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实用医学年月第卷第期・101・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为慢性肝炎样表现,随纤维化发展可演变为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
一、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鸟氨酸氨甲酰谷氨酸脱氢酶(G D H )/转移酶(O ,以及早期C C T )>0. 6T 测
32
定肝体积增加(>720c m /m 体表面
增加并扩展,并有细长纤维向小叶内延伸,形成所谓“星芒状纤维化”。
(四)酒精性肝硬化
形成的纤维隔从中央静脉到门管窄,结节较小,大小较均匀,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少数以小结节为主混有大结节。肝细胞明显脂肪变,酒精性肝炎的表现仍可存在。肝界板不清,但无碎屑样坏死。
三、酒精性肝病临床分型诊断符合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者,其临床分型诊断如下。
(一)轻型(亚临床型)酒精性肝病有长期饮酒史,但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肝细织学表现为非特异性变化或基本正常,缺乏酒精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二)酒精性脂肪肝
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低倍视野下肝小叶中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示作肝活检者影像学诊断(C 有脂肪肝T 或B 超)特异性表现。
(三)酒清性肝炎
如未作活检,临床酒精性肝炎应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和附加项目中3项或以上:
诊断标准:①饮酒量增加可作为
发病或恶化的诱因;②A S T 为主的血
积)。
活性低下者,即使饮酒折合酒精量
应注意在Ⅱ型醛脱氢酶(A )区分隔小叶。假小叶纤维隔一般细L D H 2
40/d 也会发生酒精性肝病。酒精量g
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 饮酒量(m )B V )换算公式为:l *酒精含量和丙型肝炎病毒(H 感染较为常(%)(酒精比重)。C V )*0. 8E g 见。因此,在诊断上应考虑区分为单纯酒精性肝病抑或酒精性肝病合并H B V 和H C V 等病毒感染。
(一)酒精性肝病
二、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诊断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诊断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
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4型。1.
折合酒精量>,女性略低。(一)酒精性脂肪肝40/d g 连续饮酒5天,折合酒精量>2. /。80d g
禁酒后血清A 3. L T 和A S T 明显
在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改变中,酒精性脂肪肝出现最早,出现率也最高。形态学上尚不能与其他原因引起
下降,即
正常上限值(U ,禁酒前
积的肝细胞占肝小叶1//3~12为轻
下列2项中至少1项阳性:占肝小叶1//4. ①度脂肪肝,2~23为中度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占小叶2/4脂肪肝,3以上者或肝细胞周基本恢复正常。②禁酒后G G T 活性明显下降,或小于4周后
(二)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现症感染标志阳性。1.
禁酒后除血清A 2. L T 和A S T 下降可能不明显外,其他符合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弥漫脂肪变性呈鱼网状者为重度脂肪肝。部分可表现为泡沫状特殊类型的小滴型脂肪化。
(二)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组织学特点是:①肝
细胞明显肿胀呈气球样变,尤为小叶中央,气球样变性细胞内有时可见巨大的线粒体,甚至肝细胞不同程度的
(>坏死;②门管区和小叶内有明显嗜中清转氨酶升高;③血清胆红素升高
)。性多型核细胞浸润,有聚集在坏死和34. 2m o l /L μ
附加项目:含酒精透明小体(M ,①腹痛;②发热;③外a l l o r o d a l c o h o l y b y
通常禁酒4周后A )的肝细胞周围的倾向;3. L T 和A S T h ④A L P 增高>1. 5③周血象白细胞增加;a l i n e b o d y y
均2U L N 。少下降7(四)酒精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现率高。0%。
未能符合上述条件者,应取得组织学诊断证据。
(三)酒精性肝纤维化
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包括Ⅰ、Ⅲ、
竭)
酒精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等肝功
或出现严重内毒素血症、下列项目可供诊断参考:A S T /V 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在肝中央静脉能衰竭表现,
尽、血清糖链缺陷转铁蛋白周围和肝细胞周围沉积,形成所谓肝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A L T >2
肝脏持续肿大,凝血酶原活动(C 增高、平均红细胞容量(M D T )C V )细胞周围纤维化。随着纤维化进展,管禁酒,增高、酒精性肝细胞膜抗体阳性、血清
门管区原本轻至中等程度的纤维沉积
度
・102・,,,见多数酒精透明小体和严重肝细胞变性坏死。
本型包含合并肝硬化者,但晚期肝硬化者除外。
(五)酒精性肝纤组化和或肝硬化/
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很难诊断酒(P )、层粘连蛋白(L 和V 型胶原ⅢP N )
精性肝纤维化。在未作肝活检情况等标志有助于临床诊断。在诊断为肝下,应结合临床影像学诊断,血清学检查,如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肽
硬化时机能上应区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
(2001年9月)
原发性肝癌诊断与分期标准(草案)
于1999年11月29日召开的第四
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讨论了肝癌诊断及分期问题。通过了下列肝癌诊断标准。
1病理学诊断
肝内或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2临床诊断
/,能排除活动性2. 1A F P >400L g μ肝病、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坚硬及有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两种影像学检2. 2A F P ≤400L g μ
查证实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或有(甲胎蛋白异质体、异2种肝癌标志物
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
及α阳性及一种1-L -岩藻糖苷酶等)977年Ⅰ,T N M Ⅰ、Ⅱ。
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在1Ⅱa 期:1或2个、5~10c m 、病变者。
2. 3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关于肝癌分期的标准1977年我
叶或
或3Ⅱb 期:1或2个、>10c m ,
个、在1叶,或1或2个、
国曾拟定过1个Ⅰ、在2叶,无或分支有门静脉癌栓0c m 、Ⅱ、Ⅲ的3个分期1
标准,简便易记,但Ⅱ期的跨度过大。(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因此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在1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 998淋巴结肿大,h i l d 年大连会议所提出的分期的基础上参
分级A 或B 级,对应分期:1977年Ⅱ,
照一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如下分期建议T N M ⅢA 。稿,并认为大致可与1癌结节>或>或977年标准及国Ⅲ期:3个,10c m ,际T N M 分期相对应:
在1叶,无Ⅰ期:1或2个、
在2叶,在2叶,门1或2个、>10c m 、静脉主干有癌栓,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有远处转移,肝功能C h i l d 分级C
对应分期:、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级,1977年Ⅲ,T N M ⅢB V 肝功能C 对应分期:A 、。h i l d 分级A 级,V B
【搜索引擎】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分会与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1. 2000年9月)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11《(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小组)》……………现代实用医学,,():2. 2000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0113111
《关于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现代实用医学,,():3. 200113111
现代实用医学年月第卷第期・101・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为慢性肝炎样表现,随纤维化发展可演变为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
一、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鸟氨酸氨甲酰谷氨酸脱氢酶(G D H )/转移酶(O ,以及早期C C T )>0. 6T 测
32
定肝体积增加(>720c m /m 体表面
增加并扩展,并有细长纤维向小叶内延伸,形成所谓“星芒状纤维化”。
(四)酒精性肝硬化
形成的纤维隔从中央静脉到门管窄,结节较小,大小较均匀,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少数以小结节为主混有大结节。肝细胞明显脂肪变,酒精性肝炎的表现仍可存在。肝界板不清,但无碎屑样坏死。
三、酒精性肝病临床分型诊断符合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者,其临床分型诊断如下。
(一)轻型(亚临床型)酒精性肝病有长期饮酒史,但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肝细织学表现为非特异性变化或基本正常,缺乏酒精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二)酒精性脂肪肝
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低倍视野下肝小叶中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示作肝活检者影像学诊断(C 有脂肪肝T 或B 超)特异性表现。
(三)酒清性肝炎
如未作活检,临床酒精性肝炎应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和附加项目中3项或以上:
诊断标准:①饮酒量增加可作为
发病或恶化的诱因;②A S T 为主的血
积)。
活性低下者,即使饮酒折合酒精量
应注意在Ⅱ型醛脱氢酶(A )区分隔小叶。假小叶纤维隔一般细L D H 2
40/d 也会发生酒精性肝病。酒精量g
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 饮酒量(m )B V )换算公式为:l *酒精含量和丙型肝炎病毒(H 感染较为常(%)(酒精比重)。C V )*0. 8E g 见。因此,在诊断上应考虑区分为单纯酒精性肝病抑或酒精性肝病合并H B V 和H C V 等病毒感染。
(一)酒精性肝病
二、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诊断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诊断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
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4型。1.
折合酒精量>,女性略低。(一)酒精性脂肪肝40/d g 连续饮酒5天,折合酒精量>2. /。80d g
禁酒后血清A 3. L T 和A S T 明显
在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改变中,酒精性脂肪肝出现最早,出现率也最高。形态学上尚不能与其他原因引起
下降,即
正常上限值(U ,禁酒前
积的肝细胞占肝小叶1//3~12为轻
下列2项中至少1项阳性:占肝小叶1//4. ①度脂肪肝,2~23为中度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占小叶2/4脂肪肝,3以上者或肝细胞周基本恢复正常。②禁酒后G G T 活性明显下降,或小于4周后
(二)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现症感染标志阳性。1.
禁酒后除血清A 2. L T 和A S T 下降可能不明显外,其他符合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弥漫脂肪变性呈鱼网状者为重度脂肪肝。部分可表现为泡沫状特殊类型的小滴型脂肪化。
(二)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组织学特点是:①肝
细胞明显肿胀呈气球样变,尤为小叶中央,气球样变性细胞内有时可见巨大的线粒体,甚至肝细胞不同程度的
(>坏死;②门管区和小叶内有明显嗜中清转氨酶升高;③血清胆红素升高
)。性多型核细胞浸润,有聚集在坏死和34. 2m o l /L μ
附加项目:含酒精透明小体(M ,①腹痛;②发热;③外a l l o r o d a l c o h o l y b y
通常禁酒4周后A )的肝细胞周围的倾向;3. L T 和A S T h ④A L P 增高>1. 5③周血象白细胞增加;a l i n e b o d y y
均2U L N 。少下降7(四)酒精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现率高。0%。
未能符合上述条件者,应取得组织学诊断证据。
(三)酒精性肝纤维化
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包括Ⅰ、Ⅲ、
竭)
酒精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等肝功
或出现严重内毒素血症、下列项目可供诊断参考:A S T /V 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在肝中央静脉能衰竭表现,
尽、血清糖链缺陷转铁蛋白周围和肝细胞周围沉积,形成所谓肝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A L T >2
肝脏持续肿大,凝血酶原活动(C 增高、平均红细胞容量(M D T )C V )细胞周围纤维化。随着纤维化进展,管禁酒,增高、酒精性肝细胞膜抗体阳性、血清
门管区原本轻至中等程度的纤维沉积
度
・102・,,,见多数酒精透明小体和严重肝细胞变性坏死。
本型包含合并肝硬化者,但晚期肝硬化者除外。
(五)酒精性肝纤组化和或肝硬化/
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很难诊断酒(P )、层粘连蛋白(L 和V 型胶原ⅢP N )
精性肝纤维化。在未作肝活检情况等标志有助于临床诊断。在诊断为肝下,应结合临床影像学诊断,血清学检查,如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肽
硬化时机能上应区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
(2001年9月)
原发性肝癌诊断与分期标准(草案)
于1999年11月29日召开的第四
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讨论了肝癌诊断及分期问题。通过了下列肝癌诊断标准。
1病理学诊断
肝内或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2临床诊断
/,能排除活动性2. 1A F P >400L g μ肝病、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坚硬及有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两种影像学检2. 2A F P ≤400L g μ
查证实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或有(甲胎蛋白异质体、异2种肝癌标志物
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
及α阳性及一种1-L -岩藻糖苷酶等)977年Ⅰ,T N M Ⅰ、Ⅱ。
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在1Ⅱa 期:1或2个、5~10c m 、病变者。
2. 3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关于肝癌分期的标准1977年我
叶或
或3Ⅱb 期:1或2个、>10c m ,
个、在1叶,或1或2个、
国曾拟定过1个Ⅰ、在2叶,无或分支有门静脉癌栓0c m 、Ⅱ、Ⅲ的3个分期1
标准,简便易记,但Ⅱ期的跨度过大。(下腔静脉、胆管癌栓),无肝门、腹腔因此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在1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 998淋巴结肿大,h i l d 年大连会议所提出的分期的基础上参
分级A 或B 级,对应分期:1977年Ⅱ,
照一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如下分期建议T N M ⅢA 。稿,并认为大致可与1癌结节>或>或977年标准及国Ⅲ期:3个,10c m ,际T N M 分期相对应:
在1叶,无Ⅰ期:1或2个、
在2叶,在2叶,门1或2个、>10c m 、静脉主干有癌栓,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有远处转移,肝功能C h i l d 分级C
对应分期:、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级,1977年Ⅲ,T N M ⅢB V 肝功能C 对应分期:A 、。h i l d 分级A 级,V B
【搜索引擎】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分会与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1. 2000年9月)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11《(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小组)》……………现代实用医学,,():2. 2000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0113111
《关于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现代实用医学,,():3. 2001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