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孤独之旅]教学案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概括故事情节。

2.体会成长中的感受,分析人物的心理,学会描写心理。

3.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

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二、自主学习

1、给加横线字注音

嬉( )闹 觅( )食 驱( )除 雍( ) 旧茬( )儿 戳( )破 撩( )逗 凹( )地 掺( )杂 胆怯( )撅( ) 给( )予( )

2、释词

⑴厚实:

⑵ 嬉闹:

⑶ 撩逗:

⑷ 茫然:

⑸乖巧:

3、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阅读课文,抓住记叙的要素理清小说的所写的旅途。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4、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请在书中标注出来

一、环境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二、心理

出发时:P69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P72 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 P73 感到孤独

5、经过了这次旅途,杜小康有了什么变化?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二、探究展示

1、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特别是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1)P70.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

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2)P71.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

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

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

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

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

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2、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 (注意提示时间的词语)

出发时:P69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P72 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 P73 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 P74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 P76 坚强。

3、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4、如何理解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呢?

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三、总结

1、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2、以芦苇作为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

3、“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面对芦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四、拓展延伸

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既是一次放鸭子的旅途,又是一段成长的经历。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用文字描述出来(300字)。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概括故事情节。

2.体会成长中的感受,分析人物的心理,学会描写心理。

3.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

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二、自主学习

1、给加横线字注音

嬉( )闹 觅( )食 驱( )除 雍( ) 旧茬( )儿 戳( )破 撩( )逗 凹( )地 掺( )杂 胆怯( )撅( ) 给( )予( )

2、释词

⑴厚实:

⑵ 嬉闹:

⑶ 撩逗:

⑷ 茫然:

⑸乖巧:

3、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阅读课文,抓住记叙的要素理清小说的所写的旅途。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4、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请在书中标注出来

一、环境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二、心理

出发时:P69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P72 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 P73 感到孤独

5、经过了这次旅途,杜小康有了什么变化?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二、探究展示

1、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特别是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1)P70.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

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2)P71.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

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

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

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

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

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2、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 (注意提示时间的词语)

出发时:P69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P72 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 P73 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 P74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 P76 坚强。

3、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4、如何理解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呢?

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三、总结

1、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2、以芦苇作为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

3、“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面对芦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四、拓展延伸

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既是一次放鸭子的旅途,又是一段成长的经历。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用文字描述出来(300字)。


相关文章

  •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一: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景的" ...查看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说课,新学网
  •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慨良多.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 ...查看


  • 孤独之旅说课稿
  • <孤独之旅>说课稿 虎林市第一中学 王振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少年时代,是人生中难忘的诗章.在成长中,有和煦的阳光,也有风霜雨雪.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 ...查看


  • 10.[孤独之旅] 1
  • 10.<孤独之旅>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自觉指导: 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 ...查看


  • 说教学程序
  • 本节学习要点 1.知识要点:设计思路及程序.教学各环节的理论依据.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安排.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等. 2.学习目的:了解教学各环节的理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能设计好教学各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教 ...查看


  • 10.[孤独之旅]
  • 学 校 岢岚二中 徐芳及同年级语文教师 课题:孤独之旅 班 级 2014.9 授课教师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集体备课时间 序号:10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习"厚实.嬉闹.驱除.歇斯底里"等字词,读准字音,理 ...查看


  • 10孤独之旅(2)
  • 第10课 孤独之旅 学习目标 1.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品味"孤独",体验"成长"的感受. 学习重点: 1.分析 ...查看


  • 孤独之旅反思
  • <孤独之旅>反思 今天,语文课上我讲了一篇课文<孤独之旅>.<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 ...查看


  •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