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一 浮游生物调查

1 采样

1.1 采样点布设

1.1.1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 采样点设置数量

1.1.2 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1.1.3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1.2 采样层次

1.2.1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1.2.2 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0.5m、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

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1.3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1.4 采样方法

1.4.1 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1.4.2 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

2 样品的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

3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

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

50)mL的定量样品瓶中。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mL。如样品的水量超过30(或50)mL,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水量。浓缩后的水量多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见表2,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表2 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可与浮游植物计数合用一个样品;枝角类和桡足类通常用过滤法浓缩水样。

4 种类鉴定

优势种类应鉴定到种,其它种类至少鉴定到属。种类鉴定除用定性样品进行观察外,微型浮游植物需吸取定量样品进行观察,但要在定量观察后进行。

5 计数

5.1 浮游植物计数

5.1.1 计数框行格法

计数前需先核准浓缩沉淀后定量瓶中水样的实际体积,可加纯水使其成30mL、50mL、100mL等整量。然后将定量样品充分摇匀,迅速吸出0.1mL置于0.1mL计数框内(面积20mm×20mm)。盖上盖玻片后,在高倍镜下选择3行~5行逐行计数,数量少时可全片计数。

1L水样中的浮游植物个数(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N=N0∙V1∙Pn………………………………………(1) 10NV

式中:

N——1L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

N0——计数框总格数;

N1——计数过的方格数;

V1——1L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V0——计数框容积,mL;

Pn——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

5.1.2 目镜视野法

首先应用台微尺测量所用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的视野直径,计算出面积。计数的视野应均匀分布在计数框内,每片计数视野数可按浮游植物的多少而酌情增减,一般为50个~300个,依浮游植物数确定计算视野数见表3。

表3 依浮游植物数确定计算视野数

1L水样中浮游植物的个数(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N=F

式中:

N——1L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

Cs——计算框面积,mm2

Fs——视野面积,mm2

Fn——每片计数过的视野数;

V——1L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V0——计数框容积,mL; Css∙Fn∙V∙Pn………………………………………(2) 0V

Pn——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

5.2 浮游动物计数

5.2.1 原生动物:吸出0.1mL样品,置于0.1mL计数框内,盖上盖玻片,在10×2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

5.2.2 轮虫:吸出1mL样品,置于1mL计数框内,在10×1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

5.2.3 枝角类、桡足类:用5mL计数框将样品分若干次全部计数。如样品中个体数量太多,可将样品稀释50mL或100mL,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

5.2.4 无节幼体:如样品中个体数量不多,则和枝角类、桡足类一样全部计数;如数量很多,可把过滤样品稀释,充分摇匀后取其中部分计数,计数3片~5片取其平均值。也可在轮虫样品中同轮虫一起计数。

5.2.5 计数前,充分摇匀样品,吸出迅速、准确。盖上盖玻片后,计数框内无气泡,无水样溢出。

5.2.6 单位体积浮游动物的数量按下式计算

sN=V∙V……………………………………………(3) aV∙n

式中:

N——1L水样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个/L;

V——采样的体积,L;

Vs——样品浓缩后的体积,mL;

Va——计数样品体积,mL;

n——计数所获得的个体数,个。

5.3 注意事项

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每片结果与平均数之差不大于±15%,否则必须计数第三片,直至三片平均数与相近两数之差不超过均数的15%为止,这两个相近值的平均数即可视为计算结果。

浮游植物计数单位用细胞个数表示。对不易用细胞数表示的群体或丝状体,可求出平均细胞数。浮游动物计数单位用个数表示。

某些个体一部分在视野中,另一部分在视野外,这时可规定只计数上半部分或只计数下半部分。

6 生物量的测定

浮游植物的比重接近1,可直接采用体积换算成重量(湿重)。体积的测定应根据浮游植物的体型,按最近似的几何形状测量必要的长度、高度、直径等,每一种类至少随机测定50个,求出平均值,代入相应的求积公式计算出体积。此平均值乘上1L水中该种藻类的数量,即得到1L水中这种藻类的生物量,所有藻类生物量的和即为1L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单位为mg/L或g/m3。 种类形状不规则的可分割为几个部分,分别按相似图形公式计算后相加。量大或体积大的种类,应尽量实测体积并计算平均重量。其他种类可参照表D1。微型种类只鉴别到门,按大、中、小三级的平均质量计算。极小的(<5μm)为0.0001 mg/104个;中等的(5μm~10μm)为0.002mg/104个;较大的(10μm~20μm)为0.005mg/104个。

原生动物、轮虫可用体积法求得生物体积,比重取l,再根据体积换算为重量和生物量。甲壳动物可用体长一体重回归方程,由体长求得体重(湿重)。无节幼体可按0.003mg湿重/个计算。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及其幼体可用电子天平直接称重。即先将样本分门别类,选择30个~50个样本,用滤纸将其表面水分吸干至没有水痕,置天平上称其湿重。个体较小的增加称重个数。

二 着生生物调查

只进行定性检查。主要刮取或剥离水中浸没物诸如石块、木桩、树枝、水草或硬底泥等表层藻膜、丝状藻和粘稠状生长物,用鲁哥试剂固定。室内显微镜下鉴定种类组成。

2.1 采样

2.1.1 采样点布设

采样点数量依着生生物分布及丰度而定,一般5个~6个。采样点布设在水体的浅水区、沿岸带和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等水域,一些受污染等特殊点也需采样观察。

2.1.2 采样方法

水体中有大量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则采集整株水草,带回实验室。在室内从

水草根部起,依次刮取植株上的所有着生生物。除此外,水底石块、木桩、树枝等基质上的着生生物可用刀片或硬刷刮(刷)到盛有蒸馏水的样品瓶中,再将基质冲洗干净,冲洗液装入样品瓶中。现场来不及刮样时,可将基质带回室内刮取。

2.2样品的处理

着生藻类样品的处理:样品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 着生原生动物样品的处理:将样本连同基质分别放入盛有采样点水样的广口瓶内,其中一瓶用鲁哥氏液固定,另一瓶不加固定液,供活体观察用。

2.3 种类鉴定

优势种类须鉴定到种,其他种类至少鉴定到属。

三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1 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测定

1.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可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分层采样或混合采样。湖泊、水库采样500rnl,池塘300m1,采样量视浮游植物分布量而定,若浮游植物数量较少,也可采样1000ml。采样点及采样时间同浮游杭物。

水样采集后应放在荫凉处,避免日光直射。最好立即进行测定的预处理,如需经过一段时间( 4~48h )方可进行预处理,则应将水样保存在低温( 0~4℃)避光处。在每升水样中加入1 %碳酸镁悬浊液lrnl,以防止酸化引起色素溶解。水样在冰冻情况下(-20℃)最长可保存30d。

1.2.仪器设备

①分光光度计。

②真空泵。

③离心机。

④乙酸纤维滤膜(孔径0.45μm)。

⑤抽滤器。

@组织研磨器或其他细胞破碎器。

⑦碳酸镁粉末。

⑧90%丙酮。

1.3试验程序

①以离心或过滤浓缩水样,在抽滤器上装好乙酸纤维滤膜。倒入定量体积的水样进行抽滤,抽滤时负压不能过大(约为50kPa)。水样抽完后,继续抽I~2min,以减少滤膜上的水分。如需短期保存1~2d时,可放入普通冰箱冷冻,如需长期保存(30d),则应放入低温冰箱(-20℃)保存。

②取出带有浮游植物的滤膜,在冰箱内低温干燥6~8h后放入组织研磨器中,加入少量碳酸镁粉末及2~3m1 90%丙酮,充分研磨,提取叶绿素a。用离心机(3000~4000r/min)离心10rnin。将上清液倒入5ml或l0ml容量瓶中。

③再用2~3ml的90%的丙酮,继续研磨提取,离心10min,并将上清液再转入容量瓶中。重复1~2次,用90%的丙酮定容为5ml或10ml,摇匀。

④将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用lcm光程的比色皿,分别读取750nm、663nm、645nm、630nm波长的吸光度,并以90%的丙酮作空白吸光度测定,对样品吸光度进行校正。

1.4 计算方法

叶绿素a的含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Chla(mg/m3)=[11.64⨯(D663-D750)-2.16⨯(D645-D750)+0.1⨯(D630-D750)]⨯V1 V⨯δ

式中:V—水样体积(L);

D—吸光度;

V1—提取液定容后的体积(ml);

δ—比色皿光程(cm)。

2 蓝绿藻蛋白测定

采用EX02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测定,每月测定1次。

附件1:浮游植物示例浮游植物.ppt

附件2:浮游动物示例浮游动物.ppt

一 浮游生物调查

1 采样

1.1 采样点布设

1.1.1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 采样点设置数量

1.1.2 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1.1.3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1.2 采样层次

1.2.1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1.2.2 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0.5m、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

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1.3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1.4 采样方法

1.4.1 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1.4.2 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

2 样品的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

3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

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

50)mL的定量样品瓶中。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mL。如样品的水量超过30(或50)mL,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水量。浓缩后的水量多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见表2,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表2 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可与浮游植物计数合用一个样品;枝角类和桡足类通常用过滤法浓缩水样。

4 种类鉴定

优势种类应鉴定到种,其它种类至少鉴定到属。种类鉴定除用定性样品进行观察外,微型浮游植物需吸取定量样品进行观察,但要在定量观察后进行。

5 计数

5.1 浮游植物计数

5.1.1 计数框行格法

计数前需先核准浓缩沉淀后定量瓶中水样的实际体积,可加纯水使其成30mL、50mL、100mL等整量。然后将定量样品充分摇匀,迅速吸出0.1mL置于0.1mL计数框内(面积20mm×20mm)。盖上盖玻片后,在高倍镜下选择3行~5行逐行计数,数量少时可全片计数。

1L水样中的浮游植物个数(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N=N0∙V1∙Pn………………………………………(1) 10NV

式中:

N——1L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

N0——计数框总格数;

N1——计数过的方格数;

V1——1L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V0——计数框容积,mL;

Pn——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

5.1.2 目镜视野法

首先应用台微尺测量所用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的视野直径,计算出面积。计数的视野应均匀分布在计数框内,每片计数视野数可按浮游植物的多少而酌情增减,一般为50个~300个,依浮游植物数确定计算视野数见表3。

表3 依浮游植物数确定计算视野数

1L水样中浮游植物的个数(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N=F

式中:

N——1L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

Cs——计算框面积,mm2

Fs——视野面积,mm2

Fn——每片计数过的视野数;

V——1L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V0——计数框容积,mL; Css∙Fn∙V∙Pn………………………………………(2) 0V

Pn——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

5.2 浮游动物计数

5.2.1 原生动物:吸出0.1mL样品,置于0.1mL计数框内,盖上盖玻片,在10×2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

5.2.2 轮虫:吸出1mL样品,置于1mL计数框内,在10×1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

5.2.3 枝角类、桡足类:用5mL计数框将样品分若干次全部计数。如样品中个体数量太多,可将样品稀释50mL或100mL,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

5.2.4 无节幼体:如样品中个体数量不多,则和枝角类、桡足类一样全部计数;如数量很多,可把过滤样品稀释,充分摇匀后取其中部分计数,计数3片~5片取其平均值。也可在轮虫样品中同轮虫一起计数。

5.2.5 计数前,充分摇匀样品,吸出迅速、准确。盖上盖玻片后,计数框内无气泡,无水样溢出。

5.2.6 单位体积浮游动物的数量按下式计算

sN=V∙V……………………………………………(3) aV∙n

式中:

N——1L水样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个/L;

V——采样的体积,L;

Vs——样品浓缩后的体积,mL;

Va——计数样品体积,mL;

n——计数所获得的个体数,个。

5.3 注意事项

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每片结果与平均数之差不大于±15%,否则必须计数第三片,直至三片平均数与相近两数之差不超过均数的15%为止,这两个相近值的平均数即可视为计算结果。

浮游植物计数单位用细胞个数表示。对不易用细胞数表示的群体或丝状体,可求出平均细胞数。浮游动物计数单位用个数表示。

某些个体一部分在视野中,另一部分在视野外,这时可规定只计数上半部分或只计数下半部分。

6 生物量的测定

浮游植物的比重接近1,可直接采用体积换算成重量(湿重)。体积的测定应根据浮游植物的体型,按最近似的几何形状测量必要的长度、高度、直径等,每一种类至少随机测定50个,求出平均值,代入相应的求积公式计算出体积。此平均值乘上1L水中该种藻类的数量,即得到1L水中这种藻类的生物量,所有藻类生物量的和即为1L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单位为mg/L或g/m3。 种类形状不规则的可分割为几个部分,分别按相似图形公式计算后相加。量大或体积大的种类,应尽量实测体积并计算平均重量。其他种类可参照表D1。微型种类只鉴别到门,按大、中、小三级的平均质量计算。极小的(<5μm)为0.0001 mg/104个;中等的(5μm~10μm)为0.002mg/104个;较大的(10μm~20μm)为0.005mg/104个。

原生动物、轮虫可用体积法求得生物体积,比重取l,再根据体积换算为重量和生物量。甲壳动物可用体长一体重回归方程,由体长求得体重(湿重)。无节幼体可按0.003mg湿重/个计算。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及其幼体可用电子天平直接称重。即先将样本分门别类,选择30个~50个样本,用滤纸将其表面水分吸干至没有水痕,置天平上称其湿重。个体较小的增加称重个数。

二 着生生物调查

只进行定性检查。主要刮取或剥离水中浸没物诸如石块、木桩、树枝、水草或硬底泥等表层藻膜、丝状藻和粘稠状生长物,用鲁哥试剂固定。室内显微镜下鉴定种类组成。

2.1 采样

2.1.1 采样点布设

采样点数量依着生生物分布及丰度而定,一般5个~6个。采样点布设在水体的浅水区、沿岸带和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等水域,一些受污染等特殊点也需采样观察。

2.1.2 采样方法

水体中有大量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则采集整株水草,带回实验室。在室内从

水草根部起,依次刮取植株上的所有着生生物。除此外,水底石块、木桩、树枝等基质上的着生生物可用刀片或硬刷刮(刷)到盛有蒸馏水的样品瓶中,再将基质冲洗干净,冲洗液装入样品瓶中。现场来不及刮样时,可将基质带回室内刮取。

2.2样品的处理

着生藻类样品的处理:样品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 着生原生动物样品的处理:将样本连同基质分别放入盛有采样点水样的广口瓶内,其中一瓶用鲁哥氏液固定,另一瓶不加固定液,供活体观察用。

2.3 种类鉴定

优势种类须鉴定到种,其他种类至少鉴定到属。

三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1 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测定

1.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可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分层采样或混合采样。湖泊、水库采样500rnl,池塘300m1,采样量视浮游植物分布量而定,若浮游植物数量较少,也可采样1000ml。采样点及采样时间同浮游杭物。

水样采集后应放在荫凉处,避免日光直射。最好立即进行测定的预处理,如需经过一段时间( 4~48h )方可进行预处理,则应将水样保存在低温( 0~4℃)避光处。在每升水样中加入1 %碳酸镁悬浊液lrnl,以防止酸化引起色素溶解。水样在冰冻情况下(-20℃)最长可保存30d。

1.2.仪器设备

①分光光度计。

②真空泵。

③离心机。

④乙酸纤维滤膜(孔径0.45μm)。

⑤抽滤器。

@组织研磨器或其他细胞破碎器。

⑦碳酸镁粉末。

⑧90%丙酮。

1.3试验程序

①以离心或过滤浓缩水样,在抽滤器上装好乙酸纤维滤膜。倒入定量体积的水样进行抽滤,抽滤时负压不能过大(约为50kPa)。水样抽完后,继续抽I~2min,以减少滤膜上的水分。如需短期保存1~2d时,可放入普通冰箱冷冻,如需长期保存(30d),则应放入低温冰箱(-20℃)保存。

②取出带有浮游植物的滤膜,在冰箱内低温干燥6~8h后放入组织研磨器中,加入少量碳酸镁粉末及2~3m1 90%丙酮,充分研磨,提取叶绿素a。用离心机(3000~4000r/min)离心10rnin。将上清液倒入5ml或l0ml容量瓶中。

③再用2~3ml的90%的丙酮,继续研磨提取,离心10min,并将上清液再转入容量瓶中。重复1~2次,用90%的丙酮定容为5ml或10ml,摇匀。

④将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用lcm光程的比色皿,分别读取750nm、663nm、645nm、630nm波长的吸光度,并以90%的丙酮作空白吸光度测定,对样品吸光度进行校正。

1.4 计算方法

叶绿素a的含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Chla(mg/m3)=[11.64⨯(D663-D750)-2.16⨯(D645-D750)+0.1⨯(D630-D750)]⨯V1 V⨯δ

式中:V—水样体积(L);

D—吸光度;

V1—提取液定容后的体积(ml);

δ—比色皿光程(cm)。

2 蓝绿藻蛋白测定

采用EX02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测定,每月测定1次。

附件1:浮游植物示例浮游植物.ppt

附件2:浮游动物示例浮游动物.ppt


相关文章

  • 关于水资源的研究
  • 关于水资源的研究 一.情况简介 研究小组成员:张健鑫.张桂鑫.潘桂秋.陈檻龙.刘春胜.廖佳超.韩昌霖.陈泽奎.赵映婷.赵若琪. 人员分工:①设计调查问卷:张健鑫.张桂鑫.潘桂秋. ②问卷调查:陈檻龙.刘春胜.廖佳超. ③查询资料:韩昌霖.陈 ...查看


  • [爱护水资源]教案
  • 第四单元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参考课时:1课时)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1.2过程与 ...查看


  •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1
  • 初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 ...查看


  • 关于地球水资源开发问题的调查报告
  • 关于地球水资源开发问题的调查报告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反复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 ...查看


  • 2水产种质资源与保护
  • 刘巧林 [1**********] [email protected]水产动物育种学 第二章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保护 一. 二. 三. 四. 五.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繁育群体的养殖现状繁育群体遗 ...查看


  • 环境工程学论文
  • 题目:浅谈水污染 姓名:张海金 性别:男 学号:[1**********]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1205 浅谈水污染 张海金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也衍生出了许多的问题.水污染就是这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尽管全球的水资源极 ...查看


  • 家乡小河水质调查报告1
  • 家乡小河水污染调查报告 一.背景 是一个农业为主的镇,镇属丘陵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杂粮等,属典型的农业镇,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网纵横,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河 ...查看


  • 地球两极的资源宝库
  • 两极地区的资源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其中既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以及其他矿产资源,又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及水力.风力资源,同时还包含交通资源.军事资源.科学资源.环境资源.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等广义的资源. 化石能源 美国地 ...查看


  • 实验24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 实验24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 ◎ ◎ ◎ ◎ ◎ ※ 1 藻类植物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学生通过对淡水生藻类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培养,可以增加学生藻类植物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 2 学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