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

第八章 农业气候

一、名词解释

1. 农业气象资源

答案: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温度、光照、水分、气流和空气成分等条件及其组合是一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称为农业气象资源

2.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答案:是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自然的光、热、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假设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技术和作物群体结构都处于最适状态,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3. 光合生产潜力

答案:是指当温度、水分、CO2、养分、群体结构和栽培技术等均处于最适状况下,有作物的光合效率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亦称作物产量的理论上限。

4. 光温生产潜力

答案:是指在CO2、水分、养分、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所确定的产量上限。

5. 气候生产潜力

答案:是指土壤养分、CO2、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温度和水分等气候因子所确定的产量上限。

二、判断题

1. 农业气象资源在明显的变化特点上叠加了较大的不稳定性。( )

答案:对

2. 由于气候间的年际波动,会导致作物产量的波动。( )

答案:对

3. 热量资源主要来自地热。( )

答案:错

4. 温度可直接参与光合有机物生长和代谢过程。( )

答案:错

5. 空气水汽压是衡量水分资源的重要指标。( )

答案:对

6. 一般的日照时数多的地区,作物产量高。( )

答案:对

7. 日照时数多而温度低,喜热作物产量高。( )

答案:错

8. 中国东部季风区,有利于水稻作物的生长。( )

答案:对

9. 东部的年总辐射量多于西部。( )

答案:错

10. 绝大多数地区的光能是充足的,但光能的利用率不高。( )

答案:对

11. 复种面积广是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

答案:对

12. 山区海拔随着高度的升高,积温也随着升高。( )

答案:错

13. 中国的季风气候相对平稳。( )

答案:错

14. 东北部以旱灾为主。( )

答案:对

15. 冬旱主要发生在华北南部。( )

答案:错

16. 19世纪初,德国迈耶尔提出了气候相似理论。( )

答案:错

17. 瓦维洛夫根据遗传变异性的同源系列规律提出了八大起源中心。( )

答案:对

18. 将某一物种引种到与它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一定不会成功。(

答案:错

19. 生物气候相似是针对某种生物的。( )

答案:对

20. 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生长发育进程不同。( )

答案:对

21. 相似距越大,表示两地间相似程度越大。( )

答案:错

22. 当d ij ≥1.0时,认为是引种的适合地区。( )

答案:错

23. 俄国曾引进英国的早熟肉品种绵阳,但是失败了。( )

答案:对

24. 中国在黑龙江引种巴拉圭的甜菊,失败了。( )

答案:错

25. 美国目前由四个植棉区。( )

答案:对

26. 前苏联的植棉区主要在外高加索和中亚南部。( )

答案:对

27. 在各种环境条件的各种因素中,气候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

答案:对

28. 湿度是影响有害生物生命活动的关键。( )

答案:错

29. pH 值影响外来有害生物的存活和发展。( )

答案:对

30. 土壤的水热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候。( )

答案:对

31. 全国划分为15个气候带。( )

答案:对

32. 中国小麦气候区划属单项农业气候区划。( )

答案:对

三、填空题

1. 农业气象资源在地球表面呈有规律的( ),一般沿赤道向两极(

答案:不均匀分布 递减

2. 由于地球的( )和( ),农业气候资源形成了以( )和(

变化。 ) )。 )为周期的循环

答案:公转 自转 年 日

3. 气候是农业生物( )、( )和( )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

答案:生存 生长发育 经济性状形成

4. 光能资源的具体指标有( )、( )、( )、( )、( )、( )、( )、( )、( )。

答案:太阳总辐射 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 地面反射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 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日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

5. ( )和( )是保证农作物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答案:适宜的温度 足够的热量资源

6. 温度是物质运动状态的一个( ),它影响( )和( )。

答案:表征量 光合作用 代谢活动

7. 估算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时,可分别计算( )、( )和( )。

答案: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8. 单一气象要素并不能( ),需要用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答案:决定作物的丰歉

9. ( )决定一个地区作物生产的潜力和产量的高低。( )

答案:太阳辐射量

10.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 )、( )、( )三要素的数量及其相互配合协调的程度。

答案:光 温 水

11. 农业气候资源是为农业生产提供( )和( )的气候要素及其组合。 答案:基本物质 能量

12. 农业气候资源包括( )、( )和( )。

答案:太阳辐射资源 热量资源 降水资源

13. 全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强,年总辐射量多在( )。

答案:3760~6680MJ/m2

14. 通常( )以上积温大于4000℃·d 的地方就有实行复种的可能.

答案:0℃

15. 大于( )可种植双季稻或实行三熟制

答案:5700℃·d

16. (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

答案:中国东部

17. 西北地区虽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但水分不足,成为中国主要的( )。

答案:草原牧区

18. 河西走廊因有冰雪补给,形成( )。

答案:绿洲农业

19. 中国地形复杂,地形对( )、( )、( )的再分配影响很大。

答案:光 热 水资源

20. 云南高原地形的热量呈( )、( )、( )、( )、( )的垂直分布。

答案: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温带 寒温带

21. 从旱灾的季节分布看,春旱以( )和( )最为严重。

答案:淮河流域以北 东北的西辽河流域

22. 秋旱影响华北地区晚秋作物( )和( )。

答案:晚秋生育 秋耕秋种

23. 旱灾的发生特点是( )、( )。

答案:发生面积大 时间长

24. 气候相似理论是人类在农业科学试验的实践中,为寻找( )而提出的。 答案:生物引种驯化的规律

25. 苏联的瓦维洛夫提出( )。

答案: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26. 采用( )和( )所需农业气候指标来划分农业气候相似区的方法称为农业气候相似分析。

答案:某种作物 农事生产活动

27. 进行农业气候条件比较时,应选择比较作物生长关键期的( )。

答案:关键气候因子

28. 将相似距以( ),即可一目了然世界各地对该中心相似程度大小的顺序。 答案:任一点为中心排序

29. 当d ij ( )时,是生物引种的适宜和次适宜地区。

答案:<1.0

30. 一般地,二、三、四级相似地区可作为( )或( )。

答案:间接引种 驯化地区

31. 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常需要( )的生物品种。

答案:异地引种高产优质

32. 理论与实践证明一致,说明( )可以作为科学引种提供依据。

答案:怒气候相似理论

33. 根据生物气候相似理论去寻找( ),可使引种成功率有所提高。

答案:引种源地

34. 农业发达的( )、( )和( )都有著名的作物带。

答案:美国 法国 澳大利亚

35. 目前中国逐步发展( )的农业生产结构。

答案: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36. 在农业气候相似的同一类型地区,同一作物在不同地方的( )均不相同。 答案:产量

37. 中国长江及华南棉区逐渐向( )转移。

答案:西北

38. 根据病虫害的适地分析,划分为( )、( )和( )。

答案:严重发生区 一般发生区 不发生区

39. 因为危险性病虫草害,必须首先依靠( )。

答案:分析手段

40. 对于某些土传病害,( )是病菌存活和繁殖的限制因素。

答案:土温条件

41. 对于大多数具有休眠形态的病菌,其能否存活主要取决于外界的( )。 答案:低温条件

42. 病菌能否耐受( ),即能否活动和繁殖,则成为能否在新区定植的关键。 答案:夏季的高温

43. 研究显示,土温条件高于( )就可抑制病菌侵害。

答案:30℃

44. ( )的农畜产品在产量和品质上均有一些特色。

答案:特殊生态环境下形成

45. 选择( )的关键农业气候因子作为对比分析因子,是引种的关键。

答案:作物生长关键时期

46. 根据形态生态的主导因子不同,生态型分为( )、( )和( )。 答案: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 生物生态型

47. ( )和( )是农业基本和最重要的因子。

答案:土壤 气候

48. 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有( )和( )。

答案:综合因子原则 主导因子原则

49. ( )是我国各地农业气候区划中常用的方法。

答案:逐级分区法

50.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系统有三级组成( )、( )和( )。

答案:农业气候大区 农业气候带 农业气候区

四、选择题

1. 在光合生产潜力的计算公式中,γ取( )。

A 、0

B 、0.1

C 、0.224

D 、0.49

答案:A

2. 单产3450kg/hm2 的粮田,光能利用率一般( )。

A 、0.1

B 、0.24

C 、0.37

D 、0.46

答案:D

3. 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 )mm 以下。

A 、200

B 、400

C 、450

D 、500

答案:B

4. 中国亚热带山地热量分布的一个特点是山腰常有( )m 厚的逆温层。

A 、50

B 、100

C 、150

D 、240

答案:D

5. 相似距离是0.4,属于相似级别的(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6. 相似距离是0.6,相似程度属于( )。

A 、高

B 、较高

C 、低

D 、较低

答案:D

7. 相似距离是0.2,引种适宜程度是( )。

A 、适宜,直接引种

B 、适宜,引种重点参考区

C 、次适宜,考虑引种和驯化区

D 、次适宜,间接引种和驯化区

答案:A

8. 甜菜锈病的夏孢子在夏季不能忍受( )℃以上的高温。

A 、20

B 、22

C 、24

D 、26

答案:B

五、简答题

1.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可再生性。

答案: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由于日地位置及其运动特点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形成了各种气候的无限循环性,光、热、水、气等农业气候要素不断循环和更新,因而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2.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整体性。

答案:农业气候资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一节不可替代性。构成了农业气候资源的整体性。在农业气候资源系统中,其中一个因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因子的连锁反应,并综合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而且,某一因子的过量或不足,均显著影响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

3.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答案:任一有利的农业气候资源不能因其有利而代替另一不利农业气候条件,如干旱地区,光、热充足,水分缺少,但不会因光、热更多就可替代水分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即农业生产对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要求缺一不可,要素之间是不可替代的。

4.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有限性。

答案:虽然农业气候资源总体上看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但就一定的时空来说又是有限的,因而各地的农业生产不仅类型不同,还有季节性限制,所以,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才会有较好的收成。

5.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光能资源。

答案:光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能量基础,也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光能资源常从光的强度和总量、光谱成分和光照时间长短这三个大的方面来归纳。

6. 简述水资源在农业气候资源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水分是动植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养分和有机物的输送者,大气降水是农业生产水分的主要来源,降水量及自然水体贮水量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地区的

农业生产类型,如旱地农业、灌溉农业、雨养农业、水田农业等。

7. 简述分析农业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的作用。

答案:研究和分析农业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性,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发挥各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优势,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的变化,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降低农业风险等农业区划和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8. 简述山脉对农业气候的影响。

答案:高大山体对冷空气的阻滞作用,沟谷和盆地的冷湖作用,江湖水体的热效应,以及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坡度、坡向不同而引起的垂直气候差异,形成复杂多样的农业气候环境和相应的农业布局及熟制类型。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南岭等对冷空气南下的屏障作用和气流越山下沉增温作用,常使背风侧具有明显的冬暖气候特征,甚至成为气候的分界线,这在亚热带地区尤为明显。

9. 简述中国水涝灾害的特征。

答案:中国水涝灾害总体而言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地区少。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东北平原是水涝灾害发生较多的区域,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雨和暴雨还是水土流失的气象原因。

10. 简述低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低温灾害对东北商品粮生产的影响很大,春秋季出现的短时期低温对南方水稻生产有很大的危害,亚热带、热带地区如遇冻害,对柑橘、茶树、橡胶等果林业生产危害。另外,热带气旋、干热风,草原雪灾等都可以造成严重灾害。

11. 简述我国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

答案:我国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在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带状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热量丰富,年降水量大于1600mm ,光热水配合较好的华南和台湾。偏高值区分布在降水量1200~1600mm的长江以南、云贵以东地区,中值区在长江以北到大兴安岭等地,而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由于年降水和温度的限制,成为全国农业生产潜力的低值区。

12. 简述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答案:瓦维洛夫根据遗传变异性的同源系列规律提出了八大起源中心。他认为引种某一植物时,要判断它的生态适应性如何,应该查明它的地理分布,即可决定它的适栽区,这是以物种地理分布为基础的植物地理中心论。

13. 简述农业气候相似理论。

答案:将某一地方物种引到与现产地气候环境相似的地方,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反之,将某一地方物种引种到与现产地气候环境极不相似的地方一定不会成功,这一论点也是不成立的。因此,用气候学和农业气候学理论指导引种驯化活动时存在着某种不可逆性。

14. 简述利用地图进行相似性比较的不足。

答案:①相似程度的无法定量表示;②各地之间相似程度大小无定量排序;③不能充分考虑各要素的综合情况以便给出一个综合各因素的吸收指标和度量;④等值线的相似图只能反映水平变化和海陆差异,未能反映垂直变化和其他下垫面的不同。

15. 简述湿度在病虫害中的影响。

答案:湿度是气候诸多因素中确定病害能否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对于活动期的病菌,湿度(包括雨量、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的作用尤其明显。大多数植物病原菌需要在适宜的湿度下才能萌发。

16. 简述农业气候区划的分类。

答案:预报可分为综合和单项两类。综合气候区划着眼于农林牧综合考虑,限于资料,目前所做的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综合农业气候区划。单项农业气候区划包括单项作物气候区划、气候灾害区划、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畜牧气候区划。

17. 简述农业气候区划的一级区。

答案:农业气候大区是以光热水组合为依据所划分的大区。全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和青藏高寒气候大区。

18. 简述农业气候区划的三级区

答案:农业气候区则主要考虑农业气候特征,尤其是影响农业生产稳定性的水分条件和主要气候灾害所划分的区域,将全国划分为55个农业气候区。

19. 简述小麦气候专题区划

答案:中国小麦气候区是单项农业气候区划。小麦是谷类作物中生态适应性较广的作物种。世界小麦北至66°N ,南至45°S 的各种气候区都有种植,地球上每月都有小麦收获。中国小麦种植从寒温带至南亚热带,从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至海拔4260m 的西藏仁布果。虽然小麦适应性广,分布广,但在不同地区小麦生态适应性是由差别的。

20. 简述小麦对水的需要特点。

答案:冬小麦生长期长,需水量较多,全生育期蛾需水量为450~525mm;春小麦生长期短,需水量比冬小麦少,全生长期的需水量大致为380~435mm。吉林春小麦在整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在230~420mm。

六、论述题

1. 说一说农业气候资源的可改造性。

答案: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下,人类通过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温室大棚、地膜覆盖和人工增雨等调节和改善局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状况。但是,不合理的活动,如砍伐森林,破坏自然植被,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等,将使整个自然环境特别是农业气候资源受到破坏。另外,工农业废弃物大量排入大气、土壤和水体,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导致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价值的改变和降低;农业上用水科学性的不足,使受降水资源制约的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状况加剧。因而,对农业气候资源既要开发利用,更要科学保护。

2. 简述戈利别尔格在农业生态学上取得的成就。

答案:戈利别尔格按已知作物生长可能性的农业气候指标来寻找农业气候相似区,并用影响作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多年生和冬作物考虑生长期和越冬期,对一年生作物则只考虑生长期内的气候条件。再根据一些用来鉴定光、热、水条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状况、鉴定世界各地秋播作物,果树和亚热带作物越冬条件的主要农业气候指标的等值线分布图,编制了世界农业气候相似图集。

3. 说一说相似程度的四个等级。

答案:一级相似地区,作物种类、种植制度及注意生育期基本相同,可作为直接引种地区;二级相似地区,作物种类、种植制度基本相同,主要生育期有所差异;三级相似地区,作物种类大体相同,种植制度及其主要生育期不尽相同;四级相似地区,作物种类大体相同,种植制度及主要的生育期差异较大。

4. 说一说农业气候相似理论中需要注意的小气候与大气候。

答案:区域间农业气候相似距等级计算大多以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大气候资料为背景,而形成一个地区由于地形、坡向、海拔等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的小气候环境。在大气候条件极不相似的地区间,也还能存在具有小范围的小气候相似程度非常高的区域,而这些小区域却可能是引种的适宜地区。

5. 说一说农业气候相似理论的外来物种入侵。

答案:并不是说,生物气候相似,引种就可以成功,还要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轻率的引种往

往会造成地方特有的物种濒危和生态多样性的破坏。因此,任何物种的引进,一定要经过严格论证、规范管理,不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长远和短期效益。

6. 说一说热量条件对冬小麦的种植北界的影响。

答案:冬小麦的种植北界特别是受越冬期热量条件制约,因而随着气候的波动,冬小麦北界也常出现移动。因此,在北界区域冬麦能否安全越冬、并取得较高产量是确定界限的依据。研究表明:影响冬小麦能否安全越冬、并取得较高产量的气象条件包括越冬前积温、越冬前降水和越冬期负积温等因子的综合作用,越冬前的长期低温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子。北界的常年移动导致北界区域气象灾害频发,冬麦产量低而不稳。

7. 根据小麦的适应性气候条件划分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①温度适中、降水适中型。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的地区,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9~11℃,降水量250~500mm。②温度适中,降水过少型。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6~11℃,降水量150~200mm;春小麦生育期14~18℃,降水量<200mm ,这种类型的气候限制小麦的种植。③温度适中,简述过多型。长江流域南部,生育期平均气温10~12℃,降水量500~900mm,小麦生育不良,产量不高,这种气候不利于小麦种植。

第八章 农业气候

一、名词解释

1. 农业气象资源

答案: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温度、光照、水分、气流和空气成分等条件及其组合是一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称为农业气象资源

2.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答案:是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自然的光、热、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假设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技术和作物群体结构都处于最适状态,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3. 光合生产潜力

答案:是指当温度、水分、CO2、养分、群体结构和栽培技术等均处于最适状况下,有作物的光合效率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亦称作物产量的理论上限。

4. 光温生产潜力

答案:是指在CO2、水分、养分、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所确定的产量上限。

5. 气候生产潜力

答案:是指土壤养分、CO2、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温度和水分等气候因子所确定的产量上限。

二、判断题

1. 农业气象资源在明显的变化特点上叠加了较大的不稳定性。( )

答案:对

2. 由于气候间的年际波动,会导致作物产量的波动。( )

答案:对

3. 热量资源主要来自地热。( )

答案:错

4. 温度可直接参与光合有机物生长和代谢过程。( )

答案:错

5. 空气水汽压是衡量水分资源的重要指标。( )

答案:对

6. 一般的日照时数多的地区,作物产量高。( )

答案:对

7. 日照时数多而温度低,喜热作物产量高。( )

答案:错

8. 中国东部季风区,有利于水稻作物的生长。( )

答案:对

9. 东部的年总辐射量多于西部。( )

答案:错

10. 绝大多数地区的光能是充足的,但光能的利用率不高。( )

答案:对

11. 复种面积广是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

答案:对

12. 山区海拔随着高度的升高,积温也随着升高。( )

答案:错

13. 中国的季风气候相对平稳。( )

答案:错

14. 东北部以旱灾为主。( )

答案:对

15. 冬旱主要发生在华北南部。( )

答案:错

16. 19世纪初,德国迈耶尔提出了气候相似理论。( )

答案:错

17. 瓦维洛夫根据遗传变异性的同源系列规律提出了八大起源中心。( )

答案:对

18. 将某一物种引种到与它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一定不会成功。(

答案:错

19. 生物气候相似是针对某种生物的。( )

答案:对

20. 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生长发育进程不同。( )

答案:对

21. 相似距越大,表示两地间相似程度越大。( )

答案:错

22. 当d ij ≥1.0时,认为是引种的适合地区。( )

答案:错

23. 俄国曾引进英国的早熟肉品种绵阳,但是失败了。( )

答案:对

24. 中国在黑龙江引种巴拉圭的甜菊,失败了。( )

答案:错

25. 美国目前由四个植棉区。( )

答案:对

26. 前苏联的植棉区主要在外高加索和中亚南部。( )

答案:对

27. 在各种环境条件的各种因素中,气候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

答案:对

28. 湿度是影响有害生物生命活动的关键。( )

答案:错

29. pH 值影响外来有害生物的存活和发展。( )

答案:对

30. 土壤的水热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候。( )

答案:对

31. 全国划分为15个气候带。( )

答案:对

32. 中国小麦气候区划属单项农业气候区划。( )

答案:对

三、填空题

1. 农业气象资源在地球表面呈有规律的( ),一般沿赤道向两极(

答案:不均匀分布 递减

2. 由于地球的( )和( ),农业气候资源形成了以( )和(

变化。 ) )。 )为周期的循环

答案:公转 自转 年 日

3. 气候是农业生物( )、( )和( )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

答案:生存 生长发育 经济性状形成

4. 光能资源的具体指标有( )、( )、( )、( )、( )、( )、( )、( )、( )。

答案:太阳总辐射 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 地面反射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 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日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

5. ( )和( )是保证农作物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答案:适宜的温度 足够的热量资源

6. 温度是物质运动状态的一个( ),它影响( )和( )。

答案:表征量 光合作用 代谢活动

7. 估算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时,可分别计算( )、( )和( )。

答案: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8. 单一气象要素并不能( ),需要用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答案:决定作物的丰歉

9. ( )决定一个地区作物生产的潜力和产量的高低。( )

答案:太阳辐射量

10.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 )、( )、( )三要素的数量及其相互配合协调的程度。

答案:光 温 水

11. 农业气候资源是为农业生产提供( )和( )的气候要素及其组合。 答案:基本物质 能量

12. 农业气候资源包括( )、( )和( )。

答案:太阳辐射资源 热量资源 降水资源

13. 全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强,年总辐射量多在( )。

答案:3760~6680MJ/m2

14. 通常( )以上积温大于4000℃·d 的地方就有实行复种的可能.

答案:0℃

15. 大于( )可种植双季稻或实行三熟制

答案:5700℃·d

16. (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

答案:中国东部

17. 西北地区虽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但水分不足,成为中国主要的( )。

答案:草原牧区

18. 河西走廊因有冰雪补给,形成( )。

答案:绿洲农业

19. 中国地形复杂,地形对( )、( )、( )的再分配影响很大。

答案:光 热 水资源

20. 云南高原地形的热量呈( )、( )、( )、( )、( )的垂直分布。

答案: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温带 寒温带

21. 从旱灾的季节分布看,春旱以( )和( )最为严重。

答案:淮河流域以北 东北的西辽河流域

22. 秋旱影响华北地区晚秋作物( )和( )。

答案:晚秋生育 秋耕秋种

23. 旱灾的发生特点是( )、( )。

答案:发生面积大 时间长

24. 气候相似理论是人类在农业科学试验的实践中,为寻找( )而提出的。 答案:生物引种驯化的规律

25. 苏联的瓦维洛夫提出( )。

答案: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26. 采用( )和( )所需农业气候指标来划分农业气候相似区的方法称为农业气候相似分析。

答案:某种作物 农事生产活动

27. 进行农业气候条件比较时,应选择比较作物生长关键期的( )。

答案:关键气候因子

28. 将相似距以( ),即可一目了然世界各地对该中心相似程度大小的顺序。 答案:任一点为中心排序

29. 当d ij ( )时,是生物引种的适宜和次适宜地区。

答案:<1.0

30. 一般地,二、三、四级相似地区可作为( )或( )。

答案:间接引种 驯化地区

31. 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常需要( )的生物品种。

答案:异地引种高产优质

32. 理论与实践证明一致,说明( )可以作为科学引种提供依据。

答案:怒气候相似理论

33. 根据生物气候相似理论去寻找( ),可使引种成功率有所提高。

答案:引种源地

34. 农业发达的( )、( )和( )都有著名的作物带。

答案:美国 法国 澳大利亚

35. 目前中国逐步发展( )的农业生产结构。

答案: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36. 在农业气候相似的同一类型地区,同一作物在不同地方的( )均不相同。 答案:产量

37. 中国长江及华南棉区逐渐向( )转移。

答案:西北

38. 根据病虫害的适地分析,划分为( )、( )和( )。

答案:严重发生区 一般发生区 不发生区

39. 因为危险性病虫草害,必须首先依靠( )。

答案:分析手段

40. 对于某些土传病害,( )是病菌存活和繁殖的限制因素。

答案:土温条件

41. 对于大多数具有休眠形态的病菌,其能否存活主要取决于外界的( )。 答案:低温条件

42. 病菌能否耐受( ),即能否活动和繁殖,则成为能否在新区定植的关键。 答案:夏季的高温

43. 研究显示,土温条件高于( )就可抑制病菌侵害。

答案:30℃

44. ( )的农畜产品在产量和品质上均有一些特色。

答案:特殊生态环境下形成

45. 选择( )的关键农业气候因子作为对比分析因子,是引种的关键。

答案:作物生长关键时期

46. 根据形态生态的主导因子不同,生态型分为( )、( )和( )。 答案: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 生物生态型

47. ( )和( )是农业基本和最重要的因子。

答案:土壤 气候

48. 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有( )和( )。

答案:综合因子原则 主导因子原则

49. ( )是我国各地农业气候区划中常用的方法。

答案:逐级分区法

50.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系统有三级组成( )、( )和( )。

答案:农业气候大区 农业气候带 农业气候区

四、选择题

1. 在光合生产潜力的计算公式中,γ取( )。

A 、0

B 、0.1

C 、0.224

D 、0.49

答案:A

2. 单产3450kg/hm2 的粮田,光能利用率一般( )。

A 、0.1

B 、0.24

C 、0.37

D 、0.46

答案:D

3. 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 )mm 以下。

A 、200

B 、400

C 、450

D 、500

答案:B

4. 中国亚热带山地热量分布的一个特点是山腰常有( )m 厚的逆温层。

A 、50

B 、100

C 、150

D 、240

答案:D

5. 相似距离是0.4,属于相似级别的(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6. 相似距离是0.6,相似程度属于( )。

A 、高

B 、较高

C 、低

D 、较低

答案:D

7. 相似距离是0.2,引种适宜程度是( )。

A 、适宜,直接引种

B 、适宜,引种重点参考区

C 、次适宜,考虑引种和驯化区

D 、次适宜,间接引种和驯化区

答案:A

8. 甜菜锈病的夏孢子在夏季不能忍受( )℃以上的高温。

A 、20

B 、22

C 、24

D 、26

答案:B

五、简答题

1.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可再生性。

答案: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由于日地位置及其运动特点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形成了各种气候的无限循环性,光、热、水、气等农业气候要素不断循环和更新,因而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2.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整体性。

答案:农业气候资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一节不可替代性。构成了农业气候资源的整体性。在农业气候资源系统中,其中一个因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因子的连锁反应,并综合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而且,某一因子的过量或不足,均显著影响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

3.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答案:任一有利的农业气候资源不能因其有利而代替另一不利农业气候条件,如干旱地区,光、热充足,水分缺少,但不会因光、热更多就可替代水分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即农业生产对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要求缺一不可,要素之间是不可替代的。

4.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有限性。

答案:虽然农业气候资源总体上看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但就一定的时空来说又是有限的,因而各地的农业生产不仅类型不同,还有季节性限制,所以,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才会有较好的收成。

5. 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光能资源。

答案:光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能量基础,也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光能资源常从光的强度和总量、光谱成分和光照时间长短这三个大的方面来归纳。

6. 简述水资源在农业气候资源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水分是动植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养分和有机物的输送者,大气降水是农业生产水分的主要来源,降水量及自然水体贮水量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地区的

农业生产类型,如旱地农业、灌溉农业、雨养农业、水田农业等。

7. 简述分析农业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的作用。

答案:研究和分析农业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性,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发挥各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优势,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的变化,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降低农业风险等农业区划和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8. 简述山脉对农业气候的影响。

答案:高大山体对冷空气的阻滞作用,沟谷和盆地的冷湖作用,江湖水体的热效应,以及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坡度、坡向不同而引起的垂直气候差异,形成复杂多样的农业气候环境和相应的农业布局及熟制类型。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南岭等对冷空气南下的屏障作用和气流越山下沉增温作用,常使背风侧具有明显的冬暖气候特征,甚至成为气候的分界线,这在亚热带地区尤为明显。

9. 简述中国水涝灾害的特征。

答案:中国水涝灾害总体而言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地区少。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东北平原是水涝灾害发生较多的区域,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雨和暴雨还是水土流失的气象原因。

10. 简述低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低温灾害对东北商品粮生产的影响很大,春秋季出现的短时期低温对南方水稻生产有很大的危害,亚热带、热带地区如遇冻害,对柑橘、茶树、橡胶等果林业生产危害。另外,热带气旋、干热风,草原雪灾等都可以造成严重灾害。

11. 简述我国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

答案:我国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在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带状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热量丰富,年降水量大于1600mm ,光热水配合较好的华南和台湾。偏高值区分布在降水量1200~1600mm的长江以南、云贵以东地区,中值区在长江以北到大兴安岭等地,而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由于年降水和温度的限制,成为全国农业生产潜力的低值区。

12. 简述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答案:瓦维洛夫根据遗传变异性的同源系列规律提出了八大起源中心。他认为引种某一植物时,要判断它的生态适应性如何,应该查明它的地理分布,即可决定它的适栽区,这是以物种地理分布为基础的植物地理中心论。

13. 简述农业气候相似理论。

答案:将某一地方物种引到与现产地气候环境相似的地方,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反之,将某一地方物种引种到与现产地气候环境极不相似的地方一定不会成功,这一论点也是不成立的。因此,用气候学和农业气候学理论指导引种驯化活动时存在着某种不可逆性。

14. 简述利用地图进行相似性比较的不足。

答案:①相似程度的无法定量表示;②各地之间相似程度大小无定量排序;③不能充分考虑各要素的综合情况以便给出一个综合各因素的吸收指标和度量;④等值线的相似图只能反映水平变化和海陆差异,未能反映垂直变化和其他下垫面的不同。

15. 简述湿度在病虫害中的影响。

答案:湿度是气候诸多因素中确定病害能否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对于活动期的病菌,湿度(包括雨量、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的作用尤其明显。大多数植物病原菌需要在适宜的湿度下才能萌发。

16. 简述农业气候区划的分类。

答案:预报可分为综合和单项两类。综合气候区划着眼于农林牧综合考虑,限于资料,目前所做的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综合农业气候区划。单项农业气候区划包括单项作物气候区划、气候灾害区划、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畜牧气候区划。

17. 简述农业气候区划的一级区。

答案:农业气候大区是以光热水组合为依据所划分的大区。全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和青藏高寒气候大区。

18. 简述农业气候区划的三级区

答案:农业气候区则主要考虑农业气候特征,尤其是影响农业生产稳定性的水分条件和主要气候灾害所划分的区域,将全国划分为55个农业气候区。

19. 简述小麦气候专题区划

答案:中国小麦气候区是单项农业气候区划。小麦是谷类作物中生态适应性较广的作物种。世界小麦北至66°N ,南至45°S 的各种气候区都有种植,地球上每月都有小麦收获。中国小麦种植从寒温带至南亚热带,从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至海拔4260m 的西藏仁布果。虽然小麦适应性广,分布广,但在不同地区小麦生态适应性是由差别的。

20. 简述小麦对水的需要特点。

答案:冬小麦生长期长,需水量较多,全生育期蛾需水量为450~525mm;春小麦生长期短,需水量比冬小麦少,全生长期的需水量大致为380~435mm。吉林春小麦在整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在230~420mm。

六、论述题

1. 说一说农业气候资源的可改造性。

答案: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下,人类通过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温室大棚、地膜覆盖和人工增雨等调节和改善局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状况。但是,不合理的活动,如砍伐森林,破坏自然植被,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等,将使整个自然环境特别是农业气候资源受到破坏。另外,工农业废弃物大量排入大气、土壤和水体,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导致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价值的改变和降低;农业上用水科学性的不足,使受降水资源制约的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状况加剧。因而,对农业气候资源既要开发利用,更要科学保护。

2. 简述戈利别尔格在农业生态学上取得的成就。

答案:戈利别尔格按已知作物生长可能性的农业气候指标来寻找农业气候相似区,并用影响作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多年生和冬作物考虑生长期和越冬期,对一年生作物则只考虑生长期内的气候条件。再根据一些用来鉴定光、热、水条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状况、鉴定世界各地秋播作物,果树和亚热带作物越冬条件的主要农业气候指标的等值线分布图,编制了世界农业气候相似图集。

3. 说一说相似程度的四个等级。

答案:一级相似地区,作物种类、种植制度及注意生育期基本相同,可作为直接引种地区;二级相似地区,作物种类、种植制度基本相同,主要生育期有所差异;三级相似地区,作物种类大体相同,种植制度及其主要生育期不尽相同;四级相似地区,作物种类大体相同,种植制度及主要的生育期差异较大。

4. 说一说农业气候相似理论中需要注意的小气候与大气候。

答案:区域间农业气候相似距等级计算大多以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大气候资料为背景,而形成一个地区由于地形、坡向、海拔等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的小气候环境。在大气候条件极不相似的地区间,也还能存在具有小范围的小气候相似程度非常高的区域,而这些小区域却可能是引种的适宜地区。

5. 说一说农业气候相似理论的外来物种入侵。

答案:并不是说,生物气候相似,引种就可以成功,还要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轻率的引种往

往会造成地方特有的物种濒危和生态多样性的破坏。因此,任何物种的引进,一定要经过严格论证、规范管理,不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长远和短期效益。

6. 说一说热量条件对冬小麦的种植北界的影响。

答案:冬小麦的种植北界特别是受越冬期热量条件制约,因而随着气候的波动,冬小麦北界也常出现移动。因此,在北界区域冬麦能否安全越冬、并取得较高产量是确定界限的依据。研究表明:影响冬小麦能否安全越冬、并取得较高产量的气象条件包括越冬前积温、越冬前降水和越冬期负积温等因子的综合作用,越冬前的长期低温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子。北界的常年移动导致北界区域气象灾害频发,冬麦产量低而不稳。

7. 根据小麦的适应性气候条件划分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①温度适中、降水适中型。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的地区,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9~11℃,降水量250~500mm。②温度适中,降水过少型。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6~11℃,降水量150~200mm;春小麦生育期14~18℃,降水量<200mm ,这种类型的气候限制小麦的种植。③温度适中,简述过多型。长江流域南部,生育期平均气温10~12℃,降水量500~900mm,小麦生育不良,产量不高,这种气候不利于小麦种植。


相关文章

  • 我国农业气象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与解决措施
  • 我国农业气象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与解决措施 摘要: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本文从农业气象灾害的背景分析入手, 简要概述了气象灾害情况以及灾害的类型及原因, 着重出了应对气象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手持农业 ...查看


  • 浅谈农业气象监测的意义及举措
  •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又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对于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就农业气象监测的意义及举措,本文作了浅谈. [关键词]农业气象监测:意义:现状:举措 ...查看


  • 枸杞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 <枸杞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枸杞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编制组 2012年10月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气象行业标准<枸杞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下达201 ...查看


  •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能力,现提出 ...查看


  • 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使用情况汇报1109
  • "省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系统"项目汇报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作为气象部门的基本业务工作,其业务现代化建设一直得到中国气象局和各级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十分重视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工作.在中国气象局现代气象业 ...查看


  • 遵化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遵化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并结合遵化市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保护生态平衡.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等防御对策,以减轻遵化市农业气象灾害损失.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河北遵化 中图分 ...查看


  • 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
  • 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 承担主要农作物农业气象观测.发报:主要农作物气候评价.农业气候区划.气候资源开发:灾情调查及评估报告:专题.专项农业气象服务:负责成都市大.小春作物产量预报:开展农业气象试验.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气象局 ...查看


  • 2014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 2014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按照<气象为农服务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我局扎实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人影能力建设及防灾减灾作业.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等方面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 1 ...查看


  • 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现状及对策
  • 摘要 分析了江西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开展情况,指出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力量不足.承接为农服务组织少.承接主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社 ...查看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农学 门类:环境生态类 专业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本专业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