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例选登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湘教版)
●杜海霞/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324000)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Ⅱ“人口与环境”中承上启下的内容。本单
“地球上元第一节教材着重介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态势,为
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埋下伏笔,第二节在解决“地球上能容纳
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以及人口多少人口”
合理容量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产生矛盾时,怎样解决就是后面两节课的内容———人口迁移和地域文化与人口。所以这一节是承上一节的问题启下一节的解决方法。因此教材对从人口合理容量提出的前提到人口合理容量的限制因素,最后引出人口合理容量
逐步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的概念,层层递进、
和看待人口合理容量。概括来讲,本课由“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口容量)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两人”
部分内容组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难点: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容量的自身特点。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投影展示】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28°S和108°W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千米2,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饶的土地。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增长,大约在1680年人口膨胀到8000~20000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1700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2000人左右。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对人口增长态势和自然资源分类及资源开
发中面临的问题等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人口容量、人口合
而概念的理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这些专业词汇是第一次接触。
解是本节知识的重点也是起点,教材中人口爆炸和环境的限制性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完成,而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环境承载力等问题应逐步分析引导学生学习,重点讲解。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理解环境承
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区别;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和复活节岛案例分析,掌握人口爆炸的事实和环境的限制性;通过阅读材料和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
量并不高。②在现代家庭和社会观念下,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完善的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出生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较低。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影响出生率的变化。三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死亡率维持在极高的水平;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死亡率比较低,但因老年人口比重高,死亡率往往也比较高。
(大屏幕视频播放)2050年人口展望。
【新课小结】
(1)在地图中寻找复活节岛,看看它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
能为人类提供哪些资源?
(2)拉帕努伊人口数量是如何变化的?(3)拉帕努伊人口数量为什么变化?(4)复活节岛的人口数量变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资源的承载量,最【教师总结】人口超过了一个地区环境、
【课后探究】
!!!!!!!!!!!!!!!!!!!!!!!!!!!!!!!!!!!!!!!!!!!!!!!!!
(1)查找本地(桑植县)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完成下表,根
据数据绘制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并预测今后人口的增长趋势。
第一次普查第二次普查第三次普查第四次普查第五次普查(1953年)
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按照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来划分的,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是形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原因。
20(2)思考以下标语反映什么人口问题?讨论这种问题会带
来什么不良后果?
“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关心女孩成长,树立文、明新风”。▲
41
教例选登
后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一个岛屿是这样,对于地球呢?这个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岛,又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10亿”人口【投影展示】展示人口急剧增长的漫画和世界
年表。
看过这些漫画和图表后,结合书中P10~P13内容,请同学们
思考如下问题。分组讨论、(1)漫画和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2)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需要什么来维持日常生活,或者需要消耗什么来满足人类需要?
(3)像漫画中体现出的这种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后果?(4)类比地球现在的状态,你想给人类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畅所欲言)
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据预测,下【教师总结】近几千年来,
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而每个人要想生存下去,都要依存于一定的环境,要消耗自然资源。人越多,消耗的资源也就越多。而地球这个大环境中的资源(空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自然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如果不控制人
生活方式,地球将成为茫茫宇宙中口规模和调整人类的生产、
的一个“复活节岛”。因此人类在寻求各种方法来使人类生活得
更安逸,使地球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人类首先从理论中更美好、
来研究一个地区可以容纳的人口数量。
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
不同时期、不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作用下,环境承载力也是不同的。
知识运用拓展
【投影展示】
案例1: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
基础概念解析
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其表面环境是有限的,能供养
的人口数量也是有限的,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状态,地球能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地球能容纳多少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空间有多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开始备受人们的关注。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P15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人口容量?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3)什么是环境承载力?(4)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有什么差别?【学生回答】略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教师总结】(1
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生态能供养多少人,而不是一个地区有多大的空间,有多少人的立足之地。人口容量中“最”字的出现,表明人口容量有“临界性”和“警戒性”的特点。一个地区的人口一旦超出人口容量,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或者自然资源受到灾难性的破坏。所以人口容量也有警戒性的作用,当人口接近人口容量时,就给人以警示,要控制人口增长。同时人口容量也有“相对性”的特点,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也将发生变化。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容纳的人口数量。它不是最大或最多的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类似于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的承载力。
(3)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
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
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案例2: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加上流动人口,其管理人口共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的?
这段视频能说明人【播放视频】杂交水稻的历史研究背景。
口容量的什么特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除了环境承载力可以影响地球容纳的人口数,还有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都可以影响。同时人口容量也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各影响因素的状况不同,人口容量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存在着【读图辩论】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
看看你比较支截然不同的观点。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
持哪种观点。
(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人口容量始终不是人类希【教师总结】不管是哪一种观点,
望达到的数量,因为一旦达到这个数量,环境质量将下降、资源将枯竭、人们生活水平将降低、经济将停滞不前……
【活动探究】完成书中P15活动题
导致了各种环境问【课堂小结】由于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
题的产生和一些资源的枯竭,人们提出了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概念,人类要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把人口数量控制在小于人口容量的水平。根据我国国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课后作业】①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②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③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很接近人口容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解决?▲
10年第1~2期
42
教例选登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湘教版)
●杜海霞/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324000)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Ⅱ“人口与环境”中承上启下的内容。本单
“地球上元第一节教材着重介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态势,为
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埋下伏笔,第二节在解决“地球上能容纳
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以及人口多少人口”
合理容量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产生矛盾时,怎样解决就是后面两节课的内容———人口迁移和地域文化与人口。所以这一节是承上一节的问题启下一节的解决方法。因此教材对从人口合理容量提出的前提到人口合理容量的限制因素,最后引出人口合理容量
逐步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的概念,层层递进、
和看待人口合理容量。概括来讲,本课由“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口容量)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两人”
部分内容组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难点: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容量的自身特点。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投影展示】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28°S和108°W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千米2,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饶的土地。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增长,大约在1680年人口膨胀到8000~20000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1700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2000人左右。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对人口增长态势和自然资源分类及资源开
发中面临的问题等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人口容量、人口合
而概念的理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这些专业词汇是第一次接触。
解是本节知识的重点也是起点,教材中人口爆炸和环境的限制性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完成,而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环境承载力等问题应逐步分析引导学生学习,重点讲解。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理解环境承
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区别;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和复活节岛案例分析,掌握人口爆炸的事实和环境的限制性;通过阅读材料和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
量并不高。②在现代家庭和社会观念下,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完善的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出生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较低。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影响出生率的变化。三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死亡率维持在极高的水平;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死亡率比较低,但因老年人口比重高,死亡率往往也比较高。
(大屏幕视频播放)2050年人口展望。
【新课小结】
(1)在地图中寻找复活节岛,看看它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
能为人类提供哪些资源?
(2)拉帕努伊人口数量是如何变化的?(3)拉帕努伊人口数量为什么变化?(4)复活节岛的人口数量变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资源的承载量,最【教师总结】人口超过了一个地区环境、
【课后探究】
!!!!!!!!!!!!!!!!!!!!!!!!!!!!!!!!!!!!!!!!!!!!!!!!!
(1)查找本地(桑植县)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完成下表,根
据数据绘制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并预测今后人口的增长趋势。
第一次普查第二次普查第三次普查第四次普查第五次普查(1953年)
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按照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来划分的,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是形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原因。
20(2)思考以下标语反映什么人口问题?讨论这种问题会带
来什么不良后果?
“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关心女孩成长,树立文、明新风”。▲
41
教例选登
后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一个岛屿是这样,对于地球呢?这个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岛,又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10亿”人口【投影展示】展示人口急剧增长的漫画和世界
年表。
看过这些漫画和图表后,结合书中P10~P13内容,请同学们
思考如下问题。分组讨论、(1)漫画和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2)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需要什么来维持日常生活,或者需要消耗什么来满足人类需要?
(3)像漫画中体现出的这种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后果?(4)类比地球现在的状态,你想给人类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畅所欲言)
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据预测,下【教师总结】近几千年来,
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而每个人要想生存下去,都要依存于一定的环境,要消耗自然资源。人越多,消耗的资源也就越多。而地球这个大环境中的资源(空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自然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如果不控制人
生活方式,地球将成为茫茫宇宙中口规模和调整人类的生产、
的一个“复活节岛”。因此人类在寻求各种方法来使人类生活得
更安逸,使地球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人类首先从理论中更美好、
来研究一个地区可以容纳的人口数量。
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
不同时期、不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作用下,环境承载力也是不同的。
知识运用拓展
【投影展示】
案例1: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
基础概念解析
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其表面环境是有限的,能供养
的人口数量也是有限的,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状态,地球能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地球能容纳多少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空间有多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开始备受人们的关注。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P15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人口容量?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3)什么是环境承载力?(4)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有什么差别?【学生回答】略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教师总结】(1
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生态能供养多少人,而不是一个地区有多大的空间,有多少人的立足之地。人口容量中“最”字的出现,表明人口容量有“临界性”和“警戒性”的特点。一个地区的人口一旦超出人口容量,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或者自然资源受到灾难性的破坏。所以人口容量也有警戒性的作用,当人口接近人口容量时,就给人以警示,要控制人口增长。同时人口容量也有“相对性”的特点,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也将发生变化。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容纳的人口数量。它不是最大或最多的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类似于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的承载力。
(3)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
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
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案例2: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加上流动人口,其管理人口共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的?
这段视频能说明人【播放视频】杂交水稻的历史研究背景。
口容量的什么特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除了环境承载力可以影响地球容纳的人口数,还有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都可以影响。同时人口容量也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各影响因素的状况不同,人口容量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存在着【读图辩论】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
看看你比较支截然不同的观点。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
持哪种观点。
(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人口容量始终不是人类希【教师总结】不管是哪一种观点,
望达到的数量,因为一旦达到这个数量,环境质量将下降、资源将枯竭、人们生活水平将降低、经济将停滞不前……
【活动探究】完成书中P15活动题
导致了各种环境问【课堂小结】由于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
题的产生和一些资源的枯竭,人们提出了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概念,人类要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把人口数量控制在小于人口容量的水平。根据我国国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课后作业】①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②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③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很接近人口容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解决?▲
10年第1~2期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