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知识分子和职业军人眼中的战争

活法

国民党部队对收编后的俘虏不抱有敌意,不存在监视,也不进行任何思想工作,导致两军一对阵,大部分人又重新归队;对于遗留在战场上的武器弹药,国军无瑕也无人手来进行处理,这对无所不在的中共部队而言是失而复得。

黄耀武,国民党新六军少尉,从轻机枪射手升到少尉指导员。《1944-1948我的战争》是他的口述历史。

在大陆,我很难看到国民党军队中下级军官的回忆录或者口述自传,他们后半生生活在反复的恐惧和磨难中。军衔高高在上者,不是去了台湾,就是在战场上投诚或被俘,但在新政权下很快摇身进入了各种并非要津的部门任职,或者进政协逍遥度日,遇上文革,那是谁也躲避不了的,即使是一国主席。而普通士兵,大部分人缺失文化教育,不仅无法识文断字,而且在涉及自身以外的更大事件时,往往不得其闻,仅凭主观上的记忆是谬误百出。

而所有不足,汇集在黄耀武身上,成为一场翻身之役。他是学生从军,又加入了驻印军接受美式军械和美式训练,新六军是国民政府的精魄之军。所以,黄耀武的身份既是知识分子,又是受严格现代化训练的职业军人。

黄耀武出生于上海,父亲黄持汉是同盟会会员,故家境和家养都算不错。1932年一?二八淞沪之战,逼迫他们举家迁往老家广州。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又举家避难香港,父亲白昼都在教书糊口,于1940年秋积劳成疾患上败血症去世。

1941年的盛夏,母亲中暑倒毙。时间再流逝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父母双亡的黄耀武,无缘体验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那种兵荒马乱下的爱情与温暖。黄耀武回到了广东,在省政府秘书长室做一个工友,温饱是无虞了,但经常要跑警报。

他于1943年末报名参军,1944年初入伍,开始了5年的戎马生涯。

1944年9月,蒋介石演讲号召知识青年从军,“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让人热血奔放,共计有12万年轻学子参军,除了拨付到驻印军,其余共编成9个师。黄耀武属于前者,他经历驼峰航线,到达了印度枷姆兰军营。

那段训练时期,无疑是人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他们接受了美械装备,在美军教官下受训,其待遇和物质供应是国内无法想象的。

黄耀武眼中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从廖耀湘到李涛、傅忠良等人,都是“受四书五经熏陶很深”。更有意思的是,但凡中下级军官,如果是黄埔军校毕业者,都是标准的新式军人,与老兵油子不同,他们不贪腐、不吃空缺、不赌不嫖、与手下同甘共苦,不追求个人享乐。由此可见黄埔军校对培养职业军官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抗战结束时,往昔的毕业生们在惨烈持久的战争中大量凋谢,这些都是无可估量的损失,也为日后的战败埋下隐患。

这么一支养精蓄锐的虎狼之师,与掌握了制空权的美国空军配合,在归国复仇意志和无限物质供应的支撑下,一举扫荡缅甸。

二战结束,新六军奔赴南京受降、驻防,风光无限。但旋即整装北上闯关东,开始了白山黑水间的手足相残。

黄耀武回忆,上船北上之际,他们直以为是接收日军投降这么简单容易,但登陆之后,晚上驻防时,才下达战时命令。这说明国民党基层部队的宣传工作做得很差,这点可详细参照王奇生的《革命与反革命》。此类例子在他的从军生涯里比比皆是,新兵入伍时就在唱《太行山上》、《延安颂》、《延水谣》,没人管。知识分子如黄耀武居然不知道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对毛泽东、朱德、贺龙、蒋介石、陈诚、何应钦等人四处张贴的画像,只晓得都是抗战领袖和将领。对抗战后的国内形势更是一片朦胧模糊,除了双方合作搞统一战线的官方宣传外,一无所知。

黄耀武对于对方的人海战术耿耿于怀。民主联军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匮乏军事常识,冲锋者如潮水,一波延续一波,阵地前尸横遍野。直到多年以后的文革,他与一个解放军师参谋长同关在一起,还埋怨对方不该采用人海战术。

沙岭一役,新六军以寡敌众,一个团的重机枪子弹告罄。

但新六军装备再精锐,训练再严格,士气再高昂,最终败给他们眼前的乌合之众。黄耀武对战败原因的分析,仅仅从军事角度来观察,很有独特的意义。国民党部队对收编后的俘虏不抱有敌意,不存在监视,也不进行任何思想工作,导致两军一对阵,大部分人又重新归队;对于遗留在战场上的武器弹药,国军无瑕也无人手来进行处理,这对无所不在的中共部队而言是失而复得;连对方都承认,国民党炮兵太准了,因为都是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选拔去当炮兵,但这些人被俘后都加入了对方的炮兵;不仅是炮兵,任何国民党兵员在被俘后都源源不断输入中共军队,相当于国民政府花钱给对方培养军队。关于兵源补充问题,当代军史专家刘统做过系统的分析,黄耀武的当事人回忆见证了刘统的论点。

作为非专业研究者,普通人印象里关于那场内战,那些国民党军人,都是传统宣传中的唱词,黑白分明,充满了历史决定论的自傲。张正隆的报告文学《雪白血红》可谓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他从东北战场作为一个切入点,他比之后的追寻远征军脚程热更早,可惜张正隆之后的作品再也达不到这种高度。此外,《1948?长春:未能寄出的家信与照片》一书非常细微,可与黄耀武的回忆相照应。

随着时代气息的逐渐宽容、开放,国人必将能见到更多的资料,它们来自散落在民间的历史当事人回忆或口述,来自解封的档案,来自台湾的出版物如《传记文学》。

活法

国民党部队对收编后的俘虏不抱有敌意,不存在监视,也不进行任何思想工作,导致两军一对阵,大部分人又重新归队;对于遗留在战场上的武器弹药,国军无瑕也无人手来进行处理,这对无所不在的中共部队而言是失而复得。

黄耀武,国民党新六军少尉,从轻机枪射手升到少尉指导员。《1944-1948我的战争》是他的口述历史。

在大陆,我很难看到国民党军队中下级军官的回忆录或者口述自传,他们后半生生活在反复的恐惧和磨难中。军衔高高在上者,不是去了台湾,就是在战场上投诚或被俘,但在新政权下很快摇身进入了各种并非要津的部门任职,或者进政协逍遥度日,遇上文革,那是谁也躲避不了的,即使是一国主席。而普通士兵,大部分人缺失文化教育,不仅无法识文断字,而且在涉及自身以外的更大事件时,往往不得其闻,仅凭主观上的记忆是谬误百出。

而所有不足,汇集在黄耀武身上,成为一场翻身之役。他是学生从军,又加入了驻印军接受美式军械和美式训练,新六军是国民政府的精魄之军。所以,黄耀武的身份既是知识分子,又是受严格现代化训练的职业军人。

黄耀武出生于上海,父亲黄持汉是同盟会会员,故家境和家养都算不错。1932年一?二八淞沪之战,逼迫他们举家迁往老家广州。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又举家避难香港,父亲白昼都在教书糊口,于1940年秋积劳成疾患上败血症去世。

1941年的盛夏,母亲中暑倒毙。时间再流逝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父母双亡的黄耀武,无缘体验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那种兵荒马乱下的爱情与温暖。黄耀武回到了广东,在省政府秘书长室做一个工友,温饱是无虞了,但经常要跑警报。

他于1943年末报名参军,1944年初入伍,开始了5年的戎马生涯。

1944年9月,蒋介石演讲号召知识青年从军,“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让人热血奔放,共计有12万年轻学子参军,除了拨付到驻印军,其余共编成9个师。黄耀武属于前者,他经历驼峰航线,到达了印度枷姆兰军营。

那段训练时期,无疑是人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他们接受了美械装备,在美军教官下受训,其待遇和物质供应是国内无法想象的。

黄耀武眼中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从廖耀湘到李涛、傅忠良等人,都是“受四书五经熏陶很深”。更有意思的是,但凡中下级军官,如果是黄埔军校毕业者,都是标准的新式军人,与老兵油子不同,他们不贪腐、不吃空缺、不赌不嫖、与手下同甘共苦,不追求个人享乐。由此可见黄埔军校对培养职业军官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抗战结束时,往昔的毕业生们在惨烈持久的战争中大量凋谢,这些都是无可估量的损失,也为日后的战败埋下隐患。

这么一支养精蓄锐的虎狼之师,与掌握了制空权的美国空军配合,在归国复仇意志和无限物质供应的支撑下,一举扫荡缅甸。

二战结束,新六军奔赴南京受降、驻防,风光无限。但旋即整装北上闯关东,开始了白山黑水间的手足相残。

黄耀武回忆,上船北上之际,他们直以为是接收日军投降这么简单容易,但登陆之后,晚上驻防时,才下达战时命令。这说明国民党基层部队的宣传工作做得很差,这点可详细参照王奇生的《革命与反革命》。此类例子在他的从军生涯里比比皆是,新兵入伍时就在唱《太行山上》、《延安颂》、《延水谣》,没人管。知识分子如黄耀武居然不知道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对毛泽东、朱德、贺龙、蒋介石、陈诚、何应钦等人四处张贴的画像,只晓得都是抗战领袖和将领。对抗战后的国内形势更是一片朦胧模糊,除了双方合作搞统一战线的官方宣传外,一无所知。

黄耀武对于对方的人海战术耿耿于怀。民主联军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匮乏军事常识,冲锋者如潮水,一波延续一波,阵地前尸横遍野。直到多年以后的文革,他与一个解放军师参谋长同关在一起,还埋怨对方不该采用人海战术。

沙岭一役,新六军以寡敌众,一个团的重机枪子弹告罄。

但新六军装备再精锐,训练再严格,士气再高昂,最终败给他们眼前的乌合之众。黄耀武对战败原因的分析,仅仅从军事角度来观察,很有独特的意义。国民党部队对收编后的俘虏不抱有敌意,不存在监视,也不进行任何思想工作,导致两军一对阵,大部分人又重新归队;对于遗留在战场上的武器弹药,国军无瑕也无人手来进行处理,这对无所不在的中共部队而言是失而复得;连对方都承认,国民党炮兵太准了,因为都是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选拔去当炮兵,但这些人被俘后都加入了对方的炮兵;不仅是炮兵,任何国民党兵员在被俘后都源源不断输入中共军队,相当于国民政府花钱给对方培养军队。关于兵源补充问题,当代军史专家刘统做过系统的分析,黄耀武的当事人回忆见证了刘统的论点。

作为非专业研究者,普通人印象里关于那场内战,那些国民党军人,都是传统宣传中的唱词,黑白分明,充满了历史决定论的自傲。张正隆的报告文学《雪白血红》可谓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他从东北战场作为一个切入点,他比之后的追寻远征军脚程热更早,可惜张正隆之后的作品再也达不到这种高度。此外,《1948?长春:未能寄出的家信与照片》一书非常细微,可与黄耀武的回忆相照应。

随着时代气息的逐渐宽容、开放,国人必将能见到更多的资料,它们来自散落在民间的历史当事人回忆或口述,来自解封的档案,来自台湾的出版物如《传记文学》。


相关文章

  • 大风如刀|联袂影评:[硫磺岛家书]与[血战钢锯岭]
  • 联袂影评:<硫磺岛家书>与<血战钢锯岭> 一,我们需要不同的视角 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往往只能听到一面之词.由于胜利者自以为是的合法性和先天正义,必然不会选择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史料,甚至会刻意隐瞒.篡改以及毁灭历史的证 ...查看


  • 故事解读报效国家篇
  • 报效国家篇 报效国家是军人的天职,更是革命军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正是在报效国家的不懈奋斗中,当代革命军人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展示着壮丽的人生. "执干戈以卫社稷".古往今来,军人与国家如影随形.国家需要军人来捍卫,军人因为报 ...查看


  • 大力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 专论 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党.国家.军队建设全局的高度,着眼于进一步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强化官兵精神支柱,提出要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出科学概括,对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出要求.深 ...查看


  • 南京南京读后感
  • 一.心存良知的日本兵--角川 角川,应该说是本片绝对的主角,他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兵,有着单纯的想法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在教堂中,会因为自己误杀了几个中国女孩子而深受打击,情绪差点崩溃.对待慰安妇百合子有着单纯的爱恋,甚至希望战争结束后她会成为自 ...查看


  • 2013军人入团志愿书范文参考
  •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2013军人入团志愿书范文参考,供大家参考. 今天,我郑重向您提出入党申请.加入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是我多年的夙愿和为之奋斗的理想.因为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 ...查看


  • 军人入党志愿书范文参考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军人入党志愿书范文参考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今天,我郑重向您提出入党申请.加入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是我多年的夙愿和为之奋斗的理想.因为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查看


  • 分类总结必看的国产经典电视剧
  • 分类总结必看的国产经典电视剧 一.当代军旅理念题材 1.和平年代1996 一部正面描写改革开放条件下部队建设.以及军队与地方关系的电视剧,用引人入胜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人腑肺的情节,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充分地表达了 ...查看


  • [建军节作文]军旅情怀_1500字
  •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战友们: 大家好. 相信我们大家都对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里有一句感人:"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这样一句话,完全道出了我们的军人的那份军旅情怀.这句"不抛弃,不放弃 ...查看


  • 从[兄弟连]看中国军事影片的十大禁区
  • 从<兄弟连>看中国军事影片的十大禁区[ZT] 最近因为伊拉克战事,一时兴起,找来了一些美军参与的战争影片来看,其中自然少不了在军事迷中口碑甚好的<兄弟连>. 网上是这样介绍这个电视剧的:"继<拯救大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