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后东三省朝鲜族海外移民问题初探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陆续移居海外,迁入韩国者大约有40万;光是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在1991年至1994年迁入俄罗斯者为3万多;还有在1995年大约2万左右的人去了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虽然朝鲜族的海外移民数量相对于中国总体的海外移民数量所占比例很低,但她仍然是中国国际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和探讨有关他们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出国、出国的方式有哪些、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是什么以及他们的海外移民活动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等。在中国,研究这一方面的学者并不多,目前为止笔者知道郑信哲,他在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龙井市朝鲜族的劳务输出、出国探亲和涉外婚姻以及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谈到他们出国后具体做什么工作,他们的海外移民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郑先生在文中谈到了他们的跨国流动的积极意义,并未涉及到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按照国际迁移过程中的“推-拉”理论,就改革开放后朝鲜族的海外移民的原因、途径、他们在移居国的工作以及对中国朝鲜族社会和移居国的影响进行讨论。

“朝鲜”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李氏王朝历史500余年,后即以国号为族名。“朝鲜”的原意是“光明的东方”。

朝鲜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成员,目前总人口大约有200多万,有63%的人口分布在吉林省(其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人口约占朝鲜族全部人口的43%)、黑龙江省的朝鲜族占25%左右;辽宁省占11%左右,其余散居在北京、山东、上海、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朝鲜族人口约有160万,其中约有60万陆续回到了朝鲜。据统计,1949年,东北朝鲜族人口减少到大约有100万其中53万聚居在延边地区。这表明,朝鲜族人已经形成为区别于朝鲜半岛朝鲜民族的心理素质,也标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形成的中国朝鲜族民族共同体最终得以形成。现代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越来越使世界各国成为一个整体,谁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

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开放。

对外开放使朝鲜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外开放增强了朝鲜族的开放意识,使朝鲜族地区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朝鲜族在对外开放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更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竞争意识得到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有了提高;民族教育获得新的发展,民族文化更加活跃,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增强了朝鲜族的中华民族意识,民族间发展差距缩小,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按照国际迁移的“推-拉”理论及其四个基本要素,朝鲜族的海外迁移过程也具备条件,只是,笔者为了更具体论述朝鲜族海外迁移的原因,所以分为以下几点。

客观原因:从国际方面看,二战后,世界分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国家两大阵营相互对峙,新中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这一方面也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不承认和对新中国的封锁而至,所以在解放后到70年代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来往并不密切(除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连同周边国家也很少联系。随着60年代中国与法国建交,7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建交,80年代末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有所缓和,到197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21个,而到了199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则161个,并且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很多国家修改一些法案接受中国人民的来访,如澳大利亚,二战后的澳大利亚虽允许有色人种部分难民、家庭团聚移民和特殊人才入境。然而直至1958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了对非白人入境仍实施歧视和限制的《移民修正法案》,这一歧视到1966年以颁布新的移民法才告取消。1976年,中澳两国政府签订《关于中国公民来澳团聚和探亲问题》的文件,为中国公民赴澳定居和探亲提供了方便,侨眷移民入境者逐渐增加。也有一些国家简化中国人入境的手续,如韩国等,为中国人的移居海外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以朝鲜族移民韩国为例。由于在帝国主义的冷战战略下中国和韩国分属不同的阵营,两国之间互不承认,也不交往。随着尼克松访华和中美邦交正常化,相互隔绝的中国和韩国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看待对方。80年代两国根据各自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调整外交政策,中国则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中韩建交后,双方人员的往来大幅度增加,韩国为推进民间交流采取了重大措施,即不再把中国列为特定国家,简化了中国公民赴韩、访韩的手续。建交前,甚至在建交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公民访韩的手续十分繁杂,除了本人的有效证件,还必须由单位签发证明,证明访问者在单位的身份,担保访问者回单位工作,不滞留在韩国等。取消了中韩建交后,为适应双边关系发展的需要,均在对方国家增设了总领事馆。这样就方便了双方人员的签证问题。同时,中韩开通了海运和航道,特别是94年12月签订的航空协定,开辟直通航线,为扩大两国人员往来提供了交通方便。

从国内方面看,解放后由于中国长期错误地认为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66年到76年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加上解放前基础薄弱,到70年代末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不少中国人去发达的国家学习或“淘金”。

交通运输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航海技术不断提高,加上航空运输,以前需要十来天、甚至几个月的旅途现在只需若干小时即可到达。还有电报、电话、传真、卫星广播、因特网,信息灵通,接触频繁,为海外移民提供了方便。

经济、语言文化方面:朝鲜族在语言上与朝鲜、韩国相通,所以朝鲜族出国首先会选择去朝鲜或韩国。由于朝鲜经济相对落后,只有去探亲的人,而且多数为短期的旅行,本文就不做讨论了。在随着中韩两国的正式建交和往来后,韩国作为二战后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国家,成为朝鲜族主要的移居国。在朝鲜族访韩的初期(也就是70年代末),韩国只允许在韩国有亲戚关系且50岁以上的老人进入韩国,而到韩国的这些老人都带着中药或补品如:人参、熊胆、鹿茸、麝香、牛黄、白蛇等(一是用于礼物,二是想挣一些路费)结果收入不菲,如30厘米的白蛇能卖700~800万韩币(相当于人民币5~6万元),来源于经济上诱惑和对亲人思念,朝鲜族千方百计地寻找韩国亲戚,并联系他们,因为去韩国只有以商贸或亲属访问才可以进入。

二、出国的方式和途径

最初去韩国主要是以亲属访问,而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加上韩国劳动力的不足,大量的朝鲜族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去了韩国。除了劳务输出,还有出国探亲和缔结涉外婚姻、留学等几种,当然还有一些人偷渡过去或以观光为名出国之后,非法滞留在国外。主要输入国是韩国,(下面主要以韩国为例)还有一些人去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

(一)劳务输出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不但可以出国,而且有关部门还组织人们出国干活挣钱。这一巨大的变化无疑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各级政府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任务,引导群众致富。劳务输出作为一条致富之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起来的。朝鲜族劳务输出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劳务输出的主要国家是韩国以及韩国在海外的企业,刚开始只能到韩国在美国塞班岛上的服装厂,在中东承包的建筑工程,在非洲沿海的捕鱼船队等地工作。此外,还有去俄罗斯养熊和种地的,但人数都不多。中韩建交后,中国外经贸部批准或推荐了数十家公司直接与韩国政府委任的韩国中小企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签订劳务输出合同。现有十多家中国的公司派出劳务人员在韩国工作,人数达两万余人。大部分是朝鲜族。劳务输出人员出国后所从事的职业包括建筑、纺织、服装加工、电器制造、捕鱼,等等。在这些职业中,有些是重体力劳动,是朝鲜族在国内择业时很少选择的。使他们克服传统择业观念的,显然是劳务输出可以挣得的丰厚收入。劳务输出人员的构成,从原来的职业上看,劳务输出人员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是城里效益较差的企业的职工;另一部分则是农民,他们多来自离城较近、信息较灵的农村。据介绍,这两部分人大体上各占一半。原企业职工都有一定的技能,而农民又具有吃苦耐劳的品德,他们都很爱外方的欢迎。从民族构成看,劳务人员中朝鲜族占绝大多数,这与他们同韩国人在语言上的相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即韩国方面也开始有意招收一部分汉族人去韩国打工,因为他们语言不通,不易“跳槽”。(参见表一)但有些劳务人员到国外之所以“跳槽”,是因为他们感到所得的工资与当地工资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干同样的活挣得却比人家少,心里很不平衡。如果能够减少劳务输出工作中的中间环节,对待他们与韩国劳动者一样的待遇,能有效地减少“跳槽”事件的发生。劳务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是599,000韩币(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而“跳槽”后成为非法滞留者的工资是829,000韩币(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在男女比例上,起初时由于劳务输出主要是从事重体力劳动,所以劳务人员大多都是中青年男性。但近年来,轻纺、服装、电器等行业也相继来招工,且多要女工,因此,在延边地区,女性在劳务人员中的比例迅速增加,现已超过一半以上,并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女性劳务人员的主要职业是纺织、服装加工。在年龄结构上,劳务输出人员最初多是30岁以上的中青年。现在,随着女性的不断增多,年龄也趋于年轻,18至20岁的年轻人占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大部分。在文化程度上,劳务输出人员基本上都是初高中毕业生,但专业知识仍显不足。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去韩国当汉语教师、当翻译的知识分子的劳务输出。

表一:中国汉族、中国朝鲜族迁入韩国(单位:人)

资料:韩国《法务部出入口管理统计年报》各年度

(二)出国探亲

1978年中国同意居住在本国的韩侨返回韩国探亲、访友和定居。1984年中韩双方允许公民到对方探亲,朝鲜族赴韩探亲和定居的人数大大增加,8月底,共有400多的朝鲜族获准到韩定居(204人)或探亲(240人)。探亲者一般都带中国名贵的中草药和补品,一部分用以礼物,另一部分则在韩国以高价出售。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去韩国探亲的朝鲜族大多以卖中药和补品而发了财,带去的中药和补品有强心剂、健肾丸、牛黄清心丸、樟脑球、肝脏药、医药材、等等,一天可挣5—10万元韩币(相当于人民币350—850元)。他们还从中国偷偷带出人参、熊胆、鹿茸、麝香、牛黄、白蛇去卖,获得2至5倍的利润。但随着朝鲜族大量赴韩和卖假药的出现,风靡一时的探亲兼卖药从1994年开始冷清,现在偶尔能在汉城的地铁站看到卖中药的朝鲜族。但以出国探亲的方式赴韩的朝鲜族还是有增无减,如果说80年代出国探亲是由于在感情上的需要,那么,到了90年代经济上的功能成为主要原因。他们以探亲为由进入韩国之后,大多不按规定时间离境而滞留在韩国打工,所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不愿意邀请朝鲜族来韩探亲。

(三)缔结涉外婚姻

在朝鲜族与韩国的频繁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国际婚姻迅速发展起来。(表二)到1998年3月末朝鲜族女性改为韩国国籍者为30349人。为了取得韩国国籍和在韩国找到工作,朝鲜族姑娘找一些比她本人大好几岁甚至十几岁的韩国农村男青年或在城市里的低层劳动者。也有城市里离过婚的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朝鲜族女性嫁到韩国。据统计婚后绝大部分移民在韩国,她们居住在城市或周围的为70%,农村为28%,渔村为2%,也就是说朝鲜族姑娘与韩国城市里低收入者结婚为多。在中韩国际婚姻现状中我们发现,至今一起生活的占92.2%,离婚或逃婚占7.5%,分居占0.3%。虽然绝大多数维持婚姻关系,但考虑结婚时间的话离婚或逃婚的比例也相当高。

韩国外务部的一位官员说:“92年建交以前不过数十件的韩中两国的国际婚姻,到95年增至7600多件。其中一半以上的朝鲜族为了获取中国国籍而通过中介人缔结伪造婚姻,因此我们正研究防治对策”。伪造婚姻是指婚姻双方以赚钱为目的而缔结的婚姻。韩国有些男子为了挣钱,为朝鲜族女性提供移民韩国的便利,即双方达成某种协议。还有少数朝鲜族女性嫁到韩国以后,为了挣钱,以回国探亲为名,到故乡招集想嫁到韩国去的姑娘,介绍给韩国男性。介绍一人可赚8000—2万多元的介绍费。也有与韩国婚姻介绍所合作进行的。中韩缔结国际婚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重要条件,就是朝鲜族父母也能够去韩国挣钱回来,他们以参加女儿婚礼为名进入韩国,逾期不归,非法滞留。1993—1995年共有6773名朝鲜族父母参加在韩国举行的女儿婚礼,到期返回的只有688人,非法滞留者达6085人,这就是说90%的父母成了非法滞留者。

(四)留学

朝鲜族留学的主要国家是日本,还有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人员主要

是高中毕业、大学毕业或刚参加工作不久者,选择去日本留学是因为:一是他们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去韩国打工有点屈;二是在日本工作工资比韩国高;三是可以学习日语,回国后还可以到国内企业当翻译。所以去日本留学的朝鲜族大多是自费的,是半工半读的。他们通过中介去的比较多。也有例外,比如在国内有些大学跟日本大学联谊,派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其中就有朝鲜族大学生。朝鲜族学生去韩国留学主要通过大学,比如,延边科技大学每年都派优秀的学生到韩国学习,其中朝鲜族学生占大多数,有的学生回国之后,深受韩国学校的影响,继续深造。如2000年毕业于延边科技大学的某一朝鲜族男生,在校期间留学过韩国,大学毕业一年后考入美国某一大学读MBA。留学人员在移居国大多守法、勤奋、用功,回国后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五)非法

由于物质上的诱惑,有些朝鲜族采取非法的手段达到海外移民的目的,如偷渡、假护照、假结婚等。朝鲜族从威海、青岛,大连等地由蛇头组织乘船秘密迁入韩国,每人为偷渡交给蛇头的费用为2—3万元人民币,据公安部统计,1995年在辽宁、山东、江苏省拘捕了密谋偷渡韩国者有1947人。

假护照是指某些朝鲜族利用韩国已故人的名字,在中国办签证而出国,还有些地方朝鲜族利用偏僻农村的汉族人的名字出国,因为朝鲜族本身不好签证。正因为非法进入韩国,所以有的非法劳工也得不到很好的安排和法律上的援助。

三、朝鲜族海外移民对朝鲜族社会和韩国的影响

对中国朝鲜族社会的影响:朝鲜族的“韩流”,在朝鲜族社会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视野拓展、走向国际化;中华民族情结加深,他们因生在中国而感到自豪;更加爱国、向往祖国;更加热情地投身到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度消费、家庭破裂、子女教育、农村男青年结婚等问题。

过度消费:延吉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府,是中国朝鲜族政治、经济、文化最集中的城市,随着在国外挣钱回国的人的增加,延吉市起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延吉市有200多家的茶座、练歌厅、夜总会、酒吧、按摩桑拿浴等娱乐场所,按人均可说是中国最高的消费城市。有些朝鲜族在韩国打工一年后回国,买一辆出租车让妻子白天出车,晚上自己出来挣钱,在韩国打工时间稍长的人回国后,就可开茶座、练歌厅,两年以上的人可在中国开夜总会等比较大一点的娱乐场所。其实朝鲜族海外移民初期,在韩国卖中药的朝鲜族回国后,可以创办相当规模的企业,如吉林省梅河口市某朝鲜族农民企业家,在韩国打工回国后,与韩国合作开一家果仁厂,专门把优质的松仔出口日本、韩国等地,不仅自己挣钱,还给家乡的妇女提供了第二副业(因为优质的松仔需要手巧的妇女来挑选)。在梅河口市的几个朝鲜族村有不少类似的乡镇企业,为梅河口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家庭问题:随着“韩流”,朝鲜族家庭的离婚率也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夫妻一方出国挣钱回国的情况下更加严重,即使回国后一起生活的他们中也流行一种话:“过去的就不要过问”。传统上朝鲜族是比较注重家庭和睦和团结的,具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但在“韩流”的冲击下,回国的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在国外辛苦挣钱是为了家庭,所以家里人都应唯他是宝;在家里带孩子的妻子(丈夫)或老人也认为出国挣钱不容易,久而久之本人回国后形成了好吃懒做

的习惯,夫妻感情淡化,也淡薄了尊老爱幼的传统。

子女教育问题:朝鲜族的教育水平在全国居于首位。据1987年的统计,在全国每1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占767人,少数民族平均占468人,而朝鲜族是2314人。但近年来,由于朝鲜族的海外移民和低出生率朝鲜族的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如辽宁省某朝鲜族小学在15年前有150名的学生,但现在只有45名。吉林省梅河口市的附近几个朝鲜族村的小学由于学生越来越少,合并到市里的朝鲜族中心小学中去。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小学在1985年有419个,到1995年减到177个,中学从118个减到49个。不仅人数减少,也不像以前那么重视教育了,特别是父母出国在外的学生因为没有家长的约束,我行我素,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下降得多,朝鲜族中学的老师们也反映父母在外的学生不好管理。

婚姻问题:据统计每年有7000——8000人的朝鲜族妇女嫁到韩国,其中除了年龄稍大的妇女以外,大部分是年轻的姑娘。年龄稍大的妇女一般是离过婚、工资又不高、所以嫁到韩国挣钱寄给自己的孩子;年轻的姑娘一般是由家长包办,她们通常是农村的或城市里的低收入者、没工作者,她们的文化水平是小学或初中。这种涉外婚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家里贫穷而娶不到媳妇的韩国男子(因为在韩国传统上结婚以后,媳妇是通常不上班、而是在家里相夫教子,所以韩国女孩子在择偶时注重男子收入多不多,家庭条件好不好等),但是以前韩国男子婚姻问题转嫁到朝鲜族男青年身上,家里贫穷的、没有工作的或没有学历的朝鲜族男青年找不到对象,特别是农村朝鲜族男青年的婚姻问题成了让人担忧的地步,因为朝鲜族姑娘要么就是嫁到韩国,要么就是去北京、青岛、大连、深圳、秦皇岛,威海等地打工不回来,她们宁愿打工也不愿回到农村结婚,结婚也首先考虑嫁给韩国人。这样朝鲜族男青年年龄越来越大,有的找汉族姑娘,以前朝鲜族绝对是在同民族中找终身伴侣,即使自己愿意,家长是绝不允许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但自从“韩流”以后,与汉族通婚的比例越来越高,家里也是默许。这种通婚也促进了朝鲜族与汉族之间的同化。

上当受骗:由于有些朝鲜族海外移民心切,但迁入韩国并非容易,上当受骗现象越来越严重。以邀请函、结婚、劳务、旅游观光为理由直接和间接上当受骗的朝鲜族达几十万人。特别是劳务输出,因为它规模较大、人数又多,所以上当受骗的人数多、金额也大。如在1995年因劳务输出上当受骗的朝鲜族有5300人,受骗金额达1530万人民币(约为15亿3000万韩币)。据统计,曾经在延吉市,由于海外移民,每三家就有一家上当受骗过;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某朝鲜族光是在1994年至1995年间上当受骗过三次,金额达数十万,家破人亡。诈骗人不仅有出国过的朝鲜族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韩国人,朝鲜族和韩国人联手诈骗,从他们的亲人入手,宣传的比较“真实”,加上有些朝鲜族认为只要出国就能赚钱,所以盲目相信他们,以至在财产上、精神上受到伤害。

对未出过国的朝鲜族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移民的亲友和后代,也来自他们的社区因邻居迁出而发生的变化。由于从90年代初开始的韩国热,所以没有出国过的国内的朝鲜族,会更加努力工作,拼命挣钱,或者是投入到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中来。因为在国内工资相对不高,所以只能是付出更多,才能不落后于出国者。

对韩国的影响:据1998年末韩国方面的统计,居住在韩国的外国劳动者有154000多人,其中朝鲜族劳动者约为45000多人,合法的研修生约10000人,其余的35000人为非法居住。朝鲜族迁入韩国不仅解决了韩国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有效地解决了韩国贫穷男青年的婚

姻问题。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法分子利用朝鲜族急于进入韩国的心态,进行非法活动,如伪造护照,诈骗等。而其中不乏出现韩国人和中国人合作进行的国际诈骗活动。另一方面,由于非法进入韩国或超过滞留期间而继续留在韩国的朝鲜族大有人在,所以难免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如出现韩国老板拖欠非法滞留的朝鲜族的工资,朝鲜族又无法申斥,往往会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于犯罪。再一点,朝鲜族做一些韩国工人不愿意干的粗活、脏活,间接地助长了韩国人的懒惰性。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有些韩国人认为他们失业是因为朝鲜族的迁入,还有些人认为韩国犯罪率上升也是因为朝鲜族,其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失业的根本原因不是由朝鲜族的迁入造成,大部分的朝鲜族虽然非法滞留在韩国,但大部分守法又勤劳,不应该因一小部分的不法分子来否定朝鲜族在韩国所做的贡献。

四、结论

计不完全统计在韩国移居过的朝鲜族有近30万人,这表明总人口200多万的朝鲜族中有七分之一的人去过或正居住在韩国,如果到朝鲜族聚居的每个镇、乡、村实地调查的话会更多。如原籍属于庆尚道出身的黑龙江省海林市的朝鲜族成人中,有89%的人去过韩国,少至一次多则好几次。再如吉林省梅河口市的某一朝鲜族村的总人口约为1600多人,而去过韩国的约为300多人;辽宁省的某一朝鲜族村可以说家家户户有一人去韩国远洋渔船工作过。朝鲜族的海外移民只要有经济利益就不会停止,海外移民的方向不仅是韩国,会遍布世界各地。目前朝鲜族出国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是移居国的本地工人不肯从事的低报酬、不稳定、没技术、太危险、丢人现眼的工作。在韩国,男劳动者一般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或做水电工,女劳动者一般从事饭店和宾馆的服务员、家庭保姆、洗衣店等服务性工作;在日本,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做几份工作:刷盘子、当服务员、打扫卫生、家庭保姆、送快餐等;在俄罗斯,朝鲜族一般从事小吃生意或服装买卖。在移居国有文化的人则做一些文职工作,如在韩国,毕业于某师范大学的朝鲜族李某在汉城某语言学校教汉语,每月收入为8000—10000元人民币,有的在韩国做汉语家庭教师,收入不菲,也有的朝鲜族在韩国的大公司当秘书。

出国并不是朝鲜族的长久之计,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避免和消除出国所带来的弊端(如高消费、家庭破裂、子女教育问题等),而不是任其他们回国之后挥霍、或者开高消费场所(如练歌厅、荼吧、夜总会等),间接导致该城市的过度消费现象。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投资到生产领域或使他们再就业,同时也应该重视教育问题,朝鲜族的兴旺发达不仅靠中青年人更是要依靠下一代。另一方面朝鲜族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这是每一个朝鲜族应具备的素质。(来源:国务院侨办网站,作者:曹善玉)

朝鲜族移民史:“间岛”问题非纯属移民所造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2日18:22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常红)近日,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我国朝鲜族迁入史的专著《中

国朝鲜族移民史》出版发布。

《中国朝鲜族移民史》按照清代、民国时期、日伪统治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四个大的历史时段,对中国朝鲜族移入和发展的纵向过程,又在移民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方面,作了深入

细致的横向研究,范围跨度大,大致从明末清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三百多年时间。

该书认为,第一,我国朝鲜族移居到我国东北,始于明末清初。过去一般认为,我国朝鲜族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迁入我国东北,主要理由为,一是19世纪6、70年代因朝鲜北部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大批朝鲜灾民移居到图们江、鸭绿江以北我国境内;二是清朝东北封禁时期,他们无法迁居我国。但是,现有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这种观点是缺乏历史根据的。历史事实证明,自明末清初以来,朝鲜移民大批

迁入我国东北,他们还与我国现有朝鲜族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二,“间岛”问题非纯属朝鲜移民所造,而是1712年穆克登奉旨查边之后,朝鲜李朝政府一直主张的土门、豆满“二江说”的继续。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断定“间岛”问题为朝鲜移民所造。其实,朝鲜移民所提出的“间岛”问题非如此简单,它是反映了18世纪以来朝鲜实学派掀起的民族主义思潮在中朝国界问题上反映的“国土观”和“民族观”。事实上,自穆克登奉旨查边后,在朝鲜朝野在“国土”问题上

一直争论不休。

第三,中国朝鲜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过程,始于1890年。对于朝鲜移民何时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学术界历来莫衷一是,有些人甚至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然而,本课题认为,1890年吉林将军铭安和帮办吴大澄奏准,规定“凡越垦韩民,薙发易服者,许其领我地照,纳我租税,一律认为入籍”,是朝鲜移民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始。清朝如同其它封建国家一样,直至1909年无“国籍法”,只要皇帝下旨就等于法律。因此,自1890年开始,朝鲜移民只要“薙发易服”,“领照纳税”,在中国可以取得

合法的地位。

第四,朝鲜移民成立日本侵略“满蒙”地区的牺牲品。1907年日本在龙井非法设立“统监府临时间岛派出所”时,就打着“保护”“间岛”朝鲜人的幌子。1909年签订“间岛协议”后,在东北各地广设日本领事馆和警察署时,也打着“保护”在满朝鲜人的旗号。日本用这种手段不仅把自己的势力扩至整个东北地区,还人为地

造成朝鲜移民与东北其它民族间的隔阂和紧张关系。

第五,朝鲜移民是开发东北水田农业的主力。在东北,渤海国灭亡后再无水稻耕作。直到19世纪后半期朝鲜移民在南满一带耕作水稻获得成功,在东北水稻有望的农业。东北各地地主积极招募擅长水田的朝鲜移民,奉天当局也设立水利局鼓励稻作。日本满铁、东拓、劝业会社等侵略机构也在开发水田,募集朝

鲜移民为其耕作水稻。结果,在东北水稻得到全面普及。

第六,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推行“满洲农业移民”过程中,朝鲜开拓民和日本开拓民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朝鲜开拓民的移民目的、数量、时机、迁入地点、管理会社等,随时受日伪政权的调控,随着日本开拓民

的需要而不断发生变化。

第七,在伪满洲国所谓“建国宣言”中提出的“民族协和”,是排人耳目的谎言。在“建国宣言”中声称,日、朝、满、蒙、汉“五族”是构成伪满洲国的“国民”,并把朝鲜人抬到仅次于日本人的社会地位,却把汉

族打入社会最底层,这是典型的挑拨民族关系的作法。

第八,抗战胜利后,东北朝鲜族尽管蒙受各种不白之冤,但是一百多万东北朝鲜族坚决留在我国东北,把中国当作自己的祖国,体现了对这片土地的浓厚感情。抗战胜利初期,东北朝鲜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当时东北地区大部分处于无政府状态,土匪到处横行,东北朝鲜族遭受空前的灾难。被抢杀者不知其数。

但是,除了一部分回到朝鲜外,大部分东北朝鲜族不忍心离开自己撒过血汗的这块土地,终于迎来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据悉,这部学术著作是孙春日教授多年来学术研究长期积累的结果。孙春日现任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延边大学“长白山学者”。同时兼任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名古屋大

学国际开发研究科客座研究员、日本亚细亚经济文化研究所学术顾问等

改革开放后东三省朝鲜族海外移民问题初探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陆续移居海外,迁入韩国者大约有40万;光是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在1991年至1994年迁入俄罗斯者为3万多;还有在1995年大约2万左右的人去了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虽然朝鲜族的海外移民数量相对于中国总体的海外移民数量所占比例很低,但她仍然是中国国际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和探讨有关他们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出国、出国的方式有哪些、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是什么以及他们的海外移民活动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等。在中国,研究这一方面的学者并不多,目前为止笔者知道郑信哲,他在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龙井市朝鲜族的劳务输出、出国探亲和涉外婚姻以及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谈到他们出国后具体做什么工作,他们的海外移民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郑先生在文中谈到了他们的跨国流动的积极意义,并未涉及到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按照国际迁移过程中的“推-拉”理论,就改革开放后朝鲜族的海外移民的原因、途径、他们在移居国的工作以及对中国朝鲜族社会和移居国的影响进行讨论。

“朝鲜”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李氏王朝历史500余年,后即以国号为族名。“朝鲜”的原意是“光明的东方”。

朝鲜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成员,目前总人口大约有200多万,有63%的人口分布在吉林省(其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人口约占朝鲜族全部人口的43%)、黑龙江省的朝鲜族占25%左右;辽宁省占11%左右,其余散居在北京、山东、上海、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朝鲜族人口约有160万,其中约有60万陆续回到了朝鲜。据统计,1949年,东北朝鲜族人口减少到大约有100万其中53万聚居在延边地区。这表明,朝鲜族人已经形成为区别于朝鲜半岛朝鲜民族的心理素质,也标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形成的中国朝鲜族民族共同体最终得以形成。现代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越来越使世界各国成为一个整体,谁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

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开放。

对外开放使朝鲜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外开放增强了朝鲜族的开放意识,使朝鲜族地区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朝鲜族在对外开放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更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竞争意识得到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有了提高;民族教育获得新的发展,民族文化更加活跃,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增强了朝鲜族的中华民族意识,民族间发展差距缩小,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按照国际迁移的“推-拉”理论及其四个基本要素,朝鲜族的海外迁移过程也具备条件,只是,笔者为了更具体论述朝鲜族海外迁移的原因,所以分为以下几点。

客观原因:从国际方面看,二战后,世界分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国家两大阵营相互对峙,新中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这一方面也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不承认和对新中国的封锁而至,所以在解放后到70年代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来往并不密切(除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连同周边国家也很少联系。随着60年代中国与法国建交,7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建交,80年代末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有所缓和,到197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21个,而到了199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则161个,并且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很多国家修改一些法案接受中国人民的来访,如澳大利亚,二战后的澳大利亚虽允许有色人种部分难民、家庭团聚移民和特殊人才入境。然而直至1958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了对非白人入境仍实施歧视和限制的《移民修正法案》,这一歧视到1966年以颁布新的移民法才告取消。1976年,中澳两国政府签订《关于中国公民来澳团聚和探亲问题》的文件,为中国公民赴澳定居和探亲提供了方便,侨眷移民入境者逐渐增加。也有一些国家简化中国人入境的手续,如韩国等,为中国人的移居海外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以朝鲜族移民韩国为例。由于在帝国主义的冷战战略下中国和韩国分属不同的阵营,两国之间互不承认,也不交往。随着尼克松访华和中美邦交正常化,相互隔绝的中国和韩国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看待对方。80年代两国根据各自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调整外交政策,中国则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中韩建交后,双方人员的往来大幅度增加,韩国为推进民间交流采取了重大措施,即不再把中国列为特定国家,简化了中国公民赴韩、访韩的手续。建交前,甚至在建交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公民访韩的手续十分繁杂,除了本人的有效证件,还必须由单位签发证明,证明访问者在单位的身份,担保访问者回单位工作,不滞留在韩国等。取消了中韩建交后,为适应双边关系发展的需要,均在对方国家增设了总领事馆。这样就方便了双方人员的签证问题。同时,中韩开通了海运和航道,特别是94年12月签订的航空协定,开辟直通航线,为扩大两国人员往来提供了交通方便。

从国内方面看,解放后由于中国长期错误地认为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66年到76年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加上解放前基础薄弱,到70年代末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不少中国人去发达的国家学习或“淘金”。

交通运输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航海技术不断提高,加上航空运输,以前需要十来天、甚至几个月的旅途现在只需若干小时即可到达。还有电报、电话、传真、卫星广播、因特网,信息灵通,接触频繁,为海外移民提供了方便。

经济、语言文化方面:朝鲜族在语言上与朝鲜、韩国相通,所以朝鲜族出国首先会选择去朝鲜或韩国。由于朝鲜经济相对落后,只有去探亲的人,而且多数为短期的旅行,本文就不做讨论了。在随着中韩两国的正式建交和往来后,韩国作为二战后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国家,成为朝鲜族主要的移居国。在朝鲜族访韩的初期(也就是70年代末),韩国只允许在韩国有亲戚关系且50岁以上的老人进入韩国,而到韩国的这些老人都带着中药或补品如:人参、熊胆、鹿茸、麝香、牛黄、白蛇等(一是用于礼物,二是想挣一些路费)结果收入不菲,如30厘米的白蛇能卖700~800万韩币(相当于人民币5~6万元),来源于经济上诱惑和对亲人思念,朝鲜族千方百计地寻找韩国亲戚,并联系他们,因为去韩国只有以商贸或亲属访问才可以进入。

二、出国的方式和途径

最初去韩国主要是以亲属访问,而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加上韩国劳动力的不足,大量的朝鲜族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去了韩国。除了劳务输出,还有出国探亲和缔结涉外婚姻、留学等几种,当然还有一些人偷渡过去或以观光为名出国之后,非法滞留在国外。主要输入国是韩国,(下面主要以韩国为例)还有一些人去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

(一)劳务输出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不但可以出国,而且有关部门还组织人们出国干活挣钱。这一巨大的变化无疑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各级政府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任务,引导群众致富。劳务输出作为一条致富之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起来的。朝鲜族劳务输出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劳务输出的主要国家是韩国以及韩国在海外的企业,刚开始只能到韩国在美国塞班岛上的服装厂,在中东承包的建筑工程,在非洲沿海的捕鱼船队等地工作。此外,还有去俄罗斯养熊和种地的,但人数都不多。中韩建交后,中国外经贸部批准或推荐了数十家公司直接与韩国政府委任的韩国中小企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签订劳务输出合同。现有十多家中国的公司派出劳务人员在韩国工作,人数达两万余人。大部分是朝鲜族。劳务输出人员出国后所从事的职业包括建筑、纺织、服装加工、电器制造、捕鱼,等等。在这些职业中,有些是重体力劳动,是朝鲜族在国内择业时很少选择的。使他们克服传统择业观念的,显然是劳务输出可以挣得的丰厚收入。劳务输出人员的构成,从原来的职业上看,劳务输出人员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是城里效益较差的企业的职工;另一部分则是农民,他们多来自离城较近、信息较灵的农村。据介绍,这两部分人大体上各占一半。原企业职工都有一定的技能,而农民又具有吃苦耐劳的品德,他们都很爱外方的欢迎。从民族构成看,劳务人员中朝鲜族占绝大多数,这与他们同韩国人在语言上的相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即韩国方面也开始有意招收一部分汉族人去韩国打工,因为他们语言不通,不易“跳槽”。(参见表一)但有些劳务人员到国外之所以“跳槽”,是因为他们感到所得的工资与当地工资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干同样的活挣得却比人家少,心里很不平衡。如果能够减少劳务输出工作中的中间环节,对待他们与韩国劳动者一样的待遇,能有效地减少“跳槽”事件的发生。劳务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是599,000韩币(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而“跳槽”后成为非法滞留者的工资是829,000韩币(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在男女比例上,起初时由于劳务输出主要是从事重体力劳动,所以劳务人员大多都是中青年男性。但近年来,轻纺、服装、电器等行业也相继来招工,且多要女工,因此,在延边地区,女性在劳务人员中的比例迅速增加,现已超过一半以上,并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女性劳务人员的主要职业是纺织、服装加工。在年龄结构上,劳务输出人员最初多是30岁以上的中青年。现在,随着女性的不断增多,年龄也趋于年轻,18至20岁的年轻人占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大部分。在文化程度上,劳务输出人员基本上都是初高中毕业生,但专业知识仍显不足。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去韩国当汉语教师、当翻译的知识分子的劳务输出。

表一:中国汉族、中国朝鲜族迁入韩国(单位:人)

资料:韩国《法务部出入口管理统计年报》各年度

(二)出国探亲

1978年中国同意居住在本国的韩侨返回韩国探亲、访友和定居。1984年中韩双方允许公民到对方探亲,朝鲜族赴韩探亲和定居的人数大大增加,8月底,共有400多的朝鲜族获准到韩定居(204人)或探亲(240人)。探亲者一般都带中国名贵的中草药和补品,一部分用以礼物,另一部分则在韩国以高价出售。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去韩国探亲的朝鲜族大多以卖中药和补品而发了财,带去的中药和补品有强心剂、健肾丸、牛黄清心丸、樟脑球、肝脏药、医药材、等等,一天可挣5—10万元韩币(相当于人民币350—850元)。他们还从中国偷偷带出人参、熊胆、鹿茸、麝香、牛黄、白蛇去卖,获得2至5倍的利润。但随着朝鲜族大量赴韩和卖假药的出现,风靡一时的探亲兼卖药从1994年开始冷清,现在偶尔能在汉城的地铁站看到卖中药的朝鲜族。但以出国探亲的方式赴韩的朝鲜族还是有增无减,如果说80年代出国探亲是由于在感情上的需要,那么,到了90年代经济上的功能成为主要原因。他们以探亲为由进入韩国之后,大多不按规定时间离境而滞留在韩国打工,所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不愿意邀请朝鲜族来韩探亲。

(三)缔结涉外婚姻

在朝鲜族与韩国的频繁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国际婚姻迅速发展起来。(表二)到1998年3月末朝鲜族女性改为韩国国籍者为30349人。为了取得韩国国籍和在韩国找到工作,朝鲜族姑娘找一些比她本人大好几岁甚至十几岁的韩国农村男青年或在城市里的低层劳动者。也有城市里离过婚的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朝鲜族女性嫁到韩国。据统计婚后绝大部分移民在韩国,她们居住在城市或周围的为70%,农村为28%,渔村为2%,也就是说朝鲜族姑娘与韩国城市里低收入者结婚为多。在中韩国际婚姻现状中我们发现,至今一起生活的占92.2%,离婚或逃婚占7.5%,分居占0.3%。虽然绝大多数维持婚姻关系,但考虑结婚时间的话离婚或逃婚的比例也相当高。

韩国外务部的一位官员说:“92年建交以前不过数十件的韩中两国的国际婚姻,到95年增至7600多件。其中一半以上的朝鲜族为了获取中国国籍而通过中介人缔结伪造婚姻,因此我们正研究防治对策”。伪造婚姻是指婚姻双方以赚钱为目的而缔结的婚姻。韩国有些男子为了挣钱,为朝鲜族女性提供移民韩国的便利,即双方达成某种协议。还有少数朝鲜族女性嫁到韩国以后,为了挣钱,以回国探亲为名,到故乡招集想嫁到韩国去的姑娘,介绍给韩国男性。介绍一人可赚8000—2万多元的介绍费。也有与韩国婚姻介绍所合作进行的。中韩缔结国际婚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重要条件,就是朝鲜族父母也能够去韩国挣钱回来,他们以参加女儿婚礼为名进入韩国,逾期不归,非法滞留。1993—1995年共有6773名朝鲜族父母参加在韩国举行的女儿婚礼,到期返回的只有688人,非法滞留者达6085人,这就是说90%的父母成了非法滞留者。

(四)留学

朝鲜族留学的主要国家是日本,还有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人员主要

是高中毕业、大学毕业或刚参加工作不久者,选择去日本留学是因为:一是他们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去韩国打工有点屈;二是在日本工作工资比韩国高;三是可以学习日语,回国后还可以到国内企业当翻译。所以去日本留学的朝鲜族大多是自费的,是半工半读的。他们通过中介去的比较多。也有例外,比如在国内有些大学跟日本大学联谊,派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其中就有朝鲜族大学生。朝鲜族学生去韩国留学主要通过大学,比如,延边科技大学每年都派优秀的学生到韩国学习,其中朝鲜族学生占大多数,有的学生回国之后,深受韩国学校的影响,继续深造。如2000年毕业于延边科技大学的某一朝鲜族男生,在校期间留学过韩国,大学毕业一年后考入美国某一大学读MBA。留学人员在移居国大多守法、勤奋、用功,回国后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五)非法

由于物质上的诱惑,有些朝鲜族采取非法的手段达到海外移民的目的,如偷渡、假护照、假结婚等。朝鲜族从威海、青岛,大连等地由蛇头组织乘船秘密迁入韩国,每人为偷渡交给蛇头的费用为2—3万元人民币,据公安部统计,1995年在辽宁、山东、江苏省拘捕了密谋偷渡韩国者有1947人。

假护照是指某些朝鲜族利用韩国已故人的名字,在中国办签证而出国,还有些地方朝鲜族利用偏僻农村的汉族人的名字出国,因为朝鲜族本身不好签证。正因为非法进入韩国,所以有的非法劳工也得不到很好的安排和法律上的援助。

三、朝鲜族海外移民对朝鲜族社会和韩国的影响

对中国朝鲜族社会的影响:朝鲜族的“韩流”,在朝鲜族社会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视野拓展、走向国际化;中华民族情结加深,他们因生在中国而感到自豪;更加爱国、向往祖国;更加热情地投身到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度消费、家庭破裂、子女教育、农村男青年结婚等问题。

过度消费:延吉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府,是中国朝鲜族政治、经济、文化最集中的城市,随着在国外挣钱回国的人的增加,延吉市起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延吉市有200多家的茶座、练歌厅、夜总会、酒吧、按摩桑拿浴等娱乐场所,按人均可说是中国最高的消费城市。有些朝鲜族在韩国打工一年后回国,买一辆出租车让妻子白天出车,晚上自己出来挣钱,在韩国打工时间稍长的人回国后,就可开茶座、练歌厅,两年以上的人可在中国开夜总会等比较大一点的娱乐场所。其实朝鲜族海外移民初期,在韩国卖中药的朝鲜族回国后,可以创办相当规模的企业,如吉林省梅河口市某朝鲜族农民企业家,在韩国打工回国后,与韩国合作开一家果仁厂,专门把优质的松仔出口日本、韩国等地,不仅自己挣钱,还给家乡的妇女提供了第二副业(因为优质的松仔需要手巧的妇女来挑选)。在梅河口市的几个朝鲜族村有不少类似的乡镇企业,为梅河口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家庭问题:随着“韩流”,朝鲜族家庭的离婚率也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夫妻一方出国挣钱回国的情况下更加严重,即使回国后一起生活的他们中也流行一种话:“过去的就不要过问”。传统上朝鲜族是比较注重家庭和睦和团结的,具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但在“韩流”的冲击下,回国的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在国外辛苦挣钱是为了家庭,所以家里人都应唯他是宝;在家里带孩子的妻子(丈夫)或老人也认为出国挣钱不容易,久而久之本人回国后形成了好吃懒做

的习惯,夫妻感情淡化,也淡薄了尊老爱幼的传统。

子女教育问题:朝鲜族的教育水平在全国居于首位。据1987年的统计,在全国每1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占767人,少数民族平均占468人,而朝鲜族是2314人。但近年来,由于朝鲜族的海外移民和低出生率朝鲜族的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如辽宁省某朝鲜族小学在15年前有150名的学生,但现在只有45名。吉林省梅河口市的附近几个朝鲜族村的小学由于学生越来越少,合并到市里的朝鲜族中心小学中去。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小学在1985年有419个,到1995年减到177个,中学从118个减到49个。不仅人数减少,也不像以前那么重视教育了,特别是父母出国在外的学生因为没有家长的约束,我行我素,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下降得多,朝鲜族中学的老师们也反映父母在外的学生不好管理。

婚姻问题:据统计每年有7000——8000人的朝鲜族妇女嫁到韩国,其中除了年龄稍大的妇女以外,大部分是年轻的姑娘。年龄稍大的妇女一般是离过婚、工资又不高、所以嫁到韩国挣钱寄给自己的孩子;年轻的姑娘一般是由家长包办,她们通常是农村的或城市里的低收入者、没工作者,她们的文化水平是小学或初中。这种涉外婚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家里贫穷而娶不到媳妇的韩国男子(因为在韩国传统上结婚以后,媳妇是通常不上班、而是在家里相夫教子,所以韩国女孩子在择偶时注重男子收入多不多,家庭条件好不好等),但是以前韩国男子婚姻问题转嫁到朝鲜族男青年身上,家里贫穷的、没有工作的或没有学历的朝鲜族男青年找不到对象,特别是农村朝鲜族男青年的婚姻问题成了让人担忧的地步,因为朝鲜族姑娘要么就是嫁到韩国,要么就是去北京、青岛、大连、深圳、秦皇岛,威海等地打工不回来,她们宁愿打工也不愿回到农村结婚,结婚也首先考虑嫁给韩国人。这样朝鲜族男青年年龄越来越大,有的找汉族姑娘,以前朝鲜族绝对是在同民族中找终身伴侣,即使自己愿意,家长是绝不允许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但自从“韩流”以后,与汉族通婚的比例越来越高,家里也是默许。这种通婚也促进了朝鲜族与汉族之间的同化。

上当受骗:由于有些朝鲜族海外移民心切,但迁入韩国并非容易,上当受骗现象越来越严重。以邀请函、结婚、劳务、旅游观光为理由直接和间接上当受骗的朝鲜族达几十万人。特别是劳务输出,因为它规模较大、人数又多,所以上当受骗的人数多、金额也大。如在1995年因劳务输出上当受骗的朝鲜族有5300人,受骗金额达1530万人民币(约为15亿3000万韩币)。据统计,曾经在延吉市,由于海外移民,每三家就有一家上当受骗过;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某朝鲜族光是在1994年至1995年间上当受骗过三次,金额达数十万,家破人亡。诈骗人不仅有出国过的朝鲜族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韩国人,朝鲜族和韩国人联手诈骗,从他们的亲人入手,宣传的比较“真实”,加上有些朝鲜族认为只要出国就能赚钱,所以盲目相信他们,以至在财产上、精神上受到伤害。

对未出过国的朝鲜族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移民的亲友和后代,也来自他们的社区因邻居迁出而发生的变化。由于从90年代初开始的韩国热,所以没有出国过的国内的朝鲜族,会更加努力工作,拼命挣钱,或者是投入到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中来。因为在国内工资相对不高,所以只能是付出更多,才能不落后于出国者。

对韩国的影响:据1998年末韩国方面的统计,居住在韩国的外国劳动者有154000多人,其中朝鲜族劳动者约为45000多人,合法的研修生约10000人,其余的35000人为非法居住。朝鲜族迁入韩国不仅解决了韩国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有效地解决了韩国贫穷男青年的婚

姻问题。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法分子利用朝鲜族急于进入韩国的心态,进行非法活动,如伪造护照,诈骗等。而其中不乏出现韩国人和中国人合作进行的国际诈骗活动。另一方面,由于非法进入韩国或超过滞留期间而继续留在韩国的朝鲜族大有人在,所以难免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如出现韩国老板拖欠非法滞留的朝鲜族的工资,朝鲜族又无法申斥,往往会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于犯罪。再一点,朝鲜族做一些韩国工人不愿意干的粗活、脏活,间接地助长了韩国人的懒惰性。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有些韩国人认为他们失业是因为朝鲜族的迁入,还有些人认为韩国犯罪率上升也是因为朝鲜族,其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失业的根本原因不是由朝鲜族的迁入造成,大部分的朝鲜族虽然非法滞留在韩国,但大部分守法又勤劳,不应该因一小部分的不法分子来否定朝鲜族在韩国所做的贡献。

四、结论

计不完全统计在韩国移居过的朝鲜族有近30万人,这表明总人口200多万的朝鲜族中有七分之一的人去过或正居住在韩国,如果到朝鲜族聚居的每个镇、乡、村实地调查的话会更多。如原籍属于庆尚道出身的黑龙江省海林市的朝鲜族成人中,有89%的人去过韩国,少至一次多则好几次。再如吉林省梅河口市的某一朝鲜族村的总人口约为1600多人,而去过韩国的约为300多人;辽宁省的某一朝鲜族村可以说家家户户有一人去韩国远洋渔船工作过。朝鲜族的海外移民只要有经济利益就不会停止,海外移民的方向不仅是韩国,会遍布世界各地。目前朝鲜族出国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是移居国的本地工人不肯从事的低报酬、不稳定、没技术、太危险、丢人现眼的工作。在韩国,男劳动者一般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或做水电工,女劳动者一般从事饭店和宾馆的服务员、家庭保姆、洗衣店等服务性工作;在日本,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做几份工作:刷盘子、当服务员、打扫卫生、家庭保姆、送快餐等;在俄罗斯,朝鲜族一般从事小吃生意或服装买卖。在移居国有文化的人则做一些文职工作,如在韩国,毕业于某师范大学的朝鲜族李某在汉城某语言学校教汉语,每月收入为8000—10000元人民币,有的在韩国做汉语家庭教师,收入不菲,也有的朝鲜族在韩国的大公司当秘书。

出国并不是朝鲜族的长久之计,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避免和消除出国所带来的弊端(如高消费、家庭破裂、子女教育问题等),而不是任其他们回国之后挥霍、或者开高消费场所(如练歌厅、荼吧、夜总会等),间接导致该城市的过度消费现象。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投资到生产领域或使他们再就业,同时也应该重视教育问题,朝鲜族的兴旺发达不仅靠中青年人更是要依靠下一代。另一方面朝鲜族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这是每一个朝鲜族应具备的素质。(来源:国务院侨办网站,作者:曹善玉)

朝鲜族移民史:“间岛”问题非纯属移民所造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2日18:22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常红)近日,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我国朝鲜族迁入史的专著《中

国朝鲜族移民史》出版发布。

《中国朝鲜族移民史》按照清代、民国时期、日伪统治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四个大的历史时段,对中国朝鲜族移入和发展的纵向过程,又在移民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方面,作了深入

细致的横向研究,范围跨度大,大致从明末清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三百多年时间。

该书认为,第一,我国朝鲜族移居到我国东北,始于明末清初。过去一般认为,我国朝鲜族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迁入我国东北,主要理由为,一是19世纪6、70年代因朝鲜北部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大批朝鲜灾民移居到图们江、鸭绿江以北我国境内;二是清朝东北封禁时期,他们无法迁居我国。但是,现有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这种观点是缺乏历史根据的。历史事实证明,自明末清初以来,朝鲜移民大批

迁入我国东北,他们还与我国现有朝鲜族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二,“间岛”问题非纯属朝鲜移民所造,而是1712年穆克登奉旨查边之后,朝鲜李朝政府一直主张的土门、豆满“二江说”的继续。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断定“间岛”问题为朝鲜移民所造。其实,朝鲜移民所提出的“间岛”问题非如此简单,它是反映了18世纪以来朝鲜实学派掀起的民族主义思潮在中朝国界问题上反映的“国土观”和“民族观”。事实上,自穆克登奉旨查边后,在朝鲜朝野在“国土”问题上

一直争论不休。

第三,中国朝鲜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过程,始于1890年。对于朝鲜移民何时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学术界历来莫衷一是,有些人甚至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然而,本课题认为,1890年吉林将军铭安和帮办吴大澄奏准,规定“凡越垦韩民,薙发易服者,许其领我地照,纳我租税,一律认为入籍”,是朝鲜移民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始。清朝如同其它封建国家一样,直至1909年无“国籍法”,只要皇帝下旨就等于法律。因此,自1890年开始,朝鲜移民只要“薙发易服”,“领照纳税”,在中国可以取得

合法的地位。

第四,朝鲜移民成立日本侵略“满蒙”地区的牺牲品。1907年日本在龙井非法设立“统监府临时间岛派出所”时,就打着“保护”“间岛”朝鲜人的幌子。1909年签订“间岛协议”后,在东北各地广设日本领事馆和警察署时,也打着“保护”在满朝鲜人的旗号。日本用这种手段不仅把自己的势力扩至整个东北地区,还人为地

造成朝鲜移民与东北其它民族间的隔阂和紧张关系。

第五,朝鲜移民是开发东北水田农业的主力。在东北,渤海国灭亡后再无水稻耕作。直到19世纪后半期朝鲜移民在南满一带耕作水稻获得成功,在东北水稻有望的农业。东北各地地主积极招募擅长水田的朝鲜移民,奉天当局也设立水利局鼓励稻作。日本满铁、东拓、劝业会社等侵略机构也在开发水田,募集朝

鲜移民为其耕作水稻。结果,在东北水稻得到全面普及。

第六,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推行“满洲农业移民”过程中,朝鲜开拓民和日本开拓民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朝鲜开拓民的移民目的、数量、时机、迁入地点、管理会社等,随时受日伪政权的调控,随着日本开拓民

的需要而不断发生变化。

第七,在伪满洲国所谓“建国宣言”中提出的“民族协和”,是排人耳目的谎言。在“建国宣言”中声称,日、朝、满、蒙、汉“五族”是构成伪满洲国的“国民”,并把朝鲜人抬到仅次于日本人的社会地位,却把汉

族打入社会最底层,这是典型的挑拨民族关系的作法。

第八,抗战胜利后,东北朝鲜族尽管蒙受各种不白之冤,但是一百多万东北朝鲜族坚决留在我国东北,把中国当作自己的祖国,体现了对这片土地的浓厚感情。抗战胜利初期,东北朝鲜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当时东北地区大部分处于无政府状态,土匪到处横行,东北朝鲜族遭受空前的灾难。被抢杀者不知其数。

但是,除了一部分回到朝鲜外,大部分东北朝鲜族不忍心离开自己撒过血汗的这块土地,终于迎来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据悉,这部学术著作是孙春日教授多年来学术研究长期积累的结果。孙春日现任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延边大学“长白山学者”。同时兼任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名古屋大

学国际开发研究科客座研究员、日本亚细亚经济文化研究所学术顾问等


相关文章

  • 探索朝鲜对外合作新形式
  • 探索朝鲜对外合作新形式 在过去的朝鲜对外合作过程中,主要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现汇贸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合作.合营.这几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合作开发的项目产权都在朝鲜方面,我们只能以股份的形式持有一定的股权.而这种股权事实上 ...查看


  • 跆拳道(英文TAEKWONDAO)一种源于朝鲜半岛
  • 科学之友 FriendofScienceAmateurs2006年7月 山西省跆拳道馆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杜秀群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摘要: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对山西省跆拳道馆开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山西省 ...查看


  • (原创)朝鲜行(3)朝鲜简介及现状
  • (原创)朝鲜行(3)朝鲜简介及现状 (原创)朝鲜行(3)朝鲜简介及现状 包公开铡 朝鲜国土面积12.05万平方公里,82%为山地,只有西南部有种水稻的耕地,一年只能耕种一季.朝鲜没有石油资源,全部靠进口.2400万人口,行政区划分:道(省) ...查看


  • 民族理论与政策
  •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政府承认的民族有 56 个, 我国的少数民族呈现的是"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我国为了促进 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本文将从国家的少数民族 政策议起,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 ...查看


  • 浅析朝鲜战争与中国台湾问题
  •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2(总120期)思想理论双月刊 浅析朝鲜战争与中国台湾问题 ●陈瑞欣 (华中师范大学 摘 湖北 刘思懿 武汉 430079) 要: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战前,美国 ...查看


  • 朝核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304 杜师帅[1**********] 朝核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在地缘上,朝鲜所处的东北亚地区位置独特,居于中.美.俄.日四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危机演变至今,仍得不到妥善解决,朝核问题已超出核不扩散问题本身, ...查看


  • 朝鲜的真实现状 38图窥探朝鲜人民居家生活(图)|搜房地产资讯
  • 朝鲜的真实现状 38图窥探朝鲜人民居家生活(图) www.soufun.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10-11-26 10:34:00 来源:搜房家居网综合整理  [我要评论] [提要]2010年11月23日,韩国和朝鲜在有争议的&qu ...查看


  •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 [内容摘要] 国家利益是具有民族性的.维护这种特性是国家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国家保有凝聚力的根本性要素.在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以民族国家的身份反映意志和要求的.民族意识.民族情绪.民族意志,特别是民族利益对于国家的外交行为有着重 ...查看


  • 伊斯兰教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_金英花
  • 2009年1月第1期(总第152期) 宁夏社会科学 N o . 1. J a n . 2009 伊斯兰教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 金英花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历史上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都深受中国的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