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陈欧:初创业真相"罗生门"

双面陈欧:初创业真相“罗生门” 上曾经炒到100RMB!

也就是在这个群雄汇聚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了当时国内知名电子竞技社区负责人Zax周豪,知名战队WE队长King裴乐,以及获得多次WCG魔兽世界冠军的天才玩家Sky李晓锋。

顺便说一句,在上一次在陈欧澄清Garena事件中,这三位电竞行业高人都有出来帮陈欧正名。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翻翻他们的微博。

GG的高速成长也引起了电竞媒体的注意,但那时的陈欧还很腼腆,加上开发任务繁重,并不像现在一样能够自如面对媒体,因此很少接受采访。但他很开心地私下对我说:坚持一下,有媒体帮忙,我们很快就有赞助商了。 现在必须有赞助商了,因为靠着陈欧那点残留的奖学金和游戏奖金和哥几个劳动力,在这么下去我们几个人就要卖身养家了,但一想,也就陈欧卖相还凑合……汗。但陈欧坚信,只要有5000个用户就有投资,他不相信投资人会看不上GG。

一切变得看起来很似乎很顺利,来自世界各地的赞助蜂拥而至——欧洲、中国、新加坡,各地的公司都表示对GG平台有"浓厚的兴趣",承诺的带宽赞助从2M共享到150M独享,承诺的服务器从P4到Xeon,Opteron, 选得我们眼花缭乱。

但是,这是商场,不是我们这帮乳臭未干的小孩能明白的。每一个提出赞助的伙伴,都对GG垂涎三尺,他们抛出种种利益的同时,也明确的告诉我们,项庄舞剑,意在GG.我们不得不小心的避开陷阱。陈欧也模糊的知道,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过早丧失对GG的控制权。

经济上的窘迫,让平台成长变成负担,也我们越来越疲惫。我们的梦想是GG,现实是盒饭,现实是我们雇不起专职的人员维护平台,现实是不见收入,只见支出。

那些日子,陈欧每天穿着最帅的衬衣去见赞助商,出门之前,大呼小叫的告诉我们:好好干,兄弟们,等我拿钱回来。

可是,不够,钱还是太少了。

陈欧白天编程,晚上写商业计划书,给各种风险投资计划书发出无数份,大部分都没有回音.好不容易有投资人愿意见我们一面,又无情的放我们鸽子。我经常看到陈欧兴奋的告诉我收到投资人回复了,不久,又颓然的坐在座位上发

呆。陈欧是个不善于掩饰情绪的人,我们看得到他的无助和焦虑,但我这只会写代码的程序猿,真的帮不上什么忙。

在各种苦逼的情况下,在平台时在线人数达到五千人后,我们发现,5000人在线就有风险投资追捧原来是个梦。更让陈欧气绝的是,很多产品很烂的对手却纷纷拿到了好的投资。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原因很简单,对方的创始人团队是MBA背景,投资人相信MBA,不相信我们这帮小破孩,并经常以“小孩”代表对我们的不屑。

这件事对陈欧刺激太大,从此之后,他最怕别人说他“小孩”,其实我明白,那是那段时间的绝望给他的烙印。

融资难也就罢了,家庭观念也是陈欧的另一大挑战。陈欧的家庭思想非常传统,希望陈欧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而不是创业,认为创业就是没前途的个体户,陈欧在父母面前不敢顶嘴,每次都好好好的应付过去,所幸父母都在国内,也奈何不了陈欧。

更倒霉的是,陈欧当时女友的父母更是带着一种异样的眼光去审视陈欧,在他们看来,这个商业模式非常奇怪,不求赚钱,只求聚集用户,感觉不是不靠谱,是太不靠谱。陈欧的大学恋情也是风雨飘摇。

内外交困,陈欧极其窘迫,只得凭借奖学金和参加电竞比赛的奖金支撑服务器和带宽开销。虽然每次开会时,陈欧都信心满满的告诉大家,难关马上就要过去。但是,我知道他在众人离开后皱紧的眉头。

在无奈之下,陈欧决心背水一战。

他对我说,想既然名校MBA好融资,那就选一家最牛的学校读MBA,这样两年他一边读,一边接触美国的投资人,就可以为GG融到更多的钱,他的最终选择是斯坦福大学。接下来几个月,陈欧白天看护GG,晚上挑灯夜战GMAT。 07年初,陈欧成功被斯坦福商学院录取。

拿到通知书那天,喝多了的陈欧抱着我嚎啕大哭,一言难尽。

那一年,年轻的陈欧成了GG的生父,成为了团队的大哥。

陈欧年满24岁,本命年。

老人说:本命,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

为什么如今我信了这句话?因为那个Forrest Li,那个自称创始人的人,在陈欧跟我为了GG筹备、写程序、招揽玩家、努力经营之后的两年,现在,终于要出现了。

四、本命年:那个“憨厚”的职业经理人

2007年,陈欧知道自己留在新加坡的时日不多,因此更加疯狂地投入工作,希望能够在9月赴美报到之前,将GG推到一个新阶段。

年初,GG战队系统发布,丰富了平台产品线,平台的同时在线人数也突破了1万。用户量的激增,广告赞助开始出现,收入也一直在增长。同时,融资难的问题也在慢慢解冻,GG成功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陈欧曾苦笑的告诉我说:斯坦福白考了,感觉不用去了。

但陈欧一直忧心忡忡的是一帮学生兵,没有一个有经营管理经验,能不能带领GG走的更远?他一直希望能有强援加盟,正在此时,陈欧通过斯坦福校友的介绍,认识了Forrest,一个摩托罗拉人力资源出身的斯坦福MBA。

Forrest看起来是非常老实憨厚,和我们见面时一脸温和宽厚的笑容,让人很舒服。学长的身份加上大型企业的背景,很快让陈欧深信不疑。

起初,Forrest对我们说就是因为都是校友,所以过来帮忙,不求任何回报,以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的身份低调兼职加入团队。其实现在回忆起来,投资人说我们“孩子”是有道理的,接下来一系列严重错误不堪回首……事实证明,Forrest是太高明的“职业经理人”了。

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由于看到GG的高速成长性,Forrest告诉我们他希望全职加入,但提出要做CEO,让陈欧作President。

对于这个变化,Forrest是这么解释的:President是公司的头,CEO只是负责商务运营,而企业的创始人一般都不当CEO,工程师出身的更不适合当CEO。这番话说的我们晕头转向,加之创业公司向来对头衔不怎么看重,于是答应下来。(友情提醒创业者,CEO才是公司老大,President(总裁)是虚职,和董事会主席(chairman)是两回事,别被忽悠了)

拿到CEO的职位后,Forrest憨厚的告诉我们,CEO加入初创企业,一般要求30%的股份。说实话要的这个股份实在有点吓人了(天使投资人一般才10%),Forrest信誓旦旦告诉陈欧,股份的控制权一点都不重要,最关键是把公司做大,等到上市了10%的股份都是天文数字!除此之外,为了让他有“归属感”,在GG平台建立两年后才加入的他,还要求“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小贴士:硅谷惯例,创业公司在后加入公司的CEO,一般股份不会超过10%)

现在想起来,这个“联合创始人”的要求还真算是相当憨厚了......和现在独占创始人地位的要求比起来,毕竟还非常谦虚的加了“联合”两个字。 陈欧虽然已经历经两年创业,但论起职场经验几乎没有,而且,他是一个为了把公司做成可以牺牲自己利益的人。虽然我们劝他要小心,他还是选择相信了这个带着斯坦福光环的"校友",面对Forrest提出的一个又一个“公司惯例”,他选择了让步。

接下来的事情,则更为严重。

Forrest和陈欧一起去引入投资,他自己占30%,投资人占10%,期权

15%,陈欧35%,CEO拥有对期权的分配权。三个董事会席位,投资人,Forrest和陈欧各占一席。在这种架构下,Forrest和投资人联盟,随时可以把陈欧架空。我问陈欧,你这样不觉得危险吗,会不会企业失控?在当时陈欧看来,Forrest是最值得信任的伙伴,和Forrest联合起来,肯定可以控制公司。。。

而实际上,投资人是Forrest老婆的同学,这种私下的默契,让陈欧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从GG的主人变成了客人。(友情提醒:董事会席位非常重要,期权也不是创始人能够随意发给自己的,失去了对董事会席位和股份的控制,就基本上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

这里说句题外话,那时的陈欧也见到了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老师,小平老师对陈欧一见如故,并有意向投资,但后因种种原因错过。这是遗憾,却也是缘分。

而Forrest在完成股权控制后,遍逐步开始夺权行动。

在获得融资之后,GG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陈欧自认管理经验不足,坦然将财权人权拱手相让给Forrest。,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原核心GG成员迅速被边缘化,直接导致权利流失,到最后,除了源代码和服务器,我们任何控制权都没有了。

由于理工科出身,陈欧对于数字比较敏感,而Forrest更热衷于打太极拳感性分析。从这时候开始,两人对企业的发展思路产生严重的分歧,而这种分歧由于股权控制能力的丧失,变得越发不可调和。

而当陈欧提出质疑,每次Forrest都会说:你们没有Businesssense,强调自己的商务经验,摆老资格。陈欧是一个喜欢坦诚沟通的人,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最要命的是缺乏城府的他从来不会隐藏自己的观点,但

Forrest是个话很少,很少表态的人。每一次沟通,陈欧都以为自己表达清楚了,获得了共识。但结果就是,Forrest越来越了解陈欧,陈欧越来越看不懂Forrest。

GG虽小,但在仅仅Forrest入职业不到7个月的时间,突然分裂成两个团队,实力大打折扣,陈欧措手不及,严重缺乏商业经验的他彻底陷入了迷惘。我无法帮到他,只有在旁边默默的观望。

这一年的GG发展打下的基础,本已让陈欧放弃了读斯坦福的想法,因为原本读斯坦福MBA不过就是为了GG融资,既然GG不需要了,还去作甚?但是,两派纷争的局面让GG面临着更大生存困局,让他骑虎难下。

可以说,那个时候,陈欧依然是最大的股东,,他可以留下来和Forrest进行缠斗,我也会坚决的站在他一边。更何况核心技术代码,服务器,处处都是GG的死穴,Forrest要赶走我们,不是那么容易。但如果团队分裂,两虎相争,GG能走多远?

但陈欧决定暂时离开,出国留学。

陈欧告诉我:一山不容二虎,我和Forrest都在对GG不利,我暂时离开对GG更好。更何况到硅谷后,我也可以给GG带来更多的资源。我们做的任何事,都不要阻碍GG的发展。

07年9月,陈欧离开了新加坡,飞往斯坦福,既为了寻找新的资源带给GG,也为了让这家年轻的新加坡公司避免高层内乱。

陈欧的家人后来告诉我,北京登机飞往美国那天,陈欧的家人严阵以待,因为陈欧又突然不想去了,想回到新加坡,留在GG的身边,而反感创业的家人要求陈欧必须深造。

据说那天很混乱,陈欧在机场里各种想着当逃兵,家人严防死守,一直到飞机门关上,家人才放心离开。

虽然已经是旧事,我听了却依然五味杂陈。

五、把陈欧从GG的历史中抹掉

陈欧离开了,到了大洋彼岸,但是Forrest对GG的掠夺却依旧没有停止。 在美国,陈欧一边读书,一边一厢情愿的推荐投资资源和合作伙伴给GG,但是Forrest进行了完全的信息屏蔽,连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无法从Forrest这里得到陈欧的任何消息。

2008年2月,从下面的邮件中,Forrest把GG平台更名为Garena,无耻的是,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陈欧,并没有在收件人名单里面。拜托,人还没走呢,怎么连茶水都换了。当陈欧在MSN上问我怎么平台名字换了,我沉默了,他也沉默了。

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去陈欧”化开始了。

同年8月,Forrest甚至将公司的名称从创立时的Ocean

Technologies&Media(欧新科技)改成了Garena Interactive。

在闪电般完成GG到Garena切换之后,加之陈欧身在国外,Forrest在所有的采访中,都说自己是Garena创始人,而陈欧的名字,慢慢的从公司内外消失了。

把公司改个名字,从此将此前的历史一刀截断,连同与这段历史有关的人一起屏蔽:这就是所谓的Garena创始人的真正的创造过程吧?

这样就是为什么在那篇“C公子”黑文里,对陈欧跟我此前几年的经营与支撑、磨难与喜悦,都用“壳公司”三个字轻轻掩过的原因。“欲灭其国者,先灭其史”——看来Forrest Li,这个“新加坡华人”,还真是像那篇黑文里写的,把我们中国“最传统的一些东西在那里保护和传承的更好”——至少在这句话的学习和运用上是这样。

如今,在那篇“C公子”黑文里,Forrest Li以他的枪手之口这样解释改变公司名字的理由:“2008年8月,Forrest把公司名字改为Garena。2009年初他判断公司的商业模式有问题,这么下去没希望,于是一番痛定思痛之后,他就把公司清算了”;“2009年5月,Forrest重新带领团队重新创业,沿用了Garena的名字,还是做互联网游戏,但不是做对战平台,而是专注网络游戏发行业务,立志打造出东南亚最大的游戏发行平台,这一来,路子算走对了,也就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倒是找到一篇2009年10月,Forrest Li堂而皇之的以Garena创始人身份接受媒体采访的报道,满篇谈论的都是一个主题:游戏对战平台。

“痛定思痛”的Forrest Li先生,你不是号称2009年初就判断对战平台模式有问题,要专注做网络游戏发行业务吗?为什么在2009年10月接受采访时,媒体仍然称Garena为“对战平台”,你也还在大谈对战平台呢?你的历史课老师跟逻辑课老师,哪一个还健康的活着?

自相矛盾容易,食言而肥可以,颠倒黑白也不难,但好在日期无法改变、历史已经写就。

跟什么改变商业模式没有关系,把GG改成Garena,把GG的历史一笔勾销,把陈欧以及创业元老们的痕迹悄悄抹去,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哦,当然,既然已经是Garena了,那么Forrest Li先生,在GG建立两年多才加入的Li先生,终于可以是创始人了。

一切来得太快,我愤怒而又万分不解,至今仍不明Forrest为何如此绝然,丝毫不顾知遇之恩和校友情怀,招招不留活口。

历史上很多公司发展过程中也曾经易主,但从未出现过篡改创始人的做法,就连扎克伯格这样的人,当年删除过联合创始人之后,最后一样被告改了回来。这是何等严肃的一件事情!!更何况你改的是当年的唯一创始人,在公司风险最大的时候,你在哪里清闲?

愤怒如是,却也无力回天,事已至此,作为一个技术主管,既然他们不敢动我,我也乐得清闲。我知道必须耐心,如果我一怒出走,那Forrest就大获全胜。

但几个月后,陈欧告诉了我他贱卖股份的消息。其实我也预见到了这一点,这是一场已经没有胜算的战役,这是一场要看着亲生孩子易主的悲剧。陈欧不脆弱,他还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天性如此,作为GG生父的他难下狠手。至少,他离开后,Forrest的工作重心,从权力斗争,转变到了公司发展。天性纯良甚至有点小2的他,哪怕回来,命运也掌握在Forrest手里。 那时候,我也第一次想到了离开。

六、未完的待续

因为陈欧的离开,我反而不那么受Forrest关注了,我很少和管理团队进行深入沟通。作为手中持有股份的元老,外加技术控制,你别理我,我也不理你,倒也相安无事。

接下来的一年,Garena从一家充满激情,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变成了一家慢慢发展的中小型企业。Forrest号称创始人兼CEO,完全不写代码的天使投资人变成了CTO,投资人的同学变成了COO,这简直就是Forrest的家族企业,我们这些真正的元老则变成了UFO——外来者,荣誉完全被掠夺。

09年4月,陈欧的头像再次亮起。

“我马上就要毕业了!”

“什么时候回来?”我赶忙问。

“我计划回国创业,不计划返回新加坡了”

我内心多少有些失落“那……计划做些什么呢?”

“还没完全想好……Steven,和我一起回国创业如何?”

呵呵,这段对话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一瞬间,我似乎穿越回四年前的雨天,他问我:你想在大三的时候拥有自己的企业?

回国,意味放弃Garena股权和期权,和这四年的全情投入。

悲剧的是,当我走的时候,也被Forrest阴了一把。听说他还想说服早期一起奋斗的兄弟把股权转变成期权,他的说法是:这样可以避税......

(友情提醒:股权意味着不可剥夺的股东权利,期权,可能你被干掉了就啥都没有了)

如今回想起来,我还想对那个“更好的继承和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Forrest说一声:哥,有必要这么贪吗?

最后的结局是:2010年五月,新一轮投资进来的同时,Forrest趁机强行以十分之一的价格收购了我的股份。

创业,最关键是跟对值得信赖的人,结果可能悲壮,但求死而无憾。

七.后记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戴着眼镜的斯坦福学弟戴雨森,陈欧和我构成了聚美优品的创始团队。

更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先生,在没有阴谋和阳谋,有的只是支持和鼓励,当年的投资困境不复存在。

2010年,我们用了两天时间搭出了聚美的雏形,一天时间写了支付代码,手忙脚乱的开始聚美旅程。

今天,我以Garena的第一号老员工的身份广而告之,希望Forrest好自为之,做好你的事情,赚你的钱,兄弟们交给你了,请让他们有所收获,至于改名换姓沽名钓誉的事,你干也没用。

借用团队兄弟河马的一句话:海外颠沛,一别数年,身虽在江湖,名却在族谱。

陈欧跟我都早已离开GG了,我们都有了自己新的事业,Garena发展到再好,我们都与其没有一毛钱的利益关系。但我们想要的是那段真实的历史,我们必须要捍卫的,是作为创业元老的荣誉。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一句:其实我不认识什么“新加坡华人”Forrest Li,我只认识一个来自中国天津的李晓东先生。

李先生,虽然新加坡“真的是一个跟我们当今中国文化很不一样的国家,我们最传统的一些东西在那里保护和传承的更好”,但是,你真的有必要连自己的历史也要一刀两断,就从此成为新加坡的Forrest li吗?

(由于还有很多为GG做出过贡献的元老尚在Garena,为了避免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在文中刻意隐去。但兄弟们,陈欧和我永远铭记共同奋斗的日子) (The End)

文章来源于:http://www.summeng.com/article-27559-1.html

双面陈欧:初创业真相“罗生门” 上曾经炒到100RMB!

也就是在这个群雄汇聚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了当时国内知名电子竞技社区负责人Zax周豪,知名战队WE队长King裴乐,以及获得多次WCG魔兽世界冠军的天才玩家Sky李晓锋。

顺便说一句,在上一次在陈欧澄清Garena事件中,这三位电竞行业高人都有出来帮陈欧正名。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翻翻他们的微博。

GG的高速成长也引起了电竞媒体的注意,但那时的陈欧还很腼腆,加上开发任务繁重,并不像现在一样能够自如面对媒体,因此很少接受采访。但他很开心地私下对我说:坚持一下,有媒体帮忙,我们很快就有赞助商了。 现在必须有赞助商了,因为靠着陈欧那点残留的奖学金和游戏奖金和哥几个劳动力,在这么下去我们几个人就要卖身养家了,但一想,也就陈欧卖相还凑合……汗。但陈欧坚信,只要有5000个用户就有投资,他不相信投资人会看不上GG。

一切变得看起来很似乎很顺利,来自世界各地的赞助蜂拥而至——欧洲、中国、新加坡,各地的公司都表示对GG平台有"浓厚的兴趣",承诺的带宽赞助从2M共享到150M独享,承诺的服务器从P4到Xeon,Opteron, 选得我们眼花缭乱。

但是,这是商场,不是我们这帮乳臭未干的小孩能明白的。每一个提出赞助的伙伴,都对GG垂涎三尺,他们抛出种种利益的同时,也明确的告诉我们,项庄舞剑,意在GG.我们不得不小心的避开陷阱。陈欧也模糊的知道,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过早丧失对GG的控制权。

经济上的窘迫,让平台成长变成负担,也我们越来越疲惫。我们的梦想是GG,现实是盒饭,现实是我们雇不起专职的人员维护平台,现实是不见收入,只见支出。

那些日子,陈欧每天穿着最帅的衬衣去见赞助商,出门之前,大呼小叫的告诉我们:好好干,兄弟们,等我拿钱回来。

可是,不够,钱还是太少了。

陈欧白天编程,晚上写商业计划书,给各种风险投资计划书发出无数份,大部分都没有回音.好不容易有投资人愿意见我们一面,又无情的放我们鸽子。我经常看到陈欧兴奋的告诉我收到投资人回复了,不久,又颓然的坐在座位上发

呆。陈欧是个不善于掩饰情绪的人,我们看得到他的无助和焦虑,但我这只会写代码的程序猿,真的帮不上什么忙。

在各种苦逼的情况下,在平台时在线人数达到五千人后,我们发现,5000人在线就有风险投资追捧原来是个梦。更让陈欧气绝的是,很多产品很烂的对手却纷纷拿到了好的投资。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原因很简单,对方的创始人团队是MBA背景,投资人相信MBA,不相信我们这帮小破孩,并经常以“小孩”代表对我们的不屑。

这件事对陈欧刺激太大,从此之后,他最怕别人说他“小孩”,其实我明白,那是那段时间的绝望给他的烙印。

融资难也就罢了,家庭观念也是陈欧的另一大挑战。陈欧的家庭思想非常传统,希望陈欧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而不是创业,认为创业就是没前途的个体户,陈欧在父母面前不敢顶嘴,每次都好好好的应付过去,所幸父母都在国内,也奈何不了陈欧。

更倒霉的是,陈欧当时女友的父母更是带着一种异样的眼光去审视陈欧,在他们看来,这个商业模式非常奇怪,不求赚钱,只求聚集用户,感觉不是不靠谱,是太不靠谱。陈欧的大学恋情也是风雨飘摇。

内外交困,陈欧极其窘迫,只得凭借奖学金和参加电竞比赛的奖金支撑服务器和带宽开销。虽然每次开会时,陈欧都信心满满的告诉大家,难关马上就要过去。但是,我知道他在众人离开后皱紧的眉头。

在无奈之下,陈欧决心背水一战。

他对我说,想既然名校MBA好融资,那就选一家最牛的学校读MBA,这样两年他一边读,一边接触美国的投资人,就可以为GG融到更多的钱,他的最终选择是斯坦福大学。接下来几个月,陈欧白天看护GG,晚上挑灯夜战GMAT。 07年初,陈欧成功被斯坦福商学院录取。

拿到通知书那天,喝多了的陈欧抱着我嚎啕大哭,一言难尽。

那一年,年轻的陈欧成了GG的生父,成为了团队的大哥。

陈欧年满24岁,本命年。

老人说:本命,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

为什么如今我信了这句话?因为那个Forrest Li,那个自称创始人的人,在陈欧跟我为了GG筹备、写程序、招揽玩家、努力经营之后的两年,现在,终于要出现了。

四、本命年:那个“憨厚”的职业经理人

2007年,陈欧知道自己留在新加坡的时日不多,因此更加疯狂地投入工作,希望能够在9月赴美报到之前,将GG推到一个新阶段。

年初,GG战队系统发布,丰富了平台产品线,平台的同时在线人数也突破了1万。用户量的激增,广告赞助开始出现,收入也一直在增长。同时,融资难的问题也在慢慢解冻,GG成功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陈欧曾苦笑的告诉我说:斯坦福白考了,感觉不用去了。

但陈欧一直忧心忡忡的是一帮学生兵,没有一个有经营管理经验,能不能带领GG走的更远?他一直希望能有强援加盟,正在此时,陈欧通过斯坦福校友的介绍,认识了Forrest,一个摩托罗拉人力资源出身的斯坦福MBA。

Forrest看起来是非常老实憨厚,和我们见面时一脸温和宽厚的笑容,让人很舒服。学长的身份加上大型企业的背景,很快让陈欧深信不疑。

起初,Forrest对我们说就是因为都是校友,所以过来帮忙,不求任何回报,以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的身份低调兼职加入团队。其实现在回忆起来,投资人说我们“孩子”是有道理的,接下来一系列严重错误不堪回首……事实证明,Forrest是太高明的“职业经理人”了。

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由于看到GG的高速成长性,Forrest告诉我们他希望全职加入,但提出要做CEO,让陈欧作President。

对于这个变化,Forrest是这么解释的:President是公司的头,CEO只是负责商务运营,而企业的创始人一般都不当CEO,工程师出身的更不适合当CEO。这番话说的我们晕头转向,加之创业公司向来对头衔不怎么看重,于是答应下来。(友情提醒创业者,CEO才是公司老大,President(总裁)是虚职,和董事会主席(chairman)是两回事,别被忽悠了)

拿到CEO的职位后,Forrest憨厚的告诉我们,CEO加入初创企业,一般要求30%的股份。说实话要的这个股份实在有点吓人了(天使投资人一般才10%),Forrest信誓旦旦告诉陈欧,股份的控制权一点都不重要,最关键是把公司做大,等到上市了10%的股份都是天文数字!除此之外,为了让他有“归属感”,在GG平台建立两年后才加入的他,还要求“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小贴士:硅谷惯例,创业公司在后加入公司的CEO,一般股份不会超过10%)

现在想起来,这个“联合创始人”的要求还真算是相当憨厚了......和现在独占创始人地位的要求比起来,毕竟还非常谦虚的加了“联合”两个字。 陈欧虽然已经历经两年创业,但论起职场经验几乎没有,而且,他是一个为了把公司做成可以牺牲自己利益的人。虽然我们劝他要小心,他还是选择相信了这个带着斯坦福光环的"校友",面对Forrest提出的一个又一个“公司惯例”,他选择了让步。

接下来的事情,则更为严重。

Forrest和陈欧一起去引入投资,他自己占30%,投资人占10%,期权

15%,陈欧35%,CEO拥有对期权的分配权。三个董事会席位,投资人,Forrest和陈欧各占一席。在这种架构下,Forrest和投资人联盟,随时可以把陈欧架空。我问陈欧,你这样不觉得危险吗,会不会企业失控?在当时陈欧看来,Forrest是最值得信任的伙伴,和Forrest联合起来,肯定可以控制公司。。。

而实际上,投资人是Forrest老婆的同学,这种私下的默契,让陈欧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从GG的主人变成了客人。(友情提醒:董事会席位非常重要,期权也不是创始人能够随意发给自己的,失去了对董事会席位和股份的控制,就基本上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

这里说句题外话,那时的陈欧也见到了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老师,小平老师对陈欧一见如故,并有意向投资,但后因种种原因错过。这是遗憾,却也是缘分。

而Forrest在完成股权控制后,遍逐步开始夺权行动。

在获得融资之后,GG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陈欧自认管理经验不足,坦然将财权人权拱手相让给Forrest。,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原核心GG成员迅速被边缘化,直接导致权利流失,到最后,除了源代码和服务器,我们任何控制权都没有了。

由于理工科出身,陈欧对于数字比较敏感,而Forrest更热衷于打太极拳感性分析。从这时候开始,两人对企业的发展思路产生严重的分歧,而这种分歧由于股权控制能力的丧失,变得越发不可调和。

而当陈欧提出质疑,每次Forrest都会说:你们没有Businesssense,强调自己的商务经验,摆老资格。陈欧是一个喜欢坦诚沟通的人,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最要命的是缺乏城府的他从来不会隐藏自己的观点,但

Forrest是个话很少,很少表态的人。每一次沟通,陈欧都以为自己表达清楚了,获得了共识。但结果就是,Forrest越来越了解陈欧,陈欧越来越看不懂Forrest。

GG虽小,但在仅仅Forrest入职业不到7个月的时间,突然分裂成两个团队,实力大打折扣,陈欧措手不及,严重缺乏商业经验的他彻底陷入了迷惘。我无法帮到他,只有在旁边默默的观望。

这一年的GG发展打下的基础,本已让陈欧放弃了读斯坦福的想法,因为原本读斯坦福MBA不过就是为了GG融资,既然GG不需要了,还去作甚?但是,两派纷争的局面让GG面临着更大生存困局,让他骑虎难下。

可以说,那个时候,陈欧依然是最大的股东,,他可以留下来和Forrest进行缠斗,我也会坚决的站在他一边。更何况核心技术代码,服务器,处处都是GG的死穴,Forrest要赶走我们,不是那么容易。但如果团队分裂,两虎相争,GG能走多远?

但陈欧决定暂时离开,出国留学。

陈欧告诉我:一山不容二虎,我和Forrest都在对GG不利,我暂时离开对GG更好。更何况到硅谷后,我也可以给GG带来更多的资源。我们做的任何事,都不要阻碍GG的发展。

07年9月,陈欧离开了新加坡,飞往斯坦福,既为了寻找新的资源带给GG,也为了让这家年轻的新加坡公司避免高层内乱。

陈欧的家人后来告诉我,北京登机飞往美国那天,陈欧的家人严阵以待,因为陈欧又突然不想去了,想回到新加坡,留在GG的身边,而反感创业的家人要求陈欧必须深造。

据说那天很混乱,陈欧在机场里各种想着当逃兵,家人严防死守,一直到飞机门关上,家人才放心离开。

虽然已经是旧事,我听了却依然五味杂陈。

五、把陈欧从GG的历史中抹掉

陈欧离开了,到了大洋彼岸,但是Forrest对GG的掠夺却依旧没有停止。 在美国,陈欧一边读书,一边一厢情愿的推荐投资资源和合作伙伴给GG,但是Forrest进行了完全的信息屏蔽,连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无法从Forrest这里得到陈欧的任何消息。

2008年2月,从下面的邮件中,Forrest把GG平台更名为Garena,无耻的是,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陈欧,并没有在收件人名单里面。拜托,人还没走呢,怎么连茶水都换了。当陈欧在MSN上问我怎么平台名字换了,我沉默了,他也沉默了。

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去陈欧”化开始了。

同年8月,Forrest甚至将公司的名称从创立时的Ocean

Technologies&Media(欧新科技)改成了Garena Interactive。

在闪电般完成GG到Garena切换之后,加之陈欧身在国外,Forrest在所有的采访中,都说自己是Garena创始人,而陈欧的名字,慢慢的从公司内外消失了。

把公司改个名字,从此将此前的历史一刀截断,连同与这段历史有关的人一起屏蔽:这就是所谓的Garena创始人的真正的创造过程吧?

这样就是为什么在那篇“C公子”黑文里,对陈欧跟我此前几年的经营与支撑、磨难与喜悦,都用“壳公司”三个字轻轻掩过的原因。“欲灭其国者,先灭其史”——看来Forrest Li,这个“新加坡华人”,还真是像那篇黑文里写的,把我们中国“最传统的一些东西在那里保护和传承的更好”——至少在这句话的学习和运用上是这样。

如今,在那篇“C公子”黑文里,Forrest Li以他的枪手之口这样解释改变公司名字的理由:“2008年8月,Forrest把公司名字改为Garena。2009年初他判断公司的商业模式有问题,这么下去没希望,于是一番痛定思痛之后,他就把公司清算了”;“2009年5月,Forrest重新带领团队重新创业,沿用了Garena的名字,还是做互联网游戏,但不是做对战平台,而是专注网络游戏发行业务,立志打造出东南亚最大的游戏发行平台,这一来,路子算走对了,也就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倒是找到一篇2009年10月,Forrest Li堂而皇之的以Garena创始人身份接受媒体采访的报道,满篇谈论的都是一个主题:游戏对战平台。

“痛定思痛”的Forrest Li先生,你不是号称2009年初就判断对战平台模式有问题,要专注做网络游戏发行业务吗?为什么在2009年10月接受采访时,媒体仍然称Garena为“对战平台”,你也还在大谈对战平台呢?你的历史课老师跟逻辑课老师,哪一个还健康的活着?

自相矛盾容易,食言而肥可以,颠倒黑白也不难,但好在日期无法改变、历史已经写就。

跟什么改变商业模式没有关系,把GG改成Garena,把GG的历史一笔勾销,把陈欧以及创业元老们的痕迹悄悄抹去,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哦,当然,既然已经是Garena了,那么Forrest Li先生,在GG建立两年多才加入的Li先生,终于可以是创始人了。

一切来得太快,我愤怒而又万分不解,至今仍不明Forrest为何如此绝然,丝毫不顾知遇之恩和校友情怀,招招不留活口。

历史上很多公司发展过程中也曾经易主,但从未出现过篡改创始人的做法,就连扎克伯格这样的人,当年删除过联合创始人之后,最后一样被告改了回来。这是何等严肃的一件事情!!更何况你改的是当年的唯一创始人,在公司风险最大的时候,你在哪里清闲?

愤怒如是,却也无力回天,事已至此,作为一个技术主管,既然他们不敢动我,我也乐得清闲。我知道必须耐心,如果我一怒出走,那Forrest就大获全胜。

但几个月后,陈欧告诉了我他贱卖股份的消息。其实我也预见到了这一点,这是一场已经没有胜算的战役,这是一场要看着亲生孩子易主的悲剧。陈欧不脆弱,他还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天性如此,作为GG生父的他难下狠手。至少,他离开后,Forrest的工作重心,从权力斗争,转变到了公司发展。天性纯良甚至有点小2的他,哪怕回来,命运也掌握在Forrest手里。 那时候,我也第一次想到了离开。

六、未完的待续

因为陈欧的离开,我反而不那么受Forrest关注了,我很少和管理团队进行深入沟通。作为手中持有股份的元老,外加技术控制,你别理我,我也不理你,倒也相安无事。

接下来的一年,Garena从一家充满激情,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变成了一家慢慢发展的中小型企业。Forrest号称创始人兼CEO,完全不写代码的天使投资人变成了CTO,投资人的同学变成了COO,这简直就是Forrest的家族企业,我们这些真正的元老则变成了UFO——外来者,荣誉完全被掠夺。

09年4月,陈欧的头像再次亮起。

“我马上就要毕业了!”

“什么时候回来?”我赶忙问。

“我计划回国创业,不计划返回新加坡了”

我内心多少有些失落“那……计划做些什么呢?”

“还没完全想好……Steven,和我一起回国创业如何?”

呵呵,这段对话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一瞬间,我似乎穿越回四年前的雨天,他问我:你想在大三的时候拥有自己的企业?

回国,意味放弃Garena股权和期权,和这四年的全情投入。

悲剧的是,当我走的时候,也被Forrest阴了一把。听说他还想说服早期一起奋斗的兄弟把股权转变成期权,他的说法是:这样可以避税......

(友情提醒:股权意味着不可剥夺的股东权利,期权,可能你被干掉了就啥都没有了)

如今回想起来,我还想对那个“更好的继承和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Forrest说一声:哥,有必要这么贪吗?

最后的结局是:2010年五月,新一轮投资进来的同时,Forrest趁机强行以十分之一的价格收购了我的股份。

创业,最关键是跟对值得信赖的人,结果可能悲壮,但求死而无憾。

七.后记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戴着眼镜的斯坦福学弟戴雨森,陈欧和我构成了聚美优品的创始团队。

更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先生,在没有阴谋和阳谋,有的只是支持和鼓励,当年的投资困境不复存在。

2010年,我们用了两天时间搭出了聚美的雏形,一天时间写了支付代码,手忙脚乱的开始聚美旅程。

今天,我以Garena的第一号老员工的身份广而告之,希望Forrest好自为之,做好你的事情,赚你的钱,兄弟们交给你了,请让他们有所收获,至于改名换姓沽名钓誉的事,你干也没用。

借用团队兄弟河马的一句话:海外颠沛,一别数年,身虽在江湖,名却在族谱。

陈欧跟我都早已离开GG了,我们都有了自己新的事业,Garena发展到再好,我们都与其没有一毛钱的利益关系。但我们想要的是那段真实的历史,我们必须要捍卫的,是作为创业元老的荣誉。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一句:其实我不认识什么“新加坡华人”Forrest Li,我只认识一个来自中国天津的李晓东先生。

李先生,虽然新加坡“真的是一个跟我们当今中国文化很不一样的国家,我们最传统的一些东西在那里保护和传承的更好”,但是,你真的有必要连自己的历史也要一刀两断,就从此成为新加坡的Forrest li吗?

(由于还有很多为GG做出过贡献的元老尚在Garena,为了避免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在文中刻意隐去。但兄弟们,陈欧和我永远铭记共同奋斗的日子) (The End)

文章来源于:http://www.summeng.com/article-27559-1.html


相关文章

  • [罗生门]中的谎言与真相
  • <罗生门>中的谎言与真相 <罗生门>本是芥川龙之介的一篇小说,而黑泽明编导的同名电影则取材于芥川的另一篇小说<竹丛中>,两篇小说本来是毫无关联的,然而影片借"罗生门"为场景,让三个因滂 ...查看


  • 罗生门影评 1
  • <罗生门>的召唤 小教094 黄文超 0911011116 大雨滂沱,城门颓败,电影<罗生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呆滞的眼神,凝固的表情就像"哗啦啦"的雨声一样没有生气,面如死灰,似疑惑,似惶恐,似 ...查看


  • 叙事学[罗生门]
  •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叙事学 学 院 :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日语语言文学 学 号: 2014020128 姓 名: 陈亚斐 授课老师: 李国栋 成 绩: 2015年1月 小说<竹林中>与电影<罗生门>叙事策略 ...查看


  • 罗生门影评谎言的秘密
  • <罗生门>:谎言的秘密 <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的<罗生门>,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故事:在一个夏季的午后,在一片竹林中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杀人事件的经过原本应该是很简单的,一个 ...查看


  • 罗生门观后感日语报告
  •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論 レポート 映画の「羅生門」の検討について 「羅生門」という映画を見て.いろいろな点に関して.分析したく.分かるようになりたいという気持ちを持っています.ところで.ちょっと恥ずかしいですが.一回目授業でこの映画を見た時聞 ...查看


  • 罗生门影评 2
  • 观<罗生门>有感 日本影片看的不多,<罗生门>是其中一部,不错的电影,给人很多启发. 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代表作<罗生门>无疑在电影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对这部电影的各种层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在此 ...查看


  • 罗生门影评
  • 罗生门观后感 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对于人性探讨的电影.黑白的电影画面中充满的是对诡异变化的人性的多方位拷问,此外这部影片的叙述方式也十分独特. 影片开头就是一场磅礴大雨,一位乞丐,一位僧人和一位樵夫在破败的罗生门下 ...查看


  • 大学生扶老人陷罗生门 专家:扶老人被讹概率小
  • 近日,安徽淮南师范学院的一名女学生称自己扶起了一名摔倒的老太,结果被讹要负全责,于是在微博上发起"寻找目击者"以证清白.而事件中的另一方,被扶老太及其家属称,女孩所言不实,老人是被她骑自行车撞倒的.由于监控视频没有拍下事 ...查看


  • "超龄毕业生无法落户北京"成罗生门
  • 一个电话打乱了朱豫人春节回家的计划. 2月6日17时11分,朱豫人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他刚补完觉,准备收拾行李赶火车.一切顺利的话,几个小时后,这位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应届毕业生将见到父母,并送上春节礼物--儿子签下一家央企,拿到了北京户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