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文献学书籍

《通鉴纪事本末》是有南宋袁枢(1131—1205)所撰,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此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它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本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共分为5020册,520函,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内容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由于之后的《四库全书》受清文字狱影响,大量书籍被列为禁书,遭到销毁删改,因此收书不全,错漏甚多,而成书时间较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典籍,还包括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相比于《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明朝的《永乐大典》属于类书,但因毁于清朝八国联军的战乱,现存不足4%;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属于现存最大的丛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由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作为“类书之最”,该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旷世奇作。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故称《昭明文选》。萧统,是个很渊博的学者。著作多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其主持的《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后世注本主要有两种:一是唐显庆年间李善注本,改分原书30卷为60卷;一是唐开元六年(718)吕延祚进表呈上的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本。近代以来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及中华书局以胡刻本断句,于1977年出版的影印本。

《书目答问》是张之洞撰写的一本举要性目承书。《书目答问》一书,是作者因诸生不知“应读何书”及“书以何本为善”而为其开列的学习经史词章考据诸学指示门径的导读目录(一说系张委托缪荃孙代撰)。收录者多为重要书籍,所选版本亦从当时习见者中取其不缺少误者为主,而不追求所谓的宋椠元刊。

书后附有《别录》及 《清代著述诸家姓名略》。《别录》与正文相配合,由浅及深,渐识途径;《清代著述家姓名略》则列举了诸位知名学者的姓名籍贯,从中也可窥见清代学术的渊源流别。此书介绍了中国古书大概和目录版本常识,为学界所欢迎,重印再刻,流传极广。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水经注》与《三国志注》(裴松之),《世说新语注》(刘孝标),《文选注》(李善),并称“四大名注”。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十七世纪中叶我国知识界一部足以反映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我们所熟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出于《日知录》一书,原文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已列入高中语文课本)[1]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09条(不包括黄侃《校记》增加的2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钱注杜诗(全2册)》内容为:杜甫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自宋代起,对杜诗的种种注释笺校便蔚然成风,有“千家注杜”之说。钱谦益是由明入清的著名学者,其学问之广博精深素来为世所公认。他着重以史证诗,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考核进一步阐明杜诗的思想内容,对相关交游、地理、职官、典章制度等的笺注亦颇有价值,可说资料翔实、论证精当,是最有影响的杜诗注本之一。

《玉海》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编撰者是南宋的王应麟,《玉海》,204卷。南宋王应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该书对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实录”和“国史日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卷末还附有《辞学指南》四卷,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四库提要》卷一三五说:“是书分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制、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二十一门,每门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余类。…….其作此书,即为词科应用而设。故胪列条目,率钜典鸿章。其采录故实,亦皆吉祥善事,与他类书体例迥殊。然所引自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尤多后来史志所未详。其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在《玉海》的各个类目当中,不仅提供了历史文献资料,还提供了代表这些文献来源的图书目录,有别于一般的类书。

《中国版刻图录》是一部系统反映中国雕版印刷成就的大型书影图谱。赵万里主编。该书选辑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历代雕版印刷的书籍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样页,按刻版时代和刻版地区编排,展示了各个时代刻版印刷技术的发展。从中可看到同一时代在不同地区刻印的书在字体风格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版刻风格的延续性。该书在刻版书籍之后,还

增加了活字印本与版画部分,各成系统。对所选之书,每种都撰有说明,内容为该书版刻特点、版本鉴定的依据、雕版源流、补版先后等。该书由文物出版社以珂?版影印出版,1960年初印,选书500种,有图版662幅,用宣纸印刷300部。1961年增订再版,选书550种,有图版724幅,用道林纸印制500部。版画中彩色画面诸幅,以珂?版套印,在中国近代珂?版印书中可称创举。

《中国版刻图录》,开本37.5*28厘米,宣纸线装本,蓝布六合套装,磁青封皮,湖绫包角,一函八册全,无版权页,约210个印张,本图录收历代善本书影和重要版画共五百五十种,图七百二十四幅,分三部分:一、刻版,收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代刻版书影四百六十种,图五百九十八幅;二、活字版,收明清两代活字版书影四十种,图五十幅;三、版画,收宋元明清口朝版画五十种,图七十六幅。这本图录所收都是我国现存版刻的精华,系统地反映了我国版刻的发展过程,是我们研究古书版本、版刻艺术的必备工具书。

《诗三家义集疏》收辑西汉以来齐、鲁、韩三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辑录三家遗说,自宋代王应麟发其端,清代三百年间,范家相、冯登府、陈寿祺、陈乔枞、魏源等,都有考辑专著,此书出而集其大成。

《诗经》研究著作。28卷。清王先谦(1842~1917)撰。王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清末著名学者,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等职,并曾主持南菁书院多年,培养不少人才,校刊古籍文献多种。编有《皇清经解续编》、《续古文辞类纂》、《十朝东华录》,著有《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虚受堂文集》等。

书中所述三家对于诗篇本事的说解,如《周南·汉广》所咏江、汉人民敬慕汉神的故事,《郑风·溱洧》所述郑国三月上已节溱、洧之滨男女聚会的风俗等,都比《毛诗》的说法近于情理。其他如对《周南·□□》、《召南·行露》、《王风·大车》、《小雅·小弁》诸篇本事的叙述,虽间有怪诞之说,亦可备参稽。王先谦辑录之余,有时也发挥己意,每有创获,如据韩、齐二家说,认定《召南·小星》为卑官奉使、早夜勤劳之作;说《邶风·击鼓》“是与陈、宋伐郑之役军士所作”,“一时怨愤离叛之状可见”,都是有识之论。凡三家与《毛诗》的章句、文字异同,亦一一列举出,这对理解诗义颇有裨益。三家与《毛诗》本是同源而异流,此书对于三家解说诗旨与《毛诗》相同者或三家无说者,都注以“三家无异义”、“三家义未闻”,采取阙疑的处理办法。但书中论诗,也有比《毛诗》迂曲之处。如论《郑风·野有蔓草》,不取《毛诗》“男女之词”的解说,而取三家诗说“思遇贤人”的旨义。

《通鉴纪事本末》是有南宋袁枢(1131—1205)所撰,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此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它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本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共分为5020册,520函,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内容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由于之后的《四库全书》受清文字狱影响,大量书籍被列为禁书,遭到销毁删改,因此收书不全,错漏甚多,而成书时间较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典籍,还包括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相比于《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明朝的《永乐大典》属于类书,但因毁于清朝八国联军的战乱,现存不足4%;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属于现存最大的丛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由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作为“类书之最”,该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旷世奇作。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故称《昭明文选》。萧统,是个很渊博的学者。著作多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其主持的《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后世注本主要有两种:一是唐显庆年间李善注本,改分原书30卷为60卷;一是唐开元六年(718)吕延祚进表呈上的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本。近代以来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及中华书局以胡刻本断句,于1977年出版的影印本。

《书目答问》是张之洞撰写的一本举要性目承书。《书目答问》一书,是作者因诸生不知“应读何书”及“书以何本为善”而为其开列的学习经史词章考据诸学指示门径的导读目录(一说系张委托缪荃孙代撰)。收录者多为重要书籍,所选版本亦从当时习见者中取其不缺少误者为主,而不追求所谓的宋椠元刊。

书后附有《别录》及 《清代著述诸家姓名略》。《别录》与正文相配合,由浅及深,渐识途径;《清代著述家姓名略》则列举了诸位知名学者的姓名籍贯,从中也可窥见清代学术的渊源流别。此书介绍了中国古书大概和目录版本常识,为学界所欢迎,重印再刻,流传极广。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水经注》与《三国志注》(裴松之),《世说新语注》(刘孝标),《文选注》(李善),并称“四大名注”。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十七世纪中叶我国知识界一部足以反映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我们所熟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出于《日知录》一书,原文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已列入高中语文课本)[1]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09条(不包括黄侃《校记》增加的2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钱注杜诗(全2册)》内容为:杜甫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自宋代起,对杜诗的种种注释笺校便蔚然成风,有“千家注杜”之说。钱谦益是由明入清的著名学者,其学问之广博精深素来为世所公认。他着重以史证诗,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考核进一步阐明杜诗的思想内容,对相关交游、地理、职官、典章制度等的笺注亦颇有价值,可说资料翔实、论证精当,是最有影响的杜诗注本之一。

《玉海》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编撰者是南宋的王应麟,《玉海》,204卷。南宋王应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该书对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实录”和“国史日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卷末还附有《辞学指南》四卷,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四库提要》卷一三五说:“是书分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制、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二十一门,每门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余类。…….其作此书,即为词科应用而设。故胪列条目,率钜典鸿章。其采录故实,亦皆吉祥善事,与他类书体例迥殊。然所引自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尤多后来史志所未详。其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在《玉海》的各个类目当中,不仅提供了历史文献资料,还提供了代表这些文献来源的图书目录,有别于一般的类书。

《中国版刻图录》是一部系统反映中国雕版印刷成就的大型书影图谱。赵万里主编。该书选辑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历代雕版印刷的书籍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样页,按刻版时代和刻版地区编排,展示了各个时代刻版印刷技术的发展。从中可看到同一时代在不同地区刻印的书在字体风格上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版刻风格的延续性。该书在刻版书籍之后,还

增加了活字印本与版画部分,各成系统。对所选之书,每种都撰有说明,内容为该书版刻特点、版本鉴定的依据、雕版源流、补版先后等。该书由文物出版社以珂?版影印出版,1960年初印,选书500种,有图版662幅,用宣纸印刷300部。1961年增订再版,选书550种,有图版724幅,用道林纸印制500部。版画中彩色画面诸幅,以珂?版套印,在中国近代珂?版印书中可称创举。

《中国版刻图录》,开本37.5*28厘米,宣纸线装本,蓝布六合套装,磁青封皮,湖绫包角,一函八册全,无版权页,约210个印张,本图录收历代善本书影和重要版画共五百五十种,图七百二十四幅,分三部分:一、刻版,收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代刻版书影四百六十种,图五百九十八幅;二、活字版,收明清两代活字版书影四十种,图五十幅;三、版画,收宋元明清口朝版画五十种,图七十六幅。这本图录所收都是我国现存版刻的精华,系统地反映了我国版刻的发展过程,是我们研究古书版本、版刻艺术的必备工具书。

《诗三家义集疏》收辑西汉以来齐、鲁、韩三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辑录三家遗说,自宋代王应麟发其端,清代三百年间,范家相、冯登府、陈寿祺、陈乔枞、魏源等,都有考辑专著,此书出而集其大成。

《诗经》研究著作。28卷。清王先谦(1842~1917)撰。王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清末著名学者,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等职,并曾主持南菁书院多年,培养不少人才,校刊古籍文献多种。编有《皇清经解续编》、《续古文辞类纂》、《十朝东华录》,著有《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虚受堂文集》等。

书中所述三家对于诗篇本事的说解,如《周南·汉广》所咏江、汉人民敬慕汉神的故事,《郑风·溱洧》所述郑国三月上已节溱、洧之滨男女聚会的风俗等,都比《毛诗》的说法近于情理。其他如对《周南·□□》、《召南·行露》、《王风·大车》、《小雅·小弁》诸篇本事的叙述,虽间有怪诞之说,亦可备参稽。王先谦辑录之余,有时也发挥己意,每有创获,如据韩、齐二家说,认定《召南·小星》为卑官奉使、早夜勤劳之作;说《邶风·击鼓》“是与陈、宋伐郑之役军士所作”,“一时怨愤离叛之状可见”,都是有识之论。凡三家与《毛诗》的章句、文字异同,亦一一列举出,这对理解诗义颇有裨益。三家与《毛诗》本是同源而异流,此书对于三家解说诗旨与《毛诗》相同者或三家无说者,都注以“三家无异义”、“三家义未闻”,采取阙疑的处理办法。但书中论诗,也有比《毛诗》迂曲之处。如论《郑风·野有蔓草》,不取《毛诗》“男女之词”的解说,而取三家诗说“思遇贤人”的旨义。


相关文章

  •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
  •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 本学期的<中国古代文献学>课程已经快接近尾声了,从开始的对这门课的一知半解到现在对文献学已经有了一些浅薄的理解,尽管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文献学的知识,但是对于这门课,我的收获还是颇为丰富的. 经过老师的悉心 ...查看


  •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国情备忘录6盘DVD
  •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国情备忘录6盘DVD 作 者: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出版 开 本:0 册 数:0 光盘数:6盘DVD 定价:680元 优惠价:380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 ...查看


  • 美术史研究
  • 美术史研究的是过去的历史,对今天社会有什么用? 过去有美术, 现在也有美术.美术史研究, 包括古代美术史研究, 也包括近现代.甚至当代美术史研究. 中国有美术,外国也有美术.美术是研究包括中国美术史研究,也包括外国美术史研究. 现在的人们不 ...查看


  • 读书的20种方法
  • 1.抛弃"书本只要精读一册 的观念 .抛弃 书本只要精读一册 书本只要精读一册"的观念 一般人所谓的读书目的,就是指从书本.杂志等文字媒体,学习到自己所必 要的信息资料.所谓的必要信息,则因人而异,但迅速的引用信息,也就 ...查看


  • 现代多功能图书馆11
  • 现代多功能图书馆 摘要: 图书馆是广大师生的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也是反映高校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以及学校风格的标志性建筑.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图书馆功能也趋于更加的符合当代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近期经过对有关图书馆的书籍的阅读,我总 ...查看


  • [郑堂读书记]文献学价值初探
  • [摘要]: <郑堂读书记>(以下简称<郑记>)是我国清代学者周中孚撰写的一本解题式目录.该书考据与义理并重,既反映乾嘉学术又超越乾嘉学术,总体学术价值十分突出,在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三个方面有众多研究价值.其目录学 ...查看


  • 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 由于参考文献是编辑对论文进行学术鉴审的重要依据,因此,著录参考文献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科研论文能否顺利发表,综述文章尤其如此.要想提高投稿命中率,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用文献要新.引用文献是否新颖,在某种程度 ...查看


  • 文献学笔记整理
  •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 ...查看


  • 汉代短书先秦两汉小说概念的联结点
  • 第32卷第2期2011年6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Vol.32,No.2Jun.2011 汉代短书 :先秦两汉小说概念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