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姓名:张三 学号:088888888 班别:

一、调查目的

有90.5%的学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调查对象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鉴于此,我们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困扰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从而为在本市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三、调查步骤与方法

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作为测验材料。MIIT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为:(1)学习焦虑;(2)对人焦虑;(3)孤独倾向;(4)自责倾向;(5)过敏倾向;(6)身体症状;(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每一个内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转换成标准分,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即为全量表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

然后我们从茂名市区四所普通小学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调查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MHT测验中若焦虑分≥65分,表示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认为其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下表是327名小学生总焦虑倾向标准分的分布。总焦虑倾向标准分65分以上 0-64分的人数是296人.

由此得出该市小学生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为9.5%,此即为本市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

(二)小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若学生在某个内容量表上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表示他在这项内容上存在着适应不良,需对其制订特别指导计划。对31名高焦虑学生的各项内容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后,按需要制订个别指导计划项目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见表2。

表2中31名高焦虑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的人数分布内容量表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

人数 16、12 、1、 14 所占比例(%)51.6 、38.7 、3.2、 45.2

名次 2 、5 、8 、4 内容量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 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人数 5、 7 、15、 22 所占比例(%) 16.1 、22.6、 48.4、 66.7

名次 7 、6 、3 、1

由表2可知,8个内容量表在31名高焦虑学生中按标准分超过8分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排列为:冲动倾向、学习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孤独倾向。

还有许多学生,虽然总焦虑分在65分以下,而其个别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却在8分以上(见表3),说明他们虽然在总体上不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这些人同样应该进行心理指导。

表3全体学生在各内容量表超过8分的人数分布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 孤独倾向自责倾向

人数 34 、25 、3、21 所占比例(%) 10.39 、7.64 、0.9 、6.42

名次 1 、4、8 、5 内容量表 过敏倾向 身体症状 恐怖倾向 冲动倾向

人数 12 、10、 26、 32 所占比例(%)3.67、 3.06 、7.95、 9.79

名次 6 、7 、3 、2

表2和表3中的名次都是按内容量表中学生超过标准分8分的人数从高到低排列而来,对两者求等级相关系数,得r[,d]=0.93,存在显著高相关。这表明不管是全体学生还是高焦虑学生,二者在哪些内容量表更易产 生心理问题方面是非常一致的。从表3可知,学生较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量表内容依次为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这些量表中标准分超过8分的人数比例大于5%)。小学生中相对不易产生心 理问题或产生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少的方面为孤独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上的人数比例小于 5%)。

(三)不同性别学生在总量表和分量表得分的差异比较

表4为327名学生在总量表和分量表上得分的性别差异比较。从中可知男女学生在总量表及四个分量表:学 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表4 男女学生在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差异比较 量表名称 性别 人数 @① S Z P 总量表女 154、 43.68、 14.96 学习焦虑 男 173 、4.82、 2.17、 4.11 p

女 154、 5.93、 65 对人焦虑 男 173、 4.61、 1.90 、9.07 p

女 154 、5.98 、0.51 孤独倾向 男 173 、3.07 、1.29 、0.89 P

女 154 、3.42 、1.71 自责倾向 男 173、 5.41 、1.89、 2.21、 0.01

女 154、 5.86 、1.77 过敏倾向 男 173 、5.24 、1.95 、1.10 p>0.05

女 154 、5.61、 3.74 身体症状 男 173 、5.27、 1.50、 0.57 p>0.05

女 154、 5.43、 3.19 恐惧倾向 男 173 、4.44 、1.79 、5.40 P

女 154、 5.78 、2.57 冲动倾向 男 173 、5.23 、1.92 、0.13 P>0.05

四、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9.5%,这个比例略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 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焦虑分≥65的占

9.5%的那部分小学生,也包括虽然总焦虑分<65,但在个别内容量表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心理问题的小学生。我们既要对这9.5%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从表3可知,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有10.39%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指对学习的过分担忧。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近几年来,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竞争加剧,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把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1996年5月3日的《钱江晚报》上有一篇题为《遗憾的鞠躬》的报道,非常引人深思:某小学某班举行了一次考试,班主任邵教师当场批卷,发现成绩不理想,她要求20余名成绩在92分以下的学生走上讲台,给她鞠一个90度的躬致歉。发人深省的是这位教师因此事被调离班主任岗位后,这20余名学生的家长联名要求让邵教师重回班主任岗位,理由是邵老师的行为虽然有点偏激,但出发点是好的,孩子学习不好,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未尝不可。这说明在对分数的看法上,教师和家长是何其一致。教师评价学生是以分数论,而家长认为只要为了孩子成绩好 ,采取一些手段,哪怕是以损害孩子的自尊为代价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例子在我国教育界还相当普遍。而教师、家长评价学生的标准又是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评价学生的标准相一致的,应试教育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人才观下,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晚睡早起现象相当普遍。据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1995年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的60%,而许多家长还要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杭城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少于9小时。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这二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等等。其次,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

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组织能力,

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

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会形成自责倾向。如:当父母、教师对孩子过分严厉、专制、挫伤了儿童的自尊心时,儿童感 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的渴求过强时,一点小事就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男女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量表得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的得分普遍高于男生。这里有一个现象需引起重视: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的量表内容恰恰是小学生最易发生心理问题的五个量表内容中的四个,这说明了女生焦虑问题的严重性。对女生比男生更焦虑的原因国内外曾有不少研究,如国外流行的社会角色期待理论认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对女生的要求更高,女生的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社会道德,因此女生想得较多、焦虑水平也较高;相对来说,社会对男生的要求不怎么高。除了社会角色的期待作用外,女生比男生更为焦虑的原因应该和高年级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关。许多女生在小学高年级进入青春期,但她们还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这一切,因此会引起焦虑、自责、恐惧等反应。女孩子虽然观察问题较细致、全面,但也比较斤斤计较,过分要求别人完善,并且比较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若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就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女孩子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不如男孩,都可能使女生产生比男生更重的焦虑。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五、提出建议

1.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姓名:张三 学号:088888888 班别:

一、调查目的

有90.5%的学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调查对象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鉴于此,我们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困扰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从而为在本市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三、调查步骤与方法

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作为测验材料。MIIT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为:(1)学习焦虑;(2)对人焦虑;(3)孤独倾向;(4)自责倾向;(5)过敏倾向;(6)身体症状;(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每一个内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转换成标准分,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即为全量表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

然后我们从茂名市区四所普通小学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调查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MHT测验中若焦虑分≥65分,表示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认为其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下表是327名小学生总焦虑倾向标准分的分布。总焦虑倾向标准分65分以上 0-64分的人数是296人.

由此得出该市小学生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为9.5%,此即为本市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

(二)小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若学生在某个内容量表上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表示他在这项内容上存在着适应不良,需对其制订特别指导计划。对31名高焦虑学生的各项内容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后,按需要制订个别指导计划项目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见表2。

表2中31名高焦虑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的人数分布内容量表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

人数 16、12 、1、 14 所占比例(%)51.6 、38.7 、3.2、 45.2

名次 2 、5 、8 、4 内容量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 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人数 5、 7 、15、 22 所占比例(%) 16.1 、22.6、 48.4、 66.7

名次 7 、6 、3 、1

由表2可知,8个内容量表在31名高焦虑学生中按标准分超过8分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排列为:冲动倾向、学习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孤独倾向。

还有许多学生,虽然总焦虑分在65分以下,而其个别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却在8分以上(见表3),说明他们虽然在总体上不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这些人同样应该进行心理指导。

表3全体学生在各内容量表超过8分的人数分布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 孤独倾向自责倾向

人数 34 、25 、3、21 所占比例(%) 10.39 、7.64 、0.9 、6.42

名次 1 、4、8 、5 内容量表 过敏倾向 身体症状 恐怖倾向 冲动倾向

人数 12 、10、 26、 32 所占比例(%)3.67、 3.06 、7.95、 9.79

名次 6 、7 、3 、2

表2和表3中的名次都是按内容量表中学生超过标准分8分的人数从高到低排列而来,对两者求等级相关系数,得r[,d]=0.93,存在显著高相关。这表明不管是全体学生还是高焦虑学生,二者在哪些内容量表更易产 生心理问题方面是非常一致的。从表3可知,学生较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量表内容依次为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这些量表中标准分超过8分的人数比例大于5%)。小学生中相对不易产生心 理问题或产生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少的方面为孤独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上的人数比例小于 5%)。

(三)不同性别学生在总量表和分量表得分的差异比较

表4为327名学生在总量表和分量表上得分的性别差异比较。从中可知男女学生在总量表及四个分量表:学 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表4 男女学生在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差异比较 量表名称 性别 人数 @① S Z P 总量表女 154、 43.68、 14.96 学习焦虑 男 173 、4.82、 2.17、 4.11 p

女 154、 5.93、 65 对人焦虑 男 173、 4.61、 1.90 、9.07 p

女 154 、5.98 、0.51 孤独倾向 男 173 、3.07 、1.29 、0.89 P

女 154 、3.42 、1.71 自责倾向 男 173、 5.41 、1.89、 2.21、 0.01

女 154、 5.86 、1.77 过敏倾向 男 173 、5.24 、1.95 、1.10 p>0.05

女 154 、5.61、 3.74 身体症状 男 173 、5.27、 1.50、 0.57 p>0.05

女 154、 5.43、 3.19 恐惧倾向 男 173 、4.44 、1.79 、5.40 P

女 154、 5.78 、2.57 冲动倾向 男 173 、5.23 、1.92 、0.13 P>0.05

四、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9.5%,这个比例略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 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焦虑分≥65的占

9.5%的那部分小学生,也包括虽然总焦虑分<65,但在个别内容量表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心理问题的小学生。我们既要对这9.5%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从表3可知,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有10.39%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指对学习的过分担忧。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近几年来,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竞争加剧,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把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1996年5月3日的《钱江晚报》上有一篇题为《遗憾的鞠躬》的报道,非常引人深思:某小学某班举行了一次考试,班主任邵教师当场批卷,发现成绩不理想,她要求20余名成绩在92分以下的学生走上讲台,给她鞠一个90度的躬致歉。发人深省的是这位教师因此事被调离班主任岗位后,这20余名学生的家长联名要求让邵教师重回班主任岗位,理由是邵老师的行为虽然有点偏激,但出发点是好的,孩子学习不好,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未尝不可。这说明在对分数的看法上,教师和家长是何其一致。教师评价学生是以分数论,而家长认为只要为了孩子成绩好 ,采取一些手段,哪怕是以损害孩子的自尊为代价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例子在我国教育界还相当普遍。而教师、家长评价学生的标准又是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评价学生的标准相一致的,应试教育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人才观下,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晚睡早起现象相当普遍。据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1995年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的60%,而许多家长还要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杭城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少于9小时。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这二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等等。其次,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

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组织能力,

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

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会形成自责倾向。如:当父母、教师对孩子过分严厉、专制、挫伤了儿童的自尊心时,儿童感 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的渴求过强时,一点小事就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男女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量表得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的得分普遍高于男生。这里有一个现象需引起重视: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的量表内容恰恰是小学生最易发生心理问题的五个量表内容中的四个,这说明了女生焦虑问题的严重性。对女生比男生更焦虑的原因国内外曾有不少研究,如国外流行的社会角色期待理论认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对女生的要求更高,女生的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社会道德,因此女生想得较多、焦虑水平也较高;相对来说,社会对男生的要求不怎么高。除了社会角色的期待作用外,女生比男生更为焦虑的原因应该和高年级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关。许多女生在小学高年级进入青春期,但她们还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这一切,因此会引起焦虑、自责、恐惧等反应。女孩子虽然观察问题较细致、全面,但也比较斤斤计较,过分要求别人完善,并且比较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若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就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女孩子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不如男孩,都可能使女生产生比男生更重的焦虑。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五、提出建议

1.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是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要特别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关文章

  • 教育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 教育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一.中学生调查研究 1.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 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 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 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 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 中学生 ...查看


  • 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 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姚 小 燕 (贵阳市第六中学,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目的 了解贵阳市初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 243名初二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 243名初二学生心理健 ...查看


  • 高等职业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_吴桂坤
  • 青少年研究青少年心理与健康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吴桂坤 张艳梅 伦凤兰 孟爱英 李立华 [摘要]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潍坊科技职业学院五个不同的文理系部随机抽取29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SC ...查看


  • 毛概社会实践主题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状况调查 百姓对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基本看法调查 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人群的政治思想动态调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知度调查 目前百 ...查看


  • 毛概实践课社会调查报告,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调查报告
  • 大 学 大 学 生 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调查报告 学校: 学院: 专业: 调查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完稿时间: 一.前言: 2012年9月10日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极大的改变,快节奏的生活规 律对人类身心健康提出了挑战. ...查看


  •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
  •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 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计算机互联网络(互联网)的出现及使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它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随着上网条件的日益改善和上网费用的不 ...查看


  • 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调查 目前有一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测验的调查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和评价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不一.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我们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当前,教师不仅面临教育和教学改革 ...查看


  • 201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策划书
  • 201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策划书 时间:2011-06-27 08:18来源:未知 作者:172校园活动网会员 点击: 19次 某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201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策划书,感谢"172校园活动网&quo ...查看


  • 警院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 乐观面对生活 积极调整心态 --警院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地增长,迫使人们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 ...查看


  •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少年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人群.儿童心理健康测试仪资料显示,我国10%~3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心身疾病.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不仅妨碍健康成长,而且将影响其成人期生活质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