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风严酷凌厉,他的胆魄令人生畏,有人说他“为二战而生”,有人说如果没有他二战会是另一番模样,他就是乔治・巴顿!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曾这样评价他:“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严酷的将军 1943年3月5日,北非突尼斯一座城镇上空,防空警报啸叫不停。这时,一辆运兵车驶上了烈日炙烤下的大街。运兵车上,一位将军头戴钢盔和护目镜,挺着胸膛,一手握着车载机枪的枪管,一手扶着挡风玻璃,扬起下巴,冷冷地注视着街道两旁的情景,俨然是一只立在风中的猎鹰。如果一个人见过他,一定不会忘记他的眼睛,那眼神犀利如箭,桀骜不驯,流露出一股强硬和冷酷,他就是乔治・巴顿将军。 巴顿来到北非接任美军第2军军长。在此之前,隆美尔率领德国装甲部队顶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仅用了两周就将英美联军在过去两个多月内取得的战果瓦解。眼下,士兵们似乎被沙漠气候和这只“沙漠之狐”磨光了斗志。在非洲烈日下,士兵们要么无精打采,要么吊儿郎当。 士兵们看到这位目光冰冷如铁的将军,都不约而同向他望去,脸上是一副茫然无措的表情。这位五十多岁,一脸冷峻,头发斑白的将军眉目间写着两个字―严酷。 指挥所内,两名值班的士兵一个在摆弄扑克,一个把腿搭在椅背上优哉游哉地看着一本闲书。等巴顿踱进门,他们原本嬉皮笑脸的表情顿时僵住了,他们知道有位新的军长要来,但是不知道要来的那位将军看上去如此冷酷。 指挥室内,布莱德利将军向巴顿讲述了刚结束的“卡塞林”战役的情况。战役中,美军被德军打得满地找牙。“战报里还提到,我们有些士兵被吓坏了。”布莱德利说。 “就算是最好的猎犬,第一次听到枪声的时候也会害怕。”巴顿回答说:“我们为什么会惨败?瞎子都能看得出来!他们看起来不像战士,举止不像战士,我们怎么能希望他们像战士那样去打仗。” “这里的纪律太差了。”布莱德利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我们要开始把这些士兵变成勇士。”巴顿坚定地说道。随后,他便来到军官餐厅。 “我部下的军官都吃过饭了吗?”巴顿向一名炊事员问道。那位炊事员笑嘻嘻地回答:“餐厅从6点到8点开门,他们大部分才刚来。” “告诉这些军官,餐厅关门了。” “可是现在才7点45分。”那位炊事员满脸困惑。 “从现在开始,6点15分之后来的一律没饭吃!”巴顿环顾四周,大声喝道。从巴顿嘴里说出的这句话,没人认为是开玩笑,他眼睛里闪烁着不可违逆的威严和坚定。 “你的绑腿呢?”巴顿向那位炊事员质问道。 “绑腿?我是个厨师。”那位炊事员认为他的任务就是做饭,绑腿是多此一举的东西。 “你也是个士兵,罚款20美元。”那位炊事员愣住了,这位将军真是又刻板又不讲情面。“从现在开始,凡是不扎绑腿,不戴头盔,不系领带,以及军装不整洁的人,”巴顿停顿了一下,然后郑重其事地说道:“将受到严惩!”餐厅里几位衣着随便的军官顿时如坐针毡。 之后,在战地医院,巴顿浏览了伤员登记名单后一脸愠怒,“这里有两名士兵是自己致伤的,把他们赶到别处去。”所有人都对这个命令惊愕不已。 “其中一人有严重感染。”医生怔怔地回答,他觉得这位将军有些不人道。 “他们不配与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一起接受治疗!”巴顿不容辩驳地说:“另外,从今以后,我的部队里不再有‘弹震症’,‘弹震症’是懦夫躲进医院的门票!” “是。”巴顿注意到这位医生没有戴钢盔,于是质问:“你的钢盔呢?”“我没有戴。”医生回答。 “那就戴上它。” “我需要戴听诊器,如果戴钢盔的话会非常不便。”医生说的是事实。 “那就在钢盔上开两个洞。”巴顿冷冷地回答,那位医生只得照办。 不可避免,很多士兵私底下抱怨这位将军太教条、太严酷。不过这是巴顿的带兵之道,他要将手下的士兵塑造成最精干英勇的战士。一丝不苟的军容和近乎苛刻的军纪,让士兵们一改往日散漫的作风,这样士兵不仅能取得胜利,更能在战场上保全生命。 “弹震症”无法成为下战场的借口,巴顿逼迫士兵们丢掉胆怯,成为一名斗士。医生必须戴头盔,不仅能在战斗中保护自己,更为了确保对伤员的医治。巴顿的军规,是为了提升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经过巴顿的一番整顿,第2军面貌焕然一新,变为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而巴顿的治兵作风,必将在未来换回一个个胜利。 洞穿困境的胆魄 1943年7月9日夜晚,意大利西西里上空,狂风如野兽般咆哮,海面上,巨浪滔天。驻守在岛上的意大利岸防部队官兵们得到情报说英美联军将强登西西里岛。几天来,士兵们都没敢合眼。现在,面对狂风巨浪,英美联军即使再勇猛也无法登岛了。 深夜,英国第1空降师和美国第82空降师在夜幕的掩护下,相继飞到西西里上空,可大风却把飞机吹得偏离了方向,空降兵不仅无法降落在预定地点,且伤亡惨重。 “哈哈,老天爷在帮我们。”一名意大利岸防士兵望着狂风呼啸的天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是呀,这样的天气下,敌人是无法登陆的。”另一位士兵附和道。就像这两位如释重负的士兵一样,整个岸防部队都放松了警惕。 “敌人来啦!”第二天凌晨,一位意大利士兵惊慌失措地喊醒了熟睡中的战友。“别跟我开玩笑,好不容易有机会好好睡一觉。”那位睡眼惺忪的士兵话刚说完,便吃惊地瞪圆了眼睛,只听外面呐喊声铺天盖地。 海岸上,意军急忙将照明弹射向空中,试图搞清状况。只见美军装甲车和步兵已近在咫尺。“轰―轰―”美军的炮火点燃了黎明前的夜空,意大利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微弱的反抗很快被压制下去。 美军“蒙罗维亚”号登陆指挥舰上,巴顿接到一个个捷报。这次成功的登陆行动,拉开了盟军在意大利全面作战的序幕,也证明了巴顿克服困境的智慧和决心。 这天清晨,巴顿率领美国第7集团军行驶在地中海上。由战舰护航,浩浩荡荡的登陆舰载着8万大军准备强登西西里岛,一场大规模的激烈战斗即将展开。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狂风突然来袭,在海面掀起滔天巨浪。一艘艘战舰被巨浪围困,摇摆颠簸,士兵们开始晕船。 焦虑不安的休伊特少将找到巴顿将军。“风浪太大,严重影响我们的行动,如果天气继续恶化,后果不堪设想。”休伊特完全有理由担心,这次登陆行动是英美盟军整个对意作战计划中的关键环节,如果第7集团军在风浪中出了什么岔子,后果可想而知。 一向谨慎的休伊特说:“我们应该通知艾森豪威尔将军,请求推迟登陆时间。”。 “等一下。”巴顿回答。他当然清楚,自己的部队不能在海上有什么闪失,那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推迟行动从来不是他的风格,他的一贯作风是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更何况,行动一旦推迟,战机便被延误,整个作战部署都会受影响。 面对困境,智慧的将领会想方设法改变危局。巴顿明白,困境中往往隐含着机遇:这样恶劣的天气,意大利人会以为我们无法登陆。他们这次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势必非常英勇。如果他们因天气而放松了警惕,那我们就应抓住这机会!越是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越能取得胜利。 他想起一个名叫斯蒂尔的少校,在非洲作战时,斯蒂尔丰富的气象知识令巴顿印象深刻。 巴顿很快找到斯蒂尔少校。“斯蒂尔,你觉得这风什么时候会停?” “风应该是从法国南部海岸吹来的,来得又快又猛,但去得也快。到晚上10点,应该就会平息。” “太好了!”巴顿看到了希望。第7集团军原定于10号凌晨发动进攻,现在,巴顿将希望压在了斯蒂尔的预测上,这需要极大的胆魄。 晚上10点,风浪依旧,许多军官变得更加焦急,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巴顿镇定地望着海面。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在10时30分,风势变了,到午夜时分,风开始变得平和。 巴顿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他大胆的决定和克服困境的决心没有变成无望的空想。很快,战舰的雷达电波触到了西西里岛南部海岸的山峦。巴顿迅速召集全体军官,并安排好对其他战舰的广播。 “现在是1943年7月9日午夜12时1分,即7月10日凌晨0时1分,我荣幸地奉命指挥美国第7集团军,它是在午夜投入战斗,在黎明时接受战斗洗礼的第一个集团军。” 10号凌晨,面对突如其来的美军,放松警惕的意大利岸防部队很快便被打退。正是巴顿的勇气和智慧,带领美军雷鸣般强势登陆。 克服困境,这是巴顿面对战场危局的信念,而拥有这样信念的巴顿,在不久之后的欧洲战场上,将从危机中解救盟军。 没有不可能 天空又开始飘起雪花,凛冽的寒风呜呜叫着,扑在脸上,犹如刀割。此时,是1944年12月18日。 “这鬼天气,真让人受不了啊。”面对冰雪,一位士兵抱怨道。他用力裹了裹身上潮湿冰冷的军服,抱着膀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我们已经来到了德国,等干掉希特勒,就可以回家了。”军士长斯塔尔望着苍茫的天空,安慰这位新兵:“想想家中温暖的壁炉吧。” 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在欧洲大陆长驱直入,战线已在德国境内拉开,胜利就在前方。然而纳粹并没有放弃抵抗,如笼中困兽般疯狂反击。希特勒试图在德国境内重新赢得战场优势,借此获得筹码,与盟军进行谈判。 在盟军指挥部内,高级将领们正在召开一次紧急会议。会议室内虽然燃着炉火,但气氛比室外更加冰冷。 盟军犯了一个错误。欧洲的战况让他们太过乐观,低估了德军。盟军将地形复杂的阿登山区作为战斗中受挫部队的休整地,由布莱德利率领的第8军负责防守。没想到,德军趁黑夜集结14个师的兵力对此地展开围攻。17号拂晓,1000多门火炮和20万士兵将第8军击溃,包括美军著名的第101空降师在内,第8军被围困在巴斯托捏等地,承受着德军一轮一轮的攻击。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一筹莫展,面对地图上那个恐怖的包围圈,他满带忧虑地说:“巴斯托捏位于德军的后勤补给线上,看来德军势必要拿下那里,第101师岌岌可危。而且,他们已撕开了美军的防线。” 一个指挥官望了望窗外,不禁叹了口气:“天气太恶劣,要赶到巴斯托捏起码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到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艾森豪威尔紧皱着眉头:“各位,谁有办法?”另一个指挥官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可以在48小时内驰援巴斯托捏。”一个坚定的声音回答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巴顿的身上,脸上写满了惊愕。巴顿带领的第3集团军距离巴斯托捏有100多公里,此前正向东开进,驰援巴斯托捏意味着集团军的整个战线要做90度大幅调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48小时内完成战线调转,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是没有别的办法,艾森豪威尔只能让巴顿放手一搏。 会议一结束,巴顿便向参谋长下达了行动命令。士兵们刚结束战斗,极度疲惫,尚未休整便开始了急行军。 “2000年前,曾有300斯巴达勇士让几十万波斯大军受挫,2000迦太基人勇猛对抗庞大的罗马军团。你们与他们一样,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但不同的是,我们会赢得胜利!”在冰雪覆盖的泥路上,巴顿鼓舞着士兵们。 严寒、疲惫、饥饿,以及德军不时的骚扰,对士兵们来说,这次行军就像行走在炼狱中。但是巴顿带领的士兵,早已磨砺出一副铁骨,他们脚踩冰冻的军鞋在刺骨的严寒中快速行进着。与此同时,巴顿麾下高效的后勤系统开始昼夜不休地运送补给,情报处绘制并分发了几十万份作战地图。 巴顿的治兵之道赢得了应有的战果,英勇的战士们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22日清晨,第3军团的炮火开向了围守的德军! “没有不可能。”在行军之前巴顿说。面对困境时的胆魄和决心,长久以来对士兵的磨砺带来了最辉煌的战果。 很快,被围困的部队得到救援,盟军再次夺回优势,为直捣柏林铺开了道路。 弹震症 弹震症又叫战争精神病,病因是士兵因战争的残酷而感到的极度恐惧和困惑。患病的士兵会出现无法说话、呕吐、产生幻觉等症状。在战争中,这种病症是难以避免的,这也佐证着一个真理:和平才是人类的真正追求。 美军101空降师 101空降师可以说是美军当时最优秀的部队之一。盟军诺曼底登陆时他们直接在遍布德军的地域空降,展开殊死搏斗。在巴斯托捏,在补给、弹药、医护人员匮乏的情况下,这支硬汉部队在酷寒中勇猛对抗几倍于己的德军,损失1000多人,击毙德军6000多人。有士兵曾逞强地说,即使巴顿不来,101师也能打出去。
他的作风严酷凌厉,他的胆魄令人生畏,有人说他“为二战而生”,有人说如果没有他二战会是另一番模样,他就是乔治・巴顿!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曾这样评价他:“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严酷的将军 1943年3月5日,北非突尼斯一座城镇上空,防空警报啸叫不停。这时,一辆运兵车驶上了烈日炙烤下的大街。运兵车上,一位将军头戴钢盔和护目镜,挺着胸膛,一手握着车载机枪的枪管,一手扶着挡风玻璃,扬起下巴,冷冷地注视着街道两旁的情景,俨然是一只立在风中的猎鹰。如果一个人见过他,一定不会忘记他的眼睛,那眼神犀利如箭,桀骜不驯,流露出一股强硬和冷酷,他就是乔治・巴顿将军。 巴顿来到北非接任美军第2军军长。在此之前,隆美尔率领德国装甲部队顶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仅用了两周就将英美联军在过去两个多月内取得的战果瓦解。眼下,士兵们似乎被沙漠气候和这只“沙漠之狐”磨光了斗志。在非洲烈日下,士兵们要么无精打采,要么吊儿郎当。 士兵们看到这位目光冰冷如铁的将军,都不约而同向他望去,脸上是一副茫然无措的表情。这位五十多岁,一脸冷峻,头发斑白的将军眉目间写着两个字―严酷。 指挥所内,两名值班的士兵一个在摆弄扑克,一个把腿搭在椅背上优哉游哉地看着一本闲书。等巴顿踱进门,他们原本嬉皮笑脸的表情顿时僵住了,他们知道有位新的军长要来,但是不知道要来的那位将军看上去如此冷酷。 指挥室内,布莱德利将军向巴顿讲述了刚结束的“卡塞林”战役的情况。战役中,美军被德军打得满地找牙。“战报里还提到,我们有些士兵被吓坏了。”布莱德利说。 “就算是最好的猎犬,第一次听到枪声的时候也会害怕。”巴顿回答说:“我们为什么会惨败?瞎子都能看得出来!他们看起来不像战士,举止不像战士,我们怎么能希望他们像战士那样去打仗。” “这里的纪律太差了。”布莱德利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我们要开始把这些士兵变成勇士。”巴顿坚定地说道。随后,他便来到军官餐厅。 “我部下的军官都吃过饭了吗?”巴顿向一名炊事员问道。那位炊事员笑嘻嘻地回答:“餐厅从6点到8点开门,他们大部分才刚来。” “告诉这些军官,餐厅关门了。” “可是现在才7点45分。”那位炊事员满脸困惑。 “从现在开始,6点15分之后来的一律没饭吃!”巴顿环顾四周,大声喝道。从巴顿嘴里说出的这句话,没人认为是开玩笑,他眼睛里闪烁着不可违逆的威严和坚定。 “你的绑腿呢?”巴顿向那位炊事员质问道。 “绑腿?我是个厨师。”那位炊事员认为他的任务就是做饭,绑腿是多此一举的东西。 “你也是个士兵,罚款20美元。”那位炊事员愣住了,这位将军真是又刻板又不讲情面。“从现在开始,凡是不扎绑腿,不戴头盔,不系领带,以及军装不整洁的人,”巴顿停顿了一下,然后郑重其事地说道:“将受到严惩!”餐厅里几位衣着随便的军官顿时如坐针毡。 之后,在战地医院,巴顿浏览了伤员登记名单后一脸愠怒,“这里有两名士兵是自己致伤的,把他们赶到别处去。”所有人都对这个命令惊愕不已。 “其中一人有严重感染。”医生怔怔地回答,他觉得这位将军有些不人道。 “他们不配与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一起接受治疗!”巴顿不容辩驳地说:“另外,从今以后,我的部队里不再有‘弹震症’,‘弹震症’是懦夫躲进医院的门票!” “是。”巴顿注意到这位医生没有戴钢盔,于是质问:“你的钢盔呢?”“我没有戴。”医生回答。 “那就戴上它。” “我需要戴听诊器,如果戴钢盔的话会非常不便。”医生说的是事实。 “那就在钢盔上开两个洞。”巴顿冷冷地回答,那位医生只得照办。 不可避免,很多士兵私底下抱怨这位将军太教条、太严酷。不过这是巴顿的带兵之道,他要将手下的士兵塑造成最精干英勇的战士。一丝不苟的军容和近乎苛刻的军纪,让士兵们一改往日散漫的作风,这样士兵不仅能取得胜利,更能在战场上保全生命。 “弹震症”无法成为下战场的借口,巴顿逼迫士兵们丢掉胆怯,成为一名斗士。医生必须戴头盔,不仅能在战斗中保护自己,更为了确保对伤员的医治。巴顿的军规,是为了提升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经过巴顿的一番整顿,第2军面貌焕然一新,变为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而巴顿的治兵作风,必将在未来换回一个个胜利。 洞穿困境的胆魄 1943年7月9日夜晚,意大利西西里上空,狂风如野兽般咆哮,海面上,巨浪滔天。驻守在岛上的意大利岸防部队官兵们得到情报说英美联军将强登西西里岛。几天来,士兵们都没敢合眼。现在,面对狂风巨浪,英美联军即使再勇猛也无法登岛了。 深夜,英国第1空降师和美国第82空降师在夜幕的掩护下,相继飞到西西里上空,可大风却把飞机吹得偏离了方向,空降兵不仅无法降落在预定地点,且伤亡惨重。 “哈哈,老天爷在帮我们。”一名意大利岸防士兵望着狂风呼啸的天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是呀,这样的天气下,敌人是无法登陆的。”另一位士兵附和道。就像这两位如释重负的士兵一样,整个岸防部队都放松了警惕。 “敌人来啦!”第二天凌晨,一位意大利士兵惊慌失措地喊醒了熟睡中的战友。“别跟我开玩笑,好不容易有机会好好睡一觉。”那位睡眼惺忪的士兵话刚说完,便吃惊地瞪圆了眼睛,只听外面呐喊声铺天盖地。 海岸上,意军急忙将照明弹射向空中,试图搞清状况。只见美军装甲车和步兵已近在咫尺。“轰―轰―”美军的炮火点燃了黎明前的夜空,意大利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微弱的反抗很快被压制下去。 美军“蒙罗维亚”号登陆指挥舰上,巴顿接到一个个捷报。这次成功的登陆行动,拉开了盟军在意大利全面作战的序幕,也证明了巴顿克服困境的智慧和决心。 这天清晨,巴顿率领美国第7集团军行驶在地中海上。由战舰护航,浩浩荡荡的登陆舰载着8万大军准备强登西西里岛,一场大规模的激烈战斗即将展开。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狂风突然来袭,在海面掀起滔天巨浪。一艘艘战舰被巨浪围困,摇摆颠簸,士兵们开始晕船。 焦虑不安的休伊特少将找到巴顿将军。“风浪太大,严重影响我们的行动,如果天气继续恶化,后果不堪设想。”休伊特完全有理由担心,这次登陆行动是英美盟军整个对意作战计划中的关键环节,如果第7集团军在风浪中出了什么岔子,后果可想而知。 一向谨慎的休伊特说:“我们应该通知艾森豪威尔将军,请求推迟登陆时间。”。 “等一下。”巴顿回答。他当然清楚,自己的部队不能在海上有什么闪失,那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推迟行动从来不是他的风格,他的一贯作风是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更何况,行动一旦推迟,战机便被延误,整个作战部署都会受影响。 面对困境,智慧的将领会想方设法改变危局。巴顿明白,困境中往往隐含着机遇:这样恶劣的天气,意大利人会以为我们无法登陆。他们这次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势必非常英勇。如果他们因天气而放松了警惕,那我们就应抓住这机会!越是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越能取得胜利。 他想起一个名叫斯蒂尔的少校,在非洲作战时,斯蒂尔丰富的气象知识令巴顿印象深刻。 巴顿很快找到斯蒂尔少校。“斯蒂尔,你觉得这风什么时候会停?” “风应该是从法国南部海岸吹来的,来得又快又猛,但去得也快。到晚上10点,应该就会平息。” “太好了!”巴顿看到了希望。第7集团军原定于10号凌晨发动进攻,现在,巴顿将希望压在了斯蒂尔的预测上,这需要极大的胆魄。 晚上10点,风浪依旧,许多军官变得更加焦急,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巴顿镇定地望着海面。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在10时30分,风势变了,到午夜时分,风开始变得平和。 巴顿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他大胆的决定和克服困境的决心没有变成无望的空想。很快,战舰的雷达电波触到了西西里岛南部海岸的山峦。巴顿迅速召集全体军官,并安排好对其他战舰的广播。 “现在是1943年7月9日午夜12时1分,即7月10日凌晨0时1分,我荣幸地奉命指挥美国第7集团军,它是在午夜投入战斗,在黎明时接受战斗洗礼的第一个集团军。” 10号凌晨,面对突如其来的美军,放松警惕的意大利岸防部队很快便被打退。正是巴顿的勇气和智慧,带领美军雷鸣般强势登陆。 克服困境,这是巴顿面对战场危局的信念,而拥有这样信念的巴顿,在不久之后的欧洲战场上,将从危机中解救盟军。 没有不可能 天空又开始飘起雪花,凛冽的寒风呜呜叫着,扑在脸上,犹如刀割。此时,是1944年12月18日。 “这鬼天气,真让人受不了啊。”面对冰雪,一位士兵抱怨道。他用力裹了裹身上潮湿冰冷的军服,抱着膀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我们已经来到了德国,等干掉希特勒,就可以回家了。”军士长斯塔尔望着苍茫的天空,安慰这位新兵:“想想家中温暖的壁炉吧。” 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在欧洲大陆长驱直入,战线已在德国境内拉开,胜利就在前方。然而纳粹并没有放弃抵抗,如笼中困兽般疯狂反击。希特勒试图在德国境内重新赢得战场优势,借此获得筹码,与盟军进行谈判。 在盟军指挥部内,高级将领们正在召开一次紧急会议。会议室内虽然燃着炉火,但气氛比室外更加冰冷。 盟军犯了一个错误。欧洲的战况让他们太过乐观,低估了德军。盟军将地形复杂的阿登山区作为战斗中受挫部队的休整地,由布莱德利率领的第8军负责防守。没想到,德军趁黑夜集结14个师的兵力对此地展开围攻。17号拂晓,1000多门火炮和20万士兵将第8军击溃,包括美军著名的第101空降师在内,第8军被围困在巴斯托捏等地,承受着德军一轮一轮的攻击。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一筹莫展,面对地图上那个恐怖的包围圈,他满带忧虑地说:“巴斯托捏位于德军的后勤补给线上,看来德军势必要拿下那里,第101师岌岌可危。而且,他们已撕开了美军的防线。” 一个指挥官望了望窗外,不禁叹了口气:“天气太恶劣,要赶到巴斯托捏起码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到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艾森豪威尔紧皱着眉头:“各位,谁有办法?”另一个指挥官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可以在48小时内驰援巴斯托捏。”一个坚定的声音回答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巴顿的身上,脸上写满了惊愕。巴顿带领的第3集团军距离巴斯托捏有100多公里,此前正向东开进,驰援巴斯托捏意味着集团军的整个战线要做90度大幅调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48小时内完成战线调转,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是没有别的办法,艾森豪威尔只能让巴顿放手一搏。 会议一结束,巴顿便向参谋长下达了行动命令。士兵们刚结束战斗,极度疲惫,尚未休整便开始了急行军。 “2000年前,曾有300斯巴达勇士让几十万波斯大军受挫,2000迦太基人勇猛对抗庞大的罗马军团。你们与他们一样,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但不同的是,我们会赢得胜利!”在冰雪覆盖的泥路上,巴顿鼓舞着士兵们。 严寒、疲惫、饥饿,以及德军不时的骚扰,对士兵们来说,这次行军就像行走在炼狱中。但是巴顿带领的士兵,早已磨砺出一副铁骨,他们脚踩冰冻的军鞋在刺骨的严寒中快速行进着。与此同时,巴顿麾下高效的后勤系统开始昼夜不休地运送补给,情报处绘制并分发了几十万份作战地图。 巴顿的治兵之道赢得了应有的战果,英勇的战士们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22日清晨,第3军团的炮火开向了围守的德军! “没有不可能。”在行军之前巴顿说。面对困境时的胆魄和决心,长久以来对士兵的磨砺带来了最辉煌的战果。 很快,被围困的部队得到救援,盟军再次夺回优势,为直捣柏林铺开了道路。 弹震症 弹震症又叫战争精神病,病因是士兵因战争的残酷而感到的极度恐惧和困惑。患病的士兵会出现无法说话、呕吐、产生幻觉等症状。在战争中,这种病症是难以避免的,这也佐证着一个真理:和平才是人类的真正追求。 美军101空降师 101空降师可以说是美军当时最优秀的部队之一。盟军诺曼底登陆时他们直接在遍布德军的地域空降,展开殊死搏斗。在巴斯托捏,在补给、弹药、医护人员匮乏的情况下,这支硬汉部队在酷寒中勇猛对抗几倍于己的德军,损失1000多人,击毙德军6000多人。有士兵曾逞强地说,即使巴顿不来,101师也能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