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人口史》中记录: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由此可知,当时中国人口增长约3801万,这经历了( ) A.223年 B.222年 C.219年 D.224年

2.安徽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某小组成员搜集了一下历史资料,这些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超的青铜工艺 B.伟大的建筑工程

C.先进的科技成就 D.独特的医学技术

3.历史老师准备开设一个名为《奔跑吧青年》的讲座,讲述安徽现代名人事迹来激励学生关注家乡。以下人物资料你认为能入选的是( )

A.邓稼先﹣﹣两弹元勋 B.张治中﹣﹣和平将军

C.程长庚﹣﹣京剧鼻祖 D.戴安澜﹣﹣抗日英雄

4.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西安事变消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5.雕塑是艺术,也是凝固的历史。请将以下雕塑反映的历史时间按时间先后进行正确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6.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回见马英九时表示:“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坚持‘九二共识’,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7.下列谚语能较好地反映查理•马特改革之后欧洲社会状况的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8.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 D.亚非拉的奋起

9.图中是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与图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A.核能 煤 石油 B.煤 核能 石油

C.煤 石油 核能 D.石油 煤 核能

10.某班举办辩论赛,如图所示是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大化改革的影响

C.明治维新的影响 D.戊戌变法的影响

二、组合列举(每空1分,共10分)

11.经济的迅速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1)“无徽不成镇”形容的是明清时期 的影响。

(2) 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被称为经济发展的“”

12.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可以共赢。

1926年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了 , (1)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2)1942年,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共同签署 ,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1993年,西欧成立的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3.内战和内乱会带来灾难,稳定才是根本。

(1)1947年,刘邓大军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3) 领导美国人民粉碎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1966年中国爆发的 是一场内乱,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三、辨析改错(每小题8分,共8分。正确的打对号,错误的打错号)

14.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

(1)战国时期,秦国的管仲提出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3)俄国的新经济政策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四、材料解析(每题10分,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依据图片信息,指出图1所涉及条约中的哪一内容使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图2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䯋《中国近代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前期,针对蒋廷䯋提出的这一命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做出怎样的回答?总结它们的相同点。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走相反的道路”的终点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16.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使法国民众遭受极大伤亡及损害。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再次呼吁和平。和平与发展应当成为这个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

【利益纷争】

材料一《世界邮报》创刊号曾刊登过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必将与美国、日本等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导致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认为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1)

请结合20世纪初的英德关系,对材料中的“修昔底德陷阱”

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战火云起】

材料二

(注:《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

(2)图1讽刺了哪一外交政策?图2表明反法西斯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脆弱太平】材料三 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他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

【和谐愿景】

材料四 2015年9月3日中国政府成功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并首次在抗日战争胜利日举行阅兵。这次阅兵彰显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历史警惕未来,我们纪念这个节日,就是要在平等安全、非结盟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安宁的未来。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如何构建和谐世界?谈谈你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感想。

五、活动与探究

17.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集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回眸历史】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

(2)图3中的“联合国”是在二战中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读史明智】

(3)从“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016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人口史》中记录: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由此可知,当时中国人口增长约3801万,这经历了( ) A.223年 B.222年 C.219年 D.224年

【考点】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

【分析】本题考查公元纪年法.

【解答】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年,相距221+2﹣1=222年. 故选B.

2.安徽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某小组成员搜集了一下历史资料,这些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超的青铜工艺

C.先进的科技成就 B.伟大的建筑工程 D.独特的医学技术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隋朝大运河;北京紫荆城和明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解答】图片“都江堰”“隋朝大运河”“明长城”“故宫”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四张图片都与ACD说法无关.

故选B.

3.历史老师准备开设一个名为《奔跑吧青年》的讲座,讲述安徽现代名人事迹来激励学生关注家乡。以下人物资料你认为能入选的是( )

A.邓稼先﹣﹣两弹元勋 B.张治中﹣﹣和平将军

C.程长庚﹣﹣京剧鼻祖 D.戴安澜﹣﹣抗日英雄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英模人物.

【解答】邓稼先,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因而能入选安徽现代名人.张治中,安徽巢县人,他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由于张治中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因而被国民党称作叛徒.解放战争后,

鉴于张治中对中

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张治中为近代国内和平做出了贡献,不能入选安徽现代名人.程长庚、戴安澜分别生活在古代和近代,不能入选安徽现代名人.

故选A.

4.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西安事变消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点.

【解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所以“主要因素”是指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故选B.

5.雕塑是艺术,也是凝固的历史。请将以下雕塑反映的历史时间按时间先后进行正确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分析】本题考查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于1947年;②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③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④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

故选D.

6.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回见马英九时表示:“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坚持‘九二共识’,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九二共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

海峡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故题干中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故选B.

7.下列谚语能较好地反映查理•马特改革之后欧洲社会状况的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考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了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9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故选C.

8.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 D.亚非拉的奋起

【考点】新中国成立;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亚非拉国家的兴起.应重点掌握亚非拉独立的国家.

【解答】分析题干的图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属于亚洲,是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赢得独立,属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打回了哈瓦那.古巴革命属于拉丁美洲,在战后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中,古巴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三幅图片的主题应该是亚非拉国家的奋起.

故选D.

9.图中是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与图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A.核能 煤 石油

C.煤 石油 核能 B.煤 核能 石油 D.石油 煤 核能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能源消费趋势.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的使用与开采.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中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新的能源即石油.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核能得到了开发于利用.故题干图表中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先后顺序依次是煤、石油、核能.

故选C.

10.某班举办辩论赛,如图所示是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C.明治维新的影响 B.大化改革的影响 D.戊戌变法的影响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它也使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所以该辩论会的主题是明治维新的影响.

故选C.

二、组合列举(每空1分,共10分)

11.经济的迅速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1)“无徽不成镇”形容的是明清时期 徽商 的影响。

(2) 一五计划 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被称为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代 ”

【考点】组合列举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中外经济发展状况.

【解答】(1)“无徽不成镇”是明清时期流传于江南一带的一句民谚,意思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便形不成市镇.这句民谚既说出了到处都有徽州商人的事实,也是对徽商为当地市镇建设做出贡献的一种肯定,形容明清时期徽商的影响巨大.

(2)1953年~1957年,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同时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加大了对教育和科研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新科技成果等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被称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故答案为:

(1)徽商.

(2)一五计划.

(3)黄金时代.

12.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可以共赢。

1926年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了 北伐战争 , (1)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2)1942年,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共同签署 《联合国宣言》 ,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1993年,西欧成立的 欧盟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考点】组合列举题;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欧盟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欧盟成立的知识点.

【解答】1926年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的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1993年“马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批准生效,欧盟成立,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故答案为:

(1)北伐战争.

(2)《联合国宣言》.

(3)欧盟.

13.内战和内乱会带来灾难,稳定才是根本。

(1)1947年,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 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3) 林肯 领导美国人民粉碎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1966年中国爆发的 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内乱,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考点】组合列举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西藏和平解放;文化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西藏和平解放、美国内战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1950年,人民解放军克服重重险阻,向青藏高原进军,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3)林肯领导的美国内战,粉碎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部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为其后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故答案为:

(1)挺进大别山.

(2)西藏和平解放.

(3)林肯.

(4)文化大革命.

三、辨析改错(每小题8分,共8分。正确的打对号,错误的打错号)

14.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

(1)战国时期,秦国的管仲提出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3)俄国的新经济政策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考点】史实辨析题;商鞅变法;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了农奴制改革的有关内容.

(4)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它提出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结合,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集体所有制优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达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故答案为:

(1)×;“管仲”改为“商鞅”.

(2)×;“人民公社化运动”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新经济政策”改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

(4)√.

四、材料解析(每题10分,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依据图片信息,指出图1所涉及条约中的哪一内容使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图2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䯋《中国近代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前期,针对蒋廷䯋提出的这一命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做出怎样的回答?总结它们的相同点。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走相反的道路”的终点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考点】材料解析题;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新中国成立;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了中国找到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及终点.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这反映的应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在《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使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由图2可以看出,清政府就像一个木偶一样操纵于洋人之手,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由材料二知,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近代化问题,为了实现中国的近代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政治上的近代化.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都是制度层面的探索,结果都失败了.

(3)由材料三“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走相反的道路”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是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的.在这条革命道路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救亡图存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要根据国情来探索自己的道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等.

故答案为:

(1)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戊戌变法、亥革命.相同点:促进了中国近代化;都是制度层面的探索;结果都失败了.(答出两点即可)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中国的成立.

(4)救亡图存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要根据国情来探索自己的道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6.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使法国民众遭受极大伤亡及损害。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再次呼吁和平。和平与发展应当成为这个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

【利益纷争】

材料一《世界邮报》创刊号曾刊登过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必将与美国、日本等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

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导致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认为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1)

请结合20世纪初的英德关系,对材料中的“修昔底德陷阱”

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战火云起】

材料二

(注:《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

(2)图1讽刺了哪一外交政策?图2表明反法西斯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脆弱太平】材料三 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他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

【和谐愿景】

材料四 2015年9月3日中国政府成功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并首次在抗日战争胜利日举行阅兵。这次阅兵彰显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历史警惕未来,我们纪念这个节日,就是要在平等安全、非结盟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安宁的未来。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如何构建和谐世界?谈谈你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感想。

【考点】材料解析题;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格局多极化;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对“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解和英德关系的掌握.

(2)本题考查了慕尼黑阴谋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3)本题考查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一知“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导致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结合所学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迅速崛起,作为后起之国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挑战英国霸主地位,使欧洲出现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最终引发一战.

(2)观察图1“大象在空中飞翔”并结合注释“《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可知,图1讽刺了绥靖政策,西方大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并没有真正换来和平,这种“和平”就像大象在空中飞翔一样不切实际,反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由图2“绞死法西斯”可知,图中绞死法西斯是由多个力量完成的,这反映了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走向联合,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据所学知,这种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通过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而形成的,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联合抗敌,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

(3)据所学知,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和谐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及国际恐怖主义;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国家间和平共处;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等.最后一问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感想,也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对历史的尊重;看住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避免历史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同时也警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空.

故答案为: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迅速崛起,作为后起之国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挑战英国霸主地位,最终引发一战.

(2)绥靖政策;走向联合,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3)政治格局多极化.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及国际恐怖主义;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国家间和平共处;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等(任答两点).感想: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对历史的尊重;看住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避免历史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同时也警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空.(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五、活动与探究

17.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集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回眸历史】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

(2)图3中的“联合国”是在二战中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读史明智】

(3)从“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考点】材料解析题;祖国统一大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2)本题考查了联合国的成立及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所学知,1954年,周恩来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面对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97年7月1日,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进入21世纪,中国于2001年,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2)据所学知,在二战期间于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由材料图片“习近平访美”“习近平访英”“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峰会”可得出,中国外交成就突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合作共赢等.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

故答案为:

(1)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求同存异;③1971;④中美建交;⑤香港;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雅尔塔会议;中国外交成就突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合作共赢等.(答出两点即可)

(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6年8月17日

2016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人口史》中记录: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由此可知,当时中国人口增长约3801万,这经历了( ) A.223年 B.222年 C.219年 D.224年

2.安徽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某小组成员搜集了一下历史资料,这些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超的青铜工艺 B.伟大的建筑工程

C.先进的科技成就 D.独特的医学技术

3.历史老师准备开设一个名为《奔跑吧青年》的讲座,讲述安徽现代名人事迹来激励学生关注家乡。以下人物资料你认为能入选的是( )

A.邓稼先﹣﹣两弹元勋 B.张治中﹣﹣和平将军

C.程长庚﹣﹣京剧鼻祖 D.戴安澜﹣﹣抗日英雄

4.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西安事变消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5.雕塑是艺术,也是凝固的历史。请将以下雕塑反映的历史时间按时间先后进行正确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6.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回见马英九时表示:“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坚持‘九二共识’,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7.下列谚语能较好地反映查理•马特改革之后欧洲社会状况的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8.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 D.亚非拉的奋起

9.图中是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与图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A.核能 煤 石油 B.煤 核能 石油

C.煤 石油 核能 D.石油 煤 核能

10.某班举办辩论赛,如图所示是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大化改革的影响

C.明治维新的影响 D.戊戌变法的影响

二、组合列举(每空1分,共10分)

11.经济的迅速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1)“无徽不成镇”形容的是明清时期 的影响。

(2) 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被称为经济发展的“”

12.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可以共赢。

1926年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了 , (1)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2)1942年,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共同签署 ,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1993年,西欧成立的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3.内战和内乱会带来灾难,稳定才是根本。

(1)1947年,刘邓大军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3) 领导美国人民粉碎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1966年中国爆发的 是一场内乱,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三、辨析改错(每小题8分,共8分。正确的打对号,错误的打错号)

14.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

(1)战国时期,秦国的管仲提出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3)俄国的新经济政策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四、材料解析(每题10分,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依据图片信息,指出图1所涉及条约中的哪一内容使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图2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䯋《中国近代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前期,针对蒋廷䯋提出的这一命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做出怎样的回答?总结它们的相同点。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走相反的道路”的终点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16.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使法国民众遭受极大伤亡及损害。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再次呼吁和平。和平与发展应当成为这个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

【利益纷争】

材料一《世界邮报》创刊号曾刊登过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必将与美国、日本等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导致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认为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1)

请结合20世纪初的英德关系,对材料中的“修昔底德陷阱”

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战火云起】

材料二

(注:《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

(2)图1讽刺了哪一外交政策?图2表明反法西斯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脆弱太平】材料三 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他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

【和谐愿景】

材料四 2015年9月3日中国政府成功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并首次在抗日战争胜利日举行阅兵。这次阅兵彰显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历史警惕未来,我们纪念这个节日,就是要在平等安全、非结盟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安宁的未来。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如何构建和谐世界?谈谈你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感想。

五、活动与探究

17.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集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回眸历史】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

(2)图3中的“联合国”是在二战中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读史明智】

(3)从“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016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人口史》中记录: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由此可知,当时中国人口增长约3801万,这经历了( ) A.223年 B.222年 C.219年 D.224年

【考点】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

【分析】本题考查公元纪年法.

【解答】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年,相距221+2﹣1=222年. 故选B.

2.安徽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某小组成员搜集了一下历史资料,这些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超的青铜工艺

C.先进的科技成就 B.伟大的建筑工程 D.独特的医学技术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隋朝大运河;北京紫荆城和明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解答】图片“都江堰”“隋朝大运河”“明长城”“故宫”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四张图片都与ACD说法无关.

故选B.

3.历史老师准备开设一个名为《奔跑吧青年》的讲座,讲述安徽现代名人事迹来激励学生关注家乡。以下人物资料你认为能入选的是( )

A.邓稼先﹣﹣两弹元勋 B.张治中﹣﹣和平将军

C.程长庚﹣﹣京剧鼻祖 D.戴安澜﹣﹣抗日英雄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英模人物.

【解答】邓稼先,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因而能入选安徽现代名人.张治中,安徽巢县人,他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由于张治中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因而被国民党称作叛徒.解放战争后,

鉴于张治中对中

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张治中为近代国内和平做出了贡献,不能入选安徽现代名人.程长庚、戴安澜分别生活在古代和近代,不能入选安徽现代名人.

故选A.

4.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西安事变消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点.

【解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所以“主要因素”是指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故选B.

5.雕塑是艺术,也是凝固的历史。请将以下雕塑反映的历史时间按时间先后进行正确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分析】本题考查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于1947年;②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③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④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

故选D.

6.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回见马英九时表示:“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坚持‘九二共识’,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九二共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

海峡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故题干中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故选B.

7.下列谚语能较好地反映查理•马特改革之后欧洲社会状况的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考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了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9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故选C.

8.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 D.亚非拉的奋起

【考点】新中国成立;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亚非拉国家的兴起.应重点掌握亚非拉独立的国家.

【解答】分析题干的图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属于亚洲,是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赢得独立,属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打回了哈瓦那.古巴革命属于拉丁美洲,在战后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中,古巴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三幅图片的主题应该是亚非拉国家的奋起.

故选D.

9.图中是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与图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A.核能 煤 石油

C.煤 石油 核能 B.煤 核能 石油 D.石油 煤 核能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能源消费趋势.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的使用与开采.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中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新的能源即石油.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核能得到了开发于利用.故题干图表中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先后顺序依次是煤、石油、核能.

故选C.

10.某班举办辩论赛,如图所示是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C.明治维新的影响 B.大化改革的影响 D.戊戌变法的影响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它也使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所以该辩论会的主题是明治维新的影响.

故选C.

二、组合列举(每空1分,共10分)

11.经济的迅速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1)“无徽不成镇”形容的是明清时期 徽商 的影响。

(2) 一五计划 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被称为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代 ”

【考点】组合列举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中外经济发展状况.

【解答】(1)“无徽不成镇”是明清时期流传于江南一带的一句民谚,意思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便形不成市镇.这句民谚既说出了到处都有徽州商人的事实,也是对徽商为当地市镇建设做出贡献的一种肯定,形容明清时期徽商的影响巨大.

(2)1953年~1957年,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同时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加大了对教育和科研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新科技成果等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被称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故答案为:

(1)徽商.

(2)一五计划.

(3)黄金时代.

12.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可以共赢。

1926年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了 北伐战争 , (1)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2)1942年,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共同签署 《联合国宣言》 ,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1993年,西欧成立的 欧盟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考点】组合列举题;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欧盟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欧盟成立的知识点.

【解答】1926年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的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1993年“马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批准生效,欧盟成立,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故答案为:

(1)北伐战争.

(2)《联合国宣言》.

(3)欧盟.

13.内战和内乱会带来灾难,稳定才是根本。

(1)1947年,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 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3) 林肯 领导美国人民粉碎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1966年中国爆发的 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内乱,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考点】组合列举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西藏和平解放;文化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西藏和平解放、美国内战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1950年,人民解放军克服重重险阻,向青藏高原进军,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3)林肯领导的美国内战,粉碎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部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为其后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故答案为:

(1)挺进大别山.

(2)西藏和平解放.

(3)林肯.

(4)文化大革命.

三、辨析改错(每小题8分,共8分。正确的打对号,错误的打错号)

14.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

(1)战国时期,秦国的管仲提出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3)俄国的新经济政策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考点】史实辨析题;商鞅变法;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了农奴制改革的有关内容.

(4)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它提出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结合,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集体所有制优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达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故答案为:

(1)×;“管仲”改为“商鞅”.

(2)×;“人民公社化运动”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新经济政策”改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

(4)√.

四、材料解析(每题10分,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依据图片信息,指出图1所涉及条约中的哪一内容使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图2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䯋《中国近代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前期,针对蒋廷䯋提出的这一命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做出怎样的回答?总结它们的相同点。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走相反的道路”的终点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考点】材料解析题;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新中国成立;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了中国找到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及终点.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这反映的应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在《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使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由图2可以看出,清政府就像一个木偶一样操纵于洋人之手,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由材料二知,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近代化问题,为了实现中国的近代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政治上的近代化.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都是制度层面的探索,结果都失败了.

(3)由材料三“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走相反的道路”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是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的.在这条革命道路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救亡图存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要根据国情来探索自己的道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等.

故答案为:

(1)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戊戌变法、亥革命.相同点:促进了中国近代化;都是制度层面的探索;结果都失败了.(答出两点即可)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中国的成立.

(4)救亡图存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要根据国情来探索自己的道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6.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使法国民众遭受极大伤亡及损害。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再次呼吁和平。和平与发展应当成为这个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

【利益纷争】

材料一《世界邮报》创刊号曾刊登过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必将与美国、日本等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

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导致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认为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1)

请结合20世纪初的英德关系,对材料中的“修昔底德陷阱”

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战火云起】

材料二

(注:《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

(2)图1讽刺了哪一外交政策?图2表明反法西斯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脆弱太平】材料三 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他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

【和谐愿景】

材料四 2015年9月3日中国政府成功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并首次在抗日战争胜利日举行阅兵。这次阅兵彰显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历史警惕未来,我们纪念这个节日,就是要在平等安全、非结盟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安宁的未来。 (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如何构建和谐世界?谈谈你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感想。

【考点】材料解析题;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格局多极化;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对“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解和英德关系的掌握.

(2)本题考查了慕尼黑阴谋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3)本题考查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一知“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导致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结合所学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迅速崛起,作为后起之国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挑战英国霸主地位,使欧洲出现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最终引发一战.

(2)观察图1“大象在空中飞翔”并结合注释“《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可知,图1讽刺了绥靖政策,西方大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并没有真正换来和平,这种“和平”就像大象在空中飞翔一样不切实际,反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由图2“绞死法西斯”可知,图中绞死法西斯是由多个力量完成的,这反映了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走向联合,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据所学知,这种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通过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而形成的,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联合抗敌,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

(3)据所学知,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和谐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及国际恐怖主义;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国家间和平共处;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等.最后一问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感想,也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对历史的尊重;看住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避免历史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同时也警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空.

故答案为: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迅速崛起,作为后起之国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挑战英国霸主地位,最终引发一战.

(2)绥靖政策;走向联合,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3)政治格局多极化.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及国际恐怖主义;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国家间和平共处;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等(任答两点).感想: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对历史的尊重;看住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避免历史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同时也警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空.(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五、活动与探究

17.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集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回眸历史】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

(2)图3中的“联合国”是在二战中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读史明智】

(3)从“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考点】材料解析题;祖国统一大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2)本题考查了联合国的成立及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所学知,1954年,周恩来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面对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97年7月1日,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进入21世纪,中国于2001年,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2)据所学知,在二战期间于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由材料图片“习近平访美”“习近平访英”“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峰会”可得出,中国外交成就突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合作共赢等.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

故答案为:

(1)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求同存异;③1971;④中美建交;⑤香港;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雅尔塔会议;中国外交成就突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合作共赢等.(答出两点即可)

(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6年8月17日


相关文章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 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含答题卡)
  • 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零分) 1.(3分)﹣2的倒数是( ) A .﹣ B. ...查看


  • 我国养老金入市将于2016 年启动
  • 我国养老金入市将于2016年启动 安徽 余正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长期以来为保障基金安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养老基金只能存银行和购买国债,历年来基金收益率较低,且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导致巨额资金不断贬值缩水.加之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查看


  • 2016年中考英语短文改错考点详解及真题解析
  • 2016年中考英语短文改错考点详解及真题解析 一.非谓语动词错误 非谓语动词包括不定式.分词.动名词3种形式.如: (1) In 1943 Jacques Cousteau and his friend made it possible b ...查看


  • 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1
  • 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1.(2016•四川达州,1,3分)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是( ) A .0 B .﹣3 C .﹣ D .1 [分析 ...查看


  •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列表
  • 难度: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2015-12-24 来源: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6.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 ...查看


  •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2.小明要制作如图所示的简易潜望镜,他需要下列器 ...查看


  • 函数试题解法及新颖题目分析
  • 2005年全国各地函数试题解法及新颖题目分析 倪先德 四川省威远县第一初级中学 (邮编:642450 电话:0832-8888798 mail地址:[email protected]) 函数是初中代数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中考的代 ...查看


  • 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 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是( ) A .0 B.﹣3 C.﹣ D .1 2.在"十二•五"期间 ...查看


热门内容