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年 级
语文 高二 版 本 编稿老师 人教试验版 高建民 期 数 审稿教师 27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提高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并借此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测同学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文言文翻译时要注意以下一些要求:
1. 要一一对应。
2. 要重视句式。
3. 要揣摩语气。
4. 要贯通文意。
(二)文言文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贯
对待字词,我们要做到“字字落实留删换”,“字字落实”是文言翻译的要求、标准,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和标准我们要对字词做到“留删换”。
1. 留:就是原文中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2.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3.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对待句子,我们要做到“文从句顺调补贯”,“文从句顺”是文言翻译的要求、标准,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和标准,我们要对语句进行“调补贯”。
4. 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5. 补:即补出省略内容。
6. 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三)文言文翻译的程序
文言文翻译的程序,大致可分五步:
第一步,理解原文意思;
第二步,分析原文文句特点;
第三步,把原文文句所代表的意义转化成现代汉语;
第四步,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规则,把话写出来;
第五步,把翻译的文字加以适当的修饰。
(四)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1. 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2. 以今义当古义。
3. 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4. 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5. 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6. 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7.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8. 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9. 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二. 重点、难点:
讲授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并进行巩固演练。
【模拟试题】
一.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1. 给文中画线句子加标点。
2. 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善。请重公于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陈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
6. 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子曰:“贤哉,(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朱棣d ì)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9. 即事不计,当死社稷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道)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11. 解释划线字意思:
(1
(2
(3
(4)会同奏亦至
12. 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13. 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画线处是关键,不可有错)
2. 少女们在一起议论,想要赶走她(注意“语”、“去”)
3. 因为(家里)没有烛火,所以常常先到(这里),打扫屋子,铺放坐席,(你们)为什么吝惜那空照四壁余光呢?希望(你们)把(它)赏给我,(这)对你们有什么妨碍呢? (省略的要恰当补出。“席”指坐席,“妾”、“爱”、“赐”、“以”,划线句语序是重点。)
4. (您)不要赶我走啊。(划线句句式是重点。)
5. 好吧。请让我(想办法)使您在齐国受到尊重。(使动)
二. 6. 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
您为什么不能从尽忠于您的君主考虑(的同时),把您多余的(智慧拿来)为我(谋划一下)呢?(“可以”是重点,连贯是本句训练的目的)
7. 我们不知道(他)想不想家,如果想家就一定会发出吴音。
三. 8. 人们不能忍受那种艰苦的生活条件,可是颜回不(因此)改变他所乐道(的志向)。颜回真有修养啊!(划线句是倒装。两个“也”都表提顿。)
四. 9. 即使事情失败,也应当为国家捐躯。(“死”,为动用法)
10. 攻克京城的那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希望(您)不要杀害他。(弄清兼语)
五. 11. (1)派遣;使者 (2)列举 (3)宽大,赦免 (4)奏折[(1)(4)注意词性变化。(2)(3)根据搭配和下文推断。]
12. 两个使者倒是同一天到达番禺的,只是后一个使者刚到,而道同却早已被处死了!(用感叹号,表现作者的惋惜之情,本句要求体现原句语气、情感。)
六. 13. 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非”,意动用法,“便宜”之意需根据文意推断,确认“之”指代内容是难点。)
学 科
年 级
语文 高二 版 本 编稿老师 人教试验版 高建民 期 数 审稿教师 27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提高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并借此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测同学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文言文翻译时要注意以下一些要求:
1. 要一一对应。
2. 要重视句式。
3. 要揣摩语气。
4. 要贯通文意。
(二)文言文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贯
对待字词,我们要做到“字字落实留删换”,“字字落实”是文言翻译的要求、标准,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和标准我们要对字词做到“留删换”。
1. 留:就是原文中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2.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3.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对待句子,我们要做到“文从句顺调补贯”,“文从句顺”是文言翻译的要求、标准,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和标准,我们要对语句进行“调补贯”。
4. 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5. 补:即补出省略内容。
6. 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三)文言文翻译的程序
文言文翻译的程序,大致可分五步:
第一步,理解原文意思;
第二步,分析原文文句特点;
第三步,把原文文句所代表的意义转化成现代汉语;
第四步,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规则,把话写出来;
第五步,把翻译的文字加以适当的修饰。
(四)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1. 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2. 以今义当古义。
3. 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4. 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5. 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6. 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7.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8. 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9. 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二. 重点、难点:
讲授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并进行巩固演练。
【模拟试题】
一.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1. 给文中画线句子加标点。
2. 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善。请重公于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陈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
6. 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子曰:“贤哉,(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朱棣d ì)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9. 即事不计,当死社稷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道)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11. 解释划线字意思:
(1
(2
(3
(4)会同奏亦至
12. 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13. 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画线处是关键,不可有错)
2. 少女们在一起议论,想要赶走她(注意“语”、“去”)
3. 因为(家里)没有烛火,所以常常先到(这里),打扫屋子,铺放坐席,(你们)为什么吝惜那空照四壁余光呢?希望(你们)把(它)赏给我,(这)对你们有什么妨碍呢? (省略的要恰当补出。“席”指坐席,“妾”、“爱”、“赐”、“以”,划线句语序是重点。)
4. (您)不要赶我走啊。(划线句句式是重点。)
5. 好吧。请让我(想办法)使您在齐国受到尊重。(使动)
二. 6. 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
您为什么不能从尽忠于您的君主考虑(的同时),把您多余的(智慧拿来)为我(谋划一下)呢?(“可以”是重点,连贯是本句训练的目的)
7. 我们不知道(他)想不想家,如果想家就一定会发出吴音。
三. 8. 人们不能忍受那种艰苦的生活条件,可是颜回不(因此)改变他所乐道(的志向)。颜回真有修养啊!(划线句是倒装。两个“也”都表提顿。)
四. 9. 即使事情失败,也应当为国家捐躯。(“死”,为动用法)
10. 攻克京城的那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希望(您)不要杀害他。(弄清兼语)
五. 11. (1)派遣;使者 (2)列举 (3)宽大,赦免 (4)奏折[(1)(4)注意词性变化。(2)(3)根据搭配和下文推断。]
12. 两个使者倒是同一天到达番禺的,只是后一个使者刚到,而道同却早已被处死了!(用感叹号,表现作者的惋惜之情,本句要求体现原句语气、情感。)
六. 13. 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非”,意动用法,“便宜”之意需根据文意推断,确认“之”指代内容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