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 :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地数百里( )

②自见之谓明(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①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②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小题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丧失 ②明智(2分)

小题2:①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②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4分)

小题3: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小题4: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4分)

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

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丧是丢失,丧失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两个之字。2句中的故见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全文含义,然后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人有自知之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题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从两方面分析,正面和侧面。正面写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但通过劝谏之后,写出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 :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地数百里( )

②自见之谓明(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①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②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小题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丧失 ②明智(2分)

小题2:①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②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4分)

小题3: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小题4: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4分)

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

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丧是丢失,丧失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两个之字。2句中的故见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全文含义,然后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人有自知之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题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从两方面分析,正面和侧面。正面写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但通过劝谏之后,写出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的特点。


相关文章

  • [目不见睫]阅读答案
  •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 ...查看


  •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 一.南京[古文阅读] 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 ...查看


  • 老子.庄子.禅:中国式人生智慧?[易中天]
  • 老子.庄子.禅:中国式人生智慧 [易中天] [ 作者: 易中天   来自:慈济基金会   已阅:1247   时间:2011-9-2   录入:yangsihan 2011年9月2日 佛学研究网 老庄哲学和禅宗解决的都是人生问题.老子的观点 ...查看


  •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如表格内. 1.今年放了寒假,小明想去元谋人遗址地去参观,他应该去我国的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 ...查看


  • 做客政治(1)
  • "楚庄王欲伐越"出自<韩非子·喻老>.说明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要做到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1)伐越,庄子谏曰:"王之(2)伐(3)越何也?"曰:"政乱兵 ...查看


  • 历史期中试卷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2.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 ) A.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2.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和使用工具 C.学会使用天然火 D. ...查看


  • 初中文言文阅读A4.
  • 初中文言文阅读 学 校:平度市万家中学语文组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bandao.cn/archive/16628/index.aspx 语文学习 ...查看


  • 2013年秋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一
  •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一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 我会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入表格.每小题2分,共40分.) 9.下列哪项内容属于王位世袭制?( )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伯益 D.夏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