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计价及核算方法的优缺点解析

1、移动平均成本

原理:在移动平均价格控制下,每次收货、收到发票、及/或订单结算后计算新的物料价格。物料价格通过总存货价值与总库存物料数量计算得到。

优点: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在于,因自制与外购物料产生的差异均可引起物料价格与库存价值的更新。因为物料价格反映了物料的平均取得成本,原则上说,物料发放将以当前价格估算。仅在特定情况下,差异分摊至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而不是物料库存。移动平均价格仅在以下情况下体现其优势:在最低生产水平下关注物料估算信息;所有差异立即发晃锪霞鄹癫换嵋蛳低彻怂承蚨で?/span>

不足: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主要缺点是评估物料消耗所使用的价格几乎完全依赖于系统中物料发放的时间点。例如,如果在系统中收到发票的记账晚于货物发放,发票价值不会反映在发放的物料中。因而物料未按其实际采购成本估价。移动平均价格也不能保证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例如,生产流程改变的效果在完成品中识别不出,同时由于缺乏标杆,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不同区域的成果就没什么实际意义。由于记入先前期间的货物移动并未按原期间的价格估价,而是按当前移动平均价格估价,所以移动平均成本不依赖于期间,这将导致物料估价不正确。移动平均价格的又一个问题是,任何错误输入都能引起物料价格立即不必要的改变。任何之后的货物发放都将按此错误物料价格立即估价。

2、标准成本

原理:通过标准价格控制,货物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恒定的价格进行估价。物料标准价格通常是标准成本估价的结果。

优点:通过使用标准价格,所有物料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不变的价格进行估价。因此,标准价格确保了生产过程中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并使生产差异明晰化。期间价格(标准价格)在使用期间成本管理时是非常有用。标准价格可作为标杆使用,由此衡量不同的生产方法,或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物料在不同市场细分中的边际贡献。

不足:因为标准价格在整个期间都是恒定的,它不能反映此期间内发生的实际成本。会导致在此期间内采购价格改变很大或生产方法改变的物料估算价格不精确。此问题随着多层次生产方式中的每一新生产步骤而不断加深。意味着产成品成本可能不能反映最新信息。物料库存价值不能反映当前采购成本,因为与标准价格的差异被收集在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中而不对物料库存科目进行修正。价格差异科目中收集到的差异不能再分摊到单个物料。也就是说,不能分摊到物料主数据。

3、物料帐

原理: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来确保用最新信息计算实际物料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该组件使用该期间发生的实际成本在期末计算出平均价格。之后可用此平均价格估价该区间的物料存货。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里,使用标准价格进行物料预估价。

优点:当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时,在当前期间内仅能使用标准价格作为预估价格。在期末使用此组件按本期间的实际发生成本计算物料平均价格。然后用此平均价格来估算本期间的

物料库存价值。因此,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既包含了标准成本价格控制的优点也包含了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若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仍应对原材料及贸易商品进行标准价格控制以确保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只有这样做,生产中差异才会十分明晰。

不足:在产品(WIP)不包含在实际成本核算中,换句话说,即使部分或全部物料交货至仓库发生在以后期间,所有本月生产流程消耗的物料均在回冲期间处理。当通过在制品确定重新过账回冲成本到在制品科目时,不调整实际数量结构。因此,任何消耗物料或作业的价差,完全在当月的产出品中体现。如果未交货,价差“不包括”在物料与成本中心科目。如果部分交货至仓库,所有回冲的零件与作业的价差均分摊到此部分交货品上。将造成完成品生产价格不切实际。由于数量结构中总包括所有已确定的作业,因此仅对相关期间的交货计算计划与实际价格差异。如果交货错误,成本仍分摊至成本中心。在制品科目仍按所消耗物料与作业的标准成本估价。不会进行实际价格重估。

总结:

在不用物料明细帐的情况下,SAP提供的分析资料:

1、移动平均价格,不管其具有何种优点都将引发各种问题。特别是,当物料自制或差异非即时显现时,移动平均价格将引起物料估价不切实际。

2、标准价格不考虑任何实际采购成本,当外购材料价格变动很大时会产生问题。

3、两种估价程序的主要差别是移动平均价格代表当前交货成本,而标准价格是基于计划价值而非实际价值。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不会分摊到财务会计中的物料库存,而是被计入价格差异科目。然而当使用移动平均价格时,财务会计中的物料库存价值可以反映所发生的实际价格。 SAP推荐仅对原材料和贸易商品使用移动平均价格,而对半成品和产成品使用标准价格。 对存货三种成本方式的点评:

1、移动平均价格:库存价格随进货成本实时移动变化,领料发料价格取发料时点的存货移动成本价。存货主数据的成本价格是移动的。

2、标准成本价格:库存价格以标准成本核算,采购收货成本与存货标准成本不一致时,差异记入差异科目。领料发料价格取存货标准价。对差异采用手工方式在已售存货与未售存货间分摊。存货主数据的成本价格是标准成本。

3、物料明细帐:日常业务过程中,库存价格以标准成本核算,采购收货成本与存货标准成本不一致时,差异记入差异科目。领料发料价格取存货标准价。月末运行物料明细帐,将差异精确分摊到最终产品,月末将物料成本还原到实际成本。存货主数据的成本价格有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并且实际成本是月度移动平均成本。

1、移动平均成本

原理:在移动平均价格控制下,每次收货、收到发票、及/或订单结算后计算新的物料价格。物料价格通过总存货价值与总库存物料数量计算得到。

优点: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在于,因自制与外购物料产生的差异均可引起物料价格与库存价值的更新。因为物料价格反映了物料的平均取得成本,原则上说,物料发放将以当前价格估算。仅在特定情况下,差异分摊至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而不是物料库存。移动平均价格仅在以下情况下体现其优势:在最低生产水平下关注物料估算信息;所有差异立即发晃锪霞鄹癫换嵋蛳低彻怂承蚨で?/span>

不足: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主要缺点是评估物料消耗所使用的价格几乎完全依赖于系统中物料发放的时间点。例如,如果在系统中收到发票的记账晚于货物发放,发票价值不会反映在发放的物料中。因而物料未按其实际采购成本估价。移动平均价格也不能保证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例如,生产流程改变的效果在完成品中识别不出,同时由于缺乏标杆,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不同区域的成果就没什么实际意义。由于记入先前期间的货物移动并未按原期间的价格估价,而是按当前移动平均价格估价,所以移动平均成本不依赖于期间,这将导致物料估价不正确。移动平均价格的又一个问题是,任何错误输入都能引起物料价格立即不必要的改变。任何之后的货物发放都将按此错误物料价格立即估价。

2、标准成本

原理:通过标准价格控制,货物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恒定的价格进行估价。物料标准价格通常是标准成本估价的结果。

优点:通过使用标准价格,所有物料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不变的价格进行估价。因此,标准价格确保了生产过程中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并使生产差异明晰化。期间价格(标准价格)在使用期间成本管理时是非常有用。标准价格可作为标杆使用,由此衡量不同的生产方法,或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物料在不同市场细分中的边际贡献。

不足:因为标准价格在整个期间都是恒定的,它不能反映此期间内发生的实际成本。会导致在此期间内采购价格改变很大或生产方法改变的物料估算价格不精确。此问题随着多层次生产方式中的每一新生产步骤而不断加深。意味着产成品成本可能不能反映最新信息。物料库存价值不能反映当前采购成本,因为与标准价格的差异被收集在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中而不对物料库存科目进行修正。价格差异科目中收集到的差异不能再分摊到单个物料。也就是说,不能分摊到物料主数据。

3、物料帐

原理: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来确保用最新信息计算实际物料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该组件使用该期间发生的实际成本在期末计算出平均价格。之后可用此平均价格估价该区间的物料存货。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里,使用标准价格进行物料预估价。

优点:当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时,在当前期间内仅能使用标准价格作为预估价格。在期末使用此组件按本期间的实际发生成本计算物料平均价格。然后用此平均价格来估算本期间的

物料库存价值。因此,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既包含了标准成本价格控制的优点也包含了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若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仍应对原材料及贸易商品进行标准价格控制以确保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只有这样做,生产中差异才会十分明晰。

不足:在产品(WIP)不包含在实际成本核算中,换句话说,即使部分或全部物料交货至仓库发生在以后期间,所有本月生产流程消耗的物料均在回冲期间处理。当通过在制品确定重新过账回冲成本到在制品科目时,不调整实际数量结构。因此,任何消耗物料或作业的价差,完全在当月的产出品中体现。如果未交货,价差“不包括”在物料与成本中心科目。如果部分交货至仓库,所有回冲的零件与作业的价差均分摊到此部分交货品上。将造成完成品生产价格不切实际。由于数量结构中总包括所有已确定的作业,因此仅对相关期间的交货计算计划与实际价格差异。如果交货错误,成本仍分摊至成本中心。在制品科目仍按所消耗物料与作业的标准成本估价。不会进行实际价格重估。

总结:

在不用物料明细帐的情况下,SAP提供的分析资料:

1、移动平均价格,不管其具有何种优点都将引发各种问题。特别是,当物料自制或差异非即时显现时,移动平均价格将引起物料估价不切实际。

2、标准价格不考虑任何实际采购成本,当外购材料价格变动很大时会产生问题。

3、两种估价程序的主要差别是移动平均价格代表当前交货成本,而标准价格是基于计划价值而非实际价值。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不会分摊到财务会计中的物料库存,而是被计入价格差异科目。然而当使用移动平均价格时,财务会计中的物料库存价值可以反映所发生的实际价格。 SAP推荐仅对原材料和贸易商品使用移动平均价格,而对半成品和产成品使用标准价格。 对存货三种成本方式的点评:

1、移动平均价格:库存价格随进货成本实时移动变化,领料发料价格取发料时点的存货移动成本价。存货主数据的成本价格是移动的。

2、标准成本价格:库存价格以标准成本核算,采购收货成本与存货标准成本不一致时,差异记入差异科目。领料发料价格取存货标准价。对差异采用手工方式在已售存货与未售存货间分摊。存货主数据的成本价格是标准成本。

3、物料明细帐:日常业务过程中,库存价格以标准成本核算,采购收货成本与存货标准成本不一致时,差异记入差异科目。领料发料价格取存货标准价。月末运行物料明细帐,将差异精确分摊到最终产品,月末将物料成本还原到实际成本。存货主数据的成本价格有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并且实际成本是月度移动平均成本。


相关文章

  •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成本会计>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18130011 (二)课程英文名称:Cost Accounting (三)开课对象:会计学专业 (四)课程性质: <成本会计>是会计 ...查看


  • 2015年广西会计继续教育
  • 1. 公允价值模式全部资产采用原始成本计价.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判断题 ( 所属课程: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解析 ) 页首 2. 财务报表的核心是资产计价,资产的计价模式决定了赢利的计量模式.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判 ...查看


  • 2013年初级会计实务练习题集 第八章
  •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较大时,生产开始时原材料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月末可采用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是( ). A.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法 B. 在 ...查看


  • 产品成本核算
  •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应计入产品成本,但不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费用,应( ). A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B .作为管理费用处理 C .作为制造费用处理,期末再通过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D .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科目 2.如果企业月 ...查看


  • 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重点第一章
  • 第一章 资产 提示: 1.本章平均分值30分,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章,是不定项选择题和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的必然出题点: 2.在冲刺班讲解中,调整了章节次序,将四项投资调到最后讲解,并进行比较性归纳总结: 第一节 货币资金 一.库存现金 ...查看


  • 青海大学会计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会计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用货币计量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 . 2.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 . 3.会计科目就是为了进行会计核算对 ,按照其 ...查看


  • 材料成本差异和委托加工物资
  • (二)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差异两部分) 1.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2.基本核算程序 注: 第一,采购时,取得的材料先通过"材 料采购"账户进行核算,企业 ...查看


  • 10月自考成本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10月自考成本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出 ...查看


  • 2017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模拟试题一
  • 2017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 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中的积极部分是指( ) . A. 设备工器具投资 B. 安装工程投资 C.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D. 建筑工程投资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