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成绩: 专业: 实验人: 实验名称: 班别: 学号: 实验十二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同组实验人: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掌握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2.学会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3.了解电桥灵敏度的概念以及提高电桥灵敏度的几种方法。
实验仪器:
电阻箱、灵敏电流计、滑线变阻器、待测电阻、直流电源、毫安表、开关与导线等。 【实验原理】1、惠斯登电桥的原理 实验原理】 惠斯登电桥由四个电阻 R2 , R3 , R4 和 RX 联成一个封闭四 边形, 在四边形的对角 A 和 B 上接入直流电源, 对角 C 和 D 之 间接入检流计而组成,如图所示。图中四边形的每一条边称为 电桥的一个臂,而 CD 这条对角线就是所谓“桥”“桥”的作 。 用是将 C 、 D 两点的电位直接进行比较,当 C 、 D 两点电位 相等时,检流计 G 中没有电流通过,即 I G = 0 ,电桥便达到 了平衡。这时的电桥称为平衡电桥,检流计称为平衡指示器。 电桥达到平衡时,因为 C 、 D 两点电位相等, 故 U AC = U AD U CB = U DB 根据欧姆定律有: I 1 R X = I 4 R4 , I 2 R2 = I 3 R3 , 因为 I 1 = I 2 , I 3 = I 4 所以有
Rx R 4 = R 2 R3
即
Rx =
R2 R4 R3
(12-1)
图中,与检流计串联的电阻 RG 为检流计的保护电阻。 2、电桥的灵敏度 定义为:
S =
n ∆RX RX
单位是“格” (12-2)
式中 ∆R X 是在电桥平衡时 R X 的微小改变量, n 是由于 R X 有一微小改变量后,电桥失去平衡引起检 流计偏转的格数。实际上,待测电阻 R X 一般不能改变,所以只能改变比较臂的阻值, 以
∆R 4 ∆RX 代替 , 于是(12-2)为: R4 RX
S=
n ∆R 4 R4
(12-3)
电桥灵敏度 S 愈大,表明电桥的灵敏度愈高,判断所得的平衡点愈精确,由电桥灵敏度带来的误差愈 小。 理论与实验都已证明,电桥的灵敏度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与检流计的电流灵敏度 S 成正比, S 的值大电桥的灵敏度就高。但如果 S 值太大,则电桥不易 稳定,平衡调节就比较困难,因此应选用适当灵敏度的检流计。 (2)与检流计的内阻 R g 以及串联的电阻 RG 有关, R g 及 RG 越小,电桥的灵敏度越高,反之则低。 (3)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 采用交换法进行测量,则可消除比例臂的误差。交换法就是在进行一次测量之后,在保持比例臂
1
不变的情况下,将待测电阻与比较电阻交换位置再进行一次测量,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几何平均值为待 ′ 测电阻的准确值。设第一次测量比较臂读数为 R4 ,第二次测量比较臂读数为 R4 , 则: Rx = R 4 R ′4 (12-7) 由电桥灵敏度的限制带来的误差 设电桥的灵敏度为 S ,检流计偏转格数的分辩率,
即读数误差为 ∆n (根据情况可取 ∆n = 0.1 或
0.2 格) ,则电桥灵敏度的限制带来的误差(以 ∆RX 表示)为: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及步骤】 自组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RX =
∆n RX S
(12-9)
(1)按图用电阻箱及待测电阻组装电桥,电源电压 E = 3.0V 。 (2)测量前,先用万用电表粗测 R X 值。取比例臂电阻 R2 = R3 = 200Ω , 调节 RG , R E 至最大值, 粗调 R4 ,使检流计指零,电桥平衡。再调节 RG , R E 至 0,细调 R4 ,使电桥平衡,记录测量数据,根 据(12-1)式计算待测电阻 R X 。 (3) 调节 R4 , 使检流计偏转 1 格或 2 格 n = 1或2 ) 如果当检流计 G 指针向左偏转时记为 n(+ ) , ( 。
∆R4 (−) ,根据(12-3)式可求得电桥灵敏度 S 。 ′ (4)将 R X 与 R4 交换位置,调节 R4 使电桥平衡,记下此时 R4 的读数为 R4 ,根据(12-7)式可 求得待测电阻 R X 。 (5)根据(12-9)式计算 R X 的测量误差,写出测量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12-2)数据记录表 次数 注:第 2 次测量为 R X 与 R4 交换位置所得
对应的 R4 改变量记为 ∆R4 ( + ) ,那么当检流计 G 指针向右偏转时则记为 n(−) ,对应的 R4 改变量记为
R2
R3
R4
RX
∆R4 (+)
n(+ )
∆R4 (−)
n(−)
S
1 2
2
梧州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成绩: 专业: 实验人: 实验名称: 班别: 学号: 实验十二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同组实验人: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掌握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2.学会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3.了解电桥灵敏度的概念以及提高电桥灵敏度的几种方法。
实验仪器:
电阻箱、灵敏电流计、滑线变阻器、待测电阻、直流电源、毫安表、开关与导线等。 【实验原理】1、惠斯登电桥的原理 实验原理】 惠斯登电桥由四个电阻 R2 , R3 , R4 和 RX 联成一个封闭四 边形, 在四边形的对角 A 和 B 上接入直流电源, 对角 C 和 D 之 间接入检流计而组成,如图所示。图中四边形的每一条边称为 电桥的一个臂,而 CD 这条对角线就是所谓“桥”“桥”的作 。 用是将 C 、 D 两点的电位直接进行比较,当 C 、 D 两点电位 相等时,检流计 G 中没有电流通过,即 I G = 0 ,电桥便达到 了平衡。这时的电桥称为平衡电桥,检流计称为平衡指示器。 电桥达到平衡时,因为 C 、 D 两点电位相等, 故 U AC = U AD U CB = U DB 根据欧姆定律有: I 1 R X = I 4 R4 , I 2 R2 = I 3 R3 , 因为 I 1 = I 2 , I 3 = I 4 所以有
Rx R 4 = R 2 R3
即
Rx =
R2 R4 R3
(12-1)
图中,与检流计串联的电阻 RG 为检流计的保护电阻。 2、电桥的灵敏度 定义为:
S =
n ∆RX RX
单位是“格” (12-2)
式中 ∆R X 是在电桥平衡时 R X 的微小改变量, n 是由于 R X 有一微小改变量后,电桥失去平衡引起检 流计偏转的格数。实际上,待测电阻 R X 一般不能改变,所以只能改变比较臂的阻值, 以
∆R 4 ∆RX 代替 , 于是(12-2)为: R4 RX
S=
n ∆R 4 R4
(12-3)
电桥灵敏度 S 愈大,表明电桥的灵敏度愈高,判断所得的平衡点愈精确,由电桥灵敏度带来的误差愈 小。 理论与实验都已证明,电桥的灵敏度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与检流计的电流灵敏度 S 成正比, S 的值大电桥的灵敏度就高。但如果 S 值太大,则电桥不易 稳定,平衡调节就比较困难,因此应选用适当灵敏度的检流计。 (2)与检流计的内阻 R g 以及串联的电阻 RG 有关, R g 及 RG 越小,电桥的灵敏度越高,反之则低。 (3)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 采用交换法进行测量,则可消除比例臂的误差。交换法就是在进行一次测量之后,在保持比例臂
1
不变的情况下,将待测电阻与比较电阻交换位置再进行一次测量,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几何平均值为待 ′ 测电阻的准确值。设第一次测量比较臂读数为 R4 ,第二次测量比较臂读数为 R4 , 则: Rx = R 4 R ′4 (12-7) 由电桥灵敏度的限制带来的误差 设电桥的灵敏度为 S ,检流计偏转格数的分辩率,
即读数误差为 ∆n (根据情况可取 ∆n = 0.1 或
0.2 格) ,则电桥灵敏度的限制带来的误差(以 ∆RX 表示)为: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及步骤】 自组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RX =
∆n RX S
(12-9)
(1)按图用电阻箱及待测电阻组装电桥,电源电压 E = 3.0V 。 (2)测量前,先用万用电表粗测 R X 值。取比例臂电阻 R2 = R3 = 200Ω , 调节 RG , R E 至最大值, 粗调 R4 ,使检流计指零,电桥平衡。再调节 RG , R E 至 0,细调 R4 ,使电桥平衡,记录测量数据,根 据(12-1)式计算待测电阻 R X 。 (3) 调节 R4 , 使检流计偏转 1 格或 2 格 n = 1或2 ) 如果当检流计 G 指针向左偏转时记为 n(+ ) , ( 。
∆R4 (−) ,根据(12-3)式可求得电桥灵敏度 S 。 ′ (4)将 R X 与 R4 交换位置,调节 R4 使电桥平衡,记下此时 R4 的读数为 R4 ,根据(12-7)式可 求得待测电阻 R X 。 (5)根据(12-9)式计算 R X 的测量误差,写出测量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12-2)数据记录表 次数 注:第 2 次测量为 R X 与 R4 交换位置所得
对应的 R4 改变量记为 ∆R4 ( + ) ,那么当检流计 G 指针向右偏转时则记为 n(−) ,对应的 R4 改变量记为
R2
R3
R4
RX
∆R4 (+)
n(+ )
∆R4 (−)
n(−)
S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