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专业课教案

高一美术专业课教案

第一周:素描基础介绍、作画工具材料介绍、排线和目测比例

【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

【课型】:专业课

【课时安排】:8节+1晚修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让学生清楚学习要具备的工具材料和其特点与作用,如何选取工具材料,通过介绍正确的坐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排线的练习学生能够熟练得用线去表达物体和学会目测的方法。

【教学重点】:1,工具材料的准备; 2,正确的坐姿; 3,线条的训练; 4,比例的测量方式。

【教学难点】:1,握笔和应用手的方式; 2,线条练习中的把握: 3,目测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示范,欣赏,比较和体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笔,纸。

【教学过程】:

5课时

一、认识美术的工具材料,重点介绍素描工具材料:

介绍素描的定义:素描,指单色做画,用线条造型。工具多为铅笔、钢笔、碳笔、毛笔等。初学者最好用铅笔,精确而肯定;较易修改;教为深入刻画细部;有利于结构的塑造和调子的深入研究。

素描的工具与材料说起来是较为简单的,可又是十分多样的,当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时就变得十分丰富多彩了。因为素描的单色表达使工具变得十分随意,而且常常可以综合使用几种工具造成多种画面效果,所以是一个极广阔的天地,由于基础素描的任务和目的要求较为明确,所以我们从最简单的常用工具开始介绍,这时本阶段学习所需知的实际运用工具和材料。

一、工具及使用

铅笔:铅笔的型号有很多,有软(1B 、2B 、3B 、4B 、6B 、8B )硬(HB 、1H 、2H 、3H 等)之分,硬铅笔画的线条细而淡,软铅笔画的画则粗而浓。

炭笔:它画出的线条色深而富有表现力,但是不易擦干净,对于初学者来说,炭笔不好掌握,按炭性可分为(软性、中性、硬性)。

木炭条:经柳枝、藤木炭化而成,笔触粗松,浓厚,富有表现力,且较易擦干净。

纸:4开素描纸练习最好,利于学生掌握构图。

笔:HB 型号铅笔最好。往右排列为B 、2B 、3B 、4B 、5B ,数字型号越大越深越软;往左排列为H 、2H 、3H 、4H 、5H ,数字型号越大越浅越硬。作画时要灵活调节铅笔浓淡变化,先用软铅笔后用硬铅笔效果最好。

橡皮:作画时少用橡皮,以免将纸表面擦毛弄花。另橡皮作为工具皴擦画面,可丰富层次感。 画板、画夹与写生架:用于固定画纸,利于作画时线条直;固定与写生实物的位置,不移位;好观察画面效果。

2. 画板和画架

3. 还有如小刀,透明胶、纸笔、定画液等!!!

4. 纸张大致有手工纸、机制纸之分,机制纸又有冷压纸面、热压纸面之分。我们通常使用的水彩纸、素描纸就属于冷压纸类,它吸水性较好。我们看到的一些漂亮的钢笔画则多绘制在一些表面坚硬、平滑的纸面上,而这类纸则是热压纸张。绘画所用的纸张品类繁多,不同的纸质表面肌理,不同的薄厚,对于绘画者来说既有了丰富的选择余地又具有了新的挑战。

二:作画的姿势和握笔方法: 作画姿势

素描写生训练,一般作画姿势有两种:站立式和坐式。站立式时:要求画板放在画架上,高度适中,画板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不能太接近90°,画者一手拿笔站在画架前即可作画;坐式:画者一手拿笔,一手握住画板的上部,将画板支于膝上。要求画者上身要挺立,握画板的手臂要尽量伸直并保持足够的距离。画板与画者视线应成90°角。拿笔的手臂也要相应的前伸,并保持足够的活动范围。对腿和脚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舒适自如即可。

用画素描时的握笔法

食指轻按在离笔尖一寸处 大拇指和中指自然扶住在笔身的左右两侧 无名指和小指在中指下方轻扶笔身一次排开 笔尖于纸面形成四十五度

排线

持笔方式,与写字握笔有所不同,笔杆应握于掌下,拇指和食指夹住画笔,中指起辅助作用。笔杆与画面保持锐角(30度左右)状态,手掌与腕部不要接触画面(可用小指垫在画面上),运动手腕而画出线条(特别是在画长的线条时候) 排线练习:星期三下午,3课时。

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线条的曲直轻重极为重要。在练习线条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运动对线条的影响,画出线条轻重、浓淡、疏密的关系,让线条在平稳、自然、有序、顺畅中得到轻松的展现。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

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在纸上的一个起点与一个终点的标志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线的组合而成的。而画家在画素描时所采用的第一种和次数最多的就是线。线是素描造型中的关键要素。

线条的语汇很多,有直线、曲线、螺旋线,有粗线、细线、光滑线、毛糙线、深线、浅线、硬线、软线、长线、短线、断断续续线、连点线或珠子线、零乱线、横线、竖线等等。在素描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的

情况使用不同的线条。

训练内容:1,排直线; 2,排斜线;

3,两点拉直线。

课后作业:练习排线,直线和斜线各一张。

三,目测的方法,星期三 ,晚修。 测量:测量方法有实测、目测和心测。

实测就是用画笔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宽高、角度以及弯曲度。 目测:如图,注意要保持视点稳定,笔与眼的距离不变。

心测:前两种方法熟悉后,脱离这两种方式,用脑来测量物体的比例。

练习内容:1,给出线和图形让学生测量直接的比例关系并在纸张上表现出来:

课后作业:

直线和斜线各3张,测量课室或教学楼等的比例关系,至少10个物体,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反思:

第二周:基本形的表现

【教学年级】:高一

【课型】:专业课

【课时安排】:8节+1晚修

【教学目标】:通过基本形体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物体的形体概念和概括能力,用基本的形体去分解物体

和组合物体,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作画思维。 【教学重点】:1,基本形的类型; 2,如何寻找基本形;

3,把握好基本形的比例关系; 4,用线。

【教学难点】:1,概括基本形; 2,用线的质量和准确 3,目测比例。

【教学方法】:1,讲授,示范,欣赏,比较和体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笔,纸。

【教学过程】:

5课时

一、分析基本形的类型:

一,如何画基本形。1,三角形的画法:

物体

找出低的宽度

找出中点 找出高

然后连线

2

,方形的画法:

物体 在画面中画出直线

找出中点确保半径

画出平行相等的边线

可根据纸张边缘做

参照,画平和直,用余光。

3,梯形的画法:

图形 确定底线 找中点 找出高和顶面 连接两边

4,圆形的画法:

① 首先画一个正方形,画出对角线, 找出一个交点为圆球体的圆心点,通过此圆心点作水平线和垂直

线,找出圆球体外轮廓线与正方形相切的四个切点。

② 然后用“切”的方法渐次地把这个方形由方的形态变为圆的形态,先用短直线逐渐的画出圆形的大

体轮廓,再调整成圆形。

3、调整线条,用圆滑曲线将圆修整一下。用橡皮反复调整,直到感觉圆形画圆了为止。

5,教学延伸,让学生尝试画椭圆:其画法同上,改正方形为长方形。

课后作业:课后默写以上5种基本形加一个菱形。每张8开纸2个。

教学反思:

二、图片写生:下午 3课时

课后作业:

课后找自己身边物体进行用基本形分解训练,每张8开纸2个,画10个物体;练习排线。

教学反思:

三、实物写生练习:星期三 晚修

摆放啤酒瓶和陶罐等物体进行写生训练,要求写生把握好物体的基本特征,比例正确,概括基本形准确和用线自然有力度和有弹性等 。途中教师进行评讲和示范。

教后记

第三周 透视

【教学年级】:高一

【课型】:专业课

【课时安排】:8节+1晚修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透视的知识点让写生能够掌握如何在平面中营造合理的立体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把握透视的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实践当中。 【教学重点】:1,透视基本特征

2,理解两种透视的特点; 3,表现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透视的规律;

2,如何应用透视进行表现: 3,线条的表现。

【教学方法】:1,讲授,示范,欣赏,比较和体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笔,纸。

【教学过程】:

一、了解透视就基本概念和特征。 星期一, 5课时。 1,看图了解我们形式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大高

通过以上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方法。 基本原理:近大远小 2,透视的分类:

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 ) 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 1, 平行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存在与画面平行的面时产生的透视现象。

2,

成角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各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而成各种角度时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基本规律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失点。

课堂练习内容:

学生通过理解图像的特征,并用尺子来表现透视现象的表现和理解其规律。

课后作业:1、默写正方体的两种透视;2、找张室内设计图或教室宿舍等室内通过透视现象表现出来,如:

教后感:

三、写生练习: 星期三 下午 3课时 通过摆放静物学生进行练习:

•1,学生在写生前要分析自己的位置看的物体是什么类型的透视;

•2,构图要求学生天高地厚和大小合适;•3,学生再作画前分析作画的过程;•4,找出物体的对应的规律;

•5,确定物体的形体后检查物体的透视是否符合近大远小的规律;

•6,确定后加强线条拉开空间;

•7,加上里面的结构让图像体积感加强。

教后感:

三、知识点延伸,加强学生的知识点的应用:晚修。

d i a n

学生通过练习物体总结透视的规律和加强应用。

课后作业:1,学生画现实生活中的方形物体的立体图形,6个,每张8开纸2个 2,画一室内设计图,要求透视明确,添加上道具等。

教后感:

第四周 方形透视几何石膏的拓展

【教学年级】:高一

【课型】:专业课

【课时安排】:8节+1晚修

【教学目标】:通过方形几何体石膏的写生与绘画巩固学生对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知识理解。 【教学重点】:1,透视的基本表现;

2,把握好基本形的比例关系;

3,用线,透视的关系,前大后小、前长后短、前实后虚、前重后轻等

【教学难点】:1,概括基本形; 2,用线的质量和准确 3,目测比例。

【教学方法】:1,讲授,示范,欣赏,比较和体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笔,纸。

【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正方体和长方体写生的过程,讲述注意细节,透视原理的应用,学生观看思考。5课时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下课前十五分钟,教师抽取十五位同学的画进行针对性评讲。

3、教学反思:

知识点扩展:四菱锥体的画法。下午3课时。

教师示范作画,讲述四菱锥体的注意事项,底面是正方形透视,边缘斜线的倾斜度量夺方法。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3、教学反思:

六凌锥体和六菱柱的画法,方形透视的更深层拓展。晚修

教学器材:多媒体,投影。

1、教师在投影上示范六边形的画法,然后直观性改变六边形的转向所产生透视变化与形状间的变化,让学生能直观 教师示范写生过程,学生观看思考。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教学反思:

高一美术专业课教案

第一周:素描基础介绍、作画工具材料介绍、排线和目测比例

【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

【课型】:专业课

【课时安排】:8节+1晚修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让学生清楚学习要具备的工具材料和其特点与作用,如何选取工具材料,通过介绍正确的坐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排线的练习学生能够熟练得用线去表达物体和学会目测的方法。

【教学重点】:1,工具材料的准备; 2,正确的坐姿; 3,线条的训练; 4,比例的测量方式。

【教学难点】:1,握笔和应用手的方式; 2,线条练习中的把握: 3,目测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示范,欣赏,比较和体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笔,纸。

【教学过程】:

5课时

一、认识美术的工具材料,重点介绍素描工具材料:

介绍素描的定义:素描,指单色做画,用线条造型。工具多为铅笔、钢笔、碳笔、毛笔等。初学者最好用铅笔,精确而肯定;较易修改;教为深入刻画细部;有利于结构的塑造和调子的深入研究。

素描的工具与材料说起来是较为简单的,可又是十分多样的,当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时就变得十分丰富多彩了。因为素描的单色表达使工具变得十分随意,而且常常可以综合使用几种工具造成多种画面效果,所以是一个极广阔的天地,由于基础素描的任务和目的要求较为明确,所以我们从最简单的常用工具开始介绍,这时本阶段学习所需知的实际运用工具和材料。

一、工具及使用

铅笔:铅笔的型号有很多,有软(1B 、2B 、3B 、4B 、6B 、8B )硬(HB 、1H 、2H 、3H 等)之分,硬铅笔画的线条细而淡,软铅笔画的画则粗而浓。

炭笔:它画出的线条色深而富有表现力,但是不易擦干净,对于初学者来说,炭笔不好掌握,按炭性可分为(软性、中性、硬性)。

木炭条:经柳枝、藤木炭化而成,笔触粗松,浓厚,富有表现力,且较易擦干净。

纸:4开素描纸练习最好,利于学生掌握构图。

笔:HB 型号铅笔最好。往右排列为B 、2B 、3B 、4B 、5B ,数字型号越大越深越软;往左排列为H 、2H 、3H 、4H 、5H ,数字型号越大越浅越硬。作画时要灵活调节铅笔浓淡变化,先用软铅笔后用硬铅笔效果最好。

橡皮:作画时少用橡皮,以免将纸表面擦毛弄花。另橡皮作为工具皴擦画面,可丰富层次感。 画板、画夹与写生架:用于固定画纸,利于作画时线条直;固定与写生实物的位置,不移位;好观察画面效果。

2. 画板和画架

3. 还有如小刀,透明胶、纸笔、定画液等!!!

4. 纸张大致有手工纸、机制纸之分,机制纸又有冷压纸面、热压纸面之分。我们通常使用的水彩纸、素描纸就属于冷压纸类,它吸水性较好。我们看到的一些漂亮的钢笔画则多绘制在一些表面坚硬、平滑的纸面上,而这类纸则是热压纸张。绘画所用的纸张品类繁多,不同的纸质表面肌理,不同的薄厚,对于绘画者来说既有了丰富的选择余地又具有了新的挑战。

二:作画的姿势和握笔方法: 作画姿势

素描写生训练,一般作画姿势有两种:站立式和坐式。站立式时:要求画板放在画架上,高度适中,画板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不能太接近90°,画者一手拿笔站在画架前即可作画;坐式:画者一手拿笔,一手握住画板的上部,将画板支于膝上。要求画者上身要挺立,握画板的手臂要尽量伸直并保持足够的距离。画板与画者视线应成90°角。拿笔的手臂也要相应的前伸,并保持足够的活动范围。对腿和脚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舒适自如即可。

用画素描时的握笔法

食指轻按在离笔尖一寸处 大拇指和中指自然扶住在笔身的左右两侧 无名指和小指在中指下方轻扶笔身一次排开 笔尖于纸面形成四十五度

排线

持笔方式,与写字握笔有所不同,笔杆应握于掌下,拇指和食指夹住画笔,中指起辅助作用。笔杆与画面保持锐角(30度左右)状态,手掌与腕部不要接触画面(可用小指垫在画面上),运动手腕而画出线条(特别是在画长的线条时候) 排线练习:星期三下午,3课时。

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线条的曲直轻重极为重要。在练习线条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运动对线条的影响,画出线条轻重、浓淡、疏密的关系,让线条在平稳、自然、有序、顺畅中得到轻松的展现。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

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在纸上的一个起点与一个终点的标志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线的组合而成的。而画家在画素描时所采用的第一种和次数最多的就是线。线是素描造型中的关键要素。

线条的语汇很多,有直线、曲线、螺旋线,有粗线、细线、光滑线、毛糙线、深线、浅线、硬线、软线、长线、短线、断断续续线、连点线或珠子线、零乱线、横线、竖线等等。在素描的时候,可根据不同的

情况使用不同的线条。

训练内容:1,排直线; 2,排斜线;

3,两点拉直线。

课后作业:练习排线,直线和斜线各一张。

三,目测的方法,星期三 ,晚修。 测量:测量方法有实测、目测和心测。

实测就是用画笔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宽高、角度以及弯曲度。 目测:如图,注意要保持视点稳定,笔与眼的距离不变。

心测:前两种方法熟悉后,脱离这两种方式,用脑来测量物体的比例。

练习内容:1,给出线和图形让学生测量直接的比例关系并在纸张上表现出来:

课后作业:

直线和斜线各3张,测量课室或教学楼等的比例关系,至少10个物体,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反思:

第二周:基本形的表现

【教学年级】:高一

【课型】:专业课

【课时安排】:8节+1晚修

【教学目标】:通过基本形体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物体的形体概念和概括能力,用基本的形体去分解物体

和组合物体,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作画思维。 【教学重点】:1,基本形的类型; 2,如何寻找基本形;

3,把握好基本形的比例关系; 4,用线。

【教学难点】:1,概括基本形; 2,用线的质量和准确 3,目测比例。

【教学方法】:1,讲授,示范,欣赏,比较和体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笔,纸。

【教学过程】:

5课时

一、分析基本形的类型:

一,如何画基本形。1,三角形的画法:

物体

找出低的宽度

找出中点 找出高

然后连线

2

,方形的画法:

物体 在画面中画出直线

找出中点确保半径

画出平行相等的边线

可根据纸张边缘做

参照,画平和直,用余光。

3,梯形的画法:

图形 确定底线 找中点 找出高和顶面 连接两边

4,圆形的画法:

① 首先画一个正方形,画出对角线, 找出一个交点为圆球体的圆心点,通过此圆心点作水平线和垂直

线,找出圆球体外轮廓线与正方形相切的四个切点。

② 然后用“切”的方法渐次地把这个方形由方的形态变为圆的形态,先用短直线逐渐的画出圆形的大

体轮廓,再调整成圆形。

3、调整线条,用圆滑曲线将圆修整一下。用橡皮反复调整,直到感觉圆形画圆了为止。

5,教学延伸,让学生尝试画椭圆:其画法同上,改正方形为长方形。

课后作业:课后默写以上5种基本形加一个菱形。每张8开纸2个。

教学反思:

二、图片写生:下午 3课时

课后作业:

课后找自己身边物体进行用基本形分解训练,每张8开纸2个,画10个物体;练习排线。

教学反思:

三、实物写生练习:星期三 晚修

摆放啤酒瓶和陶罐等物体进行写生训练,要求写生把握好物体的基本特征,比例正确,概括基本形准确和用线自然有力度和有弹性等 。途中教师进行评讲和示范。

教后记

第三周 透视

【教学年级】:高一

【课型】:专业课

【课时安排】:8节+1晚修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透视的知识点让写生能够掌握如何在平面中营造合理的立体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把握透视的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实践当中。 【教学重点】:1,透视基本特征

2,理解两种透视的特点; 3,表现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透视的规律;

2,如何应用透视进行表现: 3,线条的表现。

【教学方法】:1,讲授,示范,欣赏,比较和体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笔,纸。

【教学过程】:

一、了解透视就基本概念和特征。 星期一, 5课时。 1,看图了解我们形式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大高

通过以上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方法。 基本原理:近大远小 2,透视的分类:

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 ) 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 1, 平行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存在与画面平行的面时产生的透视现象。

2,

成角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各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而成各种角度时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基本规律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失点。

课堂练习内容:

学生通过理解图像的特征,并用尺子来表现透视现象的表现和理解其规律。

课后作业:1、默写正方体的两种透视;2、找张室内设计图或教室宿舍等室内通过透视现象表现出来,如:

教后感:

三、写生练习: 星期三 下午 3课时 通过摆放静物学生进行练习:

•1,学生在写生前要分析自己的位置看的物体是什么类型的透视;

•2,构图要求学生天高地厚和大小合适;•3,学生再作画前分析作画的过程;•4,找出物体的对应的规律;

•5,确定物体的形体后检查物体的透视是否符合近大远小的规律;

•6,确定后加强线条拉开空间;

•7,加上里面的结构让图像体积感加强。

教后感:

三、知识点延伸,加强学生的知识点的应用:晚修。

d i a n

学生通过练习物体总结透视的规律和加强应用。

课后作业:1,学生画现实生活中的方形物体的立体图形,6个,每张8开纸2个 2,画一室内设计图,要求透视明确,添加上道具等。

教后感:

第四周 方形透视几何石膏的拓展

【教学年级】:高一

【课型】:专业课

【课时安排】:8节+1晚修

【教学目标】:通过方形几何体石膏的写生与绘画巩固学生对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知识理解。 【教学重点】:1,透视的基本表现;

2,把握好基本形的比例关系;

3,用线,透视的关系,前大后小、前长后短、前实后虚、前重后轻等

【教学难点】:1,概括基本形; 2,用线的质量和准确 3,目测比例。

【教学方法】:1,讲授,示范,欣赏,比较和体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笔,纸。

【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正方体和长方体写生的过程,讲述注意细节,透视原理的应用,学生观看思考。5课时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下课前十五分钟,教师抽取十五位同学的画进行针对性评讲。

3、教学反思:

知识点扩展:四菱锥体的画法。下午3课时。

教师示范作画,讲述四菱锥体的注意事项,底面是正方形透视,边缘斜线的倾斜度量夺方法。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3、教学反思:

六凌锥体和六菱柱的画法,方形透视的更深层拓展。晚修

教学器材:多媒体,投影。

1、教师在投影上示范六边形的画法,然后直观性改变六边形的转向所产生透视变化与形状间的变化,让学生能直观 教师示范写生过程,学生观看思考。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艺术教育自查报告
  • 太原市进山中学校 "体音美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测查"自查报告 太原市进山中学校是省级示范高中,示范项目为体育艺术特长,一直以来,我校很重视体音美学科建设,保证开足开全体音美课程,大胆进行艺术特长生独立编班的分层教学.多样化发 ...查看


  • 美术生学习计划
  • 美术特长生训练工作计划 美术特长生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实施我校办学特色教育的新思路,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和教务处,教研室的教学工 作安排,结合本校实际,搞好我校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训练和培养,实施自主教学.合作教学. 探究教学.创新化教学 ...查看


  • 高一美术教案
  • 高一美术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并能主动欣赏部分名家的作品. 课型:赏析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人物画在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 教学难点:怎样通过社会背景.作者背景来赏析名家作品. 教学过程: 一. ...查看


  • 高一美术教案: 古代山水画教案原稿
  • 高一美术 古代山水画 试讲人:杜晓芹 毕业学校:桂林理工大学 教学目的: 1. 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 ...查看


  • 高一美术第十一课教案
  •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 (二) 内容结构 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中 ...查看


  • 广东碧桂园学校高中部
  • 广东碧桂园学校高中部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姚 明 2006.01.14 2005年,是高中部的质量年,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在成绩面前,我们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从一个高峰再攀另一个高峰.新的学年里,我们牢记学校对高中 ...查看


  • 2015年春季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试讲题目
  • 成都市2015年春季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注意事项 1. 本次试讲考试日期是6月28日. 2. 考生可在 "成都教育人才网"( www.cdjyrc.com)首页右上角"教师资格登记"处打印准考证. ...查看


  • 吉林省实验中学校本课程方案修改
  • 吉林省实验中学校 本 课 程 实 施 方 案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育人目 标,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 讨.设计或与其他力量合作而编制出的多样性 ...查看


  •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
  •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引导思考----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同学们能谈谈你在生活中最 关注的美术现象是那些. 2. 感悟美术鉴赏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重要---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造出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