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数词意义比较

第4卷第2期2005年2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 g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 . 4No . 2Feb . 2005

古今汉语数词意义比较

胡 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在汉语中, 数词除了具有表示数目这一意义外, 还获得了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和文化意  摘 要:

义, 这些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另外, 古今数词的意义也有差异。数词; 语法意义; 修辞意义; 文化意义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H 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 (2005) 02-0019-05  数词是数概念及其数理思维方式在词汇系统中的有机反映, 因此在汉语中, 不少数词在语言

的发展过程中不但有表示数目这一语言意义, 而且还获得了十分丰富的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这几种意义随着古今汉语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本文试图对古今数词的这三种意义作一比较。

[1](P75)

目外, 还可以表示倍数、分数和约数。再如:

二八佳人细马驮, 十千美酒渭城歌。

(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盖予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 语法意义方面

古今数词的语法意义基本相同, 变化不是很大。下面仅谈及差异明显的三种情况。

(一) 双音节数词比较

明代伦文叙曾为苏轼的《百鸟归巢图》配一首数字诗, 其诗曰: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此诗被认为对数字的运用巧妙奇异。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如将“一只又一只”加起来, 得出的数字是“二”; 再把“三四五六七八只”中的“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相乘, 得出的数字分别是“十二”、“三十”、“五十六”。最后把得到的这四个数字相加, 总数恰好是“一百”, 正与图中“百鸟归巢”的鸟数相合。原来, 在古代, 双音节数词除直言实指数

 

  收稿日期:2004-10-12

每岁大决, 勾者十三四, 留者十六七, 皆缚至西市待命。

(方苞:《狱中杂记》)

共事二三年, 始尔未为久。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上述六例中, “二八”和“三五”表示倍数,“十一”和“十三四”、“十六七”表示分数, “三四”、“六七”、

“二三”、“七八”和“两三”表示约数。表倍数、分数的双音节数词在古代应用广泛而在今天基本上不再使用, 而表示约数的双音节数词今天仍被广泛沿用着。

因此现在如果你对人说“我才看了两三页”, 对方能理解你是说刚看了没几页。但如果你说自己“年方二八”, 可能就会被人误解为“二十八岁”, 而不是“十六岁”了, 因为在现代汉语中里“二八”之间没

  作者简介:胡妍(1975-) , 女, 江西吉安人, 南昌陆军学院讲师, 现为广州大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2002级研究生, 从事言语

  ·20·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卷

有相乘的关系。

在现代汉语里, 双音节数词除表示实际数目和约数外, 还发展为可表示日期短语的节缩, 如“五一”是指“五月一日”; “十一”是指“十月一日”; “七七事变”中的“七七”指的是“七月七日”; “九·一八”是指“九月十八日”; “一二·九”是指“十二月九日”。  (二) 数词的活用比较

在古汉语中, 数词可以活用为动词, 或者活用为副词。如: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诗经·卫风·氓》)(二三, 活用为动词, 改变)

零距离 零志愿 零效益 零概念零关税 零首付 零辐射 零隐患

零增长 零接触 零消费 零干扰零收费 零损耗 零起步 零污染在上述例子中,“零”的词汇意义泛化, 有了“不、无、没”等否定义, 它作为一个前缀附着在某些双音节的名词性或动词性语素前, 构成新的名词。“零”的这一“类化”意义非常明显, 还起到了标志词性(名词) 的作用。它的造词能力非常旺盛, 几乎可以随时用它来衍生新词。

六王毕, 四海一

(杜牧《阿房宫赋》)(一, 活用为动词, 统一)

二、 修辞意义方面

有些数词在实际应用中, 还会产生修辞意义。当表示修辞意义时, 数词表示数目的意义

虚化, 而代之以其他的抽象意义。这一点在汉语成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表示“多、许多、极多”意义的如: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公输》)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

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列子·九方皋相马》)(一, 活用为副词, 竟然。

千万, 活用为动词, 强千万倍)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一, 活用为副词, 都、全) 在现代汉语里, 数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根本没有。而活用为副词的, 像“一干二净”、“四平八稳”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三进山城”、“四出秦岭”是仿古格式的用法。但是, 现代汉语里数词活用的情况也不是全然没有。如:

他讲话总是空空洞洞, 没有一点创见, 偏偏还要罗列一二三四, 让人觉着八股调十足。

画面孔这事很有趣, 每位先生的面孔都有好多“事情”。画上这位的一二三四, 再凭想象添上五六七八。不到几天, 每位先生都画遍了,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唯独没画上女讲师。

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总得说出个一二三来吧。人齐了, 开个会。场长一二三信口讲一通。重点提到农场的队伍并不纯洁, 情况复杂, 要注

(宋元:《墨面》)意阶级斗争。

前例中的数词“一二三四”和“五六七八”活用为名词, 含蓄地指代相关事物, 数词已失去表数功能。后例中前一个“一二三”活用为名词, 意思是头绪、办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

吾父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公治长》)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表示多数的数词如“三”、“六”、“九”、“十二”、

“十八”、“三十六”、“七十二”等。另外“八”、“十”、“百”、“千”、“万”等都常用以虚指多数。但这些词表多数的程度并不相同:“十”以及“十”以下的数词虚指的是较多数, “十”以上的数词虚指的是极多数。如果“三”、“五”、“六”、“八”、“九”、“十”、“百”、“千”、“万”等对举, 或者是“一”和以上那些数词对举, 或者是“一”和“半”对举也可以表示多数, 而且其表义程度要比单用的数词强一些。如: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耳听八方, 眼观六面 千山万水千锤百炼 三番五次 三教九流五颜六色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举一反三 一言九鼎 一字千金一本万利 一目十行 一呼百诺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法、缘由; 后一个“一二三”活用为副词, 同样不是实

指数目, 而是指代所讲的内容。

(三) 数词词缀化比较

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现象, 即数词,

第2期胡 妍:古今汉语数词意义比较·   21·

百闻不如一见一技无成, 半生潦倒

(《红楼梦》第一回)

士之二三, 犹丧妃耦, 而况霸主?

(《左传·成公八年》)(二三:不专一、反复无定)

表示少、些许、极少意义的如:

这件事我也略知一二。

这人不管做什么都只有五分钟热度。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一般是采用最小的10个自然数中的小数来表示, 一向被认为表示多数义的“三”有时也可以虚指少数。“一”和“半”对举有时也表示少数的意义, “三”与“两”对举或连用也可以表示少数意义, 其表义程度也要比单用的数词强一些。如:

过一年半载, 生个一男半女。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两面三刀 三心二意

通过虚化, 数词可用来表示夸张、比喻、双关、层递等修辞意义。如数词的对举, 因形象性很强, 在表达上往往能起到比喻、对比、夸张等作用。

表示夸张的如: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他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 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表示比喻的如: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二首》)

群众是汪洋大海, 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

表示借代的如:

利见九五, 差踪二八。

(李桥:《上雍州高长史书》)(九五:指皇帝。

一鳞半爪 一时半刻 一知半解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三言两语

表示不定数意义的如:约法三章(意为“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三年五载(意即“几年几载”)

二奶奶的事, 他还要驳两件。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抟扶摇直上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九万里意为“几万里”)

二八:指朝臣)

必须教育指战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 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表示对比的如: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史记·淮阴侯列传》)以此参之, 万不失一。(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表示双关的如:

这些数词表示的数量是不定的, 意义上大体相当与“几”。

表示杂乱、纷繁意义的如:

三三两两 七七八八 乱七八糟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嘴八舌

这些表示杂乱、纷繁意义的数词, 其形式以AABB 的重叠式和“七~八~”式居多。

表示全、专一意义的, 主要是用“一”来表示, 如:

你得把这事的前因后果一一说清楚。

(一一:逐一、完全)

食客数千人, 无贵贱一与文等。

(《史记·孟尝君列传》)(一:都、一概) 守职不桡, 可谓诚一矣。

(《汉书·邹阳传》)(一:专一)

四五子

(酒的俗称, 是先谐9, 再将数目分解为4+5, 综合运用了双关和计算两种方法)

送你个甜点! 主料:我爱你。配料:思念。……保存日期:无限期。产品标准号:5201314。表示层递的如:

国作壹一岁者, 十岁强; 作壹十岁者, 百岁强; 作壹百岁者, 千岁强; 千岁强者, 王。

(《商君书·农战》)(时间由少到多)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 二年, 至少有三四年; 一滴汗, 两滴汗, 不知道多少万滴汗, 才挣出了那辆车。

(老舍:《骆驼祥子》)(时间、汗水数量由少而多)

表示变异、不专意义的, 主要是用“二”或“二”与“三”的连用和对举来表示, 而后者的表义程度也要

强一些, 如:

必极德, 有死无二。

·再有像上述数词活用, 在现代汉语中被看作是

一种辞格———“转类”。所谓“转类”, 就是“依靠语言, ,

  ·22·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卷

转化。又叫`转类' 、`转品' 、`词类活用' 、`词性变异' 等”。从陈望道先生开始至今, 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汉语实词转类就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发展。可以说转类这一语言现象体现了语法与修辞的交叉与融合。

具有修辞意义的数词的使用, 不论是在古代汉语中还是现代汉语中都随处可见。这些数词的运用以实代虚, 可以取得简洁、生动的修辞效果。

[2]

古之时, 四极废……于是,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苍天补, 四极正, ……”其中的

四极泛指整个辽阔无边的宇宙, 四也就含有无所不包的意思。此外, 《周易·系辞·上传·十一章》载:“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在我国古代哲学中, 四象征着安

[4]

全、平稳、周全、称心如意。正因为如此, 所以“不三不四”、“瞎三话四”、“推三阻四”、“低三下四”、“丢三落四”、“颠三倒四”等词都表示贬义, 即便像“朝三暮四”这样最初并不带有贬义的词, 到后来也被人们用作了贬义, 这也许和“三”、“四”的文化意义不无关系。

“八”有时是“耻”的意思, 这源自《聊斋·三朝元老》中的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因和“耻”相对, 也就被借用为“耻”, 因此“王八”(“忘八”的谐音) 也就成了一句骂无耻之徒的话。

“九”是个位数中的极大数, 故在中国被看作是至高无上、无穷、幸福、吉祥的符号, 如“一言九鼎”、“九五之尊”等。数字“九”通“久”, 又被人们赋予了长久、永久之意, 因此我国的老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有预祝老人们健康长寿, 福寿连绵的意思; 医药产品有“三九胃泰”、“999感冒灵”。

除了单用的数词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字俗语, 如“一退六二五”、“三下五除二”、“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和“一五一十”(数数往往以五为单位往下数) 、“小九九”(九九乘法歌诀, 最初级的数学计算法) 等。前者最初只是一些珠算口诀, 后者也只是和算数方法有关, 但后来都被人们加上了一定的哲学意义, 因此, 它们渐渐成为了带有特殊含义的俗语。如“九九归一”, 也说九九归原, 被用来指几经周转最后又还了原。之所以如此, 就因为古人认为“一”是“宇宙初始和万物本原”, 而任何事物最终都是要归于本原的。

(二) 反映民族心理的数词

古人并不单单只是把语言看作符号而已, 他们还认为语言具有神奇的魔力, 对语言有着崇拜和禁忌的心理。这种心理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语言中的某些数词同样也被认为具有奇特的力量, 因而数词就有了吉凶之分, 而人们都有趋吉避凶的心理, 于是人们对数词也就有了爱憎的情感。

, ”, 三、 文化意义方面

数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一种典型的民俗

文化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某些数词同文化哲学和文化体制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它逐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具有文化意义的数词

中国的哲学家认为万物皆有定数, 而且这数又必与上天的某数相应合。因而在传统文化中, 某些数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功能。比如:

在先秦, “一”除了是个数词外, 它还是一个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义概念。老子的“道生一”认为“一”是“宇宙初始和万物本原”。伊尹、老子的“一”、“一德”、“得一”、“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是一贯公而无私的纯一的这个“一”的最初含义, 到了战国后期, 经儒道法杂各主要学派的承继发挥已将其变换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统及君

[3]

主专制的代名词了。“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的思想。所谓“王”就是天地人(在字中用三横表示) “一”(在字中用一竖表示) 而贯之。

二因为始终排在一之后, 所以提到二, 人们的心理和概念上总觉得不如一。据此“二”具有了“稍逊一筹、有所欠缺”的抽象意义。而且由这个意义构成的词语多含有贬义色彩, 如二流子、二楞子、二道贩子等。

三和四是数词中的正面人物。《道德经》中说:“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后人沿用之, 三就处于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限大的地位。被人们视为最能代表万物, 最能反映万物存在, 最能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规律的概念, 它理所当然成为人们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 被当作美好“

第2期胡 妍:古今汉语数词意义比较·   23·

大顺”, “六”就代表了“顺”, 一切顺意; “八”谐音“发”, 再加上人们还认为平衡和对称就是美, 所以

“八”又带有美好的意义。近些年来最得宠的数字莫过于“八”了。而“4”“死”谐音, 因此国内有些城市如上海市就没有“4路”车, 因为“4路”与“死路”谐音, 乘上“4路”车, 就会使人联想到往“死路”上走, “死路一条”, 确实是很不吉利的。

(三) 用来指人的数词

古人常常以数字来指称个人, 有以生辰指称的, 有以出生时的重量指称的, 有以父母的年龄之和数指称的, 有以父母年寿指称的, 有以行第指称的。有时甚至就以此为名, 这在古代尤其是唐代非常流行。如杜甫被称为“杜二”, 李白被称为“李十二”, 刘禹锡又称为“刘十九”, 白居易又称为“白二十二”。用数词来指称个人的用法至今还有。

有时数字还可以指称某一类人, 如:

陛下践祚以来勤心众政, 而三九之位, 未见其人。

(《后汉书·郎凯传》)(三九:古代指三公九卿。)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二三子:对门下弟子之称。) 世以痴为九百, 谓其精神不足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九百:亦作“九伯”

义大致相同。而“三九”和“二三子”的指称义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可见。

此外, 在古代, 数词还可以用来代替姓氏或者表示方向。前者如:汉代有小官名九百里, 孔子的弟子中就有叫仲由、季子的; 后者如:“一”、“三”、“七”、

[5]

“九”可以分别用来表示北东西南四个方向。而在现代, 像这种用数词表示的姓氏只有“万”、“季”等还比较常见, 其他的则很少见了。表示方向意义的则根本就不存在了。

综上所述, 数词除了表示具体的数目意义之外, 还带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 而且这些意义随着古今的变迁也有所变化。我们在使用中, 必须辨清这些意义, 以使数词的使用更规范合理。

【参考文献】

[1] 郑远汉. 艺术语言辞典[M ].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2]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 尹振环. “一”的最初含义及其后的演变. 贵州社会科

学, 1994,(4) :90.

[4] 倪培森. “不三不四”杂议. 文史杂志, 1994,(4) :39.

[5] 周翠英. 古汉语中数词的非数目意义研究[J ]. 青岛大

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4) :54~56.

,

指痴呆、神气不足之人)

“九百”与现代汉语的“二百五”、“十三点”的意

[责任编辑 周秀怡]

A comparative stu dy of meanings of numerals in the archaic

Chinese and the modern Chinese

HU Y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 ienc es , Guangzhou Uni ver sity , Guangz hou , Guangdong 510405, China )

  Abstract :Use of numeral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Chinese langua ge . But r esearch on 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quite rare so far . In actual use , numerals acquire grammatical meaning , rhetorical meaning and cultural meaning besides carrying numeric concept . But changes often occur to these mean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an -guage .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meanings of numerals in the archaic Chinese and the modern Chinese for the purpose of helping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and use the numerals .   Key words :numeral ; gra mmatical meaning ; rhetorical meaning ; cultural meaning

第4卷第2期2005年2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 g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 . 4No . 2Feb . 2005

古今汉语数词意义比较

胡 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在汉语中, 数词除了具有表示数目这一意义外, 还获得了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和文化意  摘 要:

义, 这些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另外, 古今数词的意义也有差异。数词; 语法意义; 修辞意义; 文化意义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H 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 (2005) 02-0019-05  数词是数概念及其数理思维方式在词汇系统中的有机反映, 因此在汉语中, 不少数词在语言

的发展过程中不但有表示数目这一语言意义, 而且还获得了十分丰富的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这几种意义随着古今汉语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本文试图对古今数词的这三种意义作一比较。

[1](P75)

目外, 还可以表示倍数、分数和约数。再如:

二八佳人细马驮, 十千美酒渭城歌。

(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盖予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 语法意义方面

古今数词的语法意义基本相同, 变化不是很大。下面仅谈及差异明显的三种情况。

(一) 双音节数词比较

明代伦文叙曾为苏轼的《百鸟归巢图》配一首数字诗, 其诗曰: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此诗被认为对数字的运用巧妙奇异。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如将“一只又一只”加起来, 得出的数字是“二”; 再把“三四五六七八只”中的“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相乘, 得出的数字分别是“十二”、“三十”、“五十六”。最后把得到的这四个数字相加, 总数恰好是“一百”, 正与图中“百鸟归巢”的鸟数相合。原来, 在古代, 双音节数词除直言实指数

 

  收稿日期:2004-10-12

每岁大决, 勾者十三四, 留者十六七, 皆缚至西市待命。

(方苞:《狱中杂记》)

共事二三年, 始尔未为久。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上述六例中, “二八”和“三五”表示倍数,“十一”和“十三四”、“十六七”表示分数, “三四”、“六七”、

“二三”、“七八”和“两三”表示约数。表倍数、分数的双音节数词在古代应用广泛而在今天基本上不再使用, 而表示约数的双音节数词今天仍被广泛沿用着。

因此现在如果你对人说“我才看了两三页”, 对方能理解你是说刚看了没几页。但如果你说自己“年方二八”, 可能就会被人误解为“二十八岁”, 而不是“十六岁”了, 因为在现代汉语中里“二八”之间没

  作者简介:胡妍(1975-) , 女, 江西吉安人, 南昌陆军学院讲师, 现为广州大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2002级研究生, 从事言语

  ·20·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卷

有相乘的关系。

在现代汉语里, 双音节数词除表示实际数目和约数外, 还发展为可表示日期短语的节缩, 如“五一”是指“五月一日”; “十一”是指“十月一日”; “七七事变”中的“七七”指的是“七月七日”; “九·一八”是指“九月十八日”; “一二·九”是指“十二月九日”。  (二) 数词的活用比较

在古汉语中, 数词可以活用为动词, 或者活用为副词。如: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诗经·卫风·氓》)(二三, 活用为动词, 改变)

零距离 零志愿 零效益 零概念零关税 零首付 零辐射 零隐患

零增长 零接触 零消费 零干扰零收费 零损耗 零起步 零污染在上述例子中,“零”的词汇意义泛化, 有了“不、无、没”等否定义, 它作为一个前缀附着在某些双音节的名词性或动词性语素前, 构成新的名词。“零”的这一“类化”意义非常明显, 还起到了标志词性(名词) 的作用。它的造词能力非常旺盛, 几乎可以随时用它来衍生新词。

六王毕, 四海一

(杜牧《阿房宫赋》)(一, 活用为动词, 统一)

二、 修辞意义方面

有些数词在实际应用中, 还会产生修辞意义。当表示修辞意义时, 数词表示数目的意义

虚化, 而代之以其他的抽象意义。这一点在汉语成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表示“多、许多、极多”意义的如: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公输》)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

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列子·九方皋相马》)(一, 活用为副词, 竟然。

千万, 活用为动词, 强千万倍)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一, 活用为副词, 都、全) 在现代汉语里, 数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根本没有。而活用为副词的, 像“一干二净”、“四平八稳”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三进山城”、“四出秦岭”是仿古格式的用法。但是, 现代汉语里数词活用的情况也不是全然没有。如:

他讲话总是空空洞洞, 没有一点创见, 偏偏还要罗列一二三四, 让人觉着八股调十足。

画面孔这事很有趣, 每位先生的面孔都有好多“事情”。画上这位的一二三四, 再凭想象添上五六七八。不到几天, 每位先生都画遍了,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唯独没画上女讲师。

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总得说出个一二三来吧。人齐了, 开个会。场长一二三信口讲一通。重点提到农场的队伍并不纯洁, 情况复杂, 要注

(宋元:《墨面》)意阶级斗争。

前例中的数词“一二三四”和“五六七八”活用为名词, 含蓄地指代相关事物, 数词已失去表数功能。后例中前一个“一二三”活用为名词, 意思是头绪、办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

吾父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公治长》)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表示多数的数词如“三”、“六”、“九”、“十二”、

“十八”、“三十六”、“七十二”等。另外“八”、“十”、“百”、“千”、“万”等都常用以虚指多数。但这些词表多数的程度并不相同:“十”以及“十”以下的数词虚指的是较多数, “十”以上的数词虚指的是极多数。如果“三”、“五”、“六”、“八”、“九”、“十”、“百”、“千”、“万”等对举, 或者是“一”和以上那些数词对举, 或者是“一”和“半”对举也可以表示多数, 而且其表义程度要比单用的数词强一些。如: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耳听八方, 眼观六面 千山万水千锤百炼 三番五次 三教九流五颜六色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举一反三 一言九鼎 一字千金一本万利 一目十行 一呼百诺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法、缘由; 后一个“一二三”活用为副词, 同样不是实

指数目, 而是指代所讲的内容。

(三) 数词词缀化比较

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现象, 即数词,

第2期胡 妍:古今汉语数词意义比较·   21·

百闻不如一见一技无成, 半生潦倒

(《红楼梦》第一回)

士之二三, 犹丧妃耦, 而况霸主?

(《左传·成公八年》)(二三:不专一、反复无定)

表示少、些许、极少意义的如:

这件事我也略知一二。

这人不管做什么都只有五分钟热度。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一般是采用最小的10个自然数中的小数来表示, 一向被认为表示多数义的“三”有时也可以虚指少数。“一”和“半”对举有时也表示少数的意义, “三”与“两”对举或连用也可以表示少数意义, 其表义程度也要比单用的数词强一些。如:

过一年半载, 生个一男半女。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两面三刀 三心二意

通过虚化, 数词可用来表示夸张、比喻、双关、层递等修辞意义。如数词的对举, 因形象性很强, 在表达上往往能起到比喻、对比、夸张等作用。

表示夸张的如: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他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 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表示比喻的如: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二首》)

群众是汪洋大海, 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

表示借代的如:

利见九五, 差踪二八。

(李桥:《上雍州高长史书》)(九五:指皇帝。

一鳞半爪 一时半刻 一知半解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三言两语

表示不定数意义的如:约法三章(意为“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三年五载(意即“几年几载”)

二奶奶的事, 他还要驳两件。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抟扶摇直上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九万里意为“几万里”)

二八:指朝臣)

必须教育指战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 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表示对比的如: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史记·淮阴侯列传》)以此参之, 万不失一。(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表示双关的如:

这些数词表示的数量是不定的, 意义上大体相当与“几”。

表示杂乱、纷繁意义的如:

三三两两 七七八八 乱七八糟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嘴八舌

这些表示杂乱、纷繁意义的数词, 其形式以AABB 的重叠式和“七~八~”式居多。

表示全、专一意义的, 主要是用“一”来表示, 如:

你得把这事的前因后果一一说清楚。

(一一:逐一、完全)

食客数千人, 无贵贱一与文等。

(《史记·孟尝君列传》)(一:都、一概) 守职不桡, 可谓诚一矣。

(《汉书·邹阳传》)(一:专一)

四五子

(酒的俗称, 是先谐9, 再将数目分解为4+5, 综合运用了双关和计算两种方法)

送你个甜点! 主料:我爱你。配料:思念。……保存日期:无限期。产品标准号:5201314。表示层递的如:

国作壹一岁者, 十岁强; 作壹十岁者, 百岁强; 作壹百岁者, 千岁强; 千岁强者, 王。

(《商君书·农战》)(时间由少到多)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 二年, 至少有三四年; 一滴汗, 两滴汗, 不知道多少万滴汗, 才挣出了那辆车。

(老舍:《骆驼祥子》)(时间、汗水数量由少而多)

表示变异、不专意义的, 主要是用“二”或“二”与“三”的连用和对举来表示, 而后者的表义程度也要

强一些, 如:

必极德, 有死无二。

·再有像上述数词活用, 在现代汉语中被看作是

一种辞格———“转类”。所谓“转类”, 就是“依靠语言, ,

  ·22·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卷

转化。又叫`转类' 、`转品' 、`词类活用' 、`词性变异' 等”。从陈望道先生开始至今, 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汉语实词转类就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发展。可以说转类这一语言现象体现了语法与修辞的交叉与融合。

具有修辞意义的数词的使用, 不论是在古代汉语中还是现代汉语中都随处可见。这些数词的运用以实代虚, 可以取得简洁、生动的修辞效果。

[2]

古之时, 四极废……于是,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苍天补, 四极正, ……”其中的

四极泛指整个辽阔无边的宇宙, 四也就含有无所不包的意思。此外, 《周易·系辞·上传·十一章》载:“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在我国古代哲学中, 四象征着安

[4]

全、平稳、周全、称心如意。正因为如此, 所以“不三不四”、“瞎三话四”、“推三阻四”、“低三下四”、“丢三落四”、“颠三倒四”等词都表示贬义, 即便像“朝三暮四”这样最初并不带有贬义的词, 到后来也被人们用作了贬义, 这也许和“三”、“四”的文化意义不无关系。

“八”有时是“耻”的意思, 这源自《聊斋·三朝元老》中的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因和“耻”相对, 也就被借用为“耻”, 因此“王八”(“忘八”的谐音) 也就成了一句骂无耻之徒的话。

“九”是个位数中的极大数, 故在中国被看作是至高无上、无穷、幸福、吉祥的符号, 如“一言九鼎”、“九五之尊”等。数字“九”通“久”, 又被人们赋予了长久、永久之意, 因此我国的老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有预祝老人们健康长寿, 福寿连绵的意思; 医药产品有“三九胃泰”、“999感冒灵”。

除了单用的数词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字俗语, 如“一退六二五”、“三下五除二”、“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和“一五一十”(数数往往以五为单位往下数) 、“小九九”(九九乘法歌诀, 最初级的数学计算法) 等。前者最初只是一些珠算口诀, 后者也只是和算数方法有关, 但后来都被人们加上了一定的哲学意义, 因此, 它们渐渐成为了带有特殊含义的俗语。如“九九归一”, 也说九九归原, 被用来指几经周转最后又还了原。之所以如此, 就因为古人认为“一”是“宇宙初始和万物本原”, 而任何事物最终都是要归于本原的。

(二) 反映民族心理的数词

古人并不单单只是把语言看作符号而已, 他们还认为语言具有神奇的魔力, 对语言有着崇拜和禁忌的心理。这种心理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语言中的某些数词同样也被认为具有奇特的力量, 因而数词就有了吉凶之分, 而人们都有趋吉避凶的心理, 于是人们对数词也就有了爱憎的情感。

, ”, 三、 文化意义方面

数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一种典型的民俗

文化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某些数词同文化哲学和文化体制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它逐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具有文化意义的数词

中国的哲学家认为万物皆有定数, 而且这数又必与上天的某数相应合。因而在传统文化中, 某些数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功能。比如:

在先秦, “一”除了是个数词外, 它还是一个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义概念。老子的“道生一”认为“一”是“宇宙初始和万物本原”。伊尹、老子的“一”、“一德”、“得一”、“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是一贯公而无私的纯一的这个“一”的最初含义, 到了战国后期, 经儒道法杂各主要学派的承继发挥已将其变换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统及君

[3]

主专制的代名词了。“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的思想。所谓“王”就是天地人(在字中用三横表示) “一”(在字中用一竖表示) 而贯之。

二因为始终排在一之后, 所以提到二, 人们的心理和概念上总觉得不如一。据此“二”具有了“稍逊一筹、有所欠缺”的抽象意义。而且由这个意义构成的词语多含有贬义色彩, 如二流子、二楞子、二道贩子等。

三和四是数词中的正面人物。《道德经》中说:“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后人沿用之, 三就处于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限大的地位。被人们视为最能代表万物, 最能反映万物存在, 最能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规律的概念, 它理所当然成为人们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 被当作美好“

第2期胡 妍:古今汉语数词意义比较·   23·

大顺”, “六”就代表了“顺”, 一切顺意; “八”谐音“发”, 再加上人们还认为平衡和对称就是美, 所以

“八”又带有美好的意义。近些年来最得宠的数字莫过于“八”了。而“4”“死”谐音, 因此国内有些城市如上海市就没有“4路”车, 因为“4路”与“死路”谐音, 乘上“4路”车, 就会使人联想到往“死路”上走, “死路一条”, 确实是很不吉利的。

(三) 用来指人的数词

古人常常以数字来指称个人, 有以生辰指称的, 有以出生时的重量指称的, 有以父母的年龄之和数指称的, 有以父母年寿指称的, 有以行第指称的。有时甚至就以此为名, 这在古代尤其是唐代非常流行。如杜甫被称为“杜二”, 李白被称为“李十二”, 刘禹锡又称为“刘十九”, 白居易又称为“白二十二”。用数词来指称个人的用法至今还有。

有时数字还可以指称某一类人, 如:

陛下践祚以来勤心众政, 而三九之位, 未见其人。

(《后汉书·郎凯传》)(三九:古代指三公九卿。)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二三子:对门下弟子之称。) 世以痴为九百, 谓其精神不足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九百:亦作“九伯”

义大致相同。而“三九”和“二三子”的指称义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可见。

此外, 在古代, 数词还可以用来代替姓氏或者表示方向。前者如:汉代有小官名九百里, 孔子的弟子中就有叫仲由、季子的; 后者如:“一”、“三”、“七”、

[5]

“九”可以分别用来表示北东西南四个方向。而在现代, 像这种用数词表示的姓氏只有“万”、“季”等还比较常见, 其他的则很少见了。表示方向意义的则根本就不存在了。

综上所述, 数词除了表示具体的数目意义之外, 还带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 而且这些意义随着古今的变迁也有所变化。我们在使用中, 必须辨清这些意义, 以使数词的使用更规范合理。

【参考文献】

[1] 郑远汉. 艺术语言辞典[M ].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2]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 尹振环. “一”的最初含义及其后的演变. 贵州社会科

学, 1994,(4) :90.

[4] 倪培森. “不三不四”杂议. 文史杂志, 1994,(4) :39.

[5] 周翠英. 古汉语中数词的非数目意义研究[J ]. 青岛大

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4) :54~56.

,

指痴呆、神气不足之人)

“九百”与现代汉语的“二百五”、“十三点”的意

[责任编辑 周秀怡]

A comparative stu dy of meanings of numerals in the archaic

Chinese and the modern Chinese

HU Y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 ienc es , Guangzhou Uni ver sity , Guangz hou , Guangdong 510405, China )

  Abstract :Use of numeral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Chinese langua ge . But r esearch on 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quite rare so far . In actual use , numerals acquire grammatical meaning , rhetorical meaning and cultural meaning besides carrying numeric concept . But changes often occur to these mean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an -guage .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meanings of numerals in the archaic Chinese and the modern Chinese for the purpose of helping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and use the numerals .   Key words :numeral ; gra mmatical meaning ; rhetorical meaning ; cultural meaning


相关文章

  •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通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查看


  • [汉语史]教案
  • 第一节 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灵魂:语言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第二节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重点) 一.历代学者对汉语 ...查看


  • 第一课_走进汉语的世界(定稿)
  •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教学目标] ⑴ 了解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主要特点. ⑵ 了解汉语从古到今的演变,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⑶ 明确普通话的定义,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与联系.学好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⑴ 了解现代汉语的特 ...查看


  • 语言的演变
  • <语言的演变> 教学案 编写:丁素平 审核:韩志勇 [学习目标] 1.理解语言在历史长河中既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 2 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概况和一般规律,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 3.学习本文运用 ...查看


  •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3tck
  • by 小熊 9.异体字的辨识:(1)同出一源,分化后分工明确.如"乌"和"於"原先是同一个字,春秋后才逐渐分化为不同形体,二字分工明确,意义不同.因此它们曾经是异体字,现在却不算了.(2)虽然通用,但 ...查看


  • 现代汉语黄廖版教案(精修)
  • 本教案共分六章: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 文字:第四章 词汇(重点): 第五章 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 修辞.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 ...查看


  • "古代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 2001级2002学年第二学期"古代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2003年7月11日) 一.语音与诗词格律部分(共20分): 1.给以下词语标上汉语拼音(2分) (1)单于:ch ány ú (2)曹大家:c áod àg ū ...查看


  •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1
  •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很多人痛苦的地方 汉硕备考交流~壹贰玖八叁陆七零四五~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 ...查看


  • 词类的活用
  • 阅读并理解古代汉语教材古代汉语常识5,6,7,8,查阅必要的相关文献完成一篇读 书报告,题目自拟 古代汉语部分常识读书报告 (五)词类的活用 一,使动用法: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 的本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