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知识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初探
内容提要:知识女性发展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面对变迁迅速的经济时代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各种问题、各种新的矛盾不断地呈现在知识女性的面前,阻碍了她们的发展。文章主要从知识女性的成才和职业发展2方面来探究影响知识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
关键词:知识女性;成才;职业发展;消极因素
知识女性, 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 她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在政治、经济、法律、科教、文化、卫生等领域,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知识女性在成才、就业等方面, 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处于弱势地位, 使理论政策上的男女平等与现实社会环境及政策的贯彻落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谋求知识女性的更大发展,就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知识女性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这样才能找出相应的办法与对策。本文试从影响知识女性成才和就业两方面探究其消极因素,以期裨益于知识女性发展工作的未来。
一、影响知识女性成才的消极因素
㈠、影响知识女性成才的自然的、社会的因素
1、 自然性别的特殊性
由于女性承担着人类繁衍的性别任务, 人类自身繁衍的规律和人的社会角色成长双重任务集于一身, 给女性带来了性别的制约。大学毕业正值青春年华、精力旺盛, 此时知识形成、心理成熟, 事业刚刚起步, 也正是男女青年谈婚论嫁之时。婚后的怀孕、生育及哺乳这段时间, 使女性身心疲惫, 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倾心的事业中去, 和原来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男性拉开了距离。况且, 婴幼儿期的子女生活上的照顾也多半是由女性承担, 更要在事业之外让女性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为了事业, 现代社会知识女性有的只好将生育年龄推迟到三十几岁, 有的甚至放弃生育或终身不嫁。科学表明生育年龄的推迟不利于后代的健康, 放弃生育或终身不嫁, 不仅影响了女性自身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是使人类繁衍规律受到消极的影响。这是自然性别的差异所造成的客观矛盾。
2、 社会传统观念
传统作为知识女性成才的文化背景, 又成为部分女性成才的心理负担。当今的女性仍然生活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 “男强女弱”、 “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 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头脑, 大大降低知识女性的成才意识, 影响其才能和智慧的进一步发挥。同时,社会期望女性偏重家庭, 认为女性应该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照顾儿女, 操持家务上。虽然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女性施展才能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女科学家、女学者、女企业家等, 但女性的家务劳动并没有随着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彻底改变。据有人调查192名男性在回答“女性在处理事业与家庭两者的比重”这一问题上, 认为“两者兼顾”的占53.4%,认为“家庭为重”的占36.9%,认为“以事业为重”的仅占
9.7%,反映出在家庭生活中, 许多男性都希望妻子能成为自己事业的支持者, 而很少有人做到全心全意支持妻子的工作。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是认为男性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取得一定的业绩, 而对女性的要求则是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 女性的工作成就小是自然的。对女性的社会期望值低, 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女性的成才产生了消极影响, 会降低知识女性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社会评价标准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 对女性的角色评估总是处于男性价值体系之下, 以丈夫和子女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来衡量、体现女子即妻子与母亲的价值:所谓“出得厅堂, 下得厨房”不仅是许多职业女性的追求, 也是男性理想中的完美女性的形象, 传统的“母以子贵”、“妻以夫荣”的“替代成功”观念剥夺了女性应有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对男性大多是以他的社会价值为标准, 即从事业成就方面去评价, 男人为事业不顾家是天经地义, 女人为事业不顾家就一定会受到来自社会以及家庭多方面的斥责。难怪当今社会“女强人”一词不被社会所看好, 女性一旦成为“强者”, 欣赏则可能演化成一种排斥和贬低, 似乎“女强人”就代表着不近人情、不理家事、婚姻不幸的形象。由于对男女价值的评价标准不一致, 导致男女发展观念上的不同, 自然引起男女在就业和升迁上的差别,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的进取精神和竞争能力。虽然一部分知识女性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条件和能力, 但也会因为社会舆论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屈居于家庭为重。同样的, 大众传媒也强化了女性的角色定位。当前电影、广告、文学等传媒中所塑造的女性正面形象都是以贤妻良母、贤内助为代表的,而“祸水”、“尤物”则是女性的反面形象, 如古装戏中的吕后、武则天、慈禧, 还有现在一些反腐电视剧中的女性, 多是把她们当作横生祸国的毒素。我们还经常看到“×××贪官被情人拖下水”的报道, 还有“男领导不能配女秘书”等等, 强化了“女人是祸水”的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势。我们也经常见到媒体上的宣传:“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为什么见不到“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男人”的宣传?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男女角色反传统定位, 将受到耻笑。如果有“模范丈夫”这一殊荣, 多半是“空缺”, 因为男人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号。在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中,女性成为化妆品、内衣等商品的代言人,作为丰乳瘦身的形象。这些都变相倡导着女性以家庭为重的意识,误导了女性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贬损了女性的健康人格。在商业利益、文化偏见中随处可见对女性的轻视、贬低、丑化与歪曲,女性作为被利用、被欣赏的工具,始终没有摆脱顺从地位及点缀的需要。
㈡、影响知识女性成才的自身的因素
社会因素只是制约女性成才的外部因素, 而在知识女性成长过程中, 如何看待自我, 为自己设定理想的目标, 并自我鼓励, 自我奋斗, 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等一系列因素则是影响女性成才的主观内部心理因素, 具体表现有:
1. 缺乏自信, 对自身的期望值过低是知识女性成才的大敌。有些知识女性对自己的能力、知识缺乏自信, 成就动机偏低, 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有轻松工作, 舒适的生活, 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应是“贤妻良母”等, 把自己定位在家庭中, 而缺乏追求事业成功的成就动机, 严重影响知识女性的成才。
2. 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是知识女性成才的最大障碍。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知识女性却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 从而导致了知识女性的自我评价的偏差, 看不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对自己的期望值偏低, 使得许多知识女性意志松懈, 不求进取, 成才率低, 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知识女性的自信心的树立, 严重影响了知识女性潜能的发挥和才能表现。
3. 女性的弱性心理如自卑、依赖心理是束缚知识女性成才的精神枷锁。不少知识女性将自己摆在一种劣势地位, 对自己的事业、命运缺乏主动的选择, 而希望父母或丈夫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温暖的生活港湾。自卑与依赖心理使不少知识女性失去了成才的愿望, 而大大束缚了知识女性对事业的成功的追求与上进心。
二、影响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的消极因素
今天,随着各国日益进入世界化的进程以及全球意识的实现,“平等、发展、和平”真正成了现实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妇女已经大规模地走出家庭投入社会生活。知识女性正在以男性文化无法逾越的感知方式和操作态度,以新时代掌握的专业才智,为人类的全面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正视现实,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毫不留情地把历来习惯于依赖男人和社会的女性推向了社会竞争的前台,逼迫她们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从而使女性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一种使命感、紧迫感和压力感。
㈠、就职机会不均等
由于社会偏见和培养选拔机制不健全,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法律赋予男女平等的权利, 还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普遍地落实, 妇女在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 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中高层领导岗位女性比例偏低, 当前这个比例在国际排名中还日渐下落。即便在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单位, 女性领导也配备较少。女性即使进入决策层, 也多为副职, 且多为分管或负责文教、卫生等被认为发挥作用小的部门, 从而导致女性的整体素质水平、综合竞争能力等明显低于男性。况且由于家庭和事业两重责任, 使女性主观上竞争的意识也较男性而言相对淡薄。当子女长大了, 家庭负担开始减轻时, 女性却己过了从政的晋升年龄, 而且各级岗位中所划定的女性比例又属凤毛麟角, 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让女性望而却步, 促使知识女性从政意愿下降, 视从政为畏途。当今社会职位, 就业等激烈的竞争, 又有人第三次喊出“妇女回家”的口号, 似乎减人增效首先减掉的就应该是女性。这一问题在当今女大学生就业时显得更为突出, 企业为了减少因负担妇女生育期间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干脆拒绝女性, 甚至在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过程中, 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不均等的机会、不平等的待遇使许多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在求职的路上屡屡受挫, 以至于许多女生喊出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现实似乎告诉女人, 依靠婚姻来获取社会资源和地位要比依靠自己的努力可行, 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女性依附于男性的思想, 削弱了女性自立自强的意识。
㈡、生理、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女性在人类繁衍中的自然分工, 使女性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不同与男性, 也使女性不得不承担起怀孕、分娩和哺育的义务。但是在客观的经济规律面前, 这些劳动不具有任何市场价值, 因而也就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所以有不少人、不少单位把女性所要扮演的社会劳动者和母亲的角色对立起来, 认为“生孩子”是女人的缺点, 要女职工是拖累。甚至有人提出“让妇女回家去”的口号。这些都使女性在就业、从业、择优录用、调动、升迁等竞争场合处于劣势。
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使女性存在特殊的心理、生理问题和疾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由于女性生理上的周期性,造成女性生命周期中的“低谷期”较多,她们每个月都会有几天,莫名其妙地感到伤感,甚至悲观失望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时前一刻还是满脸的微笑,顷刻间已可能是满脸的阴云。生理上的特殊性,加上职业知识女性肩负着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同时也肩负着工作、家庭和社会三大责任,这些压力,往往造成知识女性异常的心理状态。在2004年第5期《妇女研究论丛》发表的由复旦大学的郑桂珍等做的《上海市高校女教授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中表明:被调查的女教授存在明显的心理异常,有6.9%的人有中度、重度抑郁,21.33%的人有中度、重度焦虑。有3.1%的人相当多时间或全部时间感到心里烦乱,有4.3%的人在小部分时间感
到自己要发疯,有11.6%的人在小部分时间里想哭,有36.1%的人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据此推测,职业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必将影响到她们的工作业绩。另外,近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成就动机水平较低,这除了各种主客观原因之外,美国心理学家霍纳发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即一些才华卓杰的女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功恐惧症”,她们担心事业的成功可能引发女性的角色危机,因此害怕成功甚至拒绝成功。这种“成功恐惧症”极大地影响了女性追求成功的努力和追求成功的理想,从而在发展的土地上扼杀了智慧的种子。
㈢、社会和家庭角色冲突
在现代女性社会地位和作用得到重视的同时, 传统的“男主外, 女主内”的角色定位还在发挥着作用, 还在被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强化着、维护着。知识女性一方面要以自己的才能智慧, 按照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接受社会的挑战, 与男性一样进行生存的竞争。另一方面, 作为妻子和母亲又不得不扮演好家庭角色, 迎接高于传统标准的现代女性家庭角色标准的挑战。做丈夫的好妻子, 孩子的好母亲、好朋友、好老师。“工作时, 挂念着留在家里的孩子; 在家时, 惦记着还没完成的工作。你的内心深处总是受着这样的挣扎。”以色列前总理戈尔达〃梅厄说的这段话, 是如今知识女性最真实的心理表白。两个难以取舍的角色让她们身心疲惫、难以应付。
结语:马克思指出, 妇女解放的完全实现除消灭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实现与男子在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之外, 还必须在妇女经济独立的前提下改变其心理素质, 实现人格上的男女平等; 还必须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前提下完善人的智能, 并随着男子体力优势的减弱, 从而最后完成男女社会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对照这段经典论述, 中国知识女性在成才和职业发展上, 任重而道远。中国妇女在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创造了无数奇迹, 前所未有地实现了很大程度的自身解放和男女平等。面临信息革命的挑战和21世纪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走在时代前列的知识女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家政策的保障, 定能克服各方面的消极因素, 以东方女性特有的坚韧不拔赢得新的发展机会, 成为世界妇女中更加杰出的群体。
参考文献:
[1]王斌. 浅析影响知识女性成才的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郭兰. 浅析知识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J].中国地质大学德育课部,2012,(2).
[3]朱易安, 柏桦. 女性与社会性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周毅刚等. 女性教育心理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5]贺淑曼等. 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6]郑桂珍. 上海市高校女教授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复旦大学《妇女研究论丛》2004)
影响知识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初探
内容提要:知识女性发展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面对变迁迅速的经济时代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各种问题、各种新的矛盾不断地呈现在知识女性的面前,阻碍了她们的发展。文章主要从知识女性的成才和职业发展2方面来探究影响知识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
关键词:知识女性;成才;职业发展;消极因素
知识女性, 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 她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在政治、经济、法律、科教、文化、卫生等领域,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知识女性在成才、就业等方面, 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处于弱势地位, 使理论政策上的男女平等与现实社会环境及政策的贯彻落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谋求知识女性的更大发展,就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知识女性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这样才能找出相应的办法与对策。本文试从影响知识女性成才和就业两方面探究其消极因素,以期裨益于知识女性发展工作的未来。
一、影响知识女性成才的消极因素
㈠、影响知识女性成才的自然的、社会的因素
1、 自然性别的特殊性
由于女性承担着人类繁衍的性别任务, 人类自身繁衍的规律和人的社会角色成长双重任务集于一身, 给女性带来了性别的制约。大学毕业正值青春年华、精力旺盛, 此时知识形成、心理成熟, 事业刚刚起步, 也正是男女青年谈婚论嫁之时。婚后的怀孕、生育及哺乳这段时间, 使女性身心疲惫, 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倾心的事业中去, 和原来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男性拉开了距离。况且, 婴幼儿期的子女生活上的照顾也多半是由女性承担, 更要在事业之外让女性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为了事业, 现代社会知识女性有的只好将生育年龄推迟到三十几岁, 有的甚至放弃生育或终身不嫁。科学表明生育年龄的推迟不利于后代的健康, 放弃生育或终身不嫁, 不仅影响了女性自身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是使人类繁衍规律受到消极的影响。这是自然性别的差异所造成的客观矛盾。
2、 社会传统观念
传统作为知识女性成才的文化背景, 又成为部分女性成才的心理负担。当今的女性仍然生活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 “男强女弱”、 “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 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头脑, 大大降低知识女性的成才意识, 影响其才能和智慧的进一步发挥。同时,社会期望女性偏重家庭, 认为女性应该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照顾儿女, 操持家务上。虽然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女性施展才能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女科学家、女学者、女企业家等, 但女性的家务劳动并没有随着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彻底改变。据有人调查192名男性在回答“女性在处理事业与家庭两者的比重”这一问题上, 认为“两者兼顾”的占53.4%,认为“家庭为重”的占36.9%,认为“以事业为重”的仅占
9.7%,反映出在家庭生活中, 许多男性都希望妻子能成为自己事业的支持者, 而很少有人做到全心全意支持妻子的工作。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是认为男性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取得一定的业绩, 而对女性的要求则是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 女性的工作成就小是自然的。对女性的社会期望值低, 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女性的成才产生了消极影响, 会降低知识女性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社会评价标准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 对女性的角色评估总是处于男性价值体系之下, 以丈夫和子女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来衡量、体现女子即妻子与母亲的价值:所谓“出得厅堂, 下得厨房”不仅是许多职业女性的追求, 也是男性理想中的完美女性的形象, 传统的“母以子贵”、“妻以夫荣”的“替代成功”观念剥夺了女性应有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对男性大多是以他的社会价值为标准, 即从事业成就方面去评价, 男人为事业不顾家是天经地义, 女人为事业不顾家就一定会受到来自社会以及家庭多方面的斥责。难怪当今社会“女强人”一词不被社会所看好, 女性一旦成为“强者”, 欣赏则可能演化成一种排斥和贬低, 似乎“女强人”就代表着不近人情、不理家事、婚姻不幸的形象。由于对男女价值的评价标准不一致, 导致男女发展观念上的不同, 自然引起男女在就业和升迁上的差别,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的进取精神和竞争能力。虽然一部分知识女性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条件和能力, 但也会因为社会舆论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屈居于家庭为重。同样的, 大众传媒也强化了女性的角色定位。当前电影、广告、文学等传媒中所塑造的女性正面形象都是以贤妻良母、贤内助为代表的,而“祸水”、“尤物”则是女性的反面形象, 如古装戏中的吕后、武则天、慈禧, 还有现在一些反腐电视剧中的女性, 多是把她们当作横生祸国的毒素。我们还经常看到“×××贪官被情人拖下水”的报道, 还有“男领导不能配女秘书”等等, 强化了“女人是祸水”的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势。我们也经常见到媒体上的宣传:“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为什么见不到“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男人”的宣传?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男女角色反传统定位, 将受到耻笑。如果有“模范丈夫”这一殊荣, 多半是“空缺”, 因为男人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号。在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中,女性成为化妆品、内衣等商品的代言人,作为丰乳瘦身的形象。这些都变相倡导着女性以家庭为重的意识,误导了女性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贬损了女性的健康人格。在商业利益、文化偏见中随处可见对女性的轻视、贬低、丑化与歪曲,女性作为被利用、被欣赏的工具,始终没有摆脱顺从地位及点缀的需要。
㈡、影响知识女性成才的自身的因素
社会因素只是制约女性成才的外部因素, 而在知识女性成长过程中, 如何看待自我, 为自己设定理想的目标, 并自我鼓励, 自我奋斗, 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等一系列因素则是影响女性成才的主观内部心理因素, 具体表现有:
1. 缺乏自信, 对自身的期望值过低是知识女性成才的大敌。有些知识女性对自己的能力、知识缺乏自信, 成就动机偏低, 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有轻松工作, 舒适的生活, 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应是“贤妻良母”等, 把自己定位在家庭中, 而缺乏追求事业成功的成就动机, 严重影响知识女性的成才。
2. 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是知识女性成才的最大障碍。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知识女性却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 从而导致了知识女性的自我评价的偏差, 看不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对自己的期望值偏低, 使得许多知识女性意志松懈, 不求进取, 成才率低, 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知识女性的自信心的树立, 严重影响了知识女性潜能的发挥和才能表现。
3. 女性的弱性心理如自卑、依赖心理是束缚知识女性成才的精神枷锁。不少知识女性将自己摆在一种劣势地位, 对自己的事业、命运缺乏主动的选择, 而希望父母或丈夫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温暖的生活港湾。自卑与依赖心理使不少知识女性失去了成才的愿望, 而大大束缚了知识女性对事业的成功的追求与上进心。
二、影响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的消极因素
今天,随着各国日益进入世界化的进程以及全球意识的实现,“平等、发展、和平”真正成了现实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妇女已经大规模地走出家庭投入社会生活。知识女性正在以男性文化无法逾越的感知方式和操作态度,以新时代掌握的专业才智,为人类的全面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正视现实,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毫不留情地把历来习惯于依赖男人和社会的女性推向了社会竞争的前台,逼迫她们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从而使女性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一种使命感、紧迫感和压力感。
㈠、就职机会不均等
由于社会偏见和培养选拔机制不健全,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法律赋予男女平等的权利, 还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普遍地落实, 妇女在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 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中高层领导岗位女性比例偏低, 当前这个比例在国际排名中还日渐下落。即便在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单位, 女性领导也配备较少。女性即使进入决策层, 也多为副职, 且多为分管或负责文教、卫生等被认为发挥作用小的部门, 从而导致女性的整体素质水平、综合竞争能力等明显低于男性。况且由于家庭和事业两重责任, 使女性主观上竞争的意识也较男性而言相对淡薄。当子女长大了, 家庭负担开始减轻时, 女性却己过了从政的晋升年龄, 而且各级岗位中所划定的女性比例又属凤毛麟角, 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让女性望而却步, 促使知识女性从政意愿下降, 视从政为畏途。当今社会职位, 就业等激烈的竞争, 又有人第三次喊出“妇女回家”的口号, 似乎减人增效首先减掉的就应该是女性。这一问题在当今女大学生就业时显得更为突出, 企业为了减少因负担妇女生育期间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干脆拒绝女性, 甚至在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过程中, 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不均等的机会、不平等的待遇使许多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在求职的路上屡屡受挫, 以至于许多女生喊出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现实似乎告诉女人, 依靠婚姻来获取社会资源和地位要比依靠自己的努力可行, 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女性依附于男性的思想, 削弱了女性自立自强的意识。
㈡、生理、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女性在人类繁衍中的自然分工, 使女性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不同与男性, 也使女性不得不承担起怀孕、分娩和哺育的义务。但是在客观的经济规律面前, 这些劳动不具有任何市场价值, 因而也就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所以有不少人、不少单位把女性所要扮演的社会劳动者和母亲的角色对立起来, 认为“生孩子”是女人的缺点, 要女职工是拖累。甚至有人提出“让妇女回家去”的口号。这些都使女性在就业、从业、择优录用、调动、升迁等竞争场合处于劣势。
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使女性存在特殊的心理、生理问题和疾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由于女性生理上的周期性,造成女性生命周期中的“低谷期”较多,她们每个月都会有几天,莫名其妙地感到伤感,甚至悲观失望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时前一刻还是满脸的微笑,顷刻间已可能是满脸的阴云。生理上的特殊性,加上职业知识女性肩负着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同时也肩负着工作、家庭和社会三大责任,这些压力,往往造成知识女性异常的心理状态。在2004年第5期《妇女研究论丛》发表的由复旦大学的郑桂珍等做的《上海市高校女教授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中表明:被调查的女教授存在明显的心理异常,有6.9%的人有中度、重度抑郁,21.33%的人有中度、重度焦虑。有3.1%的人相当多时间或全部时间感到心里烦乱,有4.3%的人在小部分时间感
到自己要发疯,有11.6%的人在小部分时间里想哭,有36.1%的人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据此推测,职业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必将影响到她们的工作业绩。另外,近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成就动机水平较低,这除了各种主客观原因之外,美国心理学家霍纳发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即一些才华卓杰的女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功恐惧症”,她们担心事业的成功可能引发女性的角色危机,因此害怕成功甚至拒绝成功。这种“成功恐惧症”极大地影响了女性追求成功的努力和追求成功的理想,从而在发展的土地上扼杀了智慧的种子。
㈢、社会和家庭角色冲突
在现代女性社会地位和作用得到重视的同时, 传统的“男主外, 女主内”的角色定位还在发挥着作用, 还在被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强化着、维护着。知识女性一方面要以自己的才能智慧, 按照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接受社会的挑战, 与男性一样进行生存的竞争。另一方面, 作为妻子和母亲又不得不扮演好家庭角色, 迎接高于传统标准的现代女性家庭角色标准的挑战。做丈夫的好妻子, 孩子的好母亲、好朋友、好老师。“工作时, 挂念着留在家里的孩子; 在家时, 惦记着还没完成的工作。你的内心深处总是受着这样的挣扎。”以色列前总理戈尔达〃梅厄说的这段话, 是如今知识女性最真实的心理表白。两个难以取舍的角色让她们身心疲惫、难以应付。
结语:马克思指出, 妇女解放的完全实现除消灭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实现与男子在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之外, 还必须在妇女经济独立的前提下改变其心理素质, 实现人格上的男女平等; 还必须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前提下完善人的智能, 并随着男子体力优势的减弱, 从而最后完成男女社会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对照这段经典论述, 中国知识女性在成才和职业发展上, 任重而道远。中国妇女在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创造了无数奇迹, 前所未有地实现了很大程度的自身解放和男女平等。面临信息革命的挑战和21世纪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走在时代前列的知识女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家政策的保障, 定能克服各方面的消极因素, 以东方女性特有的坚韧不拔赢得新的发展机会, 成为世界妇女中更加杰出的群体。
参考文献:
[1]王斌. 浅析影响知识女性成才的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郭兰. 浅析知识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J].中国地质大学德育课部,2012,(2).
[3]朱易安, 柏桦. 女性与社会性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周毅刚等. 女性教育心理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5]贺淑曼等. 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6]郑桂珍. 上海市高校女教授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复旦大学《妇女研究论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