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湘乡市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湘乡市旅游局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湘乡旅游业的亮点,是吸引长株潭城市群居民来湘乡旅游休闲的重要吸引物。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共同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格局,是我市的旅游主打产品和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之

一。因此,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近日,湘乡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发改局、地税局、卫生局、农办、水利局、工商局、电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规划局、国土局、法制办、供水管理处组成调研组,以发放问卷、座谈讨论的形式, 对我市范围内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点) 、农家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组织相关部门到长沙望城县光明村学习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旅游概念及类别

概念: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 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类别:按照乡村旅游活动的主题目标至少可以分为农家乐(这是当前乡村旅游的主体)、农村风景观光旅游、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历史文化村落和农业胜景六类;而按照乡村旅游这个活动存在的理由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景点依托型(这是主体,包括部分农家乐以外的旅游类型)、客源地依托型(如大部分农家乐)和混合型(即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征)三类。

按主题目标分类,能从发展阶段、产业特点、地区分布、吸引劳动力特点、游客消费模式和游客结构等多方面细致描述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是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类型,是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基本形式,也是现阶段最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游。 二、湘乡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市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乡村旅游,是我市较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能够营造出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是实实在在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项目。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乡村旅

游是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和农业自然资源的新利用,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猪的生产以及外出打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改变现有收入的来源渠道,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拉动经济的增长。

(三)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湘乡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区(点)是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是现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乡村旅游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区(点)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湘乡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发展乡村旅游是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我市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现有的乡村旅游区(点) ,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原生态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将会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一个主打产品之一,和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形成互补,成为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外部交通和区位优势

我市距省会长沙约100km ,距株洲约80km ,距湘潭城区

40km ,距韶山仅22km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湘乡市将成为“三市一体化”的卫星城市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内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中心的优越条件,区域内客源市场很大。同时,我市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范畴,湘黔铁路、洛湛铁路、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规划和建设中的沪昆高铁、宁乡灰汤—虞唐、韶山—湘乡、湘潭易俗河—湘乡、209省道湘乡段、长花灰韶高等级公路湘乡段将构成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地缘文化优势

我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有难得的红色旅游资源、宝贵的名人资源、独有的湘军文化资源、少有的佛文化资源和珍贵的古城资源,而我市乡村旅游区(点)大都在这些人文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周边,使我市乡村旅游区(点)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农业产业和山水资源优势

湘乡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涟水中游,是湘潭市两个农业大县之一,面积2012平方公里,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辖3乡15镇4个办事处,708个行政村、47个社区居委会,8102个村民小组,225493户农业户,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水田56.4万亩,旱土5.6万亩,有林地138万亩,放养水面14.28万亩。

鱼米之乡,山地和水库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开发。

褒忠山、韶峰山、东台山等山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涟水河、韶山灌区、水府庙水库等水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4、人力资源优势

湘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润使湘乡人具备了“有血性、讲义气、勤奋务实”的人文精神,湘乡人能吃苦、霸得蛮,战争时期能打仗,和平年代会读书、会做官、会经商,同样也会发展乡村旅游,湘乡作为一个县级市有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就是最好的证明。

湘乡历来重视教育,东山学校、湘乡一中、二中等优势教育资源是优势人力资源的源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智力支撑。

(二)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起步早,自发建,起点越来越高。

我市乡村旅游从农家乐起源,明月山庄、龙溪山庄于2001年前开发,是湘潭市和湖南省最早的一批农家乐,益阳的花乡家乐是在明月山庄学习取经后开发的。2004—2005年是湘乡和湘潭市农家乐开发的高峰,都是农民自发投资建设和经营。2007—2008年以茅浒水乡为代表的生态休闲型乡村旅游点拉开了我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序幕,茅浒水乡还因其原生态的山水环境、绿色生态的经营理念而成为湖南省首家生态休闲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共有茅浒水乡度假村、明月山庄两家“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山水人家休闲农庄、起凤山庄、龙生龙和生态庄园三家“湖南省四星级

乡村旅游区(点)”和其他大大小小的农家乐近20家。

2、靠山水,近城郊,特色立足生态化。

我市乡村旅游主要有两类:一是景区依托型,如龙溪山庄、水云山庄就是依托水府旅游区开发的。二是城郊依托型,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城郊农业为资源依托,以城市居民为客源,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项目发展保障,如茅浒水乡、明月山庄、山水人家、龙生龙和、起凤山庄等。这两类乡村旅游都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长株潭城市群的游客,并因此成为湘潭市乡村旅游的龙头。

3、小投入,大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市乡村旅游从小投入的农家乐逐步发展为大投资的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点。明月山庄、山水人家等从农家乐起步的乡村旅游点都是利用自有的住房来经营的,从小投入起步。龙溪山庄、水云山庄、茅浒水乡则是完全为了经营乡村旅游,择地大投入而建,龙生龙和、起凤山庄的经营业主则是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发展前景后从其他行业转型投资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1、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调,品位较低。我市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但“农”和“乐”并不突出,有的地方乡村旅游虽然开发多年,但是起点不高,进步不大,经营模式单一,以提供乡土特色风味餐为主要收入来源,娱乐活动以棋牌为主,感觉就是城里的活动搬到了农村,其他如体验式、参与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很少,也没有通过吃、

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融合发展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

2、乡村旅游经营、开发和管理比较混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多,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离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市乡村旅游项目有90%是“农家乐”项目,虽然,张江村农家乐已呈带状发展,但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营销,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意识比较强,各自为政,没有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良性发展道路,不知道如何做特色、创品牌,还处于低水平的相互模仿和价格竞争阶段。

3、乡村旅游的开发普遍缺乏规划,盲目建设。一是许多乡村旅游项目都是跟风盲目上马,开发中城市化倾向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建筑风格和装饰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脱离了乡村旅游的本意。二是盲目的扩建,一户农家乐内房物的建筑风格不一致,攀大攀洋之风不仅影响了乡村景观,还存在不少环保、消防、游览安全等方面的隐患。三是没有专业的旅游规划,没有提炼和培育企业文化,没有实实在在的农业产业支撑,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

4、乡村旅游人才匮乏,难以走上规模化、品牌化的良性发展道路。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矛盾逐渐凸现

出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不知道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延长游客在乡村的停留时间来增加收入;二是疏于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不高,或是有热情但服务技能欠缺,低水平的服务带来的往往是低收入的回报;三是由于经营和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和生活习惯,清洁和环保意识不强,不仅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与污水垃圾治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垃圾堆积,环境受到污染。

5、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我市乡村旅游完全是自发式地发展起来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只是通过评选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力度不大,导致我市乡村旅游无规划、无序、低水平发展。因目前农家乐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规定: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湖南省委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湘发

[2007]13号文件也规定:旅游饭店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的同等水、电、气价格。但我市相关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上面文件精神来操作。如明月山庄、山水人家等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用电费用是按照60%的商业用电与40%的农业用电的方式收取,没有享受到优惠的用电政策。

6、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道路建设、用电保障、环境卫生、规范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道路建设方面:有一部分乡村旅游区(点) 的可进入性不强,狭窄的乡村公路,小车不好会车,旅游大巴也不好进入; 用电保障方面:水府旅游区周边的龙溪山庄和水云山庄等几家农家乐,经常受到停电和电压不稳的困扰,致使无法正常经营,经营户也因此不敢加大投入来提质扩容;旅游环境方面: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虽然乡村旅游区(点)和农家乐经营业主已经注意周边环境卫生的改善,但一些没有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标识系统方面: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各乡村旅游区(点) 和农家乐普遍缺乏规范的引导标示和指示牌。

7、乡村旅游点受土地和资金的制约,难以扩大规模,承载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从我们调研的几家来看,都有扩大发展的意愿,但在现行金融体制下大部份乡村旅游经营者没有有效的资信证明,房屋和农用地都不能用作抵押,贷不到款。而流转来的土地不能作为质押,经营也不能在上面建永久性建筑。因此,我市乡村旅游点很难扩大规模,真正实现提质扩容和转型。

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促进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1.形成共识,群策群力。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

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农民利益和农村集体利益。建议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乡镇要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战略的高度出发,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明确目标责任,制定措施,在有条件的村(镇)建立乡村旅游示范点,从人、财、物等方面帮扶示范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旅游村(镇)。

2.示范带动,积极推进。要结合东山新城开发、棋梓桥生态水泥城建设、啤酒城建设等“两型社会”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综合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确定几个示范点,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实施三个三年计划,以三年为期,每期重点扶持几个点,抓好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东山新城和水府旅游区开发牵涉到大批的拆迁户,如何为失去土地或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农民打造造血功能即更好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政府在拆迁之前要为农民规划好的。将水府旅游区内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不影响景观的地方,依山傍水打造移民新农村建设旅游安臵街区(村落),在大东山旅游区内沿韶山灌区南灌渠规划乡村旅游休闲带,以优惠政策引领农民主动搬迁。近三年重点打造张江乡村旅游示范村、韶山灌渠乡村旅游风情带(东山新城移民

乡村旅游带)、水府移民安臵旅游休闲示范村。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镇)建设旅游专业村(镇),充分调动各地和农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导向性投入,重点支持乡村旅游规划、人才培训、市场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

3、政策资金,双轮驱动。出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制订发展乡村旅游的奖励和扶持政策,财政安排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贷款贴息补助、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乡村旅游管理培训、乡村旅游规划编制,鼓励和引导有资金实力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大、中型国营企业开发像湘乡茅浒水乡假村那样高起点的乡村旅游项目,提高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机制,通过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采取政府﹢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城市居民来乡村联排建房、引进担保公司等方式努力破解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和土地等瓶颈问题。

4、多元参与,和谐共赢。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上,我市要逐步由单一的经营主体向多元参与的经营主体转变,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好湘乡活跃的民间资本,着力形成多元化业态结构,实现错位发展,以农家乐聚落集群、特色农业园、休闲农庄、乡村音乐酒巴、乡村旅游风情街等多样性旅游产品适应多层次消费

需求。

(二)精心规划,强化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1.为了促进我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克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低水平、同质化等问题,应按照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三结合”的原则,加强规划,科学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我市乡村旅游点正处于连点成线、成片阶段,应迅速编制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产业分带、功能分区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考虑在乡村旅游发展比较集中的区域例如张江村,借鉴光明村的经验,实施规划先行战略,由村为主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或是张江村乡村旅游的建设规划,按照财政拿大头,农户出小头的方式,整体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也要启动乡村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把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促进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在农用地上种植各种花卉、水果等高效农作物,确保乡村的田野上一年四季都是景观,一年四季都能提供让游客参与的作物采摘产品,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把游客的消费从餐桌引向体验性活动中来,增加乡村旅游的收益。

2.通过规划引领,我市要重点发展五个乡村旅游板块。一是大东山旅游区内的灌渠生态休闲旅游带,和东山学校旧址、励志论坛等红色旅游景点形成红绿相交,共同发展的格

局;二是做好湖南水府旅游区乡村旅游板块,以独特的水乡、湿地的乡村旅游丰富水府旅游区的内容;三是开发龙洞乡村旅游板块,以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对接韶山旅游市场;四是开发长江水库乡村旅游,服务和对接宁乡灰汤温泉旅游;五是开发壶天合东水库乡村旅游,以古镇、古民居吸引娄底市民休闲旅游。

3.要结合涟水河生态循环带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建设好二大桥到电站大桥的涟水河风光带,扩宽道路,美化、亮化沿线的村居民宅及庭院,打造一条观看原生态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道路;规划建设好东山大桥至洙津渡的连水河风光带美化、亮化建设,平整沿线的山地、荒地,打造滨河田园农庄,开创乡村旅游新业态。

(三)夯实基础,改善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发展。

1.加强道路及交通标志建设。交通和公路部门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乡村旅游交通网络,优先改扩建从各交通干道通往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四、五星级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和外部旅游交通标识。

2.加强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统一规划旅游标识系统,交通和旅游部门共同指导乡村旅游点做好旅游交通标识和引导标志,规划和建设好乡村旅游点生态停车场和绿色环保客运系统。

3.加强乡村旅游点环境的净化、美化工程。环保局要制定乡村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经营户做好污水排放、垃圾分类处理,旅游局指导乡村旅游经营户设计、制作和安装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方便实用的垃圾桶或垃圾箱,在乡村旅游点成片成带的地区建设一个积压式的垃圾收集站,帮助三星级以上农家乐建污水处理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设、规划、旅游和文化部门要确定几种有湘乡本地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通过统一规划,采取穿衣戴帽等形式营造新的乡村旅游景观;林业部门要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点进行林相改造,既要做到四季有花香,又要保护好乡村旅游点周边的原生态环境。

4.加强水、电、通讯和信息等设施建设。市、县水利部门要保障乡村旅游点用水需求。电力部门要确保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用电需要和安全,在电力紧张时优先保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的供电。通讯、广电部门要实现乡村旅游点信号和电视全覆盖。成片成带的乡村旅游带要做好供电用电规划。

(四)打造精品,提高效益,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

目前,我市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突出乡村旅游的特色,做足“农”字文章。要充分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全面展示与其紧密

相关的农耕、农作、农事文化,让游客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要在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方面大做文章。要设计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的多样化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的打造精品,提高效益。

1.在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如茅浒水乡、水府旅游区可打造湘军水师体验式旅游项目,在旅游项目设计上大力发展会议旅游和可参与性的水上游乐、游泳、野外拓展、野外CS 等特色旅游项目;茅浒水乡、明月山庄可打造婚庆旅游项目;东山大桥—洙津渡可结合土地平整工作建滨水休闲农庄的。

2.在乡村旅游购物方面,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经营。倡导和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采取政府﹢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湘乡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购物商店,不断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3.在饮食文化方面. 要突出传统地方特色菜、农家菜,通过旅游传播湘乡的饮食文化。如湘乡的蛋糕席、水府的鱼宴都是湘乡特色化餐饮,相关部门可加强引导,配合规模化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改善餐饮环境和规模化、集群

式经营,打造成湖南省有区域特色的饮食品牌。

4.推行绿色经营模式。我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要强化“乡土性、参与性、休闲性、自然性”的特点,要深化利用地方乡土资源,营造特色服务品牌和形象,增强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力。要警惕乡村旅游城市化带来的不必要的乡村旅游资本成本和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五)培养龙头,壮大主体,促进乡村旅游高品质发展。

1.在三年内有计划培育3—5个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政策、资金和宣传向龙头企业倾斜,鼓励龙头企业提质扩容,延伸产业链,增强乡村旅游的带动功能。

2.引导其他有资金和社会资源的企业投资乡村旅游,丰富我市乡村旅游内容,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如可鼓励怀祺制革、华龙米业等企业结合其相关产业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产品,鼓励和引导华泰、龙宾等星级旅游饭店通过建立自己的绿色环保蔬菜基地打造集观光、采摘和科普于一体的基地农庄,延伸酒店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六)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1.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通过送教上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造就一批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2.加强乡村旅游镇(村)干部培训。重点加强对东山新城、东郊乡、棋梓镇、毛田镇、龙洞乡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文化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相关镇(村)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镇(村)领导干部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

3、依托乡村旅游协会或是合作社,聘请省内外知名旅游专家,组建我市乡村旅游研究中心,组织乡村旅游论坛,强化我市乡村旅游技术和智力支撑。

(七)加强促销,拓展市场,着力向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

1.制定乡村旅游促销方案。重点是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与包装,帮助乡村旅游企业设计和提升服务产品形象。通过举办东山励志文化节、水府水节等活动,逐步树立起独特的“修身齐家”乐活乡村旅游形象。加强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会展宣传,采取邀请旅行社踩线和走访高校、大型企业等方式在长株潭城市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乡村旅游宣传活动。

2.加强与旅行社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湘乡市东台山重阳登高”、“千古湘乡一日游”和“寻找湘军”等活动,并在主要客源地设立营销网络,广泛开展信息交流与区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拓宽我市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加快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3.针对乡村旅游自驾游客人多的特点,一是建立乡村旅游网上超市,坚持联合促销,捆绑促销。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将乡村旅游点和周边旅游景点、公共文化设施捆绑营销,打造成不同的产品,制造市场、吸引游客;二是建立乡村旅游的公共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在潭邵高速水府收费站发放水府旅游区乡村旅游点信息资料,在湘乡高速出口设湘乡市乡村旅游导览图,加强高速出口至东山大桥、二大桥的乡村旅游外部引导标识建设。

(八)整章建制,规范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

1.乡村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湘乡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组织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监督乡村旅游规划的实施,引导乡村旅游朝着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成立乡村旅游协会,由协会组织乡村旅游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协会负责具体实施湘乡旅游规划,负责行业自律和对接相关行业管理部门。

3.建立乡村旅游诚信经营体系,每年对乡村旅游经营点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并进行公示,促进乡村旅游经营户提高服务水平。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有需求、有市场、有动力、有推力,我市还有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相信在湘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村旅游业发展大

局,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市的乡村旅游业一定会迎来一个跳跃式的发展,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湘乡市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湘乡市旅游局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湘乡旅游业的亮点,是吸引长株潭城市群居民来湘乡旅游休闲的重要吸引物。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共同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格局,是我市的旅游主打产品和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之

一。因此,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近日,湘乡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发改局、地税局、卫生局、农办、水利局、工商局、电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规划局、国土局、法制办、供水管理处组成调研组,以发放问卷、座谈讨论的形式, 对我市范围内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点) 、农家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组织相关部门到长沙望城县光明村学习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旅游概念及类别

概念: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 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类别:按照乡村旅游活动的主题目标至少可以分为农家乐(这是当前乡村旅游的主体)、农村风景观光旅游、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历史文化村落和农业胜景六类;而按照乡村旅游这个活动存在的理由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景点依托型(这是主体,包括部分农家乐以外的旅游类型)、客源地依托型(如大部分农家乐)和混合型(即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征)三类。

按主题目标分类,能从发展阶段、产业特点、地区分布、吸引劳动力特点、游客消费模式和游客结构等多方面细致描述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是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类型,是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基本形式,也是现阶段最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游。 二、湘乡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市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乡村旅游,是我市较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减轻和缓解了城市过分拥挤的现象,能够营造出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是实实在在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项目。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乡村旅

游是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和农业自然资源的新利用,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猪的生产以及外出打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改变现有收入的来源渠道,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拉动经济的增长。

(三)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湘乡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区(点)是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是现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乡村旅游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区(点)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湘乡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发展乡村旅游是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我市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现有的乡村旅游区(点) ,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原生态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将会成为我市旅游产业一个主打产品之一,和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形成互补,成为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外部交通和区位优势

我市距省会长沙约100km ,距株洲约80km ,距湘潭城区

40km ,距韶山仅22km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湘乡市将成为“三市一体化”的卫星城市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内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中心的优越条件,区域内客源市场很大。同时,我市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范畴,湘黔铁路、洛湛铁路、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规划和建设中的沪昆高铁、宁乡灰汤—虞唐、韶山—湘乡、湘潭易俗河—湘乡、209省道湘乡段、长花灰韶高等级公路湘乡段将构成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地缘文化优势

我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有难得的红色旅游资源、宝贵的名人资源、独有的湘军文化资源、少有的佛文化资源和珍贵的古城资源,而我市乡村旅游区(点)大都在这些人文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周边,使我市乡村旅游区(点)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农业产业和山水资源优势

湘乡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涟水中游,是湘潭市两个农业大县之一,面积2012平方公里,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辖3乡15镇4个办事处,708个行政村、47个社区居委会,8102个村民小组,225493户农业户,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水田56.4万亩,旱土5.6万亩,有林地138万亩,放养水面14.28万亩。

鱼米之乡,山地和水库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开发。

褒忠山、韶峰山、东台山等山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涟水河、韶山灌区、水府庙水库等水体资源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4、人力资源优势

湘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润使湘乡人具备了“有血性、讲义气、勤奋务实”的人文精神,湘乡人能吃苦、霸得蛮,战争时期能打仗,和平年代会读书、会做官、会经商,同样也会发展乡村旅游,湘乡作为一个县级市有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就是最好的证明。

湘乡历来重视教育,东山学校、湘乡一中、二中等优势教育资源是优势人力资源的源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智力支撑。

(二)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起步早,自发建,起点越来越高。

我市乡村旅游从农家乐起源,明月山庄、龙溪山庄于2001年前开发,是湘潭市和湖南省最早的一批农家乐,益阳的花乡家乐是在明月山庄学习取经后开发的。2004—2005年是湘乡和湘潭市农家乐开发的高峰,都是农民自发投资建设和经营。2007—2008年以茅浒水乡为代表的生态休闲型乡村旅游点拉开了我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序幕,茅浒水乡还因其原生态的山水环境、绿色生态的经营理念而成为湖南省首家生态休闲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共有茅浒水乡度假村、明月山庄两家“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山水人家休闲农庄、起凤山庄、龙生龙和生态庄园三家“湖南省四星级

乡村旅游区(点)”和其他大大小小的农家乐近20家。

2、靠山水,近城郊,特色立足生态化。

我市乡村旅游主要有两类:一是景区依托型,如龙溪山庄、水云山庄就是依托水府旅游区开发的。二是城郊依托型,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城郊农业为资源依托,以城市居民为客源,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项目发展保障,如茅浒水乡、明月山庄、山水人家、龙生龙和、起凤山庄等。这两类乡村旅游都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长株潭城市群的游客,并因此成为湘潭市乡村旅游的龙头。

3、小投入,大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市乡村旅游从小投入的农家乐逐步发展为大投资的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点。明月山庄、山水人家等从农家乐起步的乡村旅游点都是利用自有的住房来经营的,从小投入起步。龙溪山庄、水云山庄、茅浒水乡则是完全为了经营乡村旅游,择地大投入而建,龙生龙和、起凤山庄的经营业主则是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发展前景后从其他行业转型投资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1、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调,品位较低。我市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但“农”和“乐”并不突出,有的地方乡村旅游虽然开发多年,但是起点不高,进步不大,经营模式单一,以提供乡土特色风味餐为主要收入来源,娱乐活动以棋牌为主,感觉就是城里的活动搬到了农村,其他如体验式、参与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很少,也没有通过吃、

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融合发展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

2、乡村旅游经营、开发和管理比较混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多,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离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市乡村旅游项目有90%是“农家乐”项目,虽然,张江村农家乐已呈带状发展,但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营销,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意识比较强,各自为政,没有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良性发展道路,不知道如何做特色、创品牌,还处于低水平的相互模仿和价格竞争阶段。

3、乡村旅游的开发普遍缺乏规划,盲目建设。一是许多乡村旅游项目都是跟风盲目上马,开发中城市化倾向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建筑风格和装饰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脱离了乡村旅游的本意。二是盲目的扩建,一户农家乐内房物的建筑风格不一致,攀大攀洋之风不仅影响了乡村景观,还存在不少环保、消防、游览安全等方面的隐患。三是没有专业的旅游规划,没有提炼和培育企业文化,没有实实在在的农业产业支撑,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

4、乡村旅游人才匮乏,难以走上规模化、品牌化的良性发展道路。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矛盾逐渐凸现

出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不知道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延长游客在乡村的停留时间来增加收入;二是疏于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不高,或是有热情但服务技能欠缺,低水平的服务带来的往往是低收入的回报;三是由于经营和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和生活习惯,清洁和环保意识不强,不仅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与污水垃圾治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垃圾堆积,环境受到污染。

5、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我市乡村旅游完全是自发式地发展起来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只是通过评选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管理力度不大,导致我市乡村旅游无规划、无序、低水平发展。因目前农家乐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低,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规定: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湖南省委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湘发

[2007]13号文件也规定:旅游饭店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的同等水、电、气价格。但我市相关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上面文件精神来操作。如明月山庄、山水人家等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用电费用是按照60%的商业用电与40%的农业用电的方式收取,没有享受到优惠的用电政策。

6、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道路建设、用电保障、环境卫生、规范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道路建设方面:有一部分乡村旅游区(点) 的可进入性不强,狭窄的乡村公路,小车不好会车,旅游大巴也不好进入; 用电保障方面:水府旅游区周边的龙溪山庄和水云山庄等几家农家乐,经常受到停电和电压不稳的困扰,致使无法正常经营,经营户也因此不敢加大投入来提质扩容;旅游环境方面: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虽然乡村旅游区(点)和农家乐经营业主已经注意周边环境卫生的改善,但一些没有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仍然维持原有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标识系统方面: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各乡村旅游区(点) 和农家乐普遍缺乏规范的引导标示和指示牌。

7、乡村旅游点受土地和资金的制约,难以扩大规模,承载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从我们调研的几家来看,都有扩大发展的意愿,但在现行金融体制下大部份乡村旅游经营者没有有效的资信证明,房屋和农用地都不能用作抵押,贷不到款。而流转来的土地不能作为质押,经营也不能在上面建永久性建筑。因此,我市乡村旅游点很难扩大规模,真正实现提质扩容和转型。

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促进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1.形成共识,群策群力。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

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农民利益和农村集体利益。建议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乡镇要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战略的高度出发,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明确目标责任,制定措施,在有条件的村(镇)建立乡村旅游示范点,从人、财、物等方面帮扶示范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旅游村(镇)。

2.示范带动,积极推进。要结合东山新城开发、棋梓桥生态水泥城建设、啤酒城建设等“两型社会”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综合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确定几个示范点,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实施三个三年计划,以三年为期,每期重点扶持几个点,抓好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东山新城和水府旅游区开发牵涉到大批的拆迁户,如何为失去土地或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农民打造造血功能即更好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政府在拆迁之前要为农民规划好的。将水府旅游区内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不影响景观的地方,依山傍水打造移民新农村建设旅游安臵街区(村落),在大东山旅游区内沿韶山灌区南灌渠规划乡村旅游休闲带,以优惠政策引领农民主动搬迁。近三年重点打造张江乡村旅游示范村、韶山灌渠乡村旅游风情带(东山新城移民

乡村旅游带)、水府移民安臵旅游休闲示范村。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镇)建设旅游专业村(镇),充分调动各地和农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导向性投入,重点支持乡村旅游规划、人才培训、市场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

3、政策资金,双轮驱动。出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制订发展乡村旅游的奖励和扶持政策,财政安排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贷款贴息补助、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乡村旅游管理培训、乡村旅游规划编制,鼓励和引导有资金实力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大、中型国营企业开发像湘乡茅浒水乡假村那样高起点的乡村旅游项目,提高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机制,通过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采取政府﹢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城市居民来乡村联排建房、引进担保公司等方式努力破解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和土地等瓶颈问题。

4、多元参与,和谐共赢。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上,我市要逐步由单一的经营主体向多元参与的经营主体转变,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好湘乡活跃的民间资本,着力形成多元化业态结构,实现错位发展,以农家乐聚落集群、特色农业园、休闲农庄、乡村音乐酒巴、乡村旅游风情街等多样性旅游产品适应多层次消费

需求。

(二)精心规划,强化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1.为了促进我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克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低水平、同质化等问题,应按照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三结合”的原则,加强规划,科学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我市乡村旅游点正处于连点成线、成片阶段,应迅速编制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产业分带、功能分区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考虑在乡村旅游发展比较集中的区域例如张江村,借鉴光明村的经验,实施规划先行战略,由村为主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或是张江村乡村旅游的建设规划,按照财政拿大头,农户出小头的方式,整体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也要启动乡村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把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促进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在农用地上种植各种花卉、水果等高效农作物,确保乡村的田野上一年四季都是景观,一年四季都能提供让游客参与的作物采摘产品,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把游客的消费从餐桌引向体验性活动中来,增加乡村旅游的收益。

2.通过规划引领,我市要重点发展五个乡村旅游板块。一是大东山旅游区内的灌渠生态休闲旅游带,和东山学校旧址、励志论坛等红色旅游景点形成红绿相交,共同发展的格

局;二是做好湖南水府旅游区乡村旅游板块,以独特的水乡、湿地的乡村旅游丰富水府旅游区的内容;三是开发龙洞乡村旅游板块,以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对接韶山旅游市场;四是开发长江水库乡村旅游,服务和对接宁乡灰汤温泉旅游;五是开发壶天合东水库乡村旅游,以古镇、古民居吸引娄底市民休闲旅游。

3.要结合涟水河生态循环带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建设好二大桥到电站大桥的涟水河风光带,扩宽道路,美化、亮化沿线的村居民宅及庭院,打造一条观看原生态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道路;规划建设好东山大桥至洙津渡的连水河风光带美化、亮化建设,平整沿线的山地、荒地,打造滨河田园农庄,开创乡村旅游新业态。

(三)夯实基础,改善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发展。

1.加强道路及交通标志建设。交通和公路部门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乡村旅游交通网络,优先改扩建从各交通干道通往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四、五星级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和外部旅游交通标识。

2.加强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统一规划旅游标识系统,交通和旅游部门共同指导乡村旅游点做好旅游交通标识和引导标志,规划和建设好乡村旅游点生态停车场和绿色环保客运系统。

3.加强乡村旅游点环境的净化、美化工程。环保局要制定乡村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经营户做好污水排放、垃圾分类处理,旅游局指导乡村旅游经营户设计、制作和安装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方便实用的垃圾桶或垃圾箱,在乡村旅游点成片成带的地区建设一个积压式的垃圾收集站,帮助三星级以上农家乐建污水处理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设、规划、旅游和文化部门要确定几种有湘乡本地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通过统一规划,采取穿衣戴帽等形式营造新的乡村旅游景观;林业部门要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点进行林相改造,既要做到四季有花香,又要保护好乡村旅游点周边的原生态环境。

4.加强水、电、通讯和信息等设施建设。市、县水利部门要保障乡村旅游点用水需求。电力部门要确保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用电需要和安全,在电力紧张时优先保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的供电。通讯、广电部门要实现乡村旅游点信号和电视全覆盖。成片成带的乡村旅游带要做好供电用电规划。

(四)打造精品,提高效益,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

目前,我市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突出乡村旅游的特色,做足“农”字文章。要充分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全面展示与其紧密

相关的农耕、农作、农事文化,让游客感受到农家的淳朴、热情和温馨。要在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方面大做文章。要设计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的多样化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的打造精品,提高效益。

1.在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如茅浒水乡、水府旅游区可打造湘军水师体验式旅游项目,在旅游项目设计上大力发展会议旅游和可参与性的水上游乐、游泳、野外拓展、野外CS 等特色旅游项目;茅浒水乡、明月山庄可打造婚庆旅游项目;东山大桥—洙津渡可结合土地平整工作建滨水休闲农庄的。

2.在乡村旅游购物方面,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经营。倡导和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采取政府﹢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湘乡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购物商店,不断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3.在饮食文化方面. 要突出传统地方特色菜、农家菜,通过旅游传播湘乡的饮食文化。如湘乡的蛋糕席、水府的鱼宴都是湘乡特色化餐饮,相关部门可加强引导,配合规模化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改善餐饮环境和规模化、集群

式经营,打造成湖南省有区域特色的饮食品牌。

4.推行绿色经营模式。我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要强化“乡土性、参与性、休闲性、自然性”的特点,要深化利用地方乡土资源,营造特色服务品牌和形象,增强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力。要警惕乡村旅游城市化带来的不必要的乡村旅游资本成本和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五)培养龙头,壮大主体,促进乡村旅游高品质发展。

1.在三年内有计划培育3—5个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政策、资金和宣传向龙头企业倾斜,鼓励龙头企业提质扩容,延伸产业链,增强乡村旅游的带动功能。

2.引导其他有资金和社会资源的企业投资乡村旅游,丰富我市乡村旅游内容,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如可鼓励怀祺制革、华龙米业等企业结合其相关产业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产品,鼓励和引导华泰、龙宾等星级旅游饭店通过建立自己的绿色环保蔬菜基地打造集观光、采摘和科普于一体的基地农庄,延伸酒店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六)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1.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通过送教上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造就一批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2.加强乡村旅游镇(村)干部培训。重点加强对东山新城、东郊乡、棋梓镇、毛田镇、龙洞乡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文化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相关镇(村)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镇(村)领导干部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

3、依托乡村旅游协会或是合作社,聘请省内外知名旅游专家,组建我市乡村旅游研究中心,组织乡村旅游论坛,强化我市乡村旅游技术和智力支撑。

(七)加强促销,拓展市场,着力向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

1.制定乡村旅游促销方案。重点是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与包装,帮助乡村旅游企业设计和提升服务产品形象。通过举办东山励志文化节、水府水节等活动,逐步树立起独特的“修身齐家”乐活乡村旅游形象。加强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会展宣传,采取邀请旅行社踩线和走访高校、大型企业等方式在长株潭城市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乡村旅游宣传活动。

2.加强与旅行社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湘乡市东台山重阳登高”、“千古湘乡一日游”和“寻找湘军”等活动,并在主要客源地设立营销网络,广泛开展信息交流与区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拓宽我市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加快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3.针对乡村旅游自驾游客人多的特点,一是建立乡村旅游网上超市,坚持联合促销,捆绑促销。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将乡村旅游点和周边旅游景点、公共文化设施捆绑营销,打造成不同的产品,制造市场、吸引游客;二是建立乡村旅游的公共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在潭邵高速水府收费站发放水府旅游区乡村旅游点信息资料,在湘乡高速出口设湘乡市乡村旅游导览图,加强高速出口至东山大桥、二大桥的乡村旅游外部引导标识建设。

(八)整章建制,规范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

1.乡村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湘乡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组织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监督乡村旅游规划的实施,引导乡村旅游朝着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成立乡村旅游协会,由协会组织乡村旅游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协会负责具体实施湘乡旅游规划,负责行业自律和对接相关行业管理部门。

3.建立乡村旅游诚信经营体系,每年对乡村旅游经营点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并进行公示,促进乡村旅游经营户提高服务水平。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有需求、有市场、有动力、有推力,我市还有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相信在湘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乡村旅游业发展大

局,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市的乡村旅游业一定会迎来一个跳跃式的发展,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章

  • 渔业养殖创业计划书 (6000字)
  • 玫瑰园生态养殖创业计划书 姓名: 地址:河南省 行业:养殖.餐饮 时间:2001年1月6日 一.绪论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鱼类作为营养丰富的食品已开始广泛进入平常百姓的餐桌,目前在我国鱼类产品的日人均消 ...查看


  • 新乡市历史文化概况
  • 新乡市历史文化概况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与煤城鹤壁.古都安阳毗邻:西连煤城焦作,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河南第三大城市,是豫北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中原城市群城市之一.新乡市区人口120万,建成区1 ...查看


  • 新乡市农家乐市场调查报告
  • 新乡市农家乐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中商产业研究院 ASKCI Consulting CO.,LTD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是国内领先的产业研究咨询服务机构 ...查看


  • [休闲健身娱乐项目可行性报告]
  • 休闲健身娱乐中心项目 可行性报告 原著:新乡市凤泉区旅游生态度假区管委会办公室 张永强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休闲健身娱乐中心项目. 2.项目建设规模:年接待人数15万人. 3.项目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5000.00万元人民币. 4 ...查看


  •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二
  • 同志们: 新年伊始,市委就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态度和决心.全市上下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委.XX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一.关于2012年经济工作 前 ...查看


  • 中国式扶贫的河南大考
  • 中国式扶贫的河南大考 "扶贫"如今成了河南的热词,也成了河南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因为扶贫是一个撬杠,能带动很多资产.资本的投入.不要把扶贫看成一个负担,这是实现中原崛起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省.市.县.乡 ...查看


  • 萍乡市林业局确定2010年工作目标和重点
  • 2010年02月03日 近日,萍乡市林业局确定了2010年工作目标和重点.总体目标要求是: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继续紧紧围绕"建设生态萍乡.造福全市人民"的目标,增强全系统干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 ...查看


  •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资环
  •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1.目的与基本要求 1.1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基本要求是通过该课程教学,能够将所学的城市规划原理和各专业规划知识运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掌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内容.程序与方法. 1.2该课程 ...查看


  • 中国最美城市
  •  [转] 中国一定要去的9个小城. 中国一定要去的9个小城. 如果有一天,背着双肩包.牵着恋人的手,向着宁静优美的小城出发,远离一切 ... 1.中国最美的地方--乌镇 地理位置:地处浙江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 必去理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