,这段时期国家计委平均每隔半年公布一次药品降价名单,降价幅度大部分维持在15%-20%之间,这段时期药价基本可控。第二轮从2004年持续到2008年新医改出台前,由于药价上涨过快,国家计委出台降价措施的频率加大,降价幅度也屡次突破20%的不成文上限,特别是2007年密集出台4次药品降价名单,可见监管力度之大。第三轮降价从2009年10月开始,该轮降价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基药价格进行了全面调整、二是首次取消部分药品的单独定价、三是按类别分批对主要治疗领域的药价进行了一次调整,至2013年1月部分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价格调整后,历时16年的药品降价历程告一段落。
历次药品降价年份与平均降价幅度分布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
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低价药品目录,体现了政府层面在定价上逐步尊重市场机制,而非过去药品只降不升的单边调整。对比历年价格调整中被降价的2300个品种和3500个品规,其中有近500个品种和700个品规纳入了国家低价药目录中,药品“降价死”的现象终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历次药价调整中全身用抗感染药物降价次数、涉及品种数量最多、平均降幅也最大,因抗生素滥用的原因,该类药物是国家重点调控对象,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和心血管系统药物作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治疗药物,临床用量大,民众负担重,也是物价部门关注重点。相对来说中成药品种无论是降价次数还是降价幅度均明显少于化学药,原预期在2014年出台的中成药价格调整最终亦未出台,可以说上一轮药品降价对中成药影响较少,对中成药企业是间接利好。
各药品治疗领域涉及降价次数、平均降幅与品种数量气泡图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
各药品治疗领域涉及降价次数、平均降幅与品种数量表
药品类别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化学药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治疗领域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
抗寄生虫药、杀虫剂和驱虫剂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 心血管系统药物 感觉系统药物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呼吸系统用药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 皮肤病用药 肌肉-骨骼系统 消化系统及代谢药 五官科用药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泌尿系统疾病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妇科用药
降价次数
24 9 20 15 15 17 10 15 16 14 19 12 20 7 14 5 6 9 6 9
平均降幅 21.47% 19.21% 19.18% 18.04% 17.87% 17.30% 17.27% 17.19% 17.06% 16.88% 16.84% 16.69% 16.53% 15.09% 14.84% 14.76% 14.66% 14.57% 14.34% 14.33%
涉及品种数量
480 38 262 368 104 118 86 81 199 359 97 121 276 44 278 82 224 109 147 82
中成药 中成药 中成药
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补气补血类用药 儿科用药
4 4 5
14.18% 13.38% 11.00%
44 26 6
注:降价次数为每次药品降价中有涉及该类别药品即算为1次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
通过观察2个典型药品在药价调整后的表现,药品调价对调整最高零售价以及取消单独定价权的药品生产厂家构成负面影响,对仿制药生产企业则构成利好。奥美拉唑市场原是阿斯利康一家独大,取消单独定价后阿斯利康优势不再,市场份额萎缩,该药品的市场规模也呈现逐年减少状况。阿莫西林生产厂家众多,部分厂家单独定价产品调整,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反而不是特别大,对它影响更大的是2012年出台的抗生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奥美拉唑调价后在样本医院的季度销售表现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城市公立医院化学药格局数据库
阿莫西林调价后在样本医院的季度销售表现
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城市公立医院化学药格局数据库
让更多药品回归市场定价,应是目前药品生产及流通市场最令期待的选择,也是促进整
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企盼。但考虑到医保的支付压力,医保控费是行业不可逆的大趋势,药品价格仍将以限价为主,尤其对于医保目录中消耗医保资金较大的药品,未来依旧是物价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随着整体改革的推进,过去单纯用行政手段,从终端最高零售价格的角度对药品价格进行限制的做法将不可持续。预计未来的定价策略和思路将是多元化的,而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引入将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