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史话:"华夏族"的形成或是因盐而起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这是因为世间各种动物,包括人类这种灵长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都毫无例外地需要食盐的补给,以维持其躯体内生理的需要。由于盐对人类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

运城盐池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的古河东地区。在远古时期,它被称为“盐贩之泽”,后世又被称为“(gǔ古)池”、“河东盐池”、“解池”;由于运城的建立,又使它得名运城盐池。

据说,炎帝与黄帝为了争夺古代盛产池盐的运城盐池,双方在阪泉打了三次大仗。

最后,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的部族并入黄帝部族,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华夏众部落的首领,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炎黄部族为争夺池盐而战,为争夺池盐而统一,成为中原地带最强大的部落联盟,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雏形。后来的涿鹿之战,不仅使黄帝捍卫了盐池的支配权,巩固和扩大了势力范围,也使炎黄部族战胜蚩尤所统领的九黎族和夷苗二族的一部分,形成了汉族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张其昀才会在1981年于台湾出版的《中华五千年史》中称:“黄帝克炎帝于阪泉,擒蚩尤于涿鹿,两者实为一事”,而“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

尧、舜、禹为何建都河东?

黄帝灭了蚩尤后,遂开始在涿鹿附近的土堆上筑城,即所谓“邑于涿鹿之阿”。此后,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尧以平阳(山西临汾)为都城,舜以蒲坂(山西永济)为都城,禹以安邑(山西运城之北)为都城。这三代贤王的都城所在地都在河东地区,并且这三个地方都靠近运城盐池。

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一方面可以保卫盐池,控制食盐这种宝贵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食盐作为部族间交换的手段,从而起到吸引其他部族,甚至导致其前来依附的积极作用,壮大本部族势力。如果运城盐池不在河东,尧、舜、禹在此建都就要置疑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也可能会是另一种脉络。

无论是炎帝、黄帝、蚩尤为食盐而战,还是尧、舜、禹筑城保卫盐池,都说明“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这是因为世间各种动物,包括人类这种灵长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都毫无例外地需要食盐的补给,以维持其躯体内生理的需要。由于盐对人类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

运城盐池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的古河东地区。在远古时期,它被称为“盐贩之泽”,后世又被称为“(gǔ古)池”、“河东盐池”、“解池”;由于运城的建立,又使它得名运城盐池。

据说,炎帝与黄帝为了争夺古代盛产池盐的运城盐池,双方在阪泉打了三次大仗。

最后,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的部族并入黄帝部族,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华夏众部落的首领,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炎黄部族为争夺池盐而战,为争夺池盐而统一,成为中原地带最强大的部落联盟,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雏形。后来的涿鹿之战,不仅使黄帝捍卫了盐池的支配权,巩固和扩大了势力范围,也使炎黄部族战胜蚩尤所统领的九黎族和夷苗二族的一部分,形成了汉族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张其昀才会在1981年于台湾出版的《中华五千年史》中称:“黄帝克炎帝于阪泉,擒蚩尤于涿鹿,两者实为一事”,而“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

尧、舜、禹为何建都河东?

黄帝灭了蚩尤后,遂开始在涿鹿附近的土堆上筑城,即所谓“邑于涿鹿之阿”。此后,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尧以平阳(山西临汾)为都城,舜以蒲坂(山西永济)为都城,禹以安邑(山西运城之北)为都城。这三代贤王的都城所在地都在河东地区,并且这三个地方都靠近运城盐池。

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一方面可以保卫盐池,控制食盐这种宝贵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食盐作为部族间交换的手段,从而起到吸引其他部族,甚至导致其前来依附的积极作用,壮大本部族势力。如果运城盐池不在河东,尧、舜、禹在此建都就要置疑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也可能会是另一种脉络。

无论是炎帝、黄帝、蚩尤为食盐而战,还是尧、舜、禹筑城保卫盐池,都说明“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


相关文章

  • 太原道: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
  • 太 原 道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 ...查看


  • 山西省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指导:山西文化导游-考试吧
  • 黄河流域是中国原始文化的中心之一.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河流纵横交错,黄土一望无际,为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已发现千余处,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在晋南的汾河.浍水.涑水流域,就有比较密集的仰韶文化遗址,另 ...查看


  • 第三节:子夏是在西河创法家私学的第一人
  • 春秋末,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奴隶主袭断的官学日渐衰落,文化下移,"士"阶层从官府走出,"儒墨道法"各派私学应运而生.孔子是儒学集大成者,墨子是墨学的代表人,道家私学为老子倡导,而创法家私学当推子 ...查看


  • 中国电影发展史话
  • BEIJINGDANGSHI 学史札记 中国发展史话 □ 谷 梁 电 影是在19世纪末传入到中国的,早在1896年,在上海的徐园就有中国人开始放映 星.天一.大百合这三大电影公司为主的制片工业,经历了家庭伦理片.社会言情片.民间传说片.神怪 ...查看


  • 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动力与机制
  • 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 动力与机制 提要: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考古发现为我们梳理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发展脉络,为论证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开展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 ...查看


  • "家教史话"之五十四:[清白家风遗子孙]
  • <清白家风遗子孙> 杨震(?-公元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很有学问,当时的读书人都称他是"关西孔子". 杨震50岁时才中秀才作官,曾历任荆州 ...查看


  • 盐促进了华夏民族形成
  • "盐之争夺"导致炎.黄合并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黄金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 炎帝以及黄帝本是两个原始部落的首领.据 ...查看


  • 北京史话⑧北京的皇陵与王坟-- 王德恒(简介)
  • 内容提要: 古代的皇陵王坟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北京建都三千多年,域内分布着数量分多的皇陵与王坟,并形成了京西南的商周遗址.京西金皇陵.清西陵.京北明十三陵,京东清东陵五大皇家陵墓群. 带着古代女真风情的金皇陵是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本 ...查看


  • 晋东南民居的特点
  • 2.2晋东南地区的民居特点 2.2.1晋东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 晋东南,地处太行山腹地,北交晋中,南接河南,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山西临汾地区接壤.因地势高,"据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历史上也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